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松沙地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六盘水煤田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南北长约70公里,东西宽度约30公里,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煤田之一。
煤层气是六盘水煤田的重要资源之一,其分布与煤炭分布有着紧密的联系,煤层气的开发将极大地促进六盘水地区的经济发展。
本文将对六盘水煤田的基础地质特征进行研究,为煤层气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一、煤层气的分布特征煤层气主要存在于煤层中的吸附态和游离态之间,它是一种独特的地下气体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的形成与煤炭成因有着密切的关系,煤层气主要分布在煤层中,根据气体组成、气体烃类的含量和煤层气储集条件,可将煤层气划分为三个类型:低温型、高温型和生物甲烷型。
低温型煤层气主要储存在煤层的孔隙中,易被泥浆和酸洗溶。
高温型煤层气则以吸附态为主,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解吸,其储集和产出方式与页岩气类似。
生物甲烷型煤层气与煤层成因、地质背景有关,多分布在长期受抬升作用的区域,气体组成以甲烷为主,含硫化氢较高。
六盘水煤田的煤层气储层主要分布在晚古生代晚期至早中生代时期的煤层中,储层一般在煤层顶部和煤层底部形成。
由于六盘水煤田区域受沉积作用和构造运动影响较大,煤层气的储层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煤层气储层受构造影响较大。
在六盘水煤田中,煤层气储层一般位于构造拉张带和断裂带旁,由于构造隆起的作用,煤层储层可能发生了断层、滑动、褶皱等变形,对煤层气的产出和开发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其次,煤层气储层孔隙度较小。
由于六盘水煤田大部分煤层形成于早期的泥炭或煤化程度较低的煤炭,其孔隙度较小,且空隙率低,因此煤层气的藏层开采难度较大。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地质背景和岩石性质的影响。
煤层气在储层的保存主要是由煤炭自身的孔隙度和渗透性、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六盘水煤田中,煤层气主要分布在露头煤和煤层厚度较大的地区,其中露头煤的煤层气含量相对较高。
六盘水煤田上二叠统煤系气成藏特征及共探共采方向

六盘水煤田上二叠统煤系气成藏特征及共探共采方向易同生;高为【摘要】六盘水煤田上二叠统含煤地层中煤层、页岩、砂岩叠置频繁,统筹勘探不同储层中的天然气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开发效益.通过对煤系气储层岩相、厚度、源岩地化、储层物性及空间赋存规律的研究,分析了六盘水煤田煤层气、煤系页岩气和煤系致密气成藏潜力,讨论了煤系气的空间叠置关系和勘探前景.结果显示:区内晚二叠世煤层煤种齐全,厚度较大,变质程度普遍偏高,含气显示优越;页岩和砂岩累计厚度大,有机地球化学和储集物性参数良好;不同岩性的区域和层位分布差异较大,组合类型多样,空间配置关系有利于发育垂向多套天然气藏.煤系页岩气最有利勘探层位为龙潭组下段,煤层气和煤系致密气最有利层位为汪家寨组和龙潭组上段;以此为基础,总结提炼出“源储一体型”独立煤系页岩气藏、“源储紧邻型”煤系“三气”组合气藏、“下生上储型”煤系“两气”组合气藏共3种气藏类型.初步认为晴隆向斜深部为煤系页岩气优先勘探区,青山向斜深部适合煤层气和煤系页岩气共探共采,盘关向斜和格目底向斜深部适合煤层气和煤系致密砂岩气共探共采.【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8(043)006【总页数】12页(P1553-1564)【关键词】煤层气;煤系页岩气;煤系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气藏类型;共探共采【作者】易同生;高为【作者单位】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8;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贵阳550008;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8;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贵阳5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煤系气是由整个煤系中的烃源岩母质在生物化学及物理化学煤化作用过程中演化生成的全部天然气,主要包括赋存在煤层中的煤层气、暗色泥页岩中的页岩气及致密砂岩中的致密气[1]。
我国以往针对含煤地层的天然气勘探评价主要关注煤层,对煤层以外的煤系页岩气和煤系致密砂岩气关注较少,既没能充分利用好资源,又致使开发成本较高,勘探效益欠佳[2]。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的天然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清洁能源资源。
近年来,我国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越来越重视,六盘水煤田是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在充分了解煤层气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
对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地质背景六盘水煤田位于贵州省的遵义市、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州三盟市,约占地面积1000平方公里。
该地区由于地处黔北山地和盆地过渡区,地形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地质条件不断发生变化。
地质背景对煤层气的运聚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地质特征研究对煤层气资源的开发至关重要。
二、煤层地质特征1. 煤层地层特征六盘水煤田煤层主要分布在河谷盆地和山间盆地,地层倾角较大,煤层的埋藏深度较浅,一般在400米至800米之间。
煤层的埋藏深度直接影响着煤层气的产出量和质量,深层煤层气的开发难度大,需投入更多的技术和资金。
深入了解煤层地层的特征对煤层气的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2. 煤层地层构造特征六盘水煤田属于黄土—煤系构造,煤田层煤复合地质构造,常走向近东西向,构造特征复杂。
煤层气的形成和富集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因此对煤层地层构造特征的研究对煤层气资源的开发至关重要。
3. 煤层气地质特征六盘水煤田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气为主,富气过程受构造活动的影响,富气程度较高,煤层气藏的形成和富集与煤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地质参数密切相关。
煤层气地质特征的研究对煤层气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三、煤层气开发地质问题1. 煤层气资源勘探难度大由于六盘水煤田地质条件复杂,煤层的埋藏深度较浅,地质构造复杂,使得煤层气的勘探难度增大。
需要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勘探方法,充分了解地质特征并提高勘探技术水平,才能有效开发煤层气资源。
2. 煤层气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煤层气开发会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在煤层气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六盘水煤田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境内,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煤炭产区之一。
由于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六盘水煤田具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
为了有效开发利用这些煤层气资源,需要对其基础地质特征进行研究。
六盘水煤田的煤层气主要分布在煤层中的解理裂隙中。
煤层是由厚度较大的煤层和厚度较小的岩层构成的,这些岩层在地质历史中经过了多次变形作用,形成了丰富的解理裂隙。
这些解理裂隙是煤层气的主要运移通道,也是煤层气的主要富集空间。
六盘水煤田的煤层气富藏特征独特。
由于六盘水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煤层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构造和地层。
构造对煤层气富集有较大影响,煤层气主要富集在构造盆地的凸起部位,而在坳陷部位富集较少。
地层特征也是煤层气富集的重要因素,煤层气主要富集在具有较好储集性的地层中。
六盘水煤田的煤层气开发难度较大。
由于地下水位较高,煤层气的开发面临着地下水的压力影响。
地下水的渗入会导致煤层气的产量减少和采气效果下降。
煤层气的开发还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和工程技术要求高的困难。
为了有效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需要充分考虑地质特征,采用适当的开发方法和技术手段。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还存在一定的环境问题。
由于煤层气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开采过程中的地下水抽采也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六盘水煤田的煤层气开发具有一定的地质特征,包括解理裂隙的分布、煤层气的富藏特征、开发难度较大和环境问题等。
通过对这些地质特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六盘水煤田的煤层气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赋存特征及有利区评价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赋存特征及有利区评价高为;韩忠勤;金军;白利娜;周培明【摘要】近5年来,六盘水煤田多个区块的煤层气试采开发取得了较大突破,但其煤层气聚集单元多、勘探开发条件差异大,整体评价该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预测综合有利区对本区煤层气开发决策至关重要.研究区有22个主要含煤向斜,即煤层气聚集单元,不同煤层气聚集单元上二叠统含煤岩系具有单煤层厚度薄、顶底板封盖性好、煤层含气量高、地应力较大、煤体结构偏差、低孔低渗、储层超压频繁的共性特征,但在煤层气资源丰度、资源量、煤层累计厚度、构造、埋深、煤阶、试采效果、勘探程度和地面条件等方面差异较大,根据各煤层单元的共性与差异性确定了煤层气综合开发评价的3个二级指标(资源条件、储集条件和开发基础条件)及对应的9个三级指标,采用多层次模糊数学方法对22个煤层气聚集单元进行了有利区优选排序,优选出5个建议优先开发的煤层气单元、9个适合接替开发的煤层气单元及8个远景煤层气开发单元.【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8(046)005【总页数】9页(P81-89)【关键词】煤层气;地质特征;选区评价;多层次模糊数学;上二叠统;六盘水煤田【作者】高为;韩忠勤;金军;白利娜;周培明【作者单位】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8;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贵阳 550008;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8;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贵阳 550008;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8;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贵阳 550008;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8;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贵阳 550008;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8;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贵阳5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六盘水煤田是我国南方煤层气资源极为丰富的含煤盆地,煤层气聚集单元多,不同煤层气单元地理位置分散、资源规模不均、勘探程度和试采效果等开发基础条件差异显著[1-3]。
贵州六盘水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目标区优选_陈本金

文章编号:1674-5086(2010)03-0056-05贵州六盘水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目标区优选*陈本金1,2,温春齐1,曹盛远1,任文静1,周雄1(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2.贵州省地震局,贵州贵阳550001)摘 要:针对贵州六盘水煤层气富集带,从向斜构造、封闭条件、煤层割理、煤的演化和含气量5个方面探讨了该地区煤层气可能富集高产的原因,认为该区大面积的向斜构造为煤层气富集高产提供了基础条件。
根据各向斜煤层气赋存特征及资源状况,并考虑煤层气富集高产有利因素和经济地理条件等综合分析,提出最有利区块4个,有利区块4个。
重点评述了格目底向斜和盘关向斜重点勘查目标区的最有利区块。
关键词:煤层气;有利开发区;煤层割理;赋存特征;贵州六盘水中图分类号:T E122 文献标识码:A D O I:10.3863/j.i s s n.1674-5086.2010.03.010 六盘水地处贵州西部,煤炭资源丰富,预测总储量为903.04×108t[1],在垂深2000m以上达765.44×108t。
该区煤层数量多、厚度大且分布稳定,可采厚度累计15~40m;同时,含气量达8~32m3/t,对该区19个储煤向斜200~1500m埋深内的煤层气资源总量进行计算,该区煤层气资源量达(11591~12171)×108m3。
煤层割理发育,渗透性好,易于煤层气开采。
所以,该区煤层气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经在盘县钻探初步证明,该区煤层气具有良好的可采性,地质条件与山西柳林地区极其相似,部分条件还优于柳林地区,给柳林地区形成的技术向六盘水移植创造了条件。
陈本金[2-3]、赵黔荣[4]、邬云龙[5]、秦晓庆[6]、王旭[7]、易同生[8]等对六盘水地区煤层气基本情况先后做过一些研究,但研究还不够深入。
据此对六盘水地区煤层气富集高产条件进行较系统的分析研究,结合各区块所处经济地理条件,对六盘水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目标区进行优选,为选择开发利用该区煤层气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六盘水煤田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之一。
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煤层气开发已成为煤田资源综合开发的重要方向。
作为煤层气开发的基础,煤层气地质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本文将从地质构造、地层特征、煤层气储层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构造特征六盘水煤田地处华南地块与江南-华北地块交错带之间,地处中国地质构造的边缘位置。
整体上,煤田地质构造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受北部川滇地块、贵州地块和云南地块的共同影响。
地处构造隆起带,地形起伏较大,形成一系列突起和坳陷,地质沉积环境多样,这为后期的煤层气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地处构造活跃区域,受构造活动的影响较大,煤层气成藏条件复杂、多样化。
地层特征六盘水煤田主要分布在上二叠统乌托邦组和下三叠统龙马溪组地层中,这两个地层是六盘水煤田的主要煤层气产层。
乌托邦组为深水相碎屑岩相,发育泥页岩、粉砂岩、页岩和煤层,煤层受古构造活动和后期热液作用的影响较大,形成了煤层气的主要富集层。
龙马溪组为陆相碎屑岩相,发育粉砂岩、泥页岩、砂页岩和煤层,其中煤层主要由植物残体组成,对煤层气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煤层气储层特征从储层特征来看,六盘水煤层气储层主要以煤为主,兼有泥页岩、粉砂岩等夹层。
煤层气在储层内以吸附态和游离态存在,其中吸附态气体是最主要的产气形式。
煤矿构造、煤岩孔隙、煤层纹理等因素对煤层气的富集和运移起着重要作用。
煤层气储层渗透率较低,气体在储层内的运移较为缓慢,对采气工艺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开发基础地质特征研究显示,该地区煤层气资源潜力较大,但受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的影响,煤层气的勘探开发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考虑控制地质因素、科学规划开发方案,提高勘探开发成功率。
煤层气开发应遵循科学、可持续的原则,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六盘水煤田的煤层气开发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松沙井田煤储层物性垂向分布特征

c o n t e n t .r e s e vo r i r p r e s s u r e a n d p e r me a b i l i t y c h ng a e p r e s e n t s he t o b v i o u s v e t r i c a l e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s u c h s a v o l a t i l .
p ch r e n s i v e s t u d y o f c o l a r e s e r v o i r p h y s i c l a p r o p e r t i e s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l l e c o l a s e a m re a ma i n l y c o mp o s e d o f ma s s i v e p i r ma r y s t r u c t u r a l f r a c t u es r i n c o l a a n d c o 1 .b a y s t r u c t u r a l d a ma g e i s p o o r e r ; Vi t r i n i t e r e l f e c t a n c e b e .
t i o n.t o i f n d o u t t h e C BM r e s o u r c e p r e a 。t h e c o r r e c t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c o lb a e d me ha t n e d e .
u ll a y; P o r o s i t y o f c o a l s e a m i s b e t w e e n 2 . 8 1 6 % ~3 . 4% ,a v e r ge a 3 . 1 6 % ,n o t mu c h c h a n g e w i h t d e p t h; G a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盘水松沙地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Liu Yaran;Bi Caiqin;Shan Yansheng;Liu Ruiguo;Wang Fuguo;Li Hui;Dai Fenghong;Lyu Lina【摘要】通过对六盘水松沙地区煤层特征、煤岩煤质、煤变质程度、孔渗、等温吸附、煤岩力学特征、煤层含气性、生气及保存条件及该区煤层气勘探前景分析,结果表明:松沙地区含煤地层主要为龙潭组,含煤28~49层,总厚24.78m;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高达60.72%~75.05%,煤层镜煤反射率(Ro,max%)为0.85%~1.06%,为中等变质程度,整体属于气-肥煤,为煤层气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煤层宏观裂隙发育,连通性好,孔隙结构以小孔和微孔为主,透气性较好,有利于煤层气的吸附;研究区主要可采煤层含气量较高,为3.30~17.32m3/t;主要煤层兰氏体积为4.35~14.71m3/t,平均8.1m3/t;煤层顶底板岩性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比煤层大.煤系地层水动力条件弱,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顶底板一般为较厚的泥岩和粉砂质泥岩,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与富集成藏.综上分析认为,松沙勘查区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18(030)012【总页数】7页(P15-20,47)【关键词】上二叠统;煤层气;储层特征;勘探潜力;松沙地区【作者】Liu Yaran;Bi Caiqin;Shan Yansheng;Liu Ruiguo;Wang Fuguo;Li Hui;Dai Fenghong;Lyu Lina【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20 引言贵州省是我国煤层气资源富集区,尤其是六盘水地区属于煤层气富集高产预测区,煤层气资源储量高达1.39×1012 m3,占全省煤层气资源总量的45.47%[1-3]。
盘关向斜是六盘水煤田主要含煤及煤层气构造单元之一,前人对该向斜的沉积特征、地质构造特征、煤层气资源及其开发地质条件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4-9],而盘关向斜煤层气储层特征尚未进行系统研究。
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盘关向斜松沙地区实施1口调查井,本文以该井获得的数据为依据,对松沙地区煤储层特征及其煤层气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该地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区域地质背景松沙地区位于贵州省盘县矿区西部,处于盘关向斜西翼中段,总体上为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呈近南-北走向,倾向近东,倾角24°~65°,矿山内沿走向和倾向产状变化不大,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井田内未发现褶曲,断层发育(图1)。
区域上出露的最老地层为志留系中统马龙群,最新地层为第四系,其中缺失上志留统、下泥盆统、上侏罗统及白垩系,大面积出露地层有石炭系、二叠系及三叠系,其它地层只在局部地区零星出露,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在区内普遍分布。
井田内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永宁镇组,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第四系。
区域上含煤地层有:中二叠统梁山组、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含煤段,龙潭组和长兴组及上三叠统火把冲组,其中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的含煤最好。
盘关向斜晚二叠世为海陆交互相潮坪-澙湖-三角洲沉积环境(图2),该沉积体系有利于陆生植物生长、沉积与保存[3,5,10],从而使得晚二叠世龙潭组含煤地层较为发育,区内形成累计厚度较大、连续性较好的煤层。
2 煤储层特征2.1 煤层特征松沙地区含煤地层主要为龙潭组,其厚220~260m,含煤28~49层,含煤总厚24.72~42.04m,平均含煤总厚33.63m,含煤系数12.8%~17.2%,平均含煤系数15%,主要表现为薄-中厚的煤层群发育特征。
其中含可采煤层20层,总厚24.78m,可采含煤系数11%。
整体垂向上,上部含煤性较好,煤层厚度变化小,煤层间距、岩性均变化不大;下部煤层厚度、间距都有较大变化,且深度越大,变化越明显。
图1 松沙地区构造地质图Figure 1 Structural map of Songsha region图2 松沙地区上二叠统沉积相及层序地层柱状图Figure 2 Songsha region upper Permian sedimentary facies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ic column2.2 煤岩煤质研究区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煤为主,且随埋深增加,暗煤含量比重增加。
主要可采煤层主要块状原生结构煤和碎裂煤为主,线理状、条带状结构,似层状、层状构造,阶梯状、参差状断口。
沥青光泽、树脂光泽和玻璃光泽。
煤层显微煤岩组分:有机组分以镜质组为主,达60.72%~75.05%,平均66.10%;次为惰质组,17.87%~32.56%,平均24.46%;壳质组较少,4.68%~13.4%,平均9.44%。
无机总量5.42%~20.75%,平均12.18%,以黏土矿物为主,次为硫化物和碳酸盐,少量氧化物类。
2.3 煤变质程度松沙勘查区各煤层镜煤反射率(Ro,max%)介于0.85%~1.06%,平均0.98%,为中等变质程度,整体属于气-肥煤,且随埋深增加,煤层变质程度增加的变化趋势,变化趋势较缓(图3)。
与六盘水其他地区煤层相较,研究区煤储层变质程度相对较低[11],其与该区煤层较其他地区埋深浅相关。
研究区主要受燕山运动影响,发生构造-热事件,煤层变质作用主要为深成变质作用。
图3 松沙地区煤层镜质组反射率Figure 3 Songsha region coal vitrinite reflectance2.4 煤储层孔渗特征通常煤储层系由宏观裂隙、显微裂隙和孔隙组成,孔隙是煤层气的主要储集场所,宏观裂隙是煤层气运移的通道,而显微裂隙则是沟通孔隙与裂隙的桥梁[12-14]。
松沙井田煤层面割理较发育,端割理局部发育,裂隙呈树枝状,网状分布,其中3#发育夹角为60°两组面割理;面割理裂隙间距多为0.1~1.6cm,端割理为0.2~3.5cm,平均密度8~25条/(5cm),割理长度2~60mm为多数,宏观裂隙发育,连通性好,以垂直和斜交层理面方向,局部煤层充填度较高,达50%~70%,充填矿物主要以方解石为主,其次为黄铁矿(图4)。
根据扫描电镜下对大量裂隙的观测结果显示松沙及水城矿区宏观裂隙发育,充填较少,连通性较好(图5)。
图4 松沙地区煤储层宏观裂隙发育特征Figure 4 Songsha region coal reservoir macroscopic fissure development features图5 松沙地区煤储层显微裂隙Figure 5 Songsha region coal reservoir microfissures采用压汞法,对松沙地区5个煤层样品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区煤层以小孔和微孔为主,总孔面积为4.833~7.336m2/g,平均5.52m2/g;平均孔径为17.1~27nm,平均21.46nm(表1、图6)。
不论是孔容还是孔比表面积,小孔和微孔都占了较大的比例,该类孔隙透气性较好,对煤层气的吸附,解吸以及扩散有利,为煤层中的吸附气提供有利储存空间。
表1 松沙地区主采煤层孔隙特征Table 1 Songsha region main mineable coalseam pore features煤层埋深/m总孔面积/m2·g-1平均孔径/nmTRDARD439.14.851191.660 81.726 8451.64.884271.557 31.6416461.55.68323.11.418 31.487 7470.84.83321.11.587 31.6541515.57.33617.11.362 51.423 4煤样压汞曲线显示(图7),不同孔径的孔隙连续发育,孔喉之间连通性好,有利于煤层气解吸、运移和产出;曲线呈现为具一定进汞、退汞体积差(压力差)的滞后环,孔隙多以开放孔为主;其中3#煤、无编号煤层呈现退汞曲线均呈下凹状,表明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半封闭孔隙。
松沙地区主采煤层孔隙率介于2.87%~3.4%,平均3.16%,随埋深变化不大;渗透率介于0.075 9~0.493mD,平均0.214mD,整体表现随埋深增加,渗透率逐渐降低变化趋势,且上部煤储层渗透性高于下部煤组。
整体上,研究区煤储层渗透率相对较低,不利于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但可通过后期储层改造来对其进行改善。
图6 松沙地区煤层孔径分布Figure 6 Songsha region coal seam pore size distribution图7 松沙地区煤层进汞退汞曲线Figure 7 Songsha region coal seam mercury injection and withdrawal curves2.5 等温吸附特征Langmuir 体积是反映了煤的吸附能力的重要指标,Langmuir 压力是反映煤层气解吸难易程度的指标。
通常Langmuir 压力值越高,煤层中吸附态气体解吸越容易,越有利于开发[15-16]。
通过等温吸附实验测试结果发现:松沙井田主要煤层兰氏体积介于4.35~14.71m3/t,平均8.1m3/t,表明对煤层气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强;兰氏压力介于0.43~1.90MPa,平均0.76MPa,煤层放散初速度3.9~16mmHg,平均7.02mmHg,且随埋深变化规律不明显。
2.6 煤岩力学性质煤岩力学性质对煤层气井井壁稳定及井深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而煤岩力学性质主要受到煤岩微观孔隙结构、饱和介质及加载方式影响[17]。
通过松沙地区煤层及顶底板岩石力学测试结果发现:煤岩块体密度为1.46~1.51g/cm3,抗压强度为7.1MPa;煤层抗拉强度为0.33~0.97MPa,平均0.63MPa。
煤层顶底板岩石块体密度介于2.42~3.16g/cm3,平均2.82g/cm3;岩石抗压强度介于8.2~48.5MPa,平均21.9MPa;弹性模量为21.1×103~29.8×103MPa;平均24.45×103MPa;泊松比为0.21~0.28,平均0.25;岩石抗拉强度为0.99~8.94 MPa,平均3.75MPa。
结果表明:煤层顶底板岩性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比煤层大。
3 煤层气勘探潜力3.1 煤层含气性条件通过现场解吸实验发现:主要可采煤层含气量为3.30 ~17.32m3/t,平均8.43m3/t;空气干燥基含气量为8.08 ~ 26.78m3/t,平均17.51m3/t;干燥无灰基含气量为14.89~42.92m3/t,平均25.04m3/t,整体上,煤层含气量呈随埋深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下煤组含气量较上煤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