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中常见特殊地质工程处理措施论文
基于南水北调工程探讨膨胀土在施工中的处理方法与施工技巧

基于南水北调工程探讨膨胀土在施工中的处理方法与施工技巧基于南水北调工程探讨膨胀土在施工中的处理方法与施工技巧摘要:膨胀土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岩土,其处理的技术难度、工程量和投资都比较大,是工程施工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膨胀土在施工中的问题涉及范围广、条件复杂,任何局部的边坡失稳、衬砌结构的破坏都将可能影响工程的工期。
为了确保膨胀土施工段的安全、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
本文针对此探讨一下其在工程施工中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膨胀土;施工:技巧膨胀土是土中粘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的一种土质,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变形特性的粘性土。
由于其特有的性能,给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对工期存在着潜在的威胁。
本文针对膨胀土土质特性,探讨其在具体工程施工中如何合理选择其施工方法和施工技巧。
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设计桩号为113+914~121+985段工程为例,简单介绍膨胀土在工程施工中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为了验证可行性研究阶段提出的处理方案,进一步研究膨胀土的处理措施,尽可能控制工程成本,减少占地、缩短工期,在中线总干渠典型膨胀土渠段选择适当渠段,建设试验段工程,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替代换土方案及其他工程措施,通过试验段的实践,提前开展现场试验,提出既经济可靠又便于实施的膨胀土处理措施,为其他膨胀土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1工程地质概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渠段桩号113+914~115+353段,该段为冲积倾斜平原地貌,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87.0~94.7m,渠底高程约78.48~78.41m,渠道挖深约8.8~17.0m。
地层岩性:上部以Q22壤土、粘土、含砾粘土为主,厚度5.0~13.2m,具极微~微透水性。
下部为Q1弱膨胀土,钻孔揭露最大厚度20.3m,以弱膨胀为主。
壤土Q2渠道最大挖深17m,渠坡主要由Q2 2粘性土组成,稳定性较好。
Q2 2壤土、粘土,Q1粘土。
桩号118+769~121+985段地形起伏较大,地层岩性:为粘砂砾多层结构,表层为薄层砾质粘土覆盖,厚度1.0~3.0m;下部为厚层具胀缩性壤土、粘土夹粉砂、中砂,壤土、粘土厚度3.0~15.0m,自由膨胀率36%~99%,以中等膨胀潜势为主。
《2024年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化特征》范文

《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化特征》篇一一、引言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北京市迎来了水资源的大规模调配,同时也面临了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地面沉降是城市化进程中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特征。
二、南水北调工程背景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一项重要的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其主要目的是缓解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自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以来,北京市作为受水区之一,接收了大量的调水,有效缓解了本地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然而,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环境地质问题,其中以地面沉降尤为突出。
三、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化特征1. 沉降范围逐渐扩大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持续进行,北京市地面沉降的范围逐渐扩大。
从最初的局部地区扩展到全市范围内,特别是在一些老旧小区、建筑密集的区域,地面沉降问题尤为突出。
2. 沉降速度加快南水北调工程使得地下水位发生变化,加之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面沉降的速度在近十年内呈现出加速的趋势。
尤其是雨水集中排放的时段,由于地下土壤的排水不畅,使得地面沉降更为严重。
3. 对建筑与基础设施的影响地面沉降对北京市的建筑与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影响。
一方面,建筑物的基础下沉可能导致墙体开裂、地基不均等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地铁、桥梁等基础设施也面临着巨大的安全挑战。
此外,地面沉降还会对城市的排水系统造成影响,导致排水不畅、内涝等问题。
四、原因分析北京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南水北调工程导致地下水位变化;二是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导致土壤压实、地下水过度开采;三是自然因素如地质构造、土壤类型等。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地面沉降的发生和发展。
五、应对措施与建议针对北京地面沉降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地质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和处理地面沉降问题;二是优化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调配方案,减少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三是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壤压实和地下水过度开采;四是推广使用节水技术,降低水资源消耗;五是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面沉降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渠坡稳定问题及对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渠坡稳定问题及对策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是缓解我国黄淮海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先期实施的中线一期工程多年平均年调水量95亿m3,输水干线全长1432km,其中涉及膨胀土(岩)的渠段累计长约370km,约占明渠段的1/3,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膨胀土(岩)是具有胀缩性、裂隙性和超固结性的岩土,工程性质非常特殊。
膨胀土(岩)对水分状态的变化十分敏感,这种敏感性会引起膨胀土(岩)体积和强度的变化,往往造成工程建筑物的破坏,与其他工程相比,膨胀土(岩)渠道运行的地质环境、土体状态及其与水相互作用的条件等,使渠道工程中遇到的膨胀土(岩)问题更多、更难应付。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渠段;边坡变形研究引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渠坡或渠底涉及膨胀土(岩)的渠段约占明渠段的1/3,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膨胀土渠道工程最重要的是边坡稳定问题,如果发生边坡滑塌影响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常通水运行,则社会影响巨大,因此需要开展膨胀土边坡变形控制研究。
通过对一般边坡变形控制要求的分析,结合南水北调中线膨胀岩土渠道的特点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边坡变形控制要求以及监测数据异常风险研判标准。
分析表明:提出的南水北调中线膨胀土边坡变形控制要求及风险预警标准基本合理,可对边坡的变形过程进行合理把控;累计位移速度法能全面反映边坡变形的整个过程,可判断边坡所处的变形阶段,在膨胀土边坡预警中有很强的实用性。
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边坡的变形趋势和变形规律,据之对边坡的变形进行预报,为南水北调中线渠道正常通水运行提供保障。
1.膨胀土的物理性质膨胀土主要是由强亲水性的黏土矿物组成,其中伊利石、蒙脱石等黏土矿物使膨胀土具有失水收缩,吸水膨胀的特性。
膨胀土吸水产生体积膨胀是由膨胀土中水分子在黏土矿物颗粒周围形成具有一定排列方向的水膜引起的,是自由水渗入矿物颗粒间转化为结合水,随着结合水膜的厚度增加,使土粒间的净距离增加,从而导致土体的膨胀。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在南水北调某工程中的应用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在南水北调某工程中的应用摘要: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较广,南水北调作为长距离、跨流域的大型调水工程,沿线遇到了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各种各样的复杂地质条件,本文结合强夯法在南水北调河北省永年县部分渠段的处理湿陷性黄土的应用,全面介绍了强夯法的施工工艺,为其他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湿陷性强夯法夯击遍数击数1 工程概况南水北调中线途径河北永年,在桩号:66+850~70+347段,经地质勘测上部为q黄土状壤土,q黄土状壤土湿陷系数δs=0~0.094,局部具轻微~中等湿陷性,厚度2.0~9.5m,最深处在渠底以下5m,此渠段为半挖半填段,为确保渠堤的安全,需对湿陷性土进行处理。
2 方案比选依据《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总干渠初步设计明渠土建工程设计技术规定(试行)》及相关规范,湿陷性黄土处理可采用预浸水法、换填法、挤密法、强夯法等,考虑现场距离水源较远而且预浸水法需水量较大等因素否定了采用预浸水法,经技术经济比选,换填法和挤密桩法造价较高,最终确定采用强夯法对本段地基进行处理。
3 工艺流程强夯方案的编制→强夯施工→过程检测→夯后检测→工程验收→结束。
4 设备选配考虑工期和安全等综合因素,本工程选用了32t履带式起重机1台,50t履带式起重机3台用于夯锤的起吊,推土机2台用于强夯过程的找平,夯锤若干作为不同夯击的选配,具体如下表:5 夯击点布置夯击点布置采用正方形或梅花形网格排列,根据计算和实验确定夯击能3000kn.m,选用3号夯锤,夯击点间距4.7m;选用4号夯锤,夯击点间距4.6m;选用5号夯锤,夯击点间距5m;选用6号夯锤,夯击点间距5m。
6 夯击遍数与击数夯击击数为每点7~10击,强夯点夯2遍,最后低能量满夯1遍。
在施工时要根据现场强夯试验得到的夯击击数与沉量关系曲线作为确定夯击遍数的初步依据,同时还要满足最后两击的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地面无过大隆起以及不因夯坑过深而起锤困难为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地质工作探讨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o e n s u r e t h e s mo o t h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t h e p r o j e c t .F r o m t h e a s p e c t s o f t h e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f r a me w o r k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p e r s o n n e l ,
A b s t r a c t :Ge o l o g i c a l w o r k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p a r t o f t h e p r o j e c t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r o u g h o u t t h e wh o l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r o c e s s .Th e S o u t h - No r t h Wa t e r Tr a n s f e r P r o j e c t i n v o l v e s ma n y c r o s s i n g b u i l d i n g s a n d e n c o u n t e r s a v a r i e t y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g e o l o g i c a l p r o b l e m, d o i n g w e l l s i t e g e o l o g i c a l wo r k i s
南水北调配套输水管道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探讨

南水北调配套输水管道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探讨作者:张帅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04期摘要:本文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南水北调;地质问题;处理措施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宏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实施后将极大地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
中线总干渠工程将于2013年竣工,2014年通水。
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中线总干渠和受水区地表水厂的纽带作用.2 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层岩性工程区地表出露与钻探揭露的地层有:人工堆积物(rQ)、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al+plQ4)、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alQ4)、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dl+plQ3)、太古界阜平群漫山组岩石地层(Arm)。
平管段底板埋深2.5~4.5m,管底以下持力层包括如下6类。
(1)壤土。
冲洪积成因,棕黄色,稍湿,可塑,局部硬塑,分布广泛,层位比较稳定。
一般具中等压缩性,属弱透水层,局部具高压缩性,微透水性,承载力建议值135~140kPa。
(2)黄土状壤土。
主要分布于涞水、保定市区、顺平县、白洋淀补水等线路上游山前地基段,土质均匀,厚度一般大于5m,粉粒含量较高,弱透水性,中等压缩性。
取样试验结果多具湿陷性,湿陷程度轻微~中等,湿水后地基稳定性变差,承载力建议值130~135kPa。
(3)砂壤土。
主要分布于涞高干管、涿州、徐水、定州、定州电厂等线路,厚度一般小于4m,层位变化较大,粉粒及砂粒含量较高,中密,中等压缩性,弱透水性,局部为中等透水,承载力建议值140~145kPa。
(4)粉质粘土。
主要分布于曲阳、雄县、安新等线路,灰黄色或深灰色,冲洪积或湖沼相成因,粘粒含量高,稍湿~湿,可塑~软塑,多具高压缩性,弱~微透水性,地基稳定性较差,承载力建议值115~130kPa。
(5)砂土。
分布广泛,多见于定州、安国、徐水、望都、涞高干管、涿州等线路,冲积成因,揭露厚度1.0~7.0m。
南水北调工程中常见的特殊地质工程处理措施

南水北调工程中常见的特殊地质工程处理措施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并以曾经在南水北调施工中遇到的多种工程地质状况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总结关键词:湿陷性黄土钻孔灌注桩处理措施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to have encount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n many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are summarizedKeywords: collapsible loess bored piles treatment measures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南起河北省滹沱河南侧古运河,北至北京市团城湖,线路总长度307.5km,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27.4km,设计流量135~50m3/s,为明渠输水;北京市境内长度80.1km,为管涵输水,设计条件为泵站加压输水,设计流量50~30m3/s,无泵站加压时的自流规模为20m3/s。
中线京石段总干渠建有节制闸15座、永定河控制闸1座、退水闸13座、分水闸13座。
2 渠道衬砌及建筑物基础为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措施黄土在自重压力或附加压力的作用下受水浸蚀后,土质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导致建筑物破坏,具有此类特性的黄土,称湿陷性黄土。
其工程特征:塑性较弱;含水较少;压实程度很差,孔隙较大;抗水性弱,遇水强烈崩解,膨胀量较小,但失水收缩较明显;透水性较强;强度较高,因为压缩中等,抗剪强度较高。
2.1渠道基础土质为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措施:渠道湿陷性黄土地基较多采取强夯法处理,采用冲击压路机进行施工。
南水北调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保工程安全。
渗透变形问题
沿线土壤渗透性差异大,易产 生管涌、流土等渗透变形现象 ,需采取有效防渗措施。
地震液化问题
部分砂土、粉土在地震作用下 可能发生液化现象,导致地基 失效,需进行抗震设计和处理 。
有害物质问题
沿线地区可能存在有害物质, 如软土、膨胀土、盐渍土等, 对工程建设和运营造成不利影
支护结构设计
针对隧洞开挖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设计合理的 支护结构,如钢支撑、喷锚支护等。
3
衬砌与支护结构配合
确保衬砌与支护结构之间的紧密配合,共同承担 隧洞内外荷载,保障隧洞安全稳定运行。
水库诱发地震防范措施
加强地震监测
在水库周边地区设置地震监测站,实时监测地震活动情况,及时发现 异常现象。
合理控制水位
抗滑桩支护
在边坡滑动面以下设置抗滑桩,利用 桩身抗力和被动土压力平衡滑动推力 。
挡土墙支护
锚杆பைடு நூலகம்索)支护
在边坡岩体内设置锚杆(索),通过 张拉锁定提供支护力,增强边坡稳定 性。
采用重力式、悬臂式等挡土墙结构, 抵抗边坡土压力,保持边坡稳定。
隧洞衬砌及支护结构选型优化
1 2
衬砌类型选择
根据隧洞地质条件和输水要求,选择适宜的衬砌 类型,如混凝土衬砌、钢板衬砌等。
预警机制建立
基于监测数据分析和处理,建立 地质灾害预警模型,划定预警阈 值,实现分级预警和及时响应。
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实施情况回顾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 组织、通讯联络、现场处置、医 疗救护、安全防护等方面内容。
应急演练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工程中常见的特殊地质工程处理措施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并以曾经在南水北调施工中遇到的多种工程地质状况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钻孔灌注桩处理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to have encount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n many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are summarized
keywords: collapsible loess bored piles treat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南起河北省滹沱河南侧古运河,北至北京市团城湖,线路总长度307.5km,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27.4km,设计流量135~50m3/s,为明渠输水;北京市境内长度80.1km,为管涵输水,设计条件为泵站加压输水,设计流量50~30m3/s,无泵站加压时的自流规模为20m3/s。
中线京石段总干渠建有节制闸15座、永定河控制闸1座、退水闸13座、分水闸13座。
2 渠道衬砌及建筑物基础为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措施
黄土在自重压力或附加压力的作用下受水浸蚀后,土质结构迅
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导致建筑物破坏,具有此类特性的黄土,称湿陷性黄土。
其工程特征:塑性较弱;含水较少;压实程度很差,孔隙较大;抗水性弱,遇水强烈崩解,膨胀量较小,但失水收缩较明显;透水性较强;强度较高,因为压缩中等,抗剪强度较高。
2.1渠道基础土质为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措施:
渠道湿陷性黄土地基较多采取强夯法处理,采用冲击压路机进行施工。
冲击碾压对软土地基具有加速沉降与加固的作用。
冲击压路机对地面施加冲击能量后,土体受拉、压作用,软土自由水经塑料排水板排出地表后土体密实度增加,加速了软基的沉降固结。
如果在软基上填筑渠堤,采用冲击压路机分层碾压工艺,可在施工过程中加快软基的固结速度,有利于软基的沉降固结。
地基土的天然稠度处于o.5~1.o过湿状态,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可用冲击碾压结合水稳定性好的粗粒材料垫层综合加固。
该垫层厚度按稠度(wc)确定:当1.0>wc≥o.9,垫层厚20cm;0.9>wc≥o.75,垫层厚30cm;o.75>wc≥o.5,垫层厚50cm。
在粗粒料垫层上用冲击压路机碾压20~30遍后,可使地基土表面部分厚度固结,与水稳定性好的粗粒材料形成加固地基。
由于冲击压路机具有高能量的压实功能,相当于超重型击实标准的击实功,达到重型压实度的含水量仅在小于最佳含水量范围内扩大,其大于最佳含水量的范围不会扩大。
因此,含水量视土的塑性指数大小,宜控制稠度不小于1.1—1.2,否则厚80cm~100cm土层冲压会形成弹簧土,无法压实。
冲
击压路机的轮边与构造物应有1m的安全距离,桥涵构造物上填土厚度不少于2.5m。
当使用冲击压路机的补压振碾达标,地基工程的平均沉降量小于3cm时,不宜再进行冲击碾压作业。
2.2涵洞基础沉降的处理措施
涵洞基础沉降的原因:一是涵洞基底水稳性差,一旦出现渗水,便导致涵洞基础沉降;二是涵洞基底原状土承载力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针对涵底水稳性差的情况,必须完善路基范围内的排水措施,尤其是涵洞进出口处水流应顺畅,避免积水;另外,涵洞基底的换填材料应当避免使用透水性材料(如砂砾)。
针对承载力低的情况,通过计算涵洞基底的应力来确定地基土换填的厚度、宽度以及涵台基础的宽度。
换填材料的选用和地基承载力的确定,通过公式计算得到。
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点,采用水泥稳定土和三七灰土分层进行换填,这样根据阻隙比等指标以及《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确定在涵洞基坑开挖后进行人工夯实,地基承载力可以提高。
3 钻孔灌注桩遇特殊地质的处理措施
3.1砂砾层的钻孔处理
当施工中遇到砂砾层时,容易发生塌孔、缩孔,为此我们采用比钻孔桩设计桩径小10cm即内径为1m的钢护筒(壁厚8mm)护壁,护桶随钻孔渐次下至砂层,起支护作用,可避免因漏浆造成砂层溜坍。
即使出现孔内漏浆,水位下降,砂层也不会垮塌。
具体的施工
方法如下:
(1)先埋设钢护筒(壁厚8mm),钻孔时加大钻头直径至1m,钻进时注意控制泥浆浓度和钻机进尺;
(2)随施工进尺的速度,提起钻头,接长钢护筒,接头处焊结牢固,并用φ20mm钢筋对接帮条焊加固;
(3)在护筒顶部盖一块厚10mm的钢板,提起钻头,用钻头轻砸中心,冲砸时要控制好护筒中心位置,注意要及时调整,千万不能偏孔,否则,砸下去后很难调整过来。
要注意在施工中及时判砂层的深度,保证钢护筒应下至穿过砂层0.5m以上。
另外如果在孔内涌水量不大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人工挖孔的施工方法,利用混凝土护壁支护,穿过砂层。
3.2溶洞的钻孔处理针对溶洞地质,具体的施工对策和施工方法如下:(1)技术人员及钻机充分掌握地质情况,每个孔的地质资料都发给相关人员,让其充分了解溶洞的位置,大小等,做到钻孔时心中有数。
(2)各孔周围准备足够的小片石和粘土,粘土要做成泥球状(φ15~20挀洀)或饼状,用薄膜包裹,防止干裂。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最好配备一台zl50c型装载机,司机随时候命,当遇到溶洞漏浆时,迅速铲起片石和粘土填孔,同时集中水泵往孔内大量补水。
(3)当钻至离溶洞顶部附近时,采用小冲程,逐渐将洞顶击穿,防止卡钻。
一旦发现泥浆面下降,应迅速补水,然后根据溶洞的大小按1:1的比例回填粘土和片石,仍采用小冲程轻砸,让粘土和片石充分挤入溶洞内壁。
一定要待粘土和片石充分挤入溶洞内,形
成稳定护壁后,并且泥浆漏失现象全部消失后,才能转入正常钻进。
(4)对于漏浆严重的孔,多次漏浆,回填粘土和片石没有作用,采用直接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方法堵漏,具体措施如下:按照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下导管至已钻孔孔底0.3-0.5m;灌注水下混凝土,至溶洞填充完毕,判断标准以灌注混凝土面超过溶洞顶1m左右且混凝土不再下降为准;待混凝土强度达到30%-50%左右后,重新钻进。
3.3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流失的处理前期施工的孔桩中,水下混凝土实际灌注的数量一般要大大超过设计数量,最多的要超过设计数量3-5倍。
特别是在钻孔过程中,溶洞无填充物且各向贯通。
而且由于混凝土的侧压力大于泥浆的侧压力,故在钻孔过程中形成的泥浆护壁容易被挤破,造成混凝土流失。
针对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流失的现象,采取以下施工措施:
(1)保证混凝土生产和运输能力,采用混凝土集中拌和站。
(2)加大混凝土储存量,如按正常施工混凝土储存量应为1.8-2.2m3,考虑到溶洞的影响,我们加大初存量为6.0m3,避免因首盘混凝土数量不够造成导管埋深不够而断桩。
(3)灌注过程中加大导管埋深,我们一般控制导管埋入深度不小于3米,灌注时要勤于测量混凝土面高程,对灌注过程中出现的缓慢下降要有准确的判断。
防止突然混凝土面下降导管悬空造成断桩事故。
(4)对漏浆严重或多次漏浆的个别孔,应做到心中有数,在灌注时应加大混凝土灌注高度,一般考虑要超过设计高程1.5-2.0米,尽量避免在灌注完成拔出导管
后混凝土面下降造成断桩。
4 结语
本文就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湿陷性黄土和钻孔灌注桩遇特殊地质的多种情况进行了总结,各种应急处理措施为作者的亲身处理经验,具有可操作性,希望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遇到此类情况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