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青海湖天然草地干旱指标筛选及干旱等级划分
干旱指标确定与等级划分

干旱指标确定与等级划分干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降水量明显偏少,导致土壤中储存的水分无法满足植物生长和人类生活需求的气候现象。
为了确定干旱的程度以及对干旱进行等级划分,科学家们发展了一系列干旱指标。
干旱指标是通过测量和分析气候、水文和土壤数据来评估干旱条件的一种方法。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有关干旱的信息,包括干旱的发生频率、程度、强度和时态。
最常用的干旱指标是降水量。
通过对降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能够确定干旱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常用的降水指标包括年降水量、季节降水量和年度降水量等。
根据降水指标,可以将干旱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例如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等。
另一个常用的干旱指标是蒸发散量和蒸散量。
蒸发散量是指单位面积上空气中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量。
通过测量和监测蒸发散量,可以评估土壤中的水分供应情况,从而确定干旱的程度。
土壤湿度也是评估干旱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测量和监测土壤湿度,可以了解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从而评估作物的生长环境。
通常,土壤湿度可以通过地下水位、土壤湿度传感器等方式来测量。
除了以上指标外,气象指标也被广泛用于干旱评估和等级划分。
气象指标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评估干旱对气候条件的影响程度。
在确定干旱指标和等级划分时,还需要考虑地区特征和统计方法。
不同地区的降雨和气候条件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地区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指标和方法。
同时,统计方法也会影响干旱的等级划分结果。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百分位数、标准差和指数等。
综上所述,干旱指标的确定和等级划分是通过对降水量、蒸发散量、土壤湿度和气象指标等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来完成的。
这些指标能够提供有关干旱的信息,帮助人们了解干旱的程度和时态,从而制定适当的防治措施。
农业干旱监测预报指标及等级标准

附件1农业干旱监测预报指标及等级标准农业干旱指标包括土壤相对湿度、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距平、降水距平、遥感植被供水指数。
上述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农业干旱的程度,但存在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土壤水分的优势在于能直观地反映旱地作物农田水分多少,但无法进行水田旱情监测,同时也忽略了蓄水量对干旱的抑制作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距平虽能反映作物水分的满足程度,但在气候干燥的区域需水量偏大,且灌溉作用无法考虑;降水距平虽能直观反映出雨养农业的水分供应状况,但不能表征降水对作物利用的有效性;遥感方法虽直观,但在云和植被状况影响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需要发挥各种指标的优势,根据所处区域的土壤、气候、植被特点等加权集成综合农业干旱指数作为农业干旱监测预报的指标。
一、农业干旱综合指数计算与等级划分农业干旱综合指数是对土壤相对湿度、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距平、降水距平、遥感植被供水指数4种农业干旱指标的加权集成,计算方法如式(1):∑=⨯=nii iw fDRG1(1)其中,DRG为综合农业干旱指数,f1、f2……f n分别为土壤相对湿度、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距平、降水距平、遥感干旱指数等; W1、W2……W n为各指数的权重值,可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也可由专家经验判定。
农业干旱综合指数的等级划分如表1。
表1 农业干旱等级序号干旱等级综合农业干旱指数1 轻旱1<DRG≤22 中旱2<DRG≤33 重旱3<DRG≤44 特旱DRG>4二、各种单指标的计算方法1.土壤相对湿度土壤相对湿度直接反映了旱地作物可利用水分的状况,它与环境气象条件、作物生长发育关系密切,也与土壤物理特性有很大关系,对于不同作物品种、同种作物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质地土壤,作物可利用水的指标间存在一定差异。
考虑作物根系发育情况,在旱地作物播种期和苗期土层厚度分别取0-10厘米与0-20厘米,其它生长发育阶段取0-50厘米。
土壤相对湿度的计算如(2)式:n f w a R ic ini sm /%)100(1⨯⨯=∑= (2) 式中:R sm 为土壤相对湿度(%); a 为作物发育期调节系数,苗期为1.1,水分临界期(表2)为0.9,其余发育期为1;w i 为第i 层土壤湿度(%); f ci 为第i 层土壤田间持水量(%); n 为作物发育阶段对应土层厚度内观测层次(一般以10cm 为划分单位)的个数(在作物播种期n=1,苗期n=2,其它生长阶段n=5)。
干旱指数分级标准

干旱指数分级标准
干旱指数分级标准一般分为五级,具体如下:
无旱: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
轻旱: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
中旱:特点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重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离,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
特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另外,《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也规定了五种监测干旱的单项指标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CI。
这些单项指标包括降水量和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标准化降水指数、相对湿润度指数、土壤湿度干旱指数和帕默尔干旱指数。
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CI则是以标准化降水指数、相对湿润指数和降水量为基础建立的一种综合指数。
干旱分级标准

干旱分级标准干旱分级标准是针对水资源短缺现象的一种分类方法,它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及公众更好地了解干旱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干旱分级标准及其应用领域,并提供一些应对干旱的建议。
一、干旱概念及分级必要性干旱是指由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导致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失衡,从而导致水资源不足的现象。
干旱不仅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影响到人类生活、工业生产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应对干旱,有必要将干旱现象进行分级,以便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
二、干旱分级标准概述1.轻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20%-40%,水源地供水正常,但部分农田、植被出现水分不足现象,可能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
2.中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40%-60%,水源地供水紧张,农田、植被水分严重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较大影响,部分水源地可能出现供水不足现象。
3.重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60%-80%,水源地供水严重不足,农田、植被干旱严重,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生态环境恶化,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
4.特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80%以上,水源地供水极度紧张,农田、植被干旱极度严重,农作物大面积死亡,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畜饮水极度困难。
三、干旱分级标准应用领域1.政府决策:各级政府可根据干旱分级标准,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如限水、停水等,确保水资源合理分配。
2.农业生产经营:农民可根据干旱分级标准,调整种植结构,选用抗旱作物,合理安排灌溉用水,降低干旱损失。
3.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相关部门可根据干旱分级标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防止干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4.公众教育:通过普及干旱分级知识,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抗旱的氛围。
四、应对干旱的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水资源总量控制、用水定额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完善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水库、水池等储水设施,提高抗旱能力。
3.推广节水技术:普及节水灌溉、喷灌、滴灌等技术,降低用水消耗。
青海省天然草地退化程度分级指标初探

条件在各个级别 的表现提 出了退化草地 的标准。
如S a m p s o n A, W. ( 1 9 1 9 )的 土 壤 有 机 质 诊 断 ; H u m p h r e y R . R. ( 1 9 4 9 ) 的可 利 用 牧草 产 量 占总 产
量 的百分 比诊断 ; D y k s t e r h u i s E . J . ( 1 9 4 9 ) 以减少
任继周院士( 1 9 9 8 ) 根据放牧过程中草地植物
的负 荷对 策 的 表 现 提 出 了 草地 退 化 的 五个 级 别 ,
即: 轻度退化、 明显 退 化 、 严重退化、 极度退化、 彻 底破 坏 , 以及判 断 草地退 化 等 级 的标 准 和系 统 。1
1 国内外研 究现状
国内外 草地学 专 家通 过 自己的研 究 成 果 和对
化草 地理 论研 究 和实践 应用 上发 挥着 重要 作用 。
资料, 青海 省现 有退 化草 地 面积 3 1 3 1 . 0 4×
1 0 h m , 占全 省 天 然 草 地 面 积 的 7 4 . 7 0 %。1 9 8 6 年 第一 次全 省 草 地 资 源 调 查 , 时年 全 省 退 化 草 地 总 面积 仅 占天 然 草 地 总 面积 的 1 6 . 9 8 %, 至 2 0 0 7 年 调查 时退 化草 地面 积是 第一 次 草 地 资源 调查 时
草地 退化 过 程 的理解 , 从 不 同角 度 , 以及 生 物 环境
级轻 度 退 化 : 草 层 生 物 量减 少 , 结 构基 本 正 常 , 牧 草生 长 欠 均 匀 , 盖度下降 , 可 见 畜 蹄 践 踏痕 迹 ; 局 部土壤有机 质有减少趋势 , 有水 土流失现象 , 固 定、 半 固定沙 丘 局部 遭破 坏 , 沙斑、 盐斑 、 片 状侵 蚀 出现 。动物 在草 地上 均匀 采食 , 放 牧 时 间延 长 , 生
用主成分分析评价青海湖流域各类型天然草地质量

20 0 8年
[] r .C mpt ine c s ni‘ebco svg tt n J . a 2 G i JP o eio xl i nhra eu eeai [ ] N — me t uo o
4 4 如 仅 从 获 取 最 大 生 物 量 的 角 度 考 虑 , 白三 叶 和 狗 牙 根 的 . 在
[] 慧 龙 , 世 魁 .高 寒地 区 多 年 生 禾 草 混 播 草 地 种 间 竞 争 效 应 分 析 8林 董 [] J .草 业 学 报 ,0 3 1 () 7—2 2 0 ,5 3 :98 . [] a lr R,A rsnLW .Onted pn e c f elcmetsr s 9 T yo D ase h e ed neo pae n ei r e cmpt ineprme t [] o ra fE ooy 9 9 7 :7—8 . o eio x ei n s J .Jun l c l ,18 ,7 9 59 8 t o g [0 W io R h o o eio n otcmpt in J .Jun l f 1 ] l nJ S o tcmp tina dro o eio [ ] o ra o s t t
[ ] od egD E,L n aK.Co eiv f c ad rso s:hea— 3 G lb r a d mpt ieef t n ep ne i r t e r cisad creae ri n teery s g so o eio [ ] he n orltd t t i h al t e fcmp tin J . as a t
着 刈 割 次 数 的增 加 , 落 中 杂 草 的 比 例 也逐 渐 降低 , 而 导 致 杂 群 从 草 植 物 竞 争 力 的下 降 , 与 大 多 数 人 的研 究 结 果 相 一 致 。 这 4 3 从 整 个 试 验 期 看 , 气 温 较 低 而 水 分 充 足 的 分 蘖 前 期 白 三 . 在 叶 的 干 物 质 积 累速 率较 快 , 此 期 间 白 三 叶 在 群 落 中 占 主 导 地 在 位 , 争 力 较 高 ; 随 着 气 温 的 升 高 , 三 叶 因其 自身 的 生 物 学 竞 而 白 特 性 生 长 受 阻 , 播 群 落 开 始 以 狗 牙 根 为 主 , 竞 争 中 一 直 处 于 混 在 优 势 地 位 , 竞 争 力 强 于 白三 叶 。 其
青海湖流域天然草地主要植被的特征

摘要:通过对2016年度青海湖流域自然区域5个草地类植被进行草地生态监测结果分析:草层平均高度为7.4cm ,其中,优势种平均高度为6.6cm ,草地植被覆盖度平均为69%,其中优势种覆盖度为31%;平均鲜草总产草量为3026.02kg/hm 2,其中高寒草甸类平均鲜草总产草量最高为3960.89kg/hm 2,高寒草甸草原最低为1426.70kg/hm 2;各类草地地下生物量以高寒草甸类草地最高为57946.70kg/hm 2。
关键词:青海湖流域;天然草地;植被特征;分析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也是国际重要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种比例高。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对深入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维护西部生态安全,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2012年青海湖流域生态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先期工作在省环保厅牵头,由环保、农牧、水利、林业、气象等部门全面实施完成。
从2016年起,省环境保护厅从省级环境保护专项中安排青海湖流域生态监测体系运行项目资金,对其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环境状况、草地质量、水文、气象要素、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天地一体化”监测工作,确保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监测工作的连续性和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决策。
本文根据2016年度监测结果对青海湖流域天然草地从植被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本区草地合理利用仅供参考。
1研究区概况环青海湖地区包括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海西蒙古族自治州的天峻县、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刚察县和海晏县。
它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区域的草地面积为20282.99km 2,占区域总面积的68.36%。
位于97o 50ˊ~101o 22ˊ58.5″E 和36o 15ˊ~38o 20ˊN ,海拔在3194~5174m ,年均温为2.7℃,较气候平均值偏高1.8℃;年平均降水量为480.3mm ,年平均日照时数2930.6h ,是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以干旱、寒冷、多风为主要特征[1][5]。
干旱指标确定与等级划分

干旱指标确定与等级划分由于影响干旱得因素很多,造成干旱得原因不同,各地气候、地理条件差异很大,目前难以采用全国统一得干旱评判标准、本附录推出得指标、公式供在编制《抗旱预案》时作参考之用,各地也可选用本地区得研究成果。
1单一干旱指标1、1气象干旱指标1、1.1 连续无雨日数指作物在正常生长期间,连续无有效降雨得天数。
本指标主要指作物在水分临界期(关键生长期)得连续无有效降雨日数。
表1 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连续无有效降雨日数与干旱等级关系参考值(单位:天)注:无有效降水指日降水量〈5毫米、水分临界期指作物对水分最敏感得时期,即水分亏缺或过多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得生育期。
1.1.2 降水距平或距平百分率距平指计算期内降雨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雨量得差值,距平百分率指距平值与多年平均值得百分比值、中国中央气象台:单站连续三个月以上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5%~50%为一般干旱,偏少50%~80%为重旱;连续两个月降水偏少50%~80%为一般干旱,偏少80%以上为重旱、多站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可参照下表确定、表3区域降水距平百分率(%)与相应得干旱等级1.1.3 干燥程度用大气单个要素或要素组合反映空气干燥程度与干旱状况。
如温度与湿度得组合,高温、低湿与强风得组合等,可用湿润系数反映。
湿润系数计算公式如下:公式1:K1= r / 0、10ΣT式中:ΣT—为计算时段0℃以上活动积温(℃·日),r—为同期降水量(毫米)。
公式2:K2= 2r / E式中:E—为小型蒸发皿得水面蒸发量(毫米);r—为同期降水量(毫米)。
计算时,请参考当地得有关数据、表4干燥程度与干旱等级得划分1。
2水文干旱指标1、2.1水库蓄水量距平百分率公式:Ik =(S-S)/S0×100%式中:S—为当前水库蓄水量(万立方米);S—为同期多年平均蓄水量(万立方米)。
表5水库蓄水量距平百分率(%)与干旱等级1。
2、2 河道来水量(指本区域内较大河流)得距平百分率公式:Ir =(RW-R)/R×100%式中:RW—当前江河流量(立方米每秒);R—多年同期平均流量(立方米每秒)、表6河道来水量距平百分率与干旱等级1.2.3 地下水埋深下降值公式:Dr=Dw-D,式中:Dw—当前地下水埋深均值(米);D-上年同期地下水埋深均值(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青海湖天然草地干旱指标筛选及干旱等级划分
杨发源;安光辉;孙富兰;赫小红
【期刊名称】《青海草业》
【年(卷),期】2022(31)2
【摘要】本文采用气象干旱指标法和农业干旱指标法分析环湖地区天然草地干旱指标等级。
结果表明:青海环湖地区天然草地干旱的降水量月尺度距平百分率(Pa)干旱等级划分指标是-65<Pa<-50时轻旱;Pa<-95时特旱;土壤水分(重量含水率W)干旱等级划分指标是10<W<15时轻旱;W<3时特旱。
以上指标在理论上是一致,对环湖地区的预报准确率比较高。
【总页数】5页(P26-30)
【作者】杨发源;安光辉;孙富兰;赫小红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南州气象局;青海省兴海县气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2.1
【相关文献】
1.干旱指标及等级划分方法研究
2.通渭县干旱指标分析及干旱等级划分研究
3.分位数法对多指标干旱等级划分一致性的作用
4.青海湖北岸天然草地土壤湿度变化规律及土壤干旱特征分析
5.基于MODIS数据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干旱监测指标的等级划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