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短文两篇》课时训练及答案
3.13 短文两篇 每课一练1(苏教版八年级下)

13. 短文两篇一、积累运用(一)宇词积累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昇(shēng)薄如钱唇(báo)薄如钱唇(chún) 蜡和纸灰(huò)B.字平如砥(dǐ) 更互用之(gēng)瞬息(shùn) 以手拂之(fú)C.用讫(qì) 不若燔土(fān)殊不沾污(zhān)有数印(shù)D.旋刻之(xuán) 持就火炀之(yáng)每韵为一帖(yùn) 木格贮之(zhù)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和纸灰之类冒之__________________(2)素无备者__________________(3)用讫__________________(4)大苏泛赤壁__________________(5)篛篷覆之__________________(6)石青糁之__________________3.找出并解释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__________________(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_______(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__________________(4)左手倚一衡木:__________________(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_________________4.“为”根据语言环境可以翻译为不同的动词,也可以作介词或其他词。
试解释下列句中的“为”。
(1)唐人尚未盛为之:__________________(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__________________(3)又为活板:__________________(4)其印为予群从所得:__________________(5)为宫室、器皿、人物: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运用5.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短文两篇》课时训练_1

《短文两篇》课时训练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鸿儒(yú)案牍(dú)B、西蜀(shǔ)亵玩(xiè)C、濯洗(chuó)清涟(lián)D、淤泥(wū)泯然(mǐn)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惟吾德馨(品德高尚)B、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C、濯清涟而不妖(清水)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爱莲说》中,先用衬笔,再转去写莲,其中写菊花是()A、正衬B、反衬5、《陋室铭》的主旨是颂扬()A、陋室不陋B、鸿儒C、德馨D、陋室6、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是()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C、孔子云:何陋之有?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7、下列译文错误的一句是()A、同予者何人?译: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B、有仙则名。
译:有了仙人就著名。
C、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D、濯清涟而不妖。
译:生长在清水里,但并不显得妖气。
(一)语段点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平众矣。
1、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
2、第1段主要从、、三个方面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美好的品格。
3、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傲的句子是,表达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佩的词语是。
4、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答:。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 短文两篇课时训练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短文两篇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活板》(一)、阅读《活板》片断,完成1—4题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3)更互用之,瞬息可就()(4)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指南针》一文,完成5—6题方家(2)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时训练及答案

第16课短文两篇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斯是陋(lòu)室惟吾德馨(xīn)B.谈笑有鸿儒(rú)无案牍(dú)之劳形C.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D.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陶后鲜(xiān)有闻2.(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有名)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B.惟吾德馨(指德行美好)无案牍之劳形(指官府文书)C.香远益清(更加清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靠近赏玩)D.不蔓不枝(枝节)宜乎众矣(应当)3.(独家原创试题)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C.《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著有《刘梦得文集》。
D.《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南宋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4.下列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B.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难道没有简陋吗?)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
)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5.(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独家原创试题)下面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苏教版《短文两篇》课时训练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短文两篇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给加点字注音。
隅.()祎.()深邃.()巃嵸..()檐.()闼.()井邑.()绝壑.()槛.()憩.()啾.唧()碧窈.()二、解释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西南隅.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耸构巍峨巃嵸倚.河汉重檐翼.闼.霞敞坐窥.井邑形胜之最.也瓜洲步.所园.非显者刺.处处款.之园中无他奇.缘.坡后厅临.大池绝壑槛.外蒙丛颓然碧窈诸.俱.以假山显.可无憾.矣三、解释下列每组中加点字的意思。
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以以.空奇之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俱以.假山显主人处处款之.上.倚河汉尝驾黄鹤返憩于.此上于人不得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观其.耸构巍峨非显者.刺其者坐其.中有黄鹤楼者.四、翻译下列句子。
1、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2、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3、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4、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5、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6、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7、四围灌木蒙丛,禽乌啾唧,如深山茂林。
8、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五、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尝驾黄鹤返憩于此2、亦荆吴形胜之最也3、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4、富人于五所园也六、填空。
1、《黄鹤楼》节选自,作者代。
黄鹤楼与、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有之称。
本文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于园》节选自,作者,字、,号,(朝代)文学家,著有、、。
3、费祎,字,(时期)蜀汉大将军。
4、清王士禛《瓜洲于园二首》诗:“,。
七、阅读。
(一)黄鹤楼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黄鹤楼故址在今天的。
2、黄鹤楼的美景由“”字总领。
3、交代黄鹤楼命名由来的句子是:4、这篇短文句式多变,多用对偶。
第17课 短文两篇 练习题(含答案)

第17课短文两篇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德馨.(xīn)鸿.儒(hóng)陋室铭.(míng)B.案牍.(.dú) 甚蕃.(fān) 濯.清涟(zhuó)C.亵.玩(xiè) 不蔓.(wàn) 调.素琴(tiáo)D.隐逸.(yì) 淤.泥(yū) 鲜.有闻(xiān)2.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之乱耳..调素琴B.无丝竹C.率妻子..者也。
..邑人来此绝境D.莲,花之君子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晋/陶渊明/独爱菊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有仙则名.( )(2)无丝竹之乱.耳()(3)无案牍之劳.行()5. 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A.问女何所思B.尝射于家圃C.何陋之有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两项是()和()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无丝竹之.乱耳。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7.理解填空。
(1)《陋室铭》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中表明莲具有高雅、庄重气质的句子是: 。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不蔓不枝.( )(4)陶后鲜.有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短文两篇》课后小练习及答案.doc

《短文两篇》课后小练习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2题) 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山川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2.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答案】1.庭下如积水空明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难度:容易 知识点:诗四、文言文阅读(共3题)1.整体感知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所在山川的的秀美景色?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4.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答案】1.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2.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3.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4.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难度:中等 知识点:散文类2.整体感知。
1.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月色?写月语句:描写方法:2.你认为文中的“闲人”有哪些含义?3..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4.填空:①《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两文都紧扣景物特征去写,也都运用了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______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______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答案】 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 短文两篇课时训练 苏教版

《短文两篇》基础知识题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费祎()窥视()闼()挑剔()尝驾黄鹤返憩()于此2.解释下列画线字词的含义。
(1)上倚河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四闼霞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坐窥井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娠于磊石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长如艇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拼音写汉字。
西南(yú)___何必(lài)_____乡九柱一(hè)____旋下如螺蛳缠卧房(kǎn)____外(xié)___余往4.填空。
(1)《黄鹤楼》中描写站在楼上观赏到的壮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于园》中写“以空奇”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黄鹤楼》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代人,文章选自《_______》。
(4)《于园》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历史时期)的家,著有《_____________》等。
5.将下面句子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成语意连贯的话。
①比如汽车喇叭声是90分贝,载重汽车声100~110分贝。
②所谓噪声,从广义来说,凡是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③噪声的声压级要用“分贝”计算,就像称量人的体重用公斤表示一样。
④包括影响旁人工作、休息及睡眠的歌声、琴声。
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只填写序号)6.对下列各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祭堂是一座宽27米,深22米,高26米的重檐歇山式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短文两篇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活板》(一)、阅读《活板》片断,完成1—4题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3)更互用之,瞬息可就()(4)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指南针》一文,完成5—6题方家(2)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3)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4)为最善。
其法:取新纩(5)中独茧缕(6),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7),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8)。
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9)。
注释:(1)选自《梦溪笔谈》。
(2)[方家]行家。
(3)[碗唇]碗边。
(4)[缕悬]用丝线悬挂。
(5)[纩(kuang)]丝绵。
(6)[独茧缕]单根的蚕丝。
(7)[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用芥子大小的蜡块把针的中腰粘住。
(8)[磨而指北者](有的针)用磁石磨后指北。
(9)[莫可原其理]没有办法可以推究它的道理。
原,推究。
5、文章介绍了指南针的几种使用方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沈括对指南针的研究是有卓越成就的,试从这篇短文中找出作者有哪些发现?(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盖(2)靠近(3)完成(4)另外2、有生僻字平常没有准备的,马上就刻出来,用草火烧,一会儿就可以完成。
3、(1)更互用之(2)每一字皆有数印4、刻字——制版——排版——印刷5、四种:水浮法、指爪法、碗边法、缕悬法或浮于水面、放在指甲上、置于碗边、以线悬挂)6、(1)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2)磁针有四种装置方法,缕悬法最好(3)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三)阅读下面《活版》片断,完成20-24题。
(共15分)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则以纸帖.之___________ (2) 每韵为一帖.___________________(3) 持就.火炀之___________ (4)瞬息可就.___________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所用的原料是(),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二字词回答)10、这段文字中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用自己的话给A、B、C、D、拟个名称填在符号后横线上,并按先后顺序正确排列把其代号填在数字后横线上:A、B、C、D、(1)(2)F用药物蒙铁板(3)(4)(5)E(6)A ))C )阅读《梦溪笔谈》中关于“炼钢”的记载,回答问题。
〖原文〗《梦溪笔谈》(卷三辨证一):“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
此乃伪钢耳,暂假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
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盖未识真钢耳。
余出使,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
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
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
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
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
”注释:假:借、靠;濯:淘洗;尽:不断;累:累计;耗:损耗,减少。
(1)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并说说其意思。
(2)如果我们所吃的拉面需要面呈现出面筋,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应该怎样操作?7、(1)用标签标出 (2) 标签(3) 靠近(4)完成8、他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
9、刻字、胶泥、令坚10、A、按平版面B、设置铁范C、密布字印D、设置铁板(1)D(2)F用药物蒙铁板(3)B(4)C(5)E用火烧(6)A11、(1)百炼成钢,比喻人经过多次刻苦的锻炼,非常坚强,或成为优秀的人物。
(2)多揉多摔打文言文阅读。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和纸灰之类冒.之___________ (2)有奇.字素无备者___________________(3)持就火炀.之___________________ (4)以纸帖.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另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1)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活字印刷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段文字中哪些短语突出了“活版”的“活”字,请摘写出来,再说说它们各说明了“活版”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梦溪笔谈》中关于“石油”的记载,回答问题。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
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甃①之,用采入缶中。
颇似淳漆,然②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
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
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