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抽动症患者母亲的日记

合集下载

一位抽动症治愈孩子妈妈的体会

一位抽动症治愈孩子妈妈的体会

一位妈妈的儿子得了抽动症,她通过读我的博文,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没有吃药,症状几乎消失了。

痛苦与幸福的蜕变,令我震撼!(摘自-心理咨询师维尼)在儿子出现抽动症状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位非常用心、非常讲道理、非常合格的妈妈。

从孩子还没出生时起,我就开始购买和学习一些育儿教育的书籍,而这个孩子的来之不易更让我倍加珍惜。

(我怀他时就是先兆流产,保下来之后又发现患了胆淤,从3个月起在医院吊水吸氧一直到生,期间每周还要抽血化验,后来几乎看到护士来就害怕,剖腹产后还输了两袋血)我最早对儿子实行的是亿童婴幼儿教育,说是可以使孩子比同龄人智力、体力等均超前,儿子也确实从小就显示出聪慧的一面,对数的概念特别敏感,两岁时就能一眼看出并准确说出5个以内的数量,幼儿园大班时学习珠心算能达到心算2位数乘除法,准确率基本都在90%以上;对文字也是很感兴趣,我经常带他看大本的图书,指读给他听,4、5岁时在街上散步时,许多招牌上的字都能认读出来;给他讲过的故事他喜欢反复听上数十遍,直到他能一字不错地复述出来……那真是一段让我难忘的日子。

也许是孩子的优秀表现让我对他的期待超出了他这个年龄应有的程度吧,从上小学起我就要求他每门功课尽量要考到100分,哪一次没考到100分都会问他,什么原因,为什么会错等等。

维尼:过高要求是造成心理问题最常见的原因,妈妈也会变得执着。

有时办公室的同事都会说我对孩子太没耐心了,只要他有一点不会的,第一次可能会耐着性子为他讲解,再不会就会很不耐烦,总认为这么简单的题目怎么就不会呢?(当时的我却忽视了他这么大的孩子接受能力毕竟有限啊,有的是对题目意思不理解,有的是一时转不过来弯,这都是很正常的呀!可那时我却常常为一点小事暴跳如雷,大喊大叫)维尼: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这句话太熟悉了,相信在很多父母心里、嘴里出现过很多次。

不会,总是有原因的,要去找原因。

现在明白这是很正常的,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大喊大叫了。

抽动症自愈三年后,妈妈再谈心得体会

抽动症自愈三年后,妈妈再谈心得体会

我的孩子在她6岁—9岁期间曾经有过抽动症。

这对于她个人,是个隐私,我也很想为她保守这个隐私。

可是,为了让更多的父母不要走我曾走过的弯路,让更多的孩子们快点好起来,我不得不通过博客的形式,把孩子的这个秘密公布了出来。

若干年后,如若孩子知道,因为她,很多弟弟妹妹免受了她曾遭过的罪,没走她曾走过的弯路,比她更快地变成了阳光明媚的健康孩子,她一定不会怪罪她妈的。

为什么叫“自愈”而不叫“治愈”呢?因为在这三年里,她再也没有服用过治疗抽动症的任何药物,也没接受过诸如针灸、推拿、按摩等等任何治疗,她完全是“靠自己”好起来的。

当然,这个“靠自己”,其实是“靠父母”。

我越来越相信,“抽动”,它不是“病”,顶多算个“症”。

这个“症”,不光反映了孩子体质、性格方面的弱点,更反映了我们所处年代的“病”,以及生活在这个年代的父母,身上的性格缺陷。

所谓“症”在孩子身上,“病”在父母身上。

首先,我们的教育体制太极端、太扭曲孩子的天性。

教育产业化,就是让原本长期才能出成效的“育人”,变成短期出成绩的“争分”。

学校要能良性发展下去,只有只争朝夕、分数至上。

为此不断方法手段创新,无所不用其极。

培优,让优秀的孩子背负考名校、为母校争光(挣钱)的重任,透支身体;补差、退差,让不那么擅长读书的孩子,更是天天题山题海,苦得掉渣。

但是,我们一味指责体制没有任何意义。

维尼说的这句话很实在。

体制也没说不允许普通孩子的普通生存状态,关键还是父母允不允许。

可怜的焦虑的中国父母们呐,一生只被允许养育一个孩子。

假如这个孩子不成才,将来是个扫地的,推板车的,倒垃圾的,哪怕是个小卖店售货员呢,那就意味着做父母的人生失败。

百分之百的失败。

所以,趁有生之年,自己对孩子还有影响力,都抓紧“育才”。

于是,大量的培训班涌现了。

家长们不顾孩子的承受力,课内课外,白天黑夜,除了学习、训练,就是训练、学习(注:此处也包括所谓以“玩”为宗旨的训练班)。

孩子天性应该是怎样的?至少在3-6岁,孩子应该是成天在太阳下打游击、挖沙子、打架打滚、乱跑乱窜的。

抽动症家长的一封信

抽动症家长的一封信

張媽媽給妥瑞兒家長的信兒童神經科王煇雄醫師整理親愛的家長:如果您最近才得知孩子的毛病是妥瑞症(Tourette syndrome)*,您可能正處於心理很混亂、壓力又很大的時刻。

如果您曾經歷一長段醫院一家看過一家的煎熬,您可能因終於得到確定診斷而鬆了口氣;因為您沒瘋,您的孩子是有不對勁。

但在您鬆口氣的同時,您可能也有一系列的感慨─包括傷心、恐懼、歉疚…等所有父母要接受孩子生病時經常經歷的心路歷程。

大部份人都需要點時間讓自己接受殘酷的事實,別苛求您可以例外,給自己一些時間調適吧!或許您和我一樣,拼命要獲得所有關於這個毛病的資訊,像我剛開始時非常誇張,一面拼命找,一面拼命讀,前一段還沒唸懂就跳到下一段,一頁翻過一頁走馬看花,可以用狼吞虎嚥來形容。

同時您也很希望找到“同是天涯淪落人”討教,可是他們可能應付自如而只顧著過自己的日子,無暇管別人哪!許多父母一聽到“妥瑞症”馬上就聯想到孩子最後會出現“穢語症”或智能不足,其實這種“妥瑞症”就是“咀咒病”或“退化性腦病”的觀念是不正確的,只有少數妥瑞症患者會有罵髒話的現象,智商也不會減退,事實上七到九成的人症狀都很溫和。

當一個妥瑞兒家長的新鮮人,您馬上會有另一個疑問是“有沒有辦法測定孩子會是重度或輕度的情況?”,很抱歉答案是“還沒有”,而且憂慮與煩惱也無法改變任何一個妥瑞症患者症狀好好壞壞地起伏,因為那種“雲霄飛車”式的變化就是妥瑞症的註冊商標。

多慮反而會增加您孩子的壓力,他們的症狀可能因此而加劇,不如我們多設想如何幫孩子面對他們可能會經歷到的不舒服或窘境。

如果您的情緒也跟著處於雲霄飛車中一般,則每次孩子症狀加劇時您只會累壞自己,而沒有提供孩子所需要的支持與關懷。

不巧的是關於妥瑞症的問題,許多研究多偏重在科學或醫療上的課題,很少注意到父母經常需要面對的生活問題,像如何對症狀作正確的反應,或如何幫助孩子渡過學校生活的掙扎;可預期的是許多答案多有爭議。

也有許多熱心的過來人會給您斬釘截鐵式的建議,可是到頭來您還是得靠自己摸索去幫助自己的孩子,其實一般為人父母者不也是如此嗎?誰上過父母先修班的呢?如果您願意的話,我可以提供新鮮人四個重要的觀點:(1) 記住您的小孩不是一個疾病,而是一個孩子,絕不要迷失於疾病本身的症狀中,尤其是在狀況不好時。

抽动症康复案列分享32

抽动症康复案列分享32

一个抽动症孩子家长的手记希望能帮到那些刚确诊孩子抽动症而焦虑,迷茫,手足无措的家长们!抽动症并没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家长对它的不了解和对未知结果的焦虑!自述孩子的自然情况:熙男孩,6周岁,性格:内向、敏感,从小生长的环境属于圈养,过于精细,一边被奶奶溺爱,另一边却是爸爸的过于严厉说教。

我家孩子是2016年3月9日出现的症状,他的诱因很明显,2016年1月底孩子所在幼儿园装修,为了考虑给孩子更安全的环境,3月7日转园,结果就是噩梦的开始,转园前一下午,带孩子试园,结果孩子不喜欢,抵触不进屋,说妈妈这里没有原来那个大操场,我说没事的,没有操场但也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再说也是过渡几个月,到时候有可能再回去。

3月7日转园第一天,早上爸爸送去的,爸爸对他的教育一向比较严厉,觉得男孩子就要这样早独立,坚强,所以他从心底是害怕爸爸的,早8:30左右,我在单位,他爸电话里说:“孩子送去时哭了,哭的很厉害,老师哄着同时我就出来了。

”晚上爸爸接放学,在对面的广场玩了会,回家,作业,一切正常。

3月8日转园第二天,情绪激动,不爱去,但习惯了反抗也无用的道理,还是跟着爸爸去了,放学在外玩了会,回家,写作业时因为写错被爸爸训斥哭。

3月9日转园第三天,午前老师给爸爸打电话说,孩子哭的厉害,中午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他,结果一下就看出哭过的双眼会使劲眨一下,频率有点高,当时就觉得特别心疼,带回家,一直到晚上,不管吃饭,玩玩具,就是频繁眨眼,上网一搜症状像抽动症,但当时对这三个字是完全陌生的,没有一点常识。

3月11日,直接去的省医大儿科,做的检查包括脑电图,验血,查微量元素,挂神精内科,医生一看症状表现,就说—抽动症。

随即验血结果,锌临近正常值低点,铅有点高,开的药方~山葡健脾颗粒,脑蛋白溶解液,还有个补锌的中成药,告诉别给太大压力,过一个月复诊。

当时的感觉就是天塌下来,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接下来的日子,每天按时吃药,带他玩,可没过几天,症状转移了,除了眨眼伴随张嘴,查了百度上关于抽动症的介绍,更是心灰意冷,没有心思工作,夜里睡不着觉,那种心情这辈子都不会忘掉。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2篇)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2篇)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表现为不自主的、突然的、周期性的肌肉收缩或抽动。

这种病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惑。

作为一位抽动症治愈的家长,我想分享一些我从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首先,接受现实,了解病情。

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病,没有特效药可以治愈。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接受这个现实,并且尽可能了解这个病症的性质、症状和发展趋势。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心态,为孩子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治疗和关怀。

其次,保持耐心和理解。

抽动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孩子常常受到同龄人的嘲笑和误解。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他们对自己的接受和理解,同时也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情感表达。

我们要理解他们的困难和苦恼,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其三,积极寻求专业的治疗和辅助。

抽动症需要综合治疗和管理,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和心理支持等。

作为家长,我们要积极寻求专业的医疗资源,并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确保孩子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些辅助疗法,如艺术疗法、音乐疗法等,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抽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其四,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

抽动症不仅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

可以通过陪伴、倾听、和孩子进行心理咨询等方式来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克服困难,增强心理抵抗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更好地引导孩子。

最后,家庭的支持至关重要。

一个温暖、理解、和谐的家庭环境对患有抽动症的孩子非常重要。

作为家长,我们要与配偶共同肩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互相支持、协作,形成一个稳定、有爱的家庭。

其他家庭成员也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共同面对抽动症的挑战。

抽动症是一种复杂而困扰人的疾病,但我们作为家长有责任引导孩子面对挑战,积极寻求治疗和辅助,改变困境。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模板(2篇)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模板(2篇)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模板标题:走出抽动症阴影:一位家长的治愈心得体会引言: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到其困扰。

作为一位家长,我亲身经历了与抽动症斗争的艰辛与挑战。

然而,在殷切的希望和坚定的决心的驱使下,我走出了抽动症阴影。

本篇文章分享了我与孩子一同经历的治疗旅程以及获得治愈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为其他家长在抽动症治疗过程中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了解抽动症:认知是治愈的第一步(500字)1.1 抽动症的定义和特征1.2 抽动症的病因与诊断1.3 抽动症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1.4 抽动症治疗的综合管理方法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寻求专业支持(600字)2.1 寻找合适的医疗团队2.2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2.3 接受抽动症治疗的各种方法介绍2.4 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三、促进家庭支持与理解:与孩子共同成长(600字)3.1 家庭的重要性3.2 如何与孩子沟通与相处3.3 家庭支持的角色与方法3.4 兄弟姐妹的角色与影响四、引导积极态度与自我管理(500字)4.1 培养孩子的自信与自尊心4.2 引导孩子积极应对挫折与压力4.3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4.4 创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五、配合专业治疗与药物干预:综合治疗的关键(600字)5.1 抽动症药物治疗的原理与方法5.2 配合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5.3 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调整5.4 专业治疗与家庭支持的结合六、坚持与希望:打造光明未来(300字)6.1 治愈的道路并不容易6.2 坚持是治愈的关键6.3 孩子的潜力和进步6.4 持续关注与支持的重要性结语:通过与孩子一同战胜抽动症的旅程,我深刻体会到了家长的力量和坚持的意义。

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并获得专业支持,抽动症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其他家长,为他们提供勇气和希望,让我们一同为孩子的未来而努力。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模板(二)标题: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引言: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常常会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不少困扰与痛苦。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经历自从我的孩子被诊断为抽动症以来,整个家庭都陷入了无尽的困扰与担忧。

作为一位母亲,我深知孩子的健康与成长对我而言意味着一切。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为了孩子的病情四处奔波,寻找各种治疗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许多关于抽动症治愈的经验和教训。

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同样经历的家长们有所帮助。

一、了解抽动症我们需要了解抽动症的本质,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抽动或发声抽动。

虽然抽动症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社交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它并不是智力障碍,更不是无法治愈的疾病。

二、寻求专业帮助我们立即带孩子去了各大医院,咨询了多位专家。

我们遇到了几位医术高明、经验丰富的医生。

他们根据孩子的具体病情,为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专业指导的重要性。

三、心理支持孩子的抽动症状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对于父母来说。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我们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我们还寻求了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学习了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孩子的病情。

四、生活方式的调整在治疗抽动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康复非常重要。

我们注重孩子的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鼓励孩子参加适量的运动。

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减轻孩子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五、积极参与康复训练除了药物治疗外,康复训练也是治愈抽动症的关键环节。

我们参加了各种康复课程,如言语治疗、行为疗法等。

这些课程帮助孩子提高了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六、家校合作我们还积极与学校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病情。

老师非常关心孩子,不仅在课堂上给予他更多的关注,还在课后为他提供了一些特殊照顾。

这种家校合作的方式,让我们的孩子得到了更好的康复环境。

七、保持乐观的心态我想强调的是,保持乐观的心态对于孩子的康复至关重要。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抽动症是一种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运动和发声抽动的疾病。

抽动症患者的抽动行为难以控制,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压力。

对于家长来说,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这种疾病的困扰,是一种心疼和无助的感觉。

作为一个家长,我也曾经面对大女儿患上抽动症的情况,经过治疗,我的女儿已经完全康复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其他家长有所帮助。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接纳。

当得知女儿患上抽动症的时候,最初的反应是震惊和悲伤,然后是自责和焦虑。

我一直在想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导致她得了这个疾病。

事实上,抽动症是一种神经障碍,患者自身并不是因为家庭环境或者教育不当导致的。

所以,我们不能给孩子带上一个标签,而是要接纳这个现实,正视病情,寻找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其次,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在发现女儿的抽动症状后,我第一时间带她去了医院进行了检查,确诊了抽动症。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了治疗。

我相信,专业的医生和治疗团队对于抽动症的治疗非常重要。

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能够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而作为家长,我们也要积极配合治疗,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重视心理健康。

抽动症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疾病,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负担。

患者常常会面临到别人的误解和歧视,这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作为家长,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安慰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爱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正确的引导孩子面对和应对这种挫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提供适应性教育。

由于抽动症的特殊性,患者常常会在学校以及社交场合中受到歧视和排斥。

作为家长,我们要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帮助孩子适应学校和社交生活。

我们可以与学校和老师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的病情,同时也希望他们能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我们也要鼓励孩子参加一些适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社交圈子,增强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秋十月,国庆佳节,旅游黄金周,今年的十一长假,我们的目的地是洛阳。

已经好几年没有出来旅游过了,从08年到现在,每年的假期都是忙的心力交瘁的,今年终于可以无忧无虑的出来旅游,说起来还是要感谢王士雄聚元堂的王雯丽王医生,如果不是王医生看好了孩子的抽动症,我们全家还在东奔西走的寻医问药给孩子看病呢。

07年的时候,孩子八岁,有一次感冒了,没怎么注意拖延了几天,有点鼻炎,后来鼻炎好了,孩子却总是喉咙里面有怪声,刚开始不在意,以为是鼻炎没完全好,鼻塞了。

但是之后却越来越严重,甚至还甩头,挤眼睛,腹抽什么的。

以至于后来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老师也到家里来,说是孩子上课有点不太正常,希望家长注意的时候,我们急了,赶紧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一出来我们就傻眼了,医生说是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可能就是因为发烧引起的。

那时候都不知道什么是抽动症,也不知道能不能看好,自从知道孩子得了这个病,家里面赶到假期就没有休息过,天南地北的找医生给孩子看病,五一、十一、春节这些长假,就到北京、上海、武汉等大的医院去看,平时时间短的假期就在家上网搜关于抽动症方面的病例、医院,西医西药、仪器治疗、针灸按摩,等方法,能用的几乎都用了。

听到别人说吃什么偏方能好,不管是什么东西都要试试。

孩子成了药罐子,天天看见药就难受,做父母的看着孩子难受,心里也跟针扎似的。

孩子的爸爸天天责怪自己,埋怨自己没照顾好孩子,让孩子得了这种难受的病。

也尽可能的把知道的药都给孩子吃,但是都不管用,尤其是有一段时间吃西药的时候,孩子吃的木木讷讷,平时挺机灵的孩子,变得笨嘴笨舌,也不爱说话,再加上小朋友都不跟他玩,一个人孤零零的,看着心疼人。

孩子是家里的独苗,两家子只有这么一个孩子,六个大人为这一个小孩子,愁得寝不安食无味的,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一直到10年的9月份,我偶然在网上看见有个人说,他孩子的抽动症在洛阳王士雄聚元堂看好了,吃的中药,副作用小。

我上网搜了搜,发现王医生还是2008年的河南十大爱心人物获奖者之一,我们一家子快要绝望的心有生气了一点希望。

于是2010年十一长假,我们带着孩子来到了古都洛阳,给王医生打电话说我们到了,王医生热情的派人到火车站接我们到了工作地点。

我们当时觉得非常抱歉,毕竟是长假期间,都该休息了,但是王医生却说,每年放假期间她都会按时上班,因为有很多外地的孩子,平时没有时间过来,都是趁着长假期间来看病的,所以她也不敢休息,怕耽误了孩子的病情。

到了王医生的办公室,就看见墙上挂着一幅字“但祈天下人无抽,何愁架上药生尘”。

当时我就觉得,王医生真是抱着医者父母心态度,在行医济世。

王医生给孩子做了仔细的检查之后,给孩子配了一个疗程的中药,说是先吃一个月试试,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带着药回去了。

王医生对人非常热情,对孩子也很好,所以,以前看见药就难受的想吐的孩子,这次居然乖乖的说:“王阿姨配的药能治病,我会好好吃药。

”我们就这样静静的等着看孩子吃完药后的情况。

第三天,王医生那边就打电话过来,询问孩子吃完药后有什么不良反应没有,我说孩子会拉肚子,有时候会说肚子疼,王医生告诉我们说,那些都是正常现象,有些药吃了以后都会有一些不适,过一段时间就会好了,果然,半个月以后,孩子只是有拉肚子的正常反应,一些抽动的动作也轻了,像扭脖子、甩头明显比以前少了很多,我们全家都激动的很,给王医生打电话,王医生也很高兴,说是只要坚持吃药,一定会好的,只是因为没有及时治疗,所以可能会时间长一点。

之后王医生每个月都定期寄药过来,而且每隔几天就会打电话回访,询问病
情,大概吃了半年的药,孩子就好的差不多了,但是偶尔还会有一些症状,王医生就按照病情,减少剂量,又用了一段时间的药,孩子的病就痊愈了,我们全家人都很高兴,但是一位太远了了平时又很忙,所以没有时间登门道谢,今年十一,孩子的父亲问孩子,这么几年没出去旅游过了,想去哪里,孩子不假思索的说:“我要去洛阳看王阿姨”孩子父亲回头看着我会心的一笑,这正是我们的心思。

没有王医生就没有孩子的未来,不知道该怎么感谢王医生,这次去洛阳,才得知王医生也怀了小宝宝,真心的祝福她好人一生平安,希望她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被所有的人知道,也希望王医生的:“但祈天下人无抽,何愁架上药生尘”的心愿能早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