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化学药品性质

合集下载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1、药物的名称有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通用名、化学名、商品名四大类型。

二、麻醉药一、全身麻醉药异氟烷、盐酸氯胺酮. 盐酸氯胺酮*:①含氯苯、甲氨基、环己酮②1个手性碳原子,具旋光性,右旋体的活性强,用外消旋体。

③代谢:氮上脱去甲基,生成去甲氯胺酮,有镇痛作用。

氟烷:本品为无色澄明易流动的液体,不易燃、易爆,遇光、热和湿空气能缓缓分解。

本品用于全身麻醉和诱导麻醉,但对肝脏有一定损害。

二、局部麻醉药1.分类:①芳酸酯类(盐酸普鲁卡因、盐酸丁卡因)②酰胺类(盐酸利多卡因)③氨基醚类④氨基酮类⑤其他类2.盐酸普鲁卡因** :①属于芳酸酯类,含有酯键,易被水解。

②有芳伯氨基,易被氧化变色,具重氮化-偶合反应。

3.盐酸丁卡因:①酯的结构易水解。

②无芳伯氨基,氮原子上连有正丁基,较稳定,一般不易氧化变色。

4.盐酸利多卡因** :①酰胺键,但邻位有两个甲基,空间位阻,对酸和碱较稳定。

②叔胺结构,有生物碱样性质。

药物化学(三)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一、镇静催眠药分类:巴比妥类(苯巴比妥)、苯二氮卓类(地西泮)、氨基甲酸酯类(甲丙胺酯—安宁)及其他类。

1、苯巴比妥*:5-乙基,5-苯基,丙二酰脲性质:①加热能升华,不溶于水,含硫巴比妥类药物有不适之臭。

一般较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其环不会破裂。

②弱酸性,为丙二酰脲的衍生物。

比碳酸的酸性弱,钠盐遇CO2不稳定。

注射液(其在60%丙二醇水溶液中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与酸性药物配伍使用。

③水解性,具有酰亚胺结构,易发生水解开环,所以其钠盐注射剂要配成粉针剂。

④成盐反应,水溶性钠盐可与某些重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性盐类,用于鉴别巴比妥类药物。

2、.硫喷妥钠的作用特点*系异戊巴比妥2-位氧原子被取代得到的药物,3、.巴比妥类药物构效关系*:1位的氧原子被硫取代起效快。

R2以甲基取代起效快。

若R(R1)为H原子则无活性,应有2~5碳链取代,或一为苯环取代,R和R1的总碳数为4~8最好。

丙酮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丙酮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丙酮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丙酮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有机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化学实验、医学药品制造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这种化合物不仅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还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下面将详细探讨丙酮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种化合物。

一、化学性质1. 氧化特性丙酮是一种易于氧化的化合物,容易受到空气中的氧气、紫外线、高温等因素的作用而发生氧化反应。

这种反应会导致丙酮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可能产生一些危险物质,例如过氧化物等。

因此,在使用丙酮时需要特别注意氧化特性,保持良好的储存条件和使用环境。

2. 键合反应丙酮的化学键比较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仍能发生一些键合反应。

例如,在一定温度下加氢和还原反应都能使丙酮发生键合反应,产生一些二、三价的醇类产物。

此外,丙酮还能和卤素、硫、氮等元素发生配位键合反应,形成相应的配合物。

这些键合反应不仅能够产生新的物质,而且也能为其他化学反应提供必要的条件。

3. 酸碱中和丙酮的化学结构中含有一个羰基基团,使其具有一定的酸碱性质。

在一定条件下,丙酮可以与一些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对应的盐类产物。

此外,丙酮的溶液也能与一些酸类反应,但这种反应不如与碱反应明显。

由于丙酮中的碳原子上没有能发生亲电反应的活泼基团,因此它不具备典型的酸性和碱性。

二、物理性质1. 沸点与熔点丙酮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较低的沸点和熔点。

在常温和常压下,丙酮的沸点为56.2℃,熔点为−94.7℃。

这样的物理性质使得丙酮在实验室中广泛应用,可以充当挥发性强溶剂、反应介质等。

2. 相对密度和折射率丙酮的相对密度为0.791-0.793,因此它的密度比水小,能够在水面上漂浮。

此外,丙酮的折射率为1.359,这一属性允许我们使用光学仪器进行对丙酮的检测和分析。

3. 溶解性和表面张力丙酮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可以与大多数有机物和一些无机物混溶,但不易与水混合。

丙酮的表面张力也比水大,这意味着它在液面上形成的表面膜比较紧密。

常用化学药品性质

常用化学药品性质

常用化学药品性质1.硫酸:H2SO4无色油状液体,比重15℃时1.837(1.84)。

在30~40℃发烟;在290℃沸腾。

浓硫酸具有强烈地吸水性,因此它是优良的干燥剂。

2.硝酸:HNO3无色液体,比重15℃时1.526、沸点86℃。

红色发烟硝酸是红褐色、苛性极强的透明液体,在空气中猛烈发烟并吸收水份。

3.盐酸:HCl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在17℃时其比重为1.264(对空气而言)。

沸点为-85.2。

极易溶于水。

4.氯化金:红色晶体,易潮解。

5.硝酸银:AgNO3无色菱形片状结晶,比重4.3551,208.5℃时熔融、灼热时分解。

如没有有机物存在的情况下,见光不起作用,否则变黑。

易溶于水和甘油。

能溶于酒精、甲醇及异丙醇中。

几乎不溶于硝酸中,有毒!6.过硫酸铵:(NH4)2S2O8无色甩时略带浅绿色的薄片结晶,溶于水。

7.氯化亚锡:SnCl2无色半透明的结晶物质(菱形晶系)比重3.95、241℃时熔融、603.25℃时沸腾。

能溶于水、酒精、醚、丙酮、氮杂苯及醋酸乙酯中。

在空气中相当稳定。

8.重铬酸钾:K2CrO7橙红色无水三斜晶系的针晶或片晶,比重2.7,能溶于水。

9.王水:无色迅速变黄的液体,腐蚀性极强,有氯的气味。

配制方法:3体积比重为1.19的盐酸与1体积比重为1.38~1.40的硝酸,加以混合而成。

10.活性炭:黑色细致的小粒(块),其特点具有极多的孔洞。

1克活性炭的表面积约在10或1000平方米之间,这就决定了活性炭具有高度的吸附性。

11.氯化钠:NaCl白色正方形结晶或细小的结晶粉末,比重2.1675,熔点800℃、沸点1440℃。

溶于水而不溶酒精。

12.碳酸钠:Na2CO3·10H2O无色透明的单斜晶系结晶,比重1.5;溶于水,在34℃时具有最大的溶解度。

13.氢氧化钠:NaOH无色结晶物质,比重2.20,在空气中很快地吸收二氧化碳及水份,潮解后变成碳酸钠,易溶于水。

14.硫酸铜:CuSO4·5H2O三斜晶系的蓝色结晶,比重2.29。

化学试剂性质

化学试剂性质

化学试剂性质1、硝酸铈铵,分子式为Ce(NH4)2(NO3)6 ,桔红色颗粒状结晶,用作氧化剂用于电路腐蚀及生产其它含铈化合物。

分子量:548.22理化特性物理特性分子结构式中文名称:硝酸铈铵英文别名:CAN;Ammonium Cerium(IV) Nitrate,Cerium(IV) Diammonium Nitrate等级:AR线性分子式:(NH4)2Ce(NO3)6熔点:107-108 °C密度:10 g/mL (at 20 °C)橙红色单斜细粒结晶。

在空气中易潮解。

易溶于水和乙醇,几乎不溶于浓硝酸。

[2]化学特性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2]使用注意事项危险说明危险代码:Xi危险等级:R36/37/38安全等级:S26-S36健康危害:该品对哺乳动物的毒性,主要影响肝、肾功能,显著影响凝血酶元及凝血时间的延长。

目前,尚未见职业性中毒的病例报告。

燃爆危险:该品助燃。

2、硬脂酸钠中文别名:十八酸钠盐英文名称:Sodium stearate英文别名:Stearic acid Sodium Salt;Octadecanoic acid sodium salt分子式:C18H35NaO2线性分子式:CH3(CH2)16COONa分子量:306.46纯度:≥98%性状描述:白色细微粉末或块状固体,有滑腻感,有脂肪味,在空气中有吸水性。

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或醇溶液,水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

质量规格:金属钙含量6.5%,熔点149—155℃,加热减量小于2%,相对密度1.08,细度通过0.075mm筛99.5%,纯度:≥98%游离酸:≤0.5%水份:≤1.5%用途说明:稠化剂;乳化剂;分散剂;粘合剂;腐蚀抑制剂贮藏运输:密封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肪味,易溶于热水或醇水,在空气中有吸水性,溶液因水解呈碱性。

,应保存于阴凉, 干燥, 通风的地方。

化学试剂的一般性质及分级分类

化学试剂的一般性质及分级分类

1化学试剂的一般性质及分级分类1.1化学试剂的一般性质有机溶剂常具有熔、沸点低、易燃、易挥发、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等特点。

很多是危险试剂,在保管和使用过程中要关注他们的危险性。

无机试剂中要关注的是具有强腐蚀性的酸碱和有强氧化还原性的试剂。

化学试剂按纯度分为四级:(1)一级试剂,又称保证试剂,代号gr(guaranteereagent),也称优级纯。

基准试剂也属于一级试剂。

瓶签以绿色为标记;(2)二级试剂,又称为分析纯,代号ar(analyticalreagent)。

瓶签为红色标记;(3)三级试剂,又称化学纯cp,代号(chemicalpure),瓶签为蓝色标记:(4)四级试剂,又称实验试剂,代号lr(laboratoryreagent),也称工业试剂,标签以棕色为标记。

此外,还有色谱纯试剂(色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生化试剂br、生物染色剂bs、国家标准物质gbw等规格标记。

这些试剂在纯度上虽然不同,但化学性质上确是相同的,在安全使用与保管上有一致的要求。

1.2化学试剂的分类按安全管理之需,化学试剂传统上分为六类:爆炸品、易燃品、强氧化剂、强腐蚀剂、剧毒/品及放射性试剂。

此外,随着用途需要的变化,某些本来安全的试剂,会成为一定时期的管制品,如醋酐,本无危险,但成为毒/品制造原料后,就成为安全管理中的管制品了。

易燃液体分三个等级:一级易燃液体,闪点在-4℃如汽油、丙酮、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二级易燃液体,闪点在-4℃至21℃之间的液体,如酒精、甲醇、吡啶、甲苯、二甲苯、正丙醇、异丙醇、乙酸戊酯、丙酸乙酯等:三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1℃至45℃之间的液体,如煤油、柴油、松节油等。

上述是易燃液体试剂的传统分类,近年又推出《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简称“ghs”)对分类作了新的规定修正。

ghs体系中易燃液体分类的判定要素为闪点和初始沸点两个指标(表1),其中又以闪点为关键点。

因为闪点是一个安全指标,用于鉴定油品及其他可燃液体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化学药品性质

化学药品性质
危险化学药品及其性质剂,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在可能的情 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如: 苯、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 • 第二类溶剂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如: 2-甲氧基乙醇、氯仿、1,1,2-三氯乙烯、1,2-二甲氧基乙烷、1,2,3,4 -四氢化萘、2-乙氧基乙醇、环丁砜、嘧啶、甲酰胺、正己烷、氯苯、二氧杂 环己烷、乙腈、二氯甲烷、乙烯基乙二醇、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N,N -二甲基乙酰胺、甲基环己烷、1,2-二氯乙烯、二甲苯、甲醇、环己烷、N- 甲基吡咯烷酮。 第三类溶剂 ,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在无需论证的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 0.5%是可接受的,但高于此值则须证明其合理性。这类溶剂包括: 戊烷、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 醇、戊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醚、乙酸异丙酯、甲乙酮、二甲亚砜、异丙基 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异 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

常用有毒有害化学药品性质
高毒、致癌、致病类
甲醛:极毒!一级致癌物。能使蛋白质凝固,触及皮肤易使皮肤发硬,甚至局部组织坏死。与空气混合能成为爆炸性气体。与氧化剂、火种接触 有发生燃烧的危险。如露置空气中可逐渐变成甲酸。 四氯甲烷: CCl4是典型的肝脏毒物,但接触浓度与频度可影响其作用部位及毒性。目前认为四氯化碳无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但具有胚胎毒性。根 据IARCl972及1979年资料,四氯化碳长期作用可以引起啮齿动物的肝癌,被列为"对人类有致癌可能"一类的化学物。 六氟化苯: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其毒性作用可能近似苯。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四氯乙烷:属高毒类。对口枢神经系统有麻醉和抑制作用,可引起肺、肝、肾等损害。在液体氯代烃中,它的毒性最大,急性中毒可导致死亡和 永久性麻痹等症,经皮肤吸收可引起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主要为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可有食欲减退、呕吐、腹痛、黄疸、肝大,腹水, 对心、脑、肺、肾均有损害。长期吸入,可引起乏力、头痛、失眠、便泌或腹泻。肝功能损害和多发性神经炎。暴露于日光和空气中可分 解,产生剧毒的光气;极易与碱作用,与弱碱反应时生成三氯乙烯,与强碱共热则生成易爆炸的二氯乙炔。 水合肼:属高毒类。其蒸气及液体能经皮肤、消化道、呼吸道迅速吸收,毒性有蓄积作用,对血液和神经有毒害,长时间接触本品蒸气能引起兴 奋(或痉挛),然后逐渐处于昏迷状态,使体温下降,呼吸困难。对眼睛有刺激性,能引起结膜炎、角膜坏死。对皮肤有腐蚀性,能引起 搔痒、结节、化脓及破坏红血球。遇明火、高热可燃。具有强还原性。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 丙烯酰胺:有毒,对中枢神经有危害。致癌。易燃,遇明火能燃烧。受高热分解放山腐蚀性气体。 乙腈:易燃,有毒,挥发性大,要加强密闭操作,并结合具体情况采用局部或全面通风措施。要防止皮肤、手套和衣服受污染。其蒸气与空气可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与硫酸、发烟硫酸、氯磺酸、过氯 酸盐等反应剧烈。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高毒。遇明火、高温、强氧化剂可燃;燃烧排放含氮氧化物, 溴化物刺激烟雾 。 二硫化碳: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极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 炸。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铝、锌、钾、氟、氯、迭氮化物等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 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二硫化碳主要影响人体之神经系 统、心脏血管及生殖系统,包括巴金森氏症、周围神经病变、精神疾病、动脉硬化及冠状动脉心脏病,亦会造成男性精虫减少及异常,女 性生理周期紊乱、或可能导致流产或早产等问题。

初中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清单

初中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清单

初中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清单前言初中化学实验室是一个学习和探索化学科学的地方。

在实验室中,有许多种化学药品被用于实验目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危险化学品。

为了保障实验室的安全,我们有必要制定一份危险化学品清单。

这份清单将列出初中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及其使用注意事项,以便师生们能够正确使用并防范潜在的危险。

1. 危险化学品清单下面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清单:1.硫酸:常用于中和反应和分解反应,具有强酸性和腐蚀性。

使用时需戴上防护眼镜、穿戴防护衣物和手套。

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如不慎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2.氢氧化钠:常用于酸碱中和反应,具有强碱性。

使用时需戴上防护眼镜、穿戴防护衣物和手套。

溶解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应小心操作,避免溅到皮肤和眼睛。

3.碘:常用于可视化化学反应过程,具有刺激性和有毒性。

使用时需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

避免吸入碘气体,避免接触到皮肤上。

使用完毕后,应妥善处理废弃物。

4.氯化钠:常用于实验室中的预备试剂,具有刺激性。

使用时需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

避免吸入氯化钠粉末或溶液,避免接触到皮肤上。

5.乙醇:常用于溶解实验物质,具有易燃性。

使用时需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

远离明火和热源,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操作,避免吸入乙醇蒸汽。

6.红外试纸:用于检测酸碱性质,具有刺激性。

使用时需戴上防护眼镜。

避免直接接触试纸。

7.氮气:用于实验室中的保护气体和冷凝气体,具有窒息性。

使用时需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操作。

切勿将氮气充装过度,以免对容器造成损坏。

2.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以上危险化学品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实验人员应接受化学安全培训,并且遵循实验室规章制度。

•在进行实验前,仔细阅读化学品的安全数据表,了解其性质和危险性。

•在实验中,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衣物和手套等。

•严禁用手直接接触危险化学品,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有毒气体。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区域,妥善处理废弃物。

几种常见化学药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几种常见化学药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几种常见化学药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某型化学药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一、产品基本信息1. 产品名称:某型化学药品(以下简称药品)2. 化学名:根据具体情况填写3. 分子式:根据具体情况填写4. 结构式:根据具体情况填写5. 分子量:根据具体情况填写二、产品特性1. 外观:描述药品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2. 溶解性:描述药品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情况。

3. 稳定性:说明药品的稳定性,如对光、热、氧化剂等的敏感性。

4. pH值:描述药品在水溶液中的pH值范围。

5. 储存条件:指明药品的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等要求。

三、危险性评估1. 性质:列出药品的主要危险性质,如易燃、腐蚀等。

2. 危害说明:详细描述药品对人体、环境的潜在危害。

3. 避免接触方式:指导人员如何避免与药品接触,如穿戴防护服装、戴防护眼镜等。

四、急救措施1. 吸入:描述当人员吸入药品后应采取的急救措施。

2. 眼部接触:说明当药品溅入眼睛时应采取的紧急处理方法。

3. 皮肤接触:详细介绍当皮肤接触药品后应采取的紧急处理方法。

4. 摄入:列出药品被误食时的急救要点。

五、防护措施1. 安全数据表:附上安全数据表,详细列出药品的安全信息,包括毒性数据、危险性描述等。

2. 防护设施:说明在使用该药品时应配备的防护设备和装置,如通风设备、化学护目镜等。

3. 个人防护措施:列出人员在接触该药品时应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如戴手套、穿工作服等。

4. 废弃物处理:指导人员如何正确处理使用过的药品和废弃物。

六、应急措施1. 泄漏事故情况:详细描述药品泄漏事故的处理方法,包括泄漏源封堵、紧急处理措施等。

2. 环境保护:说明在药品泄漏或溢出情况下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3. 个人保护:介绍人员在处理药品泄漏时应采取的个人保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装、用呼吸器等。

七、事故处理1. 急救人员培训和资质:指导事故处理人员应具备的培训和资质要求。

2. 急救设备和药品储备:说明事故处理现场应配备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储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化学药品性质常见化学药品性质一、H2SO4硫酸1、浓硫酸:吸水性(吸收水蒸气)脱水性可用于干燥空气。

通常在实验题中出现浓硫酸,那作用就是吸收水,实验室密封保存是为了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水。

2、稀硫酸:作用:除铁锈(常出现在物质推断题和选择题中)二、NaOH:氢氧化钠,火碱,烧碱,苛性钠与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反应,常用来吸收CO2和SO2 ,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室密封是为了防止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三、Ca(OH) 2: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用于家禽栏舍消毒;用于检验CO2气体,现象为:有白色沉淀产生。

四、CaCO3:碳酸钙高温分解产生CaO和CO2(注:三、四中的转化关系为钙三角即为CaCO3 高温分解产生CaO和CO2CaO加H2O生成Ca(OH) 2,Ca(OH) 2通CO2生成CaCO3和H2O)五、HCl:盐酸可以去除铁锈;可以与CaCO3反应制取CO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加AgNO3反应有白色沉淀六、CO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可用于还原CuO(氧化铜) Fe2O3(氧化铁);可点燃生成CO2(二氧化碳);性质:无色、无味、有毒气体,空气污染物中的一种。

七、CO2二氧化碳实验室用HCl 和CaCO3 制取,溶于水生成H2CO3(H2CO3易分解)可用于图书馆、精密仪器的灭火;可用C高温还原,产物为CO;性质:无色、无味,空气中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固体干冰升华可以制冷,用于舞台上产生白雾效果(注:白雾是二氧化碳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可用NaOH吸收。

用Ca(OH) 2检验,现象为:有白色沉淀。

(注:六、七和C(碳)的转化关系为碳三角)八、单质:1、Cu:红色固体铜加热与O2(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现象)——CuO(氧化铜)Cu不与酸反应,但CuO 可以与酸反应(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含有Cu2+(铜离子)的溶液显蓝色(用于物质推断题)2、Fe铁:铁单质为白色固体,铁粉为黑色,纯铁是银白色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现象:有黑色固体生成,火星四射,剧烈燃烧,放出热量,与水和氧气反应生成铁粉,含Fe3+(铁离子)的溶液里呈棕黄色含Fe2+(亚铁离子)的溶液呈浅绿色3、O2:氧气支持燃烧,自身不燃烧;可供给呼吸、给植物光合作用,和H2O 一起使金属生锈;在空气中占21%(五分之一),密度比空气大;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4、H2氢气:自身可以燃烧;可以还原CuO(氧化铜)、Fe2O3(氧化铁);密度比空气小5、C碳:点燃:①氧气充足时,生成CO2(二氧化碳)②氧气不充足时,生成CO(一氧化碳)还原性:还原CuO(氧化铜)现象:黑色固体变红色固体、Fe2O3 (氧化铁)、CO2(二氧化碳);常温下活性炭可以吸附颜色、气体;稳定性高6、Mg镁:银白色,活动性高,点燃时有白光,放出热量,有大量白烟(现象),燃烧后,若质量变大,原因是有O原子加入,若质量变小,原因是有大量MgO扩散到空气中。

九、H2O2:双氧水以MnO2做为催化剂,分解产生O2和H2O十、MnO2:二氧化锰催化剂,用于催化氯酸钾(KClO3)和双氧水H2O2催化剂的作用:起催化的作用。

催化剂不参与反应十一、KMnO4: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2KMnO4 ======K2MnO4+MnO2+O2↑ (注这里不需要催化剂)物质推断题,解题思路一、若题中说:蓝色溶液,则该溶液中一定有Cu2+(铜离子);棕黄色溶液,则该溶液中一定有Fe3+ (铁离子);浅绿色溶液,则该溶液中一定有Fe2+ (亚铁离子)二、加入盐酸,若气泡产生,且气泡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溶液中有碳酸盐三、加入AgNO3有沉淀,则溶液中有盐酸盐四、加入Ba(NO3)2有沉淀,则该溶液中有硫酸盐五、加入碱有刺激性气味的是铵盐六、关于沉淀1、红褐色沉淀是Fe(OH)3;蓝色沉淀是Cu(OH)2;其余沉淀是白色2、沉淀溶于酸,有气泡产生的,沉淀为碳酸盐。

3、沉淀溶于酸,没有气泡产生的,沉淀为碱。

4、沉淀不溶解的,为硫酸钡(BaSO4)或氯化银(AgCl)七、记住物质溶解度表1、钾盐、钠盐、钡盐、钙盐、氨盐溶于水2、盐酸盐中除氯化银(AgCl)都溶于水3、硝酸盐全溶4、硫酸盐除硫酸钡(BaSO4)、硫酸钙(CaSO4)和硫酸银(AgSO4)都溶于水5、碳酸盐只有NH4CO3、K2CO3、Na2CO3溶于水八、特殊反应的现象和物质1、在空气中能自燃,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的是白磷2、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是氨气3、可使黑色固体CuO还原成亮红色金属Cu的还原性气体是H2和CO,还原性固体是C4、遇碘变蓝色的是含淀粉的物质九、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蓝色:CuSO4?5H2O、Cu(OH) 2、含Cu2+ 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P(暗红色)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绿色:FeSO4?7H2O(七水合硫酸亚铁)、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 2CO3]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有臭鸡蛋气味:H2S酸、碱的通性一、酸的通性1、在水中解离出H+2、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溶液呈酸性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与碱反应(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5、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加新酸6、能与活泼金属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二、碱的通性1、在水中解离出OH-2、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溶液呈碱性3、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与酸反应(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5、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加新碱四大基本反应一、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二、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三、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注:A的金属活动性在中B以前)四、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注: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气体或水或沉淀生成)计算题一、计算题的类型有: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二)、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某元素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化合物质量/混合物质量×100%(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某元素质量分数=化合物质量×该元素质量分数/混合物质量×100%二、解题技巧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

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①[解],②设未知量,③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④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⑤列出比例式,求解,⑥答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液、碱石灰等③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沾到皮肤或衣物上: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 - 5% NaHCO3冲洗;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黑色固体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

现象:黑色固体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六)、自设计实验1、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证明蜡烛有氢元素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有碳元素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