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阳艾青赏析
向太阳艾青赏析

向太阳艾青赏析《向太阳》长四百余行,是三十年代艾青最长的一首诗,由九个各自独立又前后呼应的章节组成。
尽管在诗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场景和人物,但并不以叙事为主,作者仍然以他那朴素坦诚富有个性的抒情方式进行创作,自始至终以第一人称的“我”(也就是作者本人)的情感作为全诗的主线和命脉。
武汉当时作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一个重镇,正轰轰烈烈地掀起保卫大武汉的群众性活动。
艾青立即全身心地投入了这个显示着民族觉醒和战斗决心的现实世界。
心中鼓荡着的激情和创作欲求,与现实结合的强度显然达到了燃烧的程度。
于是诗人长期郁结于心的全部感情如一粒粒火种燃爆了起来:多少年来在漫长曲折的人生道路上奔波的疲累,痛苦的回忆,在受难中执着不渝的追求,便都随着诗人眼睛里涌出的热泪和心中沸腾的血液,一起喷发了出来。
作为《向太阳》当年的一个虔诚而年少的读者,如今重读这首哺育过我心灵的诗,仍然激动不已,仍然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当年创作这首长诗时的崇高而激越的情感。
这或许就是艾略特所说的“历史意识又含有一种领悟,不但要理解过去的过去性,而且还要理解过去的现存性。
”几十年来,在我国的诗坛上,有许多轰动一时的诗,往往不到几年就失去了它的“现存性”,这种短命的诗,多半是属于缺乏艺术真诚和功利性强的制作。
最近十多年也出现了不少这类短期效应的诗作。
《向太阳》所以能成为一首经得住历史严格删汰的诗,正是由于它能使当今的读者领悟到历史的现存性和深刻的人生启示。
诗人摘引了旧作《太阳》的六行诗当作这首长诗的序曲,常常为读者和文学评论者所忽略,但我以为它有着不容忽视的深远的含意。
正是这首1937年春的《太阳》,作者预示了不久即将出现日出的魅人的景象:“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广场上高声说话……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向太阳》正是赞美人类从苦难中再生的欢欣的,也可以说,艾青写的是他心中预言的太阳在中国冉冉升起时的感触。
向太阳艾青赏析

《太阳·艾青》全文与读后感赏析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赏析:这首诗写于1937年春天。
那时他从监狱中出来不久,正流浪在上海滩头。
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日子里,他深感即将到来的将是一个炮火连天的血腥时代,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日斗志则使他坚信:我们民族将会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觉醒和新生。
就是说:苦难感和光明感交织在他的心里,成了他写这首诗的情感基调。
诗的第一节,写太阳到来时的悲壮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在艾青的感受世界里,太阳竟是从远古的墓茔、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穿过黑暗的年代滚来的,这暗示着光明诞生于黑暗和死亡。
这和郭沫若的《太阳礼赞》不同,在郭沫若的感受中,光明就来自光明。
艾青之所以有这样奇特的感受与表现,系时代赋予他的苦难感和光明感复杂交织所致,使他潜在地感悟到:时代的光明和民族的新生必须用大量鲜血和生命换来,而这种代价付得越大,光明的到来也将势不可挡:“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确有点悲壮情调,也真有点显赫气势。
第二节由第一节发展而来,暗示着:光明的到来,不仅将使万物复苏,众生一片欢欣鼓舞,还将出现一个科学文明的新时代。
正是这些向往光明的热情和信念鼓舞着艾青,所以在第三节中,他把自己摆了进去,作了直接抒情,说他那陈腐、阴郁的灵魂已让太阳的火焰之手丢弃,再造了一个“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的新灵魂。
艾青确要从人世苦难的感受中挣脱出来,在光明必然到来的预感中振奋起来,去追求未来的真实的光明。
可以说,这首诗异常典型地体现了那些年月热爱祖国、投身战争、谋求解放的热血青年的时代思潮。
这首诗的写法值得注意:它的现实主义的主题是从不具客观实在感的象征对象——太阳中引起感觉、发挥想象、求得意象、再凝结成形象,然后暗示出来的。
艾青向太阳诗歌鉴赏

艾青向太阳诗歌鉴赏
《向太阳》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 年4 月创作的一首长诗。
这首诗以太阳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追求和对胜利的信念。
整首诗分为九个部分,分别描述了太阳的升起、光芒的照耀、太阳与人类的关系等主题。
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太阳与人类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人类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
在诗中,诗人将太阳比作人类的灵魂和精神的象征,认为太阳的光芒能够照亮人类的心灵,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力量。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和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支持,认为太阳的光芒能够驱逐黑暗,战胜邪恶。
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生动,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这首诗不仅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向太阳艾青赏析

1、诗的第一、二节,写太阳到来时的悲壮场景值得注意的是:在艾青的感受世界里,太阳竟是从远古的墓茔、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穿过黑暗的年代滚来的,这暗示着光明诞生于黑暗和死亡。
这和郭沫若的《太阳礼赞》不同,在郭沫若的感受中,光明就来自光明。
2、艾青之所以有这样奇特的感受与表现,系时代赋予他的苦难感和光明感复杂交织所致,使他潜在地感悟到。
3、时代的光明和民族的新生必须用大量鲜血和生命换来,而这种代价付得越大,光明的到来也将势不可挡挡:“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确有点悲壮情调,也真有点显赫气势。
4、第三节由第一、二节发展而来,暗示着:光明的到来,不仅将使万物复苏,众生一片欢欣鼓舞,还将出现一个科学文明的新时代。
5、正是这些向往光明的热情和信念鼓舞着艾青,所以在第四节中,他把自己摆了进去,作了直接抒情,说他那陈腐、阴郁的灵魂已让太阳的火焰之手丢弃,再造了一个“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的新灵魂。
6、艾青确要从人世苦难的感受中挣脱出来,在光明必然到来的预感中振奋起来,去追求未来的真实的光明。
可以说,这首诗异常典型地体现了那些年月热爱祖国、投身战争、谋求解放的热血青年的时代思潮。
艾青诗选《向太阳》原文读后感及赏析2022

艾青诗选《向太阳》原文读后感及赏析20221938年4月,艾青从战火蔓延的北方回到武汉不久,以激越而丰厚的情感创作了长诗《向太阳》,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艾青诗选《向太阳》原文读后感及赏析,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艾青诗选《向太阳》原文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引自旧作《太阳》一我起来我起来—像一只困倦的野兽受过伤的野兽从狼藉着败叶的林薮从冰泠的岩石上挣扎了好久支撑着上身睁开眼睛向天边寻觅……我——是一个从遥远的山地从未经开垦的山地到这几千万人用他们的手劳作着用他们的嘴呼嚷着用他们的脚走着的城市来的旅客,我的身上酸痛的身上深刻地留着风雨的昨夜的长途奔走的疲劳但我终于起来了我打开窗用囚犯第一次看见光明的眼看见了黎明——这真实的黎明啊(远方似乎传来了群众的歌声)于是我想到街上去二街上早安呵你站在十字街头车辆过去时举着白袖子的手的警察早安呵你来自城外的挑着满箩绿色的菜贩早安呵你打扫着公路的穿着红色背心的清道夫早安呵你提了篮子,第一个到菜场去的棕色皮肤的年轻的主妇我相信昨夜你们决不像我一样被不停的风雨所追踪被无止的恶梦所纠缠你们都比我睡得好啊!三昨天昨我在世界上用可怜的期望喂养我的日子像那些未亡人披着麻缕用可怜的回忆喂养她们的日子一样昨天我把自己的国土当做病院——而我是患了难于医治的病的没有哪一天我不是用迟滞的眼睛看着这国土的没有边际的凄惨的生命……没有哪一天我不是用呆钝的耳朵听着这国土的没有止息的痛苦的呻吟昨天我把自己关在精神的牢房里四面是灰色的高墙没有声音我沿着高墙走着又走着我的灵魂不论白日和黑夜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昨天我曾狂奔在阴暗而低沉的天幕下的没有太阳的原野缴结凵先シ乖谧仙难沂Ï 流着温热的眼泪哭泣我们的世纪现在好了一切都过去了四日出太阳出来了……当它来时……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引自旧作《太阳》太阳从远处的高层建筑——那些水门汀与钢铁所砌成的山和那成百的烟突成千的电线杆子成万的屋顶所构成的密丛的森林里出来了……在太平洋在印度洋在红海在地中海在我最初对世界怀着热望而航行于无边蓝色的海水上的少年时代我都曾看着美丽的日出但此刻在我所呼吸的城市喷发着煤油的气息柏油的气息混杂的气息的城市敞开着金属的胴体矿石的胴体电火的胴体的城市宽阔地承受黎明的爱抚的城市我看见日出比所有的日出更美丽五太阳之歌是的太阳比一切都美丽比处女比含露的花朵比白雪比蓝的海水太阳是金红色的圆体欠⒐獾脑蔡迨窃诶┐笞诺脑蔡å 惠特曼从太阳得到启示用海洋一样开阔的胸襟写出海洋一样开阔的诗篇凡谷从太阳得到启示用燃烧的笔蘸着燃烧的颜色画着农夫耕犁大地画着向日葵邓肯从太阳得到启示用崇高的姿态披示给我们以自然的旋律太阳它更高了它更亮了它红得像血太阳它使我想起法兰西美利坚的革命想起博爱平等自由想起德谟克拉西想起《马赛曲》《国际歌》想起华盛顿列宁孙逸仙和一切把人类从苦难里拯救出来的人物的名字是的太阳是美的且是永生的六太阳照在初升的太阳照在我们的头上照在我们的久久地低垂着不曾抬起过的头上太阳照着我们的城市和村庄照着我们的久久地住着屈服在不正的权力下的城市和村庄太阳照着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照着我们的从很久以来到处都蠕动着痛苦的灵魂的田野,河流和山峦……今天太阳的炫目的光芒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也从那遮掩着无限痛苦的迷雾里刺醒了我们的城市和村庄也从那隐蔽着无边忧郁的烟雾里刺醒了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我们仰起了沉重的头颅从濡湿的地面全都地向高空呼嚷“看我们我们笑得像太阳!”七在太阳下“看我们我们笑得像太阳!”那边一个伤兵支撑着木制的拐杖沿着长长的墙壁跨着宽阔的步伐太阳照在他的脸上照在他纯朴地笑着的脸上他一步一步地走着他不知道我在远处看着他当他的披着绣有红十字的灰色衣服的高大的身体走近我的时候这太阳下的真实的姿态我觉得比拿破仑的铜像更漂亮太阳照在城市的上空街上的人他们并不曾向我打招呼但我向他们走去我看着每一个从我身边走过的人对他们我不再感到陌生太阳照着他们的脸照着他们的光洁的,年轻的脸发皱的,年老的脸红润的,少女的脸善良的,老妇的脸和那一切的昨天还在惨愁着但今天却笑着的脸他们都匆忙地摆动着四肢在太阳光下来来去去地走着——好像他们被同一的意欲所驱使似的他们含着微笑的脸也好像在全都地说着“我们爱这日子不是因为我们看不见自己的苦难不是因为我们看不见饥饿与死亡我们爱这日子是因为这日子给我们带来了灿烂的明天的最可信的音讯。
艾青诗选《向太阳》好句赏析

艾青诗选《向太阳》好句赏析一、好句1. “我打开窗,用囚犯第一次看见光明的眼,看见了黎明,——这真实的黎明啊。
”赏析:这里将自己比作囚犯,生动地表现出长久处于黑暗压抑中的人们对光明的极度渴望。
“第一次看见光明的眼”这种表述,细腻地传达出对黎明的惊喜与珍视,强调了黎明到来的珍贵和意义非凡,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在黑暗中的人们对光明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向往之情。
2. “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赏析:“火焰之手撕开”形象地写出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对自己内心的冲击,这种力量如同火焰一般炽热而具有变革性。
“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表达出要抛弃旧的、腐朽的自我,从而获得新生的决心。
整句话体现出诗人在对光明的追求过程中,内心经历的深刻变革,以及对人类能够走向新生的坚定信念。
3. “太阳,它更高了,它更亮了,它红得像血。
”赏析:简单的描写,通过“更高”“更亮”直接强调太阳的蓬勃向上的力量。
“红得像血”这一比喻,赋予太阳一种壮烈、炽热的色彩,既表现出太阳的强大生命力,又暗示着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光明的到来伴随着热血的奋斗和牺牲,有一种凝重而深沉的力量感。
4. “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
扑面的风沙与入骨的冷气,决不曾使我咒诅;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片无垠的荒漠,也引起了我的崇敬。
”赏析:诗人虽然是来自南方的旅客,但表达出对北国深深的热爱。
“悲哀”一词反复出现,这里的“悲哀”并非消极的情绪,而是包含着对北国遭受苦难的同情,以及对这片土地上人们坚韧精神的敬重。
即使面对扑面的风沙和入骨的冷气,诗人依然崇敬这片土地,这种情感体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对祖国大地深沉的爱,无论它是繁荣还是处于困境之中。
艾青诗选《向太阳》赏析

艾青诗选《向太阳》赏析一、原文:《向太阳》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二、衍生注释:1. “墓茔”:坟墓的意思,这里象征着死亡、黑暗与寂静的旧事物。
2. “冬蛰”:指动物冬眠,诗中用来表示一种被压抑的、等待复苏的状态。
三、赏析:主题方面,《向太阳》的主题是对光明和新生的向往与追求。
诗人通过描绘太阳的到来,寓意着黑暗过后光明终究会降临。
这反映出当时人们在困境中对希望和新生活的强烈渴望。
情感上,诗歌充满着激情。
艾青用热情洋溢的笔触,表达出对太阳所象征的新事物的热爱。
从开头写太阳滚来的磅礴气势,到后面它给生命带来的活力,如使虫蛹转动、河流奔向它,诗人内心对于这种充满力量的新生事物充满无尽的欣喜与崇拜。
表现手法上,艾青运用了象征手法。
太阳就是光明、希望、生命等美好事物的象征。
将太阳赋予如此强大的力量,让它能唤醒沉睡的一切。
并且诗中的意象十分丰富,例如墓茔代表旧世界的死寂,高树繁枝的舞蹈展现出生命被唤醒后的活跃。
诗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如“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这种节奏加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四、作者介绍:艾青,原名蒋海澄。
他的诗作紧密反映时代精神。
艾青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安时期,目睹了人民的苦难。
这些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感情,对土地和人民有着深厚的热爱,对光明和美好的未来有着执着的追求。
他诗歌中的语言质朴而有力量,常用鲜明的意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
五、运用片段:场景一:在一次学校的演讲比赛中,演讲主题是关于希望与坚持的。
“同学们,就像艾青在《向太阳》中所写的那样,我们也位于黑暗和困难之中,但是‘太阳向我滚来’,希望总会来临。
艾青诗选向太阳解析

艾青诗选向太阳解析《艾青诗选》中的《向太阳》是一首充满热情和向往的诗歌,它以独特的艺术构思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艾青对理想和光明的向往,以及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
一、主题思想《向太阳》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向往的诗歌,表达了艾青对理想和光明的强烈向往。
诗中通过描述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展现了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积极向上的,它激发人们内心的热情和动力,鼓舞人们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二、艺术特色1.独特的构思《向太阳》的构思独特,以太阳为线索,将自然景象、人类情感、历史事件等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幅幅生动而壮观的画面。
这种构思使得诗歌充满了张力和震撼力,让读者在感受到诗歌意境的同时,也能够深入思考其内在的含义和价值。
2.鲜明的形象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形象描写,如“日出东海落西山”、“满天彩霞”等,这些形象描写不仅让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些形象描写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3.深刻的哲理《向太阳》不仅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歌,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诗中通过对太阳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
同时,诗歌中也传递了艾青对人类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他强调人类应该追求光明、积极向上,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三、情感表达1.对光明的向往《向太阳》中表达了艾青对光明的强烈向往。
太阳作为光明和希望的象征,在诗中被描绘得极其壮丽和辉煌。
诗人通过对太阳的赞美和向往,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同时也传递了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2.对生命的敬畏诗歌中通过对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艾青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他认为生命是短暂而宝贵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同时,诗人也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3.对人类的关怀《向太阳》中还表达了艾青对人类的关怀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难中辛勤劳作、紧张战斗的普通军民。
这首诗以感情的起伏波动串连丰富的物象与热烈的
征意味,是中国人民现实觉醒与未来希望的美好寄托。
为全诗的主线和命脉。
些发自胸腔的声音,既朴素又带有象征色彩的语言,没有任何渲染和夸张,痛苦已成为过去,
场景。
但这一章基调明朗的诗并没有使前面一节诗的沉重感全部消失。
昨夜的恶梦还不可能忘却。
这不能不让人想到,灾难重重的人生对诗人的心灵的摧残是何等的深重啊!他即使已
他的心情还不可能顿然变得完全明朗起来。
因此在第三章里,诗人又一次回顾了他的艰难的
实的精神负担。
第三章《昨天》以其真实的份量使读者都感到了历史的创痛沉重的存在。
难的祖国的日出。
这美丽的日出,仿佛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的日出。
诗人用浓浓的彩笔为我们画了一轮正在升起逐渐扩大光圈的有动态感的太阳,它不是一个静止的红色的圆体,它是一个蕴含着放射着无限启示的光辉的意象。
太阳象征着人类最美的形
阳为理想的亲和世界。
诗人的忧伤和痛苦,正说明他与危难重重的民族血肉相连,忧伤和痛苦在诗人的心灵里一时没有消失的事实,证实诗人是真诚的,是一个热忱的爱国主义者,是一个切切实实为理想战
新的拓展。
《向太阳》所以能强烈而持久地感动人,是由于一个多年为民族命运奔波受难的中国诗人为了崇高的理想,心神曾经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为迎接日出,他终于从伤痛中站起来,他走向街头,他投入生活的行列,他放声歌唱。
身上残存的创伤和精神上的忧郁,并没
有血有泪的颤动着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