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回复

合集下载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执行标准:SL352-2006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测定砂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二、仪器设备
1、天平:1000g,精度1g;容量瓶:500ml;温度计:0-50
2、烘箱:控温在105℃±5℃;烧杯:500ml
3、蒸馏水、干燥器、浅盘、料斗
三、试验操作
1、按四分缩法将试样缩分,取试样650g左右,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蒸馏水的容量瓶中。

3、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量(m1)。

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与上水温相差不超过2℃的蒸馏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四、结果分析
1、细集料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
位。

P a=m0/(V2-V1)
式中:P 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m0——试样的烘干质量(g)
V2——比重瓶中水的原有体积(ml)
V1——倒入试样后水和试样的体积(终读数)(ml)
2、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下式计算:
r a=P0 / P T
式中:r a——细集料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钢
P T——水在试验温度时的密度
3、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密度不小于2.50t/cm3,其它等级公路不小于2.45t/cm3。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的基本操作、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进一步加深对材料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1.细集料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5mm的石子、砂子等材料,它是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一定体积范围内的质量与该体积的比值。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是指细集料与孔隙空气、粘土等杂质所占空间的比值,通常用克/立方米(kg/m3)作单位。

3.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采用水排法测定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实验中,将细集料依次沉入等容器中,缓慢倒入水,用振实器振实后,待水面恢复静止,记录等容器内水位上升的高度,以此计算出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三、实验器材1.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装置2.称量器具3.振实器4.水桶5.手套、量杯等辅助工具四、实验步骤1.首先清洁各种试验用具,准备好所需器材。

2.取一定质量的细集料,在等容器内依次沉入,用振实器振实。

3.缓慢倒入水,待水面恢复静止后记录等容器内水位上升的高度。

4.分别进行3次实验,每次结果间的差异应该不超过0.5%。

5.计算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五、数据处理1.每次实验应重复进行3次,将三组试验结果取其平均值作为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2.数据计算公式如下:表观密度 = 细集料重量 / (等容器容积 - 水体积)细集料重量 = 等容器 + 细集料 - 空容器其中,“等容器 + 细集料 - 空容器”表示等容器中所盛放的全部内容的重量。

3.数据计算后需进行误差分析,若误差较大,需重新进行实验,直至数据可靠。

六、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受伤或损失。

2.手套止滑推荐使用棉质手套,方便操作。

3.实验装置和填充细集料时应尽可能排除气泡,并避免拌和不均匀的情况。

七、实验结果经过重复实验和数据计算,细集料的表观密度为XX kg/m3,误差小于0.5%。

八、实验总结本实验主要掌握了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的基本操作、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一、表观密度1.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c)容量瓶:500ml;d)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温度计等。

2.实验步骤:1)按规定取样方法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3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的刻度线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h。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处,塞紧瓶盖,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3)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步骤“2)”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3.结果计算与评定:1)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2)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应重新试验。

3)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二、堆积密度与空隙率1.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c)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经108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d)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一只;e)垫棒:直径10mm,长500mm的圆钢;f)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试验步骤:1)按照规定取样方法取样,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一、表观密度1.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c)容量瓶:500ml;d)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温度计等。

2.实验步骤:1)按规定取样方法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3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的刻度线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h。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处,塞紧瓶盖,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3)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步骤“2)”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3.结果计算与评定:1)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2)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应重新试验。

3)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二、堆积密度与空隙率1.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c)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经108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d)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一只;e)垫棒:直径10mm,长500mm的圆钢;f)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试验步骤:1)按照规定取样方法取样,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道路工程材料细集料的筛分试验报告

道路工程材料细集料的筛分试验报告

实验一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目的】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一定温度下的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mm 部分的细集料。

【试验原理】表观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105℃~110℃的烘箱内烘至恒量)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孔隙在内的表观单位体积质量。

测定集料表观体积时,需将已知质量的干燥集料浸水,使其开口孔隙吸饱水,然后称出饱水后集料在水中的质量,两者之差即为集料的包括闭口孔隙在内的集料表观体积(V s +V n ),如图1所示。

ρa =m sV s +V n式中:ρa 集料的表观密度,g cm 3⁄;m s 集料矿质实体的质量,g ; V s 集料矿质实体的体积,cm 3;V n集料矿质实体中闭口孔隙的体积,cm 3。

【主要试验仪具】称量1kg 、感量1g 的天平,500mL 的容量瓶,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范围的烘箱,另有干燥器、浅盘、料勺、温度计和500mL 烧杯。

【试验方法】(1) 试样准备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105℃~110℃的烘箱内烘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 试验步骤① 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 (m 0),装入盛有半瓶蒸馏水的容量瓶中。

② 摆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向瓶内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③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洗净,再向瓶中注入温差不超过2℃的蒸馏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的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图1 集料组成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示意图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中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至试验结束,其温差不应超过2℃。

【实验数据记录】m0(g)m1(g)m2(g)第一次试验300.0663.8838.4第二次试验644.0843.7表1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数据记录表【结果计算】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计算公式为:ρa=(m0m0+m1−m2−αT)×ρw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cm3⁄;m0试样的烘干质量,g;m1水和容量瓶总质量,g;m2试样、水和容量瓶总质量,g;ρw水在4℃时的密度值,1g cm3⁄;αT试验时水温对水相对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照表2取0.002。

细集料表观密度细集料表观密度规范

细集料表观密度细集料表观密度规范

细集料表观密度细集料表观密度规范二、细集料表观密度检测实施细则(一)国标1、检验依据1.1《建筑用砂》(GB/T14684-xx)。

2、质量要求2.1 产品标准2.1.1《建筑用砂》(GB/T14684-xx);2.1.2《混凝土用机制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DB50/5017-xx)。

2.2 技术要求2.2.1 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

3、适用范围3.1 适用于检测天然砂和人工砂的表观密度,即其体积(包括内部封闭孔隙与实体积之和)的烘干质量。

4 主要仪器设备4.1 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1g; 4.2 容量瓶:500ml;4.3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4.4 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等。

5 检测前的准备5.1检测设备必须经过送检和自检合格5.2 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约660g作为表观密度检测的试样,并将试样放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5.3样品数量:每个样品检2份试样。

6 操作步骤6.1 称取试样300g(G0),精确至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加入冷开水,接近500mL刻度处停止加水。

6.2 用手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出气泡,紧塞瓶塞,静置24h左右。

然后用滴管加水至500mL刻度处,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G1,精确至1g。

6.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水(与第6.1条冷开水相比,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G2,精确至1g。

7 数据处理7.1 表观密度?0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0?(G0)??水G0?G2?G1式中:G0—试样的烘干质量(g); G1—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G2—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水—水的密度,1000 kg/m3。

7.2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10kg/m3。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1目的及适用范围本实验用于测定含有少量大于2.36mm 部分的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C 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仪器与材料①天平:称量1kg ,感量不大于1g ; ②容量瓶:500ml③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C ±5°C ④烧杯:500ml ⑤洁净水⑥其他: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实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实验步骤①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 【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四分法】②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③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度差不能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度差不超过1°。

5结果整理 表观密度=m 2m 1m 0m 0— ρa=表观密度×ρt 或ρa=(表观密度-αt )×ρw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 ³ Ρw ——水在4°时的密度,取1.0g/cm ³;αt——实验时水温度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表;ρt——实验温度T°时的水的密度,见表取g/cm³。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度修正系数αt以两次平行实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³时,应重新取样进行实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计算公式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计算公式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计算公式
表观相对密度=试样烘干质量/试样烘干质量+水及容量瓶总质量-试样、水及容瓶总质量(保留三位)
表观密度=表观相对密度*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
集料吸水率=饱和面干质量-烘干试样质量/烘干试样质量
含泥量=(试验前试样质量-试验后试样质量/试验前烘干质量)*100(保留0.1)
细集料含水率=未烘干试样与容器质量-烘干后试验与容器质量/烘干后试验与容器质量-容器质量(0.1)
细集料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
筒容积=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质量-容量筒和玻璃板总质量
砂堆积密度=容量筒和堆积砂总质量-容量筒质量/容量筒容积
砂紧装密度=容量筒和紧砂总质量-容量筒质量/容量筒容积
砂的空隙率=(1-砂的堆积或紧装密度/砂的表观密度)*100(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回复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是混凝土材料试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主要用于评估细集料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表观密度试验,可以了解细集料的密实程度,进而判断其对混凝土的影响,从而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细集料是混凝土中占据较大比例的材料,它对混凝土的影响非常重要。

细集料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抗裂性和耐久性等指标。

因此,对细集料进行表观密度试验是非常必要的。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试验前准备:准备好试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天平、筛子、试验容器等。

样品准备:从原料中取得一定量的细集料样品,并进行筛分,得到所需的试验颗粒。

试验操作:将细集料样品放入试验容器中,并进行加水湿化,使其达到饱和状态。

然后将试验容器放入天平上,记录初始质量。

振实:用振实器对试验容器进行振实,使细集料颗粒间的空隙减少。

称重:振实后,将试验容器从天平上取下,记录振实后的质量。

计算:根据试验容器的体积和质量差异,计算出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的结果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表观密度(kg/m³)= (试验容器的质量差)/(试验容器的体积)
表观密度试验的结果可以用来评估细集料的密实程度。

密实程度越高,细集料颗粒间的空隙越小,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就会更好。

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可以根据表观密
度试验的结果对细集料进行选择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混凝土性能。

此外,表观密度试验还可以用于评估细集料的水稳定性。

水稳定性是指细集料在水中的稳定性能,即在湿润环境下,细集料颗粒是否会发生溶解、膨胀或破碎等现象。

通过表观密度试验,可以观察细集料的密实程度和颗粒结构,从而初步判断其水稳定性。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还可以用于评估细集料的孔隙结构。

孔隙结构是指细集料颗粒间的空隙分布情况,包括空隙的大小、形状和分布等。

通过观察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结果,可以初步了解细集料的孔隙结构,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总之,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是一项重要的混凝土材料试验,它可以评估细集料的质量和性能,指导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在实际工程中,进行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和施工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