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分析
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市场分析

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市场分析一、引言农产品流通渠道是指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和流动的路径和方式。
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选择与优化对于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市场供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市场分析进行探讨。
二、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分类1. 传统渠道传统渠道是指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的传统流通方式,包括农民集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
传统渠道的特点是简单、成本低,但存在交易环节多、信息不对称、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2. 现代渠道现代渠道是相对传统渠道而言的衍生渠道,如农产品电商、超市、连锁店等。
现代渠道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信息流通和交易的电子化,提供了更多的农产品选择和便捷的购买体验。
三、市场分析1. 市场需求在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市场分析中,首先需要了解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情况。
根据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新鲜度、安全性等要求的不同,可以进行市场细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2.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从农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管理。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供应链,可以提升农产品的产销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耗,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 渠道竞争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激烈的竞争,传统渠道与现代渠道之间的竞争尤为明显。
传统渠道的优势在于价格低廉和传统信任,而现代渠道则注重品质、便捷和服务。
渠道的竞争将推动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4. 环境保护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市场分析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
合理选择渠道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措施1. 提升农产品质量农产品质量是市场竞争的核心,生产者应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
2.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建设和宣传,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将农产品与特定地域、特色文化等联系起来,形成竞争优势。
3. 发展电商平台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为农产品流通渠道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电商平台,可以直接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和产品的利润空间。
农产品市场渠道分析

农产品市场渠道分析第一篇:农产品市场渠道分析农产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来源于农田和农场,经过多个渠道进入市场,最终供应给消费者。
农产品市场渠道的选择和运作对于农产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农产品市场渠道的现状,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一、农产品市场渠道的现状目前,农产品市场渠道主要包括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农村集市、农产品电商等。
其中,批发市场是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其主要优势在于交易规模大,品种多样,能够满足大型超市和食品加工企业的需求。
零售市场则是农产品最直接的销售渠道,消费者可以在超市、菜市场等地购买新鲜的农产品。
农村集市在农村地区起着重要作用,农民可以直接将自家种植的农产品带到集市上进行销售。
农产品电商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渠道,通过互联网平台,消费者可以直接在家中购买农产品。
二、农产品市场渠道的优势1. 批发市场的交易规模大,能够满足大型超市和食品加工企业的需求,能够迅速将大量农产品流通到市场。
2. 零售市场能够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新鲜的农产品,在消费者购买需求方面具有灵活性。
3. 农村集市作为传统渠道,农民可以直接将自家种植的农产品带到集市上销售,省去了中间环节,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
4. 农产品电商提供了便捷的购物方式,消费者可以直接在家中购买农产品,减少了因繁琐的购物过程而带来的不便。
三、农产品市场渠道的挑战1. 批发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产品的价格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中间商的操控,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2. 零售市场虽然直接面向消费者,但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挑战,新鲜度的保持和物流配送成本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农村集市在交易环境和卫生安全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4. 农产品电商需要解决配送和售后服务的问题,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总之,农产品市场渠道的选择和运作对于农产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农村集市和农产品电商各有优势和挑战,需要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不断完善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和高质量的农产品。
农产品销售渠道分析与优化建议

农产品销售渠道分析与优化建议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农产品销售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物流配送、销售平台、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对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市场需求分析当代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不仅关注产品的品质和价格,还追求健康、安全、绿色的购买体验。
因此,农产品销售渠道需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针对市场方向,农产品供应商应该加大对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的种植和推广,并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新产品。
二、物流配送优化物流配送是农产品销售渠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们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产品的运输效率和品质保持。
比如,建立智能物流系统,提供实时的货物跟踪和温度监控,保证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能够保持新鲜度和品质。
此外,通过与物流公司合作,开展合理的运输路线规划,减少运输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三、多元化销售平台除传统的农贸市场和超市外,互联网销售平台的崛起使得农产品的销售途径更加多元化。
农产品供应商可以选择在线平台,如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与消费者直接对接,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推荐和购买体验。
同时,利用线上销售平台的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消费者需求,进行市场定位和产品创新。
四、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提高农产品销售渠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农产品供应商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宣传,建立产品认证体系等方式,树立可靠的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此外,与知名企业合作打造农产品品牌联合体,共享资源和渠道优势,也是一种有效的品牌建设方式。
五、农产品加工推广农产品加工能够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利润空间,同时也能满足部分消费者对方便快捷的购买需求。
农产品供应商可以通过加工生产新的产品形式,如农产品干货、制品等,从而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此外,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可以开展农产品的礼品包装和定制化服务,提供个性化的购买体验。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大全五篇]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大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d3503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c.png)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大全五篇]第一篇: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我國鮮活農產品流通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2010.09.13每輪農產品市場價格的波動都會引起各方對農產品流通的關注,而當市場價格平穩時,農產品流通的影響又往往容易被忽視。
實際上,我國農產品特別是鮮活農產品的流通有其固有的形式和特點,需要正確認識,客觀分析,不能將價格的波動片面的歸咎於流通環節。
同時,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需要積極採取措施,搞活流通,提高流通效率。
一、我國鮮活農產品流通的特點主要呈現“大規模流通、跨區域流通、多渠道流通、多環節流通”四大特點。
大規模流通。
我國是世界農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農產品總量位列世界首位。
同時,農產品商品率高,流通規模大。
2009年,我國蔬菜產量達6.18億噸,占世界份額的50%;水果產量2.04億噸,占世界份額的18%;水產品產量5120萬噸,占世界份額的40%;肉類產量7650萬噸,占世界份額的28%。
以蔬菜、水果商品化率90%計算,2009年我國蔬菜和水果的流通量分別達到5.56億噸和1.84億噸;以水產品和肉類產品商品化率70%計算, 水產品和肉類產品的流通量分別達到3584萬噸和5355萬噸。
農產品流通以原產品為主,占70%以上。
此外,農產品的一部分還用於出口,蔬菜、水果出口量占總產量的1%-2%,其中80%是初級產品。
跨區域流通。
受氣候條件和地區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我國農產品形成“區域集中生產、全國跨區流通”的局面,已形成“南品北運”、“北品南運”、“西品東運”的農產品流通格局,目前我國40%左右的農產品實現跨省流通。
蔬菜方面,形成了“華南冬春蔬菜區”、“長江中上游冬春蔬菜區”、“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區”、“雲貴高原夏菜蔬菜區”、“黃土高原夏秋蔬菜區”等5個重點蔬菜產區,這些產區重點縣的蔬菜產量占了全國產量的44%,位於5大產區的山東、河南、河北三省蔬菜產量占全國產量的36%。
农业行业农产品销售渠道分析

农业行业农产品销售渠道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产品销售渠道成为农业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对农业行业农产品销售渠道进行全面分析,探讨这一领域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市场销售渠道市场销售渠道是指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销售模式,如超市、菜市场、农贸市场等。
这些渠道以其便捷性、广度和较高的销售效率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在市场销售渠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价格竞争激烈等。
因此,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商需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改善销售策略,以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二、批发销售渠道批发销售渠道是农产品从生产者到零售商之间的中间流通环节。
批发商通过优质供应链管理,将农产品快速、高效地流通到各地的零售商手中。
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合作社等都是典型的批发销售渠道。
然而,由于农产品批发环节的存在,有时会导致产品降质、价格剧烈波动等问题。
因此,政府和相关机构应继续加强对批发市场的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三、电子商务销售渠道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电子商务销售渠道在农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京东、苏宁等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能够直接面向消费者,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快速供应链。
然而,电子商务销售渠道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物流配送、产地认证、售后服务等。
农业行业需要在技术、政策和管理方面不断创新,以完善电子商务销售渠道。
四、农业合作社销售渠道农业合作社销售渠道是以农民自愿组成的协作组织为基础,通过合作社购销合同的方式,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一体化。
农业合作社销售渠道具有有效整合农产品资源、促进农民收益增长的优势。
在农业合作社销售渠道中,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供技术培训、市场推广等支持,促进农业合作社的良性发展。
五、农产品出口销售渠道农产品出口销售渠道是指农产品从产地直接销往国外市场的销售模式。
农业行业中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分析

农业行业中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分析在农业行业中,农产品销售渠道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一个有效的销售渠道可以帮助农产品实现最大的市场价值,提高农民的收入,并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农业行业中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渠道的特点和利弊。
一、传统销售渠道传统销售渠道是指农产品从生产者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方式。
在这种渠道中,农产品的销售主要依靠农民自行销售或通过农贸市场进行销售。
这种渠道的特点是简单、直接,农民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了解市场需求,并根据需求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然而,这种渠道也存在一些弊端,如销售范围有限、价格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指通过集中的市场进行农产品的批发和销售。
这些市场通常有固定的场所、规范的销售流程和完善的交易机制。
通过这种渠道,农产品可以快速而集中地流向市场,增加销售机会。
同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和资源整合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农产品批发市场也存在着竞争激烈、准入门槛高的问题,对于小规模农民来说,参与批发市场的成本可能会过高。
三、农产品电商平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行业的崛起,农产品电商平台成为了农产品销售的新趋势。
农产品电商平台通过线上销售农产品,消除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农产品可以全天候、跨地域地销售。
同时,农产品电商平台还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配送服务,方便消费者购买农产品。
农产品电商平台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
然而,农产品电商平台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品牌建设和信任问题等挑战。
四、合作社销售模式合作社销售模式是指农民通过加入合作社,集中销售农产品和共享资源。
合作社销售模式通过整合农民的资源和市场需求,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销售。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农民的议价能力,降低营销成本,并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合作社销售模式还可以通过公平分配和共同发展的原则,帮助农民实现收入的增长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农产品销售渠道分析

农产品销售渠道分析近年来,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变革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传统的销售模式不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因此,农产品销售渠道的调整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变化和影响。
一、电商渠道的崛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商渠道成为农产品销售的新选择。
电商平台提供了一个便利、快捷的购买渠道,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直接下单购买农产品。
这一模式省去了传统实体渠道上的中间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提高了销售效率。
同时,电商平台也提供了更多样化的产品选择,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二、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农产品销售涉及到产品的运输和储存,因此冷链物流在销售渠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冷链物流保证了农产品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新鲜度和质量。
通过合理的温度控制和严格的卫生标准,冷链物流可以将农产品的新鲜度保持得更加长久,同时降低因温度波动和交叉污染而引起的产品损失。
三、线下销售渠道的优势尽管电商渠道的崛起给农产品销售带来了新机遇,但传统的线下销售渠道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线下销售渠道相对传统的零售商和菜市场,更接近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环节,消费者可以更直接地选择和购买农产品。
同时,线下销售渠道也提供了面对面的咨询和交流服务,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度和购买意愿。
四、农民市场的兴起农民市场是一种由农民自行组织的直接销售渠道。
这种销售渠道可以让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更直接地进行交流和交易,消除了中间环节,使农产品的价格更加合理,同时给农民带来更大的收益。
农民市场在一些大城市和农村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五、品牌化销售的趋势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的关注度提高,品牌化销售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建立农产品品牌可以通过提供有保障的品质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来吸引消费者,树立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竞争力。
品牌化销售不仅能够为农产品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还可以为农产品的长期销售提供稳定的市场保障。
六、农产品的进出口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农产品的进出口市场也日益扩大。
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化分析与路径选择

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化分析与路径选择农产品流通是农业生产与消费环节之间的重要连接,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城乡居民的口粮供应。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高等,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产品流通的高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对农产品流通渠道进行优化,以提高流通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从流通渠道的问题入手,探讨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优化分析与路径选择。
一、问题分析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一些问题。
1.信息不对称农民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重要问题。
农产品的质量、价格等信息往往无法顺畅地传达给消费者,消费者也难以了解到产品的来源、生产过程等信息。
这不仅导致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低,也让农民难以获得合理的收益。
2.流通环节过多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从农田到超市,经过的环节有农民、农产品批发商、农产品加工商、农产品流通商、零售商等。
每个环节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流通环节过多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时间长。
3.流通成本高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高昂的运输成本、仓储成本、销售成本等,使得农产品的价格在流通过程中居高不下,农民的收入被严重侵蚀。
二、优化路径选择为了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和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路径选择:1.建立信息平台建立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质量、价格等信息的公开透明。
农民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市场需求、价格波动等信息,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产品的来源、质量等信息,从而提高信息的对称性。
2.规范流通环节规范农产品流通环节,简化流通链条,减少中间环节。
取消不必要的流通商,直接将农产品从生产者送到消费者。
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流通成本,还可以减少信息传递的时间,提高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3.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推广地理标志农产品、绿色食品等认证标志,使消费者更加信任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增加产品的销售额和品牌溢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并在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分析了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外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进行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连锁经营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现状 (3)(一)、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主体现状分析 (3)1 集贸市场 (3)2 批发市场 (3)3 连锁超市 (4)(二)、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物流现状分析 (4)1 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量大 (4)2 鲜活农产品物流水平低 (5)3 鲜活农产品物流损耗率高 (5)4 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5)二、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存在的问题 (6)(一)、流通渠道中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 (6)1 物流主体多元化、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6)2 经营方式和产后环节滞后 (7)3 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7)(二)、连锁超市经营存在的问题 (7)1 建设投资大,经营费用高,导致销售价格高 (7)2 配送中心和物流配送系统建设落后 (8)3 没有足够的货源保障 (8)三、优化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途径 (8)(一)、对我国现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扩展 (8)1 完善市场内部秩序,规范交易行为 (9)2 对小规模的鲜活批发市场进行重组合并 (9)(二)推进我国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 (9)1 国家要对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提供支持 (9)2 提高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自身综合素质 (10)3 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 (10)四、结束语 (11)五、安考文献 (12)一、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现状(一)、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主体现状分析1 集贸市场农产品集贸市场是我国商品交换的传统形式,目前在农村集镇,中小城镇,城市郊区仍大量存在。
由于我国各地农产品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成千上万分散在城乡的鲜活农产品集贸市场,为满足社会对不同农产品消费的需求提供了有利条件。
鲜活农产品经由集贸市场继而提供给最终消费者途径大都十分相似,主要包括:○1生产直销型流通渠道,即鲜活农产品农业生产者→集贸市场个体经营者→消费者。
这种形式常见于农产品零售商的直接收购及城市近郊农业生产者出售农产品的形式;○2鲜活农产品生产者→产地农产品收购商→集贸市场个体经营者→消费者。
这种渠道适用于小规模多数分散生产,集中售卖的农产品流通。
○3从生产者手中直接或间接到消费地农产品批发商手中,之后由集贸市场个体经营者流通到消费者家中。
这种渠道承担农产品的收集、中转、分配多项功能,是大多数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
以上海的集贸市场为例,鲜活农产品主要以生产商→批发商→集贸市场→消费者的流通渠道为主。
大量农产品从各地集聚到上海的各大型批发市场,如上海江桥批发市场、上海华中果品交易市场、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上海曹安路市场、上海铜川水产批发市场等十家大型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再由个体经营者在凌晨将各种鲜活农产品贩运到各自小菜场的个体摊位,最终面向普通的农产品消费者进行销售。
2 批发市场随着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我国通过批发市场流通的鲜活农产品已经占到相当的比重。
大中城市消费鲜活农副产品的50%-70%是批发市场提供的,全国商品蔬菜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上市的数量已经超过了50%。
从全国看,在农产品的主要产区,大中城市和县城都普遍建立了农产品批发市场。
许多城市和地区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原有的批发市场进行了改建、扩建和完善。
北京、天津、上海、成都、海口等城市建设了国家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沈阳、武汉、西安、南京等城市兴建了区域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鲜活农产品重要流通渠道环节。
3 连锁超市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很多蔬菜、水果、猪肉等鲜活农产品,尤其是绿色农产品纷纷进入超市参与竞争。
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大中城市的连锁超市鲜活区农产品销售额大多能占到总销售额的20%左右,国内其它地区的鲜活经营比重会低一些,但与日本和台湾等地区超市相比,经营鲜活农产品的比例和管理水平仍然偏低,日本等地区综合超市经营鲜活商品的比重一般占到1/3,而以经营食品为主的鲜活超市中则占到70%。
我国目前鲜活农产品连锁超市主要有三种形式:○1大中型综合超市开辟的鲜活农产品经营区。
随着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我国各大中小城市对组建大型综合超市的热度很高,规模也越搞越大。
无论是源于超市“一次性够足”的业态特点,或者处于吸引客流的目的,还是由于规模扩大需要增加经营项目,鲜活农产品经营区都成为综合超市必备的经营项目。
○2政府推动下的“农改超”。
所谓的“农改超”,就是把集贸市场改为鲜活超市,简单地说就是将传统的农产品集贸市场导入统一配货、统一收费、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的超市经营理念,对果蔬等鲜活农产品进行超市化经营,从经营方式、管理模式、商品质量和购物环境上进行改造和提升,以改变集贸市场经营的脏、乱、差局面。
○3在原国有粮油食品公司所属的粮油食品便民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对鲜活农产品经营的种类,形成新的鲜活超市。
(二)、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物流现状分析1 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量大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数量巨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年我国农林牧渔业构成的第一产业总产值为15781.3亿元,2011年为47486.2亿元。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农产品物流总值2011年为10657亿元,到2010年为22,756亿元。
(图1)(图1)2 鲜活农产品物流水平低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大约在发达国家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的水平。
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成本在整个成本构成中占 60%左右,甚至更多,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 10%左右。
据统计,我国的一般工业品从出厂经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 50%,而水果、蔬菜的流通费用所占商品价格比例有时高达 70%。
铁路运输适用于长距离的货物运输,但由于铁路运输供求矛盾突出,鲜活品专运运力不足,迫使企业转向成本更高的公路运输来完成长距离的商品调运,这也增加了运输成本。
3 鲜活农产品物流损耗率高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是一个价值增加的过程,而我国农产品物流过程却往往是一个质量减损、价值降低的过程。
我国农产品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由于流通设施功能不全,缺乏对鲜活农产品的保鲜、储运、加工、包装、品级分类等商品化处理程序,导致鲜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过大,流通成本过高。
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鲜活农产品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物流过程中损耗严重,一些鲜活农产品售价中甚至有高达七成是用来补偿物流过程中损失的货物价值。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运等流通环节的损失率达 25%-30%,其中,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水果蔬菜每年就有 3.7 万吨,可供养 2 亿人生活,而发达国家在流通过程中能够把水果蔬菜损失率控制在 5%以下,尤其美国在这个环节的损失率仅为 1%-2%,鲜活农产品流通中物流成本的增加,导致整个产业的效益低下。
4 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1) 冷藏运输运力不足目前中国公路冷藏运输量只占 20%,铁路冷藏运输量占 55%,而欧美国家公路冷藏运输的运量为 60%-80%。
(2) 冷库容量不足我国目前冷库总容量 700 多万立方米,但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
而当原材料不足或生产淡季时,冷库处于闲置耗能状态。
在冷库建设中重视肉类冷库,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冷库,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
整体发展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行业推动。
另据调查,当前在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建有冷库的仅占 38.56%。
(3) 冷链物流技术水平落后冷链是以保证鲜销农产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技术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数量少、价格贵、效果差、无利可图”,落后的冷链物流技术成了物流发展的严重制约二、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存在的问题(一)、流通渠道中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水果、蔬菜、水产品等作为鲜活商品,不耐储存、容易腐烂,其价值与鲜活程度成正比,社会对其鲜活性、安全性等要求较高。
因此,鲜活农产品物流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虽然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体系从建设到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的较多问题。
1 物流主体多元化、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鲜活农产品物流主体多元化的局面。
农民经纪人、专业协会、生鲜超市、产加销一体化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不同物流主体活跃了鲜活农产品市场,促进了鲜活农产品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扭转了主要鲜活类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局面。
但参与鲜活农产品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小。
农户组织化程度较低,果蔬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中介组织数量较少,而且多数处于松散状态,功能不完整,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使得鲜活农产品在物流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造成物流时间长,腐烂变质,严重制约着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健康发展。
2 经营方式和产后环节滞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水果、蔬菜是原果、原菜销售,规格化、冷藏保鲜式的水果、蔬菜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仍处在发展阶段。
而且鲜活农产品市场基本上还是现金对手交易为主,拍卖、电子商务等现代化交易方式应用得很少。
同时鲜活农产品产后环节的发展滞后,分级、清洗、预冷、冷藏、运输等采后处理系统仍没有形成,致使加工、贮藏、保鲜等产后环节严重滞后,难以有效促进物流的发展。
我国仅有1%左右的果品经过清洗、打蜡、分级、包装后投放市场,而发达国家水果生产几乎百分之百都要进行采后商品化处理。
我国果蔬预冷、贮存、加工和商品化处理设备少,关键设备性能差、自动化程度低,高精度、快捷的检验设备缺乏。
蔬菜果品加工量不足总产量的10%,且以初加工为主,深加工少,加工增值率低。
以柑桔为例,国际上约有35%的柑桔用于加工,加工产品中果汁又占80%以上,而我国实际加工量仅占柑桔产量的5%左右,加工产品以罐头为主,约占80%。
我国果品的贮藏能力不到水果总产量的20%。
鲜活农产品保鲜设备不足、技术相对落后,加上缺少资本投入和成熟的专业化运作,导致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损失浪费严重。
3 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现代物流既是劳动密集型又是技术密集型,是与信息技术发展和现代物流技术创新相伴而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