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比赛课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比赛课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特征,了解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古典诗词的基本特征。

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2. 如何将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古典诗词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古典诗词有多少了解?请谈谈你们的看法。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特征。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三、合作探究1. 每组选取一首古典诗词,进行鉴赏分析。

2. 各组代表分享鉴赏心得,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展示1. 学生展示鉴赏分析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2. 学生现场创作一首古典诗词,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典诗词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鉴赏古典诗词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 组织学生参加古典诗词比赛,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展示中的表现,包括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程度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2. 古典诗词音乐3. 古典诗词鉴赏资料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

2.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 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优秀语文初高中教案模板

优秀语文初高中教案模板

优秀语文初高中教案模板1. 明确教学目标教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这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例如,在教授《桃花源记》时,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基本内容和主旨;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学会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爱护意识。

2. 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

这包括文本解读、重点难点突破、拓展延伸等。

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可以围绕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意境描绘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

同时,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桃花源记》或者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3. 制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在探讨《桃花源记》的主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共同探讨,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4. 安排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教授《桃花源记》时,可以安排角色扮演、现场创作、文学赏析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

5. 设定评价标准教案还应包含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

这些标准应当全面、公正,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态度等方面。

可以通过平时成绩、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价。

6. 预设反思与调整教案中应有对教学过程的预设反思与调整。

教师需要在课后思考哪些教学方法有效,哪些需要改进,以及如何在下一次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教案。

初中语文比赛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语文比赛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次比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文学常识,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熟练掌握相关文学常识,提高语文素养。

2. 难点:在比赛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展示个人风采。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比赛题目、评分标准、奖品等。

2. 学生准备:复习相关文学常识,准备比赛作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比赛背景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简要回顾相关文学常识,让学生对比赛内容有所了解。

(二)比赛环节1. 个人赛: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完成比赛作品。

a. 题目:根据所给素材,写一篇作文。

b. 时间:60分钟。

c. 评分标准:内容丰富、结构完整、语言优美、字数符合要求。

2. 团体赛:各小组合作完成比赛题目。

a. 题目:根据所给素材,完成一个文学知识问答。

b. 时间:30分钟。

c. 评分标准:答案准确、表达流畅、团队协作好。

(三)展示与点评1. 个人赛作品展示:邀请优秀选手进行作品展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2. 团体赛答案展示:各小组展示答案,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四)总结与颁奖1. 教师对比赛进行总结,强调比赛中展现的优点和不足。

2. 颁发奖品,表彰优秀选手和团队。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文学常识的讲解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比赛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如作品质量、团队合作等。

3.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中学赛课语文教案模板及范文

中学赛课语文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案模板【课题】《课题名称》【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言环境中。

(3)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课堂提问、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对比阅读、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言环境中。

3. 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语句,把握文章情感。

2. 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生字词学习。

2. 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三、合作探究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

2. 小组合作,探究文章主旨。

3. 课堂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四、拓展延伸1. 对比阅读,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2. 课堂小结,总结所学内容。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拓展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根据具体课文内容设计)二、范文课题:《荷塘月色》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言环境中。

(3)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课堂提问、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参赛模板(1)(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参赛模板(1)(可编辑修改word版)
自——青草自绿,无人光顾
空——黄鹂好音,无人倾听
学生回答:万ft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诗人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提问三:“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道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的“此情”。
四、合作探究与拓展
【演练一】
组织活动,评价学生表现。明确答案。
1 讨论演练:“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又怎样的含义?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
,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作业:(1)背诵全文(2)搜集有关毛泽东诗歌的资料,相互交流。
作业:(1)背诵全文
(2)搜集有关毛泽东诗歌的资料,相互交流。
对课文知识进行梳理,便于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作业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六、板书设计
板书需要简洁明了,易于学生对整首词的直观接受。
自我反思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蜀相》Fra bibliotek年级高二
学期
上 学

学段
第1学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杜甫及其沉郁顿挫的诗风;
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3、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

参赛语文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参赛语文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他人、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生字、新词的识记;课文内容的理解;朗读技巧的掌握。

2. 难点:词句的深层含义;文章主题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课文背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哪篇课文吗?作者又是谁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 教师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 分组讨论:课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做了什么?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生朗读重点段落,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巩固练习,提高能力1. 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空缺的词语。

2. 选择题:从课文中找出与题目相符的句子。

(五)拓展延伸,提升素养1. 课外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分享感受。

2. 演讲比赛:让学生以课文内容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五、作业布置1. 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课。

六、板书设计1. 课题:《__》2. 作者:__(姓名)3. 主要人物:__(姓名)4. 主题:__(简述课文主题)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

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

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含高中和初中)初中篇【设计理念】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 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 联系自身经验, 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1. 地位和作用: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单元的篇课文。

本单元主要体现注视, 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之美。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 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 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 文本简析:1 / 19因此,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 学习的手法, 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 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 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 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

并且, 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 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 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2. 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 / 19【重点难点】1. 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 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 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教学方法】3 / 194 / 19【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 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5 / 19一课时(45分钟)【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一)课前预习1. 掌握本文字词, 熟读全文, 了解文章大意, 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 认识并熟悉作者以与本文的写作背景。

6 / 19二、窥一斑而知全豹(12分钟)整体感知全文, 筛选关键信息, 思考以下问题。

参赛语文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参赛语文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语的识记和运用,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教学难点:课文主题的把握,情感态度的体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语,查字典或请教同学理解。

(2)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题,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3. 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探讨人物关系。

(2)小组合作,完成课文内容填空、选择题等练习。

4. 小组展示(1)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点评,总结各组优点和不足。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板书设计1. 课题:课文标题2. 作者:作者姓名3. 生字、词语:重点生字、词语4. 课文主题:概括课文主题5.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通过以上教案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含高中和初中)
初中篇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单元的篇课文。

本单元主要体现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之美。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学习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

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展示例句,让学生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习课文时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讨论交流中产生的。

产生的疑问可由学生互相解答,然后再由教师进行补充。

四、万水千山总是情(8分钟)
(一)拓展迁移
欣赏一段视频,走出语文的范本,走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境界。

(二)课堂总结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师总结,改由学生总结。

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而且这种生成性的信息反馈更加准确有效,可以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略)
高中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