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生活》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提纲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提纲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提纲一.唯物辨证论1.唯物辨证论(总)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可以能动认识世界(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和能动改造世界。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发展。

这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意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坚持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3.规律是客观的,不为人的意志所转移。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方法论:1,要求人们尊重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树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理念。

2,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世界使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方法论: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制定政策既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又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不为人的意识所转移。

3.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运动都有其规律。

高中政治哲学提纲

高中政治哲学提纲

高中政治哲学提纲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和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导向一、哲学的涵义1.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之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4.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1.哲学与世界观2.哲学与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与具体科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2.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不同回答决定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其他哲学的回答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哲学上的“两个对子”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注:1.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2.真正的哲学不一定是科学的哲学,要判断其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关键看它是否正确反映了自己时代的要求、是否代表自己时代的先进思想。

二、社会变革的先导1.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产生: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②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和自然科学的其他进步③理论来源: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马克思主义哲学 2.△注:1.这三者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框架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框架

第四、五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
自然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真理的客观性和相对性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的条件性和多样性原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趋势发展的状态(量变与之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对立统一规律统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重点论和两点论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
第十一课:寻觅人生的真谛(历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趋势(改革:目的、性质)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与人生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标准)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高三上课程纲要

高三上课程纲要

课程实施
• 2、实施手段 •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 动性。 • (2)以导学案为载体,师生合作突破重难点。 • (3)以高考真题为模型,加强做题训练,寻找高考轨迹,提高 答题能力,减少答题失误。 • (4)分层辅导与全批全改相结合。 • 3、学习方法 • (1)自主学习法。每一模块的基础知识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时 配以导学案的检测。 • (2)合作探究法。针对每一模块的重难点及高考热点问题,通 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完成,达到找准热点、把握重点、突 破难点的目标。 • (3)分层训练法。分层布置,分层训练,分层辅导。
2012-2013学年上学期 高三政治课程纲要
分享
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 1-4复习课 ◆设计者:张彦杰 ◆课程名称:《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哲学与生活》 ◆授课时间:68课时 ◆授课对象:高三学生(上学期)
课程目标
• 1、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初步构建知识体系,课堂师生合作突 破重难点等方式基本掌握基本知识,学生能够基本列出各模块 的知识体系,并能够说出各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 • 2、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单元检测、专题检测等形式,提高 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快速、全面、 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和完 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审题和答题能 力,减少答题失误。 • 3、通过课堂训练、以考代练等形式,能够初步具备调动和运 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能够较为 清晰地、流畅地运用学科语言解读材料,从而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考主观试题的答题中提高得分率。 • 4、通过探究性典型课题的针对性训练,培养论证和探究问题 的能力,熟悉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步骤或流程,增强开放性探为什么要树立正确价值观(作用)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价值判断与选择

高中政治哲学提纲

高中政治哲学提纲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和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导向一、哲学的涵义1.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之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4.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1.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上的“两个对子”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注:1.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2.真正的哲学不一定是科学的哲学,要判断其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关键看它是否正确反映了自己时代的要求、是否代表自己时代的先进思想。

二、社会变革的先导1.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产生: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②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和自然科学的其他进步③理论来源: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观点。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哲学的顶峰!(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8)物质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生活复习提纲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生活复习提纲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生活复习提纲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必修四考前知识导读第一单元: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第二单元:规律,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无限性反复性上升性,真理,实践的特征,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特殊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法。

第三单元:辩证否定观,发展观,矛盾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坚持两点论重点论。

第四单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题,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创造有异议的人生。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是整个世界(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升华,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唯物论是哲学的重要内容,强调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规律是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密不可分,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联系观是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联系的普遍性、特殊性和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法是联系观的重要内容。

辩证否定观是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坚持两点论重点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题,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创造有异议的人生,这些都是哲学与生活智慧的密切关系。

高中政治哲学提纲

高中政治哲学提纲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和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导向一、哲学的涵义1.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之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4.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注: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不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而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展开的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思维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2.为什么思维与存在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它是人们生活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可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不同回答决定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其他哲学的回答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哲学上的“两个对子”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一、 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 注:1.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2.真正的哲学不一定是科学的哲学,要判断其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关键看它是否正确反映了自己时代的要求、是否代表自己时代的先进思想。

二、社会变革的先导1.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课程纲要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课程纲要

《生活与哲学》课程纲要
一、课程类型:必修4《生活与哲学》
二、教学材料:人教版
三、授课时间:36课时
四、授课教师:高二政治老师
五、授课对象:高二年级学生
六、课程标准相关陈述及细化
(一)、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本课程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为统领,以学生当前的生活为基础,在凸显实践线索的架构中,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这对于引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坚持“求真务实”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正确对待社会价值观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本课程的内容结构
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融入本课程设置的四个主题中讲述,一以贯之,这是本课程结构设计的主要特点。

(三)、本课程的内容要点及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课程纲要
一、课程类型:必修4《生活与哲学》
二、教学材料:人教版
三、授课时间:36课时
四、授课教师:高二政治老师
五、授课对象:高二年级学生
六、课程标准相关陈述及细化
(一)、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本课程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为统领,以学生当前的生活为基础,在凸显实践线索的架构中,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这对于引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坚持“求真务实”
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正确对待社会价值观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本课程的内容结构
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融入本课程设置的四个主题中讲述,一以贯之,这是本课程结构设计的主要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