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密集区
城市地理复习资料

地科二班城市地理复习资料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1、名词解释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它是国外最重要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
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P23-24)大都市带( Megalopolis ):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城市化地区: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P25)城市腹地:一般指与某城市地理位置接近,或与某城市具有密切经济联系而作为原材料、产品供应基地或重要销售市场的地区。
城市建成区: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这个集合体就称为城市群。
(P27)2、举例说明定义城镇的标准有哪些?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如省级;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如公共设施等;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为标准:如5000人;4、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为标准;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为标准;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准;7、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人口规模、人口密度、职业构成;8、其它标准。
3、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有哪些?答:第一、经济水平发展的区别,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品要远远高于乡村,我国在五个统筹中就提到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旨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二、人口素质的差异,城镇人口受教育的水平要远远高于乡村;第三、基础设施的差距,比如医院、学校等机构的设施设备上的差距;第四、生活环境的差距,这个乡村要优于城市,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就是奔着乡村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去的。
中国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密集区

1.都市区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北京都市区、长三角都市区、上海都市区、杭州都市区、金华-义乌都市区、宁波都市区、温州都市区等。
2.大都市带概念:大都市带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内,有若干个彼此分离的大都市区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逐渐紧密连成一体所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形态,是一种新的城市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和城市区域发展的现象。
世界大都市带目前世界上有6个大都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以及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等。
其中又以第一、第二个大都市带最为典型: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该大都市带简称波士华希(),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都市连绵带,沿着大西洋,北起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南到弗吉尼亚州,共涉及美国10个州。
北端城市为波士顿,南端是华盛顿,中间以纽约为中心,依次排列着普罗维登斯、哈特福德、纽黑文、费城、巴尔的摩等一系列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延伸,宽,面积约为13.万9平方公里。
据美国《幸福》杂志197年7的统计,美国50家最大商业银行中的28,50家最大人寿保险公司的42,%50家0最大的工业公司的33,%50家最大零售公司的42,%50家最大运输公司的28都%将总部设在这个大都市带内。
另外,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这个大都市带不仅是美国政治中心,也是世界政治活动的中心地。
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以东京、名古屋、大阪为核心,包括横滨、京都和神户等特大城市,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江地区所形成的日本最大的大都市带。
这个大都市带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国土面积的20,%居住人口达600余0万,集中了日本50以%上的人口,远远超过美国东北海岸的大都市带,人口密度也比后者高出3-倍4。
社会学概论要点 (5)

1、美国社会学家()在1905年将群体定义为:“一大群或一小群的人,在期间所存在的关系使我们必须把他们作为整体来考虑。
”。
A、阿尔比恩・W.斯莫尔B、奥古斯特•孔德C、埃米尔•迪尔海姆D、赫伯特•斯宾塞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得分:3.0分【答疑编号11000629,点击提问】解析: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比恩・W.斯莫尔在1905年将群体定义为:“一大群或一小群的人,在期间所存在的关系使我们必须把他们作为整体来考虑。
”。
参见教材P143。
2、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是()。
A、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C、内群体和外群体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您的答案:D正确答案:D得分:3.0分【答疑编号11000630,点击提问】解析: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是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这是社会学群体研究中最经典的分类之一。
参见教材P144。
3、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是()。
A、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C、内群体和外群体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您的答案:B正确答案:B得分:3.0分【答疑编号11000634,点击提问】解析: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是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参见教材P145。
4、内群体和外群体这两个概念是由()在《民俗论》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斯莫尔B、库利C、梅约D、萨姆纳您的答案:D正确答案:D得分:3.0分【答疑编号11000637,点击提问】解析:内群体和外群体这两个概念是由萨姆纳在《民俗论》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参见教材P145。
5、凡是成员感到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对群体有强烈归属感的,就是()。
A、成员群体B、正式群体C、内群体D、初级群体您的答案:C正确答案:C得分:3.0分【答疑编号11000638,点击提问】解析:凡是成员感到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对群体有强烈归属感的,就是内群体。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辨析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 辨析
(3)都市圈特征
1)李国平(2004)提出都市圈的三个特征: 在景观上和都市连为一体的城市化区域; 在通勤等日常生活方面和都市联系紧密的区域; 从经济活动以及流入人口等方面和都市关系密切的区域。 2)陈建军 王国正(2009) 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 拥有范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除中心城市外的众多其它城市; 区域内各城市间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形成合理的社会、
国内对城市群集现象的称呼也比较混乱,出现许多不 同的叫法,如都市区、都市连绵区、大都市密集区、城 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大都市带、大都会区等。
本文: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和都市带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 与都市带概念辨析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 辨析
(1)城市地域概念的界定形式 • 城市地域概念通常有三种界定形式: • 行政地域、景观地域(实体地域)和功能地域。 (2)都市区概念起源 • 1910年美国首先定义了都市区的概念,“都市区”
经济职能分工,具有较强的一体化倾向。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 辨析
(1)界定原则 • 戈特曼提出了都市圈范围界定的五项原则: • 1)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 • 2)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和都市区; • 3)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核心城市连接起来,都市
区之间有密切的经济联系; • 4)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人口在2500万以上; • 5)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且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
• 断裂点公式:
• 距离衰减效应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 一是幂指数衰减规律:
• 二是负指数衰减规律: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 辨析
(2)国外相关研究 美国是最早采用都市区概念的国家。美国确定都市区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辨析

精品
1.1都市区概念
(3)都市区的定义 • 周一星:都市区是由一定规模以上的中心市及与其保
持密切社会经济联系、非农业活动发达的外围地区共 同组成的具有城乡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功能地域。 • 宁越敏(2003):大都市区是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它 是由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中心城市和周边与之有密切 联系的县域组成,中心城市是核心区,周边县域是边 缘区。
精品
1.2都市区界定
• 宁越敏(2003)都市区标准:“五普”确定的城市 区域人口50万以上作为中心城市,“外围县”的县 市区城市化水平60%以上。
• 在确定外围地区时,统计的基本单元有县和乡镇。
精品
2.都市圈
精品
2.1都市圈概念
(1)概念提出 • 最早提出都市圈概念的是法国著名地理学家简·戈特
曼。戈特曼将都市圈定义为: • 多个大城市地区连接成的巨型化、一体化的居住和
经济活动的群集地带
精品
2.1都市圈概念
(2)国内研究 张京祥、邹军、张伟等(2002)对都市圈概念和空间
规划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认为“都市圈” 是指一 个或多个核心城市以及与核心城市具有紧密社会经 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临接城镇与地区构成 的圈层式结构。 李国平(2004)在所著《首都圈》一书中,将都市圈 定义为:跨越城市界限而和都市在景观上连为一体 或在职能上具有紧密联系的区域。
精品
2.1都市圈概念
• 郭熙保,黄国庆(2006)给出的都市圈定义: • 城市化发展到相当阶段时出现的,以一个或少数几
个大型城市为中心,以圈域内若干大中小城市为次 中心或节点,辐射周边腹地区域,依托发达便利的 交通、通信网络,经济联系紧密,具有较高城市化 水平和一体化特征的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形态。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辨析.ppt

1.2都市区界定
(1)常用方法与指标 • 结构与形态 • 功能的方法 • 学者们多以中心地的人口规模大小、外围地区的非
农劳动力比例和整个地区的GDP中来自非农产业的 部分的比例,这三个指标作为为界定都市区范围的 标准。
1.2都市区界定
• 关于都市区范围界定的数学模型,其基础是城市地 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包括基于引力模型的断裂 点公式和距离衰减效应。
1.2都市区界定
• 宁越敏(2003)都市区标准:“五普”确定的城市 区域人口50万以上作为中心城市,“外围县”的县 市区城市化水平60%以上。
• 在确定外围地区时,统计的基本单元有县和乡镇。
2.都市圈
2.1都市圈概念
(1)概念提出 • 最早提出都市圈概念的是法国著名地理学家简·戈特
曼。戈特曼将都市圈定义为: • 多个大城市地区连接成的巨型化、一体化的居住和
经济职能分工,具有较强的一体化倾向。
2.2都市圈范围界定
(1)界定原则 • 戈特曼提出了都市圈范围界定的五项原则: • 1)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 • 2)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和都市区; • 3)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核心城市连接起来,都市
区之间有密切的经济联系; • 4)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人口在2500万以上; • 5)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且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
(3)都市圈特征
1)李国平(2004)提出都市圈的三个特征: 在景观上和都市连为一体的城市化区域; 在通勤等日常生活方面和都市联系紧密的区域; 从经济活动以及流入人口等方面和都市关系密切的区域。 2)陈建军 王国正(2009) 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 拥有范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除中心城市外的众多其它城市; 区域内各城市间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形成合理的社会、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辨析

94.7 86.7 71.8
常州市区
97.2 91.2 90.7
90.2 77.3 79.5
常熟市 张家港 昆山市
江阴市 宜兴市
溧阳市 金坛市
吴江市
太仓市
96.3
95.0
83.5
84.3
2.3江苏省三大都市圈
(2)南京都市圈 • 也称“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以南京为龙头,成员 城市有:南京市、马鞍山市、滁州市、镇江市、扬 州市、芜湖市六市全部行政区域以及淮安市下辖的 盱眙县、金湖县。
• 一是幂指数衰减规律:
• 二是负指数衰减规律:
1.2都市区界定
(2)国外相关研究 美国是最早采用都市区概念的国家。美国确定都市 区范围的方法以县为基本单元,采用劳动力的非农比 重、人口密度及中心县到外围地区的通勤率三个指标 。 规定中心地人口规模应大于5万人,外围地区非农劳 动力比例大于75%或绝对数大于1万,人口密度50人/ 平方英里,通勤率单向15%或双向20%的地域可称之 为都市区。
1.2都市区界定
• 宁越敏(2003)都市区标准:“五普”确定的城市 区域人口50万以上作为中心城市,“外围县”的县 市区城市化水平60%以上。 • 在确定外围地区时,统计的基本单元有县和乡镇。
2.1都市圈概念
(1)概念提出 • 最早提出都市圈概念的是法国著名地理学家简· 戈特 曼。戈特曼将都市圈定义为: • 多个大城市地区连接成的巨型化、一体化的居住和 经济活动的群集地带
2.3江苏省三大都市圈
• 包含周边100 公里左右的区 域,地跨苏皖 两省,面积达 43236平方公 里,覆盖人口 约2600万人。 2011年总GDP :14678亿元 扬州
滁州
镇江
南京
全国高等教育成人自考00034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1,社会静力学:主要研究社会协调的问题,即研究人类社会基本秩序的,社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在与考察社会运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社会机构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2,社会动力学:综合研究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即社会进步。
3,社会事实:存在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个人。
4,社会团结:以吸引为特征地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协调、合作、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系状态。
5,集体意识:同一社会成员平均所共有的信仰和感觉的总和,构成一个独立体系。
6,机械团结:建立在个人之见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
7,有机团结: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状态。
8,失范: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的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
9,社会行动:行动者采取行动的目的在于影响另一个人或者更多的人的互动与共同行动。
10,芝加哥学派: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为主而形成的社会学流派。
11,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维持系统所必须的一般条件:1适应,即系统必须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获取足够的资源,并保持与外界的平衡,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经济子系统承担。
2达鹄,系统必须确定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寻求实现特定的目标。
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政治子系统承担。
3整合,系统必须通过社会控制保持内部成员的互相协调一致,使得系统保持为一个整体,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社会共同体子系统承担。
4维模,系统必须通过动机规范确保行动的连续性以及管理行动中出现的各种紧张问题。
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表现为道德宗教教育等的文化子系统来承担。
12,法兰克福学派: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中心的一批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构成的学术群体。
13,费孝通“五脏六腑”:五脏,学会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各大学的社会学系、图书资料中心和出版物。
六腑,是说社会学专业至少要有6门基础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城乡社会学(社区概论)、文化人类学、国外社会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都市区
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北京都市区、长三角都市区、上海都市区、杭州都市区、金华-义乌都市区、宁波都市区、温州都市区等。
2.大都市带
概念:大都市带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内,有若干个彼此分离的大都市区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逐渐紧密连成一体所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形态,是一种新的城市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和城市区域发展的现象。
世界大都市带
目前世界上有6个大都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以及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等。
其中又以第一、第二个大都市带最为典型: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该大都市带简称波士华希(Boswash),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都市连绵带,沿着大西洋,北起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南到弗吉尼亚州,共涉及美国10个州。
北端城市为波士顿,南端是华盛顿,中间以纽约为中心,依次排列着普罗维登斯、哈特福德、纽黑文、费城、巴尔的摩等一系列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延伸970km,宽50-160km,面积约为13.9万平方公里。
据美国《幸福》杂志1977年的统计,美国50家最大商业银行中的28%,50家最大人寿保险公司的42%,500家最大的工业公司的33%,50家最大零售公司的42%,50家最大运输公司的28%都将总部设在这个大都市带内。
另外,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这个大都市带不仅是美国政治中心,也是世界政治活动的中心地。
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以东京、名古屋、大阪为核心,包括横滨、京都和神户等特大城市,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江地区所形成的日本最大的大都市带。
这个大都市带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国土面积的20%,居住人口达6000余万,集中了日本50%以上的人口,远远超过美国东北海岸的大都市带,人口密度也比后者高出3-4倍。
东海道大都市带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全国工业企业和工业就业人口2/3,工业产值的3/4和国民收入的2/3,以及全国80%以上的金融、教育、出版、信息和研究开发机构。
这一大都市带已成为日本群岛的重要发展轴心。
我国大都市带
上海大都市带(上海,南京,苏州,宁夏,杭州)、沈大都市带(沈阳,大连)、京津翼大都市带(北京,天津,石家庄)、成渝大都市带(重庆,成都)、长江中游大都市带(武汉,长沙,南昌)、吉黑大都市带(哈尔滨,长春)、珠江三角洲大都市带(珠海,深圳,广州)、济青大都市带(济南,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