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读书笔记
关于厚黑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厚黑学的读书笔记关于厚黑学的读书笔记篇1《厚黑学》读书笔记《厚黑学》是明朝末清初时期的历史学家李宗吾所著。
这本书以明太祖和清世祖两代皇帝为案例,通过对他们处世之道的研究,总结出了“厚黑学”的理论。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历史为依据,通过对人物的言行评价,揭示了处世的智慧和技巧。
“厚黑学”理论的核心在于,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且面无愧色。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深深地吸引。
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剖析,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去应对。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厚黑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需要学会圆滑,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在适当的时候采取不同的策略。
这些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必须掌握的技巧。
总的来说,《厚黑学》是一本深入探讨处世智慧和技巧的书籍。
它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人物的言行评价,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阅读这本书,让我对处世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复杂。
虽然这本书的观点有些极端,但它所揭示的处世智慧和技巧,无疑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于厚黑学的读书笔记篇2《厚黑学》读书笔记《厚黑学》是清末民初的厚黑教主李宗吾所著的一本厚黑学经典。
厚黑学,脸皮厚如城墙,心似铁石,不讲道义,不讲情面,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李宗吾在厚黑学中提出的“厚黑”两字,被当时的人难以理解,避之唯恐不及,而今“厚黑学”三个字成了千古疑难,成为无数人都想要探个究竟的宝藏。
李宗吾教人处厚黑,教人学权谋,但厚黑不是错,厚黑也不是道,厚黑,说穿了就是趋利避害。
在厚黑学中,李宗吾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他的理论。
他告诉读者,历史上的权臣,都是厚黑之人。
比如,曹操、董卓、张良、韩信、范文程等等,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甚至是一个功臣,一个道德楷模,也可以是厚黑之人,他们隐藏自己的真面目,用道德仁义来掩饰自己,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厚黑学读书笔记

厚黑学读书笔记厚黑学读书笔记(精选16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厚黑学读书笔记(精选1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厚黑学读书笔记篇1久闻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一直却没有时间好好细究。
趁假期的这几天功夫,认真看了一遍,浅谈一些个人想法。
文中提到:“厚黑学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
城墙虽厚,可用火炮轰破;煤炭虽黑,但颜色可憎,众人不愿接近它。
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
同第一步功夫相比虽有天壤之别,叮毕竟有形有色,别人经过细心观察便可看出蛛丝马迹。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进入“无声无嗅,无形无色”之境界。
臻于此境,就可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锐不可当、所向披靡。
厚黑术被封建政治家奉为圭臬,是其争权夺利的锦囊妙计。
篱建政治家未必懂政治学,但不能不通厚黑学。
”这些‘厚黑经’就似一把双刃刀,全在于执刀人把握的分寸。
运用好的话,就是成功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法宝。
运用不好的话,就会成为一些人图谋不轨的谋生手段。
‘厚黑’用李老的话说就是‘脸皮要厚,心要黑’。
‘脸皮厚’它强调的是我们在社会上生存要学会‘忍’,不要过分强调面子。
好面子几乎是国人的通病。
人们总是为了面子问题而失去好多机会,错过无数时机,也会因为顾及面子而错失良缘到头来抱憾终身。
可是回过头来想想那些所谓的面子不过是自己逞一时之勇而争得一时的心理平衡而已,比起其他事其实真的微不足道。
有的时候我们真的需要放下面子,去面对既定的事实。
不是不顾自尊,而是要分清孰轻孰重。
‘心要黑’是强调干大事的人就要有一定的气魄,不能在一些事上过分心慈手软。
对于领导者更当如此。
有时心太软反而是一个人生存的软肋。
试想一个人总是处于被动挨打,过于善良软弱的境地,那不正成了某些居心叵测人的攻击的对象吗?对待坏人就要心黑。
不能被骗被耍了,还是一副可怜兮兮任人摆布的样儿。
厚黑学的读书笔记

厚黑学的读书笔记厚黑学的读书笔记(精品5篇)厚黑学的读书笔记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厚黑学的读书笔记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厚黑学的读书笔记(精品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厚黑学的读书笔记篇1《厚黑学》是刘源正所著的一部以幽默讽刺的笔触描绘了清朝时期厚黑学大师李宗吾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历的小说。
这部小说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人性的阴暗面,以及如何在社会中运用这种人性弱点获得成功。
李宗吾在小说中对自己的生活和厚黑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他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例,揭示了厚黑学的实践应用。
李宗吾虽然过着贫困的生活,但他却能够通过运用厚黑学的原则,在官场中游刃有余,赢得了他人的尊敬和敬重。
厚黑学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道德教条,而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哲学理念,它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并教给我们如何在这种弱点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优势。
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厚黑学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厚黑学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道德教条,而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哲学理念,它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并教给我们如何在这种弱点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优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而厚黑学的原则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这些关系,让我们在社交场合中更加游刃有余。
总之,《厚黑学》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小说,它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人性的阴暗面,揭示了厚黑学的真正含义,并教给我们如何在这种弱点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优势。
如果你对人性有疑问,对社交场合有困扰,那么这本书一定值得一读。
厚黑学的读书笔记篇2标题:厚黑学读书笔记《厚黑学》是清朝一位著名的学者李宗吾所撰写的一部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微妙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我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被书中的"厚"和"黑"这两个关键词吸引。
"厚"指的是待人接物时的宽容、大度、善良和诚实,"黑"则是指面对困难或冲突时的隐忍、权谋和决断。
厚黑学读书笔记字(优秀6篇)

厚黑学读书笔记2000字(优秀6篇)厚黑学读书笔记2000字篇1厚黑学:深度解读人性与权力斗争的秘诀在众多的书籍中,李宗吾的《厚黑学》无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以独特的视角和鲜活的语言,将中国的人性与权力斗争深入剖析,提供了一场精神的盛宴。
此书不仅具有深度,更有独特的见解,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一、背景介绍李宗吾,四川人,生于晚清,成长经历富于传奇色彩。
他曾任职于《东方杂志》,成为其编辑。
《厚黑学》是他中年时期的著作,此书被誉为中国人性的百科全书,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深层次秘密。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本书不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而且引发了对人性和权力斗争的深度思考。
二、对比与参照将《厚黑学》与其他相关著作进行比较,可以更明显地体现出其独特之处。
在人性研究方面,鲁迅的《狂人日记》以文学的形式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但与《厚黑学》相比,鲁迅更侧重于批判社会的黑暗面,而李宗吾则更全面地展示了人性的各种可能。
在权力斗争方面,孙武的《孙子兵法》虽然也涉及权谋,但主要是为了战争服务,而《厚黑学》则将权力斗争的法则扩展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创作风格李宗吾的创作风格独特,他以机智幽默的文风,将深奥的道理娓娓道来,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理解到人性和权力斗争的本质。
他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寓言,将复杂的现象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使得《厚黑学》成为了一部既有启发性又有趣易懂的佳作。
四、深入分析《厚黑学》的核心理念是“厚黑”,即通过深入理解和把握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以达到在权力斗争中取得优势。
在这本书中,李宗吾详细地解析了人性的各种特点,如“厚”指的是人们对于利益的追求和自我保护的心理;“黑”则代表了人们在道德和公共利益上的伪装和欺骗。
通过这些特点,人们可以在权力斗争中寻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首先,《厚黑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李宗吾认为,人的本性是复杂的,既有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也有对公共利益的关注。
他引用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作为例子,让读者理解到人性的多样性和矛盾性。
《厚黑学》读书笔记

《厚黑学》读书笔记在翻开《厚黑学》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充满高深理论的书籍。
但真正读进去之后,才发现其中的道理竟是如此贴近生活,让人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书中提到的“厚黑”二字,初听似乎有些负面,感觉是在教人耍心眼、使坏招。
但仔细琢磨,却发现并非如此。
所谓“厚”,并非是脸皮厚得无耻,而是一种坚韧和忍耐;所谓“黑”,也不是心黑手辣,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要有果断和决绝的勇气。
就拿我前段时间的一次经历来说吧。
公司里有一个重要的项目,需要在各个部门挑选人员组成一个团队来完成。
大家都知道,这种项目一旦做好了,不仅能获得丰厚的奖金,还能在领导面前大大地露脸,对今后的升职加薪都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各个部门的同事们都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去。
我呢,平时在公司里算是个老老实实干活,不太爱出风头的人。
但这次的项目确实很吸引我,我心里也暗暗想着要争取一下。
于是,我开始准备自己的简历和方案,想着怎么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到了选拔的那一天,会议室里坐满了人。
大家一个接一个地上去展示自己的方案,说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
我在下面听着,心里越来越没底,觉得自己准备的东西太普通了,跟别人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厚黑学》里说的“厚”,不就是要在这种时候坚持下去,不能轻易退缩吗?于是,我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上了台。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声音都在发抖,说话也有点结巴。
但我不断地告诉自己,要厚着脸皮把想说的都说出来,不能半途而废。
慢慢地,我放松了下来,越说越顺溜,把自己的方案和想法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选拔结束后,我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觉得自己希望不大。
没想到,过了几天,名单公布出来,我居然入选了!后来我才知道,领导们看重的不仅仅是方案的好坏,更是一个人的态度和勇气。
他们觉得我在那种紧张的情况下还能坚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有股子韧劲儿,这正是这个项目所需要的。
通过这件事,我对《厚黑学》里的“厚”有了更深的理解。
《厚黑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厚黑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正文第一篇:厚黑学读书笔记为人处世厚黑学读后感书名:李宗吾为人处世厚黑学作者:马银文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内容摘要:厚黑学提倡知足常乐。
人如果想活得快乐些,就必须学会知足常乐,在现实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充分享受生活,而不为得不到而苦恼。
聪明的人应该对于那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视而不见,假装糊涂。
知足常乐,多年来许多哲人无不重视这一真理,用自己的经历诠释知足常乐。
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一件东西总是紧紧的抓在手里,不舍得放下,手里就没有多余的空间来接其他东西。
舍得是辩证关系,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虽然人们都明白“凡事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可许多人一遇到事就犯浑,在为人处事中斤斤计较,生怕自己损失点什么,而厚黑学从人本恶出发,认为在为人处事的全过程中,谁也无法避开风险。
要想有大成,就一定要彻底杜绝犹豫不决,患得患失的毛病,不要总盯着鼻子前的蝇头小利。
为此,厚黑学教主李宗吾提醒我们:千万别忘“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道理。
为获大利,就不能计较一时的得失,因为真正笑到最后的人往往就是拿到西瓜而不在乎丢掉一两粒芝麻的厚黑之土。
--------摘自第九章.7关于知足常乐,语出《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
”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
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
佛家弥勒佛就是知足常乐的典型代表。
有关于他的对联: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弥勒佛的由来是因其大肚能容,不计较人世间的是非憎爱,肚量大,心胸宽,遇到冤家也能与之和平相处;笑口常开,乐观的看待事物,从而悟道成佛。
神话中的弥勒佛是知足常乐的化身。
神话人物也是人们思想意识的结晶,人们追求知足常乐,对知足常乐的向往,从而刻画出这样一个人物,作为人们精神的依托。
在生活中追求心胸宽广、知足常乐。
读书笔记厚黑学(精选7篇)

读书笔记厚黑学(精选7篇)读书笔记厚黑学篇1《厚黑学》读书笔记《厚黑学》是清末民初的知名学者李宗吾所著的一本揭露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书籍。
作者以自己为模特,通过小说形式,生动地描述了其通过观察和思考,从而揭示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心理。
本书的核心是“厚黑学”。
厚,指的是脸皮要厚,心要大;黑,指的是心要黑,脸皮要厚。
作者通过这种象征性的表述,提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解读和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深入浅出的解释深深吸引。
比如,作者用“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的比喻,形象地解释了什么是“厚”,什么是“黑”。
这样的表述让我对这两个概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让我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有了更深的感受。
此外,作者在书中也提到了厚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他提到要“忍人之不能忍,行人不能行”,这让我对厚黑学的实际效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的来说,我对《厚黑学》这本书的看法是正面的。
它不仅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一个复杂的观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但是,我也意识到,厚黑学并不是一种可以轻易借鉴的处世哲学,需要在实践中谨慎运用。
最后,我认为,《厚黑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尤其是对于那些希望更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
读书笔记厚黑学篇2厚黑学读书笔记《厚黑学》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李宗吾撰写的一部经典中国哲学著作。
在这部书中,作者通过对“厚黑学”的阐述,向读者展示了一种独特的哲学观念和生活智慧。
厚黑学是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想,强调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需要运用一种“厚黑”的思维模式,以实现自我保护和利益最大化。
厚黑学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厚黑处世:厚黑学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需要运用一种“厚黑”的态度,即表面上的温和与厚道。
这种态度能够让人在交际中获得更多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2.竞争策略:厚黑学主张在竞争中需要运用一些巧妙的策略,例如示弱、拖延等手段,以降低对手的期望,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厚黑学读书笔记实用

厚黑学读书笔记实用厚黑学读书笔记实用精选篇1第一次听厚黑是在高中的时候,厚黑厚黑,顾名思义就是脸皮厚点心嘿点,因为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成大事。
古代英雄豪杰之人,都是面厚心嘿之人!三国枭雄曹操就是一个将厚黑学发挥到极致的.英雄,他为自己的事业,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杀伏完,又杀皇后皇子,全然不顾,还彪悍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曹操的厚黑已是极点,有了这本事,他当之无愧是厚黑学的代表。
而刘备第二个就是将厚黑学的发挥到极致的人,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而且善哭,他最出名的事件就是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俗语有云:“刘备的江山都是靠哭而得来的!”曹操和刘备,可称为厚黑双绝!所以我认为,想学好厚黑学,必须做到以下三步: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
起初的脸皮,好象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
最初心的颜色,作乳白状,由乳色而炭色、而青蓝色,再进而就黑如煤炭了。
到了这个境界,只能算初步功夫;因为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虽黑,但颜色讨厌,众人都不愿挨近它。
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
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
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
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
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只好在古之大圣大贤中去寻求。
有人问:“这种学问,哪有这样精深?”我说:“儒家的中庸,要讲到‘无声无臭’方能终止;学佛的人,要讲到‘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才算正果;何况厚黑学是千古不传之秘,当然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止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厚黑学读书笔记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读《厚黑学》有感
原来就一直听说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人们对它的评价也褒贬不一,有的人说它是一本为人处事的最高原则,是人际功防的绝好指南,也有人说它是本极端利己,以小人原则处世的歪理邪说。
我也是一向喜欢以小马过河的精神去对待这些新事物,有一段又刚巧有空,就亲自拜读一下,果然觉得这水淹不死人,却也没得过腿,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在这里分享一下。
“脸要厚,心要黑”——是说人的心理承受力要强,不要怕被人对你的指责、议论,要讲求个人利益,为自己着想,行事要恶。
李宗吾赤裸裸的说出了这么多人不愿说的话,怎能不叫人大吃一惊,但是,细细一品,这话也不无道理。
首先,我想谈的是“厚”,也就是面子问题。
对人们而言,这面子可是个大问题,常言道“人活脸,树活皮”,人们来来往往,有多少是因面子而至。
但厚黑学指出,人的脸不应该太薄,不应该怕丢面子,正如“脸比城墙厚”,当下放下了面子,很多平时里会让人不痛快的事,也就不再是什么事情了。
和珅就是一个脸皮很厚的人,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和皇帝在一起,哪有不挨骂不受气的,许多人心里受不了这个气,受不了窝火,或是心中惶恐不安,于是就隐退官场,告老还乡,更有甚者,自杀身亡,了结一生。
而和珅,离皇帝最近,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却得了个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这就是因为他脸皮厚的缘故,不论遇到挨骂还是辱没他全然不受影响,该如何还是如何,最终得利的还是他。
生活中,我们怕丢面子而丢失了很多机会,会议上发言怕丢面子而丢失了受领导重视的机会;集体活动中怕唱歌跳舞丢面子而丧失了自我展现的机会;看上一个女孩,却怕向她表白被拒绝而丢了面子,又丧失了追求真爱的机会。
可见,在乎面子的我们因为面子真是失去了太多太多,“人活脸,树活皮”,而我现在任务“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这就是厚黑学的厚,厚如磐石,厚如城墙。
只有做到不关心面子,方能放开束缚,施展拳脚。
接下来,我们谈“黑”。
黑,顾名思义,那就是心要黑。
在传统观念中,黑心是一个贬义词,为君子所不齿,可我们不得不承认,纵观古今,凡能成大事者,皆为黑心之人。
刘邦与项羽之争就是如此,项羽力敌百人,骁勇善战,无奈却是一个君子,心存妇人之仁,曾有多少次他轻易就可以取刘邦的性命,但他却以仁自居,最终落得个兵败身亡的下场。
而刘邦,一个普通人,从目不识丁的小亭长,成长为大汉帝国的开创人,凭的就是他的厚脸皮与黑心,他多次屈居人下,点头哈腰,但一旦得势,必将对手置于死地,哪怕是对手曾有恩与他,这确实是小人做派,但他却是最终赢家。
心不黑,就容易吃亏,吃了亏,又好面子不愿去为自己讨回公道。
我前两天就经历了这么个事,一天早上,我去食堂买了个面包,在自习室一边看书一边吃,结果都快吃完了才发现那是个发了霉的面包,里面一堆一堆的黑色霉菌,看着都想吐,我完全可以去找商家理论,索要赔偿,但苦于面子问题,就选择自己吃个哑巴亏。
在厚黑学看来,商家可以黑,而且应该黑,因为商家经商犹如学生学习和战士战斗一样,是自己的职责,但这种黑,不能以损害他人的健康为前提。
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有良知的黑心商人呢。
所以,我们只能用以毒攻毒、以黑治黑来保护自身的权益。
厚与黑,就好比一支矛和一个盾,盾就是厚如城墙的脸皮,而矛就是黑如木炭的心。
“古之成大事者,皆出于厚黑”。
总的来说,厚黑学说白了,就是不做老实人。
在当今这个社会,“老实”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因为目前,老实人已经处于了一种被动挨打、任人宰割的处境,人们也自然而然的将自己身边的老实人作为了应当牺牲自我利益而满足他人的角色。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我们追求老实,追求了以君子之作来要求自己,我们相信天道,相信只要遵循原则就可以得到自己应得到的待遇,只要不违反规则,就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赞赏。
这是我们传统的评价体系,也是一个被认为人人都应当做到的。
但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似乎并不再讲求这样的价值观。
做事情要坚持,而不去在乎自己是不是厚脸皮,做事情要果断,而不去在乎自己是不是黑心肝,唯有脸厚与心黑的人才能在这样的一个没有诚信、不讲原则的社会中生存的更好,这样做真的有一定的正确性,而且绝对对成功是有帮助的。
因此而想,是不是一切事情都要追求其根本,也就是所谓的不去在乎“善”与“恶”,心中只去看“成”与“败”所以,善与恶是由人类发展而来,并非根本。
设想一下,一个至善至仁的人,他会是什么样子他是否会像一个美到不行了的一颗琉璃球,反而就极容易破碎你越善良,反而别人就越容易去对付你。
善,只是人们心中幻想出来的一种高尚,是美德。
因此而得出的结论,我们千万不要去一味的、尽全力的去追求其善,也不是要大家去尽量不善,一切都讲究一个“度”,适度就好。
只有懂得适当的“不善”的人,才是更成功的人。
我相信,每一位社会成员都会希望他可以生活在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中。
但很显然,今天我们距离心中的理想社会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所以,面对没有原则的社会,我们就必须以‘厚黑’为原则,也许他是小人之学,也许他是为君子所不齿,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今社会,《厚黑学》是一本不会误人的处世经典与交际哲学。
自古出书者,不计其数,能称精华的,屈指可数。
然李宗吾出书于民国,
却能在中国文化中有辉煌一笔,必有过人之处,后简单翻阅,发现他之所以敢自称厚黑教主,的确文采与思维超越常人,外加旧时读书人内在的一种狂傲,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碰撞,造就了如此一位文坛奇葩,以圣贤自居,评论天下。
厚黑学以三国英雄、楚汉名将为主论叙脸厚心黑之心得,以三步工夫为总结,强调黑与厚的不同概念。
李宗吴对人性的理解,以恶为先,所以论人,先看到恶的一面,然后放弃人性善的一面,讲自古英雄都是用仁义道德的外表,来体现“人之初,性本恶”的个人观点。
所谓成功之人必有成功之处,历来英雄,先不论出身,其成功的前提,主要来源个人魄力,周围人因个人人格,舍命相护,助成就大业,如只知道厚黑之术,何来民心所向如果人们每天只知道修习厚黑,增长世智辩聪,勾心斗角,抛弃生命本来,人格分裂之人,只会越来越多。
乱世之中,单凭仁义道德,的确不易生存,然只懂厚黑,也许生存不成问题,但内心恶越来越重,没有善念洗涤内心,不足以成其霸业。
秦始皇用秦朝几代努力的基础,以个人才能统一六国,暴政之下,数年后,天下大乱。
厚黑学用三步概括厚黑三种境界之人,其一,厚如城墙,黑如煤炭;其二,厚而硬,黑而亮;其三,厚而无形,黑而无色。
从书中所看,李宗吾仅仅看到第二种境界,对第三种境界,只靠普通善恶无法诠释,所以避而不谈。
六祖慧能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获得禅宗衣钵,而此诗中字字指向“无”字,厚黑学第三种境界以“无形无色”为总结,也指向“无”字,所以个人认为,参悟佛法与理解厚黑学,先从“无”字入手。
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指出,天地与圣人之心永远相同,天地滋养万物,不求回报,万物践踏、侮骂天地,天地也没有报复众生,圣人也是如此,用无我无私之心对待百姓。
如果以道德经此观点来看厚黑学,那么第三种境界中的“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从基本立足点就出现差别,大智之人,不是厚而不厚,黑而不黑,而是已经超越常人对厚与不厚,黑与不黑的理解,到达与天地同在的深层价值观念,只是作者还没领悟其中境界。
如果用这种无我无私之心反观过来,书中所论王明阳的“致良知”与“厚黑学”,一善一恶,都属一家之言,分开人性,强行对立。
厚黑学之所以能立足与世,经久不衰,根本就在“厚黑”两字。
一般人往往只在意眼前利益,如果用第一种境界“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的方法,能立马见到效益,但不能长远。
比一般人聪明一点的人,要的是长远利益,不在意当前,就用“厚而硬,黑而亮”之法,可以到达最终目的,且久远。
如企业生存,不讲诚信,短期可得益,然不能长久,最多可得温饱,讲诚信者,有时宁愿亏钱,打造品牌,谋求长远利益。
总体来讲,李宗吾对人性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打破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
化思维,矛头直指“人之初,性本善”的文化模式,大胆揭露人性的黑暗面,以不同观点解读人性,其学说所造成的社会冲击,足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为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