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唐世平:Foundational Paradigms of Social Sciences,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Vol.41, No.2 (June, 2010), pp. 211-249.
第14讲投稿指南:如何推销你的作品
第1节学术专著与期刊论文的区别
第3讲个案研究设计
第1节研究设计的步骤与程序
第2节研究假设
第3节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第4节如何申请研究资助
参考文献:
David A. de Vaus,《社会研究中的研究设计》,郝大海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13-15章。
夏夫利:《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新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第4讲文献阅读与综述写作
第8讲研究设计展示与讨论
第9讲田野调查
第1节如何进入调查现场
第2节研究者的资源动员与社会关系网络
第3节调查策略与面访技巧
第4节田野日志与自我反思
第5节在中国做田野调查的常见问题
第6节遇到挫折怎么办——思路与心态的调整
参考文献:
赫伯特.J.鲁宾(Herbert J.Rubin)、艾琳.S.鲁宾(Irene S. Rubin):《质性访谈方法:聆听与提问的艺术》,卢晖临、连佳佳、李丁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
课内外讨论或练习、实践、体验等环节设计:
第8讲研究设计展示与讨论
第15讲课程总结(研究小组汇报研究发现)
如需配备助教,注明助教工作内容:
考核和评价方式(提供学生课程最终成绩的分数组成,体现形成性的评价过程):
课堂出勤:10分(个人考核,缺席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课程发言和讨论:10分(个人考核)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MATH120008.09 编写时间 2011年08月更新课程名称 数学分析(I)英文名称 Mathematical Analysis(I)学分数 5 周学时 6任课教师* 谢锡麟 开课院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预修课程 仅需普通高中相关数学基础;无特别先有基础要求。

课程性质:本课程可谓所有基础科学(包括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科学(包括航空航天、环境、材料、信息等)等专业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数学基础课程,提供微积分的基本内容。

从知识体系的发展而言,微积分融合线性代数(这点特别反映在《数学分析(Ⅱ)》中)作为核心基础,一方面将为后续复变函数、实分析与泛函分析、常微分方程与偏微分方程、概率统计、微分几何等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基础;另一方面,微积分和线性代数亦是理论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包括流体力学、弹性力学)、振动力学、控制力学等力学知识体系的发展的坚实基础。

总体而言,本一年制的数学分析课程将结合面对的对象(适用于非数学类的几乎所有的专业),提供系统的微积分知识体系,不仅注重微积分知识体系的核心基础特点,而且注重知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力求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并具有基于其上的自我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上,我们力求课程所授的知识体系具有国内外一流化水平,且切实注重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

本课程《数学分析(I)》将主要提供一元微积分的内容,包括常微分方程最为基础的若干思想及方法。

教学目的:2005年,学校在百年校庆时提出“走以内涵发展的道路”,以及现今所致力于探索和推广的“通识教育、精英教育”的理念,结合力学以及数学间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关系,而考虑本门课程的具体教学。

以下反映一些基本的观点,这将指导具体的教学。

✧虽然数学分析是数学课程,但我们学习的是“认识自然的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许多实践和成就表明,数学对于我们认识自然是极其有效的——许多数学机制具有鲜明的力学和物理背景。

复旦大学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1. 提供全面深入的学科知识和理论;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设置:1. 课程名称:XXXXX学时安排:总学时XX,理论学时XX,实践学时XX,实验学时XX。

考核方式:笔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及课堂表现等。

先修课程:无2. 主要内容:模块一:XXXXX- 概述XXXXX- 重点掌握XXXXX- 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模块二:XXXXX- 概述XXXXX- 重点掌握XXXXX- 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模块三:XXXXX- 概述XXXXX- 重点掌握XXXXX- 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模块四:XXXXX- 概述XXXXX- 重点掌握XXXXX- 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讲授:老师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系统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项目、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通过自主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 主教材:XXXXX- 辅助教材:XXXXX参考资料:- XXXXX- XXXXX5. 考核方式与评分比例:- 平时表现:XX%- 期末考试:XX%- 实验报告/作业:XX%- 小组讨论/项目:XX%- 其他:XX%6. 作业要求:- 每周必须完成的作业内容及提交要求;- 作业要求内容的合理性和创意性;- 作业评分标准。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样表-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样表-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样表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和主要社会兼职:胥正川,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讲师。

2003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软件专业,获数据库与知识库博士学位。

2003年3月至4月,在日本京都大学数据库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2003年7月至今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任教。

目前已经出版专著两本,并在《Tsinghua Science ancTechnology》(《清华大学学报英文版》)、《计算机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中国管理科学》、《高技术通讯》、《小型微型计算机》等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近年曾多次在ICIS-ISAP Workshop (国际信息系统年会亚太地区论坛)、PACIS (亚太地区信息系统年会)、IDEAS (国际数据库工程与应用年会)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宣讲自己的学术论文。

主持和参加了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信息委、上海市经委、上海市外经贸委资助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1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商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Web技术及其商务应用等2. 局域网参考模型局域网体系结构;拓扑结构;IEEE 802标准;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3. CSMA/CD 和IEEE802.3 标准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IEEE 802.3标准4.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和IEEE802.4标准令牌总线局域网的组成;令牌总线访问控制;IEEE 802.4标准5. 令牌环访问控制和IEEE 802.5标准令牌环局域网的组成;令牌环访问控制;IEEE 802.5标准6. IEEE 802.11标准: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概述;IEEE 802.11参考模型;分布式基础无线媒体访问控制DFWMAC7. 局域网性能局域网性能分析;802.3、802.4及802.5的比较教学要求1. 了解局域网的基本特点以及与广域网、城域网的不同2. 了解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了解LLC和MAC子层的主要功能,了解各种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以及所适合采用的传输媒体3. 了解ALOHA协议,掌握ALOHA协议的性能分析方法,理解CSMA协议,掌握CSMA/CD+二进制指数退避的媒体访问控制技术,了解IEEE802.3标准的各种物理层媒体选项和帧格式4. 了解令牌总线局域网的基本结构,了解令牌总线MAC协议中的逻辑环维护,掌握令牌总线的数据传输机制,了解IEEE 802.4标准的物理层媒体选项和帧格式5. 了解令牌环局域网的基本结构,理解环的比特长度的概念,理解令牌总线MAC协议,包括令牌传递过程、数据传输确认和优先级机制,理解监控站的功能,了解IEEE 802.5标准的物理层媒体选项和帧格式6. 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特性,掌握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媒体访问控制机制,包括分布式协调和点协调功能7. 理解局域网性能模型,理解对CSMA/CD、令牌传递的最大吞吐率和延迟的性能分析,了解以太网、令牌总线、令牌环这三种局域网的异同点六、电话网(学时数:8)教学内容1. 公共交换电信网络(PSTN)2. 内部电话网3. PSTN技术4. PSTN中的数字与模拟技术5. 蜂窝电话网教学要求1. 了解PSTN的概念1. 概论2. 电话调制解调通信3. 专线网络4. 公共交换数据网(PSDN)技术5. 虚拟专用网教学要求1. 了解广域网的概念2. 理解电话通信网络的工作方式3. 掌握PSDN的概念4. 了解虚拟专用网的基本原理八、TCP/IP互连(学时数:10)教学内容1. 路由器概念介绍2. 路由选择3. 因特网其他协议层概念4. 传输控制层协议5. 3层和4层交换机教学要求5. 了解路由器的概念6. 理解路由器选择路由的工作机理7. 掌握常用因特网分层协议的概念8. 了解3层和4层交换机的基本原理作业和考核方式:1、平时考勤及课堂贡献10%2、平时作业20%3、案例讨论presentation 10%4、期末考试60%*如该门课为多位教师共同开设,请在教学内容安排中注明。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院系: 临床医学院 日期: 2016年 10月01日 课程代码 (待定)课程名称 艺术与现实中的医学—医学影视作品赏析英文名称 Medicine in Film Art学 分 数 2 周学时 2课程性质 □通识教育专项□核心课程√通识教育选修□大类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其他教学目的 基社会对高“复合型”人才需求,本课程具有一定跨学科色彩。

在重实践、重应用的落脚点上,具体将影视艺术作品与临床医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自发思考、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全方位调动学习热情。

将合作精神引入学习生涯,开阔问题解决思路。

最终能够活用课程教授医学知识,明辨诊疗误区,同时了解电影、电视剧历史发展轨迹与艺术特色。

由此培养具备举一反三能力、综合学科背景、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当代大学生。

基本内容简介 影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当下医学题材影视剧大行其道有着医疗知识、技术赋予的神秘面纱和艺术特色,但由于缺乏专业顾问指导,包括一般影视剧中涉及医学部分仍不乏令人啼笑皆非却值得引以为戒的诊疗误区。

因而,本课程作为通识教育选修课,将案例教学法与研讨课形式相结合,着眼当下风靡的经典医学题材影视,择取其中的临床诊疗误区与学生进行探讨,并逐渐引导学生运用课程中了解的影视艺术知识、结合个人专业领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通过选修本课程,能够运用医学专业知识指出影视作品乃至临床诊疗中的误区,从而掌握医学伦理学及常用临床知识;培养理性的医学思辨能力和感性的艺术认知能力。

授课方式:面授,主要以研讨课形式,随堂播放视频案例。

本课程不设专业限制,拟限制人数30人。

主讲教师简介:蔡剑飞,临床医学硕士,医学学士、文学学士双学士学位。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临床七年制(本硕班)、上海戏剧学院电视编导系。

曾担任上海瑞金医院内科住院医师,上海华东医院主治医师。

发表临床医学专业论文8篇,出版著作1部,取得国家专利1项,参与天津市博物馆纪录片以及多部音乐电视拍摄,获得“作家杯”原创文学作品奖等。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掌握混悬剂的稳定剂: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掌握混悬剂的制备:分散法、凝聚法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微粒大小的测定、沉降容积比的测定、絮凝度的测定、重新分散试验、电位测定、流变学测定掌握乳剂的定义、特点与分类掌握乳化剂的基本要求、种类与选择熟悉乳剂的形成理论:降低表面张力、形成牢固的乳化膜、确定形成乳剂的类型掌握乳剂的不稳定表现: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坏、酸败掌握乳剂的制备方法,了解制备设备熟悉乳剂的质量评定:乳剂粒径大小的测定、分层现象的观察、乳滴合并速度的测定、稳定常数的测定第三章注射剂与滴眼剂掌握注射剂的定义、分类、特点、质量要求。

掌握注射剂的处方组分:原料、溶剂、主要附加剂掌握等渗与等张的概念与调节方法熟悉注射用水的一般生产流程(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蒸馏法)。

掌握热原的组成、性质、除去方法和检测方法。

熟悉干热灭菌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掌握热压灭菌法及其安全操作掌握流通蒸气灭菌,了解煮沸灭菌掌握过滤除菌法熟悉射线灭菌法(辐射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微波灭菌法)原理、特点、应用。

熟悉化学灭菌法(气体灭菌法、药液消毒法)。

熟悉无菌操作法、无菌检查法掌握F、F0的定义、数学表达式、计算方法及其在灭菌中的意义了解空气净化技术的概念、净化度标准、洁净室设计、层流洁净技术熟悉原、辅料的质量要求了解注射剂容器的种类、质量要求、检查方法及处理方法。

熟悉滤器的种类与选择,掌握微孔滤膜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掌握注射剂的制备过程:配液、滤过、灌装、熔封、灭菌和检漏、质量检查、印字、包装。

掌握注射剂的质量检查:可见异物、热原、无菌检查等。

掌握输液剂的特点、种类、质量要求。

熟悉输液容器的质量要求、处理方法。

掌握输液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检查。

了解输液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熟悉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的原料要求及生产工艺,了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生进行实验前,应对相关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能有所了解,因而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有关的手册、文献资料及信息网络查阅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常数。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实验前认真预习,写出预习笔记;实验课中仔细观察和正确记录,整理分析数据;课后按规范书写实验报告。安全、卫生、节约药品的教育和实施贯穿始终。教师以平时学生每个实验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基本操作、仪器装置、产品质量和数量、安全卫生、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实验报告等)以及实验考查作为其实验成绩的评分依据。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作风和习惯。
(3)通过实验的第一手材料,加深对课堂所学的有机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基本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是对学生的综合训练,除了巩固学生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技能,要求培养学生根据有机反应,认真分析反应过程的现象和影响因素,熟练产物的分离、提纯和鉴定,较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开展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
3.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目的:1).掌握用脂肪提取器提取天然物质的方法
2).掌握粗蒸馏的方法
3).学习常压升华操作及纯化固体有机物的方法
4).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预习:17,124——125 163——165 171——172页
4.苯甲酸乙酯混合物的萃取、干燥和精蒸馏
目的: 1).掌握用分液漏斗进行萃取、分液的方法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院系:化学系日期: 2018年12月8日
课程代码
CHEM120011.01~08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
Organic chemistry lab
学分数
1
周学时
2
授课语言
中文

复旦大学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一、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语言和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掌握关于各时期代表性作家、风格流派、经典作品、文学思潮等系统知识,并在必要的范围内增进对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的认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不断提高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进而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以求有益于学生的人格培养,为其将来从事社会文化工作打下可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发扬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以促使一部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争取进一步的深造和发展。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与教材本课程共分三个学期,每周四节课。

课程教材:《中国文学》,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版(《中国文学史新编》,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版)配套教材为:《中国历代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版)参考教材:《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或百花文艺出版社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版参考书目: 由任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据各章节内容另行指定。

第三部分教学要求与考查方式一、教学要求(一) 较清楚地了解教材各编概述中所论及的各历史阶段中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文学的主要演变脉络,建立起较为开阔和充实的文学史思维空间。

(二)较清楚地了解在不同时期出现的新的重要文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通过前后联系、相互比较的方法,建立清楚可靠的文体知识系统。

(三) 掌握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的生平简况和主要创作情况,了解其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贡献;精读经典性作品,了解其所以为经典的价值所在;对教材所述及的一般作家作品,也要求掌握相关的概要性知识。

(四)掌握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并尝试运用现代人文理论阐释古代文学作品与文学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外讨论或练习、实践、体验等环节设计:
如需配备助教,注明助教工作内容:
考核和评价方式(提供学生课程最终成绩的分数组成,体现形成性的评价过程):
教材(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和出版时间;如使用自编讲义,也请列明间):
表格栏目大小可根据内容加以调整。
全英文课程采用如下英文版教学大纲
Department
Responsibility
Course Schedule (Please supply the details about each lesson with 32 academic hours in a total of xx weeks):
The design of class discussion or exercise,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so on: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院系:日期:年月日
课程代码
(待定)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学分数
周学时
授课语言
课程性质
□通识教育专项□核心课程□通识教育选修□大类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其他
教学目的
基本内容简介
基本要求:
授课方式:
主讲教师简介:
教学团队成员
姓名
性别
职称
院系
在教学中承担的职责
教学内容安排(按36学时共计xx周,xx周含考试周,具体到每节课内容):
Course Objectives
Course Description
Course Requirements:
Teaching Methods:
Instructor's Academic Background:
Members of Teaching Team
Name
Gender
Professional Title
Teaching Materials & References (Including Author, Title, Publisher andPublishing time):
Table column size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If you need a TA, please indicate the assignment of assistant:
Grading & Evaluation (Provide a final grade that reflects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process):
Syllabus Sample of Fud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Date:
Course Code
Course Title
Credit
Credit Hours
Course Nature
□Specific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Core Courses□General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s□Basic Courses in General Discipline□Professional Compulsory Courses□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s□Othe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