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险水库大坝防渗加固设计实例分析
浅谈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高压喷射防渗墙

浅谈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高压喷射防渗墙摘要:水库险情主要是由于水库进入老龄阶段及施工、设计不合理等,导致坝体出现渗透变形及破坏。
本工程主要对水库的出现渗漏的类型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几种除险加固方案,并选择最优方案。
关键词:水库渗透除险加固1 工程概况[1]某典型水库是一座以供水为主,兼顾防洪、旅游等综合利用的重点小(一)型水库。
大坝为壤土斜心墙土石混合坝,最大坝高为45.4 m,坝顶高程为191.90~192.55 m,坝顶长181 m,坝顶宽7.9~8.3 m。
迎水坡170 m高程以下坡率为1∶1.25,170~184 m坡率为1∶2.5,184 m以上坡率为1∶2;背水坡171 m高程以下坡率1∶2,171~187 m坡率1∶1.85 m,187 m以上坡率为1∶2。
2 水库破坏的类型及原因[2]2.1 渗透变形在渗透力作用下发生的土粒或土体移动或渗透破坏现象叫渗透变形。
从宏观上看,这种渗流力将影响坝的应力和变形形态,应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可以进行这种分析。
从微观上看,渗透力作用于无粘性土的颗粒及粘性土的骨架上,可使其失去平衡,产生渗流变形的型式主要有管涌、流土、接触冲刷、接触流土。
前两种渗流变形主要出现在单一土层中,后两种渗流变形则多出现在多种土层中。
粘性土的渗透变形型式主要是流土。
2.2 变形破坏在自重及各种情况下的孔隙水压力和一些外荷载作用下,使通过坝体或坝坡和地基的抗剪强度降低,产生不均匀变形、裂缝等破坏叫变形破坏。
产生变形破坏的型式主要有滑坡、崩岸等。
3 某典型病险水库采用的方案3.1 某典型病险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工程区地势WN高ES低,属低山丘陵剥蚀地貌。
库区流域呈扇形,库盆大致呈NW向展布,四周低山丘陵环抱。
中间发育,河流蜿蜒曲折在峡谷区穿行,自NW流向SE,河床比降大且以“V”字型河谷为主。
区内冲沟发育,两岸山坡一般较陡但稳定,局部见有卸荷与重力作用产生的小型崩塌,植被发育良好,未发现大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关于大坝防渗加固设计实例分析

关于大坝防渗加固设计实例分析文章以某水坝为例,结合多年实践经验,针对水坝渗漏情况及其原因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大坝防渗加固相关建议,并从防渗方案的选定、防渗材料及防渗墙厚度的确定、施工工艺的经济技术指标分析、施工中对防渗墙进行应力应变观测等方面展开讨论,尤其强调了坝基及坝肩的防渗加固措施。
标签:水库大坝;防渗设计;方案选择;施工工艺;施工观测1 实例工程介绍某水库上方有27.6平方千米集雨区,主河长15.4千米,属山区河流,河道狭窄,河水流速大,扇形流域,呈不对称分布,左岸比较陡峭,右岸相对平坦,河道的加权平均坡降为1.95%,流域内的森林及草木覆盖率高于百分之九十,流域内水灾发生次数很多,多为暴雨引起山洪所致,抗灾形式较为严重。
2 渗漏情况及原因分析2.1 坝体填筑质量差该大坝属黏土均质坝,使用坡积层黏土进行填筑,多数部位使用低液限黏土填筑,少数部位采用高液限黏土填筑。
由于黏土颗粒大小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土壤孔隙比、液性指数偏大,干容重较低,填筑不够密实。
经检测,坝体的渗透系数为1.3×10-4至3.6×10-4cm/s,远远超过坝体防渗土料所规定的最大渗透系数1×10-4cm/s的标准,从而导致汛期水位高时出现大面积散浸情况。
2.2 排水棱体失效排水棱体采用白云岩块石堆砌而成,使用碎石和砂作为滤料构成过滤层。
由于排水棱体体积较小,在常年使用过程中排水功能逐渐减弱,使得浸润线上升,从而导致坝坡发生湿润、散浸现象。
经测量,散浸汇集总量达50mL/s。
2.3 坝基、坝肩用料材质不过关2.3.1 构成坝基的岩石风化严重。
通过实地勘测,坝址区存在6个较大规模风化洞穴,位置多在坝轴线下游,从暴露出来的基岩看,洞穴多为蜂窝状空洞。
坝基构筑石材为白云岩。
其色浅灰,层状结构,岩层厚度较大,晶粒多为粗晶、中晶。
岩体风化程度严重,已有破碎现象发生。
经检测,强中风化层的下限约5到10米。
进行压水试验检测,基岩顶部5到10米范围内,坝段透水率为23.5到72.1吕荣,基岩顶面10米以下透水率为9.8到11.6吕荣。
例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与防渗处理措施

例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与防渗处理措施一、小型病险水库存在的问题(一)大坝的渗漏情况严重大坝渗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坝基渗漏、坝体渗漏、绕坝渗漏。
1、坝基渗漏。
坝基渗漏的主要原因是由岩土缝隙松散、夹层破碎、岩溶洞穴、断层软弱造成的。
2、坝体渗漏。
在重力和其它原因影响下,坝体会出现裂缝,开辟水流渗漏道路,而且坝体结构面的维修不到位也会发生大面积渗漏情况[1]。
3、绕坝渗漏。
水流绕过坝体在基岩和坝肩结合处发生渗漏,同样在坝体的破碎带和风化层都有可能发生渗漏,降低了坝体安全质量,危害到下游人们安全。
(二)抗洪、抗震性能差小型水库建设由于受到当时施工技术的限制,在设计时防洪标准低,致使水库的抗洪能力差,小型病险水库大都不符合国家的防洪标准[2]。
地震、泥石流等自然因素会造成水库的坍塌变形,埋下安全隐患,在水库修建时采用的抗震标准按照现在的地震烈度分析,大部分都低于抗震标准。
(三)大坝安全稳定性差因为缺乏大坝检测仪,大坝管理和质量评估只能依靠运行人员的经验和肉眼进行观察分析,在日常的维护中很难发现大坝内部的断面问题,长期积累下去,就会造成坝体坝坡出现裂缝,稳定性下降的问题。
加之天长日久的水流冲刷、虫害、沼泽化迫害,致使大坝的安全稳定性差[3]。
(四)机电设备老化水库中的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已经超出了使用年限,出现腐蚀、老化、绝缘现象,大量的设备已经停止生产,难以实行维护检修。
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渗的必要性第一,除险加固防渗是工程安全运行的需要。
渗漏问题无论是从水量还是危害都是从小发展到大的,由于长期渗漏大坝会产生渗透变形,一旦水库溃坝失事,将给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带来较大的灾难,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第二,除险加固防渗是使用水源的需要。
我县的许多小型水库由于渗漏严重无法正常蓄水,下游农业生产用水无法保证,洪水季节起不到调洪的作用,大坝自身的安全也让人担心。
第三,水库除险加固防渗能开辟多种经营道路。
病险水库大坝防渗加固设计分析

病险水库大坝防渗加固设计分析摘要: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水库大坝暴露出来的安全隐患也日益明显。
文章结合某水库大坝存在严重的渗漏病险隐患,通过对该水库大坝渗漏的原因进行分析,采用入岩式混凝土防渗墙方案进行防渗加固,并对加固工程布置、混凝土防渗墙墙体厚度的确定及墙体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以达到防渗加固的目的,对类似水库大坝防渗加固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病险水库;大坝渗流;原因;混凝土防渗墙;设计随着水库运行时间的增加,有些水库工程存在较严重的质量问题,成为了带病运行的水库。
病险水库最主要的病征是渗漏问题,渗漏的存在不仅造成水库不能正常运行及无法充分发挥其效益,而且严重威胁到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必须及时进行防渗加固设计。
在病险水库大坝防渗加固设计中,应根据渗漏的病因情况及水库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防渗加固方法,这样才能使水库结构得到了加强,水库安全运行才有了保障。
某水库主坝全长938m,最大坝高21.7m,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
对水库大坝进行了安全鉴定,安全鉴定发现主坝桩号0+400-0+440段,坝后坡脚存在渗透变形问题,已发生管涌破坏。
在主坝桩号0+440附近,存在隐伏断层,该断层贯通水库上下游,形成渗漏水通道,并产生渗透变形破坏,建议进行防渗加固处理。
1大坝渗流成因分析1.1坝基岩土分布及特征本区地貌单元主要为侵蚀~剥蚀地貌及河流冲积~沉积地貌,人工地貌等,地形上总体走势为北高南低之势。
主坝坝基第四系沉积层主要分布在主河槽段,岩性为含砾中粗砂,左岸阶地上残存壤土,基岩岩性主要为白垩系砂砾岩和泥岩分述如下:①层中粗砂(q4al):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层,黄褐色,饱和,松散-稍密,砂质较纯。
在坝轴线齿槽处清基至基岩,在上游149.50m戗台处,分布范围0+265-0+431,厚度2.40~3.10m,层底高程131.35~133.21m,渗透系数5.2×10-2cm/s。
实例分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实例分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主要分析复合土工膜在我县某山塘土坝防渗处理中的应用,文中重点论述复合土工膜斜墙防渗处理,防渗效果良好,便作出相关看法,以供借鉴!关键字:复合土工膜,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除险加固设计分析1、工程概况某加固工程。
总容积3万m3,正常容积2.5万m3,该坝主要用于农业灌溉。
大坝为土石混合坝。
坝长46.8m,坝顶宽度5.0m,坝顶高程为138.9m,正常蓄水位138.1m,坝底高程为126.90m,大坝内坡比1:1.8,后坝坡坡比1:1.2。
受当时建设环境及客观条件限制,坝前库底没有铺盖防渗,施工中未对水库坝基进行防渗处理,坝体夯填不密实,坝后也未做排水体,防渗效果较差,坝后常年渗流,高水位时曾出现管涌。
经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委员会鉴定,坝坡渗透坡降大于允许渗透坡降,坝坡渗流不稳定,需对坝体进行防渗处理。
2、对比作出除险加固设计方案通过多方案经济、技术比较,结合本工程的坝体材料与施工条件等实际情况和类似工程的处理经验,设计选定采用复合土工膜处理土坝渗漏的整治方案。
设计对主坝坝顶至坝脚进行复合土工膜防渗处理,铺设复合土工膜铺盖。
加固后坝顶高程为138.9m,坝顶宽5.0m,大坝内坡比1:2.0,后坝坡坡比1:1.5,坝后坡135.4m 设马道,马道宽1.5m,马道以下设帖坡排水体。
3、复合土工膜防渗结构设计3.1复合土工膜规格选择复合土工膜规格的选择与下垫层平整度、材料允许拉应力、材料弹性模量、铺设范围内的最大水头及覆盖层最大粒径等有关,土工膜厚度设计除应考虑主要由水压力要求的强度外,尚应考虑暴露、埋压、气候、使用寿命等应用条件,并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确定设计厚度及实际厚度。
本工程经综合分析计算,坝坡防渗层采用规格为200g/0.3mm/200g的针刺短线涤纶两布一膜(PE膜),库底铺盖防渗层采用规格为150g/0.25mm针刺短线涤纶一布一膜(PE膜),幅宽均为4m。
病险水库坝体渗漏分析与防渗加固设计

病险水库坝体渗漏分析与防渗加固设计摘要:本文结合水库工程实例,在详细分析了坝体渗漏现象的基础上,就病险水库坝体防渗加固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的防渗加固设计方案和工程布置,防渗加固设计效果评价较为理想,为此类工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病险水库;坝体;渗漏分析;防渗加固;设计;效果评价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水库的运行时间的增加,加上一些地方的水库缺少维修改善,水库工程设施不可避免地发生老化失修,以致水库不得不带病运行。
病险水库不仅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效益,更成为防洪安全的心腹之患。
因此,病险水库防渗加固已经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
本文将结合某工程实例对病险水库坝体防渗加固工程进行详细的研究,为此类工程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某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
水库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45万亩。
水库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洪水位30.30m,校核洪水位31.08m,正常蓄水位28.58m。
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道、灌溉发电输水设施、电站及大坝管理所等建筑物组成。
工程等别为ⅲ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2009年8月开始实施,2010年9月已经通过主体工程投入使用验收。
2 大坝工程地质条件2.1 坝体依据该工程的地质钻探所显示,该工程建筑用土的物理特性已经得出结果,如下:(1)大坝为均质土坝,填土材料来源于大坝附近的冲洪积层粘土及含砾粘土,夹碎石及粗砂,红色及黄色,干燥-稍湿,硬塑状态。
大坝填筑土砂粒及粘粒含量不均一,据土工试验成果,粘粒占18.9%-23.1%,粉粒占20.7%-22.0%,砂粒占35.2%-40.5%,砾粒占18.6%-21.0%。
砾石、碎石及粗砂主要成分为石英,棱角状为主,局部次圆状,粒径2-30mm;(2)坝体土料渗透系数大值平均值为3.37×10-3cm/s,小值平均值为5.78×10-4cm/s,为中等透水性。
病险水库主坝防渗加固设计分析

病险水库主坝防渗加固设计分析摘要:为了避免漏水的加剧和危及水库主坝安全、延长主坝的使用寿命,必须对水库进行防渗加固。
本文以某水库为例,结合水库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渗加固措施并进行相应探讨,主要分析了主坝高压旋喷灌浆防渗设计,为类似水库防渗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病险水库;防渗加固;防渗设计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水库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建设工程,在防御洪水灾害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使用的时间及水库的老化及本身施工质量不理想等原因,病险水库渗漏逐渐增多,对水库造成了的严重损害。
因此,必须对水库进行防渗加固。
1 工程概况某水库于1973 年11兴建, 1975 年4 月建成,集雨面积22.5 km2 ,以“防洪为主、灌溉等综合利用”为主,正常库容716万m3 ,校核库容为833 万m3 ,属重点小型水库,水库坝高为45 m。
水库由主坝1 座,副坝1 座,开放式的闸控溢洪道。
因为水库所处的位置是暴雨中心地区,为保证渡汛安全,将原计划的粘土心墙主坝,施工时而改成均质土坝。
由于施工时天气多为下雨天,导致填土有较高含水量,无法压实,施工质量较差。
主坝刚投入使用就发生渗漏,无法正常储水,为解决这一问题,做了两次大的加固措施。
第一次沿坝轴线做填充式灌浆,第二次实施坝体混凝土的防渗心墙方面的施工,分别使用人工挖孔桩( 厚度0. 8 m) 和机械造孔( 0. 6 m) 来施工,但施工不能连续进行,管理疏忽,导致多数水泥心墙的施工质量不高,加上人工挖孔桩碰到了许多大孤石,水泥心墙无法形成屏障,起不到防渗的作用。
当库水位超过175 m 时,下游的坝坡就会被严重浸润,坝体和坝基出现严重渗漏,水库一直无法正常蓄水。
2 主坝的防渗加固措施2.1 主坝高压旋喷灌浆防渗设计帷幕灌浆及高压型旋喷灌浆的布置是沿主坝顶部原来的防渗墙轴线的上游一侧,与原来的防渗墙轴线距离1.2米,灌浆轴线的长度为579.5米,高压型旋喷灌浆深入到全风化的花岗岩最底端,帷幕灌浆则自全风化的花岗岩最底端到单位吸水率不超过5lu线之下的5米处。
水库大坝渗流成因分析与加固设计

某水库大坝渗流成因分析与加固设计[摘要]本文就水库大坝渗流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考察及调阅工程等相关资料,有针对性得提出相关大坝加固处理措施,以便保障大坝的的正常运行,发挥水库大坝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渗流成因;病险水库加固;措施1.工程概况某水库位于山东省的小仕阳东沭河支流上,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1.7km2,总库容170.84万m3,兴利库容124万m3,水库大坝为砾质土心墙砂砾石土坝。
小仕阳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
水库投入运行后,背水坡出现湿润及绕坝集中渗流,经过前两次坝体黄土灌浆处理,虽然大坝渗流情况已有改善,然而,大坝随后又开始发生渗流,而且不断扩大化。
现通过实地考察,大坝背水坡湿润面达300m2,渗流逸出点高程为425.60m,与水库内水位只差一米二。
尤其是大坝左右岸绕坝集中渗流量较大,左岸渗流量达3l/s。
现结合水库的现场勘查资料及施工原始资料,对水库大坝渗流原因进行分析。
2.水库大坝渗流成因分析结合水库大坝抗滑稳定、现场观测、大坝质量勘探、工程地质、施工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水库大坝渗流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2.1水库大坝施工质量差水库大坝的施工质量较差是大坝发生渗流的根本原因。
由于大坝施工质量差,坝体松散,浸润线以下坝体因湿化变形趋于稳定,心墙施工质量水平较差,不满足工程的需求与标准。
而浸润线以上坝体尚存在着较大范围的欠湿化区域,若受到水的侵蚀将会发生湿化变形,导致坝顶拉应力增大而发生渗流。
具体分析如下:2.1.1填筑土料不合格。
该水库大坝的填筑土料为含砾代替料,其中,大坝心墙与上游坡土料最大粒径为12cm,而下游坡代料土粒径为15cm。
由于大坝工程施工技术不完善,加上施工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上料土的含粒量与超粒径控制不符合标准,导致部分含砾石量大的土料集中倒在一起。
另一方面,由于碾压流程不规范,砾石松散情况较为严重,是大坝发生渗流的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运用条件 工况5
2.140 1.20
位上游坡
I
设计洪水位,计算形成稳定渗流的下游
工况6
1.699 1.15
坡+地震
正常水位,计算形成稳定渗流的下游坡 工况7
+地震
1.696 1.15
危险水位,计算形成稳定渗流的上游坡
正常运用条件 工况8
1.619 1.15
+地震
II
正常水位,计算形成稳定渗流的上游坡
雷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 广东雷州 524200 摘要:及时对病险水库大坝进行防渗加固,保证水库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本文比较选择了水库大坝除险防渗加固的方案,设计 并使用了合适的加固方案,对此方案进行布置和设计。计算分析后可知大坝下游坝坡最大出逸渗透坡降比加固前减小,满足大坝渗透稳定 性的规范要求,防渗加固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大坝;除险加固;多头小直径搅拌桩;防渗墙;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生产和生活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加,水库大坝的建造施工项目越来越多。但是一些水库大坝由于年久失修或 技术不成熟等原因,存在着坝体渗漏情况严重的问题,影响了水库的正常运行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对其进行防渗加固成为了工作 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实例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1 工程概况 某水库集水面积30.6km2,总库容2487×102m3,其中库容1456×102m3,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供水、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 中型水库。 水库工程等级为Ⅲ等,永久建筑物级别为3级,洪水标准采用千年一遇校核、五十年一遇设计。大坝坝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与 地震基本烈度Ⅶ度相等,需进行抗震安全的复核。 在水库运行多年来,因为工程建设一直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施工质量。虽经多次加固维修,仍然存在多处严 重的问题。2007年4月,水利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该水库进行安全鉴定,结论为“三类坝”,建议尽快进行除险加固。 2 加固前大坝结构复核 拦河坝为均质土坝,土坝结构复核包括内容为:坝顶高程、坝体边坡稳定和大坝渗流稳定等。本文着重介绍坝体边坡和渗流稳定复核 计算。 2.1 土坝边坡稳定复核 大坝为3级建筑物,按照《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的规定,采用计及条块间作用力的简化毕肖普法,计算采用STAB 程序。计算断面取最大桩号0+609.30断面(最大坝高断面)。根据稳定分析计算结果(见表1),各种工况下边坡稳定均满足规范要求。 表1 大坝坝身稳定分析计算成果表
运用条件 工况
计算条件
K允 K
许
正常蓄水位,计算形成稳定渗流的下游
工况1
1.614 1.30
坡
设计洪水位,计算形成稳定渗流的下游
工况2
1.827 1.30
正常运用条件
坡
库水位(1/3坝高),计算形成稳定的上
工况3
1.898 1.30
游坡
校核洪水位,计算坡
校核洪水位,计算快速降落至正常蓄水
件 槽,采用多头机 防身土体断面结构,摆喷 工,可昼夜施工加快
病险水库大坝防渗加固设计实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10T14:56:42.1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2期 作者: 邱大 [导读] 摘要:及时对病险水库大坝进行防渗加固,保证水库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本文比较选择了水库大坝除险防渗加固的方案,设 计并使用了合适的加固方案,对此方案进行布置和设计。
均。
防渗墙接头的连接性 技术已有很大的进 步,成墙防渗效果
好,安全可靠。现场 施工检查相对直观, 成墙检测难度不大。
施工平台要求6-8 施工平台要求较小,无须 施工场地要求较宽,
米,施工场地要 护壁泥浆和混凝土制作浇 噪音小、震动小,可
施工条 求不高,无需开 筑系统,但对于比较小的 在较复杂的条件下施
调整。
适用性广,适用于各 种地质条件。实用性 较强。对底层适应能 力更强,墙厚和墙深 的范围更广,防渗效 果和耐久性更好,工
程质量更可靠。
施工 质量
使各幅钻孔更能 安全搭结形成连 成一体的墙体, 使排柱式水泥土
地下墙的连续 性、均匀性都有 大幅度的提高。
受底层、施工工艺等条件 的影响较大,桩形有时候 不够规范,墙体之间的搭 结可能出现开叉。成墙的 检测难度大,墙体厚薄不
计算工况
3 -1 -1 渗流量/m ·d ·m
渗透坡降
允许渗透坡降 [J]
1/3坝高水位 正常蓄水位 设计洪水位 校核洪水位
14.50 15.98 17.80 19.65
J max
0.15
0.49
0.33
0.49
0.41
0.49
0.47
0.49
3 大坝防渗加固设计 3.1 方案比选 本工程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5.0m,加固工程施工时不能放空水库,施工预降水位为23.50m,坝坡淹没范围比较大,且上游 坝坡无宽敞平台用作坝基防渗施工。因此,本工程适合选用坝体垂直防渗方式,在坝顶布置防渗线,防渗体垂直进入坝基相对不透水层。 本次除险加固设计选用3种方案进行比较(见表3)。 表3 大坝防渗加固处理方案比选表
工况9
1.861 1.15
+地震
2.2 土坝渗流稳定复核 为了判别本工程大坝的渗流特性,确定坝体浸润线的位置,以及判断土体的渗透稳定性,采用理正渗流分析计算程序,对大坝进行渗 流稳定计算。计算采用理正渗流软件,大坝防渗加固前各工况下渗流计算成果见表2。 理论计算结果能满足规范要求。考虑到本次地勘试验结果虽然渗透系数总体不大,但仍有局部较大的数据,并且土样容重差异性很 大,说明坝体填筑质量差,据反映,大坝在以往进行灌浆处理时,在新闸边坝顶突然下沉50cm,说明坝体填土均匀性很差,且坝体填土①1 的水平渗透系数为2.63×10-4cm/s,大于1.0×10-4cm/s,不满足规范对均质土坝的防渗要求。因此,需对大坝进行防渗处理,杜绝隐患。 表2 渗流计算复核成果表
比较 项目
多头小直径 搅拌桩
高压喷射灌浆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
应用 条件
适用的土层以粘 土、粉质粘土、 密度中等以下的 砂层,不适用于 大砂砾石层和硬 土层,施工不受 地下水位的影响
使用范围广,施工简便, 机动灵活。固结体的形状 可以控制,有较好的耐久
性,无需对底层进行开 挖,可在水上对水下隐患 进行处理,板墙物理力学 指标可认为通过浆液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