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篇范本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篇范本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
一、以花入画,以画入诗,走进诗文。
1、以花的话题入画师:在我们的教室窗台上摆满了我们精心养植的花草,它们点缀了我们的教室,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关于这些花,你了解些什么?2、学生交流。
师:清代诗人郑燮对兰花情有独钟,他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
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郑燮的画作。
CAI显示:《兰竹石轴图》、《兰石图》、《墨兰图轴》、《山顶妙香图轴》2、师:郑燮不仅爱画兰花,而且还用写诗的方式表达对兰花的喜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香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
教师范读。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解题。
二、习文读诗,明了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
4、全班齐读。
5、了解诗中大意,师配乐讲述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句(一)看兰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兰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千山顶上头)2、身边的兰花和这里的兰花进行对比:3、指导读第一句。
师:是呀,而这里的兰花却是长在“千山顶上头”呀,这么高!谁能把这种高给读出来呢?师小结并过渡:兰花,它长在千山之顶,可以俯视群山,仰望皓月,真正的怡然自得呀!它还有什么特点呢?学习第二句(一)闻香1、生:——突岩深缝妙香稠(课件显示)2、师:香吗?闻一闻!(香)哪里看出来?(妙香稠)(二)品香1、初步理解“妙香稠”的字面含义。
师:香到什么程度?(稠)读出“稠”的感受。
2、进一步体会花香的“妙”师:花香本是四溢的呀,为什么这里的花香却这么“稠”?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诗。
学生谈。
师:本该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间聚集,竟香浓到令人感到粘稠,这是多么奇妙的花香啊!来,再读这句诗,读出又粘稠又奇妙的花香来。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4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4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援助、惟一、惋惜、一声不吭”等词语。
对世界二战有所了解,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感受孩子们对法西斯的痛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1、感情朗读人物语言,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孩子们对法西斯的痛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过程:一、回顾知识,出示图片,积蓄感情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还记得吗?那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什么?(为了……为了……为了……让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的确,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令人难以忘却!不仅是大人,甚至是孩子!媒体出示“战火中的孩子”一组照片,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积蓄感情。
2、今天我们学习《六个孩子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二、介绍作者、背景,整体感知主要内容1、课文的作者是捷克作者伏契克,教师介绍作者(详细见教参)2、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生交流有关二次世界大战,教师归纳补充: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
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
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3、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描写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远在捷克的六个孩子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反映了孩子们对法西斯的憎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 8 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我为您精心整理了 8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1、理解课题的含义,知道课文讲的是我和儿子比赛剥豆这件事,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能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进行写话。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母亲的成长和儿子的成长是共同进行的,知道是儿子的表现让母亲明白了让孩子去体验现实的生活,母爱应该更加理智。
学习课文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能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进行写话。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母亲的成长和儿子的成长是共同进行的,知道是儿子的表现让母亲明白了让孩子去体验现实的生活,母爱应该更加理智。
1、欣赏一组照片,是贾老师的儿子学校生活,以及贾老师与儿子的合照。
2、从这些照片中,你看出了我对儿子的什么情感? (关爱、关注、爱)1、课件出示一组诗意的语言:爱是父子之间的约定和坚守爱是母亲揉皱的毛票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断言……2、爱还是什么呢?出示课题:剥豆,今天我们将在这篇课文中体会出另一种母爱。
3、读题。
读准、理解“剥”字。
把桔子的皮剥掉叫——剥豆;把香蕉的皮剥掉叫——剥香蕉;把糖果纸剥掉叫——剥糖果。
那么这个词你会读吗?出示“剥削”。
4、在课题的前面有一个“△” ,这是什么意思呢?对,这是一篇选学课文。
1、提出默读要求:全文一共 599 个字,课标对高段学生的默读速度是每分钟 300 个字,老师给你 2 分钟时间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概括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母亲 (赢) 儿子(输)儿子真的输了吗?在“输”字上加“?”。
( 一) 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比赛1、这场比赛与平常的比赛有什么不同?2、文中的母亲想让儿子赢,而平常的比赛,双方都想自己赢的。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6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血”、“着”等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元解读父与子的“了不起”,抓住父亲的“挖”和儿子的“让”来体会。
3、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感悟文本中高于爱的亲情教育带来的影响。
4、学会用比较,想象,练习,质疑等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亲的内心世界。
2、难点是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地震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配乐旁白:地震,一个令人沉痛的字眼,它使一个城市在转眼间变成有一片废墟,它使千万个家庭在一瞬间家破人亡。
然而,这种不幸却降临在了1994年的美国落杉矶。
出示课文第一节(师读)2、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3、学生读课题二、初读1、学生自读课文自由地朗读课文,读读了课文后想想: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2、检查字词阿曼达砸着血迹3、引出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滴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精读同学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多么了不起,那么你从哪里看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又从哪里看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呢?用“~~”划出来父亲的了不起,用“——”划出儿子的了不起。
(一)父亲的“挖”切入点:一个“挖”字体现父亲的了不起交流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父亲的一个动作,让人印象很深,而且十分感人,你觉得是哪个动作?(挖)⑵ 挖了多久?(38小时)⑵同学们,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12自然段,你觉得这是怎样的38小时呢?板块一:漫长的38小时:策略:比较,感受父亲挖的漫长(写法上:细节描写)38小时是多久?(两天一夜多,日以继夜地挖)*句子比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2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2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1】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
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头脑中。
我们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不能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精练的说明。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
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
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
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
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
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课型、课时】本篇课文是S版语文教材第五单元里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我打算用三课时完成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读熟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理出课文条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中的词句的含义,学习王承书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课时:交流读书笔记,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设计】(一)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王承书的资料及其他像王承书一样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资料。
2.了解自己姓名的内涵、意义。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本篇课文作者采用插叙的方法为我们描述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形象。
语言虽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可谓意味深长;人物虽隐姓埋名,默默奉献却表现出令人惊叹的高尚品质,值得品味学习。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在这篇课文中被很好的统一和体现了出来。
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遵循“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的原则,采用“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品情,学习方法,学会做人”的方法进行学习。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高尚品质。
另外,通过长期的了解,发现现在大多数农村孩子受家长的误导,他们总认为自己念书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是为了挣大钱,挣大钱就能生活的好,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显然是不正确的。
为此,本课教学中,我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讨论:王承书这样的人生算不算成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024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本(18篇)

2024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本(18篇)2024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本篇1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读后拓展,模仿创编。
4、选择背诵喜爱的一个小节。
二、教学方法:1、读中感知诗的意思,读中感悟诗的情感。
2、品词析句,体会“浓浓的乡情和深深的母爱”。
3、运用“导学案”“独学、对学、群学”“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激励”“当堂检测、拓展延伸”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目标。
三、教学步骤:1、揭示课题,出示目标(1分钟)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斗笠》,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后拓展,模仿创编,选择背诵喜爱的一个小节。
2、检查预习,反馈情况(4分钟)师:上节课我们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小组以对子的形式检查预习情况,并把检查结果填到表格中。
(学生检查,教师巡视)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10分钟)师:同学们预习得很好,接下来运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解决导学案中的疑难问题,完成之后,请组长来领取任务。
任务一: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达出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为什么?请你有感情地朗读。
(1-3小节)任务二: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达出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为什么?请你有感情地朗读。
(4-5小节)任务三:放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任务四:放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任务五:背诵你喜欢的一个小节。
任务六:仿写喜欢的小节。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组长领取任务后,小组分工合作,准备展示)期待你们精彩的表现,开始吧!4、全班展示,评价拓展(20分钟)(品析词句的小组根据需要,展示的同时相机板书) 师:刚才,不论是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绘声绘色地品析,还是充满稚气的仿写,我都感到了那份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
是啊,母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所以,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还有一位每时每刻都牵挂我们的母亲。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篇一一、全册教材分析及教学总目标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准确认读252个生字。
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一qi0个。
继续练习用钢笔、毛笔写字,能按字的结构写得正确、端正、匀称。
3、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
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4、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课文。
能复述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生活实际、语言环境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
6、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培养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收集信息。
8、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通顺的短文。
学习使用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所教班级为新拆分班。
学生情况还待进一步了解,根据多方了解,情况基本如下:1、少部分同学上课能认真听讲,爱动脑,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作业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但个别同学有缺交作业的现象。
2、学生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错别字多,而且知识积累也太少。
3、阅读方面,基本能流利大声朗读课内和课外读物,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基本能对文章中的人物和较为重要的句子做一定的分析和评价。
但对于主要内容和段意的概括能力尚有待于加强。
4、多数学生害怕写作文,作文语句不够通顺,条理不够清晰,内容欠具体,写作水平有待加强。
今后要训练学生善于发现,放胆想象,自由表达,创意表达的本领,养成多积累,勤练笔、善自改的习惯。
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特征,写出个性。
三、完成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维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