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数形结合专题
二轮专题复习(03):数形结合思想

)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三: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Ⅰ、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Ⅱ、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一、借助数轴解数与式的问题[例1](山西·2006中考)实数b 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a b b a -++=__________.二、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函数问题 [例2]如图(1),某抛物线y=ax2+bx+c 交x 轴交于A 、B 两点,A (1,0),B (5,0),当x____________时,y=0.当x_____________时y>0,当x____________时,y<0.(2)如图(2)直线y=kx+b 交x 轴于A 点,交y 轴于B 点,且A (-3,0)、B (0,2),则直线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象直接写出当x__________时;y>0,当x_____时,y<0;当x_____时,y=0.(3)如图(3)某抛物线y1=ax2+bx+c 与某直线y2=kx+b 交于A 、B 两点,且A (-4,3)、B (2,1)。
当___________时y1>y2;当______________时y1=y2;当_____________时y1<y2.(填x 的取值范围)三、利用图形理解代数恒等式【例3】[2007年辽宁十二市] 图①是一个边长为()m n +的正方形,小颖将图①中的阴影部分拼成图②的形状,由图①和图②能验证的式子是( ) A 、22()()4m n m n mn +--= B 、222()()2m n m n mn +-+= C 、222()2m n mn m n -+=+ D 、22()()m n m n m n +-=-四、借助直角三角形解三角比问题[例4](南京·2007中考)如图,A 、B 两地之间有一座山,汽车原来从A 地到B 地须经C 地沿折线A —C —B 行驶,现开通隧道后,汽车直接沿直线AB 行驶.已知AC=10km,∠A=30°,∠B=45°,则隧道开通后,汽车从A 地到B 地比原来少走多少千米?(结果精确到0.1km)(参考数据:41.12≈,73.13≈)五、借助勾股定理等几何图形的知识解实际问题[例5](上海·2006中考)本市新建的滴水湖是圆形人工湖.为测量该湖的半径,小杰和小丽沿湖边选取A 、B 、C 三根木柱,使得A 、B 之间的距离与A 、C 之间的距离相等,并测得BC 长为240米,A 到BC 的距离为5米,如图1所示.请你帮他们求出滴水湖的半径.· ··0 a b· · · AB C例4图2· OD ABC3045例3【巩固练习】1、一次函数32--=x y 的图象不经过第 象限2、如果正比例函数kx y -=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那么直线3+=kx y 经过第_______象限。
专题复习数形结合(含答案)

专题复习三数形结合I、专题精讲:数学家华罗庚说得好:“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便于理解,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解题过程的机械化,可操作性强,便于把握,因此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在联系,既分析其数量关系,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地利用这种结合,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考方法.II、典型例题剖析例1.某公司推销一种产品,设X(件)是推销产品的数量,y (元)是推销费,图3—3—1巳表示了公司每月付给推销员推销费的两种方案,看图解答下列问题:(1)求Y1与Y2的函数解析式;(2)解释图中表示的两种方案是如何付推销费的?(3)如果你是推销员,应如何选择付费方案?Y<兀)Y1 Y2-。
2。
」600500400300200100解:(1) y1=20x,y2=10x+300. 图3-3-1(2) Y1是不推销产品没有推销费,每推销10件产品得推销费200元,Y2是保底工资300元,每推销10件产品再提成100元.(3)若业务能力强,平均每月保证推销多于30件时,就选择Yi的付费方案;否则,选择Y2的付费方案.点拨:图象在上方的说明它的函数值较大,反之较小,当然,两图象相交时,说明在交点处的函数值是相等的.例2.某农场种植一种蔬菜,销售员平根据往年的销售t每于克销售价(元)情况,对今年这种蔬菜的销售价格进行了预测,预测 5情况如图3—3—2,图中的抛物线(部分)表示这种蔬菜销售价与月份之间的关系,观察图象,你能得到关于这种蔬菜销售情况的哪些信息?答题要求:(1)请提供四条信息;(2)不必求函数的解析.解:(1) 2月份每千克销售价是3.5元;7对月份每千克销售价是0.5元;(3) 1月到7月的销售价逐月下降;(4) 7月到12月的销售价逐月上升;4321o I 1 2 3 4 5 6 7 s 9 10 11 12月份图3-3-2(5) 2月与7月的销售差价是每千克3元;(6) 7月份销售价最低,1月份销售价最高;(7) 6月与8月、5月与9月、4月与10月、3月与11月,2月与12月的销售价分别相同.点拨:可以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增减性、对称性.最大(小)值等,得出多个结论.例3.某报社为了解读者对本社一种报纸四个版面的喜欢情况,对读者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要求读者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版面,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绘制成了如图3—3—3所示的条形统计图:个单位:人2000(1)请写出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得的一条信息;(2)请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补全如图3—3—4所示的扇形统计图(要求:第二版与第三版相邻,并说明这两福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图3-3-3(3)请你根据上述数据,对该报社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数学中考复习:数形结合思想PPT课件

距水平面的高度是4米,离柱子OP的距离为1米。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y
(2)若不计其它因素,水池
A
的半径至少要多少米,才能
使喷出的水流不至于落在池 外?
P 3
4
O 1B 水平面 x
5. 已知一次函数y=3x/2+m和 y=-x/2+n的图象都经过点A(﹣2,0),且与 y轴分别交于B、C两点,试求△ABC的面积。
∴S△ABC=1/2×BC×AO=4
6.某机动车出发前油箱内有42升油,行驶若干小时
后,途中在加油站加油若干升。油箱中余油量Q(升)
与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
据下图回答问题:
(1)机动车行驶几小时后加油?答:_5_小时
(2)加油前余油量Q与行驶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
是:_Q=__42_-_6_t Q(升)
中考复习
数形结合思想
2024/9/19
1
谈到“数形结合”,大多与函数问 题有关。
函数的解析式和函数的图象分别从
“数”和“形”两方面反应了函数的性 质,
函数的解析式是从数量关系上反应 量与量之间的联系;
函数图象则直观地反应了函数的各
种性质,使抽象的函数关系得到了形象 的显示。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通过数量与
B、M = 0
C、M < 0
D、不能确定
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 -1 0 1
x
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
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1.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
示.下列关于a,b,c的条件中,
不正确的是 ( D ) y
(A)a<0,b>0,c<0
(B)b2-4ac<0
(C)a+b+c<0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冲刺:数形结合问题--巩固练习题及答案(提高)

中考冲刺:数形结合问题—巩固练习(提高)【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某工厂有两个大小相同的蓄水池,且中间有管道连通.现要向甲池中注水,若单位时间内的注水量不变,那么,从注水开始,水池乙水面上升的高度h与注水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可能是()2.若用(a)、(b)、(c)、(d)四幅图像分别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请按图像所给顺序,将下面的①、②、③、④对应顺序.①小车从光滑的斜面上滑下(小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②一个弹簧不挂重物到逐渐挂重物(弹簧长度与所挂重物的重量的关系)③运动员推出去的铅球(铅球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④小杨从A到B后,停留一段时间,然后按原速度返回(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顺序是 ( )A.③④②①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④①③②二填空题3. 如图,一种电子游戏,电子屏幕上有一正六边形ABCDEF,点P沿直线AB从右向左移动,当出现点P与正六边形六个顶点中的至少两个顶点距离相等时,就会发出警报,则直线AB上会发出警报的点P有个.4.如下图所示,按下列方法将数轴的正半轴绕在一个圆(该圆的周长为3个单位长,且在圆周的三等分点处分别标上了数字0,1,2)上:先让原点与圆周上数字0所对应的点重合,再将正半轴按顺时针方向绕在该圆周上,使数轴上1,2,3,4……所对应的点分别与圆周上1,2,0,1,……所对应的点重合,这样,正半轴上的整数就与圆周上的数字建立了一种对应关系.(1)圆周上的数字a与数轴上的数5对应,则a= ;(2)数轴上的一个整数点刚刚绕过圆周n圈(n为正整数)后,并落在圆周上数字1所对应的位置,这个整数是(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5.小翔在如图1所示的场地上匀速跑步,他从点A出发,沿箭头所示方向经过点B跑到点C,共用时30秒.他的教练选择了一个固定的位置观察小翔的跑步过程.设小翔跑步的时间为t(单位:秒),他与教练的距离为y(单位:米),表示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个固定位置可能是图1中的_________点.三、解答题6.将如图所示的长方体石块(a>b>c)放入一圆柱形水槽内,并向水槽内匀速注水,速度为v cm3/s,直至注满水槽为止.石块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完全放入水槽内,如图所示.在这三种情况下,水槽内的水深h (cm )与注水时间 t ( s )的函数关系如上图1-6所示.根据图象完成下列问题:(1)请分别将三种放置方式的示意图和与之相对应的函数关系图象用线连接起来;(2)水槽的高h= cm ;石块的长a= cm ;宽b= cm ;高c= cm ; (3)求图5中直线CD 的函数关系式; (4)求圆柱形水槽的底面积S .7.在数学活动中,小明为了求23411111+++++22222n …的值(结果用n 表示),设计如图1所示的几何图形.(1)请你利用这个几何图形求23411111+++++22222n …的值为_______; (2)请你利用图2,再设计一个能求23411111+++++22222n …的值的几何图形.8.探索研究: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为函数y =14x 2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的任一点,点A 的坐标为12 122 123124 … (图1)(图2)(0,1),直线l 过B (0,-1)且与x 轴平行,过P 作y 轴的平行线分别交x 轴,l 于C ,Q ,连结AQ 交x 轴于H ,直线PH 交y 轴于R . (1)求证:H 点为线段AQ 的中点;(2)求证:①四边形APQR 为平行四边形;②平行四边形APQR 为菱形; (3)除P 点外,直线PH 与抛物线y =14x 2有无其它公共点?并说明理由.9.阅读材料,解答问题.利用图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 2﹣2x ﹣3>0.解:设y=x 2﹣2x ﹣3,则y 是x 的二次函数.∵a=1>0,∴抛物线开口向上.又∵当y=0时,x 2﹣2x ﹣3=0,解得x 1=﹣1,x 2=3.∴由此得抛物线y=x 2﹣2x ﹣3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 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x <﹣1或x >3时,y >0.∴x 2﹣2x ﹣3>0的解集是:x <﹣1或x >3.(1)观察图象,直接写出一元二次不等式:x 2﹣2x ﹣3<0的解集是 _________ ;(2)仿照上例,用图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 2﹣1>0(画出草图).10.(1)夜晚,小明在路灯下散步.已知小明身高1.5米,路灯的灯柱高4.5米. ①如图1,若小明在相距10米的两路灯AB 、CD 之间行走(不含两端),他前后的两个影子长分别为 FM=x 米,FN=y 米,试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x lQC PA OB HRy②有言道:形影不离.其原意为:人的影子与自己紧密相伴,无法分离.但在灯光下,人的速度与影子的速度却不是一样的!如图2,若小明在灯柱PQ前,朝着影子的方向(如图箭头),以0.8米/秒的速度匀速行走,试求他影子的顶端R在地面上移动的速度.(2)我们知道,函数图象能直观地刻画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现有一新版龟兔赛跑的故事:由于兔子上次比赛过后不服气,于是单挑乌龟再来另一场比赛,不过这次路线由乌龟确定…比赛开始,在同一起点出发,按照规定路线,兔子飞驰而出,极速奔跑,直至跑到一条小河边,遥望着河对岸的终点,兔子呆坐在那里,一时不知怎么办.过了许久,乌龟一路跚跚而来,跳入河中,以比在陆地上更快的速度游到对岸,抵达终点,再次获胜.根据新版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请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3),画出乌龟、兔子离开终点的距离s与出发时间t的函数图象示意图(实线表示乌龟,虚线表示兔子).【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2.【答案】A;二、填空题3.【答案】5.【解析】如图,分别以一顶点为定点,连接其与另一顶点的连线,在此图形中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知,CD∥BE∥AF,ED∥FC∥AB,EF∥AD∥BC,EC∥FB,AE∥BD,AC∥FD,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相互平行的一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相等,在这五组平行线段中,AE、BD与AB垂直,其中垂直平分线必与AB平行,故无交点.故直线AB上会发出警报的点P有:CD、ED、EF、EC、AC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AB的交点,共五个.4.【答案】(1)2 (2)3n+1;【解析】(1)∵数轴上1,2,3,4,…所对应的点分别与圆周上1,2,0,1,…所对应的点重合,∴圆周上数字a与数轴上的数5对应时a=2;(2)∵数轴上1,2,3,4,…所对应的点分别与圆周上1,2,0,1,…所对应的点重合,∴圆周上了数字0、1、2与正半轴上的整数每3个一组0、1、2,3、4、5,6、7、8,…分别对应,∴数轴上的一个整数点刚刚绕过圆周n圈(n为正整数)后,并落在圆周上数字1所对应的位置,这个整数是3n+1.故答案为:a=2;3n+1.5.【答案】点Q.三、解答题6.【答案与解析】(1)(1)图1与图4相对应,图2与图6相对应,图3与图5相对应;(2)10; a=10; b=9; c=6.(3)由题意可知C点的坐标为(45,9),D点的坐标为(53,10),设直线CD的函数关系式为h=kt+b,∴945, 1053k bk b =+⎧⎨=+⎩解得1,8.278 kb⎧=⎪⎪⎨⎪=⎪⎩∴直线CD的函数关系式为h=127 88t+;(4)石块的体积为abc=540cm3,根据图4和图6可得:10540(106)535321s s--=-. 解得S=160(cm ).7.【答案与解析】(1)设总面积为:1,最后余下的面积为:12n , 故几何图形的值为:23411111+++++22222n …的值为112n -.故答案为:112n -.8.【答案与解析】(1)证明:∵A(0,1),B (0,﹣1),∴OA=OB. 又BQ∥x 轴, ∴HA=HQ;(2)证明:①由(1)可知AH=QH ,∠AHR=∠QHP,∵AR∥PQ,∴∠RAH=∠PQH, ∴△RAH≌△PQH. ∴AR=PQ, 又AR∥PQ,∴四边形APQR 为平行四边形; ②设P (m ,m 2),∵PQ∥y 轴,则Q (m ,﹣1),则PQ=1+m 2. 过P 作PG⊥y 轴,垂足为G .在Rt△APG中,AP=+1=PQ,∴平行四边形APQR为菱形;(3)解:设直线PR为y=kx+b,由OH=CH,得H(,0),P(m,m2).代入得:,∴,∴直线PR为.设直线PR与抛物线的公共点为(x,x2),代入直线PR关系式得:x2﹣x+m2=0,(x﹣m)2=0,解得x=m.得公共点为(m,m2).所以直线PH与抛物线y=x2只有一个公共点P.9.【答案与解析】解:(1)-1<x<3;(2)设y=x2-1,则y是x的二次函数,∵a=1>0,∴抛物线开口向上.又∵当y=0时,x2-1=0,解得x1=-1,x2=1.∴由此得抛物线y=x2-1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x<-1或x>1时,y>0.∴x2-1>0的解集是:x<-1或x>1.10.【答案与解析】解:(1)∵EF∥AB,∴∠MEF=∠A,∠MFE=∠B.∴△MEF∽△MAB.①===.∴=,MB=3x BF=3x-x=2x.同理,DF=2y.∵BD=10,∴2x+2y=10,∴y=-x+5,∵当EF接近AB时,影长FM接近0;当EF接近CD时,影长FM接近5,∴0<x<,②如图2所示,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EE′=FF′=0.8t, ∵EF∥PQ,∴∠REF=∠RPQ,∠RFE=∠RQP,∴△REF∽△RPQ,∴∴∵EE′∥RR′,∴∠PEE'=∠PRR',∠PE′E=∠PR′R,∴△PEE′∽△PRR′,∴∴∴RR'=1.2t∴1.2t= 1.2(Vt=影子米/秒)1.2t= 1.2(Vt=影子米/秒).(2)如图3所示.。
【中考数学必备专题】数形结合专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必备专题】数形结合专题一、单选题(共2道,每道10分)1.不相等的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A,B,C,如果|a-b|+|b-c|=|a-c|,那么B点应为().A.在A,C点的右边;B.在A,C点的左边;C.在A,C点之间;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C解题思路:画数轴,借助数形结合,|a-b|是AB的长度,|b-c|是BC的长度,|a-c|是AC的长度,又因为a,b,c不相等,所以B点应在A、C之间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绝对值2.若m,n(m<n)是关于x的方程1-(x-a)(x-b)=0的两根,且a<b,则a、b、m、n的大小关系是()A.m<a<b<nB.a<m<n<bC.a<m<b<nD.m<a<n<b答案:A解题思路:将1-(x-a)(x-b)=0整理成(x-a)(x-b)=1的形式,就知道m,n是y=(x-a)(x-b)图象与直线y=1交点的横坐标,而a、b是y=(x-a)(x-b)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画出图象及可以比较大小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应用二、填空题(共6道,每道10分)1.关于x的不等式组只有4个整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答案:5<a≤6解题思路:分三步走,第一步解出不等式的解题;第二步画数轴,根据只有四个整数解确定a的大致取值范围;第三步,借助数轴看等号是否成立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不等式的整数解2.已知一次函数y=-x+4与反比例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没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答案:k>4解题思路:因为画图象,很难直接看出k的取值范围,借助于代数的方法,联立表达式,让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无解,进而确定k的取值范围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3.直线y=mx+4经过A点,直线y=kx-3过B点,且两直线交于P(,n)点,则不等式kx-3≤mx+4<kx的解集是.答案:解题思路:利用函数图象,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集:将y=kx-3向上平移三个单位,得到y=kx 的图象,然后观察几何特征,存在A字型相似,进而知道对应高之比就等于对应边之比,从而确定另外一个点的横坐标是-2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应用4.已知a、b均为正数,且a+b=2。
中考数学数形结合类最值问题

如图,在边长为 2 的菱形 ABCD 中,∠A=60°,M 是 AD 边的中点,N 是 AB 边上的一动点, 将△AMN 沿 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MN,连接 A’C,则 A’C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D
C
M
A'
A
N
B
【分析】考虑△AMN 沿 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MN,可得 MA’=MA=1,所以 A’轨迹是 以 M 点为圆心,MA 为半径的圆弧.
V2 V1
B
V1
MA
V2 C
N
【问题分析】
AC V2
BC V1
1 =
V1
BC
V1 V2
AC
,记 k
V1 V2
,
即求 BC+kAC 的最小值.
【问题解决】 构造射线 AD 使得 sin∠DAN=k,CH/AC=k,CH=kAC.
B
M Aα
C
N
CH sinα= =k
H
AC
D
CH=kAC
将问题转化为求 BC+CH 最小值,过 B 点作 BH⊥AD 交 MN 于点 C,交 AD 于 H 点,此时
x E
(1)求 A、B 两点水平距离,即水平宽;
(2)过点 C 作 y 轴平行线与 AB 交于点 D,可得点 D 横坐标同点 C;
(3)求直线 AB 解析式并代入点 D 横坐标,得点 D 纵坐标;
(4)根据 C、D 坐标求得铅垂高;
(5)利用公式求得三角形面积.
例
【2019 海南中考(删减)】
如图,已知抛物线 y ax2 bx 5 经过 A(5,0) ,B(4,3) 两点,与 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 C .
2020年中考数学复习讲义:专题(一)有理数与数轴的数形结合-精编.doc

专题一 有理数与数轴的数形结合要点归纳1.像2,31,0.25,π,30%等这样大于零的数叫做________;像-20,-32,-0.25,-30%等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负“-”的数叫做________.2.用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一个相反意义的量中一个“意义”规定用“+”表示,则另一个“意义”必定用“_______”表示.3.有理数按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整数和_______统称为有理数.4.我们把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直线叫数轴,这条直线上的任意数轴一个点表示一个数,原点左边的数都是______数,原点右边的数都是______数,在实际问题中,一个单位长度可表示一定的数量,如1米,1千米,400千克等.5.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______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典例讲解经典再现一、正、负数的识别及应用例1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0.007,-200,53,-45,0.666…,-9,20.5,0,-32 【思路点拨】由正、负数的定义进行判断.解:整数:+0.007,53,0.666…,20.5;负数:-200,-45,-9,-32. 【方法规律】正数前面可以加“+”号,也可以不加“+”号;负数前面的“-”号不可以省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负数,要看它是不是在正数的前面加“-”号,而不是看它是不是带有“-”号,特别注意 ,“-a ”不一定是负数,如-(-5)数不是负数.例2 课桌的高度比标准高度高2c m 记作+2c m ,那么比标准高度低3c m 记作什么?现有5 张课桌,小明测量了它们的高度,记录如下:+1c m ,0c m ,-1c m ,+3c m ,-1.5c m .若规定课桌的高度与标准高度相差最多不能超过2c m ,问上述5张课桌有几张合格?【思路点拨】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分别用“+”、“-”数来表示,与标准高相差2c m ,是指可以高2c m ,也可以低2c m .解:比标准高度低3c m 记作-3c m ,这5张课桌中,合格的有:比标准高度:+1c m 、0c m 、-1c m 、-1.5c m ,共4张.【方法规律】如果超过标准高度记为“+”,那么不是(或低于)标准高度记为“-”,在判断几张桌子合格的问题中,我们不管超过还是低于标准高度,不看数前面的“+”、“-”号,只看符号后面数是否小于或等于0.二、有理数的相关概念(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的统称;(2)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的统称;(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的统称;(4)有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统称为有理数B .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C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D .非正整数就是指零、负整数和所有分数【思路点拨】A 选项中,有理数应包括正有理数、0和负有理数;B 选项中也漏掉了0;D 选项中,非正整数是指负整数和0.解:C三、有理数的分类例4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25,3.14,48,-32,-0.40,0,+34,-3.5,1,41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数:整数:有理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有理数:零:正有理数:有理数【思路点拨】此题考察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式,注意0是整数.解:(1)⎪⎩⎪⎨⎧-+---41,5.3,34,40.0,32,14.31,0,48,25:分数:整数有理数 (2)⎪⎪⎩⎪⎪⎨⎧----+5.3,40.0,32,25041,1,34,48,14.3负有理数:零:正有理数:有理数 【方法规律】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时,必须按照同一标准,不能将两种分类方式混在一起,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都是分数.例5 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结论是( )A .两个不同的整数之间必有一个正分数B .两个不同的整数之间必有一个整数C .两个不同的整数之间必有一个有理数D .两个不同的整数之间必有一个负数【思路点拨】对于A ,如果是两个负整数,那么中间就没有正分数;对于B ,如果是两个连续的整数,中间就再没有整数;对于D ,如果两个整数是正整数,中间就没有负数;只有C ,不论是怎样的两个不同的整数,中间必有有理数,如2和3中间有25,-2,-3之间有-25. 解:选C【方法规律】如果一个说法(结论)不正确,可举反例说明.四、数轴上的点和数例6 指出下面数轴上A 、B 、C 、D 、O 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思路点拨】数的性质A 点、B 点在原点的左侧,表示的是负数;C 点、D 点在原点的右侧,表示的数是整数,0点在原点;其次,还要确定每个点到原点的距离.解:点A 表示-5,点B 表示-1,点C 表示2,点D 表示5,点O 表示0.【方法规律】本题一个单位长度表示2,而不是1,容易看错,确定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一定性质,二定距离.例7 数轴上表示到3的点的距离是5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思维点拨】数轴上与表示3的点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两个,一个表示3的点的右侧且相距5个单位长度,另一个表示3的点的左侧且相距5个单位长度.解:8或-2【方法规律】距离是一个长度,在数轴上表示与某个点的距离为a (a >0)的点时,用分类讨论思想时要考虑在这个点左侧且距此点a 个单位长度有一个点;在这个点右侧且距此点a 个单位长度也有一个点.五、画数轴画数轴时,一定要体现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画数轴的步骤可归纳为:一画、二定、三选、四统一、五标数,即画直线、定原点、选取正方向,统一单位长度,确定要表示的数的对应点的位置.例8 如图,数轴上有A 、B 、C 、D 、E 、F 六个点,每两个相邻的点的距离相等,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表示原点的数在C 、D 之间B .有三个点表示的数是负数C .这六个数中没有表示整数的点D .C 点与原点最接近【思维点拨】A 点到F 点的距离是436,且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相等,所以每两个相邻点间距离为427÷5=2027,原点在C 、D 之间,213>413,因此原点靠近D 点,A 、B 、C 三点表示的数是负数,B 点表示的数是分数.解:D拓展研究一、正、负数应用在一些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问题中,并没有出现常见的意义相反的量,而是把其中某一个量规定为“0”这个量作为正、负数的界限,解决问题时,要按题目的要求正确理解整数、负数所代表的实际的量的真正意义,把实际的量进行转化.例1 图中这个游戏叫做(井底之蛙),一个人或几个人玩,每人投一次骰子(可以是一粒或二粒),按点数井底之蛙开始往上爬,爬到哪一格,就按那一格的数字再往上升或往下降,只有升到井上或回到井底,才轮到第二个人.例如,投得3,往上爬三格,得“+1”,再升一格,又得“-4”,降四格回到井底,于是轮到第二个人投骰子.现在轮到你投骰子,请你简要分析一下,如果你投到哪些数,就可以把青蛙送到井上,不再坐井观天.【思路点拨】读懂题意,将每个数按题意上升或下降这些格,看是否送到井上,是否仍回井底. 解:投到8~12时,可以把青蛙送到井上;投到1~7时,青蛙回到井底.【方法规律】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二、有理数分类中0的位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分数; ②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③一个整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④一个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A .1个B .2个C .3个D .4个【思路点拨】一个有理数可能是正数、负数或0,整数也包括零,其中①④是正确的.解:B【方法规律】在有关有理数概念的考察中,0最容易被忽视,要防止“一个有理数非正即负”和“一个整数非正即负”的错误出现.三、利用正、负数探究数字的排列规律例3 观察下列依次排列的两列数,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能说出这两列数的第48个数,第101个数,第2015个数分别是什么吗?(1)-1,21,-3,41,-5,61,-7,81,…; (2)21,0,-21,0,21,0,-21,0,…. 【思路点拨】(1)这列数从数的性质看正、负交替出现,再考虑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2)这列数是0、21交替出现,再考虑性质符号的变化规律. 解:(1)这列数的排列规律是:对于第n 个数,n 为奇数时,此数是-n ,n 为偶数时,此数是n 1,因此,第48个数为481,第101个数为-101,第2015个数为-2015. (2)这列数的排列规律是:21,0,-21,0,…,从前往后奇数位上数是21或-21,偶数位上是0,位数除4余1的是21,位数除4余3的是-21,所以,第48个数是0,第101个数是21,第2015个数是-21. 【方法规律】从数的性质和除性质外的数的大小两方面寻找规律.四、有理数分类中小数的划分例4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不是有理数?722,-3.0&,-31,0.121121112…,0.676767…,π,-π,0.4. 【思路点拨】722,-31是分数,-3.0&,0.676767…是循环小数,可以化为分数,0.4是有限小数,也可以化为分数,所以都是有理数.0.121121112…,π,-π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化为分数,所以不是有理数.解:有理数:722,-3.0&,-31,0.676767…,0.4; 不是有理数:0.121121112…,π,-π.【方法规律】小数有三类: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故都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不是有理数,分数可化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五、数轴上的数形结合例5 如图,数轴上有A、B、C三个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B点在数轴上移动3个单位长度后,所表示的数是什么?(2)怎样在数轴上移点C,使移动后的C点(不与B点重合)与A点的距离等于B点与A点的距离?此时C点表示的数是什么?【思维点拨】(1)B点在数轴的移动可向正方向,也可向负方向,有两个结果;(2)A、B两点间的距离是2,C点向左移动,可在A点左边,也可在A点右边距离为2,但A点右边距离为2的点与B点重合,应排除.解:(1)-5或1(2)将C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此时C点表示的数是-6.【方法规律】到数轴上某点的距离为a(a>0)的点有两个,在该点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点.六、数轴的实际应用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确定好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将实际问题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再根据要求求解.例5 某人从A地向东走10米到达B地,然后向西走4米到达C地,又向东走7米到达D地,问此人现在在A地的哪个方向?距A地多远?【思路点拨】本题可借助数轴来解决,按照此人行走的方向和距离找出他三次行走后的位置.解:设A地是原点,向东为正方向,以1米为一个单位长度,由图可知D在A地的正东方向,距A地13米.【方法规律】本题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根据已知条件画出一条数轴,在数轴上讲三次运动过程表示出来,便能顺利解决问题.实战演练A 链接中考1.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如果用-551表示,那么下列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出生年代表示为:①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145年:__________;②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_______.2.林艳在东西向的路上,先向东走30米,又向西走30米,她一共走了______米,她最后的位置是在_________.3.已知在数轴上有A、B两点,点A、B之间的距离为1,点A与原点的距离为3,那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4.数轴上的点A、B位置如图所示,则线段AB的长度为_______.5.点A为数轴上距原点距离4个单位长度的点,A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6.下列各组量具有相反意义的是()A.收入3000元与增加5000元B.向东走5km与向南走3.5kmC.温度上升12℃与水位下降D.七(5)班在比赛中胜3场与负3场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小数都是有理数;②存在最小的自然数;③-0.001是分数,也是有理数A.0个B.1个C.2个D.3个8.如图,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可能是()A.2.4 B.-2.4 C.-1.6 D.-1.49.点A在数轴上表示-2的点所在的位置,当点A沿数轴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时,点B表示的有理数是()A.3 B.-7 C.3或-7 D.无法确定B 冲刺中考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①0℃表示没有温度;②0是最小的整数;③0是偶数,也是自然数;④不带负号的数都是整数;⑤带负号的数不一定是负数A.0个B.1个C.2个D.3个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整数一定是自然数B.自然数一定是正整数C.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D.任何有理数都可以表示为分数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规定了原点、正方向的直线是数轴B.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非正数C.有理数如11000在数轴上无法表示D.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13. 一次月考中,新欣所在班级平均分为95分,把高出平均分的部分记作正数,新欣105分,记为____,兰慧记-12分,她实际得分为分.14.下列四个判断中,错误的是( )A.存在着最小的自然数B.存在最小的正有理数C.不存在最大的正有理数D.不存在最大的负有理数15. -a 一定是( )A.正数B.负数C.正数或负数D.正数或零或负数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数轴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正数B.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是非正数C.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D.数轴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 17.已知数轴上的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那么数轴上到点A的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A.5 B.±5 C.±1 D.±1或±518.若b为正数,利用“<“号连接a,a-b,a+b为____.19.写出5个数(不能重复),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①其中三个数是非正数;②其中三个数非负数;③五个数都是有理数,这五个数可以是.20.数轴上点A表示3,点B表示-4.5,点C表示-2,则点A和点B中,距离点C较远的点是___ _.21.点A在数轴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且位于原点的右侧,若将点A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此时点A 所表示的数是____,若点B表示的数是点A开始时所表示的数的相反数,作同样的移动以后,点B所表示的数是____.22.点A、B、C、D、E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B、C、E分别为相邻整数点的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点A、B、C、D、E各表示什么数?(2)点A、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点B、E之间的距离是多少?(3)现在把数轴的原点取在点C处,其余都不变,那么点A、B、C、D、E又分别表示什么数?23.观察下列各数12345---,…,,,,23456(1)写出第10个数;(2)写出第2015个数.24.检修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某天自A地出发,到收工时,行走记录为(单位:千米):+8,-9,+4,+7,-2,-10,+18,-3,+7,+5(1)收工时在A地的哪边?距A地多少千米?(2)若每千米耗油0.4升,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升?25.如图,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有理数都是整数,若A、B对应的有理数a、b满足b- 2a=5,那么请指出数轴上原点的位置.C决战中考26.将111111,,,,,,23456---…按一定规律排列如下:第1行 1第2行12-13第3行14-1516-第4行1718-19110-第5行111112-113114-115则第20行从左到右第10个数是.27.在数轴任取一条长度为201513个单位长度的线段,则此线段在数轴上最多能盖住的整数点个数为( )A. 2016B.2015C.2014D.201328.小明家、学校、邮局、图书馆坐标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依次记为A、B、C、D,学校位于小明家西150米,邮局位于小明家东100米,图书馆位于小明家西400米.(1)用数轴表示A、B、C、D的位置(建议以小明家为原点);(2)一天,小明从家里先去邮局寄信后,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往图书馆方向走了约8分钟,试问这时小明约在什么位置?距图书馆和学校各约多少米?29.如图,一条笔直的流水线上,依次有5个卡通人,它们站立的位置在数轴上依次用点M1、M2、M3、M4、M5表示.(1)点M2和M5所表示的有理数是什么?(2)点M1和M4之间的距离为多少?(3)怎样将点M3移动,使它先到达M2,再到达M5,请说明;(4)若原点是一休息游乐所,那么5个卡通人到游乐所休息的总路程为多少?。
中考数学二轮总复习 专题五 数形结合思想(无答案) 苏科版

专题五:数形结合思想【知识梳理】 数形结合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思索,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从而起到优化计算的目的.华罗庚先生曾指出:“数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这充分说明了数形结合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是中考数学的一个最重要数学思想.【课前预习】1、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a b -=_________.2、已知不等式组020x a x ->⎧⎨->⎩的整数解共有2个,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3、如图,已知函数y=x+b 和y=a x+3的图象交点为P ,则不等式x+b>a x+3的解集为__________.4、如图,方程组211y x y x =-⎧⎨=--⎩的解是__________.5、如图,在矩形ABCD 中, AB =4,BC =6,当直角三角板MPN 的直角顶点P 在BC 边上移动时,直角边MP 始终经过点A ,设直角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PN 与CD 相交于点Q .BP =x ,CQ =y ,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例题精讲】例1、当代数式12x x ++-取最小值时,相应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例2、已知二次函数y=a x 2+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若关于x 的方程a x 2+bx+c-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为 ( )A .k>3B .k=3C .k<3D .无法确定例3、如图,函数y 1=x 和y 2=13x +43的图象相交于(-1,1),(2,2)两点.当y 1>y 2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B .-1<x <2C .x >2D .x <-1或x >2例4、如图,C 为BD 上的一动点,分别过点B 、D 作AB ⊥BD ,ED ⊥BD,连接AC,EC,AB=5,DE=1,BD=8,设CD=x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AC+CE= .(2)当点C 满足时 时,AC+CE 的值最小;(3)根据(2)规律和结论,请构图求出代数式9)12(422+-++x x 的最小值.例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B 在x 轴上,AB =10,以AB 为直径的⊙O′与y 轴正半轴交于点C ,连接BC 、AC ,CD 是⊙O′的切线,AD⊥CD 于点D ,tan∠CAD=12,抛物线y =ax 2+bx +c 过A 、B 、C 三点. (1)求证:∠CAD=∠CAB;(2)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②判定抛物线的顶点E 是否在直线CD 上,并说明理由;(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四边形PBCA 是直角梯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不写求解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巩固练习】1、如图为二次函数y=a x 2+bx+c 的图象,在下列说法中:①a c<0 ②方程a x 2+bx+c=0的根是x 1=-1,x 2=3 ③a +b+c>0④当x>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2、如图,直线y =x +2与双曲线y =3m x-在第二象限有两个交点,那么m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为 ( )3、如图,在等腰AABC 中,∠ABC =90°,D 为AC 边上的中点,过点D 作DE ⊥DF ,交AB 于E ,交BC 于F ,若AE =4,FC =3,求EF 的长.【课后作业】 班级 姓名一、必做题:1、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y =a x与正比例函数y =bx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 ( )2、如图,AB 为半圆的直径,点P 为AB 上一动点,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匀速运动到点B ,运动时间为t ,分别以AP 与PB 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与时间t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3、如图,抛物线y =x 2+1与双曲线y =k x的交点A 的横坐标是1,则关于x 的不等式k x+x 2+1<0的解集是 ( )A .x >1B .x <-1C .0<x <1D .-1<x <0 4、如图,在□AOBC 中,对角线AB 、OC 交于点E ,双曲线y =k x 经过A 、E 两点,若□AOBC 的面积为18,则k =_______.5、如图①,在底面积为100 cm 2,高为20 cm 的长方体水槽内放入一个圆柱形烧杯,以恒定不变的流量先向烧杯中注水,注满烧杯后,继续注水,直至注满水槽为止.此过程中,烧杯本身的质量、体积忽略不计,烧杯在大水槽中的位置始终不改变.水槽中水面上升的高度h(单位:cm)与注水时间t(单位:s)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1)写出函数图象中点A 、点B 的实际意义;(2)求烧杯的底面积;(3)若烧杯的高为9cm ,求注水的速度及注满水槽所用的时间.6、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 =k x (k ≠0)的图象经过点(12,8),直线y =-x +b 经过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Q(4,m).(1)求上述反比例函数和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设该直线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另—个交点为P ,连接O P 、CQ ,求△OPQ 的面积.二、选做题:7、如图,在Rt△ABC 中,∠C=90°,AC =8,BC =6,点P 在AB 上,AP =2.点E 、F 同时从点P 出发,分别沿PA 、PB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B 匀速运动,点E 到达点A 后立即以原速度沿AB 向点B 运动,点F 运动到点B 时停止,点E 也随之停止.在点E 、F 运动过程中,以EF 为边作正方形EFGH ,使它与△ABC 在线段AB 的同侧,设E 、F 运动的时间为t 秒(t >0),正方形EFGH 与△ABC 重叠部分面积为S.(1)当t =1时,正方形EFGH 的边长是__________;当t =3时,正方形EFGH 的边长是__________;(2)当0<t ≤2时,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3)直接答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t 为何值时,S 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8、已知二次函数y =-14x 2+32x 的图象如图. (1)求它的对称轴与x 轴交点D 的坐标;(2)将该抛物线沿它的对称轴向上平移,设平移后的抛物线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A 、B 、C三点.若∠ACB =90°,求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3)设(2)中平移后的抛物线的顶点为M ,以AB 为直径,D 为圆心作⊙D ,试判断直线CM 与⊙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讲数形结合思想【中考热点分析】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根据数学问题中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数量关系,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巧妙的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考方法。
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便于理解;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解题过程的操作性强,便于把握。
【经典考题讲练】例1.(2015衢州)如图,已知直线334y x =-+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A 、B ,P 是抛物线21252y x x =-++的一个动点,其横坐标为a ,过点P 且平行于y 轴的直线交直线334y x =-+于点Q ,则当PQ =BQ 时,a 的值是 .例2.(2014•)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定点A (-1,0),B (4,0),抛物线()过点A 、B ,顶点为C .点P (m ,n )(n <0)为抛物线上一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与顶点C 的坐标. (2)当∠APB 为钝角时,求m 的取值范围. (3)若,当∠APB 为直角时,将该抛物线向左或向右平移t ()个单位,点P 、C 移动后对应的点分别记为、,是否存在t ,使得首尾依次连接A 、B 、、所构成的多边形的周长最短?若存在,求t 值并说明抛物线平移的方向;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即可,求得解析式后转换成顶点式即可.(2)因为AB 为直径,所以当抛物线上的点P 在⊙C 的内部时,满足∠APB 为钝角,所以-1<m <0,或3<m <4.(3)左右平移时,使A ′D+DB ″最短即可,那么作出点C ′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C ″,得到直线P ″C ″的解析式,然后把A 点的坐标代入即可.答案:(1)解:依题意把的坐标代入得: ;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顶点横坐标,将代入抛物线得(2)如图,当时,设,则过作直线轴,(注意用整体代入法)解得,当在之间时,或时,为钝角.(3)依题意,且设移动(向右,向左)连接则又的长度不变四边形周长最小,只需最小即可将沿轴向右平移5各单位到处沿轴对称为∴当且仅当、B、三点共线时,最小,且最小为,此时,设过的直线为,代入∴即将代入,得:,解得:∴当,P、C向左移动单位时,此时四边形ABP’C’周长最小。
例3.(2012杭州)如图,A E切⊙O于点E,AT交⊙O于点M,N,线段O E交AT于点C,O B⊥AT于点B,已知∠E AT=30°,,.(1)求∠C O B的度数;(2)求⊙O的半径R;(3)点F在⊙O上(是劣弧),且E F=5,把△O B C经过平移、旋转和相似变换后,使它的两个顶点分别与点E,F重合.在E F的同一侧,这样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你能在其中找出另一个顶点在⊙O上的三角形吗?请在图中画出这个三角形,并求出这个三角形与△O B C的周长之比.解:(1)∵AE切⊙O于点E,∴OE⊥AE,∵OB⊥AT,∴在△CAE和△COB中,∠AEC=∠CBO=90°,而∠BCO=∠ACE,∴∠COB=∠A=30°.(3分)图(1)(2)在Rt△ACE中,AE=3,∠A=30°,∴EC=AE·tan30°=3.如图(1),连接OM,在Rt△MOB中,OM=R,MB==,∴OB==.在Rt△COB中,∠COB=30°,∴OC=.∵OC+EC=R,∴·+3=R整理得R2+18R-115=0,即(R+23)(R-5)=0,∴R=-23(不符合题意,舍去),或R=5,∴R=5.(8分)(3)在EF的同一侧,满足题意的三角形共有6个,如图(2)(3)(4),每个图有2个满足题意的三角形.能找出另一个顶点也在⊙O上的三角形,如图(1),延长EO交⊙O于D,连接DF,则△DFE 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图(2)图(3)图(4)由题意得,△DFE∽△OBC.由(2)得,DE=2R=10,OC==2,∴===5.(14分) 【解答策略提炼】解题策略,数形结合思想包含“以形助教”和“以数助形”两个方面,即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可分两类:一是依形判教,用形解决数的问题,常见于借助数轴、函数图像、几何图形来求解代数问题;二十就数论形,用数解决形的问题,常见于运用恒等变形、建立方程(组)、面积转换等求解几何问题。
【专项达标训练】 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C=90°,AD=AB=6,BC=14,点M 是线段BC 上一定点,且MC=8,动点P 从C 点出发沿C →D →A →B 的路线运动,运动到点B 停止,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使△PMC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 有( )个。
2.已知抛物线y=ax 2-2ax-1+a(a>0)与直线x=2,x=3,y=1围成的正方形有公共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3.如图,抛物线y=21x 2+bx-2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且A (-1,0),点M (m,0)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当MC+MD 的值最小时,m 的值是 24/41 。
4.抛物线y=ax2+bx+c(a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若△ABC 是直角三角形,则ac= .5.如图,半径为r1的圆内切于半径为r2的圆,切点为P ,过圆心O1的直线与⊙O2交于A 、B ,与⊙O1交于C 、D ,已知AC :CD :DB=3:4:2,则21r r = .二、解答题6.(1)如图,四边形ABCD 中,∠BAD=120°,∠B=∠D=90°,在BC 、CD 上分别找一点M 、N,使△AMN 周长最小时,求∠AMN+∠ANM 的度数。
(2)如图,直线y=x k 1+b 与双曲线y=xk 2交于A 、B 两点,其横坐标分别为1和5,求不等式x k 1<xk 2+b 的解集。
7.如图,AC 为⊙O 的直径,B 是⊙O 外一点,AB 交⊙O 于E 点,过E 点作⊙O 的切线,交BC 于D 点,DE=DC,作EF ⊥AC 于F 点,交AD 于M 点。
(1)求证:BC 是⊙O 的切线。
(2)EM=FM.8.(20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是x=﹣且经过A、C两点,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点B.(1)①直接写出点B的坐标;②求抛物线解析式.(2)若点P为直线AC上方的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PA,PC.求△PAC的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3)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过点M作MN垂直x轴于点N,使得以点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基础重点轮动】选择题1.(-21)-1+(π-3)0+√(-2)2的值为 ( ) A.-1 B.-3 C.1 D.0 2.要使分式15-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 A.x ≠1 B.x<1 C.x>1 D.x ≠-1 3.对于函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的图象分布在一、三象限B.它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C.当x >0时,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D.当x <0时,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减小4.如图,P A 、PB 是⊙O 的切线,切点是A 、B ,已知∠P=60°,OA=3,那么∠AOB 所对弧的长度为( )。
A.6πB.5πC.3πD.2π5.抛物线y=x 2+bx+c (a ≠0)图像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的图像解析式为=x 2-2x-3,则b ,c 的值为( )。
A.b=2,c=2B.b=2,c=0C.b=-2,c=-1D.b=-3,c=26.如图,△ABC 中,CD ⊥AB ,垂足为D 。
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A+∠B=90°B.AB 2=AC 2+BC 2C.D.CD 2=AD •BDA.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D .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8.如图所示,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
已知A 、B 是两格点,如果C 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C 点的个数是( C )A.6 B.7 C.8 D.9填空题9.如图,直线l1∥l2∥l3,点A、B、C分别在在直线l1、l2、l3上,若∠1=70°,∠2=50°,则∠ABC= 度。
第9题图第10题图10.如图某水库堤坝横断面迎水坡AB的坡比是1:3,堤坝高BC=50m,则迎水坡面AB的长度是。
11.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调查了20户家庭某月的用电量,如下表所示:120140160180200用电量(度)户数23672则这20户家庭该月用电量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12.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是8,点E在直线AD上,若DE=3,连接BE与对角线AC相交于点M,则S△ABM:S△CBM的值为。
第10讲综合性解答问题【中考热点分析】代数型综合题是指以代数知识为主的或以代数变形技巧为主的一类综合题,涉及知识:主要包括方程、函数、不等式等内容。
解题策略: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化归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以及代入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
几何型综合题是指以几何知识为主或者以几何变换为主的一类综合题。
涉及知识:主要包括几何的定义、公理、定理、几何变换等内容。
解题策略:解决几何型综合题的关键是把代数知识与几何图形的性质以及计算与证明有机融合起来,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代数和几何型综合题是指以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综合运用的一类综合题。
涉及知识:代数与几何的重要知识点和多种数学思想方法。
【经典考题讲练】例1.如图,已知矩形OABC 中,OA =2,AB =4,双曲线k y x(k >0)与矩形两边AB 、BC 分别交于E 、F 。
(1)若E 是AB 的中点,求F 点的坐标;(2)若将△BEF 沿直线EF 对折,B 点落在x 轴上的D 点,作EG ⊥OC ,垂足为G ,证明△EGD ∽△DCF ,并求k 的值。
例2.(2014•)已知抛物线C 1:y=a (x+1)2﹣2的顶点为A ,且经过点B (﹣2,﹣1).(1)求A 点的坐标和抛物线C 1的解析式.O G FE D C B A y x 例1题图(2)如图1,将抛物线C1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C2,且抛物线C2与直线AB相交于C,D两点,求S△OAC:S△OAD的值.(3)如图2,若过P(﹣4,0),Q(0,2)的直线为l,点E在(2)中抛物线C2对称轴右侧部分(含顶点)运动,直线m过点C和点E.问:是否存在直线m,使直线l,m与x 轴围成的三角形和直线l,m与y轴围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直线m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分析:(1)由抛物线的顶点式易得顶点A坐标,把点B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平移法则求出抛物线C2的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再通过解方程组求出抛物线C2与直线AB的交点C、D的坐标,就可以求出S△OAC:S△OAD的值.(3)设直线m与y轴交于点G,直线l,m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和直线l,m与y轴围成的三角形形状、位置随着点G的变化而变化,故需对点G的位置进行讨论,借助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增减性等知识求出符合条件的点G的坐标,从而求出相应的直线m的解析式.例3.(10分)(2015•)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正方形,AB=4,PC、PD是⊙O 的两条切线,C、D为切点.(1)如图1,求⊙O的半径;(2)如图1,若点E是BC的中点,连接PE,求PE的长度;(3)如图2,若点M是BC边上任意一点(不含B、C),以点M为直角顶点,在BC的上方作∠AMN=90°,交直线CP于点N,求证:AM=MN.分析:(1)利用切线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O的半径即可;(2)利用垂径定理得出OE⊥BC,∠OCE=45°,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出即可;(3)在AB上截取BF=BM,利用(1)中所求,得出∠ECP=135°,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即可.【解答策略提炼】1、代数综合题是以代数知识及代数变形为主的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