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阶段学习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苏州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卷高二语文 2021.04(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写作到底能否被谈论,似乎是个愚蠢的问题。

回头看一眼书架,谈论写作的书籍摞成一堆,底下是本雅明,上面是布罗茨基,再上面是詹姆斯·伍德,他们善于谈论写作,他们就是某种声音,某座不断播放有关写作内容的电台,因为同时他们也是文体家。

有些小说家抵制交谈,据说詹姆斯·乔伊斯见人要与他谈论小说,扭头就跑,不过也许是他已在信里与诺拉倾诉得差不多了,犯不着跟陌生人说话。

海明威也说小说是个不宜被过多谈论的技艺,但是他自己却总结了不少写作原则,像永字八法,比如:A.作家写小说应当塑造活的人物;人物,不是角色。

角色是模仿。

B.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

……此类表态在海明威的一生中不在少数,他自己也身体力行,直到最后枯竭死去。

相较而言,福克纳是个比较统一的人,说不说就不说,即使硬着头皮说,也都是闪烁其词,好像逗人玩一样。

他针对写作的只言片语和他留下的大量作品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有一句可做中心思想提用:我不是个精通文学的人,我只是一个写作者。

格非、王安忆也极善谈,适合给经典作品写长序,比如格非给《白鲸》写的序言《白色的预言》,我就看了不只一遍,小说却到现在也没有读完,故事大意主题思想以及小说如何伟大都在序言里知道了。

这两位前辈的作品和文论相互照应,如同两匹骏马拉着作家往前走,长盛不衰,车辙清晰可见。

2020-2021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测试语文试题

2020-2021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高二年级三月份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关于青蒿素的研究,正是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方”所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启发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最终发现了青蒿素,应用于世界特别是非洲地区,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有着“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吴文俊关于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研究,受启发于《隋书·律历志》的记载:祖冲之领先世界千年之久的圆周率π值源于刘徽《九章算术注》“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是有积极影响并有现代意义的。

中国传统科技基因,完全可以古为今用。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是开创“私学”的大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方针和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

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

儒家的“六艺”教育具体付诸教材,即古代经典,这其中遍布古代科学的因子,如《易》,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力;《诗经》中包含有大量虫鱼、鸟兽、草木,以及天文、地理、农业生产等知识;《礼记》中有农业与季节相关的知识;《考工记》则是有关手工业技术的专门著作。

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问、思、辨、行,完全符合研究科学的方法和步骤,即获取信息、提出题目、逻辑推理、检验结果、躬身实践。

作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的《大学》,有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021届江苏省常熟市常熟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届江苏省常熟市常熟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省熟中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炎帝出现在世间的时候,大地上的人类已经生育繁多,自然界出产的食物不够吃了,仁爱的炎帝才教人类怎样播种五谷,用自己的劳力来换取生活的资料。

炎帝又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来,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便不愁衣食,大家感念他的功德,便尊称他做“神农”。

炎帝不但是农业之神,他同时又是医药之神。

一种传说是他亲自去尝味了各种各样的药草,为了尝药,曾在一天当中中过七十次毒。

更有的民间传说说,神农尝百草,最后,尝到一种有剧毒的断肠草,肠子断烂,为民众牺牲了生命。

(摘编自袁珂《中国神话传说》)材料二:近日,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以身试药提炼青蒿素的经历,与“神农尝百草”的远古神话不谋而合。

为此,本报特别约请神话学专家田兆元教授解读中国神话与“中国梦”。

问:如何看待中国的神话源头与“中国梦”的关系?答:神话是一种人文理想,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梦是古老的中国文化理想精神的延续,也是中国神话文化现代性传承发展的体现。

问:(1)?答:中国神话中的五帝神话,是崇尚道德精神的。

如黄帝与蚩尤大战的神话,叙述了蚩尤侵犯诸侯,暴虐天下,而黄帝则相反,是“修德振兵”,为了社会秩序的建立,带领大家击溃了蚩尤暴乱。

今天我们强调以德治国,就是这种精神的继承。

古代神话同样是崇尚法治的,如禹的父亲蘇治水不力,就被舜依法处置了。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各民族交流和谐,获得安全的生存空间的伟大故事。

这种伟大的精神与我们今天高铁建设,克服空间障碍,追求世界和谐的奋斗精神是一致的。

问:(2)?答:首先,中国神话依然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每到清明,我们祭祀黄帝炎帝,体现出对于祖先神灵道德精神的归依。

常熟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第二次抽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常熟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第二次抽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常熟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抽测二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恩格斯曾在散文《风景》中生动地记述过一种使他永难忘怀的特殊“体验”:“你攀上船头桅杆的大缆,望一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波浪,怎样溅起白色的泡沫,从你头顶高高地飞过;你再望一望那遥远的绿色海面,那里,波涛汹涌,永不停息,那里,阳光从千千万万舞动着的小明镜中反射到你的眼里,那里,海水的碧绿同天空明镜般的蔚蓝以及阳光的金黄色交融成一片奇妙的色彩——那时候,你的一切无谓的烦恼、对俗世的敌人和他们的阴谋诡计的一切回忆都会消失,并且你会融合在自由的无限精神的自豪意识之中!”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有两层基本含义。

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于非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而非审美体验则常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

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经验。

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消息性的、可以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则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一种既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又不同于一般经验的特殊的东西,它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

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美学倾向于把它规定为“兴”“感兴”或“妙悟”等,并制订出一系列相应的美学原则:诗人作诗依赖“感兴”“伫兴”,诗的作品中蕴含活生生的“兴象”;读者读诗则是追求“兴味”。

由此,审美体验是被视为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东西。

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追求美学的“诗化”。

在西方,虽然审美体验在不同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迷狂”“游戏”“高峰体验”等,但在研究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

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艺术,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都应当以此为根基加以阐明。

2020-2021学年常熟市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常熟市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常熟市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

且举李、杜、苏、辛为例。

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

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

江苏省常熟市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常熟市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常熟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准考证号要填涂清楚。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看来,技术所到之处,无不构造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某种新的关系。

按照海德格尔的观点,一种新技术出现,有可能对结构造成影响。

然而,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为人们所用时,情况会变得更加复杂。

人的行动无时不受到“结构”的制约,所谓结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具有制约性的外部环境,例如应试教育可能形成一种制约人行动的“结构”。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结构与行动相互建构,结构对行动具有制约性和使动性。

这种制约性和使动性表现为结构为行动提供操作空间以及边界,并通过价值观念对行动进行引导。

人们试图应用技术变革结构,但结构也可能对行动进行制约和使动,驯服技术并把技术作为结构自身的强化。

例如,在应试教育结构下,信息技术的应用未能冲破应试的束缚,反而在某种程度与应试共谋。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革新性新技术,在给教育结构带来冲击的同时,也面临着被结构驯服与同化的可能,成为更精致、更高效的应试技术。

在这种前提下,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达,不过是为教育提供了一种更有效、更无孔不入的规训技术。

而一旦人工智能沦为应试的精致工具或规训技术,人工智能变革教育的初衷就要落空。

这也是人们寄希望于新技术变革教育的愿景一再落空的一个重要原因:新技术未能有效地抵制旧结构的诱惑,反而强化了旧结构。

江苏省常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常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常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

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

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

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

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

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的先河。

如果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普通士人“援儒入诗”,则反映了唐诗在发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

“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融合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实践。

儒学的渗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在或辽远壮阔、或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

以“四杰”为代表的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系起来,尽管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积蓄了经验,传达出了大唐独有的精神风尚。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局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常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常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常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首先,国与家,国与国民、国土具有统一性。

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

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

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大学》说“治国必先齐其家”,国与家是统一的。

《逸周书》云:“国有本,有干。

土地,本也;人民,干也。

”这是说,国土即疆土是国家之本;国民是国家主干。

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国与国土、国民是一体的。

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还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感——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

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

中国古代美学总结出了一系列以家国情怀为内核的美学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理论:一是“诗言志”。

最早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

汉代《毛诗序》不仅申说“诗言志”,还提出“教化”说。

“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关键是将“教”转化为“志”,经此转化,“言志”的“志”就不止属于个人,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私志”成为了“公志”——家国之志。

二是“兴寄”论。

“兴”重情,重美;“寄”重理,重善。

兴寄的核心为家国情怀。

兴寄论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往往是破“过娱论”。

中国当今审美生活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过娱论”,如娘化,热衷后宫争宠等。

它们都打着美学的旗号,实际上是在糟蹋美学。

文艺是社会审美最高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作家、艺术家是全社会的审美导师。

因而要时刻将家国置于心中,要有担当,有责任,为新时代言伟志,为新社会施教化,为新生活写真创美。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还指向“天下情怀”。

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