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一中2020届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回顾

合集下载

2020年济宁市邹城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2020年济宁市邹城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2020年济宁市邹城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打通书画文史界限侯德昌早在唐代,张彦远便在《历代名画记》中叙画之源流,认为“书画异名而同体也”。

元代赵孟頫则明确提出“书画同源”。

以书入画,是中国画的传统。

近代以来,诸多大家亦是书画兼擅、文史俱通。

当下,随着电子技术进步,年轻人不再拿起毛笔,大多书家或画家也只精于己业。

如何更好地传承笔墨精神,打通书画文史之界限,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

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

书画创作者必先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具备综合文化素养,才能以笔墨表达文化内涵和心灵感悟。

近代如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等大家,无不视读书为画人之要。

如今,我们所拥有的图书资料远超前人,更需有选择地读书,有意识地思考。

知识的滋养、诗书画的交融与个体内心的表达,是培育更多优秀原创作品的重要保障。

在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学习时,出于对书法的热爱,我临池不辍,初入汉隶,后攻篆书,迷研益深,不仅大量阅读古文字书籍,亦细读明清以来书法篆刻大家的作品,深入了解邓石如、赵之谦等诸家各派,边看边摘录,凡刀笔精妙、结体佳美者皆予以临摹,有的还以自己的审美观念加以适当修饰。

甲骨、钟鼎、石鼓、竹简、瓦当上的文字,不再只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有韵律的结构”,其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形式构成,成为不可多得的美学研究资源。

至上世纪90年代初,我已集满8个本子,并按字目顺序进行编排、谋章布局,以古文字艺术手稿形式成书,后又重新修订、补充和书写,如今《篆艺字典》已再版5次。

这一过程中,“思考咀嚼、打破壁垒、融古通今”成为宝贵的实践经验。

当工艺美术的装饰性、绘画的表现性与书法的人文性相结合,古老的文字更具个性与现代美感。

对待传统,不仅要做研究者、传承者,更要做创造者。

历代书画大家,无不拥有属于自己的创作面貌。

怎样形成创作面貌?既要博览文史典籍滋养心灵,更要到生活中去感受社会、自然,把握时代脉搏。

山东省邹城一中2020届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回顾

山东省邹城一中2020届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回顾

课题:假期文言文回顾《隋史・梁彦光列传》翻译:(1)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

上闻而谴之,竟坐免(2)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文学常识改错: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如赠言。

也指古代皇帝对在职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如赠官《史记·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翻译:(1) 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2) 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豨时文学常识改错: 刀笔吏,古时读书人及政客常随身携带刀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故用来称文职官员和讼师幕僚,“谓其深谙法律规则,用笔如刀”《宋书·顾凯之传》翻译:(1) 礼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谢,况年且八十,敢闻命(2) 殷、刘之隙已著,觊之不欲与殷景仁久接事,乃辞脚疾自免归文学常识改错: 海内和九州、神州、赤县、瀚海等同为中国别称,源于我国疆土四面环海之说沈括《梦溪笔谈》翻译:(1)得一幕僚官,遂尔轻脱。

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2)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郑州推官文学常识改错:字,指“表字”。

古人的“字”不是随便起的,是有年龄、性别、含义规范的。

只有男子才能有字,必须在加冠之后,而且和“名”要互为表里,所以叫“表字”。

如孔子,名丘,字仲尼,因为“祷于尼丘而生孔子”。

《明史·方孝孺传》翻译:(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2)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东南募兵渐集文学常识改错:皇太子,皇帝的长子,是封建社会皇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明史•张居正传》(1)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

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2)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文学常识改错: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

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

长官为户部尚书《后汉书•桓谭传》(1)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

2020届山东省邹城一中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试题

2020届山东省邹城一中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试题

2020届山东省邹城一中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试题《隋史・梁彦光列传》翻译:(1)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

上闻而谴之,竟坐免(2)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文学常识改错: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如赠言。

也指古代皇帝对在职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如赠官《史记·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翻译:(1) 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2) 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豨时文学常识改错: 刀笔吏,古时读书人及政客常随身携带刀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故用来称文职官员和讼师幕僚,“谓其深谙法律规则,用笔如刀”《宋书·顾凯之传》翻译:(1) 礼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谢,况年且八十,敢闻命(2) 殷、刘之隙已著,觊之不欲与殷景仁久接事,乃辞脚疾自免归文学常识改错: 海内和九州、神州、赤县、瀚海等同为中国别称,源于我国疆土四面环海之说沈括《梦溪笔谈》翻译:(1)得一幕僚官,遂尔轻脱。

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2)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郑州推官文学常识改错:字,指“表字”。

古人的“字”不是随便起的,是有年龄、性别、含义规范的。

只有男子才能有字,必须在加冠之后,而且和“名”要互为表里,所以叫“表字”。

如孔子,名丘,字仲尼,因为“祷于尼丘而生孔子”。

《明史·方孝孺传》翻译:(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2)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东南募兵渐集文学常识改错:皇太子,皇帝的长子,是封建社会皇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明史•张居正传》(1)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

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2)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文学常识改错: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

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

长官为户部尚书《后汉书•桓谭传》(1)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

山东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中文言文试题经典例题百度文库

山东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中文言文试题经典例题百度文库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贡师泰,字泰甫。

泰定四年,释褐出身,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

丁外艰,改徽州路歙县丞。

大臣有以其名闻者,擢应奉翰林文字。

丁内艰,服阕,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

山阴白洋港有大船飘近岸,史甲二十人,适取卤海滨,见其无主,因取其篙橹,而船中有二死人。

有徐乙者,怪其无物而有死人,称为史等所劫。

史佣作富民高丙家,事遂连高。

史既诬服,高亦就逮。

师泰密询之,则里中沈丁载物抵杭而回,渔者张网海中,因盗网中鱼,为渔者所杀,史实未尝杀人夺物,高亦弗知情,其冤皆白。

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

历翰林待制、国子司业,擢礼部郎中,再迁吏部,拜监察御史。

至正十四年,除吏部侍郎。

时江淮兵起,京师食不足,师泰奉命和籴于浙右,得粮百万石,以给京师。

迁兵部侍郎。

朝廷以京师至上都,驿户凋弊,命师泰巡视整饬之。

至则历究其病原,验其富贫,而均其徭役,数十郡之民,赖以稍苏。

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

会朝廷欲仍和籴浙西,因除师泰都水庸田使。

十五年,庸田司罢,擢江西廉访副使,未行,迁福建廉访使。

居亡何,除礼部尚书。

时平江缺守,师泰又以选为平江路总管。

其年冬,甫视事,张士诚自高邮率众渡江,直抵城下,攻围甚急。

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士诚既纳降,江浙行省丞相以便宜授师泰两浙都转运盐使。

至则剔其积蠹,通其利源,大课以集,国用资之。

丞相复承制除师泰江浙行省参知政事。

二十年,除户部尚书。

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行至杭之海宁,得疾而卒。

尤喜接引后进,士之贤,不问识不识,即加推毂,以故士翕然咸归之。

(节选自《元史·贡师泰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B. 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C. 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D. 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丁外艰,也称为“丁母忧”,古代丧制名,指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

2020届济宁市邹城一中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届济宁市邹城一中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届济宁市邹城一中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七块冯骥才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

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

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

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

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

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

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

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

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

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

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

“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

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高考语文高中文言文试题专题复习(专题训练)doc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高考语文高中文言文试题专题复习(专题训练)doc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熹字季和,上党铜靼人也。

熹少有高行,博学研精,与北海管宁以贤良征,不行。

累辟三府,不就。

宣帝复辟熹为太傅属,固辞疾,郡县扶舆上道。

时熹母疾笃,乃窃逾泫氏城而徒还,遂遭母丧,论者嘉其志节。

景帝辅政,命熹为大将军从事中郎,熹到,引见,谓熹曰:“昔先公辟君而君不应,夸孤命君而君至,何也?”对曰: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转司马,寻拜右长史,迁御史中丞。

当官正色,不惮强御,百僚震肃焉。

荐乐安孙璞,亦以道德显,时人称为知人。

寻迁大司马,以公事免。

司马侑为宁北将军,镇邺,以熹为军司。

顷之,除凉州刺史,加扬威将军、假节,领护羌校尉,绥御华夷,甚有声绩。

羌虏犯塞,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以功重免谴,时人比之汉朝冯、甘焉。

拜冀州刺史,累迁司隶校尉。

及魏帝告禅于晋,熹以本官行司徒事。

泰始初,封祁侯。

皇太子立,以熹为太子太傅。

自魏明帝以后,久旷东宫,制度废阙,官司不具,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诸官并未置,二傅并摄众事。

熹在位累年,训道尽规。

以年老逊位。

初,熹为仆射时,凉州虏寇边,熹唱义遣军讨之。

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竟不从之。

后虏果大纵选,凉州覆没,朝廷深悔焉。

熹自历仕,家无储积,亲旧故人乃至分衣共食,未尝私以王官。

及卒,追赠太保,谥日成。

(节选自《晋书·李熹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B.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C.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D.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贤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科目,由地方长官自下而上地推荐人才给上级或中央,由其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

2020届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届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届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家批评的兴起,是近几年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

与学院派批评相比,作家批评并无明确的知识谱系,也少有自觉的方法论意识,但致力于文学批评的当代作家却以个性十足的艺术经验和文字表达,深刻改变着人们对文学批评的固有印象。

较之以知识求真为目标的学院派批评,作家批评更像是一场以经典重读为媒介、具有“创作”性质的艺术行为。

蕴含其中的思想活力和审美经验,有效反映出当前文学批评的话语变革。

如果深入思考这一批评话语的观念缘起,就会发现作家批评在冲击既有的批评格局之外,也暗含作家群体对重建文学生活的集体诉求。

文学之于现实社会,从来都不是附庸风雅的点缀。

不论在创作、评论抑或是作品传播与读者接受等方面,文学都能以其特有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一点鲜明地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中。

那时的文学轰动效应,反映出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

90年代后期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文学逐渐以另一种形式反映社会生活。

这种“文学生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创作、评论和传播模式,它借助文学与影视的联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补、文化资本的重新布局等手段,建构起一种新型的文学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文学生活”中,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语言艺术和视觉艺术也相互交融。

“文学生活”的喧嚣扰攘与勃勃生机,同时成为这个时代最为醒目的文化标记。

但这种“文学生活”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

21世纪以来的文络文学,其存在价值主要是为影视行业创造故事和角色。

出于迎合读者的需要,很多作者沉迷于通俗文学的故事模式。

而这种相对狭窄的创作格局,也容易造成美学风格的单一化,这显然非纯文学作家所愿。

他们由文学创作转向文学批评,其实就是想借批评的力量,在解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使这个时代的美学风格更为多样。

从事文学批评的当代作家,实际上是以一种“向后看”的批评立场,通过开掘文学经典里丰富的美学资源,重塑我们这个时代的美学风格。

2020年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画像(节选)[俄]果戈里任何地方都比不上休金工场旁那家画铺门前聚集了那么多的人。

这家画铺展出了形形色色、稀奇古怪的收藏品,其中多半是油画,罩着一层深绿的清漆,装在深黄色的浮华的画框里。

买画的人不多,而看画的人却多得很。

就在这时,路过这里的年轻画家恰尔特科夫情不自禁地在画铺前停下脚步。

他站在门前,起初看着这一幅幅涂鸦之作暗自好笑。

他在这些庸俗低级的画作跟前,站了好大一会儿,终于走神了,而这时,画铺的老板,一个身穿面绒粗毛呢外套的小人物,一直在向他讨价还价,还不知道对方是否喜欢和要买什么,就要开价出售了。

“这幅农夫人物画再加一幅风景画,只收一张白票子。

画得真不错!简直叫人看不厌;是刚从市场上收购来的;清漆还没有干呢。

要不,看看这幅冬景画,就买这幅冬景画吧!15卢布!光一个镜框子就挺值钱的。

瞧,多好的冬景!”这时,老板轻轻地弹了一下画布,兴许是要让人看看这幅画结实不结实。

“是把它们捆在一起,给您送去么?请问您住在哪儿?喂,小伙计,拿绳子来。

”“慢着,老兄,我要看看这里有什么可买的东西。

”然后,他俯下身子,从地板上挑拣那些堆叠在一起的破损而尘封的旧画,它们显然是无人问津的。

这里有古老家族的画像,它们的子孙后代在这人世上或许已是无迹可寻了,还有一些画布上尽是窟窿、不知所画何物的画作以及金箔剥落的画框。

——总之,是一堆各种过时的无用之物。

可是,画家却仔细地端详起来,心里盘算着:“说不定还能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呢。

”他不止一次地听说过,在民间版画商那儿有时在一堆废物中间还发现过巨匠的名画呢。

主人见他翻寻那堆废物,便不再前后招呼他了,于是,又端起平常的姿态和持重的样子,重新站在门前招揽过往行人。

他大声嚷了半天,大都枉费口舌,又跟站在对面店门口卖布头的商人聊了个痛快,终于想起铺子里还有一个顾客,便转过身来,走进店铺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假期文言文回顾
《隋史・梁彦光列传》
翻译:(1)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

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2)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文学常识改错: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如赠言。

也指古代皇帝对在职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如赠官
《史记·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翻译:(1) 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2) 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豨时
文学常识改错: 刀笔吏,古时读书人及政客常随身携带刀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故用来称文职官员和讼师幕僚,“谓其深谙法律规则,用笔如刀”
《宋书·顾凯之传》
翻译:(1) 礼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谢,况年且八十,敢闻命
(2) 殷、刘之隙已著,觊之不欲与殷景仁久接事,乃辞脚疾自免归
文学常识改错: 海内和九州、神州、赤县、瀚海等同为中国别称,源于我国疆土四面环海之说
沈括《梦溪笔谈》
翻译:(1)得一幕僚官,遂尔轻脱。

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
(2)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郑州推官
文学常识改错:字,指“表字”。

古人的“字”不是随便起的,是有年龄、性别、含义规范的。

只有男子才能有字,必须在加冠之后,而且和“名”要互为表里,所以叫“表字”。

如孔子,名丘,字仲尼,因为“祷于尼丘而生孔子”。

《明史·方孝孺传》
翻译:(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2)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东南募兵渐集
文学常识改错:皇太子,皇帝的长子,是封建社会皇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其地位仅次于皇帝
《明史•张居正传》
(1)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

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2)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文学常识改错: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

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

长官为户部尚书
《后汉书•桓谭传》
(1)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

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

(2)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
文学常识改错:世祖,古代帝王的庙号。

开国的帝王,子孙以其功最高,称为世祖
《三国志·董昭传》
(1)一郡惶恐,乃以次安慰,遂皆平集。

事讫白绍,绍称善
(2)钜鹿太守
..李邵及郡冠盖,以瓒兵强,皆欲属瓒
文学常识改错: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最高军事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掾史
《旧唐书·浑瑊传》
翻译:(1)李希烈遣间谍诈为瑊书与希烈交通,瑊奏其状,上特保证之
(2)城上士卒皆久寒馁,又少甲胄,瑊但感激诫厉之
文学常识改错:节度使,官职名。

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受职时皇帝赐以旌节而得名
《战国策·燕策三》
翻译:(1)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2)是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文学常识改错:孤,是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还有“伯”“寡人”“不谷”等。

也用于一方之长的称谓
《温疫论》原序(节选)
翻译:(1)伤寒、感冒均系风寒,竟感冒俱多,伤寒希有,感受有霄壤之隔
(2)仲景以伤寒为急病,仓卒失治,多致伤生,因立论以济天下万世,用心可谓仁矣
文学常识改错:按,小篆字形,形声兼会意字,本意为用手向下压。

成语“按图索骥”和《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中的“按”字与文中意思相同。

《晋书·傅玄传》
翻译:(1)初,玄进皇甫陶,及入而抵,玄以事与陶争,言喧哗,为有司所奏,二人竟坐免官
(2)玄应对所问,陈事切直,虽不尽施行,而常见优容。

文学常识改错:秀才在汉时与孝廉并为举士的科名,东汉时避刘秀讳改称“茂才”。

唐初曾与明经、进士并为举士科目。

后唐宋明清则称入府州县学生员为秀才
答案
《隋史・梁彦光列传》
翻译答案:(1)邺都的习俗杂乱,当地人诡变多诈,为梁彦光写作诗歌,说他没有治理才能。

皇帝听说之后责备梁彦光,(梁彦光)最终因此被免职。

(2)梁彦光到任,揭露隐蔽潜伏的坏人或坏事,好像神明一般,于是狡猾的人没有不潜逃的,全境都非常惊异。

常识改错答案: “在职官员及其亲属”错误,应为“故去的官员及其亲属”
《史记·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翻译答案:(1)为您考虑,不如派遣您的子孙兄弟中能打仗的人都到军营中效力,
汉王必定更加信任您。

(2)萧相国因为皇上在军中,就在后方安抚勉励百姓,把自己家财全都捐助军队,和讨伐
陈时一样
常识改错答案: 宋元后,讼师幕僚才被称作“刀笔吏”,谓其深谙法律规则,文笔犀利,用笔如刀
《宋书·顾凯之传》
翻译答案:(1)按礼制规定年到六十不穿军装,因为他们体力衰退,何况我年近八十,不敢接受您的任命
(2)殷景仁和刘义康的矛盾已显露,顾觊之不想和殷景仁过多接触,于是以脚病为借口辞官回家。

常识改错答案:“翰海”是沙漠,不是中国的别称。

沈括《梦溪笔谈》
翻译答案:(1)当个幕僚就如此轻佻。

你只管看吧,必定就当到这个职位了,他已内心满足了(他的志向已经满足)
(2)御史揭发了他以往的过失,于是取消对他的任命,改任国子监主簿,仍兼带郑州推官的职名。

常识改错答案: 女子在及笄后可以有字
《明史·方孝孺传》
翻译答案:(1)方孝孺却轻视有关文章写作方面的学问,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

(2)派人用割让土地作为许诺,拖延几天,(使)东南一带招募的军队逐渐聚集
常识改错答案: “皇帝的长子”错,应为“皇帝的嫡长子”
《明史•张居正传》
翻译答案:(1)有关部门(或地方官员)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的,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

(2)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

常识改错答案: 屯田由工部掌管,而不是户部
《后汉书•桓谭传》
翻译答案:(1)于是遣散门客,入朝告诉皇后,如同桓谭所告诫的那样。

后来董贤果然唆使太医令真钦,让他罗织傅氏的罪状。

(2)刑罚不能施于无罪之人,邪恶不正直之徒不能战胜正直之士。

读书人凭借才智求取君
恩,女子凭借谄媚讨好的办法求取皇上恩宠。

常识改错答案:开国的帝王,子孙以其功最高,称为高祖
《三国志·董昭传》
翻译答案:(1)全郡人都恐惧不安,董昭就依次安慰,于是全都平息安定下来。

事情结束后禀告袁绍,袁绍称赞他干得好
(2)钜鹿太守李邵和郡中官员,认为公孙瓒兵力强盛,都想归附公孙瓒
常识改错答案: 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
《旧唐书·浑瑊传》
翻译答案:(1)李希烈派遣间谍伪造浑瑊与李希烈交往的书信,浑瑊(向皇上)奏报了真实情况,皇上特地为他保证
(2)城上的士卒都长期饥寒交迫,又缺少铠甲和头盔,浑瑊只是感谢并告诫激励他们。

常识改错答案: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错误,应该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战国策·燕策三》
翻译答案:(1)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废了国家大事。

庆幸的是我要好的朋友荆轲可以为您所用。

(2)这就好比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

一定挽救不了灾祸(无法挽救局势)。

我希望太子您赶快派樊将军去匈奴,以便消除秦国进攻燕的借口
常识改错答案: “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还有‘伯’”错误,“伯”不是谦称。

《温疫论》原序(节选)
翻译答案:(1)伤寒、感冒都是风寒病,终究得感冒的人很多,得伤寒的人少有,病症有很大差别
(2)张仲景认为伤寒是一种急症,乱世当中失去医治的机会,大多导致损伤生命,于是写下论著来挽救天下苍生,用意可以称得上仁德。

常识改错答案:“项王按剑而跽”中的“按”字是“抚摸、抓住”的意思;“按图索骥”的“按”字是“依照、依据”之意;而文中的“按”是“查验”的意思,与前两者意思不同
《晋书·傅玄传》
翻译答案:(1)当初,傅玄推荐皇甫陶,等到入朝后两人就有抵触,傅玄因政事与皇甫陶争执,争吵声喧哗,被有司陈奏,两人最终获罪免官。

(2)傅玄应答皇帝所问,陈述事理恳切率直,虽没有全部施行,但时常被宽容常识改错答案:唐宋间凡应举者皆称秀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