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城总体规划
《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

《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公示说明一、编制背景2006年以来,经芜湖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年)》在指导南陵县城乡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南陵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
为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县域综合交通条件提升的重大机遇,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二、编制过程本规划自2010年初开始编制,省住建厅、市规划局、县四大班子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提出重要修改意见。
2014年6月12至13日,芜湖市城乡规划局在南陵县城乡规划局主持召开了《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专家评审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提交的规划基础资料翔实,现状调研深入,技术路线清晰,指导思想明确,图件成果齐全,基本符合国家规范及安徽省县城规划编制标准等深度要求,原则予以通过。
三、规划期限与范围1、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12年;近期:2013~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2、规划范围(1)县域即南陵县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1264平方公里。
(2)规划区北至铜南宣高速,东至205国道及幸福闸水库控制线,西至滁黄高速,南至县域边界,总用地面积约为158.0平方公里。
(3)城区南陵城区规划建设区范围,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控制在36.3平方公里以内。
四、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1、城市性质芜湖市域南部副城、以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皖江生态宜居城市。
2、城市主要职能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皖江生态文明建设基地;芜湖市域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都市生态休闲后花园。
3、城市规模近期(2020年)城区人口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6.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远期(2030年)2030年南陵城区城市人口为33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6.3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pptx

1、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合肥西南组团的生活性综合服务中心 3、合肥市现代制造业基地 4、中国中部花木基地
九、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 年)肥西城区总人口 47 万人; 远期(2030 年)城区人口应达到 78 万人。
2、城市用地规模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镇名称
50
上派
30
桃花、严店、高刘
12
12 104-140
三河、小庙、山南、紫蓬 官亭、花岗、丰乐 高店、铭传、柿树岗
六、城镇职能等级结构
肥西县城镇规划职能结构具体见下表:
表 1-2 肥西县城镇规划职能结构表(2030 年)
职能等级
职能类型
城镇名称
数量
县域中心城市 综合型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县城
U 市政设施用地 39.61
69.2 0.79 0.85
0.84
0.89
G
绿地
499.93 1291.36 10 15.9 10.64 16.56
D 特殊用地
4.78
4.78 0.1 0.06
0.10
0.06
合
计
5000 8121.84 100 100 106.38 104.13
注:现状人口 13.9 万;近期规划人口 47 万;远期规划人口 78 万。
十二、规划用地指标
表 1-3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
用地 代号
用地 名称
用地面积(公顷)
近期
远期
所占比例(% )
近期 远期
人均用地(m2)
近期
远期
R
居住用地 1337.61 2040.2 26.75 25.12 28.46 26.16
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以合肥市为例

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以合肥市为例发布时间:2021-09-15T07:58:14.616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8期作者:吴亚伟[导读]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各地正在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本文结合合肥市案例,针对“三线”划定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三线”划定的创新做法和相关建议,以期对当前其他城市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工作有所启示。
吴亚伟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安徽 230041摘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各地正在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本文结合合肥市案例,针对“三线”划定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三线”划定的创新做法和相关建议,以期对当前其他城市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合肥市引言:国土空间规划“三线”理解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部署。
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简称“三线”)划定工作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
“三线”不仅仅是表现在规划空间上的三条控制线,更重要的是形成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和实施政策,强调各项政策在空间上的综合性和协同性。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旨在解决过去三条控制线多头管理、交叉重叠、规则冲突等突出问题;旨在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将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旨在处理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的空间格局关系,着眼于推动经济和环境可持续与均衡发展,是美丽中国建设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宜黄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宜黄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赣府字〔2024〕86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宜黄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抚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恳请批准抚州市临川区等11个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请示》(抚府文〔2023〕85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宜黄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宜黄县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十五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着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医文化康养目的地、晶硅电池产业基地、山水宜居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宜黄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8.7916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5.590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642.08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在26.66平方公里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485亿立方米。
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切实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抓好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落实主体功能定位要求,完善差别化支持政策。
合肥市整体规划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合肥市人民政府2015年12月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指导合肥市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精品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突出合肥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合肥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1.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等上位规划;3、《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区域发展战略;4、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
第1.4条规划期限2011年2020年。
第1.5条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合肥市行政区划范围,包括市区的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经开区、高新区、新站区和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112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范围北至长丰县行政边界,南至巢湖岸边,西至肥西县及南岗镇行政边界,东至大圩镇、淝河镇、大兴镇等行政边界,总面积约48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规划区范围为合肥市域,总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
(见附图8)第1.6条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
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第2.1.1条城市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扩大经济辐射与服务能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首位度和知名度,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努力将合肥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合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doc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巢湖市城乡规划局二〇一〇年九月六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草案摘要)一、规划概述(一)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近期至年,中期至年,远期至年。
(二)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规划近期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规划中期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规划期末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三)城市性质皖江北岸核心城市,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以休闲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滨湖宜居城市。
(四)城市职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之一;皖江北岸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和休闲旅游服务中心;市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五)城市规模规划近期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规划中期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规划期末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城乡统筹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为指导,制定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措施和目标,努力实现经济实力雄厚、社会事业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大项目为突破口,增强县域农村经济的内在活力,推动县域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和小城镇发展。
促进市域城镇功能的逐步完善和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提升,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重点城镇的建设,增强城镇辐射力和吸引力。
积极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的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的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的蔓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
综合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制定“巢湖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指标体系”,为巢湖市城乡经济社会及城镇现代化建设提供“量化目标”指引。
肥东宣布:长临河重点发展!9个镇划入合肥市区!岗集、紫蓬…最新定位曝光!撤县划区新动向你的家乡要升...

肥东宣布:长临河重点发展!9个镇划入合肥市区!岗集、紫蓬…最新定位曝光!撤县划区新动向你的家乡要升...肥东县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丰县双墩、岗集肥西县上派、桃花、花岗、紫蓬全部划入合肥主城区长临河划入合肥都市区长丰、肥西、肥东撤县划区更近了~一最新!三县9镇划入合肥主城区+都市区合肥的城市格局大变了!主城区面积再次扩大肥东县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丰县双墩、岗集肥西县上派、桃花、花岗、紫蓬划入合肥主城区还被列入合肥都市区1撮镇、岗集、桃花9镇划入合肥主城根据合肥最新出炉的《合肥市“四规合一”》规划,合肥主城区面积扩大到1226平方公里!合肥主城区范围包括肥东县的:店埠镇、撮镇、桥头集镇长丰县的:双墩镇、岗集镇肥西县的:上派镇、桃花镇、花岗镇、紫蓬镇2长临河、双墩、桥头集划入合肥都市区在《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临河...全部列入合肥都市区!合肥都市区范围包括包括中心城区、三十头、上派、高刘、严店、三河、桃花、南岗、小庙、磨店、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临河、双墩、岗集、巢湖市区、中庙、黄麓、烔炀、中垾、银屏、散兵、槐林、盛桥、白山、同大等城镇,以及巢湖、蜀山两个风景名胜区。
3划入主城,这些镇将迎来大发展!上派、小庙、长临河被列入合肥都市区;撮镇、双墩、岗集划入主城。
对这些镇来说,未来将有大发展!01 将和主城区一起规划建设划入主城意味着这些地方将和合肥4大主城区一起规划建设,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文教、卫生等服务设施都有望得到提高。
未来经济还将搭上合肥经济高速发展的快班车!02 长临河等区域房价要上涨而随着上派、长临河、撮镇等区域定位提高,会吸引房企入驻,同样房价也会顺势而上。
03 撤县设区更近了对于最新被划进合肥主城区范围的9个城镇:岗集、双墩、撮镇、店埠、桥头集、上派、桃花、花岗、紫蓬来说,即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更是撤县划区的历史性机遇!04 被合肥主城区带动发展将加快推进城区资源优化组合,进一步增强城市整体发展活力。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我是合肥买房参谋吴哥,211大学毕业,十余年房产经验,熟悉合肥买房政策、区域规划与学区,成功指导数千名购房者合肥置业。
以下为“合肥买房参谋”微信公众号粉丝问答精选提问分享。
合肥买房参谋公众号粉丝提问:您好,我长期外地工作,老家是安徽下面地市的,最近几年有回合肥发展的打算,但是不知道合肥未来发展怎么样?不知道可有详细的合肥空间规划发展介绍?合肥买房参谋回答:正好最近,合肥2021-2035年规划草案公布,未来15年合肥详细发展规划曝光!我们可以看到合肥未来整体的一个发展目标,全合肥的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
冲国家中心城市、每年流入超24万人,骆岗成合肥中心,运河新城、少荃湖与蜀西湖同级,三县或县改区...合肥,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的美誉,自古以来勇于开拓的楚风和婉约秀丽的吴韵在这片土地上交融生长,凝结成“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永续发展的无限动力。
建国后的合肥,作为“最年轻的省会之一”,短短几十年蝶变为以科教和新兴产业著称于世的特大城市,绿楔入城的扇叶格局成为中国规划教材上的经典范例,“翡翠项链”成为合肥市民的经典记忆。
今天的合肥,正以追赶者的姿态融入长三角、逐梦新时代,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使命,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
2020年,合肥已经站上了“GDP过万亿、常住人口近千万、市场主体超百万”的新台阶,迎来了历史发展新起点。
面向2035年的未来,我们理想中的合肥究竟应是怎样的模样?这里承载了我们关于合肥未来的无尽憧憬——明天的合肥,将成为“全球科创新枢纽”,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才贡献智慧、发挥才干;将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让年轻人有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选择;将成为“美丽中国新样板”,让八百里巢湖更加美丽动人,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将成为“城市治理新标杆”,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将成为“美好生活新天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诗意栖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
一、区位
肥西县地处江淮之间,位于省会合肥市的西南部,紧邻中心城区,巢湖西岸。
南接庐江县、舒城县,西接六安市,北临寿县。
县政府所在地位于上派镇,距合肥17公里,是合肥市的南大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117°9′,北纬31°42′~31°43′。
二、规划范围及期限
(一)规划范围
1、县域
范围:肥西县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970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县城
规划范围:西南组团内肥西县域部分的范围,包括上派镇及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严店乡等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80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肥西县城总体规划
3、规划区
范围:肥西县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970平方公里(二)规划期限
近期:2009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30年
三、县域人口预测和城市化水平
2015年和2030年肥西县总人口规模分别为130万人和200万人。
2030年,肥西县城镇化水平最高将达到70%,而城镇人口将达到140万人。
四、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根据合肥市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结合肥西县现状城镇特点及发展条件,依据肥西县的县域空间发展战略,确立肥西县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两带、两轴”。
两带:在合肥市城镇密集区内,沿城市外环高速的三河、严店、紫蓬、小庙和高刘,形成城市外圈的重点城镇带;在肥西县西部,以山南镇为中心,形成沿高店、官亭、铭传、山南和柿树岗一线的生态城镇带。
二轴:以合六叶公路为西向发展轴,联动六安发展;向南以合安公路为南向发展轴,打造合铜安产业走廊。
五、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本次规划是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细化,规划期末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条件将肥西县县域城镇体系划分为四级结构。
(1)一级城镇:肥西县城,人口规模50万人以上;
(2)二级城镇:桃花、严店、高刘,人口规模10-35万;
(3)三级城镇:三河、紫蓬、小庙、山南,人口规模为3-10万人。
(4)四级城镇:花岗、官亭、丰乐、高店、铭传、柿树岗,人口规模小于3万人。
表1-1 肥西县规划城镇等级规模结构(2030年)
六、城镇职能等级结构
肥西县城镇规划职能结构具体见下表:
表1-2 肥西县城镇规划职能结构表(2030年)
七、城市性质
合肥市域次中心城市;西南组团的中心;县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集工业、居住、旅游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城市。
八、城市职能
1、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合肥西南组团的生活性综合服务中心
3、合肥市现代制造业基地
4、中国中部花木基地
九、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肥西城区总人口47万人;
远期(2030年)城区人口应达到78万人。
2、城市用地规模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规定,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挖掘现有城市用地潜力,确定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
规划确定上派镇近期(2015年)城市用地规模50平方公里,人口为47万,人均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远期(2030年)城市用地规81平方公里以内,人口为
78万,人均建设用地104平方米。
十、县城发展方向分析
由于肥西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强调区域合作,注重加强与合肥市的全面联动发展,城市形态由原来的单一轴向发展转变为以县城为核心,向西向南两翼拓展,全面与合肥市对接的新空间形态。
十一、县城布局结构
规划城市空间呈“一心、一轴、两翼”格局。
突出肥西县的自然环境特色,注重水资源的利用和上派镇旅游功能的提升,把肥西县建成绿水环绕的生态型城市。
“一心”——肥西县的老城区。
是合肥西南组团的金融商贸服务中心。
“一轴”——合安公路发展轴。
金寨路是城市发展的主轴线,自东北向西南纵贯整个肥西县城,规划以合安公路为轴线,两翼发展。
“两翼”——肥西县老城区向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的拓展区。
西北建设新型工业示范园,西南积极与经开区合作,打造区县合作区。
在“一心、一轴、两翼”空间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四大片区:
肥西新城区——谭冲河以南、蓬莱路以西片区,是肥西县新的行政中心;
区县合作区——蓬莱路以东地区,是经开区与肥西县的区县合作区;
新型工业示范园区——合九铁路以西地区,规划建设新型工业示范园;
花木展示区——以现有的花木城为基础,建设花木展示区。
十二、规划用地指标
表1-3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
注:现状人口万;近期规划人口47万;远期规划人口7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