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doc

合集下载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当前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在当今高度竞争的社会中,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人们常说“人才是一个企业的第一资源”,这句话再简单不过,却道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本文将对当前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对企业的重要性。

一、经济环境对人力资源的影响经济环境是决定人力资源供需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过去,劳动力市场供应大于需求,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小。

而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且呈现专业化、高技能需求的趋势。

这种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首先,企业需要提高员工的竞争力,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其次,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在这一方面,培训和开发员工的能力将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

二、技术变革对人力资源的影响当前,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企业能更好地获取和分析员工数据,从而更精确地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潜力。

这为企业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

其次,虚拟办公和远程工作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办公方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灵活的工作制度,员工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办公时间和地点。

这样的灵活性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并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人才吸引力。

技术的变革也给企业带来了一些挑战。

一方面,技术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员工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这对企业的培训和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技术的应用可能导致某些岗位的消失,企业需要考虑如何转移和重新利用这些员工的能力。

三、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的影响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集合。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并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幸福感。

企业文化还有助于鼓励员工全情投入工作,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然而,当前的人力资源现状也存在一些问题。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让企业了解自身的现状,制定出更为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人力资源现状,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一、人才储备不足在许多企业中,人才储备不足是导致招聘难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这是因为企业在平时并没有进行积极的人才储备工作,而是在临时需要人员时才开始招聘。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企业难以招到优秀的人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解决策略:首先,企业要加强人才储备工作,在平时积极寻找和建立人才库,建立与高校和专业人才群体的联系。

其次,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薪资待遇、优化员工福利和加强职业发展计划等方案来留住优秀人才。

二、员工流动率高员工流动率高是许多企业的普遍问题,它会导致企业不断地损失优秀人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解决策略: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关心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员工福利体系,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吸引员工留在企业,同时也可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让员工有更好的晋升机会。

三、缺乏管理经验企业的管理层往往需要具备更高的管理素养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但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经验不足,难以胜任重要的管理职位。

解决策略:企业应该加强对管理层的招聘,选用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才,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管理层的培训和发展,提高管理素养。

四、薪资管理不合理薪资管理对于企业的人才储备和员工留存都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但许多企业的薪资管理存在问题,缺乏合理性,无法激励员工积极性。

解决策略:企业应该建立合理可行的薪资体系,搭建绩效考核平台,确保薪资与绩效相关联,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五、员工素质不高员工素质是企业的“软实力”,员工素质高的企业更容易吸引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但许多企业的员工素质未达到预期。

解决策略: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工作流程,提高员工的技能和观念,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企业应该从多个方面出发,发现问题,加强管理,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XXX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一、人力资源的状况截止2013年6月,公司员工总人数242人,男员工183人,女员工59人,其中返聘人员16人。

(一)人员、年龄结构人数25岁以下26岁,35岁36岁,45岁45岁以上全员242 30 46 86 80公司领导5 0 0 3 2中层管理人员22 0 2 13 7基层人员215 30 42 70 71公司全员平均年龄:40.1岁;高层平均年龄:45.8岁;中层平均年龄:43.8岁; 1、全员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型分布,老龄化严重,且未来五年内公司又有41人达到退休年龄,企业人事管理工作面临挑战;2、高层管理人员大多年富力强,平均年龄只有45.8岁,且均已取得中高级职称;中层管理人员年龄偏高,平均年龄达到了43.8岁。

(二)学历结构人数本科及以上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全员242 29 46 167公司领导5 50 0中层管理人员22 6 7 9基层人员215 18 39 158平均受教育年限=(29*16+46*15+167*12)/242= 13年,略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

1、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太少,仅29人,占全员比例的11.98%;2、中层管理人员学历偏低,个中中专及以下学历有9人,占40.91%,且存在着结构性缺陷,主如果手艺出身从事管理,缺少专业的管理方面的训练;3、基层人员学历结构严重不合理,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有158人,占到了73.49%。

(三)人才结构类别专业技术人才构成技能人才构成等级高级中级初级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2012人数 5 16 36 3 2412 3 2013人数7 18 35 5 28 18 6高中级职称中工程系列38人,经济系列12人,会计系列9人,政工系列6人。

1、高级人才比例低,其中专业技术人才高级职称7人,仅占公司总人数的2.89%,且主要集中于中高层管理人员,技师及以上人员全公司仅5人,占全员比例的2.07%; 2、各级技能人才人数同比2012年度上升不明显,培训宣传工作仍需加强。

公司人力资源现状调研分析报告

公司人力资源现状调研分析报告

公司人力资源现状调研分析报告
一、概述
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展,公司对其人力资源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公司人力资源总体状况较为良好,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此情况,本文对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改善建议。

二、公司人力资源状况
1、高素质人才储备量较大:本公司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储备,通过市场招聘、猎聘、联合培养等方式,不断引进行业内新鲜血液,加强了组织实力。

2、人力资源组织形式合理:本公司的人力资源组织采用的是横向组织形式,形成了合理的组织管理架构,使得整体组织管理更加有序。

3、员工技能水平较高:本公司通过多种培训活动,督促员工不断学习、完善技能,使得员工技能更为全面,同时提高了组织效率。

4、激励机制较为完善:本公司实行激励机制,从激励赏罚、规范管理等方面不断改善,使得员工在工作中更有激情和动力,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三、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创新意识:本公司部分员工在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时,缺乏创新思维,缺乏前瞻性,无法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影响着公司发展。

2、招聘流程落后:公司招聘流程落后,基本上是面谈和背景调查。

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前景分析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逐渐由资金、硬件设备等传统要素向知识、技能等软实力要素转移。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将其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本文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前景进行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1. 客观上存在人才荒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的转型升级,导致了各行各业在人才方面的短缺。

随着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劳动力资源的缺口进一步扩大。

许多企业在扩大规模、拓展业务等方面受到阻碍,甚至因此错失良机。

2.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虽然国家有许多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但各个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也存在很多缺陷。

例如,个别企业存在用工滥用、用工不合法等违规问题。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也需要不断加强。

3. 人力资源管理注重实用性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纸质文档已不能满足需求。

从工具使用层面,HR系统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景1. 对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长随着科技、经济全球化、人口老龄化、所得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将着重于发掘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并以此为核心推动企业的发展。

2. 人力资源管理将更加科技化、智能化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离不开技术手段的助力。

比如人工智能,它可以通过对人才的评价、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应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多元化劳动力将成为新的趋势随着国内外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全球化趋势,未来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挑战也将愈加严峻。

多元化劳动力管理将成为企业面对新形势的解决方案,采取差异化的、多元化的管理和服务方式,更好地吸引、留住和发挥各类人才的智慧和能力。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的重要战略,将在未来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企业人力资源是指企业中负责管理和组织人力资源的部门或岗位。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1.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企业发展的不断壮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招聘和培训,更是涉及到员工激励、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等方面,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程度提高。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

许多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并聘请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以提升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3. 人力资源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企业开始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通过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和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二、发展趋势展望1. 强调员工发展和培训。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更加注重员工发展和培训,通过提供学习机会和培训计划,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2.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人才招聘、绩效评估和员工激励等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

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4. 注重员工福利和健康管理。

员工福利和健康管理是企业关心员工的重要方式。

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更加注重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加全面的福利待遇和健康管理服务,关注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工作效能。

人力资源结构分析报告-完整版

人力资源结构分析报告-完整版

人力资源结构分析报告-完整版一、概述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有效的人力资源结构能够为企业带来高效的生产和丰厚的利润。

本报告主要对某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进行分析,旨在为企业提供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议。

二、人力资源现状按照性别划分,企业员工中男性员工占比约60%,女性员工占比约40%。

从员工年龄分布来看,30岁以下员工占比30%,30-40岁员工占比40%,40岁以上员工占比30%。

员工学历结构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60%,大专及以下学历员工占比40%。

从员工职位分布来看,管理人员占比15%,中层干部占比30%,基层员工占比55%。

三、人力资源结构分析1. 性别结构男性员工占比较高,这可能与企业所处领域男性从业者数量较多有关。

合理的性别结构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建议企业加强招聘女性员工的工作,缩小性别结构差距。

2. 年龄结构30-40岁员工占比较高,而60岁以上员工较少。

随着劳动人口年龄结构的逐渐老化,人才的引进和留用问题将逐渐突显。

出于未来发展需要考虑,建议企业适当增加60岁以上年龄段的员工,以及发展30岁以下年轻员工。

3. 学历结构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较高,而中专及以下学历员工占比较低。

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的人才储备,建议企业在招聘中适当引入中专及以下学历人才,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同样,企业也应当加强对员工职业发展的培训和指导,使得员工的学历结构更加合理。

4. 职位结构基层员工占比较高,中层干部占比偏低。

建议企业关注中层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以逐步提升组织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四、人力资源管理建议1. 招聘策略在招聘中,应当注重性别比例的均衡,加强对女性员工的招聘。

同时,注重招聘不同年龄段和学历结构的人才,使得企业人才队伍更加多元化、完备。

2. 培训与发展注重员工职业发展,鼓励员工参加学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同时,加强对中层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3. 薪酬福利加强企业薪酬福利管理,根据不同岗位和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能力水平,制定相应的薪酬规定,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某某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报告

某某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报告

05
对策与建议
完善招聘与选拔体系
总结词
优化招聘流程,提高选拔质量
提高面试质量
采用结构化面试、行为面试等方法,确保 面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提高选拔的准确 性。
强化选拔标准
制定明确的选拔标准,注重应聘者的能力 和潜力,而非单一的教育背景或工作经验 。
建立科学的招聘计划
根据企业战略和业务发展需求,制定合理 的招聘计划,明确招聘岗位、人数和要求 。
完善招聘渠道
利用多种渠道进行招聘,如线上招聘平台 、校园招聘、猎头公司等,提高招聘的效 率和效果。
加强员工培训与发展
总结词
提升员工技能,促进职业发展
02
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企业战略和员工需求,制定个性 化的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技 能提升培训、领导力培训等。
01
03
丰富培训内容
涵盖企业文化、业务知识、沟通技巧 等多个方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35%,30岁至45岁的员工占 45%,45岁以上的员工占20%。
学历结构
在某某集团,本科及以上学历的 员工占70%,大专及以下学历的 员工占30%。其中,硕士及以上 学历的员工占10%,博士及以上
学历的员工占5%。
职位结构
某某集团的员工中,基层员工占 60%,中层管理者占25%,高层
管理者占15%。
集团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 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专业技
能培训、管理培训等。
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多样化,包括线上课 程、线下讲座、工作坊等,以 满足不同员工的培训需求。
职业发展规划
集团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规划 指导,帮助员工明确职业目标 ,提升职业竞争力。
学习氛围
鼓励员工自主学习和分享,通 过建立学习小组、分享会等形 式,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成Βιβλιοθήκη 员工素质分析专业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公司人力资源
现状分析
截至2011年1月份,公司共有员工1056人,其中高级管理人员7人,中层管理人员43人,普通员工1006人。

销售人员26人,占2.46%,管理岗位人员212人,占20.07%。

1.管理人员
公司有高级管理人员7名,平均年龄45.7,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本科及以上学历(第一学历,以下同)4名,总体教育程度较高。

缺陷主要是较多人技术出身从事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方面的训练,优势是对公司生产运行方面的细节了解较多。

中层管理人员43名,平均年龄41.5,年龄构成合理,本科及以上学历13名,占30.2%,全部为技术类专业无管理类和行政类专业。

提拔方式为企业内部选拔,有利于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留住人才,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

中高级管理人员共计50名,占总数的4.73%。

管理岗位(包括经理办不含司机、供销不含司机、财务、市场部、人力资源、审计、生计、工会不含图书管理员、设备、安全、调度、科技及车间办公室人员和工段长以上岗位)共计212人,占20%,本科学历17人,大专12人,其他学历183人,如下图。

管理岗位是干部提拔的主要供应源,而学历构成不高,加之单一的干部提拔方式(仅内部提拔无外部选聘),不能保证公司未来发展对中级管理人员的需求,所以提高中高级以外其他管理人员的教育程度是保证公司未来干部供给不断层的当务之急。

注: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占25%以上,公司目前8%,偏低,未来人力资源规划中应逐步提高管理岗位中大专以上学历者的比例。

2.行政人员和一线工人
公司一线工人(包括长期停车人员)为725人,非一线人员331人,比例为2.19:1,考虑到公司现状,无研发行为,销售范围较窄,行政管理机构相对而言较为臃肿。

氯碱行业为资本密集型行业,自动化程度高,直接操作人员需求较少,公司以后发展趋势应为适当压缩行政服务人员,大幅减少一线人员。

但结合公司发展战略,新区建成后,当前富余人员有可能向新区转移,直接提供熟练员工,避免新区投产后突然造成的人力资源供给不足。

销售人员26人,占2.46%,公司产品为无差别产品,在满足行业或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各个厂家的产品基本没有大的区别,主要竞争力表现在价格差异方面。

受产品制约(销售量大,价值低),远距离运输中运费将占成本的大部分,公司产品目前销售范围局限在周边地区,销售人员无需在更远的地区进行销售推广,在公司没有推出新的产品或给与目前产品更高的附加值之前,销售人员的设置符合公司现状。

公司无专职研发部门,仅在需要时临时以项目小组的形式设立,较为灵活,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但也制约了公司的创新能力。

现公司正处在二次创业的关键阶段,科技研发和创新这一职能也应固化,制定专门的部门执行。

3.公司年龄构成
公司有男性员工718人,平均年龄40.4岁,平均退休年龄57.5;女性338人,平均年龄35.7岁,平均退休年龄48。

各年龄段人数具体如下表:
可以看出35-45岁人员大约占了小二分之一,他们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技能纯熟,受企业文化影响长久,年富力强,是企业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公司目前的年龄构成以这部分人为主,说明公司正处于壮年时期,适龄人力资源储备丰富,可供下一步战略发展所需。

45-55岁人员占24%,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是公司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且较低的流动性有利于公司的平稳发展,但经验增加的同时也降低了对新事物、新技能的接受和学习能力。

25-35之间的员工将是公司未来10年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普遍学历较高,有较强的学习和可塑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目前仅占公司22%,所占比例偏低。

综上,可以看出公司人员构成以中年人为主,中青年(<=35)人只占约三分之一,年龄结构偏大,这是一个40多年发展历史的国有企业带来的必然结果,公司必须在宏观上进行调控,提高中青年人的比例,与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相适应。

4.公司学历构成
公司总体学历水平偏低,全公司本科生有71人,大专有147人,加起来只占2成,学历构成是考核人力资源素质的主要方面,较高学历构成的人力资源有培训成本低和人员综合素质高的特点,公司新区建设走的是扩张发展战略,需要大量优秀的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

招聘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将是公司人力资源战略中长久坚持的一项重要内容。

5.公司人力资源培训
以内部培训为主,以年为周期制定培训计划,对部分有特殊要求的人员进行外部培训,培训流于形式,多为应付上级检查,职工对此也不太接受,学习不到切实内容。

培训内容多为纲领性的文件,缺乏操作性的条文。

6.公司人力资源流动性分析
退休与辞职是公司人员流动性的主要原因,2010年公司共辞职47人,与公司经营受金融危机影响,个人收入大幅下滑有主要关系,另外,职工对公司前景持不乐观态度也是导致辞职激增的一大原因。

下图是公司2011年至2020年各年退休人数:
公司每年招聘的人员除补充退休和辞职人员外(公司规模没有变化的情况),还应结合下一步战略发展要求。

当前公司的主要招聘源为员工子女、应届毕业生招聘和退伍军人。

退伍军人为政治任务,不予讨论。

2010年共招收新员工40名,其中本科7人(外招),专科33人(职工子女),学历构成较高,但是部分内招人员所学专业和公司需求有偏差(多为计算机和会计专业),为双输,企业得不到所需人才,个人也因专业限制发展困难较多。

如有可能公司对内招人员专业应加以引导,实现双赢。

应届学生、子女或退伍军人到企业后都是从零学起,容易很快的同化,接受企业文化并融入其中,但单一的招聘方式决定了单一的人力资源供给,而且新员工到熟练员工至少要4-5年的时间,新思维和不同的见解也会逐渐减少。

社招人员有不同企业工作的经验,他们的加入必然会带来新思维、与公司原有文化不同的东西,但缺点也是显然的:较难管理,融入公司有一定过渡,流动性大。

公司2010年人均收入约3.2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7万,而山东省201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万(山东省数据水分较大,按2009年数据推的),且这还是城镇人均收入,包括了所有非农户口的收入。

可见公司人均收入水平仅略高于省人均收入,不具备足够吸引力。

化工行业的特点又决定了公司生产环境高危、有毒有害的特点,工作环境方面也不具备留住人力资源的优势。

针对以上原因,公司可以对人力资源进行甄别,确定对公司发展和长远规划起中坚作用的人才,在分配制度上加以倾斜,让这部分人感到公司重视他们,被尊重,提高忠诚度。

职业培训是高端人力资源的一项重要需求,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是这部分人除却收入外另一重视的方面。

公司可以加大对高端人力资源的教育投入,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技巧。

这项投入虽然是显性的,回报是隐形的,不易立即显现的,但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积极影响。

而且在服务期内合法的要求补偿培训金也会增大这部分人的违约成本(培训费在税前扣除,即企业花67元培训可以要求100元的违约补偿),加大跳槽难度。

另外,明确劳动合同中的竞业禁止条款(原合同太笼统),也会大大降低高端人力资源跳槽带来的倒戈。

7.公司人力资源绩效考核
工资与奖金是公司绩效考核的主要方面。

工资N年没有变化,各个岗位无论工作性质还是工作环境均有了较大的变化,有的岗位消失了,还有新兴的岗位,显然现行工资制度已经与公司的现形势不相适应了。

朝三暮四的改革显然不涉及根本,需要下狠力气进行改革。

奖金分配建议车间采取行管的测评方式,以整个车间为基础进行奖金浮动测评,而不是工段为单位进行分配。

同样作为四川省内河港口,经了解,泸州港于2003年投入营运,现正在开展二期工程建设。

该港一期工程年吞吐能力为5万标箱,2004年实际吞吐量为8000标箱,2011年计划完成100000标箱。

泸州港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现设8部1室,包括:生产部(100人)、设备部(9人)、安保部(4人)、业务部(12人)、计费部(3人)、人事部(3人)、财务部(6人)、工程部(2人)、办公室(8人),公司共有工作人员187人,其中合同制员工147人,劳务工40人。

公司一线操作工人为100人,占68%,非一线人员为47人,占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