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种类

合集下载

贫血的种类及治疗方法

贫血的种类及治疗方法

贫血的种类及治疗方法贫血是临床上一种因多种因素或疾病所致的病症,主要指的是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相对比同年龄、性别以及地区的正常标准更低。

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膳食结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这使得国内贫血疾病发生率日趋上涨,人体如若长时间处于贫血状况,不仅会危害身体健康,还会影响生活质量。

想必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但依旧对贫血相关知识不甚了解,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贫血的种类及治疗方式。

一、贫血的种类及治疗方法临床根据红细胞形态或是诱发贫血的相关因素及病理生理综合对贫血进行分类,总共分为五类,分别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以及失血性贫血。

1.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指的是机体内铁贮存不足或是缺乏所致血红蛋白无法正常合成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存在于机体中,其体积是呈大小不对等的状态,铁存在的作用是为人体造血过程中必须的微量元素,大多数缺血性贫血病人均存在铁代谢异常状况,机体因此缺乏铁元素合成,机体内铁贮存会不断降低或是铁元素严重缺乏,人体因长时间处于缺铁的状态,极易引发缺铁性贫血,由于每个患者诱因不尽相同,所以铁代谢水平也会存在明显差异。

临床上对缺铁性贫血患者是根据引起缺铁的病因予以针对性的治疗,同时联合法国 BNSWHO(胞源)治疗,法国 BNSWHO(胞源)中富含维生素B12、叶酸等元素,可予以患者充分的铁元素补充,从而起到根治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1.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相关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病症特征主要为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造血干细胞损伤等。

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严重感染、出血、贫血。

在临床实验室检查中可见骨髓穿刺物中骨髓颗粒和全血细胞减少,脂肪滴会出现增多的现象。

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是予以成分输血、控制感染以及止血等。

另外,还可以采用免疫抑制剂、雄激素、骨髓移植和造血细胞因子抑制等方式进行治疗,还需要口服BNSWHO营养元素。

贫血的中医辨证施治

贫血的中医辨证施治

贫血的中医辨证施治“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容积的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常表现为乏力、头晕、下眼睑发白、面色苍白。

因发病原因多样,其表现也不尽相同。

那么贫血都有什么种类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贫血的种类及贫血的治疗方法。

1、营养不良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主要指体内严重缺铁,其次是缺少维生素Bi2而引起的贫血。

病因:许多女性过分控制饮食,对肉类、鸡蛋和牛奶不敢沾,甚至连植物油也吃得少,长期以青菜、萝卜之类素食为伍,从而导致贫血。

症状:病人除有头晕、耳鸣、眼花、倦怠、头发干枯脱落等一般贫血症状外,还可伴发食欲不振、腹泻、口疮、舌炎等。

防治:营养不良性贫血的防治关键是调整膳食营养结构、科学进餐。

早餐能摄取足够的高热量优质蛋白,如豆浆、鸡蛋、牛奶等;中餐能从菜肴中广泛摄取各种营养素;晚餐少吃脂肪多的食物和甜食,以防止消化不良和肥胖等。

紫菜头、胡萝卜、柑桔、番茄等宜多吃一些,患有肠炎、溃疡病应积极治疗,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2、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国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本病发病率甚高,几乎遍及全球。

病因:铁是造血的重要微量元素,膳食中缺铁是贫血的主要原因。

另外钩虫感染、胃肠吸收不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出血、痔疮出血以及妇女月经过多、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均可造成缺铁性贫血。

症状:与营养不良性贫血的症状差不多,可通过测验头发中的微量元素加以鉴别。

防治:治疗缺铁性贫血可用硫酸亚铁或10%枸檬酸铁铵5 ̄20毫升,每日服3次。

同时还需同服维生素C100-200毫克,每日3次,以促进铁的吸收。

贫血症状消失后,为巩固疗效还需继续服药1-2个月。

辅助治疗:(1)高蛋白饮食。

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应注意膳食补充,每日进食80克的动物肝脏、瘦肉类、蛋、奶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

(2)适量摄人脂肪,每日以50克左右为宜。

贫血的种类和补血方法

贫血的种类和补血方法

贫血的种类和补血方法一、贫血的种类贫血是指体内红细胞数量不足或功能异常导致氧运输能力下降的一种常见疾病。

根据疾病的发生原因和机制,可以将贫血分为不同的类型。

1.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

它因体内铁摄入或利用不足导致铁原料供应不足,从而影响红细胞中含铁蛋白——血红蛋白(Hb)的生成。

主要症状包括乏力、头晕、心悸等。

2. 失代偿性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受到损害而提前死亡,造成有效循环中红细胞数量减少,进而引起组织缺氧症状。

此类贫血可由先天遗传问题、免疫系统问题或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

3. 骨髓抑制型贫血:骨髓抑制型贫血是由于骨髓功能受损,无法正常产生足够的正常红细胞。

这种贫血可以由放化疗、药物毒性或先天骨髓问题引起。

4. 维生素缺乏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是合成DNA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如果体内缺乏这些维生素,会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从而引发贫血。

5. 遗传性贫血:遗传性贫血是指由某些遗传突变引起的一类非常规的贫血疾病。

最常见的遗传性贫血类型包括地中海型贫血和镰形细胞性贫血。

这些疾病通常由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结构异常,影响其功能。

二、补充血液的方法对于患有不同类型的贫血的患者来说,正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及通过饮食等方式摄入恰当的营养物质是非常重要的。

1. 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贫血,医生可能会开处方给你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或治疗疾病本身。

例如,在缺铁性贫血中,通过口服铁剂来补充体内缺乏的铁元素。

2. 改善饮食:合理的饮食可以提供所需营养物质,对于一些轻度贫血的患者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增加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红肉、海产品、豆类和深色蔬菜等。

此外,还应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以支持红细胞的合成。

3. 补充维生素:对于维生素缺乏引起的贫血,及时补充相应维生素也是必要的。

通过口服药片或注射来恢复体内维生素水平。

4. 输血治疗:某些严重情况下,如失代偿性溶血性贫血或其他原因导致急性丧失大量红细胞时,输血可能是必要的治疗方式。

贫血的分级及诊断标准

贫血的分级及诊断标准

贫血的分级及诊断标准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在临床上,根据贫血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贫血。

同时,贫血的诊断也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判断。

本文将对贫血的分级及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轻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浓度在男性小于130g/L,女性小于120g/L,但大于110g/L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轻度疲劳、乏力、头晕等症状。

其次,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浓度在男性小于110g/L,女性小于100g/L,但大于80g/L的情况。

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疲劳、心悸、气促等症状。

最后,重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80g/L的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贫血症状,如晕厥、心悸、呼吸困难等。

在临床上,贫血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首先,通过患者的主诉和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贫血症状和病史,如月经情况、饮食习惯、慢性疾病等。

其次,进行体格检查,包括皮肤、巩膜、淋巴结、肝脾等方面的检查,以发现贫血可能引起的体征。

最后,进行血液学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电泳等指标的检测,以明确贫血的类型和原因。

此外,对于特殊情况下的贫血,还需要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骨髓穿刺、铁代谢指标检测、血清电泳和遗传学检查等,以明确贫血的病因。

在诊断贫血时,还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肿瘤等可能引起的继发性贫血。

综上所述,贫血的分级及诊断标准是根据贫血的严重程度和一定的诊断标准来进行判断的。

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明确贫血的类型和原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改善营养性贫血

改善营养性贫血
7
(二)偏食
目前我国中小学约有l/3学生患缺铁性贫血,者 主要是过于偏食、挑食造成摄入不均衡所致。
另外,由于营养知识的贫乏,不能正确选择富铁 和促进铁吸收利用的也是导致铁营养缺乏的重要原因。
8
(三)生理需铁量增加
1.妊娠妇女为供给胎儿所需及分娩失血导致铁损失, 而补充不足可致铁缺乏。
2.婴幼儿、儿童、青春期需要量较高,足月婴儿,生 后4个月,从母体带来的储备铁已耗竭,必须依赖摄人食 物补充,由营养食品补充不足,以致6—11个月婴儿贫血 率高达60.6%。
3.女性月经过多,造成铁损失增加等。一般膳食难以 达到机体所需,故较易缺乏。
9
(四)激烈运动引起的铁丢失
剧烈运动使体内红细胞的破坏速度大大增加,这 是引起运动性贫血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慢性病病可引起继发性营养慢贫血
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吸收障碍及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 炎长期服用制酸剂可引起缺铁。
10
五、缺铁件贫血的临床表现
12
产品名称 受让方地址 申请人中文名称 申请人地址 保健功能 功效成分含量
主要原料
适宜人群 不适宜人群 食用方法及食用量 产品规格
VV口服液 东莞市XX号 XX保健品有限公司 南昌县XX号 改善营养性贫血 每100ml含:总皂苷 19.0mg、铁 59.6mg 黄芪、当归、阿胶、熟地黄、党参、葡 萄糖酸亚铁、白砂糖、纯化水 营养性贫血的成年人 少年儿童 每日2次,每次1支 10ml/支
成年性 120 g/L
成年女性 110 g/L
妊娠妇女 105g/L
1
二、贫血的种类
1.营养性贫血 与饮食营养有关的一类贫血。包括缺乏铁、 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水平低下,铁结 合力升高,补铁有效。

贫血

贫血
二、主要由于体内含铁酶或铁依赖酶 活性下降,出现的一系列特 殊的临床表现。
贫血的共性症状
轻者症状十分轻微,重者可有疲乏无力、 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头昏眼花等表现, 症状常与贫血的程度相关。
缺铁的某些特殊表现
2.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贫血 骨髓造血过程 中需要多种造血原料,如叶酸、维生素B12、 B6、铁及蛋白质,这些物质的不足可引起不同 类型的贫血。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
1. 内源性:红细胞膜、酶的异 常,铢蛋白合成异常。
2. 外源性:机械因素,化学、 物理或微生物因素,免疫性等。
(三)失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
贫血
概念
贫血(Anemia)是指外周血液单位容积内血
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 常最低值(同龄/同性别),其中以血红蛋白低于 正常值最为重要。
诊断贫血的血红蛋白标准
成年男性低于120g/L, 女性低于110g/L, 孕妇低于100g/L。
诊断贫血时还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如:久居高原人群、血液稀释或血液 浓缩状态时。
铁代 谢
铁的分布
体内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的组织都有铁。体内 铁67%存在于血红蛋白中,27%为贮备铁, 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存在于肝脾、骨髓 组织中;少部分为组织铁存在于肌红蛋白中。
铁的来源
外源性:来自食物。含铁丰富的食物有海
带、发菜、紫菜、木耳、动物肝、肉类、
血、豆类等,蔬菜、水果及谷类食物含铁 较少,奶类含铁最少。
32-36 <32
平均红细胞体积 ( fL)
红细胞比积(容积%)×10 测得的红细胞数 (×1012/L)
MCV(mean corpuscular volume) 正常值:80-100 fL

贫血的细胞学分类及常见的疾病

贫血的细胞学分类及常见的疾病

贫血的细胞学分类及常见的疾病示例文章篇一:《贫血的细胞学分类及常见疾病》我呀,最近对医学知识可感兴趣啦,尤其是贫血这一块。

贫血听起来好像就是血少了,但其实可复杂着呢。

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好好讲讲贫血的细胞学分类还有那些常见的疾病。

咱们先来说说大细胞性贫血。

这种贫血啊,就好像是一群建筑工人,本来应该用正常大小的砖头盖房子(正常的细胞发育),可现在呢,砖头变得特别大(大细胞)。

这可就不好办啦。

为啥会这样呢?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啦。

就好比一辆汽车没有油就跑不动,咱们身体里要是缺了这两样东西,细胞就不能正常生长。

那些细胞就像一个个小懒虫,不想好好长大,结果就长成了大个头。

这大细胞性贫血的人啊,会觉得自己特别没劲儿,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

脸色也白白的,像白纸一样。

我邻居家的张爷爷就是大细胞性贫血。

有一次我去他家玩,看到他坐在椅子上,动都不想动。

我就问他:“张爷爷,您怎么啦?”张爷爷有气无力地说:“小宝贝啊,爷爷浑身没劲儿,这病啊,让爷爷觉得自己像个废人一样。

”这时候我就知道大细胞性贫血有多讨厌啦。

再说说正细胞性贫血。

这就像是一群规规矩矩的士兵,细胞的大小是正常的,可是士兵的数量不够了(红细胞数量减少)。

这是怎么回事呢?可能是突然大量失血啦。

就好比一个水库,突然有个大口子,水哗哗地流出去了(血大量流失)。

那身体里的血少了,不就贫血了嘛。

还有啊,再生障碍性贫血也会导致正细胞性贫血。

这就像一个工厂,本来能生产很多产品(红细胞),可现在机器坏了(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生产出来的东西就少了。

我在医院里看到过一个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小朋友。

他妈妈在旁边偷偷地抹眼泪。

小朋友的脸也没有什么血色,像个瓷娃娃一样脆弱。

他对我说:“我想出去玩,可是我走几步就累得不行了。

”听到他这么说,我心里可难受了,就像被什么东西揪住了一样。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也很常见呢。

这种贫血的细胞啊,就像一个个营养不良的小豆芽。

细胞又小,颜色又淡(低色素)。

贫血

贫血

1序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0亿人不同程度贫血,每年因患贫血引致各类疾病而死亡的人数上千万。

中国患贫血的人口概率高于西方国家,在患贫血的人群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而且妇女和青少年也是高发人群,贫血是青少年的常见病,也是儿童除肺炎、腹泻、佝偻病之外的“四大疾病”之一,在世界上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调查,妇女的贫血发病率为64.4%,正因为这个队伍的庞大,我们对主要对妇女及青少年进行贫血知识的普及,让大家关注自身,关注健康。

2目录一.有关贫血的知识1.什么是贫血2.贫血的种类及介绍。

3.贫血的症状二.妇女篇贫血的知识1.妇女贫血的原因2妇女贫血的危害3生活中预防贫血,妇女应注意的事项三.青少年篇贫血的知识1.青少年贫血的原因2青少年贫血的危害3生活中预防贫血,青少年应注意的事项3什么是贫血“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

正常成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克/100毫升,女性为11—15克/100毫升;红细胞数男性为400一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

凡低于以上指标的即是贫血。

4贫血的种类及介绍缺铁性贫血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见于营养不良贫血、大量成长期小量出血和钩虫病;只要是女性就比较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这56 是因为女性每个月生理期会固定流失血液。

所以平均大约有20%的女性、50%的孕妇都会有贫血的情形。

出血性贫血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或外伤等)所引起的。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但较少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巨幼红细胞性贫血7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营养不良;巨幼细胞贫血是指骨髓中出现大量巨幼细胞的一类贫血。

贫血症状贫血的一般症状,体征如下:【贫血症状一、】软弱无力:疲乏、困倦,是因肌肉缺氧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血的种类
*导读:贫血的种类?贫血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红细
胞形态的特点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失血3大类;按骨髓增生情况分为:增生性贫血、增生不良性贫血及骨髓细胞成熟障碍性贫血。

……
贫血的种类?贫血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红细胞形态的特点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失血3大类;按骨髓增生情况分为:增生性贫血、增生不良性贫血及骨髓细胞成熟障碍性贫血。

(1)根据红细胞形态分为:
1)大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100fl,形态上红细胞体积增大(直径10微米)的一类贫血。

这类贫血大多数是正常色素性的。

引起的原因主要是:叶酸和(或)维生素B2缺乏的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时,有些肝脏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者亦可出现大细胞贫血。

2)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是指MCV为85~90fl,红细胞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为32%-36%,红细胞形态、大
小正常的一类贫血。

引起此类贫血的主要疾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及肾功能衰竭性
贫血等。

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中伴低色素性贫血时,MCV80fl,MCHC30%,血涂片中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
区扩大。

缺铁性贫血属于此类贫血。

(2)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将贫血分为:
1)红细胞生成减少:常见的原因是:①造血原料(主要是铁、叶酸或维生素B2)缺乏或补充不足,见于慢性失血、月经
过多、消化道疾病及膳食摄入不足,如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②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骨髓受到化学、物理或毒素的损伤,癌细胞侵犯影响造血功能,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及骨髓病性贫血。

2)红细胞过度破坏:见于先天性及后天获得性的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