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留学生HSK(初中等)成绩的分析与讨论

合集下载

留学生汉语水平测试分析报告

留学生汉语水平测试分析报告

留学生汉语水平测试分析报告作者:李艺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20期摘要: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密不可分,语言测试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根据笔者自身在二语教学中进行的汉语测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语言测试汉语水平语言测试,是对被试者的语言能力做出的科学评定(评估)的一种测量。

通过语言测试,我们可以评价学习者的学业成绩和语言能力,也可以评估教学取得的实际效果。

语言测试伴随着语言教学出现,没有语言教学也就无所谓语言测试。

因此,语言测试对教学组织者和学习者来说都十分重要。

语言测试是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测试研究能够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提供更为可靠而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1]本文以笔者在泰国清迈大学孔子学院教授汉语期间的教学对象进行了汉语水平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测试提出了改进意见。

[2]一、测试1.测试对象介绍本次测试以泰国清迈大学孔子学院交际汉语培训班(一级)的70位学生为对象。

泰国清迈大学孔子学院的交际汉语培训班,按不同级别招收学生,每期培训班总学时为30小时,每周三次课,每次1.5小时。

本次参与测试的学生从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分四期在泰国清迈大学孔子学院参加了一级的交际汉语学习,所使用的教材为《体验汉语基础教程1(泰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参与测试的70位汉语学习者中有在校学生、社会人士和僧人,他们几乎都是零起点学生,在经过30学时的学习后以结业考试的形式参加了测试。

2.测试内容为适应世界各地汉语学习者对汉语考试的需求,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自1990年起,先后研发并实施了汉语水平考试(HSK)、汉语水平口语考试(HSKK)、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CT)等多种汉语考试,为汉语学习者测试学习成绩、留学中国、申请来华留学奖学金等提供客观有效的测试标准。

新HSK是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重点考查汉语非第一语言的考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与HSK考试成绩的相关分析

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与HSK考试成绩的相关分析
信仰 、 感情 以及行 为 的明显 焦虑情绪 ” 近三 四十年来 , [ 引. 学习者 特征对 学习效 果的影 响一直是外语 教学研 究
的重心之 一. 早期 的研究 主要侧重于 学习者 的智 力 、 学能等认 知方式 , 后期 的研究 主要 侧重于 态度 、 动机 等情 感 因素. 年来 , 近 越来 越多的研究 者把注 意力放在 了“ 虑” 焦 这个情 感变量 上 , . r t 等Ⅲ认 为“ 多学 生 E Howi z 很
第4 O卷 第 2 期
21 0 1年 3月
内蒙 古师 范大 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 汉文 版 )
J u n l fI n r Mo g l r lUnv r i ( t r lS i n e E i o ) o r a n e n o i No ma i e st Na u a ce c d t n o a y i
在外语学 习 中都经 历 过 或正 在 经 历着 严 重 的焦 虑 ” 对 许 多 学 生 来 讲 , 语 是最 容 易 引起 焦 虑 的课 程. . 外 在 Howi r t z等人 的研究 中 ,8 的受试者表 示他们 在 外语 课 堂上 比在 其他 课 堂更 焦 虑. 的研 究者 甚 至认 为 , 3 有
的正 常适应行 为 , 时焦虑还会 引起 人 的心 理 变化 : 强 烈 的苦恼 和 受挫 的个 人 感觉 和 体验. 同 ① 这是 一 种模 糊 的恐惧 , 体本身并不 知道它 的根源 ;② 产 生不愉快 的消极 情绪 , 有动机 的意义u . 个 具 J
语言学习焦虑感是“ 学习者因语言学习过程的独特性而产生的一种对与课堂语言学习相关的自我意识、
焦 虑感 越强 , 外语 成绩越低 . 对此不 少人提 出了应对 的教学 策略. 对外 汉语教 学与学 习领域对 留学生汉语 焦虑感 的研究 还 处在起 步 阶段. 旭菁【 调查 了留学 生汉语 焦 钱 4 ] 虑感与 学习 成绩 等 9项 指标 的关 系 ;张莉 等[ 分析 了焦 虑 感 的分 布 、 生原 因 , 2 产 并提 出有效 的教 学应 对 策 略; 张莉 [ 主要考察 留学生汉 语学 习焦 虑感 对 第二 语 言 习得 的一个 重 要方 面—— 口语 表 达流利 性 的影 响. 5 ]

HSK分析

HSK分析

HSK分析汉语教学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拼音缩写,是专为测量国内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标准化考试,受国家教委委托由北京语言学院设计研制,于1990年通过专家鉴定,自今年起将成为正式国家级考试。

中央民族学院预科部自1988年至1992年共进行四次HSK。

第一次是验证HSK对新疆学员是否适用,结果是肯定的①。

第二次、第四次为新生入学摸底考试,第三次是证书考试。

这种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汉语能力,是使第二语言汉语教学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手段,正确地分析、理解和使用HSK,对提高民族中学的汉语教学水平是有益的。

HSK考试中的实际用词情况怎样?与最初的设计是否吻合?现有词汇量标准是否合适?原有词汇大纲与现实语言生活用词是否一致?通过对近百套HSK试卷用词的统计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上述问题,同时也可为设计新词汇等级标准、开展国际汉语教学、推广汉语考试提供参考。

一、HSK简介HSK的主要功用:(一)母语非汉语者进入我国高等院校学习专业知识所必须具备的汉语能力之界定标准。

(二)有一定汉语水平的母语非汉语者深造汉语时鉴定其能力等级的界定标准。

(三)母语非汉语者获取《汉语水平证书》能力的界定标准。

HSK包括四项内容: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

共170题,每题1分,分8级。

各等级标准和含义如下:1级(35-51分)、2级(52-68分),分别表示略懂汉语或具有初级汉语基础。

3级(69-85分)、4级(86—102分)、5级(103-119分) 表示分别达到第二语言汉语专业一年级结业及格、良好、优秀水平,即理科院校入学学习水平。

6级(120-136分)、7级(137-153分)、8级(154-170分)表示分别达到第二语言汉语专业二年级结业及格、良好、优秀水平,即文史科院校入校学习水平;同时还表示获取中等《汉语水平证书》C级、B级、A级水平;8级还可视作达到初级翻译水平。

二、成绩分析及建议表1 HSK(基础)用词情况出现频次涉及词汇量试卷覆盖率10以上1390 93.4410 1472(82)94.019 1573(101)94.647 1775(96)95.696 1943(168)96.395 2119(176)97.004 2372(253)97.703 2694(322)98.372 3241(547)99.131 4482(1241)10031套试卷,篇幅为190227字HSK考试大纲规定,HSK(基础)考查甲、乙级常用词(共3051词,其中甲级1033、乙级2018)。

留学生课外汉语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

留学生课外汉语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

留学生课外汉语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前来中国学习汉语。

在这群人当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动机,也有不同得学习方式和程度。

因此,了解留学生课外汉语学习状况十分有必要,以便有效指导留学生汉语学习,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效率。

为了了解在中国的留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对他们的课外汉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以来自世界各国的125名留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进行调查。

一是定性研究:针对调查对象有关汉语学习的兴趣、学习意愿、学习时间、学习动机等深入开展访谈,调查表明:大部分留学生对汉语学习非常感兴趣并拥有很强的学习意愿;大部分学习者每周会用1-2小时的时间进行汉语学习,但也有一些人用的时间比较多;学习汉语的原因主要是求职方面或学术研究方面的需要。

二是定量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125名调查对象的汉语学习水平进行了了解。

结果显示,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有2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汉语水平较差,有45%的受访者表示汉语水平一般;只有3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汉语水平很好。

此外,本次调查还发现:有4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汉语学习速度太慢,有3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习汉语的方法不太正确;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汉语学习资源比较匮乏;3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课外汉语学习质量不够高;有25%的受访者表示,学习汉语有时会感到压力很大;有3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

综上所述,对留学生课外汉语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多数留学生拥有很强的学习意愿与兴趣;大部分留学生每周可以用1-2小时的时间学习汉语;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他们的学习的进程比较缓慢;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匮乏;学习效率和质量低;有时会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本次调查的结果为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平台或机构可以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作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参考;二是针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三是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网络资源,为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四是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时间安排给予更多的关注,尽量让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五是向留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持,让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愉快。

近年来留学生HSK(初中等)成绩的分析与讨论

近年来留学生HSK(初中等)成绩的分析与讨论
维普资讯
近年来留学生HK( 等) S 初中 成绩的分析与讨论
口 崔 淑 燕
摘 要:文章分析 了首都经贸大学韩 日学生和其他 国家学生的 H K( S 初中等 )的成绩 ,发现 韩 日学生和其他 国家的学生的成绩在 阅读和综合 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考试的四项之间存在 关联;考生的语 法和 阅读、阅读和综 合 、听力和 阅读、听力和综合都有显著差异 。影响考生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听力,然后依次是综合、语法、阅
B t e r p e we n G ou s 7 8∞ 6 0
d f

s u r q ae
7 8∞ 6 0.

3.9 58
S. b
. 9 05
点和 不 点 昵 ?听 说 读 巧 项 技 能之 问 的 关系 是 否存 在 某种 相 关 呢 ? 既然 H K考 试具 符 较 高 的信度 利 效 度 , 又有 如此 之 S 多 的人参 加 了考 试 ,如 果对 考 生 的 考 试成 绩 进 行 分析 讨 论 , 即 可 了解 现 今 外 留学生 的 汉语 学 爿情 况 。我 们知 道 汉语 水 平 考 试 ( 中等 )分 州部 分 : 听力 理 解 、语 法 结 构 、 阅读 理 初 解 、 综 合 填 窄 。主 要 考 察 考 , 的听 读 技 能 I 法 、词 汇 上 语 识 。本 文 试 图 通 过 对 都经 贸人 学2 6 考生 的成 绩 进 行 统 0名 计 分 析 , 以期 发 现 学 生学 爿 汉 语 的现 状 1 点 ,并 为教 学 提 特 供借鉴与参考。 二 、研 究 过程

4 5 .S 2 . 9 26 1 2 1 9 3 1 89 3 9 .0
.o Oo
4 5 6 16 0 7. 2 4 7 O

有关韩国HSK初、中级汉语学习者汉语语法学习水平的调查研究

有关韩国HSK初、中级汉语学习者汉语语法学习水平的调查研究

有关韩国HSK初、中级汉语学习者汉语语法学习水平的调查研究目录一、概述 (2)1. 研究背景 (3)1.1 HSK考试的现状及意义 (3)1.2 韩国汉语学习者现状研究 (5)2. 研究目的及意义 (6)2.1 研究目的 (6)2.2 研究意义 (7)3. 研究方法 (8)3.1 研究对象 (9)3.2 数据收集方法 (10)3.3 数据分析方法 (11)二、韩国HSK初、中级汉语学习者汉语语法学习现状 (12)1. 韩国汉语学习者汉语语法学习水平 (13)1.1 分辨人数与平均水平 (14)1.2 初、中级水平学习者语法能力分析 (15)1.3 受试者汉语学习经历与语法水平的相关性 (17)2. 韩国HSK初、中级汉语学习者汉语语法学习的特点 (18)三、影响韩国HSK初、中级汉语学习者汉语语法水平的因素 (19)1. 学습英语背景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20)2.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影响 (22)3. 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23)3.1 学习动机 (24)3.2 学习态度 (25)3.3 学习策略 (26)四、对韩国HSK初、中级汉语学习者汉语语法教学的建议 (26)1.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28)2. 最佳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建议 (29)3. 关于个性化学习策略的建议 (31)五、结论与展望 (32)1. 研究结论总结 (33)2. 进一步研究方向 (35)一、概述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并调查韩国 HSK 初级与中级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语法学习水平。

HSK是汉语水平考试,旨在评估学习者对中国语言的掌握程度,分级体系为初、中、高级,以及专家级。

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为韩国的HSK初、中级汉语学习者,重点关注其汉语语法基础知识、理解能力以及应用水平。

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小规模实验测试等多种方法,以全面评估学习者的语法学习状况。

研究将首先概述汉语语法学习的特点以及初级与中级学习者在语法学习方面的难点。

留学生hsk5课程教学及对策分析

留学生hsk5课程教学及对策分析

HSK5课程是针对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考试,课程教学应该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针对性:课程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进行调整,提供适合学生的教材和练习。

系统性:课程教学应该系统地涵盖语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语言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实践性:课程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性,如通过口语交流、写作练习等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文化性:课程教学应该注重文化性,如通过中国文化的介绍、观察和体验来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对策分析:
增加课程难度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更高水平的语言能力。

增加课堂互动,增加学生口语交流的机会。

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和网络教学平台,提高课堂效率。

开展文化课程,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理解。

提供考前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备考HSK5考试。

蒙古国留学生HSK考试成绩的量化分析报告

蒙古国留学生HSK考试成绩的量化分析报告

73.00 6.08 33.26 3.87 44.465
292.58 29.50 128.10 15.90 40.748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二)蒙古国留学生 H SK 考试成绩的总体分布 255 名蒙古国留学生 H SK 考试的描述统计量 见表 5。统计结果表明:听力、语法、阅读、综合及总 分的平均数与中数非常接近,与众数略有差异;经 SPSS 软件中探索分析的 Shapiro-W ilk 方法进行正 态检验,表明蒙古国留学生 H SK 考试成绩呈非正 态分布。从图 1 的成绩分布可看出:整体上蒙古国 留学生 H SK 考试成绩渐近正偏态分布,低分段聚
○ 张瑞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 要: 通过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 年至 201 0 年参加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的蒙古国留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
和分析,其结果表明:(1)HSK考试成绩在各项目和总分上均渐近正偏态分布,总测评 Cr onbachα 系数是 0.945,具 有极高的测验信度,可以证实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作为国家级的标准化考试,可以比较科学有效地检测出蒙古国留学 生的实际汉语水平;(2)蒙古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存在着各项语言技能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其中听力相对较 差一些;同时,各项语言技能存在显著性别差异,高分段表现出女生学习汉语的优势;(3)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 学生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是汉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2011 年 5 月 第 24 卷 第 5 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留学生HSK(初中等)成绩的分析与讨论文章分析了首都经贸大学韩日学生和其他国家学生的HSK(初中等)的成绩,发现韩日学生和其他国家的学生的成绩在阅读和综合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考试的四项之间存在关联;考生的语法和阅读、阅读和综合、听力和阅读、听力和综合都有显著差异。

影响考生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听力,然后依次是综合、语法、阅读。

最后文章对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标签:HSK成绩汉语教学一、引言HSK(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大型标准化考试。

由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于1984年开始研制,1990年正式在海内外开考。

“22年来,北语汉考中心对考试研发和实施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保证了HSK一直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HSK已经铸成了一块著名的语言测试品牌。

” 截至目前,HSK累计考生人数已达近130万人次。

而HSK证书“作为达到进中国院校入系学习专业或报考研究生所需要的实际汉语水平的证明、作为汉语水平达到某种等级或免修相应级别课程的证明、作为聘用机构录用人员时评价其汉语水平的依据”,已经得到国内外的公认。

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多,学习汉语的人就更多了。

据悉,目前全球汉语热普遍升温,一百多个国家已约有二千五百万到三千万外国人学习汉语,学生的数量如此巨大,那么学习的效果怎么样呢?他们的听说读写技能是否平衡发展呢?不同国家的学生在学习汉语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呢?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某种相关呢?既然HSK考试具备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有如此之多的人参加了考试,如果对考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讨论,即可了解现今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

我们知道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分四部分: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

主要考察考生的听读技能和语法、词汇知识。

本文试图通过对首都经贸大学206名考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发现学生学习汉语的现状和特点,并为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研究过程(一)数据的收集本文收录了首都经贸大学2005年6月、7月、12月和2006年12月参加HSK (初中等)的206位考生的成绩,其中128人是韩国人和日本人,78人是欧美人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人。

得初等证书的共120人,其中韩日考生是76人,其他国家考生是44人;得中等证书的共86人,其中韩日考生是52人,其他国家考生是34人。

(二)研究目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1.韩日学生和其他国家的学生的成绩有没有显著差异。

2.考试的四项内容是否存在相关,即听力、语法、阅读和综合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3.考生的听力、语法、阅读和综合的成绩有没有显著的差异。

4.影响考生成绩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影响因素的排序是什么?(三)研究假设:1.韩日考生和其他国家考生的考试成绩有差别。

2.四部分的考试成绩之间相关。

3.所有考生四部分成绩有差异。

4.影响各级成绩的因素不是同等重要的。

(四)数据分析及结论根据以上假设我们用统计软件包SPSS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具体分析过程和结果如下:1.我们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其中国别是自变量,它有两个水平一个是韩日,一个是其他国家,各项成绩是因变量)对所有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处理结果如下:结果显示阅读和综合的成绩差异显著,我们又对方差进行了齐性检验,结果发现综合不符合方差齐性,因此我们又做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F(0.01)=10.604.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不同国别的学生在阅读和综合的成绩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而在听力和语法上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一:通过上述分析发现首都经贸大学韩日学生跟其他国家的学生在阅读和综合方面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而听力和语法差异不显著,这个结果部分地肯定或者否定了我们的假设1.另外,我们把所有的考生按级分为初等和中等两组,并对这两组的数据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无论是初等水平还是中等水平的学生,他们的听力、语法差异是不显著的。

这告诉我们,无论是韩日学生还是其他国家的学生,他们的听力水平是没有差异的,其对语法知识的掌握也没有什么好坏之分。

但是在阅读能力和综合理解能力方面还是有显著的差距的,前者的水平高于后者。

这一研究结果跟寒宇1997年的研究不太一致。

他研究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92~1997共1476人的成绩,通过观察四项考试的平均分的高低,得出了韩日学生的听力水平在不同的国家中最低,文章还以几次考试作为例证。

例证中韩日学生的数量较多,而其他国家学生的数量多在10人以下,由此比较得出的结果,其可靠性值得商榷。

2.我们对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如下图。

可以看到,听力和语法、听力和阅读、听力和综合、语法和阅读、语法和综合、阅读和综合都存在显著相关。

分析结果完全符合我们的假设。

结论二:通过此项分析发现所有学生的四部分成绩两两相关,由此可以得知听力、语法、阅读、综合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一个方面水平高,另一方面就高,反之亦然。

可见,要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只从听力、语法、阅读、综合某一方面入手是不可行的,应从整体入手才能收到成效。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3.我们对所有数据作成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结果显示:除了语法和综合、语法和听力没有显著差异以外,语法和阅读、阅读和综合、听力和阅读、听力和综合都有显著差异。

分析结果基本符合我们的假设。

结论三:分析结果显示,并非所有的两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是语法和阅读、阅读和综合、听力和阅读、听力和综合都有显著差异。

这告诉我们,学生们的听力和阅读技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阅读水平明显高于听力水平,不管他们是韩日学生还是其他国家的学生。

4.我们对所有的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aDependent Variable:总分结果显示自变量听力、语法、阅读和综合的偏回归系数的T检验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且听力的Beta系数最高为0.256,其他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综合(.249)、语法(.240)、阅读(.206)。

据此我们可以列出一个方程式:总分=-0.059+0.256*听力+0.240*语法+0.206*阅读+0.249*综合。

我们又对初等和中等两组分别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显示,对于得初等证书的考生而言,阅读的偏回归系数(.016)的T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而其他三项则没有;对于得中等证书的考生而言,听力的偏回归系数(.018)的T检验达到显著水平,而其他三项则没有。

这一结果跟对所有考生的分析结果不太一致。

结论四:Beta系数越高,说明他对结果的影响就越大,从分析中我们发现对所有水平的考生而言,听力的系数最高,依次是综合、语法、阅读。

这一结果跟我们的假设也是一致的。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影响学生HSK成绩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序:听力、综合、语法、阅读。

而将他们分为初、中等两组后,发现影响获得初等证书的因素是阅读,听力、语法、和综合对获得初等证书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影响中等的因素是听力,语法、阅读和综合对获得中等证书的影响并不显著。

这一结果跟李玉军“留学生HSK成绩‘跛脚’现象分析”中的结果存在一致的地方,如,获得中级证书的留学生主要是因为听力的跛脚而影响了更高级别的证书。

同时也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如李文中认为影响获得初级证书的主要因素是语法,而本文认为是阅读;李文认为在影响所有考生得证的因素中综合居第二位、阅读居末位,本文认为影响所有考生获得证书的因素排序是:听力、语法、阅读、综合。

(五)本文对收集到的数据的处理分别回答了文章开头提出的四个问题,问题的答案如下:韩日学生和其他国家的学生的汉语水平在阅读和综合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听力和语法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考试的四项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考生在语法和阅读、阅读和综合、听力和阅读、听力和综合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影响考生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听力,然后依次是综合、语法、阅读。

三、教学启示(一)研究发现,在两种水平上,韩日学生的阅读和综合水平均高于其他国家学生的水平,听力和语法水平则跟其他国家的学生没有差别。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根据不同国家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因材施教。

即使是混合编班,我们也应该考虑不同学生的汉语认知和学习特点,区别对待。

对所有学生采取“一视同仁”“一刀切”的态度和方法是不正确的,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上文分析发现听读、听力和语法、听力和综合、语法和综合、阅读和综合都存在相关,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听力、阅读、语法等并重,而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以此代彼。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打破那种以语法、综合课为主、听力、阅读、口语为辅的观点,应该树立综合课、听力课、阅读课、口语课都重要、都不能少的观点,并在教学中贯彻实施。

这样听说读写技能才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学生的汉语水平才能得到快速平衡的发展。

实际的教学中,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也应该重视这一点。

有的学校在某一学习阶段可能没有某一些课程的设置,比如说有些学校在零起点班不设置阅读课或者听力课,在高级阶段不设置听力课,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三)分析三发现无论是韩日学生还是其他国家的学生的听读水平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听力水平明显低于阅读水平。

分析四发现听力是影响学生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这些都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听力的教学。

我们学校从零起点就开设了听力课,我们也非常重视听力课的教学,可是笔者在跟学生的交流中常常听到学生说听力课难不喜欢听力课。

这种情况可能不只是存在我们学校,可能是一种普遍现象。

那么学生会感到听力课难,其中的原因恐怕很多。

王碧霞在“听能与听力理解困难的认知心理分析”中,从语言能力、认知策略和信息处理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留学生听力理解困难的原因,并提出听力课教学应突出听力理解的认知心理特点,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

本人没有研究过这问题,也不好妄下结论。

但是不管怎样,学生的听力水平不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太显著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这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界面临的难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四)分析四发现影响不同学习阶段学生成绩的首要因素是不同的,初级阶段是阅读,中级阶段是听力。

这就告诉我们,不同阶段学生汉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是完全同一的,因此作为教学负责人或者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而相应地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以及教学重点,而不应是不作任何区分地一个模式到底。

(五)由于本文的数据全部取自首都经贸大学的留学生,所以本项研究反映出的规律得出的结论对我校的汉语教学更有针对性,至于其推广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

参考文献:[1]耿英春.HSK考试成绩分析与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1).[2]任筱萌.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的回顾、现状与展望[J].汉语学习,2001,(2).[3]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HSK)改进工作新闻发布会讲稿[A].2006,(12).[4]李玉军.留学生HSK成绩“跛脚”现象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2).[5]余文清.关于留学生听读关系的调查报告[J].汉语速成教学研究,1999,(2).[6]徐子亮.汉字背景和汉语认知[J].汉语学习,2003,(6).[7]寒宇.HSK水平考试成绩分析-兼谈听力教学在汉语学习中的重要性[J].北京第二外语学院学报,1997,(4).[8]王碧霞.听能与听力理解困难的认知心理分析[J].汉语学习,2000,(6).[9]江新.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崔淑燕,首都经贸大学对外文化交流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