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幼穗分化
水稻生物学特性—水稻的穗

水稻的稻穗,是圆锥
花序。穗的中轴为主
梗即穗轴;轴上有穗
节,节上着生第一次
剑叶
枝梗;第一次枝梗再分
出的小枝称为第二次
枝梗;由第一次和第
二次枝梗分出小穗梗,
末端着生小穗即颖花。
去除枝梗的穗轴,穗颈节处粗,顶部细。
穗轴的横断面总体呈圆环形,但在枝梗长出的一面有明显的凹陷。在穗轴外 围排列着若干个小维管束。
123 4
56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孕穗 抽穗
12 3 4 5
67
苞分 化期
枝梗 分化 期
颖花 分化 期
性细胞 分化形 成期
花粉粒 充实完 成期
茎秆基部第一节间伸长期(拔节始期) 幼穗开始分化期
早熟品种主茎拔节 时,幼穗已开始分 化,分蘖期与幼穗 分化期重叠,称为 重叠型。
第2期: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
第一苞原基增大后,紧接着在生长锥上分 化第二苞原基、第三苞原基……等,并在 各苞的腋部产生新的突起,即第一次枝梗 原基。
分化进一步发展,这些突起达到了生长锥 的顶端,第一次枝梗的分化即结束。此时 在苞的着生处开始长出白色的苞毛。
水稻幼穗发育过程
第3期:第二次枝梗基及小 穗原基分化期
穗的生长姿态分为直立、半直立、弯、下垂四种,是区分不同品种的特征之一。
直立
半直立
弯
下垂
图片引自 余毅(2010)
穗的分枝姿态分为直立、直立到半直立、半直立、半直立到散开和散开种,是区分不 同品种的特征之一。
直立
半直立
散开
图片引自 余毅(2010)
穗的抽出度分为紧包、部分抽出、正好抽出、抽出较好、抽出良好五种,是区分不同 品种的特征之一。
水稻的一生

水稻的一生一、水稻一生概述:水稻从种子发芽到谷粒成熟全生育期中,经过生根、长叶、分蘖、穗分化、孕穗、开花、灌浆到成熟,每一个生育期对外界条件即温度、水分、空气、光照、养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只有掌握它的生长规律,不断提高水稻的栽培技术,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水稻的一生,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前,为营养生长阶段,主要是建成营养生长器官,为生殖生长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稻谷形成,为生殖生长阶段,此期主要是长穗、开花、灌浆、结实。
构成产量器官,同时,根据水稻外部生态显著变化的情况,又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这些时期通常包括:秧苗期,移植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拔节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黄熟期等。
这两个阶段和这些生育期是互相交叉,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
二、水稻优化控灌技术:水稻是喜水作物,从播种到收获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水稻的各个生育阶段对水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规律,实行科学用水,是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2.1水稻节水技术概述:水稻和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们把水稻称为水生作物,这说明它离不开水,水稻需要在一定水份条件下生长,这是它的生理需要,但是,水稻又和它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分不开。
人们称水稻是水生作物,但水稻的一生并不是每个生育阶段田面都要保持水层。
有时田面需要浅水,有时不需要水层,实践上看,水稻是一种半水生作物,这就为水稻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旧的整地和灌水方法,以水整地为主,深水灌,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不良,不利于根系发育,因此普遍低产。
高产水稻必须改革稻田的整地灌溉技术,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使水稻有个良好的生活条件,水稻的高产经验是:“要以根定水”“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产”;二是“水肥气热”这四个条件与土壤肥力相互配合,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温,干干湿湿,壮根保叶,提高产量。
在稻田水、肥、气、热四大因素中,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水调气,以水调温,以水调肥,就可以有效地对水稻生育进行促控,这是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技术研究的基本原理。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2.1水稻品种生育期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水稻品种生育期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
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
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
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
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
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
作物栽培学各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各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感温性: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
叶蘖同伸规律:水稻主茎叶和分糵存在同伸规律,即n对n-3的同伸关系。
分蘖: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生长形成的分枝。
幼苗期;从稻种萌动开始到3叶期称幼苗期。
返青期: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损伤,有一个地上部生长停滞和萌发新根的过程,约需5d左右才恢复正常生长,称返青期。
分蘖期:从4叶出生开始萌发分蘖直到拔节为止为分蘖期。
分蘖节:水稻在拔节之前,基部节间并不伸长而聚集在一起,分蘖着生在基部群集的节上,统称为分蘖节。
拔节期;水稻基部节间开始显著伸长,株高开始迅速增加的现象。
抽穗:穗顶即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
齐穗:有效分蘖:分糵在拔节后向两极分化,一部分出生较早的分糵继续生长,能抽穗结实,称有效分糵,一部分出生较晚的小分糵生长逐渐停滞到枯死,称无效分糵。
无效分蘖;一部分出生较迟或生长量小的小分蘖,生长逐渐停滞至枯死,称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发生无效分蘖的期间称无效分蘖期。
长穗期:总茎蘖数:生产上把单位面积上主茎和分蘖总数合称总茎蘖数。
短日出穗促进率:高温出穗促进率: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上承载的绿色叶面积,是一个比值。
粒叶比:用最大叶面积期的叶面积和该群的总颖花数,总实粒数和总粒重来进行的比较。
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水蒸腾作用和无光合作用是水稻生理耗水的两大主要形式。
生态需水:水稻和生态需水主要是指用于用调节空气湿度,养料,抑制杂草等生态因子,创造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田间环境所需的水分,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
最高分蘖期:灌溉定额:清洁生产:无公害栽培:指按照无公害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无公害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水稻生长期田间管理方法

水稻生长期田间管理方法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4年第5期王宇华水稻中期指的是幼穗分化—抽穗期。
这一阶段为长穗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生长中心为幼穗分化形成。
任务是调控植株的长势,防病防倒,防止冷害,实现穗粒数指标。
同时还要及时防治稻瘟病,防止倒伏。
水稻后期指的是后期抽穗—收获。
这一阶段属于结实期,是开花授粉灌浆成熟过程,生长中心为结实。
任务是,维持根系的活力,保证叶的功能,加速灌浆速度,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保证安全成熟。
一、追施穗粒肥穗数已经基本定局的情况下,只有增加每穗粒数,才能增加产量,因此,必须施好这遍穗肥。
谨慎合理追施穗粒肥。
通过施穗粒肥主攻大穗,保证足够的颖花数,达到穗大粒多,提高结实率和成熟度。
穗肥在抽穗前15~18天施入,施肥量一般占生育期内施肥总量的15%。
要控制氮肥用量,要因苗、因地施肥,可适当增加钾肥用量,每亩追施10公斤左右氯化钾。
盐碱缺锌地块,可以每亩追施硫酸锌,3~5公斤。
粒肥一定要酌情施用,始穗期到齐穗期,如植株矮小,单位面积穗数不足,叶色发黄又无稻瘟病的地块可施粒肥,增加叶片的功能期,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生育正常或过旺的地块少施或不施粒肥,防止贪青晚熟。
1、穗肥应以促为主,长穗初期,每亩追施10公斤尿素,以增加颖花分化,增加每穗粒数。
对于长势较好,苗数较足的田块,促花肥用量在12.5公斤/亩。
而对于长势较差,苗数不足的田块,用量可适当增加至17.5公斤/亩。
2、在水稻齐穗期合理施用粒肥,能增加穗部氮素输入量,维持最大绿叶面积,延缓叶片衰老,进而提高其光合能力和根系活力,增加灌浆物质,以提高粒重。
应当注意的是,粒肥施用要得当,不宜过多,要看田、看天、看苗而定,叶色偏淡,群体较小的田块可在齐穗期亩施3-5kg尿素。
生长正常的田块可采用根外追肥的方式,每亩用0.5kg尿素+150g磷酸二氢钾对水50kg,于下午扬花后喷施。
肥力高的田块不施,叶色不落黄不施,遇多雨寡照天气不施。
水稻幼穗分化8个时期,水稻幼穗发育特征

水稻幼穗分化8个时期,水稻幼穗发育特征水稻幼穗分化的8个时期分别为第一苞分化期、第一次枝梗分化期、第二次枝梗原基及颖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内容物充实期以及花粉完成期。
每个阶段的形态特征以及所需要经历的时间都不一样,比如在雌雄蕊形成期一般需要经历4-5天,此时幼穗长0.5-1cm,而在进入花粉母细胞形成期之后,幼穗的长度就变成了1.5-4cm,在该时期通常需要经历2-3天。
一、水稻幼穗分化8个时期1、第一苞分化期(1)该时期一般会发生在倒3.5-3叶,发育的时间通常为2-3天。
(2)在该时期,生长中心由腋芽生长开始转向幼穗生长,养分的分配重点由运往分蘖开始转向运往幼穗,而碳、氮代谢特点开始由氮代谢占优势,慢慢的过渡至碳、氮代谢并重。
2、第一次枝梗分化期(1)该时期一般发生在倒三叶露尖,通常需要经历4-5天。
(2)在该时期,一般可以用肉眼看见苞毛。
3、第二次枝梗原基及颖花原基分化期(1)该时期是决定穗型大小的重要时期,一般需要经历6-7天。
(2)在这个时期,通常可以用肉眼观察幼穗顶,在上面一般会有像火把一样的绒毛。
4、雌雄蕊形成期(1)该时期通常会发生在倒二叶露尖,通常需要经历4-5天。
(2)剥穗之后,可以用肉眼看见粒粒颖花,幼穗长0.5-1cm。
5、花粉母细胞形成期(1)该时期一般发生在剑叶露尖,一般需要经历2-3天。
(2)可以用肉眼看见粒粒颖壳,幼穗长1.5-4cm。
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1)该时期是决定颖花能否能发育完全、是否能够结实的关键期,一般需要经历2天。
(2)在该阶段,颖壳的长度达到了正常值的一半,穗的长度通常为4-10cm。
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1)在该时期,从植株的外部形态就能察觉到,它已经涨肚了。
(2)该阶段一般需要经历6-8天,幼穗变绿,穗长通常已经定型。
8、花粉完成期(1)在该时期,植株的变化为从“亮肚”到破口抽穗。
(2)花粉完成期一般需要经历2天。
水稻答题

5、供发芽试验使用的送检样品应装入密闭防湿的容器。
(×) 7、在病害流行上起重要作用的稻叶瘟病斑类型是(D、急性型病斑)。
1、水稻品种分蘖角度是品种固有特性,在该品种的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其分蘖角度是不变的。
(×)4、水稻开花后3-5天即开始灌浆( )√5、水稻的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光合作用状况的优劣。
( )√6、生产中,防止僵苗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 )√10、水稻本田期的追肥方式有土施和叶面施两种。
( )√4、水稻产量包括三个概念,一是光合产量,二是生物产量,三是经济产量。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C、光合产量>生物产量>经济产量)。
7、二化螟多以( D、4-6 )龄幼虫于稻桩、稻草及田边杂草中滞育越冬,未成熟的幼虫春季还可取食田间及周边绿肥、油菜、麦类等作物。
13、三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蛀心虫、钻心虫等,属于(B、完全变态)昆虫,是我国南方水稻主要害虫之一。
5、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7、根外追肥是叶面肥,是土壤施肥的一种辅助手段。
()√8、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称种质,携带各类物质的材料就称为种质资源。
( )√9、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水稻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
( )√3、水稻的生产条件中,( )是基本要素,(C、土、肥、种水、温、光)是必要条件。
10、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病菌主要从叶片( B、水孔)侵入,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
8、利用水稻主茎总叶片数划分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一般来说,早熟品种的主茎叶片数为:( B、10-13片)3、水稻的光合作用就是指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即水稻叶片制造光合产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因此水稻叶鞘没有光合作用。
(×) 8、二化螟在国内各稻区均有分布,三化螟和大螟在东北稻区不发生危害。
(√)2、某水稻田施氮肥区1公顷的植物产量为6000千克,无氮肥区1公顷的植物产量为4500千克。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水稻各生育期图谱(2011-03-3011:18:41)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
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
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
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
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
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水稻幼穗分化
水稻植株在完成一定的营养生长量的基础上,当满足其发育特性对光照、温度的要求后,茎端生长点在生理和形态上发生质变,由原来分化叶原基等营养器官转入分化幼穗。
一、水稻幼穗发育各期的主要特征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历时30d左右,整个分化发育过程可划为八个时期,即:(1)第一苞分化期;(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3)第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4)雌雄蕊形成期;(5)花粉母细胞形成期;(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8)花粉完成期。
前四个时期属于生殖器官形成阶段,又称为幼穗形成期;后四个时期属于生殖细胞形成期,又称为孕穗期,各时期主要特征见表1。
表1 水稻幼穗发育各期的主要特征
幼穗发育时期主要特征
1.第一苞分化期出现第一苞原基
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
期
第一次枝梗原基在生长锥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依次产生
3.第二次枝梗及颖原基分化期第二次枝梗原基在顶端第一次枝梗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依次出现,肉眼可见幼穗为大量白毛密布。
幼穗长约1mm。
4.雌雄蕊形成期雄蕊分化出花药与花丝;雄蕊开始分化;内外颖逐渐包合。
幼穗长约0.5~1cm。
5.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母细胞形成;内外颖长度达护颖长度的1倍左右;颖花长1~3mm;幼穗长约1.5~5cm。
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二至四分体形成。
颖花长3~5mm,幼穗长5~10cm。
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
花粉单胞,外壁形成,萌发孔出现,花药尚未转黄;颖花增长达全长的
85%或全长;颖壳尚未变绿,幼穗渐达全长。
8.花粉完成期花粉由二胞至三胞,内含物逐渐充实至完全成熟;花药转呈黄色;颖花在长宽方面均达最大值;颖花变绿。
二、稻穗发育进程的检查与鉴定方法
1、幼穗发育时期的检查方法
幼穗开始分化时,肉眼难以看见,以后虽可看见幼穗,但也难准确鉴定各期,特别是从第五期起往后各期都要看生殖细胞的发育,必须借助光学仪器,所以检查幼穗发育进程时,1~4期,是以整穗为对象,在解剖镜下剥叶检查;5~8期则以小穗为对象,用压片染色方法在显微镜下检查。
穗发育期判断,一般以主茎发育期的百分率表示,即达到某发育时期有效茎数的40%~50%以上的日期,作为某发育阶段的平均发育期。
取样时应以穗中部同枝梗的小穗为准,剥检数量不能太小,小区以15株为宜。
2、稻穗发育期的鉴定方法
稻穗分化和发育过程,以镜检最为准确,但在实践中也可以根据稻株内部发育器官与外部形态变化的相关性原理检查判断,虽准确性差,但应用方便。
(1)叶龄指数和叶龄余数
叶龄指数是指某一生育时期的已出叶数占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数,即:
叶龄指数(%)=
已出叶数
×100 主茎总叶数
指主茎的总叶数减去已出叶数即得到叶龄余数。
如主茎总叶数为12叶的品种,当已出叶数为6时,则其叶龄指数为50%。
一般生育期短的品种叶龄指数达75%~76%时,开始幼穗分化,生育期长的品种要达到78%~79%,才开始幼穗分化,可见,水稻的叶龄与幼穗发育时期有密切关系。
根据早、中、晚稻的早、中、迟熟品种其主茎都有一定叶片数的情况,用叶龄指数来推断稻穗的八个分化期就比较容易了(见表2)。
叶龄指数与叶龄余数以叶为对象,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剑叶已将近全出,所以只能在减数分裂前各期应用。
(2)幼穗长度
幼穗长0.3~1mm时,为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1~2mm时为颖花分化期;0.5~1cm 为雌雄蕊形成期;1.5~5cm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5~10cm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见表2)。
(3)距出穗日数
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稻播种期相同,各年度间出穗日数相近。
在大田生产上便可根据中距离抽穗日数来判断稻穗发育的时期。
一般,早稻幼穗分化开始在抽穗前25~30
天;中稻30天左右;晚稻30~35天。
抽穗前11~12天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抽穗前2~3天为花粉完成期。
(4)目测法
生产实践中还可以用目测法来鉴定幼穗发育各期的简便方法,能形象准确地表示幼穗发育各期。
即:一期看不见,二期苞毛现,三期毛丛丛,四期粒粒现,五期颖壳分,六期叶枕平,七期穗色绿,八期穗即现。
表2 稻穗发育时期几种鉴定方法
鉴定方法
穗发育期
一期二期三期四期五期六期七期八期
叶龄指数(%)76 82 85 92 95 97 100
叶龄余数(片) 3.0 2.5 2.0 1.2 0.6 0.5
幼穗长度(mm)<0.1 0.3~1 1~2 5~10 15~50 50~100
距抽穗天数(天)30 28 25 21 15 11 7 2~3
目测法看不见苞毛现毛丛丛粒粒现颖壳分粒米长
叶枕平
穗色绿穗即现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