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现代的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近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是以18世纪末到19世纪世界产业革命浪潮为基础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由于各国进入工业革命的时间不同,各国进入近代社会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同样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变迁,教育受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所制约。

关于近代教育起始年代的划分,教育界的争论很多。

我们一般认为,欧洲近代教育肇始于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成熟于20世纪初的美国;1而我国的近代教育发轫于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1904年“葵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一)我国近代教育的特征马克思认为:“一方面,为了建立正确的教育制度,需要改变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为了改变社会条件,又需要相应的教育制度。

”2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大炮、兵舰和鸦片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列强的人侵,一方面使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中国强行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的狂潮。

以“儒礼”为内容的传统教育主题已不再呈现独占局面,旧的教育主题开始受到冲击,产生腐败。

与此同时,新的、外来的——开始是裹着大炮的声威,新的教育主题开始萌芽、发展和壮大起来。

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是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洋务运动”为标志。

其特征有: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科学教育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办教育的总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各类新式学堂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实用性”课程,开设“格物”、“天文”、“舆地”、“算术”、“化学”等。

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曾国藩是倡导者,他们是伴随着洋务运动而产生的,随后逐步酝酿成“实业救国”思想。

容闳、何启、胡礼垣在《新政论议》中指出:学校科目中应包括机器工务、轮船建法、电气制用、开矿理法、农务树畜等科,以期“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富国裕民之本”。

32.“广开学校”,创建新式学堂,强调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出于对传统教育的质疑,主张效仿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开办新式学堂,并派“志趣1杨文花,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近代教育的开端.科教文汇,2008(2),第204页.2《卡尔·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中的普及教育的发言记录》(1869年8月10日和17日),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16卷,第654页.3元青,中国近代实业教育初探.天津:天津师大学报,1986(2)第30—32页.远大,品质朴实,不牵于家累,不役于纷华”的聪颖子弟去欧美留学,不仅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还为近代中国培养了第一批科技人才。

第十二章 近现代欧美主要学前教育思想

第十二章  近现代欧美主要学前教育思想
三、对卢梭儿童教育思想的评价
卢梭的自由教育思想对于法国社会的进步,甚至对于美国的独立都起着重大的影响力,可以说他是世界教育 史上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是敲响封建教育丧钟的伟大学者,也是资产阶级自由教育的奠基人。虽然在他之前也 有人提出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学说最完备。可以说,卢梭是新教育最重要的开创者。另外, 卢梭的教育理论的集中体现者——爱弥儿——的形象完全不同于从前的书生式形象,这是一个身体健康、感觉敏 锐、精神自由、有着独立性而且人格完善的自由人。
第一节 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
护人照顾了两年,并学习了文化与几个谋生的技能后,就开始其长期的流浪生涯。卢梭完全是靠自己的长期努力 而不断进步并成长为人类思想大师的。在其28 岁时,也做过一年的家庭教师,虽然效果不佳,但却促使其深入 思考教育问题。37 岁时,卢梭以《科学、艺术的进步与道德提高的关系》为题的论文参加了征文比赛,并获得 头奖,从此声名鹊起。1762 年,卢梭50 岁时出版了其最伟大的两部作品:《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前 者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从而奠定了国家应该为人民服务的民主社会的思想基础。后者则是一部关于培养新人 的伟大教育著作,一出版就引起轩然大波,一方面有人为其思想的革命性而激动,如德国的康德读到此书就为书 中的思想而振奋,全力阅读以至于改变了自己几十年每天定时散步的习惯。另一方面,当时的法国当局认为这是 对神权的蔑视,于是下令焚书、通缉作者,从此迫使卢梭走上了真正的逃亡之路,卢梭直到58 岁时才得到赦罪 令而重返巴黎。1778 年,66 岁的卢梭结束了作为自由战士的学者生涯。虽然卢梭没有等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 爆发的那天,但他去世16 年后,其灵柩却被隆重地移至巴黎国葬所,其历史地位得到人民的公认。
还建议给孩子洗冷水澡,办法是一开始不用太冷的水,而是逐渐降低水温,直到最后用冷水甚至冰水洗澡。卢梭 认为这种从身体开始培养精神的做法,对于治疗懒惰的学生也是有着独特的效果的,于是曾建议让一个懒惰的孩 子练习跑步以治疗其惰性。

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


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的历史时期,夸美纽斯继承古代希腊和 罗马的教育思想遗产,吸收文艺复兴时 期人文主义教育的成果,总结了当时新 兴资产阶级对于学校教育的多方面要求, 从而为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奠定 了基础。
关于他的著作:
《大教学论》以约三 分之一的篇幅,论 述"教与学的一般 要求","教与学的 便利性原则","教 与学的彻底性原则 ","教学的简明性 和迅捷性原则"和 各门具体学科的教 学法。
作为一位新旧交替时期的历史人物,夸 美纽斯仍有其局限性。他的学前教育思想 乃至整个教育思想,仍受宗教观的束缚。 但以其贡献而论,总的来说,有人将他称 作“在教育史上居于首屈一指的地位”, 不算过分溢美之词,夸美纽斯在学前教育 史上的地位亦是如此。
西方国家近现代儿童教育观及家庭 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生平简介

杨.阿姆斯.夸美纽斯(15921670)是捷克著名的教育理论家 和实践பைடு நூலகம்。他是中世纪教育和近 代教育的衔接者。他继承古希腊、 古罗马教育思想的同时吸收了文 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成果, 借鉴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理 念,总结本人教育实践,系统论 述了新兴资产阶级对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的多方面要求,奠定了 西方近现代以来教育理论的基础。

夸美纽斯的主要著作《大教学论》的主导 思想就是和谐教育的思想,即热切期望所 有的人都能受到完善的教育,使之得到多 方面的发展,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该书强 调 “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 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素, 教育就是要使这种因素真正得以发展。教 育的目的,就是要从知识、道德、身体和 艺术等方面去全面发展人,从而实现个体 与社会的和谐。

第十章 近现代外国学前教育思想

第十章 近现代外国学前教育思想
强调感觉教育。
• 二、论教育的作用和教育目的
• 强调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
• “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 需要的东西,全都是由教育赐予我们。”
• 人的教育来源于三个方面:自然的教育、人的教 育和事物的教育。
• “自然的教育”是指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潜能进行的 教育。
• “人的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的有意识、有目 的的指导作用、
• 丰富感性经验:触觉、视觉、听觉、味觉,重视触觉和视 觉的发展
• 在日常游戏中尽可能的让儿童利用各种感官,尽可能多的 参加户外活动
• 在教育方法上,提倡“自然后果法”,主张以儿童的行为 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去惩罚他,使儿童从自己的行为后果中 得到自然的教育。
• 知识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儿童理性的发展,让儿童学会如何 独立地学习,并培养对学问的兴趣。
• 教育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 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
• 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 个体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有准备的环境的标准和要求: • 必须是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 能提供美观、实用,对幼儿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具; • 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 • 能为幼儿提供感观训练的教材或教具,促进儿童的智力发
自由活动至关重要 教育应本着自由的原则进行
• 自由与纪律
• “纪律和自由是一件事物不可分的两部分——犹如一枚铜 币的两面。”
• 自由不是放纵,纪律应该是一种主动的纪律,不是强迫形 成的。
• 自由活动不仅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形成良好纪律 的重要方式。
• 三、教育环境
• 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不要用监督和教 学干扰儿童

外国近现代教育思潮

外国近现代教育思潮

Page
9
二.自然教育思潮
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
1778)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中著名的思想 家和教育家 教育著作:《爱弥尔》——提出了以人 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自 然人的教育思想
Page
10
1.自然教育原则
在批判封建教育的基础上,卢梭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即儿 童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符合儿童的天性。因此,“如 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道路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 卢梭认为教育可以归于三个来源:“自然”“人”“事物”。在儿童 教育中,必须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
(2)儿童期(6岁到12岁),与之相应的是国语学校。每个城镇和乡村都应设立一所国
语学校,招收一切适龄儿童,而不论他们的种族、性别和家庭背景,最重要的学习内 容是祖国语言,同时包括计算、测量、道德教育、历史、地理、唱歌等。
Page
6
(3)少年期(12岁到18岁),与之相应的是拉丁文学校。每个大城市都应有一所拉丁
夸美纽斯提出了学年制,以便使学校工作组织能够有秩序。在提出“学年”概念的同
时,他还提出了“学季”“学日”“学时”的概念
夸美纽斯以前,欧洲各国普遍采用个别教学的教学形式。夸美纽斯总结前人 经验,明确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他把学生按年龄和成绩分组,将成绩相近的 学生结合为一个整体,以便更容易地引领学生学习相同的内容;要求每个教


Page
25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 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 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 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 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 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 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 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 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 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 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近现代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荟萃

近现代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荟萃

近现代外国教育家教育思想荟萃文/俊采星驰汇集整理一、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夸美纽斯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

其父是“捷克兄弟会”16世纪初捷克出现的一种新教派,会员多为下层贫民。

的成员,夸美纽斯的一生也与兄弟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12岁时,父母双亡,夸美纽斯中断了初等教育,后由兄弟会资助受完了中等和高等教育。

1614年,夸美纽斯担任一所文法学校的教师,开始研究教育问题。

1618年,担任兄弟会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

1618~1648年,捷克人民为反抗德意志天主教会的统治进行了长达30年的战争。

捷克战败后,夸美纽斯离开祖国,开始了终生的流亡生涯。

流亡波兰期间,夸美纽斯继续在兄弟会创办的中学里任教,并探讨教育改革问题,他的几部重要教育著作也相继问世,如《语学入门》《大教学论》《母育学校》。

其中的《语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

《大教学论》的中译本曾于193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将其列入《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中。

1642年,夸美纽斯来到瑞典,为那里的学校编写教科书。

不久,他又应邀到匈牙利担任学校教育顾问,并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另外几部教育著作,如《论天赋才能的培养》《泛智学校》《创建纪律严明的学校准则》《世界图解》等。

1654年起,夸美纽斯辗转波兰和荷兰,最后移居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直至逝世。

夸美纽斯生活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他是这个时代产生出来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一、论教育适应自然夸美纽斯所属的捷克兄弟会十分重视儿童的教育,主张实行普及的初等教育,企图通过教育来杜绝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受此影响,夸美纽斯把教育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并且终身致力于教育的改革与推广工作。

他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受教育,都有发展的天赋;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知识、有道德、有信仰的人,为来世作好准备。

由此出发,他批判了当时学校的种种弊端,认为它们是儿童才智的屠宰场,只知道死记硬背,传授的全是一些无用的知识,扼杀了儿童的天性,违背了自然的秩序。

外国近现代教育思想(一)[1]

外国近现代教育思想(一)[1]

中华教育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3)莫尔的教育思想 莫尔的教育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乌托邦》当中,在该书中,莫尔要求废除私有制,实行公共教育制度,所有 儿童不分男女皆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教育目的是培养儿童仁慈、公正、勇敢、诚实、仁爱而不争的品质和对神的 虔诚;教育内容主要是古代作家尤其是古希腊作家的哲学、历史、戏剧、医学和植物学等作品,此外还进行体育和 劳动教育。可见,宗教精神与古典主义是莫尔教育思想的重要特征,在这一点上,他与伊拉斯谟和维夫斯等人非常 相近。 (4)温斐林的教育思想 温斐林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在办学宗旨上,他强调人文之学要以维护社会的道德为标准;在教学内容上, 他反对古典语言学习中专注文法的形式主义倾向;在教学方法上要求顾及儿童的个性。 (5)比代的教育思想 比代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体现在《论王侯的教育》,比代认为在政治上理想的政体是君主制,因此,他的教育 目的就是培养君主,培养具有高尚的德行和渊博的人文知识和虔诚的基督教信仰的君主;在教育内容上,比代主张 学习希腊语、拉丁语和历史学。1530年,比代在法王弗朗西斯一世的支持下,创建了具有鲜明人文主义色彩的法兰 西学院。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形成于文艺复兴时代,兴盛于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仍有所发展。其主要代表人物为卢梭 (1712~1778)和裴斯泰洛齐(1746~1827)。在卢梭时代,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反对封建社会对人性 的压制,强调教育要以人的自然发展为中心。在裴斯泰洛齐时代,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强调教育既要注 重人的自然发展,也要注意人的发展与社会的结合。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成为近代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华教育学习网

现代西方教育理论

现代西方教育理论
辨证地对教学过程的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和研究从而使教学过程最优化。
最优化:
一是教学效果,教养、教育、发展性目标获得 最高水平。
二是时间消耗,不超过规定的时间限额。
四、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1983年出版了《心智 的结构》一书,提出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
90年代以来在美国教育界具有重大影响, 并很快成为许多西方国家当前教育改革重要 指导思想的一种理论。
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975年代表作《教学与发展》
教学新体系的基本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高难度的涵义:克服障碍 学生的努力
理论基础:维果茨基的最近
发展区理论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 克服重复,以知识的广度求得知识 的深度
理论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5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理论知识:是相对于那些直接反映在 技能和技巧中的知识而言的。
从现实来看:
荷兰1993—1994年在中学引进新的国家课程 方案。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没有 向建构主义教学论倡导的教学行为方式转变。
建构主义教学论及其类似的主张为什么难 以走向实践?
理论本身的局限: 建构主义教学忽视了学校教
育实践的制度化特征。 它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主观 的建构行为,忽视了教学行为的社会制约性。
理论知识是形成技能和技巧的必备条 件。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基础。
二、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结构主义教育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教育思想流派。 理论基础:皮亚杰的认知主义心理学。
(一)提出的背景
1957年苏联发射地球卫星 1958年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
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外语
(二)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6
3
(三)教育思想
1.论教育目的与作用。
2.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首先,自然界万物中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普通的生长法 则、“秩序”或“事物的灵魂”,如日月运行、钟船运行、昆 虫的活动、大炮的发射等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教育工作的组织 同样如此,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即儿童的天性、年龄特 征和能力特点。
洛克继承发展了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详细论证了经验、感 觉的感性认识是知识、观念及认识的源泉,并在《人类理解论》一 书中响亮地提出他的著名的“白板说”,反映了他的唯物主义倾向, 但他又认为,认识的来源除外部经验(感觉)之外,还来自人的内部 经验(反省),两者同时并存,又陷入了“二重经验论”。
2020/1/16
11
3.教育理论。 (1)论教育的目的与作用。洛克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绅 士。所谓“绅士”,是指具备四项特质——德行、智慧、礼仪和学 问的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的实业家。他还从他的“白板说”出发, 肯定了教育在人的个性形成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人类之所以千 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尼”,“捷克文化巨子之一”。他一生投入于教育事业,撰
写了大量教育著作,如《语言入门》(1631)、《母育学校》
(1632)、《大教学论》(1632)、《论天赋才能的培养》(1650)、
《泛智学校》(1651)、《世界图解》(1654)等等。其中《大教
学论》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巨著,标志着
2020/1/16
5
(2)循序渐进原则。他认为自然万物都是井然有序的,按照一定的顺 序依次发展的,教学就要体现循序渐进,“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 扫清道路”。正如造房建屋一样,要打好基础,才能一步步地修墙、 盖顶。 (3)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原则。夸美纽斯引用昆体良的话说:“知 识的获得在于求知的志愿,这是不能够强迫的。”因此,教育者应 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激发儿童的求知天性和求知欲望,如待以温 和的态度,授予实际有用的知识,讲究教学的艺术,充分利用直观 教具,创设优雅的学习环境,适当的批评与赞扬等。
第三讲 西方近现代的教育思想
2020/1/16
教育科学学院 袁强
1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 杨·阿姆斯·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
1670),捷克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教育改革家。一生
从事教育,有着丰硕的教育著作,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他被尊崇为教育史上的“哥白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2020/1/16
2
(二)政治、哲学思想 夸美纽斯的世界观充满了矛盾。社会政治观上,他痛恨天主教 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罪恶,对于广大灾难深重的人民深表同情,具有 强烈的民主主义、民族主义与人道主义意识,幻想通过教育来振兴 社会。自然观上,他重视人的创造性,认为人本身就是一个“小宇 宙”,也承认大自然的客观存在,但他又有着浓厚的宗教神学意识, 笃信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宰。哲学观上,他一方面接受培根的 唯物主义感觉论,认为感觉是认识的第一步,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另一方面,他又是先验论者,认为知识是与生俱来的“种子”,要 借助“神启”去认识。可以说他的思想是经院哲学和机械唯物主义 相结合的产物。
(5)量力性原则。夸美纽斯曾说:“一切教学科目都应加以排列, 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凡是超过了他们理解的东西,就不要让 他们去学习。”
2020/1/16
7
5.论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突出贡献就是他在其 代表作《大教学论》中第一次从理论的高度详细地论述了班级授 课制。他把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由一位教师在教室里对班级所 有学生讲授同一内容。他认为一位教师可以同时教几百名学生, 这不仅可能,而且有必要,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他还建议每班 学生分成许多小组,每组10人,选一名优秀生为“十人长”,协 助教师管理小组,考查学业。这样,教师教得省力,学生之间可 以互相激励、互相学习。
2020/1/16

二、洛克和卢梭的教育思想
(一)洛克的教育思想 1.生平。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英国资产阶 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17世纪英国唯物 主义经验论的代表人物。 《教育漫话》一书是其教育方面的代表作。
2020/1/16
10
2.政治、哲学观。洛克的政治理论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是新 兴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反对君主专制,也反对民主主义者 所拥护的共和政体,提出“社会契约论”,极力为当时英国资产阶 级与贵族联合执政的君主立宪制辩护,被马克思称为“一切形式的 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又被恩格斯称为“是1688年的阶级妥协的 产儿”。
2020/1/16
8
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产生于欧洲从中古向近代过渡的17世纪。他 站在时代的高度,总结人文主义教育成果,在丰富的教育实践的基 础上,顺应时代要求,提出了一整套有利于振兴资产阶级的教育理 论。猛烈地抨击了经院主义教育的弊端。他从“泛智”思想出发, 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民主的要求,对教育目的与作用、普及教育、学 校教育的制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课程体系 及教科书等都进行了努力的探索。他的教育理论奠定了欧洲近代资 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基础,他的《大教学论》问世,标志着独立形态 的教育学的开端。当然由于他的世界观上的两重性,哲学观上的唯 心论,使其教育思想也难免陷入机械片面和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2020/1/16
4
3.论普及教育。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 提出普及教育的主张。所谓“泛智”是指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 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并使智慧得到普遍的发展。提出“把一 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的口号。
4.论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他认为教学应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而不应从记叙 事物的文字开始,在不能进行直接观察时,可使用图片或模型。他 还建议学校的教室应“布满图画”、“要让教室的每一堵墙壁说 话”,教学用书也要配有生动的插图。
2020/1/16
6
(4)巩固性原则。他认为教学的巩固有两层意思:一是知识被理解, 被“彻底地懂”,因为只有理解的知识才能掌握。他把理解性教学 比做钉子、钩子、夹子,能把知识牢牢地钉在、夹在脑子里。二是 能够恰当地应用,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主张经常地练 习和复习,这样可以磨炼记忆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