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海岸带类型
高三地理海岸类型知识点

高三地理海岸类型知识点地理学中,海岸是指陆地与海洋相接的界面,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相互作用的重要区域。
海岸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形成原因。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海岸类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理学中的海岸地形。
一、海蚀海岸海蚀海岸是由海水长期侵蚀而形成的地形,是最常见的海岸类型之一。
其特点是海岸线曲折,形成了许多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洞等。
常见的海蚀海岸包括海峡、海湾、海角等。
1. 海蚀崖海蚀崖是由海浪长期侵蚀岩层形成的崖壁,常见于暴露在海洋面前的高地。
海浪冲击、海水侵蚀和物质溶解作用使得崖壁逐渐崩塌,形成陡峭的悬崖。
英国的多塞特海岸和中国的福建土楼海蚀崖都是著名的海蚀地貌。
2. 海蚀洞海蚀洞是由海水侵蚀岩石而形成的洞穴,常见于硬质岩石的海岸线上。
海浪冲击和侵蚀作用使得岩石形成洞穴,随着时间的推移,洞穴可能会扩大或者坍塌。
著名的海蚀洞有著名的蓝洞和中国的厦门鼓浪屿海蚀洞。
二、堆积海岸堆积海岸是由海浪和海流带来的沉积物在海岸线上堆积而形成的地形。
其特点是海岸线平坦,沙滩和沙丘经常出现。
常见的堆积海岸包括河口三角洲、沙洲、沙嘴等。
1. 河口三角洲河口三角洲是由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海洋中沉积而形成的三角洲地带,位于河口附近。
河流的泥沙沉积形成了丰富的土地,并塑造了一系列独特的地貌,如沙嘴、河道、沼泽等。
著名的河口三角洲有尼罗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
2. 沙洲沙洲是由海流和海浪堆积的沙子形成的陆地延伸至海中的地带,一般较为狭窄而长。
沙洲多见于海湾和河口两侧,由于海流和潮水的影响,沙洲的形态常常发生变化。
中国的灵山沙洲和美国的外滩沙洲都是著名的沙洲。
三、冲积海岸冲积海岸是由河流冲积物或者悬浮物在海洋中沉积而形成的地形。
其特点是河流所带来的沉积物堆积形成了平坦的海岸线,有时会形成河床和河谷。
常见的冲积海岸包括河口沉积海岸和滨海冲积平原。
1. 河口沉积海岸河口沉积海岸是由河流带来的冲积物在河口附近堆积而形成的地形。
海岸类型

海岸类型
里亚斯型海岸:海岸线的总方向与构造线走向大致直交的海岸,也称为横向海岸。
是由于海水淹没与海岸直交的谷地而形成的。
西班牙西北部的里亚斯发育最为典型,具有岛屿、半岛与海湾大致垂直于海岸线总方向的特征。
达尔马提亚斯型海岸:海岸线的总方向与地质构造线走向大致平行的海岸。
是由于海水淹没与海岸平行的谷地及山脊而形成的,称为达尔马提亚式海岸。
以南斯拉夫的达尔马提亚最为典型,其岛屿、半岛与海湾平行于海岸线。
峡湾海岸:由于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U形谷或V形谷,后来由于海岸沉降,使得这些侵蚀地形成为峡湾,被海水淹没而形成峡湾海岸,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齿状海岸。
斯赫尔海岸:由于冰川的侵蚀作用,将斯赫尔地台切割成很多小台地,由于地面下沉,使小台地被海水入侵,形成群岛,这种岛屿海岸称为斯赫尔海岸。
在欧洲分布于波的尼亚湾的东南,南美洲的西部也有分布。
岩溶海岸:指海水淹没岩溶发育地区的海岸所形成的一种海岸类型。
如中国辽东半岛大连黑石嘴海岸即属此种类型。
断层海岸:断层线走向与海岸线的总方向基本一致的海岸称断层海岸。
其特征为山地逼近海岸,海岸线平直而陡峭,大陆架狭窄。
如我国台湾东部的海岸就是断层海岸。
海 岸 类 型

海岸类型1.侵蚀海岸:第四纪冰川后期海面上升,海水淹没了沿岸山谷和河口,形成岬角、港湾相间的曲折岸线。
这种海岸形态与地质构造因素有关,中国如浙江、福建曲折岸线的形成,便受到构造线的控制。
在这类海岸上,因波浪折射,岬角岸段波浪能量辐聚,而港湾岸段波能相对较小,产生岬角岸段侵蚀、港湾岸段堆积的侵蚀-堆积相间的海岸地貌。
在侵蚀岸段有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海蚀洞。
面向开敞海域的山地或台地,在与海面交接的部位,受波浪侵蚀,沿着节理、断层、层理面等地质薄弱面,形成向陆内凹的浪蚀壁龛。
又因水位变化,岩壁干湿交替变化,加速了岩石风化和浪蚀过程,使壁龛扩大成海蚀洞。
洞穴的横断面,高度大于洞宽;纵断面上,洞深又远大于高度。
海蚀洞顶一般为波浪作用的上界,其底部略低于海面。
两端贯通的海蚀洞,称海拱石。
海拱石塌陷,坚硬的岩石残留体称为海蚀柱。
海蚀陡崖。
海蚀洞不断扩大,重力作用使上部岩石崩落,形成陡崖。
坠落的岩屑,一部分被沿岸流搬运,一部分被波浪卷带,可进一步磨蚀岩壁。
海蚀平台。
在海蚀陡崖发育与后退的过程中,其前方的岸坡逐渐塑造成向海缓斜的岩质平台。
海蚀平台多位于海平面附近,其宽度与岩性有关。
在平台拓展的过程中,波浪能量消耗在对平台面的摩擦和碎屑物质的搬移上,减弱了波浪对海岸的侵蚀能力,海岸后退速度逐渐减缓,乃至稳定。
在高潮位附近,也有海蚀平面分布,可能是暴风浪作用的结果或构造上升所致。
海岸的侵蚀过程与岩性有密切关系。
结构致密的花岗岩组成的海岸,常呈层状剥落,岩体大多呈浑圆状,如苏联白海北部的科拉半岛。
由石灰岩构成的基岩海岸,经海水溶蚀,岩石表面布满沟谷,峰脊起伏,溶洞发育,以亚得里亚海北部的达尔马提亚海岸最为典型。
岩性松软的海岸,抗蚀强度较差,海蚀陡崖后退较快,如印度尼西亚由火山灰组成的喀拉喀托岛,据统计,1883~1928年海岸平均后退速度达每年46米。
波浪作用使海岸变得奇丽多姿,常见幽洞曲径、嶙峋怪石,可辟为旅游胜景。
海岸线分类

海岸线分类海岸线指的是临洋而建立的前沿岸线,它是被大量洋流洗刷侵蚀而形成的,是岸线不断变化的地方。
海岸线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是人类生活、工业活动和休闲活动的中心地带。
海岸线分类是根据其形态、特征等不同,将海岸线分为若干类型。
一、悬崖型海岸线悬崖型海岸线是由岩石受冲蚀而形成的悬崖状的岸线,常出现在多浪较大的海岸。
由于悬崖型海岸线的地形复杂,洋流洗刷力强,起伏陡峭,洋浪和风暴可以在此处发挥最大的作用,对形成悬崖型海岸线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滩涂海岸线滩涂海岸线是滩涂海岸沉积形成的断面状,滩涂海岸线具有平缓的地形,海岸上有大量的礁石、沙滩等,在海岸线上形成滩涂,形成滩涂海岸线。
三、角礁海岸线角礁海岸线是特殊的悬崖型海岸线,它以悬崖为主,边缘处为角礁,礁石多靠近悬崖和岸边。
角礁海岸线的特征是悬崖和礁石处受大洋浪冲击,这种海岸线非常容易被洋流洗刷,是一种高度可变的海岸线形态。
四、沙滩形海岸线沙滩形海岸线受到沙子的搬运和冲刷影响,形成长而宽的海岸线,具有漫长条状特征,海岸岸边升降平缓,是洋浪冲淤作用较小的海岸线。
五、船山海岸线船山海岸线的形成主要是受河流的侵蚀作用和大洋浪的冲击,海岸线由船山、坡状地、滩涂等多种特征组成,在外海有较大的海湾。
它具有较多的植物和动物,是研究动物和植物生态系统特征的重要地点。
六、冲积型海岸线冲积型海岸线是受到波浪和潮水的侵蚀和冲积,形成的海岸线,冲积型海岸线的地形,较平缓,冲积作用较弱,不易受洋浪洗刷,一般沿着河流流入海洋处,形成的冲积型海岸线。
总之,海岸线分类根据海岸线的形态、特征及分布情况,可以将海岸线分为悬崖型、滩涂海岸线、角礁海岸线、沙滩形海岸线、船山海岸线和冲积型海岸线等6类。
每一种海岸线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地理特征,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美丽的景观,还可以满足人们多种用途,是海洋研究的重要领域。
各种海岸带类型

各种海岸带类型
基岩海岸: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称为基岩海岸,基岩海岸常有突出的海岬,在海岬之间,往往形成深入陆地的海湾,岬湾相间,绵延不绝,海岸线十分曲折。
我国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白、粤、桂、琼等省,基岩海岸广为分布。
砂砾质海岸:潮滩上下堆积大量碎玉般石块的海岸称为卵石海岸,卵石海岸在我国分布较广,多在背靠山地的海区。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广东、广西及海南都有这种海岸分布。
淤泥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主要是由细颗粒的淤泥组成。
它的平均粒径只有0.0l~0.001mm。
我国淤泥质海岸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及黄海的苏北平原海岸。
淤泥质海岸与河流有密切的关系:在淤泥质海岸的广阔滩涂上,纵横交叉地分布着一些潮水沟。
涨潮时海水首先通过这些潮水沟向岸流动,落潮时潮水沟里的海水最后流干。
滩面上的潮水沟就象大平原上的河渠,把滩面切割开。
红树林海岸: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红树林发育在潮滩上。
这里很少有其他植物立足,唯有红树林抗风防浪,组成独特的红树林海岸。
除此之外还有:珊瑚礁海岸、水草海岸、冰雪海岸及人工海岸等类型。
海岸带的位置和分类

海岸带的位置和分类
海岸带是指陆地与海洋交接处的区域,它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带,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海岸带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海岸线的地貌形态,可以将海岸带分为平原海岸、丘陵海岸、山地海岸、崖石海岸等类型。
平原海岸地势平坦,沿海河流纵横交错,滩涂、河口、河道、河流入海口等地形明显;丘陵海岸是介于平原海岸和山地海岸之间的过渡带,地形起伏较大,山丘、峡谷、海角等地形多见;山地海岸崇山峻岭,海岸线陡峭,海湾、海角、海峡等地形多见;崖石海岸是由岩石构成的海岸线,地形陡峭,海蚀洞、海蚀柱、海蚀台等地形特征十分显著。
按照海岸线的地理位置,可以将海岸带分为洋岸、海湾、海峡、海角、海湾等类型。
洋岸指的是那些直接面对大洋的海岸线,例如北极洋岸、南极洋岸等;海湾是指海岸线向内凹陷形成的水体区域,例如波多黎各海湾、墨尔本海湾等;海峡是两块陆地之间的海域,例如马六甲海峡、英吉利海峡等;海角指的是海岸线突出海面的部分,例如好望角、北角等;海湾是一种介于海角和海湾之间的海岸类型,例如三亚湾、青岛湾等。
综上所述,海岸带的位置和分类十分丰富多样,这些不同类型的海岸线都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 1 -。
海岸带

海岸带的动力因素
潮汐与潮流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 下所产生的周期性涨退现象,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 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海岸带的动力因素
潮汐与潮流 地球上任何地点的水质点所 受月球引力的方向、大小都 不同,但地球上任何地点的 平动离心力都相同。月球引 力和地球平动离心力的合力 就是引潮力(tide producing force)。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沿岸海域的规定
4.毗连区(contiguous zone) 毗连领海并由沿海国对某些事项行使必要管制的海域为毗 连区。从领海基线起算,毗连区的宽度不得超过24nmile。 沿海国在毗连区享有查禁走私、防止漏税、保障国民健康、 防止非法入境等方面需要而行使检查等必要管制的权利。 所有国家在毗连区都享有航行和飞越自由、铺设海底电缆 和管道的自由。
海岸带的动力因素
深水波浪 水质点运动的圆周轨道在水平方向上,半径都相等,而在 垂直方向上,水质点作圆周运动的半径迅速减小。在海面 下一个波长深处,水质点运动轨迹半径只有表面的1/512。
海岸带的动力因素
浅水波浪 浅水波浪是指水深小于1/2波长的海区的波浪。 波浪进入浅水区后,波浪中水质点的运动受到海底摩擦的 影响,产生大的变化,使浅水区的波浪具有一系列不同于 深水区波浪的性质。波浪进入浅水区后,除了周期保持不 变外,其他的波浪要素几乎都会发生变化。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沿岸海域的规定
5.专属经济区(exclusive economic zone) 领海基线起向海一侧宽度为200n mile的海域为专属经济区。 专属经济区的地理位置和法律地位都介于领海与公海之间。 沿海国享有对专属经济区水域、海床及其底土以勘探、开 发、养护和管理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对人工 岛等设施结构建造使用、海洋研究和环境保护的管辖权。 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享有航行和飞越自由、铺设海底电 缆和管道的自由。
海岸带与海岸的基本类型表

泥质海岸
常为堆积型海岸或下降型海岸。海岸由粉砂或泥质沉积物组成
辽东湾顶、渤海湾西岸、莱州湾南岸、苏北、长江口
砂砾质海岸
多为平衡型海岸。海岸基本保持稳定,常为砂砾石堆积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按地貌类型
平原海岸
背靠沿海平原,沉积物多为淤泥或砂砾
下辽河、华北、苏北平原沿海的淤泥质平原海岸;台湾西岸、辽西冀东沿海的砂砾质平原海岸;杭州湾的三角港海岸、大河三角洲海岸
山地丘陵海岸
背靠山地丘陵。陆侧出露基岩
辽宁大连湾、广东大鹏湾、大亚湾的海蚀型岬湾海岸;胶东、广东海南的海蚀、海积型岬湾海岸;辽东、浙东、闽北的海积型岬湾海岸:海南岛西北、涠洲岛的火山海岸;台湾岛东部的断层海岸
生物海岸
包括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
海南岛的珊瑚礁海岸:台湾、海南、雷州半岛的红树林海岸
海岸带与海岸的基本类型表
分类依据
基本类型
特点
中国实例
按构造部位
被动边缘海岸带
位于被动边缘。海岸线比较平直,构造上相对较为稳定,陆架宽
渤海经黄海、东海到南折,在构造上比较活跃,海岸地形起伏大,陆架窄
台湾岛东侧
按构造运动的特点和海岸性质
基岩海岸
常为侵蚀型海岸或上升型海岸。海岸因上升而遭受侵蚀。陆地一侧出露基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海岸带类型
基岩海岸: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称为基岩海岸,基岩海岸常有突出的海岬,在海岬之间,往往形成深入陆地的海湾,岬湾相间,绵延不绝,海岸线十分曲折。
我国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白、粤、桂、琼等省,基岩海岸广为分布。
砂砾质海岸:潮滩上下堆积大量碎玉般石块的海岸称为卵石海岸,卵石海岸在我国分布较广,多在背靠山地的海区。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广东、广西及海南都有这种海岸分布。
淤泥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主要是由细颗粒的淤泥组成。
它的平均粒径只有0.0l~0.001mm。
我国淤泥质海岸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及黄海的苏北平原海岸。
淤泥质海岸与河流有密切的关系:在淤泥质海岸的广阔滩涂上,纵横交叉地分布着一些潮水沟。
涨潮时海水首先通过这些潮水沟向岸流动,落潮时潮水沟里的海水最后流干。
滩面上的潮水沟就象大平原上的河渠,把滩面切割开。
红树林海岸: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红树林发育在潮滩上。
这里很少有其他植物立足,唯有红树林抗风防浪,组成独特的红树林海岸。
除此之外还有:珊瑚礁海岸、水草海岸、冰雪海岸及人工海岸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