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华为二胡创作的十首二胡独奏曲

合集下载

(完整版)刘天华二胡练习曲47首(整理版)

(完整版)刘天华二胡练习曲47首(整理版)

刘天华二胡练习曲47首怎样学习刘天华先生创作的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刘天华先生所创作的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共分D,G,F三个调,其中D调(民间称小工调,也叫15弦)37首;G调(民间称正宫调,也叫52弦)7首;F调(民间称6字调,也叫63弦)3首。

这片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每一首都包括一种或数种重要的二胡基础奏法,可以说是二胡学习者最好的初级学习资料,希望读者珍爱它,钻研它。

并要彻底掌握它。

一.D调部分D调一把各音的位置在内外弦上完全相同,按音也比较容易,所以初学二胡的人都从D调开始,刘天华先生为D调创作的37首二胡练习曲中有29首是上把(一把)练习曲,8首是中把(二把)练习曲现在把每一首练习曲的内容重点和学习方法写在下面。

练习一,二,三是空弦练习,中板速度,一二曲都用全弓,三曲二分音符用全弓,四分音符用半弓。

时要注意演奏姿势,持弓方法和运弓的三项基本原则。

要求内外换弦灵敏,音质纯净动听。

练习四,五是一指在内外弦上按音练习。

练习四中的全音符,二分音符用全弓,四分音符用半弓。

练习五最后两小节外,其余全用上半弓演奏。

要求两曲按音准确。

练习六,七,八是一,二两指的按音练习。

练习六和练习七的弓法与练习三,四相同。

些三曲要求按音准确并保留一指。

练习八除做到上述要求外,还要用上半弓圆滑地奏出一弓两音。

练习九,十,十一是一,二,三三个手法的按音练习。

些三曲除了要注意按音准确和保留一,二指外,练习九要在每一小节奏一长弓,速度不可过快,要求用弓平稳,音质纯净并强奏每一小节的第一拍子。

练习十要注意内外换弦,在换弦时不但要运弓灵敏,也要节拍准确。

练习十二,十三,十四,十六,十七是一,二,三,四四个手指在内外弦上的练习。

要注意八度音程的跳跃,保留手指和四指的按音准确。

练习十四,十六,十七是小快板速度,要求各指动作灵活,所以叫活指练习。

在练习以上五曲以前,读者可以首先练习上,下行音阶,即练习十五是附点练习,要注意附点音符的拍子。

因为附点前面的音符时值长,附点后面的音符时值短,如拉一长弓推一短弓,就要影响下一长弓的演奏。

十大二胡经典名曲

十大二胡经典名曲

二胡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富表现力呈最普及的乐器之一,又称为“胡琴”或“南胡”。

据史籍考证,古代的“奚琴”可能是它的前身。

多年来,二胡在民间多用作戏曲、曲艺的伴奏和民间音乐的合奏。

本世纪初叶记,中国近代民族音乐家刘天华陆续创作了《月夜》、《病中吟》、《光明行》、《空中鸟语》等十首二胡独奏曲,大大发展了二胡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力,二胡始被人们视为专业化的独奏乐器。

后又有民间盲艺人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三首二胡独奏曲经发掘后传世,成为中国民族音乐脍炙人口的精品。

1949年以后,二胡独奏艺术有了更大的发展,新曲亦如雨后春笋,佳作不断。

如刘文金的《三门峡畅想曲》、陈耀星的《战马奔腾》等等。

本片是于1993年8月在上海录音完成,收录的十大二胡名曲,均为多年来广泛流传并在音乐会上百演不衰的保留曲目,也是公认的二胡曲库中经典之作。

第一首《二泉映月》是中国著名民间艺人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代表作。

阿炳生前为无锡的出家道士。

无锡惠山之泉被誉为“天下第二泉”。

阿炳未瞎之前常去二泉,并为其月冷泉清之境所迷。

后阿炳患眼疾失明,生活极为坎坷凄凉,故常独拉此曲以泄心中悲愤不不之情。

乐曲旋律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慷慨悲歌,于凄婉中见悲愤,于优美中见风骨,使聆听者无不心灵为之震憾而嗟叹不已。

演奏本曲的是青年二胡演奏家王国伟,他1961年出生于上海,11岁开始学习二胡,1978年进入上海民族乐团,198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

早在1980年即被选为“上海市文艺新秀”,在乐坛初露锋芒。

先后在1982年全国民族器乐独奏观摩演出,1989年全国民乐电视大奖赛和中国乐器国际比赛,1993年上海之春音乐节等一系列重大比赛和演出中获得各种奖励。

并以独奏家得乐队首席的身份出访美加、新加坡、比利时等国,被美国《克利夫兰日报》誉为“中国的帕格尼尼”。

本片中的第五首和第八首也是他的精彩演奏。

第二首《光明行》是中国近代民族音乐家刘天华于1931年写下的。

100首经典二胡演奏曲

100首经典二胡演奏曲

100首经典二胡演奏曲如下:(根据时间和作曲家的方式分类)·1920--1940刘天华:刘天华二胡十大名曲,包括:《病中吟》(1915)、《月夜》(1918)、《空山鸟语》(1918)、《苦闷之讴》(1926)、《悲歌》( 1927) 、《良宵》(1928.1.22)、《闲居吟》(1928.6)、《光明行》(1931) 、《独弦操》(1932.1)、《烛影摇红》(1932)(刘天华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联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华彦钧(阿炳):《听松》(1939)、《二泉映月》、《寒春风曲》·1950--1959孙文明:《流波曲》(1952)刘文金:二胡协奏曲《豫北叙事曲》(1959)黄海怀:赛马(1959)·1960--1969刘文金:二胡协奏曲《三门峡畅想曲》(1960,陈钢编曲)、《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梁祝协奏曲》黄海怀:《江河水》(1962)·1970--1979鲁日融:《迷胡调》、《秦腔主题随想曲》、《欢乐的秦川》、《采花》、《摇篮曲》、《曲江吟》周维:《葡萄熟了》王国潼、李秀琪:《奔驰在千里草原》(1972)·1980--1989刘文金:《长城随想》吴厚元: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朱昌耀:《江南春色》、《苏南小曲》、《欢庆锣鼓》陈耀星:《战马奔腾》、《陜北抒怀》张晓峰、朱晓谷::二胡叙事曲《新婚别》(1980)陈刚、何占豪:《梁山伯与祝英台》谭盾:二胡、扬琴二重奏《双阙》(1984)陈能济:二胡协奏曲《明月几时有》(1988)何占豪:二胡协奏曲《乱世情侣》、二胡协奏曲《别亦情》杨春林:双二胡协奏曲《长恨歌》何占豪:二胡协奏曲《莫愁女幻想曲》(1987)阎惠昌:二胡与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幻》(1987)张式业:《一枝花》(改编)(1982)·1990--1999王建民:《第一二胡狂想曲》、《天山风情》(1992)、二胡与管弦乐队《姑苏行》(1995)、二胡协奏曲《杨贵妃的故事》(1998)高韶青:《随想曲》谭盾:《火祭》(1995)严洁敏:《卡门主题随想曲》黄安伦:二胡与交响乐《敦煌古谱四首》(1997)瞿春:《霓裳曲》(浙江民间乐曲)吴华:二胡及革胡双协奏曲《天仙配幻想曲》(1995)黄晓飞:二胡协奏曲《爱河之春》(1997)、二胡协奏曲《长恨歌》、二胡协奏曲《母亲》、二胡与钢琴《怀念》、二胡协奏曲《六月雪》关铭:《蓝花花叙事曲》金夏载:《春江水暖》庐亮辉:《疆风舞韵》顾冠仁:二胡协奏曲《夜月》许可:二胡与钢琴《风韵》(1991)、二胡与钢琴《思念》(1993)、《摇篮曲》(1996)王燕樵:二胡与管弦乐队《百鸟朝凤》(1990)陈怡:二胡与弦乐队《胡琴组曲》(1998)外山雄三:二胡与管弦乐队《桥》(1998)松尾佑孝:胡琴协奏曲《天风爱舞和庵》(1998)、二胡协奏曲《江河云梦》作曲:梁云江·2000--刘文金:《二胡套曲——如来梦》(2002)、二胡与琵琶与乐队《火—彩衣姑娘》( 刘文金曲,二胡:王颖琵琶:邓乐)刘学轩、《第二二胡协奏曲》、《二胡协奏曲》、《山林之秋》二胡与丝竹室内乐团、《二》低音二胡与南管团、《港都、春花、夜雨》给二胡与民族室内乐贾鹏芳:《睡莲》(2002)关乃忠:《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陆橒:《西秦王爷》(2003)莫凡:胡琴协奏曲《京风》谭盾:胡琴协奏曲《卧虎藏龙》(2003)王建民:《第三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杨青:《秋之韵》王之辉、景建树:《黄水韵》王曙亮、梁奇:《剪窗花》许可:《大莫敦煌》(2004)、《黄沙古道》(2004)杨勇:二胡与大提琴二重奏《河曲》(2001)蔡东铧:二胡协奏曲《浮徒》(2007)、二胡与乐队《幽满庭》(2007)、(二胡、中阮、扬琴、打击乐)《三生石》(2007)朱毅:二胡与管弦乐队《西域风情》(2004)王燕樵:二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阿吐什的朝晨》(2001)刘文金:《雪山魂塑》高韶青:《蒙风》(2008)·改编作品《查尔达斯》(维多里奥·蒙第)《流浪者之歌》( 巴布罗·萨拉萨第)《渔舟唱晚》(关伟07年)《中花六板》(江南丝竹)《罗西尼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90年编)《浪漫曲》(鲁宾斯坦/93年编)《乘著歌声的翅膀》(门德尔松/93年编)《夜曲》(柴可夫斯基/95年编)等。

中音史人物简介

中音史人物简介

中国二胡音乐的奠基人,国乐一代宗师,处女作二胡曲《病中吟》。

音乐方面:1音乐思想(提倡国乐要改革而不能完全从西方音乐取代中国音乐)2、音乐目的:音乐平民化。

3、国乐改进社的想法:主张国乐改进,1927年发表《国乐改进社源起》文章。

4、措施与成就:1927年成立“国乐改进社”,对二胡琵琶进行改革,推广五线谱。

音乐创作:二胡10首《光明行》《空山鸟语》《良宵》《闲居吟》《独弦操》《悲歌》《苦闷之讴》《烛影摇红》《月夜》《病中吟》和47首二胡练习曲。

琵琶3首《歌舞引》《改进操》《虚籁》和15首琵琶练习曲萧友梅——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我国第一位音乐博士),德国学习音乐,以《中国古代音乐考》获得博士学位。

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杰出的音乐教育家。

1927年筹建国立音乐院任教授兼任教务主任,代院长。

1929年后任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

音乐创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钢琴曲《哀悼引》《夜曲》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歌曲《问》《五四纪念爱国歌》等100多首。

音乐学:《和声学》《普通乐学》《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古今中西音阶概说》。

音乐教材论著:《音乐研究法》《今乐初集》《新歌初集》华彦钧(又名阿炳)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赵元任——中国的舒伯特,著名语言学家。

歌曲创作鲜明的反映了五四时期科学、民主精神,在音乐创作方面有重要创新,在曲调写作与和声配置方面作了“中国派”的实验,其歌曲旋律与歌词声韵、语调的结合,尤为出色。

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将中国民歌予以多声改编配置的作曲家。

音乐方面:创作了132首歌曲,从1922---1948曾先后创作了歌曲、钢琴曲100余首。

这些作品都收录在1928年编写的《新歌诗集》。

代表作:《卖布谣》《海韵》从内容上看,作品多以五四以来新诗为题材,既有时代特点,又有民族风格。

从形式上看,中西结合的创作手法。

刘天华十大二胡名曲赏析之十

刘天华十大二胡名曲赏析之十

刘天华十大二胡名曲赏析之十《烛影摇红》“烛影摇红”原是一种词牌,为北宋词人周邦彦所创,原意是描绘帝王将相之家的歌舞场景,具有优雅、辉煌的气派,表现奢华、靡丽的风尚。

刘天华用此曲名,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风格和旧词牌迥然不同。

在曲式上,他采用了三拍子的华尔兹节奏,这却是外来形式。

在这里,刘天华又一次将继承和借鉴相结合,进行溶化,创造出一种二胡的新风格。

中国古代宫廷舞,形体动作以上半身为主,腰臂摆动如柳枝;西洋的华尔兹舞正好相反,上身基本保持端正,讲究步法的变化。

在这首曲子里,我们仿佛可以同时看到舞者的婀娜姿态和灵活的旋转身影,给人以“中西合璧,推陈出新”之感。

乐曲由引子和四个乐段加尾声组成。

引子分三个小部分。

第一部分一个八度大跳如帷幕拉开,两个模进下行乐句宣告演出开始。

第二部分是节奏自由的散板,表演者上场亮相了,似乎还不太适应,#5音两次出现,暗示有一种复杂的心态。

第三部分节奏平整,表示舞者调整了情绪,已逐渐进入角色,两个重复句完成了“引子”的作用,导入主题。

第一乐段旋律优美线条柔和,如载歌载舞。

四个乐句组成的主题,奠定了E羽调式基础,为后几段的发挥、展开提供了“基因”。

第二乐段从第一段脱胎而来,是主题的加花变奏,可把两段比作同胞姐妹,如果说姐姐端庄、大方,那么妹妹则更显活泼、轻盈。

两段的结尾如此雷同,足可看出其血缘关系。

第三乐段也是主题的变奏,但已经不那么规整。

旋转越来越快速,气氛越来越热烈,情绪越来越激动,终于突破原有的格局,在高音区上达到全曲的波峰。

第四乐段节奏变得徐缓下来,看来高潮已经过去,但人们的余兴未尽,动作的幅度虽已减弱,却仍保持着优雅的风度。

简短的尾声再次掀起一阵小小的旋风。

但没有画蛇添足,而是见好便收,在圆满与尽兴中给全曲划上了句号。

刘天华十首二胡名曲的创新之处

刘天华十首二胡名曲的创新之处

浅析刘天华十首二胡名曲的创新之处摘要:刘天华先生一生致力于国乐改进。

他将民间状态的二胡升格为富于独特艺术魅力的独奏乐器,达到高等乐府专业教学的层面。

他创作的作品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成为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他是中国近现代民族音乐发展的奠基者、开拓者,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

本文主要从先生创作的十首二胡作品中探究其在二胡方面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刘天华;二胡;创新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108-01刘天华,江苏江阴人,自幼便受到新式教育的熏陶,他一生的贡献可以归结为一点——国乐改进。

刘天华先生对与音乐的贡献,主要在于二胡和琵琶领域。

共创作了十首二胡独奏曲:《病中吟》(又名《安适》)、《月夜》、《苦闷之讴》、《悲歌》(又名《处世难》)、《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又名《除夕小唱》)、《光明行》、《独弦操》(又名《忧心曲》)、《烛影摇红》①。

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

还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

其创作的二胡曲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表达苦闷彷徨心情的作品:在贫病失业中对黑暗社会不满,充满矛盾妥协的《病中吟》;在现实生活中苦乐交集的《苦闷之讴》;表达浓厚忧郁情调,面临危机对国家民族存亡忧虑的《独弦操》;发自内心的痛苦倾吐如泣如诉的《悲歌》。

2、表达对光明前途的追求的作品:除夕之夜与学生即兴创作的小品《良宵》;富有诗情画意江南田园月景的《月夜》;表达忙里偷闲,悠然自得情绪的《闲居吟》;明朗欢快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光明行》。

3、描绘自然和生活的作品。

描绘大自然深谷空山和鸟语花香的《空山鸟语》;借助舞女飘零身世表达自己一生坎坷生活的《烛影摇红》。

刘天华先生在创作音乐时既重视继承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遗产,发扬创新国乐传统,又重视国外音乐科学理论和经验,从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去推进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真正做到了对中西方音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二胡曲目表

二胡曲目表
3.a小调协奏曲;
4.红梅随想曲;
5.长城随想;
注;[八月桂花遍地开].[子弟兵和老百姓].[光明行].[阳关三叠].[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奔驰在千里草原].[北京有个金太阳].[山乡邮递员].[赶集].[葡萄熟了].[姑苏春晓].[战马奔腾].[曲江吟].[椰岛风情],[三门峡畅想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编辑本段]演奏名家
刘天华(1894-1932)、刘北茂(1903—1981)、刘长福、刘湘(1963—)、刘崇增、阿炳(华彦钧1893—1950)、刘继红(1957—)、贾鹏芳、宋国生(1938—)、沈星扬、王国潼(1939—)、王永德、王文隆、王铭裕、王明华、李源源(1976.9—)、李佳颖、李福华、姜克美、姜建华、马晓晖、陈军、陈诗涵、陈春园、陈家昆、陈乃瑜、张韶、张方鸣、张尊连、孙以诚、孙文明(1928—1962)、蒋风之、蒋巽风、许讲德、闵惠芬、周耀锟、陈耀星、严洁敏、赵寒阳、张寿康、许可、赵荣春、梁云江、甘柏林、舒昭(1936—)、郑德智、贺超波、蒋才如、朱昌耀、马向华、宋飞(1969—)、于红梅、邵琳、于川、刘光宇、鲁日融、项祖英、魏冠华、彭苙榳、孔艳艳、温金龙、程秀荣、段皑皑、高韶青、黄安源、梁文瑄、李宝顺、林顺丽、林傅强、邢立元、赵国良、陈慧君、张汉杰、陈雄华、王颖、韩石、吴桐、李长春、金伟、李绛英、拓化贤、黎舰鸿、毛雅、关伟、呼延梅文、牛苗苗、张怀德、吴昊、田再励、孙凰等制作名家二胡制作名家许小海、吕伟康、翁永益、陆林生、王瑞泉、翁永益、蒋建华、胡涵柔、徐元贞\陈耀生、万其兴、封明君、桂根生、周根虎、吕建华、王秋利、王国兴、王根兴、司马乾元(马乾元)等等
一级;
1.田园春色[考级曲];
2.西藏舞曲;
3.凤阳花鼓;
4.满堂红;
5.摘椒;

浅析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病中吟》

浅析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病中吟》

浅析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病中吟》作者:刘佳音康婧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03期【摘要】《病中吟》又名《胡适》,是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中的第一首。

1915年,因当时的艰难遭遇,前途渺茫。

在这种背景下,写出了《病中吟》的旋律初稿,1918年完成。

《病中吟》的曲式结构采用的是西洋音乐中再现式,呈现出乐曲的迂回曲折、沉痛哀鸣,准确的表现出了作者不安的内心情感。

表达了一个在当时背景下,饱受摧残却一直有着坚强意志的人内心的痛苦。

《病中吟》问世后给二胡的发展带来了无比重大的意义。

对于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病中吟;刘天华;二胡【中图分类号】J632; ; ; ; ; ; ; ; ; ; ; ; ; ; ;【文獻标识码】A刘天华,江苏江阴人。

我国著名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国乐的一代宗师。

1895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32年病逝于北京。

1909年在中学读书时,曾参加学校的军乐队训练和演出等活动,开始接触西洋管乐器。

1911年辛亥革命,刘天华回到江阴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后在江阴、常州中学教音乐。

1915年父亲逝世,自己也失去了工作,在此背景下创作出了二胡《病中吟》的旋律初稿。

刘天华一生致力于国乐改进。

共创作十首二胡曲二胡独奏曲10首、琵琶独奏曲 3首、民族乐器合奏曲2首。

《病中吟》是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中的第一首。

由于1915年春天刘天华遭到失业的厄运,当时他的父亲卧病在床,因此家中经济极为拮据,生活也是很难维持。

当别人家都在忙碌着准备年货欢度新春佳节时,刘天华一家却遭债主上门讨债。

由于无法还债,债主便把红灯笼高挂在刘天华家的大门上,以示欠债未还。

刘天华父亲病痛的呻吟声夹杂着不时传来的爆竹声,仿佛给这个新年罩着一片乌云。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天华于1915年开始构思旋律,1918年完成全曲,1930年发表。

《病中吟》原名《胡适》,因为与我国著名教育家、文学家胡适同名,遂改为《安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