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的车间生产工艺规程

合集下载

年产650吨对硝基乙酮车间化工工艺设计(计算说明书)

年产650吨对硝基乙酮车间化工工艺设计(计算说明书)

目录1 物料计算 (1)1.1计算基准 (1)1.2混合料槽 (1)1.3氧化塔 (2)1.4去酸釜 (5)1.5苯甲酸釜 (6)1.6冷冻结晶釜 (8)2 热量计算 (11)2.1氧化塔热量衡算(以零摄氏度为基准) (11)2.2去酸釜热量衡算 (15)2.3冷冻结晶釜热量衡算 (16)2.4去酸釜 (18)2.5纯碱溶解釜 (19)2.6酸析釜 (19)2.7冷冻釜 (20)2.8对定型设备进行选型 (20)3 能量计算 (26)3.1水消耗量 (26)3.2水蒸气用量 (27)3.3电消耗量 (28)4 浮阀塔计算 (32)4.1技术特性及要求 (32)4.2工艺结构尺寸 (32)4.3设备安装型式 (36)4.4设备材料 (36)4.5接管一览表 (36)4.6设备示意图 (37)5 经济概算 (38)5.1土建工程费 (38)5.2设备费用 (38)5.3公司费用 (39)1 物料计算1.1计算基准:根据任务书,年产为650t,设每年250天工作日,则日产量=650250=2.56t d⁄(1-1)反应选择性:生成甲酸及二氧化碳的副反应的选择性相同。

混合料槽精对位:回收对位=1500:750(质量比,下同);精对位纯度≥99%;回收对位:含酮15%。

氧化塔氧化液组成:对酮含量≥50%;对酸含量:5-7%;其他为:对硝乙苯、杂质;吹出油:进料=50:2400;空气耗量:以吹出氧气量计,为反应耗氧量的5-10倍;其他纯碱:氧化液=60~80:2000;水:氧化液=600:2000;回收苯甲酸:生成苯甲酸=9:10;回收油:液碱:焦亚硫酸钠=2000:30:15;复蒸:进料:残渣=1680:2200:520;对酮:回收油=940:1140;各步工段物料衡算1.2混合料槽图 1-1物料混合图示如图 1-1自由度:1123223f =---++=(1-2)附加条件:7501500F F 21= (1-3) 假设 F 1=3.442t/d 。

第5章氯霉素生产工艺

第5章氯霉素生产工艺

第五章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5.1 概述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的化学名称为D -苏式-(-)-N -[α-(羟基甲基)-β-羟基-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D -threo-(-)-N -[α-(hydroxymethyl)-β-hydroxy-p-nitrophenethyl] -2,2-dichloroacetamide 。

O 2O ClCl氯霉素本品为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

熔点149℃~153℃。

本品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易溶,在水中微溶。

比旋度[α]25D +18.5~+21.5°(无水乙醇)。

氯霉素是广谱抗菌素,主要用于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等感染,对多种厌氧菌感染有效,亦可用于立克次体感染。

本品有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长期应用可引起二重感染。

新生儿、早产儿用量过大可发生灰色综合症。

用药期间必须注意检查血象,如发现轻度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时,应立即停药。

氯霉素发现于1947年,原系由委内瑞拉链丝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s )产生,是人类认识的第一个含硝基的天然药物。

1948年用于治疗斑疹伤寒及伤寒。

由于氯霉素的疗效显著,结构较简单,所以发现后就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确定了结构,并根据结构进行了人工合成及大规模工业生产。

氯霉素的化学结构中有两个相连的手性中心,因而存在4个光学异构体。

这4个光学异构体为两对对映异构体,其中一对的构型为D -苏型(1R ,2R 型)和L -苏型(1S ,2S 型);另一对为D -赤型(1R ,2S 型)和L -赤型(1S ,2R 型)。

未经拆分的苏型消旋体即为合霉素(Syntomycin ),抗菌活性为氯霉素的一半,现已不用。

药典收载的本品为D -苏型,其它三种立体异构体均无疗效。

CH 2OH H HONHCOCHCl 2H 2CH 2OHOH H HCl 2HCOCHN 2CH 2OHOHH NHCOCHCl 2H 2CH 2OHHHO HCl 2HCOCHN 2D-苏型(1R,2R 型)L-苏型(1S,2S 型)D-赤型(1R,2S 型)L-赤型(1S,2R 型)目前医用的氯霉素大多用化学合成法制造。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班级:09级药学姓名:张晓敏学号:180112009053§1 概述一、药物名称及结构式药物名称: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14-1)化学名称:D-苏氏-(-)-N-[α-(羟基甲基)-β-羟基-对羟基苯乙基]-2,2-二氯 乙酰胺(D-threo-(-)-N-[α-(hydroxymethyl )-β-hydroxy-p-nitrophenethyl]-2,2- dichloroacetamide )分子式:C 11H 12Cl 2N 2O 2分子量:323.13结构式:二、理化性质物理性质: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

注射液为无色或微带黄色的澄明液体。

熔点149~153℃。

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易溶。

比旋度25[D]α+18.5~21.5°(无水乙醇)。

化学性质:在干燥时稳定;耐热,煮沸也不见分解(水溶液煮沸5小时对抗菌活性无影响);在弱酸性和中性溶液中较安定,遇碱类易失效,在强碱强酸条件下可水解。

三、药理性质1、药用作用:氯霉素为广谱抗生素(抑制细菌内转肽酶,使肽链的增长受阻从而阻止蛋白质的合成)。

一般氯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革兰氏阳性菌强。

敏感菌:①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克雷伯氏菌、沙门氏菌等);②炭疽杆菌、肺炎球菌、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李斯特氏菌、葡萄球菌等;③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④厌氧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杆菌、放线菌及乳酸杆菌、梭杆菌等;⑤对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病毒、真菌等均无效。

2、不良反应:①骨髓造血机能紊乱: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 血、溶血性;②灰色综合症(多见于新生儿、早产儿。

及早停药,尚可完全恢 复);③可引起视神经炎、视力障碍、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性耳聋、以及严重失眠,有时发生中毒性精神病,主要表现为幻视、幻听、定向力丧失、精神失常等(常在长程治疗时发生,及早停药,常属可逆);④过敏反应较少见。

氯霉素

氯霉素

氯霉素简介
理化性质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chloromycetin)是由委内瑞拉链 丝菌产生的抗生素。氯霉素的化 学结构含有对硝基苯基、丙二醇 与二氯乙酰胺三个部分,分子中 还含有氯。其抗菌活性主要与丙 二醇有关。白色针状或微带黄绿 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 粉末;味苦。在甲醇、乙醇、丙 酮、丙二醇中易溶。在干燥时稳 定,在弱酸性和中性溶液中较安 定,煮沸也不见分解,遇碱类易 失效。
+Br2
O2N
COCH2Br
+HBr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
工艺
将对硝基苯乙酮及氯苯加入溴代罐中,加入 少量溴(约占全量的2%~3%)。保持温度在 26~28摄氏度,逐渐将其余的溴加入。溴滴加 完毕后,继续反应一小时,然后升温至35~37 摄氏度,静置半小时后,将澄清的反应也送 至下一步成盐反应。
反应条件
结构式
药效
本品在体外具广谱抗微生物 作用,包括需氧革兰阴性菌 及革兰阳性菌、厌氧菌、立 克次体属、螺旋体和衣原体 属。对下列细菌具杀菌作用: 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脑 膜炎奈瑟菌。对以下细菌仅 具抑菌作用:金黄色葡萄球 菌、化脓性链球菌、草绿色 链球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 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奇异变形杆菌、伤寒沙门菌、 副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 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 本品属抑菌剂。氯霉素为脂 溶性,通过弥散进入细菌细 胞内,并可逆性地结合在细 菌核糖体的50S亚基上,使肽 链增长受阻(可能由于抑制 了转肽酶的作用),因此抑制 肽链的形成,从而阻止蛋白 质的合成.
(三)、对硝基-α-乙酰胺基羟-β-基苯 乙酮的生产及其过程
1、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制备 2、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的制备 3、对硝基-α-乙酰胺基苯乙酮的制备 4、对硝基-α-乙酰胺基- β-羟基苯丙酮的制备

年产1225吨对硝基乙苯的工艺流程设计

年产1225吨对硝基乙苯的工艺流程设计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日期:目录第1章总论1.1概述 (1)1.2产品合成方法 (3)1.2.1产品(对硝基乙苯) (4)1.2.2副产品邻位硝基乙苯结构式 (4)1.2.3副产品间位硝基乙苯结构式 (5)1.3用途、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5)第2章设计方法简介2.1设计依据 (6)2.2 设计任务及要求 (7)2.2.1设计任务 (7)2.2.2设计要求 (7)2.3 厂生产工艺路线的评述 (7)第3章厂址选择及厂生产方法3.1厂址选择遵循的基本原则 (8)3.2 生产方法 (8)3.3流程示意图 (9)第4章物料衡算4.1.1硝化物料衡算 (9)4.1.2硝化物料衡算表1-1 (11)4.2分离物料衡算及物料流程框图 (11)4.2.1物料衡算表 (13)第5章设备工艺计算及热量衡算5.1分馏塔 (15)5.1.1物系基本性能数据 (15)5.1.2塔的各部分压力和温度 (16)5.1.2塔的各部分压力和温度 (18)5.1.3填料位置的计算 (19)5.1.4塔径计算 (20)5.1.5塔高的计算 (21)5.2冷凝器、再沸器换热面积及热量衡算 (21)5.2.1 塔顶冷凝器 (21)5.2.2 塔釜再沸器 (23)5.2.3冷凝器和再沸器选型 (23)5.2.3.1 塔顶冷凝器选型 (24)5.2.3.2.塔釜再沸器选型 (25)第6章定型设备的计算过程6.1设备选型 (25)设备一览表 (29)第7章生产车间布置7.1 概述 (31)7.2 车间布置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31)7.2.1 车间布置的基本原则 (31)7.2.2 车间布置的要求 (31)表7.1 设备安全距离 (32)第8章三废处理基本方案8.1 能源的种类和数量 (35)8.1.1 主要能源消耗种类 (35)8.1.2 能耗数量 (35)8.2 节能措施 (35)8.2.1生产生活节能措施 (35)8.2.2供变电系统和供水节能措施 (36)8.2.3其他节能措施 (36)8.3 建筑节能 (36)8.3.1建筑节能标准要求 (36)8.3.2建筑节能措施 (37)8.4能源管理 (37)8.4.1管理组织和制度 (37)8.4.2能源计量 (37)参考文献 (38)年产1225吨对硝基乙苯的工艺流程设计一、总论1.1概述对硝基乙苯(C8H9NO2)是一种有毒的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可混溶于乙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沸点在245~246℃。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车间生产工艺规程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车间生产工艺规程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车间生产工艺规程目录1.产品概述 (4)1.1 化学名称 (4)1.2 产品化学结构 (4)1.3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4)1.4 临床用途:有机合成中间体,是制造合霉素和氯霉素等医药的原料 (4)1.5包装规格要求及贮藏 (4)2. 设计原理 (4)2.1工艺路线选择 (4)2.2设备选型和材质选用 (5)2.3设计范围 (5)3.反应过程 (5)3.1反应机理 (5)4.生产方法及工艺规程 (5)4.1 生产 (5)4.1.1 设计采用原料 (5)4.1.2 生产工艺路线 (5)4.2化学反应式 (6)5.生产工艺工程 (6)5.1 原料配比 (6)5.2 主要工艺条件及详细操作过程 (6)5.3工艺过程简图 (6)5.4 异常现象的处理和有关注意事项 (7)5.5重点工艺控制点 (7)6 中间体和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7)6.1 生产中间体控制项目 (7)6.2 成品出厂质量标准 (8)7.主要设备选择 (8)7.1 设备选型及选材 (8)7.1.1反应器的选择 (8)7.1.2 塔设备的选择 (9)7.1.3 换热器的选择 (9)8.生产分析 (10)8.1 说明 (10)现行的药品生产管理规范为卫生部颁布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GMP)8.2 车间分析任务 (11)8.2.1 原材料抽样分析 (11)8.2.2 生产中间体、半成品的分析控制 (13)8.2.3 其它分析项目 (15)9. 环境保护 (16)9.1车间环境概况 (16)9.2 车间三废处理情况 (16)10.生产安全与劳动保护 (16)10.1 有毒害物的防范措施 (16)10.2 火灾、爆炸防范措施 (17)10.3 化学灼伤害措施 (17)10.4 人身防护措施各装置 (17)11.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运行功能 (17)12.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 (18)13.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18)14.物料平衡表 (18)15.附录 (19)1.产品概述1.1 化学名称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英文名称:2-Bromo-4'-nitroacetophenone1.2 产品化学结构化学结构式:1.3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质量标准:熔点:77℃以上水份:≤0.2%含酸:≤0.2%色泽:以实样为准分优级、合格1.4 临床用途:有机合成中间体,是制造合霉素和氯霉素等医药的原料1.5包装规格要求及贮藏包装:每包净重50kg,成品装在聚乙烯塑料袋(规格66×100)中扎口,然后分装入编织袋中扎口,挂好批号标签出厂。

对硝基-α-乙酰氨基苯乙酮生产工艺规程

对硝基-α-乙酰氨基苯乙酮生产工艺规程

对硝基-α-乙酰氨基苯乙酮生产工艺规程1.产品概述化学名称:对硝基-α-乙酰氨基苯乙酮通用名:商品名:汉语拼音: duixiaoji-α-yixiananjibenyitong英文名称: Nitro -α- acetyl Aminoacetophenone 化学结构式:分子式: C10H10O3N3分子量: 220理化性质: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药理作用:包装规格:储藏条件:2.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质量标准及规格化学原料编号:化学原料名称:化学原料项目:化学原料质量标准和规格:包装材料名称:包装材料材质:包装材料形状:包装材料规格:3.反应过程主反应:副反应:辅助反应:无反应物的中文名称:对硝基-α-乙酰氨基苯乙酮酸盐反应物的分子量:214.5产物的中文名称:对硝基-α-乙酰氨基苯乙酮产物的分子量:220反应终点的控制方法和快速化验方法:4.生产工艺流程与设备流程图5.生产工艺过程原料配比:主要工艺条件及详细操作过程:重点工艺控制点:异常现象的处理和有关注意事项:6.中间体和半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7.生产技术经济指标8.生产安全与劳动保护有毒害物的防范措施:对可能产生泄露的设备,管道在满足工艺的条件下,尽量避开布置。

为防止布置在厂房内的生产装置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积累,厂房内设计可靠地通风系统。

火灾、爆炸防范措施:装置内的设备、管道、建构筑物之间保持一定防火间距。

有火灾爆炸的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选用材料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具有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生产装置设防静电接地系统。

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的生产设备和管道设计安全阀、爆破板、水封、防火器等。

安装有毒气体报警器。

化学灼伤害措施:化学灼伤危害作业尽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并安装必要的信号警报、安全联锁和保险装置。

另外在作业区安装洗眼器、淋浴器等安全防护措施,并在装置区设置救护箱。

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人身防护措施:各装置根据工作环境特点配制各种必备的防护用具和用品。

药化实验氯霉素合成

药化实验氯霉素合成

药化实验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的合成一、目的要求1.熟悉溴化、Delepine 反应、乙酰化、羟甲基化、Meerwein-Ponndorf-Verley 羰基还原、水解、拆分、二氯乙酰化等反应的原理。

2. 掌握各步反应的基本操作和终点的控制。

3. 熟悉氯霉素及其中间体的立体化学。

4. 了解播种结晶法拆分外消旋体的原理,熟悉操作过程。

5. 掌握利用旋光仪测定光学异构体质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氯霉素的化学名为1R ,2-(-)-1-对硝基苯基-2-二氯乙酰胺基-1,3-丙二醇,(1R ,2R )-(-)-p-nitropHenyl-2-dichloroacetamido-1,3-propanediol 。

氯霉素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有四个旋光异构体。

化学结构式为:NO 2C HOH CCH 2OH HCl 2CHCOHNNO 2C HO H CCH 2OH HNHCOCHCl2NO 2C H OH CCH 2OH Cl 2CHCOHNHNO 2C OHH CCH 2OH NHCOCHCl2H上面四个异构体中仅1R ,2R (-)〔或D (-)苏阿糖型〕有抗菌活性,为临床使用的氯霉素。

氯霉素为白色或微黄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

mp.149~153℃。

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微溶于水。

比旋度〔α〕25-25.5°(乙酸乙酯);〔α〕D 25+18.5°~21.5°(无水乙醇)。

合成路线如下:O2N COCH265O2N COCH2Br(CH)N , C H ClO2N COCH2Br(CH2)6N4C H OH2O2N COCH2NH2. HCl(CH CO)O3O2N COCH2NHCOCH3HCHOC2H5OHO2N COCH CH2OHNHCOCH3Al[OCH(CH)]33O2N CHOHC CH2OHHNHCOCH3O2N CHOHC CH2OHHNH2.HClHCl , H OO2N CHOHC CH2OHNH2O2N CHC CH2OHHNHCOCH3CHCl2COOCH3, CH3OHO2N CHOHC CH2OHHNHCOCHCl2三、实验方法(一)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 mL四颈瓶中,加入对硝基苯乙酮10 g,氯苯75 mL,于25~28℃搅拌使溶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的车间生产工艺规程目录1.产品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化学名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产品化学结构......................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临床用途:有机合成中间体,是制造合霉素和氯霉素等医药的原料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5包装规格要求及贮藏................ 错误!未指定书签。

2.设计原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工艺路线选择......................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设备选型和材质选用................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设计范围.......................... 错误!未指定书签。

3.反应过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反应机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4.生产方法及工艺规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生产..............................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1设计采用原料.................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2生产工艺路线.................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化学反应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5.生产工艺工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原料配比..........................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主要工艺条件及详细操作过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5.3工艺过程简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5.4异常现象的处理和有关注意事项...... 错误!未指定书签。

5.5重点工艺控制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6中间体和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错误!未指定书签。

6.1生产中间体控制项目................ 错误!未指定书签。

6.2?成品出厂质量标准.................. 错误!未指定书签。

7.主要设备选择........................... 错误!未指定书签。

7.1设备选型及选材.................... 错误!未指定书签。

7.1.1反应器的选择................. 错误!未指定书签。

7.1.2塔设备的选择................. 错误!未指定书签。

7.1.3换热器的选择................. 错误!未指定书签。

8.生产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8.1说明.............................. 错误!未指定书签。

现行的药品生产管理规范为卫生部颁布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GMP)8.2车间分析任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8.2.1原材料抽样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8.2.2生产中间体、半成品的分析控制. 错误!未指定书签。

8.2.3其它分析项目................. 错误!未指定书签。

9.环境保护............................... 错误!未指定书签。

9.1车间环境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9.2车间三废处理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10.生产安全与劳动保护.................... 错误!未指定书签。

10.1?有毒害物的防范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10.2?火灾、爆炸防范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10.3?化学灼伤害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10.4?人身防护措施各装置...............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运行功能..........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物料平衡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

15.附录.................................. 错误!未指定书签。

1.产品概述1.1化学名称中文名称: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英文名称:Thenitro-Aminoacetophenonehydrochlorid1.2产品化学结构化学结构式:1.3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质量标准:熔点:77℃以上水份:≤0.2%含酸:≤0.2%色泽:以实样为准分优级、合格1.4临床用途:有机合成中间体,是制造合霉素和氯霉素等医药的原料1.5包装规格要求及贮藏包装:每包净重50kg,成品装在聚乙烯塑料袋(规格66×100)中扎口,然后分装入编织袋中扎口,挂好批号标签出厂。

标签应写明:产品名称、出场批号、净重、包装日期、包装人员2.设计原理2.1工艺路线选择本设计采用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经Delepine反应得到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的生产工艺路线。

2.2设备选型和材质选用反应釜均选用HG5-251-79型K式搪玻璃反应釜。

高位槽及计量槽采用立式椭圆形封头容器,材质符合JB1426-74。

贮槽采用卧式椭圆形封头容器,材质符合JB1428-74。

分馏塔选用填料塔,填料为BX金属丝波纹填料,材料为不锈钢。

氧化塔选用浮阀板式塔,材料为不锈钢。

换热器一般均采用管壳式换热器中的列管式固定管板换热器,当△Tm>60℃时管壳采用膨胀结。

2.3设计范围车间范围内工艺设计(含配酸、硝化、粗蒸、分馏、精蒸、氧化、去酸、冷冻结晶、干燥),不包含土建、设备仪表自控、给排水、概算等非工艺专业内容。

3.反应过程3.1反应机理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与六次甲基四胺进行成盐反应生成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六次甲基四胺盐,此反应可定量进行的。

该盐在酸性下水解,得到了伯胺的盐酸盐。

4.生产方法及工艺规程4.1生产4.1.1设计采用原料H2SO4(含量≥93%)HNO3(含量≥97%)氯苯(含量≥95%)4.1.2生产工艺路线将经脱水的氯苯或成盐反应的母液加入干燥的反应罐内,在搅拌下加入干燥的六次甲基四胺(比理论量稍过量),用冰盐水5~15℃,将除净残渣的溴化液抽入,33~38℃反应1h,然后测定反应终点。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六次甲基四胺盐无需过滤,冷却后即可直接用于下步水解反应。

4.2化学反应式5.生产工艺工程5.1原料配比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空气:硬脂酸钴:乙酸锰=1:适量:0.000533:0.000533(质量比)。

5.2主要工艺条件及详细操作过程将经脱水的氯苯或成盐反应的母液加入干燥的反应罐内,在搅拌下加入干燥的六次甲基四胺(比理论量稍过量),用冰盐水5~15℃,将除净残渣的溴化液抽入,33~38℃反应1h,然后测定反应终点。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六次甲基四胺盐无需过滤,冷却后即可直接用于下步水解反应。

将盐酸加入搪玻璃罐内,降温至7~9℃搅拌下加入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六次甲基四胺盐。

继续搅拌至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六次甲基四胺盐转变为颗粒状后,停止搅拌,静置,使其保持在 2.5%左右(确保反应在强酸性下进行)。

反应完毕,降温,分去酸水,加入常水洗去酸后,加入温水分出二乙醇缩甲醛。

再加入适量水搅拌冷至-3℃,离心分离,得到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

分出的氯苯用水洗去酸,经干燥后,循环用语溴化及成盐反应。

5.3工艺过程简图5.4异常现象的处理和有关注意事项硬脂酸钴质轻,为防止投料飞扬损失,预先将其与等量的对硝基混合,然后计入反应塔。

严格控制反应温度。

当遇停电,应即时紧急停车,关闭进气凡尔,立即通知值班长,电工间等有关人员。

凡遇停水应立即采取区别对待措施,如断软水,可供硬水,如硬水因故供应不上,应立即关闭通气紧急停车。

如因故压缩空气停送,各节塔进水紧急冷却至80℃以下,以免反应液转深5.5重点工艺控制点6中间体和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6.1生产中间体控制项目6.2?成品出厂质量标准7.主要设备选择7.1设备选型及选材在设备选型之中贮槽除硝酸和硫酸外其余均用碳钢。

贮罐除硝酸(有较强的腐蚀性)用铝制,其它均用碳钢,塔设备使用不锈钢。

7.1.1反应器的选择本反应中的反应物均有较强的腐蚀性且反应中大部分需要加热或冷却,因而反应器选用带夹套的搪玻璃反应罐。

因为搅拌往往可以加速物料之间的混和,提高传热、传质速率,促进反应的进行,减少副产物的生成,因而在反应釜中加入了搅拌器,搅拌器均用框式。

本反应中的反应物均有较强的腐蚀性且反应中大部分需要加热或冷却,因而反应器选用带夹套的搪玻璃反应罐。

因为搅拌往往可以加速物料之间的混和,提高传热、传质速率,促进反应的进行,减少副产物的生成,因而在反应釜中加入了搅拌器,搅拌器均用框式。

7.1.2塔设备的选择BX波纹填料塔可以解决流体分布均匀,有效传质面积大和阻力小等问题,目前已在分馏、精馏、吸收、解吸等单元操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而一次分馏及二次分馏操作均用波纹填料塔。

由于浮阀塔的操作弹性大、效率高、处理能力大、液气比范围大、不易堵塞、易于操作、因而氧化反应选用泡罩塔。

7.1.3换热器的选择管壳式换热器具有处理量大,适应性强,操作弹性大,易于制造,结构可靠,材料范围广,生产成本低等特点,特别是它能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应用,因而在本次设计中冷凝器选用浮头式列管换热器、冷却器、均选用固定板式管壳换热器,再沸器选用立式虹吸式换热器,蒸发器和预热器均采用U形管换热器,干燥的空气预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

8.生产分析8.1说明生产分析是保证成品质量的关键,尤其是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因为药品的质量是趋势关系到病人的生命。

现行的药品生产管理规范为卫生部颁布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GMP)8.2车间分析任务8.2.1原材料抽样分析(一)乙苯:无色透明液体,水解质中应显中性,比重0.866-0.870分子式:C8H 10分子量:106.18含量测定:准确量取样液100ml于150ml特制蒸馏瓶内,电炉电压直接加热,控制3-4ml/min的流速,收集要求沸点的馏出物,应符合规定或用气相层析仪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