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组联接中螺栓的受力和绝对刚性系数
机械设计复习题

一、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概念、填空、选择题1、按牙型螺纹可分( )、( )、( )、( ).2、按螺旋的作用分( )、( )。
2、螺纹联接的防松方式有( )、( )、( )。
4、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有( )、( )、( )、( ).5、承受横向工作载荷的普通螺栓联接,螺栓受( )应力和( )应力作用,可能发生的失效形式是( );承受横向工作载荷的铰制孔用螺栓联接,靠螺栓受( )和( )来传递载荷,可能发生的失效形式是( )和( )。
6、螺栓组的受力分析类型,如何解决。
7、某螺纹联接在工作时承受较大的横向力作用,为使螺纹直径不至于过大,采用( )联接为宜。
A 普通螺栓B 铰制孔螺栓C 双头螺柱D 螺钉8、经过优选、简化、统一,并给以标准代号的零部件称为( ).A 通用件B 系列件C 标准件D 专用件9、在螺纹联接中,可以实现自锁性能的是( ),可以实现传动性能最好的是( ).A 三角形螺纹B 矩形螺纹C 锯齿形螺纹D 梯形螺纹10、用于薄壁形零件连接时,应采用( )A 多线三角粗牙螺纹B 三角细牙螺纹C 锯齿形螺纹D 梯形螺纹11、拧紧可以使一定公称直径的普通螺栓取得一定的预紧力,如果要以比较小的拧紧力矩T 来得到要求的预紧力,可采用( )。
A 细牙螺纹B 双线螺纹C 适当润滑D 增加螺母与被联接件支撑面间的面积12、在螺纹联接中,按防松原理,采用双螺母属于( )A 摩擦防松B 机械防松C 破坏螺纹副的关系防松D 增加预紧力防松13、当两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不需要经常拆卸时,往往采用( )A 螺栓联接B 螺钉联接C 双头螺柱连接D 紧定螺钉联接14、某单个螺栓联接,要求被联接件结合面不分离,假定螺栓的刚度b C 与被联接件的刚度m C 相等,联接的预紧力为0F .现在对联接施加轴向载荷,当外载荷F 达到与预紧力0F 的大小相等时( ) A 被联接件发生分离,联接失效B 被联接件即将发生分离,联接不可靠C 联接可靠,但不能继续加载D 联接可靠,只要螺栓强度足够,载荷F 还可以继续增加到接近预紧力0F 的两倍15、受轴向变载荷的螺栓联接中,已知预紧力0F =8000N,工作载荷N F F 4000,0max min ==,螺栓和被联接件刚度相等,则在最大工作载荷下,残余预紧力为( )A2000N B4000N C6000N D8000N16、当螺栓组承受横向载荷或旋转力矩时,该螺栓组中的螺栓( )A 必受剪切力作用B 必受拉力作用C 同时受到剪切和拉伸D 既可能受剪切,也可能受拉伸17、对于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在限定螺栓总拉力的条件下,提高螺栓疲劳强度的措施( )A 增加螺栓刚度,减小被联接件的刚度B 减小螺栓刚度,增加被联接件的刚度C 同时增加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刚度D 同时减小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刚度18、随着被联接件刚度的增大,螺栓的疲劳强度( )A 提高B 降低C 不变D 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19、受轴向变载荷作用的紧螺栓联接,当增大螺栓直径时,螺栓的疲劳强度( )A 提高B 降低C 不变D 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20、一普通螺栓的螺栓头标记着6。
螺栓组受力分析与计算

螺栓组受力分析与计算一.螺栓组联接得设计设计步骤:1.螺栓组结构设计2.螺栓受力分析3.确定螺栓直径4.校核螺栓组联接接合面得工作能力5.校核螺栓所需得预紧力就是否合适确定螺栓得公称直径后,螺栓得类型,长度,精度以及相应得螺母,垫圈等结构尺寸,可根据底板得厚度,螺栓在立柱上得固定方法及防松装置等全面考虑后定出。
1、螺栓组联接得结构设计螺栓组联接结构设计得主要目得,在于合理地确定联接接合面得几何形状与螺栓得布置形式,力求各螺栓与联接接合面间受力均匀,便于加工与装配。
为此,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得问题:1)联接接合面得几何形状通常都设计成轴对称得简单几何形状,如圆形,环形,矩形,框形,三角形等。
这样不但便于加工制造,而且便于对称布置螺栓,使螺栓组得对称中心与联接接合面得形心重合,从而保证接合面受力比较均匀。
2)螺栓得布置应使各螺栓得受力合理。
对于铰制孔用螺栓联接,不要在平行于工作载荷得方向上成排地布置八个以上得螺栓,以免载荷分布过于不均。
当螺栓联接承受弯矩或转矩时,应使螺栓得位置适当靠近联接接合面得边缘,以减小螺栓得受力(下图)。
如果同时承受轴向载荷与较大得横向载荷时,应采用销,套筒,键等抗剪零件来承受横向载荷,以减小螺栓得预紧力及其结构尺寸。
接合面受弯矩或转矩时螺栓得布置3)螺栓排列应有合理得间距,边距。
布置螺栓时,各螺栓轴线间以及螺栓轴线与机体壁间得最小距离,应根据扳手所需活动空间得大小来决定。
扳手空间得尺寸(下图)可查阅有关标准。
对于压力容器等紧密性要求较高得重要联接,螺栓得间距t0不得大于下表所推荐得数值。
扳手空间尺寸螺栓间距t0注:表中d为螺纹公称直径。
4)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得螺栓数目,应取成4,6,8等偶数,以便在圆周上钻孔时得分度与画线。
同一螺栓组中螺栓得材料,直径与长度均应相同。
5)避免螺栓承受附加得弯曲载荷。
除了要在结构上设法保证载荷不偏心外,还应在工艺上保证被联接件,螺母与螺栓头部得支承面平整,并与螺栓轴线相垂直。
1.14 螺栓 系数

1.14 螺栓系数
螺栓系数是指螺栓在受力时的性能参数,通常用于计算螺栓的承载能力和设计螺栓连接。
螺栓系数一般包括摩擦系数和拉伸系数两部分。
首先,摩擦系数是指螺栓和螺母之间的摩擦阻力,通常用μ表示。
摩擦系数的大小取决于螺栓和螺母的表面状况、润滑情况以及预紧力的大小。
在螺栓连接中,摩擦系数的大小会影响到螺栓受力情况和预紧力的传递。
其次,拉伸系数是指螺栓受力时的拉伸性能,通常用k表示。
拉伸系数取决于螺栓的材料和尺寸,是描述螺栓抗拉性能的重要参数。
在设计螺栓连接时,需要根据螺栓的拉伸系数来确定其承载能力和安全性能。
螺栓系数的大小对于螺栓连接的设计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选择摩擦系数和拉伸系数可以保证螺栓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此外,螺栓系数还与螺栓的预紧力、扭矩、螺纹间的摩擦力等参数密切相关,需要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准确计算和合理选择。
总之,螺栓系数是螺栓连接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涉及到摩擦和
拉伸两个方面,对于确保螺栓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程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螺栓系数,以保证螺栓
连接的性能和安全。
联接螺栓强度计算方法

联接螺栓的强度计算方法一.连接螺栓的选用及预紧力:1、已知条件:螺栓的s=730MPa 螺栓的拧紧力矩T=49N.m2、拧紧力矩:为了增强螺纹连接的刚性、防松能力及防止受载螺栓的滑动,装配时需要预紧。
其拧紧扳手力矩T用于克服螺纹副的阻力矩T1及螺母与被连接件支撑面间的摩擦力矩T2。
装配时可用力矩扳手法控制力矩。
公式:T=T1+T2=K*F* d拧紧扳手力矩T=49N.m其中K为拧紧力矩系数,F为预紧力N d为螺纹公称直径mm其中K为拧紧力矩系数,F为预紧力N d为螺纹公称直径mm摩擦表面状态K值有润滑无润滑精加工表面0.10.12一般工表面0.13-0.150.18-0.21表面氧化0.20.24镀锌0.180.22粗加工表面-0.26-0.3取K=0.28,则预紧力F=T/0.28*10*10-3=17500N3、承受预紧力螺栓的强度计算:螺栓公称应力截面面积As(mm)=58mm2外螺纹小径d1=8.38mm外螺纹中径d2=9.03mm计算直径d3=8.16mm 螺纹原始三角形高度h=1.29mm 螺纹原始三角形根部厚度b=1.12mm紧螺栓连接装配时,螺母需要拧紧,在拧紧力矩的作用下,螺栓除受预紧力F0的拉伸而产生拉伸应力外,还受螺纹摩擦力矩T1的扭转而产生扭切应力,使螺栓处于拉伸和扭转的复合应力状态下。
螺栓的最大拉伸应力σ1(MPa)。
1sF A σ==17500N/58*10-6m 2=302MPa 剪切应力:=0.51σ=151 MPa根据第四强度理论,螺栓在预紧状态下的计算应力: =1.3*302=392.6 MPa强度条件:=392.6≤730*0.8=584预紧力的确定原则:拧紧后螺纹连接件的预紧应力不得超过其材料的屈服极限s σ的80%。
4、 倾覆力矩倾覆力矩 M 作用在连接接合面的一个对称面内,底板在承受倾覆力矩之前,螺栓()2031tan 216v Td F T W dϕρτπ+== 1.31ca σσ≈[]0211.34F ca d σσπ=≤已拧紧并承受预紧力F 0。
(完整版)机械设计-连接部分习题答案

机械设计-连接部分测试题一、填空:1、按照联接类型不同,常用的不可拆卸联接类型分为焊接、铆接、粘接和过盈量大的配合。
2、按照螺纹牙型不同,常见的螺纹分为三角螺纹、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等。
其中三角螺纹主要用于联接,梯形螺纹主要用于传动。
3、根据螺纹联接防松原理的不同,它可分为摩擦防松和机械防松。
螺纹联接的防松,其根本问题在于防止螺纹副转动。
4、对于螺纹联接,当两被联接件中其一较厚不能使用螺栓时,则应用双头螺柱联接或螺钉联接,其中经常拆卸时选用双头螺柱联接。
5、普通螺栓联接中螺栓所受的力为轴向(拉)力,而铰制孔螺栓联接中螺栓所受的力为轴向和剪切力。
6、在振动、冲击或变载荷作用下的螺栓联接,应采用防松装置,以保证联接的可靠。
7、在螺纹中,单线螺纹主要用于联接,其原因是自锁,多线螺纹用于传动,其原因是效率高。
8、在螺纹联接中,被联接上应加工出凸台或沉头座,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螺纹产生附加弯曲应力。
楔键的工作面是上下面,而半圆键的工作面是(两)侧面。
平键的工作面是(两)侧面。
9、花键联接由内花键和外花键组成。
10、根据采用的标准制度不同,螺纹分为米制和英制,我国除管螺纹外,一般都采用米制螺纹。
圆柱普通螺纹的公称直径是指大径,强度计算多用螺纹的()径。
圆柱普通螺纹的牙型角为 60 度,管螺纹的牙型角为()度。
二、判断:1、销联接属可拆卸联接的一种。
(√)2、键联接用在轴和轴上支承零件相联接的场合。
(√)3、半圆键是平键中的一种。
(×)4、焊接是一种不可以拆卸的联接。
(√)5、铆接是一种可以拆卸的联接。
(×)一般联接多用细牙螺纹。
(×)6、圆柱普通螺纹的公称直径就是螺纹的最大直径。
(√)7、管螺纹是用于管件联接的一种螺纹。
(√)8、三角形螺纹主要用于传动。
(×)9、梯形螺纹主要用于联接。
(×)10、金属切削机床上丝杠的螺纹通常都是采用三角螺纹。
(×)11、双头螺柱联接适用于被联接件厚度不大的联接。
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_题目与答案

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一、简答题(1)为什么螺纹联接常需要防松?防松的实质是什么?有哪几类防松措施? 试指出普通螺栓联接、双头螺栓联接和螺钉联接的结构特点,各用在什么场合? (2)试指出普通螺栓联接、双头螺栓联接和螺钉联接的结构特点,各用在什么场合? (3)一螺栓联接预紧后,受轴向变载荷作用,在最大工作载荷max F 及剩余预紧力不变的情况下,试问提高这种螺栓疲劳强度的具体措施有哪些?(4)为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欲减小螺栓的应力幅,请举出一个措施,并用螺栓受力—变形协调图来说明。
(5)螺栓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6)拧紧螺母与松退螺母时的螺纹副效率如何计算?哪些螺纹参数影响螺纹副的效率? 二、填空(1)螺纹的公称直径是指螺纹的 径,螺纹的升角是指螺纹 径处的升角。
螺纹的自锁条件为 ,拧紧螺母时效率公式为 。
(2)螺纹联接常用的防松原理有, , , 。
其对应的防松装置有 , , 。
(3)三角形螺纹主要用于 ,而矩形、梯形和锯齿形螺纹主要用于 。
(4)标记为螺栓GB5782—86 M16×80的六角头螺栓的螺纹是 形,牙形角等于度,线数等于 ,16代表 ,80代表 。
(5)若螺纹的直径和螺纹副的摩擦系数一定,则拧紧螺母时的效率取决于螺纹的导程S和牙形角。
(6)为了提高螺栓强度,防止螺栓的疲劳破坏,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减小 刚度或增大 刚度。
(7)有一单个紧螺栓连接,已知该螺栓所受预紧力N Q 10000=,所受轴向工作载荷N Q l 500=,螺栓的相对刚度系数2.0=+cb bK K K ,则螺栓所受的总拉伸载荷 ,残余预紧力 ;为保证结合面不出现缝隙,则该联接允许的最大轴向工作载荷 。
(需注明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8)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所受的总拉力是 与 之和。
(9)压力容器的紧螺栓联接中,若螺栓的预紧力和容器的压强不变,而仅将凸缘间的铜垫片换成胶垫片,则螺栓所受的总拉力b Q 和联接的紧密性 。
螺栓组连接强度设计

用4.6级的Q235螺柱,拧紧时控制预紧力,取1.5 ,于是(P86表5-8、P87表5-10)
[] sS 24 1 .5 0 1M 6a 0P
由强度条件得:
d1 4 1 [ .3]F 2 5.21 164 00 .26 17.2 0m 72m
查手册,取M16 (其d1=13.835>计算值12.07)。
K sT
z
f ri
i1
ca 1 d .3 1 2 F 0 /4 或d 14 1 .3 F 0 d
2)铰制孔用螺栓连接
变形量越大,则所受工作剪力越大
Fi Fmax ri rmax
Fi
Fmax rmax
ri
ri rm ax Fmax
Fi
力矩T 平 F 1r1衡 F 2r2 : F zrz
即T : F rm ma a(x r x 12r2 2rz2)
受力最大力 螺F : m 栓 axL1 2 的 M L2 2 工 L m ax L 作 2 zM 拉 zL L m 2 i ax
受力最大螺栓 :F的 2F总 0C 拉 bC bC 力 mFmax i1
ca 1 d .3 1 2 F /2 4 或d 14 1 .3 F 2 d
校核接合面的强度计算: 底板受力分析 受翻转力矩前,接合面挤压应力分布图 F0
五、采用合理的制造工艺方法: 1)冷墩头部、滚压螺纹 2)氮化、氰化、喷丸等处理。
谢谢
F2 m
B1
F
C1
F2
F1
小结: 1.在实际工作中,螺栓所受的工作载荷往往是以上四中
简单形式的不同组合,但不论受力多复杂,都可以将 复杂状态简化成以上四中简单的受力状况,先分别求 螺栓的工作载荷,然后向量迭加,就可求出螺栓所受 的总工作载荷;
螺栓组联接

F0
F '
C1 C1 C2
F
受翻转力矩M的螺栓组连接
强度条件:
4 1.3F0 d12
Fm a x
MLm a x
z
L2i
i 1
F0
F'
C1 C1 C2
Fm a x
受
剪
受横向力R的螺栓组连接
剪切强度条件:
螺 栓 即 铰
Fs
R zm
4Fs
d
2 0
m
制
孔
用
螺 栓
受扭转力矩T的螺栓组连接
挤压强度条件:
受
拉
螺
单栓 个即 螺普
栓通 连螺 接栓
的
强 度 计 算
受 剪 螺 栓
即
铰
制
孔
用
螺
栓
F’
F’
受横向力R的螺栓组连接:
螺 栓 只 受
F ' KR
zm
受扭转力矩T的螺栓组连接:
强度条件:
41.3F '
d12
F'
KT
z
ri
i 1
螺 栓
受轴向力Q的螺栓组连接 F Q
受
z
和 轴 向 力
F0 F ''F
pmax pF' pM
ZF ' A
M W
p
左侧(即受压最小处)不出现缝隙
Fmax
p min pF ' pM
ZF ' A
M W
0
Pmin
注意:此处没有考虑M作用后预紧力的变化
Fmin Pmax
总设计思路:
螺栓组结构设计(布局、数目) →螺栓组受力分析(载荷类型、状态、形式) →求单个螺栓的最大工作载荷(判断哪个最大) →按最大载荷的单个螺栓设计(求d1—标准) →全组采用同样尺寸螺栓(互换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螺栓组联接中螺栓的受力和相对刚性系数一、实验目的1.了解在受倾覆力矩时螺栓组联接中各螺栓的受力情况;2.了解螺栓相对刚度系数即被联接件间垫片材料对螺栓受力的影响;3.了解单个螺栓预紧力的大小对螺栓组中其它各螺栓受力的影响;3.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螺栓相对刚性系数,填入实验报告。
4.了解和部分掌握电阻应变片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力测量中的应用。
从而验证螺栓组联接受力分析理论和现代测量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二.实验要求:1.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和教科书中有关本实验的相关内容;2.实验中按指导教师要求和实验指导书中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实验中各螺栓载荷变化情况,并能用螺栓组联接受力分析理论解释其现象;3.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螺栓相对刚性系数,填入实验报告。
4.按指导教师要求完成指定思考题。
三、实验设备:1. 螺栓组实验台一台2. 计算机一台3. 10通道A/D转换板(包括放大器)一块4. 调零接线盒一个5. 25线联接电缆一条四、实验原理1. 机械部分:当将砝码加上后通过杠杆增力系统可作用在被联接件上一个力P,该力对被联接件上的作用效果可产生一个力矩,为平衡该力矩,已加上预紧力的螺栓组中各螺栓受力状况会发生变化,且受力情况会因垫片材料不同而不同;螺栓所处位置不同而不同。
测出各螺栓受力变化(如图11-2),即可检验螺栓组受力理论。
螺栓实验台(如图一)本体由①机座、②螺栓(10个)、③被联接件、④1 75的杠杆增力系统、⑤砝码(2—2kg,1—1kg)、⑥垫片六部分组成。
各螺栓的工作拉力F i可根据支架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求出。
设在M(PL)作用下接触面仍保持为平面,且被联接件④在M作用下有绕O-O线翻转的趋势(如图11-3)。
为平衡该翻转力矩M,各螺栓将承受工作拉力F i;此时,O-O 线上侧的螺栓进一步受拉,螺栓拉力加大;O-O 线下侧的螺栓则被放松,螺栓拉力减小。
由静力平衡条件可知:M PL F L F L F L F L i i ==+++++11221010 (1)式中:F i — 第i 个螺栓所受工作拉力;L i — 第i 个螺栓轴线至O -O 线的距离 ; 根据螺栓变形的协调条件,各螺栓拉伸变形量(工作拉力)与该螺栓距O -O 线的距离成正比,即F L F L F L FL i i 11221010===== (2)由(1)、(2)两式可推出任一螺栓的工作拉力F iF PLL L L L i i=+++1222102(3)根据受轴向载荷紧螺栓联接的受力理论,各螺栓受载荷后的总拉力不仅与预紧力Q pi 、工作拉力F i 有关,而且与螺栓的刚度C b 和被联接件的刚度C m 有关。
O -O 线上侧各螺栓的总拉力为:Q Q F C C C i pi ibb m =++(4)O -O 线下侧各螺栓的总拉力为:Q Q F C C C i pi ibb m =-+(5)由(3)、(4)、(5)式可求出该实验中的螺栓相对刚度系数 C C C bb m +C C C Q Q F bb m i pi i+=±-(6)2. 测试部分:实验测试部分由传感器、放大器、A/D 转换板、计算机(采数及数据处理)四部分组成。
其作用是将每个螺栓的受力值转换为能被计算机读出的值。
其框图如下:1)传感器采用电阻应变片在螺栓上布置成全桥电路,即四片均为工作片,采用两横两纵贴法,使得温度自动补偿,且提高传感器灵敏度,其中R 1、R 3为纵片,R 2、R 4为横片。
由应变技术理论可知:5v图11-2 螺栓受力图[]u u Ki t t t t =-+-+-+-0123412344()()εεεεεεεε(1)u i — 电桥输出电压(测量量)u 0 — 电桥桥压εi — 第i 个应变片的应变值εit — 第i 个应变片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应变值变化K — 应变片灵敏系数(购买电阻应变片时厂家给出)由于该实验过程中,螺栓只承受沿轴向的拉伸,因此可认为R 2和R 4受压。
εμε21=-,εμε43=-,μ— 材料的泊松比εεεε1234t t t t === ,(用全桥电路满足温度补偿)则(1)式可写成:u u K u Ki =+++=++01133013441()()()εμεεμεεεμ即通过电阻应变片所组成的传感器将螺栓的受力情况转变成电压(u i )值。
2) 放大器采用由差分型放大电路构成的放大模块,具有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但其放大倍数较大(1000倍),时间较长(约17ms )。
3) A/D 转换板 分辨率: 12位 通道数: 16 转换时间: 转换速度: 输入电压: 0~5V为了使本实验测试部分更准确,采用了实验定标的方法,即当测试部分综合调整好后,分别在螺栓试件上加上不同力值的载荷,用计算机采回相应的数字量,再经过计算,确定出每个螺栓的刚度值。
五、实验步骤1. 进入“螺栓定标”栏,核对各螺栓定标系数是否与实验台上所给定标系数相同,如不同,请找指导教师进行修正,数据正确后存盘并按Esc 键退回主菜单。
2. 进入“实验”栏中“预紧力初读数”栏,用↑或↓键将光标(移到“逐点采集数”,按回车键,然后按屏幕指示操作。
采集完成后,按Esc键。
若有螺栓预紧力超出3050N-2950N范围时,①将光标(移到“单点采集”后,按回车键;②将需调整预紧力螺栓号输入后,按回车键,用扳手调整该螺栓螺母,直到调整到所要求的范围后,(注意:在调整时不要用力过大过猛)按回车键。
③再将下一个需调整预紧力螺栓号输入,重复上述②③过程。
直至所有螺栓预紧力满足要求后,按Esc键,屏幕将显示“自动进入逐点采集预紧力程序”按回车键后,将进入“逐点采集”的预备状态,此时再按回车键,系统将再次采集各螺栓预紧力,采集完成后,按Esc键,屏幕显示“预紧力文件已存盘”,按回车键。
若仍有螺栓预紧力不满足要求时,重复上述①②③过程,满足要求后,按Esc键,退回上级主菜单。
3. 进入“加载实验”栏,用↑或↓键选择垫片种类,然后按回车键。
将载荷砣(2个2kg,1个1kg,共5kg)轻轻逐个放在加载盘上后按回车键,系统将自动采集当前各螺栓受力情况,注意观察此时螺栓组受力规律,并讨论其原因。
完成后将载荷砣轻轻卸掉,按Esc键,并将加载文件存盘,系统将自动回上级菜单。
4. 进入“退出”栏,按回车键,系统回主菜单。
进入“打印实验结果”栏,按回车键打印实验报告,打印完成后,系统自动回主菜单。
5. 进入“实验”栏中“预紧力初读数”栏,将光标(移到“单个螺栓加预紧力对整体影响”,按回车键。
输入准备调整力的螺栓号(任意选择)后,用扳手轻轻拧动其螺母,(注意:扳手在原位置的±10°范围内),按回车键,屏幕将自动显示各螺栓受力变化状况,观察现象并讨论原因,完成后按Esc键退出,系统回上级菜单。
6. 进入“退出”栏,按回车键,退回主菜单。
7. 进入“思考题”栏,考虑每道思考题,并按教师要求书面完成指定思考题,完成后,按Esc键,退回到主菜单。
8. 请指导教师检查实验结果,教师确认后方可退出实验。
9. 根据实验结果和公式(3)、(6),计算出相对刚性系数值,填入实验报告。
六.思考题:1. 螺纹是怎样形成的?2. 常用的牙形有哪些?用于联接的是什么牙形,为什么?用于传动的是什么牙形,为什么?3. 粗牙螺纹与细牙螺纹的区别?细牙螺纹用于何种场合?4. 如何识别螺纹的旋向?自行车左、右脚蹬子固定用的螺纹旋向是否相同?各为何旋向?5. 为什么要控制预紧力?用什么方法控制预紧力?6. 拧紧螺母时,要克服哪些阻力矩?此时螺栓和被联接件各受什么力?拧紧后螺栓还受什么力?何谓拧紧力矩?7. 常用的螺纹失效形式有哪几种?失效部位通常发生在何处?8. 在一组螺栓联接中,为何把各个螺栓的材料、直径和长度均取成相同?9. 判断实验中的螺栓组联接承受哪些载荷?指出哪个螺栓受力最大及所受哪些载荷?10. 在拧紧螺栓时,加载杠杆应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11. 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之间的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2. 由实验测得的螺栓工作受力分布规律,若翻转轴线不在O-O线上,说明什么问题?被联接件及垫片的材料和刚度对此分布有何影响?13. 实验计算所得的相对刚度系数值与表中所列值有何区别?原因有哪些?14. 为什么螺栓组联接的接触面大多具有对称性?15. 实验的测试部分由哪几部分组成?16. 传感器是由什么组成的?17. 放大器的作用是什么?18. 模拟量(电压)是通过什么器件转化成数字量的?19. 单个螺栓预紧力的变化对其它的螺栓有何影响?(结合题8考虑)20. 定标的作用是什么?21. 在使用螺栓组固定联接受翻转力矩的两构件时应注意什么?22. 通过此次实验有哪些收获?七.实验报告:螺栓组联接中螺栓的受力和相对刚性系数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 名实验日期同组人指导教师成 绩(一)实验目的:(二)螺栓组试验台结构示意图:(三)试验台主要参数:试验台型号:螺栓最小直径:d = mm杠杆比: 载荷砝码重量:G = kg垫片材料:(四)实验记录:螺栓号0123456789预紧力(N)加载后受力(N)载荷变化量(N)(五)计算结果分析:(六) 受力图:1.各螺栓预紧力受力图2. 各螺栓加载后受力图(七)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