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期末考试试题
2023-2024学年临沂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试题卷附答案详析

2023-2024学年临沂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2024.07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词汇,是语言中文化承载量最大的成分。
一个民族独特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都会在其民族语言的词汇中打下烙印,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具有特定民族文化内涵的词、词组和习语。
这些词由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或与之完全契合的词,于是产生语义空缺。
我们可以根据文化负载词在另一种语言中的语义空缺情况,将其分为绝对空缺词和相对空缺词。
有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完全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我们把这种词称作绝对空缺词。
如汉语中“节气”的概念在英语中是没有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更是让外国人费解。
总之,由于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的极大不同,这些在另一种文化中绝对空缺的词无处不在,数量庞大,造成翻译上的重重困难。
有的文化负载词其所指的观念或事物在另一语言里也是存在的,只不过二者的语义范围不完全重合,只存在部分对等,同样造成了语义上的空缺。
我们将这一类的词统称为相对空缺词。
相对空缺词数量繁多,可分为所指范围空缺词、涵义空缺词和语用规范空缺词三大类。
范围空缺指的是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在某种语言中只用一个词来表达,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有几个或多个词来表达。
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汉语和英语中表示亲属的词语。
一个简单的“aunt”在汉语中就不能找到与之所指范围完全相等的词,因为它可以指汉语中的“姑姑”“伯母”“婶婶”“舅妈”“姨妈”。
涵义空缺词是指某个词在另一语言中有与其表面意义相同的词,但它们的涵义却大相径庭。
如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物“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说起“龙”的英文对应物,很多人都一下子想到“dragon”,却不知仅这一念之差,就将腾云驾雾、代表天子帝王、象征吉祥如意的中国龙变成了西方人心目中凶神恶煞、代表邪恶、象征恐怖的“dragon”。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秘密☆启用前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9分)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一种“特殊情形”,在民事纠纷、刑事犯罪案件中,可以免于承担不利责任。
保护的重要对象。
当公民的人身、财产等权益受到他人侵犯时,法律赋予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使公民能够在合法范围内保护自身安全和权益。
此外,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而正当防卫则是法律赋予公民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方式。
但正当防卫具有一定限制和条件,需要在合法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在处理正当防卫案件时,需要考虑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危害程度等,综合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作出判断。
②实践中正当防卫认定面临诸多困难。
司法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包括防卫起因、防卫对象、防卫时间和防卫限度来认定。
首先,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但司法实践中,许多不法侵害并非真正的不法侵害,而是由挑衅、误判、误解等行为引起,防卫人在进行自卫时往往难以判断对方行为是否构成不法侵害。
其次,正当防卫对象必须是不法侵害者。
但司法实践中,不法侵害者范围相对模糊,可能包括直接侵害者与间接侵害者。
司法理论和实务相关研究均认为,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即便能够达到制止不法侵害的效果,也不可对无关的第三者进行相关行为。
2023学年烟台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学年烟台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工程,开创这一创造性的伟大事业,必须树立创新思维,坚持开拓创新。
创新思维本质在出新,求新求异,着力发现新问题,获得新知识,建立新理论,思维成果往往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
创新思维最重要的特征和品质是创造性,想前人所未想、见前人所未见、发前人所未发。
它打破迷信盲从和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致力于创造和超越。
创新思维同时具有不确定性,它通常与灵感、直觉、顿悟紧密相连,是实践经验长期积累、突发飞跃的结果。
创新思维还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并不意味着必然成功,也会有失败相伴随。
开拓创新本质是破旧立新的过程。
古人云:“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破”,就是要有辩证的否定精神,敢于破除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主观与客观相符,使思想与实际一致。
“立”,就是要创立新说、创新实践。
就是要有科学创新精神,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难题,最根本的办法,一是改革,二是创新,而改革本质上也是一种创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提到特别重要的地位,强调“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过去,我们依靠开拓创新,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坚持开拓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节选自陈曙光《唱响开拓创新的时代最强音》)材料二:根据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劳动异化与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而扬弃异化劳动关键要看劳动主体或生产主体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活动这个对象。
高一语文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yǎn)B. 青蛙(wā)繁殖C. 领略(liè)风光D. 静寂无声(j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C. 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也损害了学校的声誉。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能力强,是公司里的一名优秀员工。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内容丰富,读起来如痴如醉。
B. 他工作认真负责,深得领导赏识。
C. 她的演讲引经据典,令人叹为观止。
D. 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
4.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我在图书馆里翻阅了大量的资料,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寻找)B.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人难以忘怀。
(曲折)C. 他的言辞犀利,一针见血,让人不得不佩服。
(尖锐)D. 他的计划周密,一步一步地实现了目标。
(周到)5.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他在比赛中勇夺金牌,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B. 她的演讲博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C. 他的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后,引起了广泛关注。
D. 她的书法作品被挂在展览馆里,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他正在读一本关于历史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
7.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
8.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这座城市的()非常美丽,吸引了大量游客。
9.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他的()很高,是班级里的优秀学生。
10.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这场音乐会演奏了多首世界名曲,观众们()不已。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阿房宫赋》中“ , .”两句与后文“戍卒叫,函谷举”相照应,揭示了秦亡的潜在原因。
(2)王安石在《答司马速议书》中用,尽了司马光的“生事”说。
(3)比喻的手法经常出现在唐诗宋词中,如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和“”17.(1)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2)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3)玉鉴琼田三万顷肝胆皆冰雪(或:细斟北斗)(本题共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最后两空符合要求即可得分)山东省东营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以木和金经改造提升品质类比博学善思的好处,《谏太宗十思疏》也有同样的手法,以木长流远类比国家治理,得出“,”的结论。
(2)以史为鉴知兴替。
《六国论》希望统治者不畏强敌,做到“”;《阿房宫赋》中得出秦灭亡的原因“,”,并非天下。
(3)倚楼凭栏心潮涌,把酒临风思绪飞。
古人有登楼望远、登楼抒怀的习惯,“楼”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如“,”。
17(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族秦者秦也(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小慧想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却顾虑重重,同学用《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两句,鼓励她事情合理就坚决采取行动,认为正确就没有什么可以后悔的。
(2)《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描写了泛舟水上的景象,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两句相似。
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册第三单元测试精选(含答案)1

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册第三单元测试精选(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杭州桐庐深澳古村有着1900余年的历史。
古村毗邻桐庐县城,距杭州仅半小时车程,村中现存有_______的地下引泉及排水暗渠和40多幢明清时期的堂楼屋古建筑。
其代表建筑云夕深澳里书局,(),经过改造,在彰显建筑外表面_______的历史肌理感的基础上,保留了传统建筑的基本格局和精美木构雕饰,造就了内部空间的舒适性和当代性。
由于乡村聚落天然的血缘、地缘关系,书局与全体村民在情感上和生活上“阅读”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的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
从书局的设计和建造角度上看,地方工匠的建造智慧以及建造习惯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建筑师向他们学习建造技艺,而地方工匠在建筑师的协助下完成书局的建造。
书局的经营也主要依赖当地的居民,餐饮、文创产品融入地方经济的要素,吸收地方竹编、农艺、民俗等有机体。
地域性发展的核心是重建本土社区,重建地方公共空间。
云夕深澳里书局告诉我们:乡村本身即是_______的财富,我们需要做的是换一个看待乡村、田园生活的角度,去重建乡村的未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独步一时历久弥新一脉相承不可多得B.独一无二历久弥新息息相关不可多得C.独步一时老而弥坚息息相关屈指可数D.独一无二老而弥坚一脉相承屈指可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主体是村中清末古宅景松堂B.以村中清末古宅景松堂为主体C.村中清末古宅景松堂是它的主体D.把主体设为村中清末古宅景松堂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餐饮、文创产品融入地方竹编、农艺、民俗等要素,吸收地方经济的有机体。
B.餐饮、文创产品吸收地方经济的有机体,融入地方竹编、农艺、民俗等要素。
C.餐饮、文创产品吸收地方竹编、农艺、民俗等要素,融入地方经济的有机体。
D.餐饮、文创产品吸收地方竹编、农艺、民俗等有机体,融入地方经济的要素。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试卷类型:A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2024.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净化”一词,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在论述音乐的作用时指出:“某些人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音乐的激动,受到净化,因而心里有一种轻松舒畅的感觉。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指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实现这些情绪的净化”。
净化,常发生在读者阅读作品的过程中。
文学阅读过程中的净化作用,常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读者可以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而暂时忘却世俗的困扰和人生的烦恼,以维持心灵的平衡。
恩格斯在论述德国“民间故事书”的作用时曾指出:“它的使命是把工匠的作坊和可怜的徒工的简陋阁楼变幻成诗的世界和金碧辉煌的宫殿。
”【A】以上见解表明,文学具有使读者得到情感净化、维持心理平衡的效果。
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撼,可使读者的某种情绪得以宣泄,使畸变的心态得以矫正,使扭曲的人格变得纯正。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在谈论戏剧艺术时指出:“只有在戏院的池座里,好人和坏人的眼泪才融汇在一起。
在这里,坏人会对自己可能犯过的恶行感到不安,会对自己曾给别人造成的痛苦产生同情,会对一个正是具有他那种品性的人表示气愤。
当我们有所感的时候,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这个感触总是会铭刻在心头;那个坏人走出包厢,已经比较不那么倾向于作恶了,这比被一个严厉而生硬的说教者痛斥一顿要有效得多。
”【B】唐代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诗》中写道:“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务》诗,可劝薄妇敦。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广附东江中学2024-2025学年其次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共2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许多是清代人的穿着。
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
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
”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爽性相识:“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
”应当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但褂子在别的朝代也出现过。
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予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全身穿戴红衣红饰上。
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特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
红色有剧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烈、热情的本性和感情的力气,与他热忱奔放的性格暗合。
红色也体现了他敬重女性的心理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
宝玉特别推崇、仰慕和关切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抗拒封建礼教、追求特性解放的象征。
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到处受羁绊,恨不能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
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溢刺激性和令人激昂的色调。
它是使人产生主动进取的看法,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
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
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
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期未试卷
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D)
A. 孤雏(chu)脚踝(hudi )沮丧(s d ng)两靥(y①)
• • • •
B. 清澈(ch e)炫耀(xu d)熹微(x )央浼(mei )
C. 纨绔(k u)庇佑(p i )敕造(sh e)仓廒(d o )
• • • ・
D. 搠倒(shu o)黄麂(j i )怜悯(mi n )濒临(b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
A.迤逦茶洞残忍价值连城
B.军裂飞骑褶皱无与沦比
C.接风羞惭刹那翁翁郁郁
D.鸟娜白皙倩影快炙人口
3.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
的荷塘上面,弥望的事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开着的,有打着朵的;正如- 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A. 曲曲折折层层的袅娜地羞涩的
B.弯弯曲曲层层的袅娜地羞涩的
C.曲曲折折片片的羞涩的袅娜地
D.弯弯曲曲片片的羞涩的袅娜地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 伍六一愤怒了:“干什么?这样跑得过吗?你们放开啊!”
B. 成才:“三个人,三个位,三个位都是我们的。
”
C. “它还是条腿,不是吗!它长我身上我自己知道。
”嘶声力竭,俩个人都沮丧而又愤怒。
D.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5. 下列标语,用语最得体的一项是(C)
①(公路旁)出车在外,亲人盼归!
②(学校)请讲普通话!
③(医院)欢迎再次光临!
④(楼梯口)不准停车,违者放气!
⑤(草坪旁)小草也是生命!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⑤
D .①②③
6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但日啖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反问
B.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
(比喻)
C. 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
(比喻)“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里”(夸张)
7.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
A. 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B. 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
C. 我们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学,这次在武汉萍水相逢•..,,彼此都格外兴奋
D. 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各有千
秋。
• • ・・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A .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B .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D .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二、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1、《士兵突击》是 _____ 篇小说,作者是________ 作家_________ 。
2、《红楼梦》的作者是 _________ ,全书共____________ 回,
3、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有《红楼梦》、《水浒传》、_________ 、。
4、《边城》的作者是 ___________ ,里面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 ,小说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_____________ 地区特有的风土人
情。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练习。
(36分)
(一)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
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
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
渡船头—了一枝小小竹竿,—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
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着“慢点慢点”,
自己霍的—上了岸,—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
渡头
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
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量,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谁要这个!”
但是,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把钱的。
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
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去,一面说,“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味道蛮好,送人也合式!”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
1.用一句话概括这三段文字的内容:(2分)
2.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上恰当的字: _、_、_、_、_、_。
(6分)
3.对文章中“俨然”一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整齐
B.宛如
C.庄严矜持
D.突然
4.写出文中描写老人的句子,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4分)
语言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沈从文曾有“海派作家”之称,最能代表他创作成就的是描写湘西边地风土人情的
“湘西小说”。
B.《边城》一方面在有意识地歌颂边地人民的原始人性美,另一方面又似乎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这种人性美被封建文明、“近代文明”污染、破坏的忧虑。
C.沈从文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D.《边城》在创作上融合了古典抒情诗画和游记散文的艺术要素,再加上笔调舒缓,语言古朴,遂形成了一种抒情、优美、古雅、忧郁的艺术风格。
阅读《士兵突击》(节选)中的这段文字,完成下题。
伍六一盯着那张汗水淋漓的虚脱的脸,忽然间恍然大悟:“我知道你要干什么了?
你想拖着我跑到头,你自己装蛋趴窝是不是?”许三多还是没吱声,他只管在脚下使
劲。
伍六一想突然挣开他,却发现那小子手上劲大得出奇,横担在他肩上的一只手臂简直已经被许三多的手掐到了肉里。
“蠢货……你不是笨是蠢了……我用得着你施舍吗?……我会去告你的!……你放开……求你放开……到嘴的馒头我们都不吃,现在为什么干这种事?”伍六一已经哭了。
“跑了好远……从家跑到这……前边都是你们推着扛着……最后这一下……我帮一下,又算什么?”伍六一已经完全没力气可用了,他只能看着许三多往前一
步步挣扎。
伍六一本来是狂怒加无奈的眼神也慢慢平和下来,他说:“许三多,咱们是朋友。
”
1•作者描述这段故事时运用了语言、动作、肖像和心理描写等多种方法,使得人物形象生动典型。
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描写手法?(4分)
(1)伍六一盯着那张汗水淋漓的虚脱的脸,忽然间恍然大悟:“我知道你要干什么了?你想拖着我跑到头,你自己装蛋趴窝是不是?” ___ 描写。
(2)伍六一已经完全没力气可用了,他只能看着许三多往前一步步挣扎。
伍六一本来是狂怒加无奈的眼神也慢慢平和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
2.“跑了好远……从家跑到这……前边都是你们推着扛着……最后这一下……我帮一下,又算什么?”这段话表现了许三多怎样的品质?(3分)
6 “成才欢天喜地地跑过来,他想与许三多拥抱,许三多抬起头,那双眼睛里的冷淡让成才愣住了。
”你怎样评价成才和许三多的表现?(4分)
六、作文(30分)
请以“职校生活助我成长”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短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3.为什么伍六一哭了,说“许三多,咱们是朋友”?(3 分)
4.文中连用了八个“喊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3 分)
5 “伍六一笑得像个大男孩一
样”,你怎样理解他的“笑”?(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