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合集下载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11课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11课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第11课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结合图示材料,掌握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和区别。

2.通过图像或区域,综合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学会计算正午太阳高度。

3.正确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4.结合材料,掌握四季更替的形成及二十四节气的顺序,理解人类活动对二十四节气的利用。

必备知识梳理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_的交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_;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_。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_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请在下图中用折线画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

(2)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_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向南北两方降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_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如图中_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向南北两方降低,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_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如图中_折线所示。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向南北两方降低。

如图中_折线所示。

(3)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如图所示:二、四季更替1.成因2.划分(以北半球为例)[知识链接]二十四节气图判读(1)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基本规律①任意相邻的两个节气,时间上相隔约15天。

②相对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同一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计算

A. A
B. B
C. C
D. D
3.拟定房屋旳朝向
为了取得最充分旳太阳光照,各地房屋旳朝向与正午太阳 所在旳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 ,太阳往南升到最高处,即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应朝 南 南回归线以南 ,太阳往北升到最高处,即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应朝 北
日落
日落

北南

日出
北半球
日出
南半球
4.拟定日期、日影长短及方向
αH
6.拟定楼间距、楼高
以我国为例,建房时,为确保各楼整年都有阳光照射, 两楼之间旳最短距离与楼高旳关系应满足: L≥h×cotH (h为楼高,H为冬至日本地旳正午太阳高度)
1.如图是局部区域经纬网及太阳高度等值线(A和B)示意 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M旳地理坐标为:(_5_0_°__w__,__2_0_°__s)
正午太阳高度旳变化规律和计算
学习目的:
1 了解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旳概念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旳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特点
3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旳变化在生产生活中旳应用
(一)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旳概念
1.太阳高度:指太阳光线与 地平面 旳夹角,也叫太阳高度角。
白天: h>0 晨昏线上: h=0 晚上: h<0
(2)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是 从20°s向南北两侧递;减 地球上有极夜现象旳范围是 70°N及其以北地域 。
(3)图中,等值线B旳数值应为 50° 。
(4)有关经线X度数旳论述,正确旳是( B )
A.为10°W B.位于10°W 以东 C.为60°W D.位于10°W 以西
四季旳划分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旳季节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旳季节 春季和秋季:夏季与冬季之间旳过渡季节

高中地理知识点:太阳高度角知识

高中地理知识点:太阳高度角知识

高中地理:太阳高度角知识一、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太阳高度角是我们观察太阳时的仰角,也就是太阳光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如图1所示)。

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太阳东升西落,太阳高度角在一日内不断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正午(地方时为12时)太阳位于上中天时,太阳的高度角达到最大值H,我们将此时的太阳高度角称为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空分布规律1、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1)某时刻的空间分布如下图所示,此时刻太阳直射点A的太阳高度角为90°,从直射点向四周,随着球面的弯曲,太阳高度角递减,呈同心圆状分布,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

(2)日变化随着地球的自转,太阳直射点沿纬线移动,球面上各点的太阳高度角均不断发生变化,其大小取决于该点到直射点的球面距离。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1)某日的空间分布在上图中,A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此时的太阳高度角即为该纬线上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同一纬线上各地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A点所在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从A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随着球面的弯曲,正午太阳高度角递减,且与A点之纬度比较,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角也相差多少。

比较某日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须比较两点中哪点离太阳直射纬线近,近者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2)年变化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回归运动,某地到太阳直射纬度的距离发生变化,其正午太阳高度角随之变化。

在太阳直射点移近该地所在纬线的时段,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递增;反之,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递减。

若某地在北回归线以北(或南回归线以南),则其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别在夏冬至日达最大、最小值。

若某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则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达90°;在冬夏至日达到两次极小值。

3、特殊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1)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出现极昼的北极点,一日内太阳高度不变,(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地理纬度a。

2020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2020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第六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等级考内容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1.四季更替(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四季⎩⎪⎨⎪⎧ 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的划分(1)五带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2)五带划分:[名师注解]【注1】 (1)太阳高度角是线面角,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是特定时刻(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2)正午太阳高度是某地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但不一定是90°。

【联1】 正午时日影朝向(1)北极点:朝正南。

(2)北回归线~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北。

(3)南极点:朝正北。

(4)南回归线~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南。

(5)南、北回归线之间:因太阳直射点不同而出现朝北、或无影子、或朝南。

影子朝向取决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相对位置。

【点】 (1)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度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和应用高三复习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和应用高三复习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 变化规律):
读图归纳
从太阳直射点 所在纬线分别向南 北两侧递减;离直 射点距离越近(纬度 差越小),正午太阳 高度越大。
(2)季节变化
离直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就最大;直射点向该地 接近,该地太阳高度就增大。
位于南回归 线以南,正 午太阳高度 从夏至日→ 秋分日→冬 至日逐渐增 大,冬至日 达一年中最 大
23º 26´N 0º
夏至 春分
北回归线 秋分 春分
23º 26´S
冬至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 区,正午太阳高度一 年有一次最大值(12月 22日前后),一次最小 值(6月22日前后)。
23º 26´N 0º
夏至 春分
北回归线 秋分 春分
23º 26´S
冬至
南北回归线之间(除赤道外),一年有两次最大(太 阳直射时最大),一次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6月22 日前后、北半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 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12:00
12:00
北 东 南
西
(2)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读图归纳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 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 向背向太阳。
(3)确定房屋的朝向:
北 南 北半球

南 南半球
读图归纳
不同纬度地区,房屋的朝向如何确定?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 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 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 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注: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
度 增大
;移去,正午太阳高度 减小

【典型例题】
1、下列日期中,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D )
A .6 月1 日 C.10月1 日 么时候最小? 夏至与冬至日
(此时直射点在回归线上,赤道距离回归线最远 )
B .7 1 日 D.元月1日
2、赤道上一年中什么时候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什
正南,正午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 影子朝向 正北 , 夏至日时影子最 短 ,冬至日时影子最 长 。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情况相反。
(2)、确定房屋的朝向: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 南 , 方 房屋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 北 , 方 房屋朝北。
中午 下午 日落 上午
90°
90°
80°2 6′ 57°
33°34′
【判断:】
当太阳直射120。E时,北京的太 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
90°
45°
23°26´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夏至日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3、简述阜阳市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当 地的地方时为12时。 例1:110°E一天中日影最短时,北京时间是几点?
12:40
6.22
3.21
次年6.22 9.23
次年3.21
12.22
N
北回归线
S

地理专题课件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专题

地理专题课件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专题

太阳时计观测
利用太阳时计或日晷,根据太阳在天 空中的位置变化来观测。
计算公式与步骤
计算步骤
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 = 90° - (观测点纬度 - 太阳
直射点纬度)。
01
02
03
1. 确定观测点的纬度;
2.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根据日期和季节变化);
04
05
3. 使用公式计算正午太阳高 度角。
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与气候、地貌、 生态等地理要素密切相关,通过综 合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培养实践能力
观察和测量
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正午太阳高 度角,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和观察能力。
数据处理与分析
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 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地理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地理实验, 探究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影响因 素,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太阳辐射的分布
太阳辐射的强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在夏季时,由 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较强;而在冬季时,太阳高度 角较小,太阳辐射较弱。这种变化会影响地球表面的温度和 气候。
太阳辐射的分布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还会影响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 在赤道附近,由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较强;而在高 纬度地区,由于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辐射较弱。这种分布 不均匀会导致气候的差异。
气候变化研究
通过观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可以研究地球自转轴倾角、地球公
转轨道变化等对气候的影响。
04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在地理 教学中的意义
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掌握地球运动规律
通过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学习,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地球自转和公 转的原理,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1.3节 地球的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1.3节 地球的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共21张PPT)
1.3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思考 教学楼一侧还是行政楼一侧停的车比较多?为什么?
N
N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区分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的概念;会简单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理解正 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小组合作探究 和讨论,探究知识中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发现, 体会正午太阳高度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学 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重要意义。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
【预习检查】 1. 太阳高度角:_太___阳__光__线______与____地__面_______的 夹角a,简称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小组合作】
(1)春分日——夏至日期间,海口市(20°N)的正午太 阳高度 如何变化? (2)秋分日——冬至日期间,海口市(20°N)的正午太阳高度 如何变化? (3)海口市(20°N)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如何变化?
①春分—夏至:先变大后变小,直射20°N时达全年最大值。 ②(夏提至示—:秋结分合:下先图变画大太后阳变直小射,点直移射动2轨0°迹N图再分次析出,现“最如大何值变。化”从 ③变秋大分或—变冬小至,:达逐到渐一变年小当,中冬最至大日、时最达小全值年的最纬小度值位。置等方面描述)

位置
达到最 达到最 大值时间 小值时间
A 北回归线
B 及其以北 夏至日 冬至日
E
南回归线 及其以南
冬至日
夏至日
C
赤道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该日过后三个月杆最长当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______________,此期间公转速度变化为:_________。
(4)请帮该地理兴趣小组在图乙中绘制出该地全年的正午太阳高度数值变化曲线。
13.近年来,地理小实验在中学得以广泛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探究地理问题的热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点睛】
天津位于北温带地区,一年中不同时间的太阳方位为:(1)春秋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6-12点之间太阳在东南方向,12-18点之间太阳在西南方向;(2)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日出(早于6:00)-6点之间太阳在东北,6:00为正东,6-12点之间太阳在东南方向,12-18点之间太阳在西南方向;18:00为正西,18:00-日落(日落晚于18:00)之间太阳在西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日出(晚于6:00)-12点之间太阳在东南方向,12-日落(早于18:00)之间太阳在西南方向。
13.(1)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比夏至日小;杆影更长;单位时间内杆影变化更明显
(2)相同点:都是由长到短,正午最短,再由短到长。不同点:6月1日正午杆影长度小于12月1日。
6月1日杆影方位变化:西南-西-西北-北-东北-东-东南; 12月1日杆影方位变化:西北-北-东北;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与影长的关系。
【方法总结】本题难度不大,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纬度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季节变化: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其变化规律有: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在北半球夏至日达最大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在北半球冬至日达最大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直射时达最大值。掌握影子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之间的关系: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比较纬度差异,解题将变得较简单。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单选题
1.夏至日,某地(32°N,121°E)为使太阳能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则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应调整为
A.23.5°B.35.5°C.8.5°D.55.5°
2.下图是春分日正午,垂直立在北半球不同纬度四个地点的四根竹竿影子的长短情况,四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8.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但还未到达南回归线,所以南半球虽然昼长大于夜长,但还未达到一年中的昼长最大值,A错误。这一天C处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已经是最大值,B正确。影响大气温度的因素较多,除直射因素外,还有天气、地形等多种因素,不能确定温度是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C错误。降水量的影响因素也较多,直射点移动可能影响到气压带、风带移动,但还有海陆位置、洋流等因素影响,也不能确定降水量状况,D错误。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详解】
为了热水器有良好的效果,热水器吸热面应当与太阳光线垂直,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计算可得,32°N夏至正午太阳高度为81.5°,故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应为8.5°,C正确,故选C。
2.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可知,春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可知,图示①地没有影子,说明太阳直射,应该位于赤道地区;②③④地的影子方向一致,判断都位于同一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该地所处纬度越高,故选项D正确。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月1日,地球位置最靠近图甲中______(填序号)位置附近,此时全球昼夜分布大致与图乙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图相符合。
(2)当地球位于图甲中④附近时,地中海沿岸地区受____影响,此时的气候特点是_____;此时,在北印度洋自西向东航行的轮船遇到的情况是_______(选填字母)
4.读右图,由甲到戊期间北半球的极夜面积由0增大到最大再减小到0,说明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到南回归线再北移回到北回归线。天津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由甲到丙,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南移到南回归线,则天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减小;由丙到戊,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北移至北回归线,天津市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则树影越长,反之则越短,因此由甲到戊期间树影先变长再变短,选C。
6.从上述景观可知,此前该地盛行的风向是
A.西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南风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7~8题
7.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的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A.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B.北回归线以南、近靠北回归线的地方
C.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
D.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的南温带
8.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本地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
3.B
4.C
【解析】
3.读材料,行道树照片是面朝正东方向拍摄的,说明图a正前方方向为东,则左侧为北,右侧为南,与正前方相反的方向为西。再观察图a中树木的影子,影子朝向是左下角,即影子方向为西北,而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方向相反,说明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若为5:00-6:OO,可判断出这一天天津昼长夜短(日出早于6点),太阳直射点应在北半球,而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天津的日出方向应为东北(从日出到6:00前太阳都在东北,6:00为正东),此时太阳不在东南方向,A错;8:00-9:00,太阳位于天津的东南方向,B对;12:00-13:00、17:00-18:00太阳都在天津的西南方向,C、D错。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角。
9.B
10.D
11.A
【解析】
【分析】
9.由图可知,依云小镇和日内瓦湖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麓,只有在甲、乙两处,才能让小镇、雪山、湖水呈一直线,排除CD。春季太阳高度较小,山地阴影较长,不易拍摄到太阳,夏季太阳高度较大,阴影较短,可以在背阴坡拍到阳光,A错误,B正确。故选B。
10.法国依云小镇是世界特色小镇的典范,以温泉养生功效为主题特色,温泉养生的发展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逐步形成了以天然矿泉水制造、温泉疗养为主导,商务会展、户外运动、旅游观光、美体保健等为衍生的产业体系,由此可见,当前依云小镇产业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产业基础好。D正确。该地依山傍湖,风景秀丽,交通便利是优势条件,但不是最主要的优势条件;该地远离大城市,地租相对便宜,但也不是主要优势条件,ABC错误。故选D。
4.从甲到戊期间,图a中行道树正午树影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
塔里木盆地是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夏至日,北京时间17:00,一组驼队在塔里木盆地中部某地行驶,右侧有一排新月形沙丘,与行驶大致平行。读图,回答5~6题
5.拍摄此景观时,其面向的方向可能是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
12.(1)110°E;40°N。
(2)西北,长。
(3)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越来越快。
(4)据数据认真做图,每个节气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春分50°,夏至73.5°,秋分50度,冬至26.5°
【解析】
【分析】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求算当地的纬度;地方时的计算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靠近近日点,公转速度加快。
材料一:上海市(121°E)某中学一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立杆测影(如图所示)方法,测量其所在地的经纬度。
材料二:上海某中学与另一城市某学校学生在某日中午前后同时对杆影进行测量(杆长相同),结果发现上海某中学在中午前后测得的杆影长度极值比另一城市学校的小些。下表为另一城市学校学生测得的杆影数据:(长度单位:厘米)
11.依云小镇成立APM协会有利于
①保护依云水资源②促进依云水产业可持续发展③美化环境④当地农业增产增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二、综合题
12.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当地经纬度进行了实际测量与计算,其测量的记录和结果如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测量工具:自制测量台(如图甲,竖杆垂直台面)、教学用量角器一个、测绘罗盘一只、手表一块。
5.D
6.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以及太阳方位的判断,新月形沙丘风向的判读以及地图的基础知识。
5.由北京时间17:00分析,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东经75度左右)地方时已经是14:00以后,所以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是太阳位于西南方向,物体的影子是东北方向,则拍摄此景观面向西南方向,D对,ABC错。故选D。
6.由图中新月形沙丘的形状推出此前该地的风向,盛行的风主要有缓坡吹来,由上题分析可知影子位于东北方向,新月形沙丘与行驶大致平行,则新月形沙丘与影子大致成垂直关系,所以此前该地盛行的是西北风,A对,BCD错。故选A。
7.C
8.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7.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某有两次直射,说明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根据图中日期,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两次直射都出现在冬至日附近,说明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故而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C正确。
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顺风逆水 D、逆风顺水
(3)南极地区气温最高时期,地球位于图甲中_______(填序号)位置附近,此时东亚盛行风的风向是__________和南亚的盛行风向是__________。
(4)当地球位于图甲中①位置时,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太阳直射点正向______(南、北)半球移动。
A.白昼长度B.正午太阳高度角
C.大气温度D.降水量
读下图完成9~11题
9.某摄影师准备拍摄一张依云小镇的风光相片,呈现出小镇、雪山、湖水、阳光的美丽景色,最好的拍摄时间和角度可以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