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高中物理高考物理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试题经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1高中物理高考物理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试题经典

一、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实验题

1.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L1=100mm,双缝与屏的距离L2=700mm,双缝间距d=0.25mm。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如图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

(1)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1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所示,则对准第1条时读数x1=_______mm、对准第4条时读数x2=_______mm

(2)写出计算波长λ的表达式,λ=_________(用符号表示),λ=_____m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下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光的波长.

(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C、______ 、A;

(2)若实验测得第一条亮纹到第四条亮纹中心间的距离△x=6.930 mm,双缝间距d=0. 30

mm,双缝到屏的距离1=1. 000 m,则对应的光波波长= ______ m;(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分别用红、绿两束单色光做该实验,在距双缝相同距离的屏上分别得到右图所示的干涉图样,由图样可判定______(填“甲”或“乙”)是由红光得到的图样.

3.某同学设计一个测定激光波长的实验,装置如甲图所示. 激光器发出的直径很小的红色激光进入一个一端装有双孔、另一端装有感光片的遮光筒,感光片上出现一排等距的亮点.

①这个现象说明激光具有____性.(选填“波动”或“粒子”).

②通过量出相邻光点的距离可算出激光的波长.设双孔间距离为a=0.22mm,双孔到感光片的距离为L=1.0000m,用带10分度游标的卡尺测量感光片上的点的距离时,第1个光点到第4个光点的距离如乙图所示,相邻光点间的距离是_____mm.该激光的波长=___m.(保留2位有效数字)

4.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实验时,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

(1)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该同学可_____。

A.将单缝向双缝靠近

B.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

C.将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

D.使用间距更小的双缝

(2)若双缝的间距为d,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l,测得第1条暗条纹到第n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x,则单色光的波长λ=_____。

(3)本实验用到了干涉条纹间距公式,请利用图乙(图中d≪l)证明之________。

5.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将双缝干涉实验仪器按要求安装

在光具座上,并选用缝间距 d=0.25mm 的双缝屏。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单缝与双缝之间的距离为5.00cm,光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L=60.00cm。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

(1)在图甲中,要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干涉条纹更加清晰明亮,以下操作最合理的是______ ;

A.移动光源 B.转动双缝 C.调节拨杆 D.转动遮光筒

(2)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该同学可______ ;

A.将单缝向双缝靠近

B.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

C.将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

D.使用间距更小的双缝

(3)某同学调整手轮后,从测量头的目镜看去,第 1 次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图

乙中的数字是该同学给各暗纹的编号,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 1、2 间的亮纹中心,此时游标尺的读数 x1=9.30 mm;接着再转动手轮,看到的的干涉条纹如图丙所示,此时游标卡 尺读数如图丁所示,则读数x2=_____mm;利用上述测量结果,经计算可得这种色光的波长

λ=____ nm(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如图甲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将实验仪器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并选用双缝间距d0.20mm的双缝屏。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像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L700mm。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

①已知测量头上主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副尺(游标尺)上有20分度。某同学调整手轮后,从测量头的目镜看去,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某条纹A中心对齐,如图乙所示,此时测量头上主尺和副尺的示数情况如图丙所示,此示数为________mm;接着再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某条纹B中心对齐,测得A到B条纹间的距离为8.40mm。利用上述测量结果,经计算可得经滤光片射向双缝的单色光的波长________m(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另一同学按实验装置安装好仪器后,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效果很好。若他对实验装置作了一下改动后,在像屏上仍能观察到清晰的条纹,且条纹数目有所增加。以下改动可能实现这个效果的是________。

A.仅将滤光片移至单缝和双缝之间

B.仅将单缝与双缝的位置互换

C.仅将红色滤芯光片换成绿色的滤芯光片

7.如图,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③、④、⑤遮光筒、⑥毛玻璃。

(1)②、③、④三个光学元件依次为_____;(填正确答案的标号)

A.滤光片、单缝、双缝

B.单缝、滤光片、双缝

C.单缝、双缝、滤光片

D.滤光片、双缝、单缝

(2)如果实验时将红光滤光片换为绿光滤光片,则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3)某次测量时,选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200mm,测得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1.40m,第1条暗条纹到第4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7.56mm,则所测单色光的波长λ为______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8.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双缝干涉实验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单缝保持竖直方向,并选用缝间距为d的双缝屏。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毛玻璃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为L。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

(1)组装仪器时,单缝和双缝的空间关系应该为____________。

A.a代表单缝,b代表双缝

B.a代表双缝,b代表单缝

C.二者相互平行放置

D.二者相互垂直放置

(2)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在目镜中仍可看见清晰的条纹,则_________。

A.条纹为横条纹

B.条纹为竖条纹

C.与红光相比条纹间距变窄

D.与红光相比条纹间距变宽

(3)若实验中在像屏上得到的干涉图样如图所示,毛玻璃屏上的分划板刻线在图中A、B位置时,游标尺的读数分别为x1、x2,则入射的单色光波长的计算表达式为λ=_________。

(4)图为上述实验装置示意图。S为单缝,S1、S2为双缝,屏上O点处为一条亮条纹。若实验时单缝偏离光轴,向下微微移动,则可以观察到O点处的干涉条纹________。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间距变大 D.间距变小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实验题

1.190或2.191 7.869或7.870 6.76×10-4

【解析】

【详解】

(1)[1].测第1条时固定刻度读数为2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19.1=0.1

解析:190或2.191 7.869或7.870 2123dxxL 6.76×10-4

【解析】

【详解】

(1)[1].测第1条时固定刻度读数为2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19.1=0.191mm,所以最终读数为2.191mm.

[2].测第4条时固定刻度读数为7.5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36.9=0.369mm,所以最终读数为7.869mm.

(2)[3][4].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Lxd,知

1224()3dxxxdLL.

代入数据得:

40.25(7.8692.191)mm6.7610mm3700.

2.EDB 6.9×10-7 甲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为获取单色线光的双缝干涉图样,白光光源后先放滤光片,再放单缝、双缝,最后放毛玻璃片.故答案为EDB.

(2) 若

解析:EDB 6.9×10-7 甲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为获取单色线光的双缝干涉图样,白光光源后先放滤光片,再放单缝、双缝,最后放毛玻璃片.故答案为EDB.

(2) 若实验测得第一条亮纹到第四条亮纹中心间的距离△x=6.930 mm,则3lxd,整理得:3376.930100.30106.910331.000xdmml

(3)红光波长比绿光波长长,在距双缝相同距离的屏上得到红光干涉图样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则图甲是由红光得到的图样.

3.波动性 2.87mm

【解析】

【详解】

①[1]这个现象是光的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波独有的特征,所以说明激光具有波动性;

②[2] 主尺读数为8mm,游标读数为0.1×6=0

解析:波动性 2.87mm 76.310m

【解析】

【详解】

①[1]这个现象是光的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波独有的特征,所以说明激光具有波动性;

②[2] 主尺读数为8mm,游标读数为0.1×6=0.6mm,所以第一个光点到第四个光点的距离是8.6mm.第1到第4个光点的距离是8.6mm.

相邻光点间的距离是

8.5mm2.87mm3x

[3] 根据

Lxd

可知

xdL=6.3ⅹ10-7m

4.B 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则条纹的宽度减小,根据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为为减小相邻亮条纹(暗条纹)间的宽度,可增大双缝间距

解析:B 1xdnl 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则条纹的宽度减小,根据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为Lxd为减小相邻亮条纹(暗条纹)间的宽度,可增大双缝间距离或减小双缝到屏的距离;故B正确,AC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