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国的民族》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4《中国的民族》教案

《中国的民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我国民族的基本构成和民族政策,初步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运用民族分布图和表格来掌握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等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要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教学难点】民族风情的各自特点【教学方法】读图、析图、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小组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用音乐和画面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歌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新课学习(一)五十六个民族连连看活动:将下列图片与其对应的民族名称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16页内容师提问: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多少个民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一个?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是多少?2. 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多少?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一个?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哪一个?3.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回答问题。
师总结:1.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名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5,其他民族人口总数仅占8.5%,统称为少数民族。
2.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约1700万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约2300人。
3.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中国的民族分布多媒体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师提出问题: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3.在汉族集中的地区有没有少数民族居住?有没有完全是少数民族居住的省区?4.我国汉族与少数民族在分布上有何关系?这反映出我国民族的分布有何特点?这种特点有何好处?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初中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成员,其中汉族人数最多,其他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
2. 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知道大杂居、小聚居和相互交错居住的含义。
3.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构成及民族分布特点。
2. 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构成。
2. 民族分布特点。
3. 民族政策。
四、教学难点1. 民族分布特点的理解。
2. 民族政策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视频,引起学生对我国民族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教学新课(1)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其他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地区。
(2)讲解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各民族相互交错居住,没有明显的地理界限。
小聚居:某些民族在特定地区形成较为集中的居住区。
相互交错居住:不同民族在同一地区相互交错居住,相互影响。
(3)介绍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优惠政策:国家对少数民族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维护民族团结:我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3. 巩固提高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
4. 总结课堂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知道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交错居住,没有明显的地理界限。
同时,我们要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七、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 思考:如何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八年级地理上册14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1

八年级地理上册14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1第一篇:八年级地理上册 14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1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举例说出不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通过布置长周期作业,培养学生查询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树立团结协作能力及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悼念和展示我国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
重难点:1、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
2、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图、资料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法、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法。
板书设计第四节中国的民族一、56个民族1.民族的构成汉族92% 少数民族(55个)8%2.各民族的文化差异(1)民族的语言和文字(2)民族的风俗和宗教等二、民族的分布(1)汉族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环节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刘三姐》录音剪辑,然后提问,你知道该电影片段反映的是哪一个民族的故事吗?知道该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一地区吗?学生听讲激起同学们热爱民族关注民族的习俗欲望。
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教学过程一、民族构成展示课件(2000年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扇形统计图)教师提问:这是什么类型的统计图?(扇形)通过扇形统计图,你看到,了解到了什么信息?(我国的民族构成为汉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55个少数民族约占8%。
因为人口少,被称为“少数民族”。
)2.展示课件(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柱状图),指导学生辨认。
教师提问:①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是哪几个民族?②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数最多?二、民族分布承转:那么,各少数民族兄弟在我国是如何分布呢?1.展示课件(我国民族分布图),指导学生阅读图例,认真辨认教师提问:①汉族人口的分布图例如何表示?分布情况如何?②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如何体现?(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颜色以及复杂程度,颜色越复杂,表示民族种类越丰富,分布越集中,以此确定问题答案: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③如何理解“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各少数民族分布全国各地,同时又集中分布在某一集中地区,以此来理解“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④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在哪里?如何体现?(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哪一省级行政区颜色最复杂,以此确定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在哪里)小结:汉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
地理教案-中国的民族

地理教案-中国的民族教案名称:中国的民族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学习中国的主要民族。
2. 了解中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3. 掌握中国各民族的一些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教学内容:1. 中国的多民族国家概述。
2. 中国主要民族的简介: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苗族、彝族、白族、侗族、布依族等。
3. 中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4. 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民族有哪些,以及他们生活在哪些地方。
2.知识点讲解:a.简要介绍中国的多民族国家地位,说明中国有56个民族。
b.逐一介绍中国的主要民族,包括其人口数量、分布地区、主要特点等。
c.展示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如服饰、建筑、音乐、舞蹈等。
3.学生讨论和分享:a.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就中国的多民族国家地位和各民族的特点展开讨论。
b.鼓励学生分享他们了解到的有趣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4.总结归纳:a.梳理学生通过本堂课学到的关于中国的多民族和各民族的知识点。
b.帮助学生总结了解到的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5.拓展延伸:a.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国民族,进一步了解其特点、文化和风俗习惯,并以小报、PPT等形式呈现。
b.推荐阅读:给学生推荐一些关于中国民族的书籍或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多民族文化。
教学资源:1.中国民族的简介介绍材料。
2.地图或图片展示中国的多民族分布。
3.相关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评估方式:1.课堂讨论:观察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对中国民族有一定的了解。
2.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所选中国民族的了解情况和呈现形式。
教学反思:1.教学引导要明确,确保学生能够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以及各民族的特点。
2.在讲解各民族特点时,要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源,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4《中国的民族》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4《中国的民族》教案《中国的民族》地位和作用:我国民族数量多,分布不均,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在衣、食、住、行、节日等方面,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俗,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绚丽多彩。
这些都是中国人文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况,本部分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民族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结构分析:在第一章第四节中的民族中蕴涵着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课文通过图片以及设计的问题和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其中汉族占百分之九十一,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散局、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少数民族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虽小,集中分◆教学目标布在边疆地区,但对祖国建设却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教材限于篇幅,只选择了部分图片用以说明各民族在服饰、饮食、建筑、生产等方面的差异。
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民族的风土民情,我以此为切入点,设计制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收集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及相关资料、服装或准备一分钟的民族舞蹈教师准备:制作“中国民族资源库”网页课件、印有民族图案的人民币若干张。
◆教学过程【课前音乐】歌曲“爱我中华”MTV。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让学生置身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思维,使学生放松心情,为上课做好准备。
新课导入在学生课前欣赏了“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风情的情景中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华,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趣味活动】同学们,你们身上带了钱吗?请大家拿出人民币的纸币,互相对比观察,辨认纸币上的民族头像和文字:1.在人民币上,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如果有,是哪些民族的文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2.人民币上有很多不同民族的人像,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些民族吗?【学生讨论】通过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亲身体会到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初二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

初二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初二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从不同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经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坚持教育科学的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教育局和学校提出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全面深入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
配合学校达成“安全校园”和“家长满意学校”的办学愿望。
积极深入探索“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放眼于学生终身能力培养,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有用的栋梁之材。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习现代科技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十二章数的开方由平方根和立方根开始,进而学习实数的相关知识。
第十三章整式的整除主要介绍了幂运算、整式的乘法和除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几个基本的运算,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第十四章勾股定理主要探索勾股定理及其应用,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模型的建立为主。
第十五章平移与旋转主要介绍了图形的基本变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总结规律。
第十六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介绍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征以及几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对几何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落实通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落实最终实现能力的培养。
钻研教材,突破重点、难点,抓住关键,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因人而宜,制定课堂上有效的辅导、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使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四、教学常规落实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学习,团结协作。
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民族》一节,主要介绍了中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使学生了解中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培养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本节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如民族分布、少数民族特点、民族政策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民族这一主题,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误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及民族关系。
此外,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方面较为感兴趣,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少数民族的特点及民族政策,培养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少数民族的特点及民族政策。
2.教学难点:民族分布示意图的阅读和分析,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民族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民族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民族分布示意图、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相关的学习任务单、讨论题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初中地理中国的民族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的民族优秀教案简介本文档将介绍一份初中地理课程中的教案,主题为中国的民族优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并加深他们对自己国家多元文化的认识。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多民族文化和传统;2.提高学生对中国各民族优秀的认识和认同感;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4.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中国的多民族文化1.介绍中国的56个民族,包括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2.分析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语言、服饰、住房等;3.了解各民族传统节日、饮食习惯、宗教信仰等。
中国各民族的优秀传统1.探讨中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社会背景;2.介绍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3.讨论各民族的传统医药、农业、手工艺等领域的优秀成就。
民族融合与共存1.讨论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分析中国政府对民族关系的政策与措施;3.探讨如何在多民族社会中实现和谐发展。
第一课时:中国的多民族文化1.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各民族的多样性;2.介绍中国的56个民族,让学生认识每个民族的名称和地理分布;3.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少数民族进行深入了解,包括文化特点、语言、服饰、住房等;4.小组报告: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所选择的民族,并分享有趣的发现。
第二课时:中国各民族的优秀传统1.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分析中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了解他们的优秀传统;3.学习民族艺术:通过音乐、舞蹈、绘画等形式,感受各民族独特的艺术表达;4.学习民族技艺:了解各民族传统医药、农业、手工艺等领域的成就,并进行小组展示。
第三课时:民族融合与共存1.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讨论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婚姻、商贸等;3.分析中国政府对民族关系的政策与措施,如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保护民族风俗等;4.小组讨论:提出如何在多民族社会中实现和谐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建议;5.小组汇报: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中国的民族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
2、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3、了解我国独我特的民族风情,理解对其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4、初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教学重点:民族的分布
教学难点:中国少数民族风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地理课堂学习口号是:走进地理,快乐学习!让我们一起看一则报道,这是全国各族儿女为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寄语,
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和协发展!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民
族百花园,去感受最炫民族风。
师:板书课题生读学习目标
二、游览民族百花园
模块一:走进民族知识园
请同学们拿出学案完成模块一和二的自主预习部分(3 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带领统一答案。
下面检测你们的预习
情况
例1:下列有关中国民族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共有55 个民族
B、回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C、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土族人口超过了500 万
D、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例2: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在我国哪一省区()
A、宁
B、藏
C、桂 D 内蒙古
合作探究:教师出示中国民族分布图,教师指导读图方法:一读图名二看图例三分析
探究过程:
读图:中国的民族分布图
(1)先看图例,从图中可以看出分布最广的民族是,主要集中在和地区。
(2)看图例,找出壮族、蒙古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高山族、黎族。
并填出:壮族主要分布在,蒙古族主要分布在,藏族主要分布在,回族主要分布在,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地区,傣族主要分布在省。
台湾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海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3)民族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4)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和。
(按地理方位)探究结论: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例3:如果有外国友人想要了解中国的民族风情,你建议他去()
A、河南省
B、湖南省
C、云南省 D 广西壮族自治区
例4: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西北、西南
B、东南、东北、西南
C、东南、西南、西北
D、全国各地
师:通过在民族知识园,我们收获了很多民族方面的知识,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也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瑰宝,也能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了解,也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风情园。
模块二:走进民族风情园
( 一)民族传统节日:
自主预习:
1、是云南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人们相互泼水祝福,并举行拜佛、跳等活动。
2、是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早期有、、射箭等项目。
预习检测:
例5:右图中摔跤的这一少数民族的居民主要聚居在中国的()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D 宁夏回族自治区
例6:下面四个民族的小朋友说的与实际不符的是()
A、汉族:我们人口最多
B、蒙古族:我们爱住竹楼
C、傣族:我们喜欢过泼水节
D、朝鲜族:我们能歌善舞
同学们拿出你们课下收集的我国民族的有关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来上台展示:
1、汉族:
2、蒙古族
3、傣族
4、藏族
5、朝鲜族
6、维吾尔族
7、回族教师将有关民族的图片做成链接,由学生展示之后播放相应的图片。
通过浏览民族风情园,让我们见识到了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同族风情,让我们眼界大开,特别涨知识,所以学好地理非常重要,其实,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口袋里——拿出人民币。
三、课堂内外
1、拿出人民币,让学生猜民族,一角:高山族,满族;二角:布依族,朝鲜族;五角:苗族,壮族;
2、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四、自主总结
播放《爱我中华》师:56 个民族56 朵花,56 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相信我们国家56 个民族会紧紧团结在一起,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快乐吗?你学
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