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图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木 水
克 侮
火
金
土
所不胜一方太弱 (3)形成条件: 所胜一方太过 上述二者兼而有之
(4)举例:
木
10
克
土
10
木
10
侮 侮 侮
土
20
木
5
土
10
木
5
土
20
五行乘侮关系图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 •
• •
• •
最初涵义:日光的向背 《吕氏春秋》 “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 阳”。 朝向日光:阳-光明,温暖 背向日光:阴-黑暗,寒冷 《周易》 “一阴一阳之谓道” 《类经》 “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
(二)认识深化阶段
1、相互关系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 废一不可。” 2、原始元素概念 《国语·郑语》:“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 成百物。” 3、抽象出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如孙武的五行毋常胜、邹衍的五行常胜论
《素问·宝命全形论》:“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 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 可胜竭。”
医学领域 阳:具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的物质和功能 阴:具有凝聚、滋润、抑制作用的物质和功能
阴阳属性归类表
方 位
时 季 温 亮 湿 间 节 度 度 度
运 动
机 能
阳 上 外 天 昼 春 温 明 干 升动 兴 夏 暖 亮 燥 奋
阴 下 内 地 夜 秋 寒 晦 湿1、阴阳偏胜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学四柱命理的都知道是利用五行生克之理来推断人的吉凶,那么五行干与支、支与支、干与干相互间的实质生克是否是有条件有规则的?回答是肯定的,四柱五行干支之间相互生克是有条件的,是有一定的路线和途径,并不是可以任意生克的。
只有正确掌握五行生克路线,才能真正清楚五行生克结果,才能准确推断四柱,才会明白为什么有的四柱八个字完全一样,日主旺度也大致相同,只不过某一柱调换一下,命运也不一样?干支间实质生克路线原则是这样:(1)干与支相生相克必须是本柱干支才能发生实质生克,异柱干支不能直接产生生克力。
(2)干与干可以直接产生生克,这种生克方式为:合冲与生克四种基本形式。
(3)支与支相生相克必须通过刑、冲、合、害,否则一般不能直接产生生克力。
(4)流年、大运干与支,对命局发生作用,是天干对天干地支对地支产生作用。
大运和流年干再有力,也不能直接克到命局中的地支,大运和流年支也不能直接生克到命局中的天干。
当然大运和流年支是命局各五行旺衰来源,这种力量上的增减气是一种状态力量来源,并非实质受损益。
干支五行间生克,除本柱干支可以直接产生生克外,其它异柱干支只是一种气势上的生克,一般起的作用不大,当然当气势生克达到一定量时,也相当于直接生克。
很多读者都不懂五行生克路线,更不会运用生克路线,认为异柱干支可以相互生克,认为地支五行间也可以任意生克,其实并不是这样,五行干支相互生克是有条件原则的。
为了读者能够领悟并灵活运用,在此举几个实际例子配合说明:例一乾造:官财日才 2 12 22 32乙壬戊癸运:辛庚己戊巳午辰亥巳辰卯寅此造日主自坐强根,不用细分析便知日主偏旺,印星虽未透干,力量也是中和偏旺状态,财星也自坐强根力量中和上下。
综合分析,应取财官为用,日主行己卯大运财运、事业都顺心如意,而戊寅大运却事业财运百般不顺,为什么同是干土支木之运,且运支都为喜用神命运趋势大不相同?这里关键因素就是生克路线不同。
己卯大运,运支卯与四柱原局产生生克路线是:卯与巳、午火没有什么特殊关系,故不产生实质生克,卯木不生火,忌神火的力量不增加。
中医五行归类表

中医五行归类表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
事物属性五行归类表自然界五行人体五音五味五化五色五气五方五季五脏五腑五官形体情志五声变动五神五液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心包)脾肺肾六腑胆小肠(三焦)胃大肠膀胱五体筋脉肉皮骨五志怒喜思忧恐五神魂神意魄志五窍目舌口鼻耳五音角徵宫商羽五主色嗅味声液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嗅臊(膻)焦香腥腐五味酸苦甘辛咸五液泪汗涎涕唾五声呼笑歌哭呻五动握忧哕咳栗五荣爪面色唇毛发五方东南中西北五谷麻麦稷稻豆五菜韭薤葵葱藿五果李杏枣桃栗五畜鸡羊牛犬猪五时(年)春夏长夏秋冬五时(日)平旦日中日西日入夜半五常(天)风热湿燥寒五化生长化收藏五形矩形尖形方形圆形波形五智仁礼信义智五行相克含义: 是因为天地之性众胜寡, 故水胜火.精胜坚, 故火胜金.刚胜柔, 故金胜木.专胜散, 故木胜土.实胜虚, 故土胜水.五行生克制化宜忌: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为砍折.金赖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强火得土, 方止其焰.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见销熔.火赖木生, 木多火炽;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 方泄其势.水能克火, 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 必为熄灭.水赖金生, 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强土得金, 方制其壅.土能克水, 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 必为淤塞.土赖火生, 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木: 木旺得金, 方成栋梁.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强木得火, 方化其顽.木能克土, 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 必为倾陷.木赖水生, 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根据上述归类表,主要说明如下三方面问题:(1)以五行之特性,说明五脏之功能。
中医五行归类表

中医五行归类表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中医五行归类表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
事物属性五行归类表自然界五行人体五音五味五化五色五气五方五季五脏五腑五官形体情志五声变动五神五液角酸生青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握魂泪徵苦长赤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笑忧神汗宫甘化黄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思歌哕意涎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心包)脾肺肾六腑胆小肠(三焦)胃大肠膀胱五体筋脉肉皮骨五志怒喜思忧恐五神魂神意魄志五窍目舌口鼻耳五音角徵宫商羽五主色嗅味声液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嗅臊(膻)焦香腥腐五味酸苦甘辛咸五液泪汗涎涕唾五声呼笑歌哭呻五动握忧哕咳栗五荣爪面色唇毛发五方东南中西北五谷麻麦稷稻豆五菜韭薤葵葱藿五果李杏枣桃栗五畜鸡羊牛犬猪五时(年)春夏长夏秋冬五时(日)平旦日中日西日入夜半五常(天)风热湿燥寒五化生长化收藏五形矩形尖形方形圆形波形五智仁礼信义智五行相克含义: 是因为天地之性众胜寡, 故水胜火.精胜坚, 故火胜金.刚胜柔, 故金胜木.专胜散, 故木胜土.实胜虚, 故土胜水.五行生克制化宜忌: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为砍折.金赖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强火得土, 方止其焰.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见销熔.火赖木生, 木多火炽;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 方泄其势.水能克火, 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 必为熄灭.水赖金生, 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强土得金, 方制其壅.土能克水, 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 必为淤塞.土赖火生, 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木: 木旺得金, 方成栋梁.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强木得火, 方化其顽.木能克土, 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 必为倾陷.木赖水生, 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根据上述归类表,主要说明如下三方面问题:(1)以五行之特性,说明五脏之功能。
中医五行分类表

下
用 动
曲直 躁
燔灼 化
高下 固
散落 藏
沃衍
五化 荣
生荣 茂
蕃茂 盈
丰满 敛
坚敛 肃
凝坚
化 宣平 均衡 齐修 宣明 咸整
侯 温和 炎暑 溽蒸 清切 凝肃
畏 清 寒 风 热 湿
德 和 显 濡 清 寒
政 散
发散 明
明曜 谧
安静 劲
劲肃 静
流源
令 宣发
天干化合 丁壬
合化木 戊癸
合化火 甲己
合化土 乙庚
合化金 丙辛
合化水
地
支 阳支 寅 午 辰戌 申 子
阴支 卯 巳 丑未 酉 亥
地支三会 寅卯辰 巳午未 申酉戌 亥子丑
地支化合 亥卯未
三合化木局 寅午戌
三合化火局 巳酉丑
三合化金局 申子辰
三合化水局
八卦 震巽 离 艮坤 干兑 坎
五脏所欲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补 用辛补之 用咸补之 用甘补之 用酸补之 用苦补之
泻 酸泻之 甘泻之 苦泻之 辛泻之 咸泻之
《黄帝内经》五行天象对应表
天
干 阳干 甲 丙 戊 庚 壬
阴干 乙 丁 己 辛 癸
五禁 肝病禁辛 心病禁咸 脾病禁酸 肺病禁苦 肾病禁甘
五味所伤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多食酸则肉胝绉而唇揭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

此长彼消 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此长彼消 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此长彼消 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③阴阳消长含有“量变” 含义。
生理上
机体 物质与物质、功效与功效、物质 与功效之间 消长, 是维持着相对平衡状 态 消长。
病理上
机体中 阴阳消长, 不能维持相对平衡 消长, 即出现阴阳 偏盛、偏衰 病理 改变
调整月经
血营胞宫-调整月经,妊育婴儿
疏泄精液
疏泄与封藏(肾)结合-精液排泄通畅、适度
养肾之道
(一)说明五脏 生理功效及其相互关系
说明五脏 生理特点 说明五脏 相互关系
1.说明五脏 生理特点
肝属木: 木曰曲直, 枝叶条达, 有升发之性 肝性条达, 恶抑郁, 有疏泄之功
心属火: 火曰炎上, 有温热之性 心居膈上, 有温煦之功
脾属土: 土性敦厚, 生化万物 脾居中焦, 化生气血
肺属金: 金性清肃, 收敛肃杀 肺性清肃, 以降为顺
名称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特点 即不一样于五脏, 又不一样于 六腑
人体
五脏 五腑 五体 五官 五华 五志 五液 五脉 五神
五脏系统
心系统 肝系统 脾系统 肺系统 肾系统
心
肝
脾
肺
肾
小肠
胆
胃 大肠 膀胱
脉
筋
肉
皮
骨
舌
目
口
鼻
耳
面
爪
唇
毛
发
喜
怒
思
忧
恐
汗
泪
涎
涕
唾
洪
弦
缓
浮
沉
神
魂
意
魄
志
精选中医五行相生相克表

中医五行相生相克表中国传统哲学有五行生克之说,中医上也有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我整理了中医五行相生相克关系表,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中医五行相生相克关系表胃为脾之腑,脾为胃之脏。
脏者,藏也。
腑者,化也。
阳性化,阴性藏。
藏者藏其所化,化者化其所藏。
人身秉造化的阳气而生腑,秉造化的阴气而生脏。
腑为阳,其色明。
脏属阴,其色暗。
阳而明,故能化。
阴而暗,故能藏。
此脏腑二字之意也。
他脏他腑仿此。
人身肝木之气,疏泄不及,那么现无汗、尿少、粪难、腹痛、胁痛、妇人月经来迟等病。
疏泄太过。
那么现自汗、尿多、遗精、发热、头晕、耳鸣、妇人白带,月经来早等病。
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气缺乏,疏泄太过者,金气缺乏也。
人身肺金之气,收敛不及。
那么现汗多,头晕,发热,咳逆,上气,遗泄,尿多,痿软等病。
收敛太过,那么现恶寒、粪艰,胸闷,无汗等病。
收敛不及者,木气过于疏泄。
收敛太过者,火气不能煊通也。
人身心火之气,煊通不及,那么现血痹,神倦,口淡,血寒等病。
煊通太过,那么现舌痛,喉痛,心跳,心烦等病。
煊通不及者,木火之气虚。
煊通太过者,中气虚,金气不降也。
人身肾水之气,封藏不及,那么现阳越,头晕,发热,足肿等病。
封藏不及者,金气收敛之力衰,木气疏泄太过也。
肾水无封藏太过之病,肾水愈能封藏,阳根愈稳固也。
人身脾土之气,运化不及,那么现腹满,停食,上吐,下泻,四肢不举,全身倦怠等病。
运化不及者,水火之气虚也。
脾土无运化太过之病,有土气填实之病。
土气填实,那么不能运化也。
人身相火之气,燔灼不及。
那么现下寒,肾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
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气少也。
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
相火降于水中,水中有火,那么生元气。
相火不降,那么燔灼于外,而发烧热也。
外之烧热愈大,内之相火愈少也。
圆运动的五行,是融合不能分析的。
五行之病,皆运动不圆,作用别离,不能融合所致。
以上各病,略举数端,以概其余。
大气的五行,是融合的,分析不开的,人身亦然。
【全文】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事物阴阳属性的 两类特定的相反 趋向
明亮、温热、活动、兴奋、 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
晦暗、沉静、抑制、向下、 寒凉源自向内、凝聚、闭合等《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
实寒证(阴胜则寒) 兼阳虚(阴胜则阳病)
阳盛 伤阴
实热证(阳胜则热)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阴不制阳
阴虚
虚热证(阴虚则热)
不能生阳 阳虚(阴损及阳)
阳虚 阳不制阴 虚寒证(阳虚则寒)
不能生阴
阴虚(阳损及阴)
阳偏胜 阳偏衰
阴偏胜 阴偏衰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3、窍:
肾在体合骨。 肾——骨 肾其华在发。 肾——发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肾——耳
4、液: 6、志:
肾在液为唾。 肾——唾 肾在志为恐。 肾——恐
7、通于冬气
五脏之间的关系
主血
心
生血
脾
生血
统血
血
血液生成 血液运行
血液 心—肝
神志
心主血—主持血液运行 肝藏血—储藏调节血量
心主神志—主宰精神活动 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
五脏 — 肺
生理功能:
主气 主宣降 主通调水道 朝百脉 主治节
位置:
生理功能
1、主气
(1) 肺主呼吸之气 (2)肺主一身之气 肺主宗气的生成影响着一身之气的生成
自然清气 水谷精气
肺脏
宗气
元气
肺气的运动推动并调节着一身之气的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图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图
中医学应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机体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我在此整理了,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简介
阴阳五行学说主要由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两个相对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与关系所组成,其与现代哲学的关系,简单的说属于系统的理论逻辑与逻辑认识方法的关系。
换一句话来说,现代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其实都是在证明或阐述阴阳五行学说的科学性。
如果没有阴阳五行理论的系统逻辑,那么,现代哲学阐述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就是一盘散沙。
比如说,现代哲学其实就是以矛盾为立论基础,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为其具体铺垫的思维方法,也是客观世界普遍遵循的规律。
有道是,任何理论都是抽象的,若未采取特定的思维艺术或与具体事物结合之前,不但不能具备具体的含义,而且也无法形成完整严密的思维体系。
所以,尽管现代哲学在所有单个的认识层面很深入也较全面,但其毕竟未能采用阴阳五行学说那样的思维艺术,所以,它的不同认识层面就无法有机的衔接,形成一种反映事物在一定的存在形式中、能在时空上一脉相承的动态变化的思维体系。
中医阴阳五行图基本特点
1、整体平衡观念:人体自身是一个整体,生理上互相协调,病理上互相影响。
整体平衡观念: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变化反映内在脏腑病变。
人体与外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一个整体,局部疾病,要放到整体环境中讨论。
2、五行学说:相生相克。
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之作用; 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即相生促发展,相克利平衡! 即相生促发展,相克利平衡! 即相生促发展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故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生我”、“我生” 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3、辩证施治:证,指疾病的原因和性质。
不同于“症”。
症是指疾病的现象,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
同病异治;呼吸问题可能由肺、肾或心脏疾病引起。
要用不同方法解决。
异病同治:85%以上的疾病与免疫失调有关。
固本扶正、调节免疫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4、阴阳学说: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
阴——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
阳虚则外寒。
阳虚——寒症——功能衰退,症状表现: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畏寒肢冷、
腰酸腿痛、夜尿多五更泻。
阴虚则内热。
阴虚——热症——功能亢进,症状表现:五心烦热、面色潮红、烦而多言、口干咽燥、渴喜冷饮、尿黄、便干。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邪正斗争,阴阳失调。
里邪出表为病退,表邪入时灰病进! 防治原则:防治原则:无病防病病前、既病防变病中、愈后防复病后《黄帝内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病早治!”治病求本。
急治标、缓治本。
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