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谁打碎了花瓶》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谁打碎了花瓶教案

谁打碎了花瓶教案

《谁打碎了花瓶》教学设计金恒基小学陈洪涛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学习列宁知错就改、诚实、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子,学习部首“走”。

教学难、重点:1、通过阅读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和他勇于认错,诚实的好品质。

2、体会文中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3、学会书写10个生字,学习部首“走”。

4、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做小列宁给姑妈写信。

教学准备:故事的录音,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本课为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画像导人,简介列宁1、课件出示列宁画像。

2、简介列宁,导人课文。

3、板书课题,为“碎”字正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自由读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

2、再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

3、给课本标出自然段。

分自然段朗读。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认真听,帮助正音。

让学生注意讲的是列宁多大时候的事,是在哪儿发生的事。

弄懂“做客”的意思:到别人家,自己是客人。

提醒学生“做客”的“做”,是“做工”的“做”。

然后,自由读第一段。

知道这段讲的是列宁小时候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2、问:妈家的花瓶是怎么打碎的?要抓住“不小心”这个词,出示课件,使学生知道,在捉迷藏的时候,列宁没留神,碰了一下桌子,桌子一晃动,花瓶掉到地上,打碎了。

由“不小心”这个词可以看出,列宁不是故意打碎花瓶的。

3、找出打碎花瓶后列宁和表兄弟表姐妹的不同表现,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

①找一找、读一读描写列宁和表兄弟表姐妹的表现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②指导朗读,体会对话中人物的不同语气。

③对照文中的插图,加深理解列宁的心理活动。

指名读第三段,想想这段一共有几句话。

问:第一句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孩子们没注意打碎花瓶,还在互相追赶。

要抓住“正玩得起劲”“没有注意”“还在互相追赶”等词语,使学生明白这时表兄弟、表姐妹都没有发现列宁打碎了花瓶。

《谁打碎了花瓶》教学设计(一)

《谁打碎了花瓶》教学设计(一)

《谁打碎了花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传统课文,讲述了列宁小时侯有一次去姑妈家,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但是,在当时没有承认。

回家后,他在妈妈的教育下写信给姑妈,主动承认了错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学习部首“走”。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理解,学习列宁知错就改、诚实、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品质。

教学难、重点:1、通过阅读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和他勇于认错,诚实的好品质。

2、体会文中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3、学会书写10个生字,学习部首“走”。

4、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做小列宁给姑妈写信。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画像导人,简介列宁(课件)1.课件出示列宁画像。

2.简介列宁,导人课文。

3.板书课题,为“碎”字正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自由读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

2.再读课文,通过查字典、问同学或老师,注上拼音读准其他生字。

3.再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

4.指名读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从课文中找出写列宁打碎花瓶的语句,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指导朗读,理解列宁打碎花瓶不是故意的。

2.找出打碎花瓶后列宁和表兄弟表姐妹的不同表现,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

①找一找、读一读描写列宁和表兄弟表姐妹的表现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②指导朗读,体会对话中人物的不同语气。

③对照文中的插图,加深理解列宁的心理活动。

3.阅读理解列宁回家后的表现。

4.读姑妈信中的话,体会含义。

5.小结课文内容。

四、拓展延伸,回归整体1.模拟回信,训练表达。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列宁的身份说说如何向姑妈道歉。

2.朗读全文,回归整体。

在学生初读时达到正确流利的基础上,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读出语感,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3.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五、总结六、作业如果你是列宁,你会怎么样给姑妈写这封信?板书:16谁打碎了花瓶列宁主动承认错误(诚实)。

谁打碎了花瓶说课稿

谁打碎了花瓶说课稿

《谁打碎了花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16课——《谁打碎了花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几方面说一下这节课。

第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传统课文,讲诉了列宁小时候有一次去姑妈家,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但是,在当时没有承认。

回家后,他在妈妈的帮助下,写信给姑妈,主动承认了错误。

这篇课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诚实的列宁,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和承担责任的列宁。

第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明白诚实的这一次的意思,但在生活中,表现的不是很理想,就借助本篇课文对学生进行教育。

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得到教育的理想境界。

第三、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碎”等15个生字。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学习列宁知错就改、诚实的好品质。

第四、教学重、难点1.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和诚实的好品质。

2.体会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第五、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小礼物,播放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后,说出画面内容,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齐读后问:“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

要想回答刚才的问题我们只有认真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要求:1、尽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2、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三、检查效果。

1、出示生字词(生字加拼音)指名读,强调“宁”“岁”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帮助正音。

四、教师范读课文,注意自然段之间的停顿;注意长句子的读法。

五、再读课文。

要求:1 、努力把句子读流畅,争取把整篇课文读流利。

2、思考:课文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3、课件出示列宁画像。

简介列宁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小学生对列宁这个人物很陌生,用图像导入,在感官上给学生以初步印象,再通过教师的介绍,使学生简单了解列宁这个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谁打碎了花瓶》教学设计

《谁打碎了花瓶》教学设计

《谁打碎了花瓶》教学设计作者:魏颖来源:《小学阅读指南(3-6年级版)》2015年第08期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学习列宁知错就改、诚实、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和他勇于认错、诚实的好品质。

2.体会文中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列宁)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

被全世界共产主义者广泛认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小时候的故事。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课文,并注意“碎”这个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3.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小组同学根据学习要求完成下列内容:(1)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文主要写( ; ; ; ; ; ;)到姑妈家玩,( ; ; ; ; ; ;)打碎( ; ; ; ; ; ;),在妈妈的帮助下,向姑妈( ; ; ; ; ; ;)的事。

三、深入理解体会情感1.同学们,花瓶被打碎后,当姑妈问是谁打碎的时候,大家是怎样回答的,快到第3自然段找一找,画下来再读一读。

2.现在请组内同学共同交流下面的内容:在图中找到列宁,结合图片再试着读一读这两句话,并说说怎么才能读好。

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

”朗读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标点符号、人物的心理以及把主人公当成自己的方法来读。

3.列宁说了谎,感到很内疚,很不开心。

妈妈知道这件事后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给姑妈写信道歉)4.看姑妈给他回信了,齐读姑妈的回信。

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谁打碎了花瓶》教学设计

《谁打碎了花瓶》教学设计

《谁打碎了花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瓶、碎、承、谎、邮、递”6个字。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敢于承认错误,做诚实的孩子的好品质。

4.借助拼音给姑妈写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明白要做诚实的孩子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和诚实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做个小调查,你们愿意接受调查吗?(生说)好,那么,有谁以前做过错事,错了后你是怎么表现的呢?谁能用“虽然……但是……”的句式说一说?2、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关键是错了之后我们怎么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写的就是列宁小时侯犯错误的事。

(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这是一个疑问句,应该读出疑问的语气,再读一遍。

4、简介列宁。

犯了错误后的列宁会怎么做的?我们马上学习课文5、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学习这课我们都要学会什么。

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初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任务。

1、同学们带着疑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读准,不理解的词语多读几遍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

2、刚才看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大家想知道自己读的怎么样吗?请同桌互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读的正确、流利,同时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说)我找五个同学分段读,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才华?在这五名同学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指生答:课文写了什么事。

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三、再读理解课文1、自由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1)发生这件事时,列宁多大?(2)到底是谁打碎了花瓶?2、带着问题小组合作,自学第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1)列宁为什么会“不小心”碰了桌子呢?当时他在干什么?“不小心”三个字说明了什么?(2)虽然是不小心,大家想象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会怎样?(3)列宁打碎花瓶后,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3、继续读课文,谁能读一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谁打碎了花瓶

谁打碎了花瓶

《谁打碎了花瓶》教学设计肇州县第二小学高宇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6课《花瓶被打碎了》教材分析:本文讲诉了列宁小时候有一次去姑妈家,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在当时没有承认。

回家后,他在妈妈的帮助下,写信给姑妈,主动承认了错误。

这篇课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诚实的列宁,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和承担责任的列宁。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小学生对列宁这个人物很陌生,师通过介绍,使学生简单了解列宁这个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然后以读为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文,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感悟与思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学习列宁知错就改、诚实的好品质。

3、借助拼音给姑妈写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和诚实的好品质。

2.体会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好事有坏事,有谁做过错事,用什么方式承认错误的?谁能用“虽然……但是……”的句式说一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丰富而复杂的,尤其对于一个伟人来说。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篇在列宁小时侯发生的一件事(板题)齐读课题,这是一个疑问句,应该读出疑问的语气,再读一遍。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多读几遍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

2、刚才看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大家想知道自己读的怎么样吗?请同桌互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读的正确、流利,同时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说)我找五个同学分段读,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才华?在这五名同学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设计意图:其一,通过3次通读课文,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与汉字反复见面,落实阅读中识字的任务;其二,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识字,分散识字的难点;其三,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在与文本对话的实践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落实课标关于“整体感悟”的要求。

小学二年级语文《谁打碎了花瓶》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谁打碎了花瓶》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谁打碎了花瓶》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谁打碎了花瓶》原文列宁8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拉着他一道玩儿。

他们在房间里捉迷藏。

列宁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来,打碎了。

孩子们正玩儿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在互相追赶。

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

”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

”表兄弟表姐妹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

列宁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不说话。

妈妈问他为什么不高兴,列宁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

妈妈叫他写封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的回信。

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谁打碎了花瓶》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学习列宁知错就改、诚实的好品质。

3、借助拼音给姑妈写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和诚实的好品质。

2、体会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一、导言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人,你们认识他吗?(列宁画像)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课文,谁能介绍一下列宁?(生说)2、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丰富而复杂的,尤其对于一个伟人来说。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篇发生在列宁小时侯的事情。

(板题)3、齐读课题,这是一个疑问句,应该读出疑问的语气,再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哪个人物?(板书)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说)我找五个同学分段读,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才华?在这五名同学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理解课文内容1、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也就是说读书的次数多了,其中的意思自然就理解了,只要用心读书就能明白书中的意思。

儿童故事:是谁打碎了花瓶

儿童故事:是谁打碎了花瓶

儿童故事:是谁打碎了花瓶
熊爸爸出差回来,带回几枝腊梅花。

熊妈妈喜爱极了,捧出珍藏
多年的花瓶,小心翼翼地把花插在里面。

下午,小黑熊从外面回来,
见到花瓶里的花,“咦,花瓶里没有水,花不是渴死了?”他想,于是
小黑熊舀来一茶缸水,灌满了花瓶。

夜里,下起了雪,天气骤然变得很冷,小黑熊靠在熊妈妈身边,
还一个劲地嚷“冷”。

第二天,小黑熊还在呼呼睡大觉,熊妈妈跑来拧他的耳朵,骂道:“你这个小调皮,快起来,我问你,花瓶是怎么打碎的?”
小黑熊睁开眼睛,躲开熊妈妈的手,不解地问:“什么呀,什么
碎了?”
熊妈妈更生气了,抓住小黑熊,“啪啪”使劲打他屁股。

小黑熊“哇”地大哭起来。

熊妈妈看看时间不早了,不再理睬小
黑熊,上班去了。

小黑熊哭了一阵,见没有动静,就跑去看什么碎了。

原来是放在桌子上的花瓶碎了,腊梅花倒在一边。

是谁打碎了花
瓶呢?小黑熊挠挠头皮,心里怪妈妈冤枉了自己。

是不是讨厌的老鼠昨晚出来偷食,打碎了花瓶呢?小黑熊跑到厨房,趴在墙角的老鼠洞前,厉声责问:“花瓶是不是你打碎的?”
老鼠在里面颤颤兢兢回答:“不是我,昨晚太冷了,我没有出门,我发誓。


“奇怪!那会是谁呢?”这样想着,小黑熊打电话给正在上班的爸爸。

熊爸爸回到家,还没喘口气,小黑熊就拉着他去看碎花瓶。

熊爸爸看到有冰在碎花瓶中,马上明白了,向小黑熊作了解释,
小黑熊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因为晚上气温突然降低,花瓶里的水结了冰。

水结冰后,
体积变大,把花瓶胀破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谁打碎了花瓶》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谁打碎了花瓶》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谁打碎了花瓶》原文列宁8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拉着他一道玩儿。

他们在房间里捉迷藏。

列宁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来,打碎了。

孩子们正玩儿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在互相追赶。

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

”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

”表兄弟表姐妹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

列宁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不说话。

妈妈问他为什么不高兴,列宁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

妈妈叫他写封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的回信。

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谁打碎了花瓶》教案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学习列宁知错就改、诚实的好品质。

3、借助拼音给姑妈写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和诚实的好品质。

2、体会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导言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人,你们认识他吗?(列宁画像)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课文,谁能介绍一下列宁?(生说)
2、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丰富而复杂的,尤其对于一个伟人来说。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篇发生在列宁小时侯的事情。

(板题)
3、齐读课题,这是一个疑问句,应该读出疑问的语气,再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哪个人物?(板书)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说)我找五个同学分段读,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才华?在这五名同学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也就是说读书的次数多了,其中的意思自然就理解了,只要用心读书就能明白书中的意思。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打碎花瓶)理解“一道玩儿”和“不小心”的意思。

2、平时我们做错事后该怎么办?(生说)那列宁承认错误了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不承认?
3、姑妈问是谁打碎的,那列宁和表兄弟表姐妹分别是怎么回答的?
(1)大家看两个“不是我”的标点一样吗?为什么?(生说)(前一个说的坚决、干脆、理直气壮,后一个心虚、声音很低,自己在说谎,不敢大声)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2)在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时,列宁和表兄弟表姐妹的表现一样吗?从哪看出来的?姑妈在说这话时知道是谁打碎的吗?列宁为什么没有笑?(列宁为自己说了谎话而羞愧,心里很不自在,所以没有笑。

说明列宁认识到自己做了错事,是个诚实的孩子。


4、列宁回到家的心情怎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

为什么不高兴?(惭愧内疚)
5、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了姑妈的回信,姑妈是怎么写的?(生读)列宁读完姑妈的信,这时他的心情会怎样?(生说)
6、列宁给姑妈写信了吗?在课文中从哪体现出来的?
7、只有列宁的去信,才能有姑妈的回信,列宁会写些什么?现在你就是列宁,你会怎么写这封信呢?大家动笔写一写。

(板书:承认错误)
8、那列宁承认错误了,说明列宁是什么样的孩子?(板书:诚实)
9、平时有谁做过错事?向谁承认错误?(生说)既然你今天说出来,说明你已经认识到错误了,老师代表送你一句话“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大家齐读姑妈说的话。

四、课外拓展:老师给大家还带来一个发生在列宁小时候的故事,大家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那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吧,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文章下面的两个问题。

五、总结:希望同学们都成为诚信的孩子,诚信,是为人之本。

诚,就是诚实,不撒谎,做事实事求是。

信,就是有信用,讲信誉。

诚信,是一股血液,是做人的根本。

有句格言说的好,谎言的船开不远,诚实比珠宝更珍贵。

让我们把这句格言永留心间,时时鞭策我们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吧!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谁打碎了花瓶》教学反思这篇课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诚实的列宁,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和承担责任的列宁。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学习列宁知错就改、诚实的好品质。

3、借助拼音给姑妈写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的设计达到以下几点:
1、以读为本,注重读书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

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在感悟与思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2、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在识字、正音、阅读等方面的多功能作用,实现汉语拼音的阶段性学习与长期学习的有效整合。

3、突出本套教科书的特点,坚持在阅读中识字,增加生字的复现率,达到多识快识的目的。

4、立足文本,适当延伸,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补白,发展语言,拓展思维。

小学二年级语文《谁打碎了花瓶》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