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厚黑学读书笔记汇总

厚黑学读书笔记汇总

厚黑学读书笔记汇总厚黑学读书笔记汇总篇1世间学说,每每误人,唯有李宗吾铁论《厚黑学》不会误人。

知己而又知彼,既知病情,又知药方,西洋镜一经拆穿,则牛渚燃犀,百怪毕现。

受厚黑之牺牲者必少,实行厚黑者,无便宜可占,大诈大奸,亦无施其技矣!于是乎人与人之间,只得“赤诚相见”。

英雄豪杰,攘夺争霸,机诈巧骗,天下攘攘,亦可休矣!民国间,有个李宗吾,四川富顺自流井地方人,看穿世态,明察现实,先后发布《厚黑学》、《厚黑经》、《厚黑传习录》,著书立说,其言最为诙诡,其意最为深沉。

千古大奸大诈之徒,为鬼为蜮者,在李宗吾笔下烛破其隐。

李宗吾先生说:“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子黑。

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心子之黑,真是达到极点了。

有了这样的本事,当然称为一世之雄了。

其次要算刘备,他的特长,全在于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知耻,而且生平善哭,作《三国演义》的人,更把他写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功,所以俗语有云:”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这也是一个大有本事的英雄。

他和曹操,可称双绝:当他们煮酒论英雄时,一个心子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一堂对晤,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

环顾袁本初诸人,卑鄙不足道,所以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此外还有一个孙权,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荆州,把关羽给杀了,心子之黑,仿佛曹操。

无奈黑不到底,跟着向蜀求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些。

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操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着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些。

他虽然黑不如曹,厚不如备,却也是二者兼顾,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

他们三个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开来,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征服你,那时候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为三了。

2023年《厚黑学》读后感(精选15篇)

2023年《厚黑学》读后感(精选15篇)

2023年《厚黑学》读后感(精选15篇)《厚黑学》读后感1最近终于拜读完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这部煌煌巨著,感触良多。

按李先生的说法,所谓厚黑者,脸厚心嘿也者。

这本是骂人的话,而在李先生手里,则成为求官办事成功立业的秘诀。

如何得出此结论呢?李先生先列举了三国时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为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他说曹操刘备二人,一个脸皮厚,一个心肠黑,所以谁也奈何不了对方;而孙权则介于两者之间,虽不及曹之心嘿,不如刘之脸厚,可胜在二者兼备,因此那时的天下,就无法不一分为三。

本人熟读《三国演义》,却从没见过如此解读三国三雄,所以觉得十分有趣,于是兴致高涨。

之后又读到他追溯而上,举了楚汉之事来证明。

他讲到,项羽不厚不黑,因而失败。

刘邦既厚既黑,故能成功。

刘邦的心肠之黑,是与生俱来,可谓天纵之圣;至于脸皮厚,虽说功力不足,但也足以称雄于天下;另外韩信、范增二人,韩信能受胯下之辱,可以说是脸皮极厚,无奈他心肠不黑,最终落得身首异处;而范增千方百计想教项羽杀死刘邦,可以说是心肠极黑,无奈他脸皮不厚,一受离间,便大怒而去,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与项羽的大好江山白白葬送。

李先生意气风发地论证完自己的观点后,开始循循善诱般教导他独创的“厚黑学”。

他自称“一部二十四史”必须持厚黑学的观点才能独得通,还说这种学问,原则上很简单,但运用起来却很是神妙,小用小效,大用则大效。

我一开始还读得有趣,可渐渐发现这门学问的沉重之处。

李宗吾先生盛赞厚黑,大肆宣扬厚黑,无非是讽刺社会现实生活中那些真正实践厚黑学的厚颜无耻,黑心嘿肝之徒。

同时,他开创厚黑学的含意我也隐约明了:世间厚黑者太多,良善之人往往受其欺压;若将厚黑者的厚黑的秘密或伎俩公诸于众,厚黑者便无计可施,无法生存。

此时我又想起包龙图在教他侄子为官之道时说过:“对付奸官,自身必须比他们更奸。

”我想此法用于对付厚黑者也不失为一种良方。

毕竟明枪易档,暗箭难防,你只有比对方更后更黑,对方才无法动你分毫。

厚黑学读书笔记

厚黑学读书笔记

厚黑学读书笔记厚黑学读书笔记(精选16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厚黑学读书笔记(精选1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厚黑学读书笔记篇1久闻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一直却没有时间好好细究。

趁假期的这几天功夫,认真看了一遍,浅谈一些个人想法。

文中提到:“厚黑学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

城墙虽厚,可用火炮轰破;煤炭虽黑,但颜色可憎,众人不愿接近它。

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

同第一步功夫相比虽有天壤之别,叮毕竟有形有色,别人经过细心观察便可看出蛛丝马迹。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进入“无声无嗅,无形无色”之境界。

臻于此境,就可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锐不可当、所向披靡。

厚黑术被封建政治家奉为圭臬,是其争权夺利的锦囊妙计。

篱建政治家未必懂政治学,但不能不通厚黑学。

”这些‘厚黑经’就似一把双刃刀,全在于执刀人把握的分寸。

运用好的话,就是成功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法宝。

运用不好的话,就会成为一些人图谋不轨的谋生手段。

‘厚黑’用李老的话说就是‘脸皮要厚,心要黑’。

‘脸皮厚’它强调的是我们在社会上生存要学会‘忍’,不要过分强调面子。

好面子几乎是国人的通病。

人们总是为了面子问题而失去好多机会,错过无数时机,也会因为顾及面子而错失良缘到头来抱憾终身。

可是回过头来想想那些所谓的面子不过是自己逞一时之勇而争得一时的心理平衡而已,比起其他事其实真的微不足道。

有的时候我们真的需要放下面子,去面对既定的事实。

不是不顾自尊,而是要分清孰轻孰重。

‘心要黑’是强调干大事的人就要有一定的气魄,不能在一些事上过分心慈手软。

对于领导者更当如此。

有时心太软反而是一个人生存的软肋。

试想一个人总是处于被动挨打,过于善良软弱的境地,那不正成了某些居心叵测人的攻击的对象吗?对待坏人就要心黑。

不能被骗被耍了,还是一副可怜兮兮任人摆布的样儿。

厚黑学的读书笔记

厚黑学的读书笔记

厚黑学的读书笔记厚黑学的读书笔记(精品5篇)厚黑学的读书笔记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厚黑学的读书笔记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厚黑学的读书笔记(精品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厚黑学的读书笔记篇1《厚黑学》是刘源正所著的一部以幽默讽刺的笔触描绘了清朝时期厚黑学大师李宗吾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历的小说。

这部小说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人性的阴暗面,以及如何在社会中运用这种人性弱点获得成功。

李宗吾在小说中对自己的生活和厚黑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他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例,揭示了厚黑学的实践应用。

李宗吾虽然过着贫困的生活,但他却能够通过运用厚黑学的原则,在官场中游刃有余,赢得了他人的尊敬和敬重。

厚黑学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道德教条,而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哲学理念,它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并教给我们如何在这种弱点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优势。

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厚黑学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厚黑学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道德教条,而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哲学理念,它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并教给我们如何在这种弱点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优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而厚黑学的原则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这些关系,让我们在社交场合中更加游刃有余。

总之,《厚黑学》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小说,它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人性的阴暗面,揭示了厚黑学的真正含义,并教给我们如何在这种弱点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优势。

如果你对人性有疑问,对社交场合有困扰,那么这本书一定值得一读。

厚黑学的读书笔记篇2标题:厚黑学读书笔记《厚黑学》是清朝一位著名的学者李宗吾所撰写的一部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微妙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我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被书中的"厚"和"黑"这两个关键词吸引。

"厚"指的是待人接物时的宽容、大度、善良和诚实,"黑"则是指面对困难或冲突时的隐忍、权谋和决断。

《厚黑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厚黑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厚黑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正文第一篇:厚黑学读书笔记为人处世厚黑学读后感书名:李宗吾为人处世厚黑学作者:马银文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内容摘要:厚黑学提倡知足常乐。

人如果想活得快乐些,就必须学会知足常乐,在现实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充分享受生活,而不为得不到而苦恼。

聪明的人应该对于那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视而不见,假装糊涂。

知足常乐,多年来许多哲人无不重视这一真理,用自己的经历诠释知足常乐。

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一件东西总是紧紧的抓在手里,不舍得放下,手里就没有多余的空间来接其他东西。

舍得是辩证关系,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虽然人们都明白“凡事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可许多人一遇到事就犯浑,在为人处事中斤斤计较,生怕自己损失点什么,而厚黑学从人本恶出发,认为在为人处事的全过程中,谁也无法避开风险。

要想有大成,就一定要彻底杜绝犹豫不决,患得患失的毛病,不要总盯着鼻子前的蝇头小利。

为此,厚黑学教主李宗吾提醒我们:千万别忘“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道理。

为获大利,就不能计较一时的得失,因为真正笑到最后的人往往就是拿到西瓜而不在乎丢掉一两粒芝麻的厚黑之土。

--------摘自第九章.7关于知足常乐,语出《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

”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

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

佛家弥勒佛就是知足常乐的典型代表。

有关于他的对联: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弥勒佛的由来是因其大肚能容,不计较人世间的是非憎爱,肚量大,心胸宽,遇到冤家也能与之和平相处;笑口常开,乐观的看待事物,从而悟道成佛。

神话中的弥勒佛是知足常乐的化身。

神话人物也是人们思想意识的结晶,人们追求知足常乐,对知足常乐的向往,从而刻画出这样一个人物,作为人们精神的依托。

在生活中追求心胸宽广、知足常乐。

读书笔记厚黑学(精选7篇)

读书笔记厚黑学(精选7篇)

读书笔记厚黑学(精选7篇)读书笔记厚黑学篇1《厚黑学》读书笔记《厚黑学》是清末民初的知名学者李宗吾所著的一本揭露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书籍。

作者以自己为模特,通过小说形式,生动地描述了其通过观察和思考,从而揭示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心理。

本书的核心是“厚黑学”。

厚,指的是脸皮要厚,心要大;黑,指的是心要黑,脸皮要厚。

作者通过这种象征性的表述,提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解读和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深入浅出的解释深深吸引。

比如,作者用“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的比喻,形象地解释了什么是“厚”,什么是“黑”。

这样的表述让我对这两个概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让我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有了更深的感受。

此外,作者在书中也提到了厚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他提到要“忍人之不能忍,行人不能行”,这让我对厚黑学的实际效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的来说,我对《厚黑学》这本书的看法是正面的。

它不仅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一个复杂的观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但是,我也意识到,厚黑学并不是一种可以轻易借鉴的处世哲学,需要在实践中谨慎运用。

最后,我认为,《厚黑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尤其是对于那些希望更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

读书笔记厚黑学篇2厚黑学读书笔记《厚黑学》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李宗吾撰写的一部经典中国哲学著作。

在这部书中,作者通过对“厚黑学”的阐述,向读者展示了一种独特的哲学观念和生活智慧。

厚黑学是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想,强调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需要运用一种“厚黑”的思维模式,以实现自我保护和利益最大化。

厚黑学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厚黑处世:厚黑学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需要运用一种“厚黑”的态度,即表面上的温和与厚道。

这种态度能够让人在交际中获得更多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2.竞争策略:厚黑学主张在竞争中需要运用一些巧妙的策略,例如示弱、拖延等手段,以降低对手的期望,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厚黑学全集读书笔记(通用10篇)

厚黑学全集读书笔记(通用10篇)

厚黑学全集读书笔记(通用10篇)厚黑学全集读书笔记篇1《厚黑学》读书笔记《厚黑学》是明朝心学大师李宗吾所著的一部心灵成长书籍,旨在通过探讨“厚黑”的智慧,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目标。

本书包括《厚黑学》和《厚黑经》两本,其中《厚黑学》从理论角度探讨“厚黑”的本质和应用,而《厚黑经》则从实践角度出发,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厚黑”的智慧。

《厚黑学》从人类社会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厚黑”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

作者认为,“厚黑”是一种人性化的表现,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厚黑”的内涵,包括厚道、黑心、敢作敢为等方面,并指出这些品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

《厚黑经》则从实践角度出发,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例,向读者展示了如何运用“厚黑”的智慧。

作者在书中强调了“厚道”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必须先学会做人,再谈做事。

同时,作者也提到了“黑心”的必要性,指出一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才能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这些观点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个人心得体会:通过阅读《厚黑学》和《厚黑经》,我深刻领悟到了“厚黑”的真正含义和价值。

在我看来,“厚黑”并不仅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厚道和黑心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厚道待人,但同时也要有自己坚持的原则和底线。

敢作敢为也是“厚黑”的重要品质之一,只有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人类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揭示了人类心灵深处的秘密和弱点,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观点。

例如,作者提出了“无耻之徒”的概念,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即使他做了错事,也不会感到内疚和羞耻,这种人往往能够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非常流行,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和人类的未来。

《厚黑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厚黑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厚黑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目录第一篇:厚黑学读书笔记第二篇:《厚黑学》读书笔记第三篇:厚黑学之读书笔记第四篇:读书笔记——厚黑学第五篇:厚黑学读书心得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厚黑学读书笔记为人处世厚黑学读后感书名:李宗吾为人处世厚黑学作者:马银文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内容摘要:厚黑学提倡知足常乐。

人要是想活得快乐些,就必须学会知足常乐,在现实条件允许的范畴内,充实享受生存,而不为得不到而苦恼。

聪明的人应该对于那些自己得不到的工具而视而不见,假装糊涂。

知足常乐,多年来许多哲人无不器重这一真理,用自己的履历解释知足常乐。

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一件东西总是牢牢的抓在手里,不舍得放下,手里就没有多余的空间来接其他工具。

舍得是辩证关系,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虽然人们都明白“凡事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可许多人一遇到事就犯浑,在为人处事中琐屑较量,恐怕本身丧失点什么,而厚黑学从人本恶出发,认为在为人处事的全过程中,谁也无法避开危害。

要想有大成,就一定要彻底杜绝心神不定,患得患失的弊端,不要总盯着鼻子前的蝇头小利。

为此,厚黑学教主李宗吾提醒我们:千万别忘“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道理。

为获大利,就不克不及计算临时的得失,因为真正笑到最后的人往往就是拿到西瓜而不在乎丢掉一两粒芝麻的厚黑之土。

--------摘自第九章.7关于知足常乐,语出《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满足之足,常足。

”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

以是知道满意的人,永久是以为快乐的。

佛家弥勒佛就是知足常乐的典范代表。

有关于他的对联: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弥勒佛的由来是因其大肚能容,不计较人世间的黑白憎爱,肚量大,心胸宽,遇到冤家也能与之和平相处;笑口常开,乐观的对待事物,从而悟道成佛。

神话中的弥勒佛是知足常乐的化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厚黑学》有感
原来就一直听说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人们对它的评价也褒贬不一,有的人说它是一本为人处事的最高原则,是人际功防的绝好指南,也有人说它是本极端利己,以小人原则处世的歪理邪说。

我也是一向喜欢以小马过河的精神去对待这些新事物,有一段又刚巧有空,就亲自拜读一下,果然觉得这水淹不死人,却也没得过腿,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在这里分享一下。

“脸要厚,心要黑”——是说人的心理承受力要强,不要怕被人对你的指责、议论,要讲求个人利益,为自己着想,行事要恶。

李宗吾赤裸裸的说出了这么多人不愿说的话,怎能不叫人大吃一惊,但是,细细一品,这话也不无道理。

首先,我想谈的是“厚”,也就是面子问题。

对人们而言,这面子可是个大问题,常言道“人活脸,树活皮”,人们来来往往,有多少是因面子而至。

但厚黑学指出,人的脸不应该太薄,不应该怕丢面子,正如“脸比城墙厚”,当下放下了面子,很多平时里会让人不痛快的事,也就不再是什么事情了。

和珅就是一个脸皮很厚的人,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和皇帝在一起,哪有不挨骂不受气的,许多人心里受不了这个气,受不了窝火,或是心中惶恐不安,于是就隐退官场,告老还乡,更有甚者,自杀身亡,了结一生。

而和珅,离皇帝最近,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却得了个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这就是因为他脸皮厚的缘故,不论遇到挨骂还是辱没他全然不受影响,该如何还是如何,最终得利的还是他。

生活中,我们怕丢面子而丢失了很多机会,会议上发言怕丢面子而丢失了受领导重视的机会;集体活动中怕唱歌跳舞丢面子而丧失了自我展现的机会;看上一个女孩,却怕向她表白被拒绝而丢了面子,又丧失了追求真爱的机会。

可见,在乎面子的我们因为面子真是失去了太多太多,“人活脸,树活皮”,而我现在任务“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这就是厚黑学的厚,厚如磐石,厚如城墙。

只有做到不关心面子,方能放开束缚,施展拳脚。

接下来,我们谈“黑”。

黑,顾名思义,那就是心要黑。

在传统观念中,黑心是一个贬义词,为君子所不齿,可我们不得不承认,纵观古今,凡能成大事者,皆为黑心之人。

刘邦与项羽之争就是如此,项羽力敌百人,骁勇善战,无奈却是一个君子,心存妇人之仁,曾有多少次他轻易就可以取刘邦的性命,但他却以仁自居,最终落得个兵败身亡的下场。

而刘邦,一个普通人,从目不识丁的小亭长,成长为大汉帝国的开创人,凭的就是他的厚脸皮与黑心,他多次屈居人下,点头哈腰,但一旦得势,必将对手置于死地,哪怕是对手曾有恩与他,这确实是小人做派,但他却是最终赢家。

心不黑,就容易吃亏,吃了亏,又好面子不愿去为自己讨回公道。

我前两天就经历了这么个事,一天早上,我去食堂买了个面包,在自习室一边看书一边吃,结果都快吃完了才发现那是个发了霉的面包,里面一堆一堆的黑色霉菌,看着都想吐,我完全可以去找商家理论,索要赔偿,但苦于面子问题,就选择自己吃个哑巴亏。

在厚黑学看来,商家可以黑,而且应该黑,因为商家经商犹如学生学习和战士战斗一
样,是自己的职责,但这种黑,不能以损害他人的健康为前提。

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有良知的黑心商人呢。

所以,我们只能用以毒攻毒、以黑治黑来保护自身的权益。

厚与黑,就好比一支矛和一个盾,盾就是厚如城墙的脸皮,而矛就是黑如木炭的心。

“古之成大事者,皆出于厚黑”。

总的来说,厚黑学说白了,就是不做老实人。

在当今这个社会,“老实”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因为目前,老实人已经处于了一种被动挨打、任人宰割的处境,人们也自然而然的将自己身边的老实人作为了应当牺牲自我利益而满足他人的角色。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我们追求老实,追求了以君子之作来要求自己,我们相信天道,相信只要遵循原则就可以得到自己应得到的待遇,只要不违反规则,就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赞赏。

这是我们传统的评价体系,也是一个被认为人人都应当做到的。

但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似乎并不再讲求这样的价值观。

做事情要坚持,而不去在乎自己是不是厚脸皮,做事情要果断,而不去在乎自己是不是黑心肝,唯有脸厚与心黑的人才能在这样的一个没有诚信、不讲原则的社会中生存的更好,这样做真的有一定的正确性,而且绝对对成功是有帮助的。

因此而想,是不是一切事情都要追求其根本,也就是所谓的不去在乎“善”与“恶”,心中只去看“成”与“败”?所以,善与恶是由人类发展而来,并非根本。

设想一下,一个至善至仁的人,他会是什么样子?他是否会像一个美到不行了的一颗琉璃球,反而就极容易破碎?你越善良,反而别人就越容易去对付你。

善,只是人们心中幻想
出来的一种高尚,是美德。

因此而得出的结论,我们千万不要去一味的、尽全力的去追求其善,也不是要大家去尽量不善,一切都讲究一个“度”,适度就好。

只有懂得适当的“不善”的人,才是更成功的人。

我相信,每一位社会成员都会希望他可以生活在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中。

但很显然,今天我们距离心中的理想社会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所以,面对没有原则的社会,我们就必须以‘厚黑’为原则,也许他是小人之学,也许他是为君子所不齿,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今社会,《厚黑学》是一本不会误人的处世经典与交际哲学。

自古出书者,不计其数,能称精华的,屈指可数。

然李宗吾出书于民国,却能在中国文化中有辉煌一笔,必有过人之处,后简单翻阅,发现他之所以敢自称厚黑教主,的确文采与思维超越常人,外加旧时读书人内在的一种狂傲,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碰撞,造就了如此一位文坛奇葩,以圣贤自居,评论天下。

厚黑学以三国英雄、楚汉名将为主论叙脸厚心黑之心得,以三步工夫为总结,强调黑与厚的不同概念。

李宗吴对人性的理解,以恶为先,所以论人,先看到恶的一面,然后放弃人性善的一面,讲自古英雄都是用仁义道德的外表,来体现“人之初,性本恶”的个人观点。

所谓成功之人必有成功之处,历来英雄,先不论出身,其成功的前提,主要来源个人魄力,周围人因个
人人格,舍命相护,助成就大业,如只知道厚黑之术,何来民心所向?如果人们每天只知道修习厚黑,增长世智辩聪,勾心斗角,抛弃生命本来,人格分裂之人,只会越来越多。

乱世之中,单凭仁义道德,的确不易生存,然只懂厚黑,也许生存不成问题,但内心恶越来越重,没有善念洗涤内心,不足以成其霸业。

秦始皇用秦朝几代努力的基础,以个人才能统一六国,暴政之下,数年后,天下大乱。

厚黑学用三步概括厚黑三种境界之人,其一,厚如城墙,黑如煤炭;其二,厚而硬,黑而亮;其三,厚而无形,黑而无色。

从书中所看,李宗吾仅仅看到第二种境界,对第三种境界,只靠普通善恶无法诠释,所以避而不谈。

六祖慧能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获得禅宗衣钵,而此诗中字字指向“无”字,厚黑学第三种境界以“无形无色”为总结,也指向“无”字,所以个人认为,参悟佛法与理解厚黑学,先从“无”字入手。

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指出,天地与圣人之心永远相同,天地滋养万物,不求回报,万物践踏、侮骂天地,天地也没有报复众生,圣人也是如此,用无我无私之心对待百姓。

如果以道德经此观点来看厚黑学,那么第三种境界中的“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从基本立足点就出现差别,大智之人,不是厚而不厚,黑而不黑,而是已经超越常人对厚与不厚,黑与不黑的理解,到达与天地同在的深层价值观念,只是作者还没领悟其中境界。

如果用这种无我无私之心反观过来,书中所论王明阳的“致良知”与“厚黑学”,一善一恶,都属一家之
言,分开人性,强行对立。

厚黑学之所以能立足与世,经久不衰,根本就在“厚黑”两字。

一般人往往只在意眼前利益,如果用第一种境界“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的方法,能立马见到效益,但不能长远。

比一般人聪明一点的人,要的是长远利益,不在意当前,就用“厚而硬,黑而亮”之法,可以到达最终目的,且久远。

如企业生存,不讲诚信,短期可得益,然不能长久,最多可得温饱,讲诚信者,有时宁愿亏钱,打造品牌,谋求长远利益。

总体来讲,李宗吾对人性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打破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矛头直指“人之初,性本善”的文化模式,大胆揭露人性的黑暗面,以不同观点解读人性,其学说所造成的社会冲击,足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为精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