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总论教学大纲新

合集下载

交通工程总论第三版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总论第三版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总论第三版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交通工程总论•课程代码:XXXXXXXX•学时数:64学时(4学分)•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交通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交通工程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交通工程设计和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交通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掌握交通流理论和交通控制原理;3.掌握交通调查与交通规划基本方法;4.掌握道路、机场和港口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点;5.了解城市公共交通的设计和管理方法;6.掌握交通安全理论和技术,掌握事故调查和分析方法;7.了解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信息化的相关概念和技术。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交通工程学科概述1.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2.交通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3.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第二章交通流理论与交通控制1.交通流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交通流模型和参数3.交通流稳定性理论和分析方法4.交通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5.信号控制、交叉口设计和高速公路控制技术第三章交通调查和交通规划1.交通调查的目的、方法和技术2.交通需求预测及其方法3.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4.市区道路、城市轨道交通和公路网规划的原则和方法5.交通枢纽规划和产业园区交通规划第四章道路设计与管理1.道路设计的原则和方法2.道路设计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编制3.道路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标准4.道路工程的施工和监理管理第五章机场和港口设计与管理1.机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机场规划和设计的技术要点和标准3.港口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港口规划和设计的技术要点和标准5.港口物流管理和安全管理第六章城市公共交通设计与管理1.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分类和组成2.城市公共交通需求调查和分析方法3.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设计和站点设施选址4.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和设备管理第七章交通安全理论与技术1.交通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交通安全事故统计和分析方法3.交通安全控制和管理方法4.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标志的设计和使用第八章智能交通系统与交通信息化1.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和分类2.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3.交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四、课程教学形式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课堂互动、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交通工程课程设计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实践教材及实践指导书名称:交通工程学实践学时:一周适用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先修课程:交通工程学后续课程:无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以交通工程理论为中心进行有针对性地各类交通数据调查的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课程的讲授与现场实践活动,实现从课堂理论到具体交通项目数据调查和数据处理的过渡,加深对专门知识的深刻理解。

二、实践的目的及要求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区域交叉口规划设计,通过设计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道路网交通规划的理解。

要求学生知道产生交通拥堵的原因和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法。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内容:1)在费县选取不少于6个交叉口的区域,进行交通调查(现地调查或调用已有资料),分析各交叉口的现状通行能力和饱和度。

2)通过分析制定交叉口的规划、设计方案。

3)针对交叉口规划的制约条件阐述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安排:1、下达任务书,现场勘察1天2、交通量调查1天3、饱和度计算与现状分析1天4、改进方案设计(含对现场的再调查)1天5、整理文稿、绘制图纸1天四、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任福田、刘小明、荣建等.交通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12月参考资料: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手册》编委会. 交通工程手册.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上交:1、规划说明书1)项目概况:说明规划范围和目的;2)设计过程叙述,外业调研过程、内业分析过程及现场信息再搜集的说明3)方案分析与改进设计(结合图表)。

(有条件的可附路段和路口照片)2、设计图纸1)绘制标有现状饱和度的平面图1张2)按非土木行为制定方案的标有饱和度的平面图1张3)按含土木行为制定方案的标有饱和度的平面图1张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按照5分制评分。

评定实习成绩各等级的标准如下:1)调查资料认真、准确程度2)计算分析是否正确3)交叉口规划设计方案(在技术、经济上)是否合理4)对交通规划的认识是否正确、有一定深度、有独特见解5)设计报告详细、清楚、条理评“优”条件:以上五条评分标准中,皆达到为“优”。

交通工程学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学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TJ061580 参考学时:32 参考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交通工程学》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四年学制,是学生的必修课,学时数为24。

通过讲述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交通调查、道路通行能力、交通管理与控制以及停车设施规划等内容,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交通工程的基本知识、理论、概念和方法,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研究交通工程及从事交通工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方法第一部分绪论1. 教学内容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内容、发展概况、我国交通工程学的发展2.教学基本要求明确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使学生在理解交通工程定义的基础上,认识其作用与任务第二部分人和车辆的交通特性1. 教学内容驾驶员、行人、乘客、车辆的交通特性2.教学基本要求人是交通系统中的主要部分,除了行人和自行车交通外,其它客货运输均由驾驶员来完成。

因此,在讨论人的交通特性时,重点讨论驾驶员的感觉、知觉、视觉、反应、注意、疲劳等特性。

根据目前研究水平,尽量给予定量分析并说明这些特性与交通工程学的密切关系,同时讲述乘客、行人的交通特性以及车辆、道路的交通特性。

3.重点与难点重点:驾驶员的交通特性第三部分交通量1. 教学内容交通量的分布特性,统计交通量的方法,交通量调查,交通量资料的应用2.教学基本要求交通量是交通流特性参数之一,必须掌握其概念以及时间、空间分布特性,掌握交通量的调查方法以及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交通量的换算方法等。

3.重点与难点重点:交通量的分布特性,统计交通量的方法难点:交通量调查,交通量资料的应用第四部分车速调查1. 教学内容车速,,地点车速调查,行使车速及区间车速的调查,车速资料的调查,车速资料的整理2.教学基本要求行车速度既是道路规划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又是车辆运营效率的一项评价指标。

了解和掌握地点车速及区间车速的特性、调查方法及其变化规律是正确进行道路网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的基础。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概论》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概论》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Major
课程代码:0601300
授课专业: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物流工程
开课单位:交通工程学院
开课学期:1
学分/总学时:1/16 理论学时:16 实验学时:0
先修课程:无
考核方式:考查
二、课程简介
交通工程专业概论是对交通运输领域的规划、设计、管理的基本介绍,并结合本专业进行专业概况和培养计划介绍,使学生能较全面的了解专业培养方向。

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领域的规划、设计、管理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2:了解本专业概况和培养计划,使学生能较全面的了解专业培养方向。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321
交通运输专业概论的课程成绩分专业评定,布置论文和学习感想总结,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级标准。

五、参考教材和资料
[1]交通工程概论。

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福建工程学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交通工程学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编制部门:交通运输系审定部门:交通运输系审定人签名:2009年8月制订《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交通运输专业)一、课程目标1.课程性质:《交通工程学》是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通过介绍交通系统基本要素、交通流特性及基本模型、道路通行能力、交通出行需求、交通安全与事故、交通组织与管理、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控制、停车管理,以及交通环境影响等交通工程的基本原则及分析方法,以及实验课的锻炼,使得学生能够认识交通工程学的基本概念,认识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了解交通系统及其状态变量,了解交通流的基本原理,分析道路通行能力,识别事故与安全问题,掌握基本的交通组织与交通管理措施,学习利用交通设施来实现交通管理措施。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课后自学为辅。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1)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交通系统及其状态变量的基本知识;(2)通过学习,掌握交通流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交通组织与交通管理措施;(3)通过学习,掌握分析与计算道路通行能力的基本方法;(4)通过学习,培养利用交通设施来实现交通管理措施的能力。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5.先修课程:二、课程内容和要求(一)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交通工程学简介主要内容:交通工程的定义,交通工程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范围,交通工程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交通特性主要内容:交通系统三要素,人的交通特性,驾驶员刺激-响应过程,制动与安全间距,道路特性。

第三章、交通流特性主要内容:交通流的概念与定义,交通流的状态变量,交通流基本关系式,连续交通流特性,间断交通流特性第四章交通调查主要内容:了解时空图,交通检测中点(断面)检测法以及区间检测法,交通量、速度、密度、行程时间及延误调查法第五章道路通行能力主要内容:道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交通瓶颈,交叉路口,信号控制路口及无信号控制路口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方法第六章交通安全主要内容:交通事故的种类和类型,事故原因分析,安全评价指标第七章道路交通规划要点是了解和掌握交通出行的四阶段分析方法。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交通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100409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48 上机/ 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开课院系: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教材:杨晓光.交通工程(第二版).同济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徐吉谦.交通工程总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周商吾.交通工程(第一版),同济大学出版社.饭田恭敬(日).交通工学.人民交通出版社.W. S. Homburger (美).交通工程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以道路交通为主体,从交通规划、设计、管理、交通环境等方面系统地讨论影响交通安全、交通通畅性和效率性的交通参与者、交通设施以及交通工具等要素间的定量和定性关系、基础理论和方法,还包括伴随着高新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交通科技及其理论。

本课程将主要以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为教学对象,讲述交通工程的全貌,包括: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为进一步进入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由人、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共同构成的交通系统的基本特征调查、分析方法,交通模型构筑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规划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系统控制、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系统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等新交通科技相关的新交通工程理论和技术概述等。

试图培养学生了解交通工程基本知识,掌握交通工程基本技能,使其具有从事交通工程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第一章概论1.1 理解交通工程的定义1.2 了解交通工程与运输工程的关系1.3 了解交通工程的发展第二章交通系统及其基本分析2.1 理解交通系统基本概念2.2 理解交通系统基本框架2.3 理解交通系统基本特征及其调查分析2.4 理解交通问题及其基本对策论2.5 了解交通系统描述与模型化第三章交通规划及其基本理论与方法3.1 理解基本概念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3.2 理解交通需求分析3.3 理解交通供给分析3.4 理解基于交通需求的交通规划方法3.5 了解引导性交通规划方法3.6 理解交通网络设施布局规划3.7 理解交通枢纽规划3.8 了解交通规划方案评价与优化第四章交通设计及其基本理论与方法4.1 理解基本概念4.2 了解基于功能需求的交通系统设计4.3 理解无瓶颈化交通系统设计4.4 理解提高安全性的交通设计4.5 了解改善环境的交通设计4.6 理解交通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第五章交通管理及其基本理论与方法5.1 理解基本概念5.2 了解通行权的分配与管理5.3 理解交通系统管理5.4 理解交通需求管理5.5 理解交通安全管理5.6 理解交通环境管理5.7 掌握交通管理方案评价与优化第六章交通系统控制及其基本理论与方法6.1 理解基本概念6.2 了解交通控制系统框架与基本功能6.3 了解交通控制信息采集与处理6.4 掌握交通控制模型6.5 掌握交通控制优化算法与软件6.6 掌握交通控制方案评价与对比分析第七章交通影响分析及其基本理论与方法7.1 理解基本概念7.2 掌握新建交通设施影响分析7.3 掌握新建集散设施影响分析7.4 了解交通管理措施影响分析7.5 了解交通改善措施影响分析第八章基于高新技术的现代交通工程8.1 了解交通信息化与高新技术8.2 理解智能交通系统8.3 了解实验交通工程8.4 理解交通规划新理论与方法8.5 理解交通设计新理论与方法8.6 理解交通选择行为理论8.7 理解现代交通流理论8.8 了解交通诱导条件下的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8.9 了解交通仿真方法与技术第九章交通工程发展与展望9.1 了解城市的发展与展望9.2 了解社会需求发展与城市交通9.3 了解交通科技发展与展望9.4 了解现代交通工程的发展与展望三、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1 •应用讨论能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并且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思维清晰。

交通工程 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   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20915Z10课程名称:交通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24/1.5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道路勘测设计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教材:[1] 徐吉谦,陈学武. 交通工程总论(第四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教学参考书:[1] 任福田等. 交通工程学(第二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2] 王炜等. 交通工程学(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交通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课群组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解决交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应该了解与掌握本学科先进技术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了解我国交通工程学的发展趋势,掌握交通工程学基本概念;掌握道路交通三要素人、车、路的特性及与环境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时空特性;掌握交通流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掌握各种类型道路的通行能力的特点与计算方法;掌握交通数据收集的方法并能对调查数据作处理分析;掌握交通规划预测的基本原理与常用方法模型;了解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方法。

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系统交通工程观念。

能运用交通流理论解释各类交通现象;根据各种类型道路的通行能力的特点,计算分析道路的通行能力;能正确分析与处理交通数据,并能选择适宜的规划预测模型,做出合理规范的交通规划预测;能利用交通设施来实现交通管理,提高分析和解决交通工程实践综合项目的能力。

素质:构建交通工程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体系,通过课程中的讨论辩论、课堂实践和课外调查分析环节,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建立从理论到应用、实践结合理论的思维模式,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宽阔的专业国际视野,主动关心交通工程的国际发展动态的素质。

《交通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交通工程概论》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选修课,以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为对象,主要介绍现代社会运输的性质和作用,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以及我国各种交通运输系统的现状;阐述载运工具的特点和与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有关的特性;扼要介绍交通运输工程规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运输的性质和作用,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以及我国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有关的特性;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工程规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交通运输设施运行时进行交通控制和管理的要求与方法。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导课程为《经济学》《管理学》《物流学概论》《运输组织与管理》,为后面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交通运输系统组成与规划的基本知识、基本程序、基本理论、理论模型、概念和方法,并掌握对现有交通运输系统网络规划的评价方法,为以后深入学习及从事物流管理与规划等领域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目前国内外交通运输系统广泛使用的规划技术和规划方法,掌握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程序;理解并初步掌握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所需要应用的理论模型;初步掌握对运输枢纽规划方法和交通运输系统网络规划评价技术。

(三)素质目标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运用会计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教学项目(二)实习实训项目四、教学评价1、考核项目: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应用、公式的基本推理过程。

2、考核方式:考试。

3、成绩评定:考试课程总评成绩(100%)=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

其中,平时成绩(40%):出情率,课堂表现,学生遵守纪律以及上课积极参与活动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工程总论
一、课程名称:交通工程总论Traffic Engineering
课程负责人:任其亮
二、学时与学分:40学时,2.5学分
三、适用专业:交通工程专业、道路工程专业
四、课程教材:交通工程总论,徐吉谦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五、参考教材:1、道路交通工程,李正宜等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2、交通工程学,任福田,刘小明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专题组著,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六、开课单位:交通运输学院
七、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为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学生掌握交通工程学科基础理论的目的;培养学生掌握交通流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八、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应该了解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知识范围及发展动态;掌握交通流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熟悉交通流理论与方法在道路工程学科的一些基本应用;掌握各种类型道路的通行能力的特点与计算方法。

九、课程的主要内容:
1.绪论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交通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交通工程学的性质特点;交通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
2.交通特性分析
道路交通四要素及其关系;驾驶员视力、视野、色感、反应、生理、心理特性;
乘客特性;行人特性;车辆交通特性;掌握交通量的含义与统计;交通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各种速度含义;交通流三要素关系特点等;
3、交通调查与分析
交通量调查;交通车速调查;交通密度调查;其他调查
3.交通流理论
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排队论的应用;跟驰理论,流体动力学理论
4.道路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概念、类型、影响因素,服务水平含义、分级与评价指标;双车道、多车道路段通行能力;无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环行交叉口通行能力;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匝道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5.道路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的一般理论;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6.交通管理与控制
交通管理与控制的一般方法。

7.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含义;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交通事故预防
十、先修课程: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道路勘测与设计》。

十一、考核方式:
1.期末考试:闭卷、笔试。

2.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十二、课时分配:
理论教学:40学时
1. 绪论6学时
2. 交通特性分析6学时
3. 交通调查与分析2学时
4.交通流理论10学时
5.道路通行能力10学时
6.道路交通规划2学时
7.交通管理与控制2学时
8.交通安全2学时
大纲制订者:罗莉
大纲审定者:焦海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