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热的测定简答题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原理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原理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原理是基于热量守恒定律。
此实验旨在确定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从而计算出其燃烧热。
实验中使用一种称为燃烧弹的装置,其中包含一个称为凝热器的热交换装置和一个称为燃烧物的待测物质。
在实验开始前,首先测量燃烧物的质量,并将其放置在燃烧弹中。
然后,通过引线将燃烧弹连接到外部点火源,以确保燃烧物能够燃烧。
当燃烧物在点燃时,燃烧弹中的氧气与燃烧物反应生成热量。
燃烧弹中的凝热器负责将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水中。
凝热器是一个由冷却水环绕的容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传导到冷却水中并加热水。
为了确保热量的传递效率,可以将凝热器设计成一个恒温器,以确保水的初始温度和最终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尽可能小。
通过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可以计算出所吸收的热量。
实验中通常使用热容量来表示水吸收热量的能力。
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单位温度变化下所吸收的热量。
通过将水的质量、温度变化和热容量结合在一起,可以计算出燃烧物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最终,燃烧热的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完成:
燃烧热 = 吸收的热量 / 燃烧物的质量
通过进行多次实验,可以得到准确的平均燃烧热值,并将其用于燃烧物的热力学研究和应用中。
高中化学燃烧热能源的检测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燃烧热能源的检测题和答案【导语】在化学的学习中学生会学习到很多的知识点,下面xx将为大家带来关于燃烧热能源的检测题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响生成稳定的CO2,故反响一定是吸热反响B.在101 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解析:CO燃烧是放热反响;B中碳燃烧有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1 mol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时所放出的热量叫燃烧热;任何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响都叫燃烧,如H2在Cl2中燃烧。
答案:D2.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
以下各项中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水电⑤太阳能⑥燃料电池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④⑤⑥D.除①②外解析: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有太阳能、燃料电池、风能、氢能等。
答案:B3.以下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那么氢气的燃烧热ΔH是( )A.-483.6 kJ/molB.-241.8 kJ/molC.-571.6 kJ/molD.-285.8 kJ/mol解析:此题通过方程式考查燃烧热的含义,即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
H2生成稳定的化合物为液态水,所以由第三个方程式求出燃烧热ΔH=12×(-571.6 kJ/mol)=-285.8 kJ/mol。
答案:D4.(2022 济源高二检测)以下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 )A.碳和二氧化碳B.1 mol 碳和3 mol碳解析:燃烧热是物质的性质,与量的多少无关。
答案:B5.25℃、1.01×105 Pa时,以下哪个反响放出的热量能表示乙炔的燃烧热(单位:kJ/mol)( )A.2C2H2(g)+5O2(g)===4CO2(g)+2H2O(g)B.C2H2(g)+52O2(g)===2CO2(g)+H2O(l)C.C2H2(g)+32O2(g)===2CO(g)+H2O(g)D.C2H2(g)+32O2(g)===2CO(g)+H2O(l)解析:燃烧热是指在25℃、101 kPa时完全燃烧1 mol纯物质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物理化学——燃烧热的测定

物理化学——燃烧热的测定
燃烧热是指在恒定压力下,一种物质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它是刻画燃烧反应放热程度的重要物理量之一。
测定燃烧热的常用方法之一是通过燃烧热计测量。
燃烧热计是一种用于测定物质燃烧热的仪器,主要由燃烧炉、水箱、温度计和稳压阀等组成。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1.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装置和物质,并将实验室环境条件调整至稳定状态,例如室温和大气压力等。
2.将待测物质与适量的氧气或空气混合,使其在燃烧炉中完全燃烧。
在燃烧过程中,燃烧炉中的温度升高,燃烧热转化为热量。
3.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传导和对流的方式传递给水箱,使水箱中的水温升高。
4.测量水箱中水的温度变化,并记录其与时间的关系。
根据水的温度变化,可以计算出燃烧产生的热量。
5.根据测量结果,可以通过一些相关公式或计算方法,计算出待测物质的燃烧热。
除了燃烧热计方法外,也可以使用其他测定方法,例如弹性圈热量计、绝对热量计等,都可以测定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的测定对于研究物质的燃烧特性、热力学性质以及能量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它在化学工程、燃料研究、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燃烧热的测定

燃烧热的测定燃烧热的测定1. 简述燃烧热测定的实验原理。
答:1mol的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燃烧热。
所谓完全燃烧是指该化合物中的C变为CO2(气),H变为H2O(液),S变为SO2(气),N变为N2(气),Cl成为HCl(水溶液),其它元素转变为氧化物或游离态。
燃烧热可在恒压或恒容条件下测定。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在不做非膨胀功情况下,恒容燃烧热Q v等于内能变化ΔU,恒压燃烧热Q p等于焓变化ΔH。
在氧弹式热量计中测得燃烧热为Q v,而一般热化学计算用的值为Q p,两者可通过下式进行换算:Q p=Q v十ΔnRT(1) 式中:Δn为燃烧反应前后生成物和反应物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差;R为摩尔气体常数;T为反应热力学温度。
测量燃烧热的仪器称为热量计。
本实验采用氧弹式热量计,如图71-1所示。
在盛有定量水的容器中,放入内装有一定量样品和氧气的密闭氧弹(图71-2),然后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盛水桶内的水和氧弹,引起温度上升。
氧弹热量计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样品完全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使氧弹本身及其周围的介质(实验用水)和热量计有关的附件温度升高,测量介质在燃烧前后体系温度的变化值ΔT,就可求算出该样品的恒容燃烧热,其关系式如下:m Q v + lQ点火丝+ qV = (C计+ C水m水) ΔT(2) 式中:Q v为物质的恒容燃烧热(J·g-1);m为燃烧物质的质量(g);Q点火丝为点火丝的燃烧热(J·g-1);l为燃烧了的点火丝的质量(g);q为空气中的氮氧化为二氧化氮的生成热(用0.1mol/L NaOH滴定生成的硝酸时,每毫升碱相当于5.98J),V为滴定硝酸耗用的NaOH的体积(mL);C计为氧弹、水桶、温度计、搅拌器的热容(J·k-1);C水为水的比热(J·g-1·k-1);m水为水的质量(g);ΔT为燃烧前后的水温的变化值(K)。
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供参考)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1.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实验三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1.在停止抽气时,若先拔掉电源插头会有什么情况出现?答:会出现真空泵油倒灌。
2.能否在加热情况下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漏气对结果有何影响?答:不能。
加热过程中温度不能恒定,气-液两相不能达到平衡,压力也不恒定。
漏气会导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体系内部压力的不稳定,气-液两相无法达到平衡,从而造成所测结果不准确。
3.压力计读数为何在不漏气时也会时常跳动?答:因为体系未达到气-液平衡。
4.克-克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才适用?答:克-克方程的适用条件:一是液体的摩尔体积V与气体的摩尔体积Vg相比可略而不计;二是忽略温度对摩尔蒸发热△vap H m的影响,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其为常数。
三是气体视为理想气体。
6.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答:装置的密闭性是否良好,水本身是否含有杂质等。
实验四双液系的气一液平衡相图的绘制1.本实验在测向环己烷加异丙醇体系时,为什么沸点仪不需要洗净、烘干?提示:实验只要测不同组成下的沸点、平衡时气相及液相的组成即可。
物理化学实验燃烧热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燃烧热的测定燃烧热是指物质在恒定压力下完全燃烧时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测定物质的燃烧热对于研究物质的性质、燃烧过程以及能量转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物理化学实验中燃烧热的测定方法及实验操作步骤。
一、实验原理物质的燃烧热可以通过燃烧反应的焓变来确定。
焓变是指在恒定压力下,反应过程中系统的热量变化。
燃烧反应通常可写为:物质A + O2 →产物其中A为被燃烧的物质,O2为氧气。
在完全燃烧状态下,反应中物质A测绝对燃烧热ΔH0为反应放出的能量。
ΔH0 = Q = mCpΔTΔH0为燃烧热,Q为吸热或放热量,m为物质A的质量,Cp为物质的定压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
因此,测定物质的燃烧热可以通过测量温度的变化来获得。
通常使用强酸作为火焰初始温度的参比剂,并且将物质A置于绝热杯中,然后点燃A,利用燃烧释放的能量将水加热,并通过温度变化来计算燃烧热。
二、实验操作步骤1.实验器材准备:绝热容器、温度计、天平、火焰点火器、水槽等。
2.实验器材清洗:将使用的器材仔细清洗,确保没有残留物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设备调整:调整绝热容器的蓄热性能,使其能够尽可能阻止热量的流失。
4.实验样品准备:将待测物质A称取适量,并记录其质量m1。
5.温度计校准:将温度计置于标准温度环境中,校准它的读数准确性。
6.绝热环境建立:将绝热容器放入水槽中,并检查是否存在漏气现象。
7.水槽温度调节:调节水槽内的水温至近似于室温。
8.实验数据记录:将待测物质A点燃,同时记录绝热容器的初始温度。
9.燃烧反应进行:将点燃的物质A以尽量均匀的速率燃烧,观察温度变化情况,直到温度基本稳定。
10.温度数据记录:记录绝热容器中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1.数据处理:将温度数据绘制成曲线图,计算出最终温度变化ΔT。
12.计算燃烧热:根据实验原理,计算物质A的燃烧热ΔH0。
三、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应干净整洁,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实验样品应准确称量,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燃烧热的测定(修)

氧弹体
氧弹盖
氧弹架
(3)充气
充气时,首先将氧弹进气管口的螺栓卸下,将高压 钢瓶导气管与进气孔相连。打开钢瓶总开关,然后顺时 针转动低压表压力调节螺杆,使低压表显示值为0.5MPa。 然后开启氧弹出口大约20秒(有嘶嘶的响声),借以赶 出弹中空气(此时仍进气)。关闭氧弹出口。继续顺时 针转动低压表压力调节螺杆使氧弹中充大约1.2 MPa的 氧气。逆时针方向转动减压阀手柄至放松位置,旋下导 气管,将氧弹的进气螺栓旋上。再次用万用表检查氧弹 中两电极间的电阻。
• 在盛有定量水的容器中,放入内装有一定量的样 品和氧气的密闭氧弹,然后使样品完全燃烧,放 出的热量传给水及仪器,引起温度上升。若已知 水量为W克,仪器的水当量W′(量热计每升高1℃ 所需的热量)。而燃烧前、后的温度为t0和tn。则 m克物质的燃烧热
Q′=( CW + W′)(tn - t0 )
• 若水的比热为1(C = 1),摩尔质量为M的物质, 其摩尔燃烧热为:
•在点火前务必要检查氧弹的两电极间的导通情况;
•往水桶内添水时,应注意避免把水溅到氧弹的电极, 使其短路。
•每次燃烧结束后,一定要擦干氧弹内部的水,否则会 影响实验结果。整个实验做完后,不仅要擦干氧弹内 部的水,氧弹外部也要擦干,以防生锈。
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 1、苯甲酸的燃烧热为-26460J·g -1;燃烧铁丝的燃烧 热值为-6.695kJ·g-1。
量热计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热交换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它对温差测量值的影响可用雷诺温度校正图校正。
3. 雷诺温度校正图
仪器和试剂
氧弹量热计
1台
压片机
2台
万用表
1只
计算机、打印机
1套
研钵
燃烧热能源答案

燃烧热能源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解析:燃烧热是指在25℃、101kPa下,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显然A项错误;B项中碳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应为CO2,C项中H2燃烧时的条件及生成水的状态不确定,1mol H2燃烧生成水放出的热量不一定是H2的燃烧热,故B、C错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D项正确。
答案:D2.解析:利用关系式法找到丁烷和KOH溶液之间量的关系,进而求算丁烷的燃烧热。
――→1 mol 丁烷燃烧放热答案:A3.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燃烧热、中和热定义的理解,特别是两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A项中没有指明温度,以及“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这些条件,所以A项错误。
B项中缺乏“在稀溶液中”这一前提,所以B项错误。
D项中未限定物质的量是1mol,所以D项错误。
答案:C4.解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H2的燃烧热为571.6kJ·mol-1÷2=285.8kJ·mol-1,生成的n(H2O)=3.6 g18 g·mol-1=0.2mol,参加反应的H2为0.2mol,故H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0.2mol×285.8kJ·mol-1=57.16kJ。
CO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13.74kJ-57.16kJ=56.58kJ,CO的燃烧热为282.9kJ·mol-1,故n(CO)=Q放|ΔH(CO)|=56.58 kJ282.9 kJ·mol-1=0.2mol。
则n(H2) n(CO)=1:1。
答案:C5.解析:A项燃烧热是指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而反应②中生成H2(g),故该项错误;B项反应①是吸热反应,而图中所示是放热反应,故B项错误;C 项由题给两个方程式知,CH3OH转变成H2可吸热,也可放热,故C项错误;由CH3OH(g)===CH3OH(l)ΔH<0可知,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氧弹里加10ml蒸馏水起什么作用?在燃烧过程中,当氧弹内存在微量空气时,N2的氧化会产生热效应。
生成NO、NO2等,NO+NO2+H2O=HNO2,而后利用NaOH溶液对其滴定,以扣除N2燃烧引起的放热,若不加入蒸馏水,灰烬落在氧弹内较难清洗,加入水后灰烬落入水中,也便于氧弹清洗。
2、在实验中,哪些为体系?哪些为环境?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如何降低热损耗?在本实验装置中,氧弹的内部是被测物质的燃烧空间,也就是燃烧反应体系。
氧弹壳及环境恒温式量热计及内外筒内的水为环境。
盛水桶、3000ml水(刚好可以淹没氧弹)和氧弹三部分组成了测量体系,测量体系与环境之间有热量的交换,因为理想的绝热条件是不可能达到的,同时影响热量的交换量大小的因素也比较多,与体系、环境的材质有关;与体系、环境的接触界面积大小有关;与体系、环境的温差有关。
所以要定量准确地测量出体系与环境交换的热量是比较困难的。
如果有净的热量交换的话,将会增大实验的测量误差。
在本实验过程中,样品点火燃烧以后体系的温度肯定将高于环境的温度,体系将热传递给环境,因此就必须在样品点火燃烧以前使体系的温度低于环境的温度,使体系从环境处获得热量,并使体系获得的热量与传出的热量尽量抵消,这样测量的效果就相当于绝热体系的结果。
3、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为什么内筒温度要比外筒温度低?低多少合适?无法避免体系与环境之间有热量的交换,就希望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的热量为零或尽可能的小。
在本实验过程中,样品点火燃烧以后体系的温度肯定将高于环境的温度,体系将热传递给环境,因此就必须在样品点火燃烧以前使体系的温度低于环境的温度,使体系从环境处获得热量,并使体系获得的热量与传出的热量尽量抵消,这样测量的效果就相当于绝热体系的结果。
根据称样量范围,升温变化应在1.5~2度之间,所以选择起始水温低于环境1度左右,以减少因未采用绝热式热量计而引起的热辐射误差。
4、欲测定液体样品的燃烧热,你能想出测定方法吗?采用药用胶囊装取液体试样装入氧弹进行测量。
(计算时扣除胶囊的燃烧热)。
采用脱脂棉吸附液体试样方法。
(计算时扣除脱脂棉的燃烧热)。
思考题; 1.加入内筒中水的温度为什么要选择比外筒水温低?低多少合适?为什么?2.在燃烧热测定实验中,哪些是体系?哪些是环境?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3.在燃烧热测定的实验中,哪些因素容易造成实验误差?如何提高实验的准确度?①检验多功能控制器数显读数是否稳定。
熟习压片和氧弹装样操作,量热计安装注意探头不得碰弯,温度与温差的切换功能键钮,报时及灯闪烁提示功能等。
②干燥恒重苯甲酸(0.9~1.2g)和萘(0.6~0.8g)压片,注意紧实度,分析天平称样。
③容量瓶量取3000mL水,调节水温低于室温1K。
④量取两根10厘米点火丝,中段在原珠笔蕊上绕几圈。
燃烧丝缚紧使接触电阻尽可能小。
氧弹充氧注意小动作缓缓旋开减压阀。
⑤氧弹内预滴10mL水,促产物凝聚成硝酸。
(1)实验关键:点火成功、试样完全燃烧是实验成败关键,可以考虑以下几项技术措施:①试样应进行磨细、烘干、干燥器恒重等前处理,潮湿样品不易燃烧且有误差。
压片紧实度:一般硬到表面有较细密的光洁度,棱角无粗粒,使能燃烧又不至于引起爆炸性燃烧残剩黑糊等状。
②点火丝与电极接触电阻要尽可能小,注意电极松动和铁丝碰杯短路问题。
③充足氧(2MPa)并保证氧弹不漏氧,保证充分燃烧。
燃烧不完全,还时常形成灰白相间如散棉絮状。
④注意点火前才将二电极插上氧弹再按点火钮,否则因仪器未设互锁功能,极易发生(按搅拌钮或置0时)误点火,样品先已燃烧的事故。
(2) 氧弹内预滴几滴水,使氧弹为水汽饱和,燃烧后气态水易凝结为液态水。
试样在氧弹中燃烧产生的压力可达14MPa,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弹壁的腐蚀,减少其强度。
故氧弹应定期进行20MPa水压检查,每年一次。
氧弹、量热容器、搅拌器等,在使用完毕后,应用干布擦去水迹,保持表面清洁干燥。
恒温外套(即外筒)内的水,应采用软水。
长期不使用时应将水倒掉。
氧弹以及氧气通过的各个部件,各联接部分不允许有油污,更不允许使用润滑油,在必须润滑时,可用少量的甘油。
5℃。
每次测定时室温变化不得大于1℃。
因此。
室内禁止使用各种热源,如电炉、火炉、暖气等。
±(3)仪器应置放在不受阳光直射的单独一间试验室内进行工作。
室内温度和湿度应尽可能变化小。
最适宜的温度是205K。
国产型号为半自动HR—15A(B)数显微机型或WHR—15全自动微机型氧弹式热量计。
进入了全面启用电脑处理数据的新时代。
-4~10-(4) 如用贝克曼温度计,其调节可以归纳为倒立连接、设定温度、正立震断和校验四步,注意别让水银过多地流向弯曲贮管,导致因水银重而在正立时,玻管扩张处挂不住。
也绝不允许放在电炉上烤等骤冷骤热情况出现。
在精密的测量中,应进行贝克曼温度计的校正。
改进后的本实验普遍采用热敏电阻温度计、铂电阻温度计或者热电堆等,相应配以电桥、指示mV值,实际已转换为温度(数显温度计) 的仪器,能自动记录温度,精密度可达10(5)苯甲酸和萘燃烧产物的热容差别因为产物量小而仪器热容的基数相对较大而可以忽略。
(6)量热方法和仪器多种多样,可参阅复旦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教材。
量热法广泛用来测量各种反应热如相变热等。
本实验装置除可用作测定各种有机物质、燃料、谷物等固体、液体物质的燃烧热外,还可以研究物质在充入其它气体时反应热效应的变化情况。
思考题1.在使用氧气钢瓶及氧气减压阀时,应注意哪些规则?答:(1)氧气减压阀应严禁接触油脂,以免发生火警事故。
(2)停止工作时,应将减压阀中余气放净,然后拧松调节螺杆以免弹性元件长久受压变形。
(3)减压阀应避免撞击振动,不可与腐蚀性物质相接触。
2.为什么实验测量得到的温度差值要经过作图法校正?答:由于存在热漏现象以及搅拌机功率过大引进的热量,所以要用雷诺图解校正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这样才能真实地代表被测样品燃烧热引起卡计温度升高的数值△T。
【提问与思考】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思考题答案1、开机的顺序是什么?答案:打开电源---热量计数据处理仪—计算机。
(关机则相反)2、搅拌太慢或太快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案:搅拌的太慢,会使体系的温度不均匀,体系测出的温度不准,实验结果不准,搅拌的太快,会使体系与环境的热交换增多,也使实验结果不准。
3、萘的燃烧热测定是如何操作的?燃烧样品萘时,内筒水是否要更换和重新调温?答案:用台秤粗称萘0.7 克,压模后用分析天平准确称量其重量。
在实验界面上,分别输入实验编号、实验内容(发热值)、测试公式(国标)、试样重量、点火丝热值(80J),按开始实验键。
其他同热容量的测定。
内筒水当然要更换和重新调温。
4、燃烧皿和氧弹每次使用后,应如何操作?答案:应清洗干净并檫干。
5、氧弹准备部分,引火丝和电极需注意什么?答案:引火丝与药片这间的距离要小于5mm或接触,但引火丝和电极不能碰到燃烧皿,以免引起短路,致使点火失败。
6、测定量热计热容量与测定萘的条件可以不一致吗?为什么?答案:不能,必须一致,否则测的量热计的热容量就不适用了,例两次取水的量都必须是2.6 升,包括氧弹也必须用同一个,不能换。
7、量热计热容量的测定中,“氧弹充氧”这步如何操作?答案:①卸下氧弹盖上的进出气螺栓及垫片,旋上导气管接头,并用板手拧紧;②关闭(逆时针)氧气钢瓶的减压阀;③打开(逆时针)氧气钢瓶总阀门,至指针指向10 Mpa 左右;④打开(顺时针)氧气钢瓶的减压阀;使指针指向2.5Mpa→充氧1min;⑤关闭(逆时针)氧气钢瓶的减压阀;⑥用板手旋松导气管接头,取出。
垫上垫片,拧紧螺栓。
2 8、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如何降低热损耗?答案:有热损耗,搅拌适中,让反应前内筒水的温度比外筒水低,且低的温度与反应后内筒水的温度比外筒高的温度差不多相等。
9、药片是否需要干燥?药片压药片的太松和太紧行不行?答案:需要干燥,否则称量有误差,且燃烧不完全。
不行。
10、如何确保样品燃烧完全?答案:充氧量足够,药品干燥,药片压的力度适中其他操作正常。
11、充氧的压力和时间为多少?充氧后,将如何操作?答案:2.5MPa,充氧时间不少于60S。
用万用电表检查两电极是否通路(要求约3 至18Ω);检漏。
12、搅拌时有摩擦声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案:说明摩擦力较大,由此而产生的热量也较多,使结果偏大(数值)。
13、本实验中,那些为体系?那些为环境?答案:氧弹、内筒、水为体系;夹套及其中的水为环境。
14、压片时,压力必须适中,片粒压的太紧或太松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案:片粒压的太紧,使燃烧不完全,结果偏小(数值)。
片粒压的太松,当高压充氧时会使松散药粉飞起,使得真正燃烧的药品少了,结果偏小(数值)。
15、写出萘燃烧过程的反应方程式?答案:C10H8(s)+12O2(g)→10CO2(g)+4H2O(l)16、水桶中的水温为什么要选择比外筒水温低?低多少合适?为什么?答案:为了减少热损耗,因反应后体系放热会使内筒的温度升高,使体系与环境的温度差保持较小的程度体系的热损耗也就最少,低一度左右适合,因为这个质量的样品燃烧后体系放热大概会使内筒的温度升高大概两度左右,这样反应前体系比环境低一度,反应后体系比环境高一度,使其温差最小,热损耗最小17、充气太少会出现什么情况?答:燃烧不完全,结果值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