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
慢乙肝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一)——《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 0 ( 1 1 ) I u/ 1 l 1 1 ,一 般在治疗6 个月,治疗 化疗 药 物前 1 周 开始 应 用抗病 毒 治疗 , 结束时及停药后6 个月乖 f j 1 2 个 月时 评价 ;
停药 后持久病 毒学成 答是指 :至少 住停
药后1 2 个月HB V DNA<2 【 ) ( ) I ) I U/  ̄ n l : 发7 己 应答 尚未明确 界定 用NA s 治疗 时 :病毒学 应 是指 川 灵敏的聚 合酶链 反应 ( 1 , ( : R浊 ) 检 删 不 ̄ I J H B V DNA,存治疗中一 般根据 : 痫 严重 程变和] NAs 类 型 ,每 3 ~6 个 月i 、 t q h 1 次 ;原 发_ 7 己 应答 指 治疗3 个 川H  ̄ HB V
指 南 》指 ,在 用普通 干扰 ( 1 F N)
/ 聚 二 醇 十扰 素 ( P e g 一1 F N) 卡 玄 苜 ( 酸 )炎似物 ( NA s )冶疗 时 ,捐 毒学 应答的 界定 小同 用I FN / Pe g —I FN 治 疗 时 :病 毒学 应答是 指 乙旰病毒 基 因 ( HB V DNA) 本指 南中的 证据 等级 分为A、B 和c
由 十 存临 床 上 同 医 院 的 墒 检 测 灵敏吱 台昕 差异 ,昕 旧的 “ 刚 敏的
V D N A ”
,
叶I 的
疗推 荐 意 见 为主线 ,并 结合 亚 太肝 旰 病学 会慢 性乙 型旰 炎病 毒感 染临床 实 病研 究学会 ( A P A S L )、美 国肝病研
究协 会年 会 ( A A S L D)和 欧 洲 肝 病
指 南 解 豳
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定稿

HBV和HIV合并感染患者推荐意见
近期不需要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CD4+T淋 巴细胞>500/μl),如符合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标 准的患者,建议使用PegIFN-α或ADV抗乙肝病毒治疗。
一过性或轻微ALT升高(1~2×ULN)的患者,建议肝 组织学活检或无创肝纤维化评估。CD4+T淋巴细胞 ≤500/μl时,无论慢性乙型肝炎处于何种阶段,均应开始 ART,优先选用TDF加LAM,或TDF加FTC。
第5页/共24页
乙型肝炎导致的HCC推荐意见
HBV感染在中国HCC患者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且多 存在肝硬化基础。对于合并HBV感染的肝细胞癌患者, 外科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放射治疗或消融 等治疗可导致HBV复制活跃。
较多的研究显示,HCC肝切除术时HBV DNA水平是预 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抗病毒治疗可 显著延长肝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及提高总体生存 率。
临床试验表明普通IFN-α治疗儿童患者的疗效与成人患 者相当。IFN -α用于儿童患者的推荐剂量为每周3次, 每次3-6 MU/m2体表面积,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U/m2。 但IFN-α不能用于1岁以下儿童治疗。
第9页/共24页
儿童患者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儿童使用核苷(酸)类药的推荐剂量
药物
体重(Kg)
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及慢性肝衰竭患者,只要HBV DNA 阳性就应抗病毒治疗;肝脏移植患者只要HBsAg或/和 HBV DNA阳性都应进行抗病毒治疗,首选ETV或TDF 。
肝衰竭患者抗病毒治疗中应注意监测血浆乳酸水平。
第3页/共24页
肝移植患者的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HBV感染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可在肝移植前应用抗病毒药物 以将HBV DNA降至最低水平,降低患者移植后HBV复发的风险,并可以 使部分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病情得到缓解(A1)。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
潘业
【期刊名称】《医师在线》
【年(卷),期】2017(000)019
【摘要】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新近发布了《EASL临床实践指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管理(2017年版)》(以下简称为“指南”),本文主要结合此指南,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为“慢乙肝”)患者中,伴肝硬化、急性发病者、妊娠妇女、医疗保健者4类特殊人群的管理要点做一简单阐述。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潘业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
【相关文献】
1.2015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解读 [J], 张翀;丁洋;窦晓光
2.慢性乙型肝炎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 [J], 潘业
3.慢乙肝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一)——《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解读[J], 潘业
4.慢乙肝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一)——《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解读 [J], 潘业;
5.慢乙肝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解读[J], 潘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病毒药的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抗病毒药的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抗病毒药的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抗病毒药是一种针对病毒感染的药物,用于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减轻症状和加快康复过程。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我们需要了解其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抗病毒药的使用范围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以下几类病毒感染:1. 流感病毒: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抗病毒药物可以缩短病程和减轻症状。
常见的抗流感药物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2. 乙型肝炎病毒:乙肝是一种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损伤和病情发展。
常见的抗乙肝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
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感染导致艾滋病的发生,抗病毒治疗可以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
常见的抗HIV药物包括拉米夫定、洛匹那韦等。
4. 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毒感染,抗病毒药物可以缓解疱疹的症状和减少复发。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依那西韦等。
二、抗病毒药的注意事项1. 用药指导:抗病毒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按照医嘱准确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不可擅自停药或改变剂量。
2.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与抗病毒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期间,应告知医生其他正在使用的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3. 不良反应:抗病毒药物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头痛等。
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4. 药物耐药性: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导致病毒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使药物失去疗效。
因此,应严格遵守医生的用药方案,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抗病毒药物。
5. 特殊人群使用: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需要特别谨慎。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应咨询医生并告知相关情况。
结语:抗病毒药物在防治病毒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我们应当了解其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合理使用药物,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
艾滋病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一.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抗病毒治疗(一)治疗时机与方案1.治疗时机:合并结核感染者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ART):对CD4计数<200 cells/ mm3者应在抗TB治疗2-4周内开始ART;CD4计数在200~–500 cells/ mm3者应在抗TB治疗2-4周、最长8周时开始ART;CD4计数>500 cells/ mm3也应在8周内开始ART。
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毒副作用及药物相互作用,必要时进行药物浓度检测。
2.治疗方案(表5-1):表5-1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推荐抗病毒治疗方案(二)、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治疗说明:1.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处理是非常复杂的,主要表现在①抗HIV病毒药物与抗结核药物存在着相互作用,如利福平与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后者的有效血药浓度降低。
②抗病毒治疗和抗结核治疗同时进行可能会减低治疗的依从性,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
③两种疾病同时治疗使患者的药物负担增加。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HAART一线推荐方案为“TDF/AZT+3TC+EFV)”。
在两种疾病同时治疗时,若使用了含有利福平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强烈推荐使用含有EFV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ABC(300mg,每日2次)或者TDF(300mg,每日1次)也可作为EFV的替代,推荐方案为AZT+3TC+ABC/TDF[WHO 2010],但是ABC并不包括在国家免费提供的药品目录中,并且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使用3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疗效目前支持的数据非常有限。
NVP仅仅在其他药物不能选择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因为NVP具有导致严重甚至致死性肝损害的危险,同时在与利福平合用时该药的血药浓度会明显下降,使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机会加大。
如果使用NVP,建议应用常规剂量。
2.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治疗中结核病治疗需要注意的事项(1)我国属于结核病的高负担国家,所有的HIV阳性患者至少每年应通过胸片以及痰涂片筛查发现结核。
2024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总结

2024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总结我国是乙肝大国,据统计,目前我国一般人群HBsAg流行率为5%~6%,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3000万例。
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其中抗HBV治疗是乙型肝炎最重要的治疗措施。
一、慢性HBV感染者的监测和随访管理1、慢性HBV携带状态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患者的管理慢性HBV 携带状态因处于免疫耐受期,患者肝内无炎症活动或仅有轻微炎症,且此期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欠佳,所以目前不推荐进行抗病毒治疗。
但需要强调,一部分免疫耐受期患者可能会进入免疫清除期而出现肝炎活动。
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处于免疫控制期,但仍有发展成HBeAg阴性的慢乙肝的可能,且长期随访仍有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
因此,慢性HBV携带状态和非活动HBsAg携带状态的患者均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血常规、生物化学、病毒学、甲胎蛋白、腹部超声和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等检查,必要时进行肝活组织检查,若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及时启动治疗。
血常规、生化病毒学1SMAFP.膻部超声肝穿剌每6T2月每6T2月每月与6月筛查HCC 必要时图1慢性HBV携带状态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患者的管理2、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结束后的随访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定期监测是为了监测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用药依从性、耐药情况和不良反应,以及HCC发生。
治疗结束后对停药患者进行密切随访的目的是评估抗病毒治疗的长期疗效,监测疾病进展以及HCC 的发生。
图2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结束后的随访3、应用NAS类患者的监测和结束后的随访血常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HBVDNA定量和HBV感染5项指标、肝脏硬度值测定等,每3~6个月检测1次;腹部超声检查和甲胎蛋白等(无肝硬化者每6个月1次,肝硬化者每3个月1次);必要时做增强CT或增强MRI以早期发现肝细胞癌。
特殊人群的抗乙型肝炎治疗

毒 学 指标 ; AI 升高 超 过 2倍 正 常 值 上 限 , 组 织 学 有 炎 症 若 T 或
活 动 , 应 考 虑 开始 抗 病 毒 治 疗 以 减 少将 来 发 生肝 硬 化 或 肝 细 则 胞 癌 的 风 险 。 目前 只 有 普通 干扰 素 a I N — ) (F a 和拉 米 夫 定 被 美 国 F A 批 准 可 用 于 儿 童 乙型 肝 炎 患 者 的 治 疗 , 国 目前 尚 D 我
般 不用 , 以免 发生 严 重 的 痉 挛 性 双 侧 瘫 痪 等不 良反 应 。虽 然 已经 有聚 乙二醇 化 干扰 素 I N a治疗 儿 童慢 性 乙 型肝 炎 或丙 F 2
失 代偿 乙 型肝 炎 肝 硬 化 患 者 的 预 后 极 差 , 年 生 存 率 约 为 1
5 ~7 , 5 生 存 率 仅 为 1 ~2 % 。由 于 I N a可 能 5 O 而 年 4 8 F — 会 引 起 致命 的肝 炎 活 动 或 严 重 的感 染 等 不 良反 应 , 禁 用 。 应 应 用 核 苷 ( ) 似 物 抗 病 毒 治 疗 , 一 部 分 失代 偿 乙 型 肝 炎 肝 硬 酸 类 对
、
儿 童患 者
慢性 HB 感 染 儿 童 患 者 多 数 处 于 免 疫 耐 受 期 , 现 为 V 表
HBe Ag阳 性 、 HB DNA 水平 而 AIT正 常 , 组 织 学 正 常 高 V 肝
苗 , 进 一 步降 低 HB 母 婴 传 播 的 风 险 。 可 V
三 、 型肝 炎 肝 硬 化 患 者 乙
一
药 的 患 者 。对 拉 米 夫 定 发 生 耐 药 的患 者 应 及 时 加 用 阿 德 福 韦 联 合 治疗 , 于换 用 阿 德 福 韦 单 药 治疗 , 避 免 A 波 动 及 优 可 I T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策略-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策略-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02-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策略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1、我国主要推荐使用的蛋白酶抑制剂(PIs)是克力芝。
2、HIV/AIDS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包括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史、职业暴露史、HIV阳性者所生子女,以上都是。
3、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XXX的正确服药方法是每8小时一次。
4、关于特殊人群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说法不准确的是女性在哺乳期应该暂停抗病毒治疗。
5、下列哪一项属于艾滋病检测中的的确证试验免疫印迹试验。
6、对于XXX的不良反应,恰当地是不良反应较小。
7、关于HIV感染的确定,下列说法有误的是筛查试验呈阳性反应可出具阳性报告。
8、以下那种情况时,不属于强烈建议优先尽快启动治疗急性感染期。
9、关于艾滋病的治疗目标,不准确的一项是。
无法判断原文中哪一项是不准确的,因为文章中没有列出具体的治疗目标。
治疗HIV感染的目标是什么?治愈、使患者获得正常的寿命。
最大程度的抑制病毒复制使病毒载量降低至检测下限并减少病毒变异,减少异常免疫激活,减少非艾滋病相关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预防母婴传播。
国家标准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中,治疗方案是基于让患者最大受益的目标来制定的,在初始治疗方案中,包含三种抗病毒治疗药物,其中两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作为骨干药物,有条件的患者可以选用复方单片制剂,医生在开始抗病毒药物治疗时,应综合考虑各种情况。
影响依从性的因素有文化水平、药物不良反应、社会歧视、年龄等,对于治疗失败的HIV感染者,首先评价依从性、耐药病毒、药物剂量、药物效能、身体状况。
一线治疗失败后延迟更换会导致病毒学和免疫学状况持续恶化,机会性感染风险增加,病死率增加,累积耐药和耐药突变增加。
中国关于一线治疗失败后更换二线药物的标准中,需要评估并保证患者依从性,患者连续接受过一线治疗方案至少12个月以上,如果既不能做耐药监测,也不能及时得到VL检测结果,当患者出现免疫学失败时,也不能更换二线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一)结核与HIV混合感染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结核与HIV混合感染病人的抗病毒治疗见表8。
表8 TB/HIV双重感染的治疗标准(WHO)病毒治疗。
当发生严重免疫抑制(CD4<50)、肺外结核,或其他严重的AIDS相关症状时可以考虑提早开始抗病毒治疗。
但是,如果在开始抗结核后8周以内开始抗病毒治疗发生IRIS(见免疫重建综合症部分)的几率会加大,因此,只有对抗HIV和TB都有经验的医生才能这么做。
**WHO指南上推荐如果患者出现WHO临床分期Ⅲ期或者Ⅳ期除结核外其他疾病时,建议开始抗病毒治疗表9 TB/HIV双重感染的推荐治疗方案(WHO)1.抗病毒药物的选择:HIV和结核混合感染的联合处置是非常复杂的,主要表现在①抗病毒药物与抗结核药物存在着相互作用,如利福平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后者的有效浓度减低;②抗病毒治疗和抗结核治疗同时进行可能会减低治疗的依从性,加大药物的副反应;③联合治疗使病人的药物负担增加。
TB/HIV双重感染的一线治疗推荐方案为d4T或AZT + 3TC + EFV(600 mg/d)。
在两种疾病同时治疗时,若使用了含有利福平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时,高度推荐使用含有EFV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ABC(300 mg,每日2次)也可作为EFV的替代,推荐方案为AZT+3TC+ABC;目前这个方案是唯一一个可以与含有IDV或者NFV方案效果相当的方案,但是此方案抑制病毒的效果弱于含有EFV的方案(Staszewski S 1155-63;Vibhagool A 1103-14;Vibhagool A 1103-14;Gulick M 1850-61),同时ABC并不包括在国家免费提供的药品目录中。
NVP仅仅在其他药物不能选择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因为NVP具有导致严重甚至致死性肝损害的危险,,同时在与利福平同用时该药的血药浓度会明显下降,使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机会加大。
2.开始治疗目前TB/HIV双重感染者中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间尚没有定论,但只要条件允许都应先治结核,然后再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对于CD4计数<200/mm3的病人,应先进行结核的治疗,待结核治疗2周至2个月病人结核病状况稳定并已耐受抗结核治疗后再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WHO)。
在缺少经验丰富的专家指导时,抗病毒治疗的开始时间尽可能推迟到结核治疗的强化期完成后,目的是简化治疗方案并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毒性反应以及可能导致死亡的免疫重建综合症发生。
3.TB/HIV双重感染的其他注意事项1)因为我国属于结核的高负担国家,所有的HIV阳性患者至少每年应通过胸片检测,痰涂片筛查结核的发生。
临床医生应提高这方面症状的警惕性,因为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仅仅通过痰检和胸片检查来诊断结核往往相对困难,因此应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发热、咳嗽、体重下降等症状,家庭成员是否有人被感染结核,这些对TB/HIV双重感染者的诊断至关重要。
2)活动性结核的患者要与普通的HIV感染者进行隔离(包括单独就诊室、单独病房等),直到接受抗痨治疗6周之后为止。
3)对那些有开放性肺结核密切接触史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活动性结核病的评估。
应与国家结核病防治项目相结合,对有HIV传播高危行为的患者进行HIV筛查。
4)某些病人可能会在抗病毒治疗期间出现新的结核病症状,尤其是在免疫重建的初期。
如果在开始抗病毒治疗3个月内出现结核感染,临床医生应高度怀疑是免疫重建综合征,而不是临床治疗失败(参见治疗失败)。
如果在开始抗病毒治疗开始后3个月患者被诊断为结核病,应启动结核治疗,并转诊到上级医生重新评估是免疫重建还是治疗失败。
5)对于TB/HIV双重感染患者,避免用利福喷叮代替利福平治疗结核病(Developed by the DHHS Panel onAntiretroviral Guidelines forAdults andAdolescents - A Working Group of theOffice of AIDSResearch Advisory Council(OARAC);Benson et al. 1-112)6)抗结核治疗通常为强化期2个月使用INH+RIF+PZA+EMB,维持治疗4个月使用INH+FIR。
目前十分确实的治疗TB/HIV双重患者的方法还待进一步研究,但是目前推荐强化期每天使用DOT策略,每日进行治疗,维持期使用至少每周三次的治疗方法,辅助以DOT策略(Benson et al.1-112)。
7)如果病人在抗结核治疗两个月后仍有临床症状或者阳性的细菌学检查(痰涂片/痰培养),抗结核治疗疗程可推迟到9个月(Benson et al. 1-112)。
8)如果抗结核治疗4个月细菌学检查仍为阳性,可以考虑为治疗失败,并应进行相应处理(如药敏检测,根据药敏换药等)(Benson et al. 1-112) 9)对于已经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出现结核病症状后,可以立即开始抗结核治疗,并评估原有治疗方案,需要改用含有EFV的治疗方案(Benson et al. 1-112;WHO)。
对于抗结核治疗前使用NVP的患者,在治愈结核病后,可以继续使用含有EFV的治疗方案,也可以考虑换回原有的治疗方案;换回原方案时,NVP无需引导期(WHO)。
(二)肝功异常病人的抗病毒治疗1)合并肝脏疾病的病人也应按照标准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并在治疗期间特别注意对肝功能进行监测。
具体如下:表10 肝功能异常病人处理原则表11 肝毒性分级标准2)关于肝功能异常患者治疗需要注意的其它事项1)如果患者的基础肝功能正常,开始了包含NVP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后出现的肝功异常,可能是NVP导致的副反应,立即停止NVP,并在10天后再停止其他的NRTI类药(参见“如何停止抗病毒治疗”),同时继续监测ALT/AST,当ALT/AST恢复正常,考虑改用含有其它种类(除NNRTI)抗病毒药物的方案治疗。
在进行以上操作时,应咨询当地指定医院或专家组成员。
2)如果考虑是因为HBV或HCV造成的转氨酶异常,可以继续抗病毒治疗,每两周检查一次ALT/AST,并密切观察肝炎相关临床症状,如果患者自觉症状逐渐加重或ALT/AST持续升高则转诊到指定医院,评估是否应该停用所有抗病毒治疗药物。
3)如果是因为其他可辨别的原因,如饮酒、中医、草药或其他药物造成的肝功异常,可以继续抗病毒治疗并密切检测ALT/AST和观察肝脏症状,同时尽可能地排除造成肝功异常的原因。
4)所有同时伴有HBV、HCV感染的患者,在接收抗病毒治疗的期间应禁酒。
这些病人在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应仔细询问他们是否饮酒,是否服用了肝损伤的药物。
如果存在上述情况因及时制止,因为这不仅可能会导致肝损伤家中还有可能会因此而导致抗病毒治疗中断。
5)合并HCV感染的病人,ALT/AST不能完全反映肝功能损伤的程度。
这种情况下应密切观察临床的表现,综合考虑。
6)合并HBV感染的患者,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3TC,TDF有很强的抗HBV作用,在非HIV感染者中可以治疗慢性乙肝。
在HIV/HBV合并感染者,这些药物在抗HIV的同时也有抗HBV的活性,这些病人一旦停用抗病毒药物后可能因为同时也失去了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可能会造成急性的肝损伤,这时应咨询HIV和肝病专家。
(三)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患者的抗病毒治疗1.孕妇所有感染HIV的妊娠妇女孕妇都应给予有关妊娠及HIV和HIV垂直传播危险的咨询和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妊娠妇女孕妇做出相关决定。
所有感染HIV 的妇女女性都应该早期进行产前检查登记并在怀孕妊娠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孕早孕三月或者中孕晚期接受HIV治疗专家的评估。
感染HIV高危因素的孕妇应该尽早进行HIV筛查。
对于HIV感染女性益处和预防HIV母婴垂直传播,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
目前国家规定对所有进行产前检查的女性强制性检测HIV。
感染HIV的孕妇应该在住地社区内有妇幼保健服务的产检机构登记。
妇幼保健部门将发放预防垂直传播的抗病毒药物,并且随访有HIV暴露的新生儿。
不管当前是否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感染HIV的女性也都应该在妊娠早期接受HIV治疗专家的评估。
妊娠期间的特殊情况可能会要求开始抗病毒治疗或者更换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HIV专家需要和妇幼保健部门密切合作来达到对感染HIV女性孕期的最佳管理和预防新生儿感染。
2.妊娠3个月后的孕妇推荐的抗病毒治疗方案AZT + 3TC + NVP (基线CD4 < 250 cells/mm3的女性)AZT + 3TC + LPV/RTV*(基线CD4 > 250 cells/mm3的女性)*LPV/RTV可及性有困难时,可以考虑应用EFV。
因为EFV具有有致畸性可能,EFV不适合能用于怀孕妊娠的头三个月内应用,怀孕妊娠13周后可以安全使用。
3.符合孕期抗病毒治疗的标准1)推荐对所有符合成人抗病毒治疗的女性感染者进行抗病毒治疗;2)所有感染HIV的女性,如果准备继续妊娠,在妊娠期间都应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3)推荐对所有病毒载量> 1000 copies/ml (无论CD4计数水平)的女性进行抗病毒治疗**4)对病毒载量< 1000 copies/ml的女性可考虑选择抗病毒治疗**** 注意:如果没有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
4.孕产妇抗病毒治疗需要注意事项1)HIV感染的孕妇的抗病毒治疗应该使用包含AZT的三联抗病毒治疗方案。
孕妇CD4计数在任何水平时都有可能将HIV传染胎儿,AZT在减少围产期传播方面已经表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包含AZT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应该被提供给CD4计数在任何水平的孕妇。
由于使用AZT有发生严重贫血的风险,根据常规的抗病毒指南,必须动态监测血色素(见抗病毒药物的监测和副作用章节)。
当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孕妇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贫血时,d4T可以取代AZT安全地与3TC组合成抗病毒药物方案。
2)绝大多数大型研究中,抗病毒治疗已经使得围产期HIV传播率降到2%以下。
大多数感染HIV的孕妇都适合进行抗病毒治疗。
对那些还没有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女性来说,为了将胎儿在器官形成期对多种药物的暴露降到最低,抗病毒治疗建议在妊娠三个月之后尽早开始(妊娠13周以后)。
3)妊娠晚期才接受治疗的孕妇,可以在分娩前的任何时间开始抗病毒治疗。
根据国家妇幼保健指南,超过38周或者出现临产的孕妇应该暂缓三联抗病毒治疗直至分娩结束,改为短期服用一至两种抗病毒药物来预防HIV母婴垂直传播。
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的女性通常能够在整个妊娠期间维持当前的治疗方案(包括妊娠前三个月)。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更换方案:a)如果现有方案不包括AZT:换为AZT + 3TC + (NVP 或EF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