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精选3篇)_活动策划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精选3篇)_活动策划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1)一、活动的目的、意义: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作为一种积淀型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精神。
我们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与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
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
开展民俗节庆教育,是新一代青少年传承中华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
通过研究民俗节庆教育的内涵,加深青少年对中华美德、民俗文化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武进民俗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民俗传统精髓的情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研究的内容:搜集“冬至节的内涵及意义”、“冬至的历史流转”“冬至节的由来”等资料,了解当地冬至习俗,开展“冬至节俗漫谈”、“冬至谚语看台”“冬至诗词欣赏”“冬至祝福集锦”等交流会,通过上网、调查等形式了解冬季人体的健康需求、本地冬季饮食特点。
三、活动时间:12月28日星期五下午四、活动地点:教师餐厅五、参加人员:六年级部分学生及综合实践课教师六、活动安排:1、六年级三个班各选10名学生参加活动,分别组成饺子组、馄饨组、汤圆组。
2、现场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包饺子、馄饨、汤圆实践活动。
3、搜集各地冬至节的习俗来历,现场讲述。
4、搜集与冬至有关的谚语、诗词、祝福语,现场展示七、材料准备:1、饺子馅、馄饨馅、馄饨皮、湿面团、汤圆馅、糯米粉若干。
2、擀面杖、搓汤圆器具、盛饺子、馄饨器具。
3、围裙、厨师帽。
4、摄影、照相师各一名。
5、小记者一名现场采访。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2)为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大力推进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常态化,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的意见》、《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浙江省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试行)》及《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温教中〔20xx〕33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数学(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2)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3)通过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数学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2)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实践教学内容:(1)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2)数学问题的解决与建模;(3)数学知识的拓展与探究。
2. 实践教学环节:(1)数学实验;(2)数学探究;(3)数学竞赛;(4)数学课程设计。
三、教学策略1. 实践教学策略:(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3)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 数学实验(1)准备阶段: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2)实施阶段: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3)总结阶段: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分享经验。
2. 数学探究(1)提出问题: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制定探究方案;(3)实施探究:学生按照方案进行探究,收集数据;(4)总结与交流:学生总结探究结果,分享经验,进行交流。
3. 数学竞赛(1)选题:教师选择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学生进行选题;(2)准备:学生查阅资料,制定解题策略;(3)比赛:学生按照规定时间完成题目,教师批改;(4)总结:学生总结解题过程,分析错误,提高能力。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0篇范本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0篇范本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1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渗透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维方法。
3、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很高兴能有机会和我们__小学__班的同学一起上这节数学课,请大家看大屏幕,老师为了给大家上好这节课,(课件)我用了a天时间备课,b个小时做课件,看到张老师的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字母师:字母表示的是什么?生:表示的是数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字母表示数(板书:字母表示数)。
看来我们班的同学既善于观察,又爱动脑筋,我很喜欢你们,很想和你们交朋友,谁愿意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生说,对其中一个。
) 活动(一)“猜年龄”在加法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1)体会用字母表示数我把你的名字和年龄写在黑板上好吗?(师板书)去年他几岁呢?前年几岁呢?最小的时候几岁啊?明年__同学几岁?再过一年呢?观察黑板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比一个大;没有相同的……)这是一些变化的数。
师:还有谁能继续往下说?这么多同学想发言,那张老师就在黑板一直写下去,怎么样?(黑板写不下、麻烦)既然说不完,又麻烦,谁能想出一个最简洁的办法来表示__同学的年龄呢?、生:用字母表示。
师:用什么字母呢?师:你想的办法可真好!用一个小小的字母就把这么多数都概括进去了,他的威力可真大,师:除了用字母a来表示__同学的年龄,还可以用其他的吗?(b.c.d……)所有的字母都可以。
师:n可以是哪些数呢?(生:2、6、9、21、56……)那么这儿的n可以是哪些数呢?(生:n不可能是200,因为人一般活不到200岁。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1. 实践活动名称:探索自然数奇偶性活动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索奇数和偶数的特征,并进行分组比较。
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奇偶数的概念和辨识能力。
2. 实践活动名称:设计数学迷宫活动内容:学生根据给定条件设计数学迷宫,并交互解决迷宫问题。
目标:培养学生设计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3. 实践活动名称:测量周长和面积活动内容:学生利用测量工具测量不同形状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进行比较和计算。
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学生测量技能,并培养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4. 实践活动名称:模拟商店购物活动内容:学生模拟购物场景,使用给定的预算购买商品,并计算找零。
目标:培养学生的消费理念和计算能力,提高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
5. 实践活动名称:统计调查与数据分析活动内容:学生进行统计调查,收集数据,并使用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目标: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对数据的理解和运用。
6. 实践活动名称:建立平面图形模型活动内容:学生使用纸片或其他材料建立平面图形模型,如正方体、棱柱等,并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性质的理解,并巩固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7. 实践活动名称:数学运动会活动内容:学生参与多样化的数学运动项目,如速算、悦动数学等,竞赛比拼成绩。
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提高数学能力。
8. 实践活动名称:编码与解码活动内容:学生进行编码与解码游戏,通过数学运算将文字和信息进行转换。
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提高对数学的应用和理解。
9. 实践活动名称:几何建模活动内容:学生使用模型图纸和实际材料自主设计和建造立体几何图形。
目标: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性质的理解,培养创新和动手能力。
10. 实践活动名称:数独挑战活动内容:学生解决数独难题,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填充数独的空格。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相关推荐人教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篇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
教具、学具准备进行每项活动的用具。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应用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数学乐园的全景图,然后和学生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师:在数学乐园里还有很多数字之星,待会儿谁最爱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老师就奖给他一颗数字之星。
[上课伊始,创设带领学生去数学乐园游玩的情境,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同时以奖励学生数字之星这种外显的评价、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动力。
]活动(一):走迷宫游戏1.复习0~10各数的认识。
师:数学数学,可离不开数字。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数字呢?(生说出0~10,师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头。
)师:瞧,咱们认识的数字娃娃都到齐了,谁能用上面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说一句话呢?杨老师先说一句,你们想不想听?(想)动物园里有1只熊猫,3只小山羊,5只猴子,它们都可爱极了。
生:动物园里有5只老虎。
生:马路上有7辆汽车。
生:我家有9个人,吃了5个苹果。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来你们会用数字娃娃说话了,你们除了在课本上,还在哪儿看到过他们?生:在电话上。
生:在日历上。
生:汽车上也有数字娃娃。
生:我们的钱上也有师: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数字娃娃,今天我们邀请数字娃娃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你们欢不欢迎?(欢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10以内各数说一句话,也就是用它们来表示一些物体的数量。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在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一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希望对广大教师和家长有所启发。
案例一,购物结算。
在购物结算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模拟超市购物的方式,学习并实践加减乘除的运算。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商品图片或实物,并给学生一定的购物清单和预算,让他们在规定的预算内购买商品,并计算总价和找零的数学题目。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案例二,园艺设计。
在园艺设计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设计花园的方式,学习并实践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面积范围内设计花园,要求他们计算花坛的面积和周长,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植物种类和数量。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设计能力和观察力。
案例三,游乐园游戏。
在游乐园游戏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游戏项目的方式,学习并实践时间和速度的计算。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游乐项目,要求他们计算游戏项目的时间和速度,并分析游戏规则和策略。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时间和速度的计算方法,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能力。
通过以上的实践活动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非常有益的,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重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0篇范本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0篇范本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1、计算:140×3+280 400—400÷8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题。
媒体出示例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
一副围棋15元。
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一共要付多少元?(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该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先求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用去的钱?(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教案,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分享100个关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案,这些教案包括各个年级的内容,涵盖了数学的各个方面,希望对教师们在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年级教案1:认识数字0-10活动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组等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字0-10,并能正确书写。
活动步骤:1. 将数字0-10的卡片打印出来,让学生自由观察和比较。
2. 要求学生将数字0-10的卡片按大小顺序排列。
3. 分组比赛,每组一定时间内,谁能最快速正确排列0-10数字。
4. 要求学生用铅笔正确书写0-10数字。
5. 小组展示,让学生自评发现问题。
教案2:教学《认识图形》活动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几何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活动步骤:1. 教师用实物展示不同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展示图片,让学生猜测图形的名称。
3. 教师将各种几何图形的卡片洗牌,让学生一起玩游戏,猜出正确的图形名称。
4. 要求学生在纸上用直尺和圆规画出不同几何图形,并给图形命名。
活动评价: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对几何图形有了初步认识,掌握了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画法。
教案3:教学《计算整百整千的加减法》活动目标:通过多种算法,让学生掌握整百整千的加减法运算。
活动步骤:1. 在黑板上写出几个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解题方法。
2. 学生们自愿上来解答问题,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3. 教师出示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上机完成。
4. 学生上台做题,教师引导分析解题方法。
5. 小组讨论,总结解题方法。
活动步骤:1. 教师用实物示范分数的概念,如用一块蛋糕展示1/2、1/4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长方体物体的包装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秦卫萍教学目标:
1.联系长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摆、算、想象、猜想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思维方法,并发展空间观念.
3.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生活中,常把几个长方体物体包成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包装.学生间相互交流了解的情况.
师:前几天,我曾让大家去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谁来说说你带来了什么?
生:火柴盒、香烟盒或药盒等.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研究长方体物体的包装问题.(揭题).
二、展开.
1.师:下面我们研究两个相同长方体物体的包装情况.想一想: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包装,会有几种不同的包法?
2.试一试:要求摆得出,还要说得明白.
交流:有哪几种?为了方便表达,最大面用字母A表示,次大面用字母B表示,最小面用字母C表示.
归纳:三种不同包法:A面重叠(上下叠);B面重叠(前后叠);C面重叠(左右叠).3.师:现在研究6个相同长方体物体的包装情况.2个有三种不同摆法,6个有几种呢?
你能很快猜出有几种吗?生:6、7、8、9、10、12种等.
师:那么,究竟有几种呢?想试试吗?(生:想!)
师:两人一组,边摆边思考,怎样说才能让大家明白你的摆法?
合作学习:
(1)小组摆、交流.教师在巡视时及时向同学们推荐了同学中作记录的学习方法.并问:为什么要记呢?生:包装方式多,记一记,不会重复.
(2)大组交流、汇报.
两人一组汇报,要求一位同学边说边摆,另外一位同学选择相应的直观图贴在黑板上.学生汇报:总共有9种不同的包法.(见下图)
师生归纳:按接触面思考:A、B、C各一种;AB、AC、BC各两种.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它是按什么思考的?
生:按接触面来思考;这样思考有序,不容易漏掉.
师:还有其他思考方法吗?能不能将问题简化,比如以两个一组作为一个整体,将两个A面重叠(上下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转化为3个长方体的包装问题了,可以有几种包法?
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有3种包法.
师:大家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还可以怎样考虑?.
生:哦,我明白了!还可以将两个B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又有3种包法.
生:还可以将两个C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
生:(抢着说)对,对!它也有3种包法.因此6个长方体共有3×3=9种不同的包法.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这种方式很好,很清楚.
师:先把2个小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那么6个小长方体就可以看作3个大长方体.2个小长方体间的位置不同,就得到了3个不同长方体的包装问题.这种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简单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很重要.
4.师:现在我们来猜猜,哪些样式的表面积较大、较小?说理由,并算算.生:都是C面重叠的包装样式的表面积较大,因为重叠部分面积最小;上图第一列中的A面重叠、AB、AC面重叠的包装样式表面积较小,因为重叠部分面积较大……
师:哪个表面积更小些呢?
生:可以算一算.
师:假设A面面积为6,B面为3,C面为2.
生:6×2+3×12+2×12=72,6×4+3×6+2×12=66,6×4+3×12+2×6=72.这几个表面积都比较小.
三、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包装.
教师取一种物品(火柴),先请大家猜可能的包装样式,再说说理由,结合实际谈想法.学生打开一包火柴观察后说,(见图)这种样式表面积小,也就是材料省.
师:是不是厂商对商品的包装都考虑节省材料呢?生:不一定.
师:分小组,互相观察带来的其他物品,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纷纷举例说明:有的考虑经济、实用,有的考虑美观、大方,有的考虑方便……不同的需要就有不同的标准.
四、小结.
师:这节课对你有什么启示?
生:生活中有许多事,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包装这一小问题,学问可不小;我们可以用一定的标准选择方案……
探究活动:
设计包装盒
活动目的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活动题目
某工厂生产A、B、C、D、E五种产品.厂方要设计师设计一种通用的包装盒子,能包装这五种产品中任一种.设计师按要求设计了如下图中所示的包装盒子.
五种产品:
包装盒子:
厂方负责人看了设计师设计的包装盒后,不满意,认为太浪费了,根本不需要设计成十二格的长方体,只要放得下产品就可以了.于是设计师改进了方案,设计了最少体积的盒子.同学们,你们知道盒子的体积有多大吗?(即由几个小立方体组成)形状是怎样的?
活动方法
学生利用学具分小组拼摆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