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乡村医生
推荐最美乡村医生

推荐优秀社区责任医生浙江省东阳市王村卫生室来荣夫(来一鸣)来荣夫又名来一鸣,东阳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第十三届政协特邀代表。
1943年1月出生,20岁开始从医,1979年随浙江省医疗队来到东阳王村,在王村医务室工作5年后,又去缅甸行医6年,后又于1990年来到东阳六石街道王村,从1990年开始一直扎根在王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人民的健康。
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来荣夫日诊临床、夜读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走访名家或上级医院医生,虚心请教。
由于个人的努力和医院院长等的帮助,通过考试,于2009年取得了执业中医师资格。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来荣夫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十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利用自己的中医特长,根据专家指导性意见,调配好中草药分发给大家,增强了大家战胜“非典”的决心,陪伴着大家一起度过你那段艰难的时期。
在这小山村里行医数十年,他以诊断正确、疗效显著而赢得国内外病人的一致好评,就诊者逐年增加,今年他已七十岁,每天仍坚持亲自诊治四十人次以上。
他为国内外培训过多名赤脚医生、乡村医生、师承医生。
他保存有五十八万病人处方存根。
四十年里在他处看过病的病人,只要报出就诊年月日,都能查到存根,规范化的病案、舌苔、脉搏、病情症状、药味配伍,服用时间,禁嘴及估计疗程均一清二楚写在处方单上,而且每张处方药味都是一首有韵律的七字四句诗歌,且没有一首是相同的。
他又是东阳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现在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用诗歌开处方”。
他为六石中心卫生院全院医护人员及个体医生免费讲课,传授中医知识,要求医生多看舌苔,少开CT单、B超单、化验单,获得掌声不断。
精选寻找最美乡村医生观后感汇编

精选寻找最美乡村医生观后感汇编眼含热泪看完了中央电视台CCTV4播出的“寻找最美乡村医生”节目,乡村医生们的事迹感人肺腑,他(她)们的人生朴实无华,却闪耀着一种人性美的光辉,让我动容,心弦被深深的震撼。
没有人要求乡村医生们承诺什么,乡村医生们也不是非要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很多人因为免费为病人看病,债台高筑。
就算不乱收费,仅仅收取一定的医药费,又何至于如此欠债累累?是什么支撑乡村医生们这样十几二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农村,以苦为乐,为千家万户送去健康、送去温暖?我想,是乡村医生们善良的本性,是可贵的爱心,是沉重的责任心,是高尚的医德。
乡村医生们用自己默默无闻的行动,用长年累月的坚持,诠释了什么是人世间最美的心灵?什么是人世间最宝贵的真情?什么是人世间最动人的大爱?这次“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是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新华社中国图片社、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一次大型公益摄影活动,是又一次感动中国的盛举。
长期以来,“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突出问题。
正是有了广大乡村医生们的甘于奉献精神,保障了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乡村医生们做出的重要贡献,值得全社会的尊重和关心,值得我们去发现和讴歌。
乡村医生们的感人事迹,说明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艰苦的环境,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意志,磨练一个人的情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攀比职位的大小,薪酬的高低,工作的轻重,但我们是否对比过贡献的大小?即使我们的付出比别人多,所得比别人少,我们又何必耿耿于怀呢?想想乡村医生们,我们不感到羞愧吗?但愿我们的广阔农村,能更多一些最美乡村医生,更多一些生命的守护神,更多一些白衣天使,让美好和真情永远传承!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温暖和感动!“最美乡村医生”观后感看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的事迹,这11位医生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洗涤。
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凡响的故事,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大山里的居民,为了草原上的牧民,献出了自己的青春。
最新观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后心得体会

观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后心得体会第一篇:观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后心得体会人性之大爱,生命之大美观看了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
节目里,镜头带我们走进了贫困、边远的中国乡村,那里的村民生活艰难、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就医困难,但是却有一群白衣天使守护在乡村百姓的身边。
镜头让我们看到了每位乡村医生感人至深的行医故事,他们用无私大爱诠释了生命之大美,用纯朴的行动点亮了生命的希望,他们是守护着疾苦百姓的生命之神--乡村医生。
居马泰--在天山深处,高原高寒的“魔鬼路”上唯一为冬季牧场送医送药的医生,他忙自家顾大家,始终心系牧民,无私奉献,数十年如一日,让我自觉惭愧不已。
李前锋--大浪村55年来第一位医生,在大山深处,身患重病却翻山过河为村民送医送药,一根扁担一个药箱,随叫随到,为的是不让村民翻越一座大山才能看上病,他的身影,他的步伐,让人如此心酸却又让人如此感动流泪。
邓前堆--一个怒族的汉子,一个铁钩一根溜索,28年溜索在江水汹涌的怒江上,溜索过江地为村民看病,他的坚持与无畏,让我深深地震撼和佩服。
王布和--“有钱没钱咱都看病”一句最能温暖人心的话,他一看就是29年,并为此欠债50多万,他的仁心仁术,无不让人感叹不如,他简直就成了当地人的”活神仙”。
钟晶--一位年轻的80后女医生,与丈夫、家人两地分居,留守农村,温暖了乡村老人空巢的心灵,陪伴她们度过快乐的暮年时光,在她身上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大爱大美,让我为之动容、落泪。
还有周月华夫妇,每次都是丈夫背着妻子出诊,一步一个脚印,18年相扶相持,他们夫妻的坚持与相守,更让我感受到爱的力量坚不可摧。
还有洛松江村“生命的守护神”,谢爱娥的“生命之舟”。
…… ……每个故事都是真的很感人很温暖,就如陈竺部长所说“他们是用生命守护生命,就像一股暖流融化了冰雪严寒温暖人心,他们是最美的人生写照,是乡村中国的骄傲。
”每一个故事每一次感动,都是一场心灵的洗礼,精神的沐浴。
最美乡村医生罗士发

一个药箱一生守护------记衡阳县岘山乡金星村乡村医生罗仕发衡阳县岘山乡金星村,拥有21个组,2000多户籍农村人口,距离岘山乡政府和衡阳县城西渡10几公里,在这样一个偏远的乡村里,有一位老赤脚医生,40年如一日,挎着一个药箱装满济世情怀,为这个乡村父老乡亲的健康默默守护,心里已经把守护村民的健康当成了自己的责任!一年365天,就是自己生病了也必须坚持。
有时候半夜急诊,就是再留恋被窝的温暖都必须起来,因为还有人等着救命!他就是金星村赤脚医生罗仕发,一个年近花甲的中共党员,1976年元月至今任金星村乡村医生,1976年元月至1977年12月在木口乡医院培训学习两年。
2001年12月至2002年12在衡阳县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学习一年,获得结业证书。
1978年至1981年任村团支部书记,1982年至1985年任村委副书记,1993年至1995年任村主任,78年和2006年两次评为县优秀乡村医生称号,年年获评乡级优秀乡村医生。
他用一个药箱为村民健康一生守护,怀着一颗博爱之心为金星村卫生事业奉献了全部青春年华。
一、“缓口气一定要去,救人要紧”70、80年代,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还没有进行系统化管理。
乡村医生既要负责当地居民的看病,又要负责防疫接种,既要看内科,又要看外科,农村医疗卫生事故又没有保证,有的村医都放弃了,罗医生没有,默默无闻的坚持在村医的岗位上。
那时农村经济十分困难,缺医少药十分突出,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重病、突发病都要在家处理,除白天看病出诊外,最多的一个晚上还要出诊四到五个地方,到下半夜时精神疲倦走路都费力了,在乡村崎岖山路上不知摔了多少次。
无论天晴下雨还是冰雪交加,他都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被他救治过的病人无计其数。
但有一位患者罗医生能记忆犹新,患者对罗医生更是没齿难忘。
2008年湖南遭遇百年未见冰灾,他却没有冬天,12月的一天,金星村王家组85岁老太太刘善香患急性肺炎,她长子请罗医生治病。
最美乡村医生主要事迹介绍

二十五年风雨——乡村医生盛伟事迹介绍盛伟,男,45岁,中专文化,山东省平邑县白彦镇姜庄村人,在本村担任乡村医生已25年。
一、子承父志,服务乡邻我的家住在南部山区,四面环山,地广人稀,卫生室服务的辖区内有十多个自然村,大多数自然村交通极不便利,道路崎岖,广大人民群众打针吃药极为不便,有的人为了拿一点要就要走一个多小时,看到这种情况,我立志当一名医生,从而方便广大人民群众。
1988年9月,我进入平邑卫校学习,毕业后,就回到了姜庄村父亲的诊所,我父亲是六十年代的赤脚医生,他老人家大半生的精力都用于基层的卫生工作,无数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工作者。
2000年秋查出肺癌,仍坚持工作了六年才退了下来。
正是父亲的影响我才选择了乡医生涯,刚开始,没有几个人愿意来找我看病,我并没有气馁,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
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问题,经常到镇卫生院、县医院找老师虚心请教。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人们相信了我。
那是家住西岔村的徐孝海,他一次去诊所给家人拿药,我看他眼睑浮肿,面色牙龈苍白,我问他是不是有身体乏力,尿血史,他反问我怎么知道的,后来我建议他去医院检查双肾结石,右肾已无功能。
病人家属来我的诊所,对我千恩万谢,直到今天,病人见到我还一直念叨:“多亏了有盛伟大夫,我的命就是您给救回来的!”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用药合理价格便宜,在附近的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周边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二、风雨行医路,培育杏林花到了1996年11月,因为政策的原因,全县进行乡村组织一体化办医管理,整合原来各自为政的个体诊所,统一转变为一体化村卫生室。
已经小有名气的我自愿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得失,领头做出表率,积极配合镇卫生院,仅用了1天时间,就完成了相关工作,为全镇一体化村卫生室的顺利建设,带了一个好头。
寻找最美乡村医生2

“寻找最美乡村医生”观后感“最美乡村医生”克服了冰雪、狂风、高原缺氧等恶劣自然条件,在基层第一线。
“生与死,在田野,万物一瞬间;情与爱,在你手,温暖向人间……”这首为晚会特别创作的主题歌《田野太阳》,伴着 10 名“最美乡村医生”,共谱最美的旋律。
一个个普通却又不普通,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乡村医生的感人事迹,内心深处除了感动之外还有深深地震撼。
100 多万乡村医生承担着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是最贴近基层大众的生命守护者。
多少年来,他们扎根田野,服务农民,以朴素的情怀、高尚的品格,为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和保护农民健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与城市医生相比,还有很多身处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的乡村医生从医环境艰苦,房屋设备简陋,收入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低,学习、培训的机会缺乏,亟需全社会的关心和扶助。
这些数不胜数、感人至深的人物和事迹,这种朴素而崇高的美,需要媒体人真正走下去,深入乡村,走到他们中间,用心寻找,用心发现。
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虽然中国人的整体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虽然人们的医疗保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的广大农村,仍然存在大量农民就医难的现实问题。
通过央视发起的这个公益活动,不仅让我们了解到这些乡村医生的可贵品质,他们长年扎根农村,弘扬乡村医生“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勾勒出“白衣天使”的大爱形象,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生动内涵,而且通过这项公益活动,也让全社会能够引起对乡村医生群体的关注,对农村卫生医疗事业的关注,对亿万农民的健康的关注。
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要感谢以周月华、邓前堆、洛松江村等最美乡村医生为代表的广大农村医生,是他们让我们得以重新发现人性的真善美,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
看着看着,突然之间,我感觉自己浑身也充满了力量。
因为我也是从事基层公共卫生工作,以最美乡村医生那样的一颗“仁心”,我也可以用我的力量帮助身边可以帮助的人。
最美医生的心得体会

最美医生的心得体会近日,我县乡村医生居马泰同志入选中央电视台主办的20xx年“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我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感到无比荣耀,这不仅仅是居马泰同志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整个卫生系统的荣耀,也是我们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荣誉,在中央电视台转播居马泰同志的种种先进事迹,看到他能够二十年如一日,不求索取,只求奉献的坚毅精神,在我县最艰苦的地方扎根工作,让我感觉到他的伟大,他用自己的艰辛付出和无私奉献,为自己赢得了崇高的荣誉,想想我们自己的工作,实在是不能和他比较,虽然都是在基层工作,但他那种扎根艰苦环境,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一心为民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像他那样工作,我们的卫生事业一定会在老百姓的心里留下白衣天使的印象。
结合中共中央十八大会议精神,我们要把学习居马泰同志的先进事迹联系起来,不仅自己要学习,还要带动身边其他人一起学习,要把学习这种先进事迹形成一种风气,让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形成立足岗位争贡献,爱岗敬业争奉献的良好作风,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之后要互相对比,寻找个人不足之处,把学习这种典型先进事迹长期贯彻下去,执行下去。
最美的乡村医生只仅仅是报导了一个居马泰同志,但是我们还要以身作则,把这种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有我们来做事,由患者来监督。
争取出现跟多更美的医务工作者。
8月24日,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南阳堡村乡村医生刘贵芳起了个大早,村里的留守老人刘文美心脏病又犯了,她急匆匆地背着医药箱,往老人家里赶去。
离开刘文美老人家,刘贵芳还是不放心,又把全村"重点照顾"的几个留守老人家里都走了一趟。
一看表,已经上午九点多了。
回到卫生所匆匆吃了点饭,刚放下碗,家里就来了两位小客人,她们是今年刚刚高考完马上要进入大学的学生,专程为感谢刘贵芳资助她们上学而来。
当看到刘贵芳生活、工作的环境时,受助学生刘楠楠说:"刘阿姨,您家里的条件也不富裕,还为我们捐那么多钱,真不知道怎么谢您啊!"上大学,是刘贵芳年轻时的梦想,但是当时家里条件不允许。
最美乡村医生观后感

最美乡村医生观后感美丽的医生们的精神和道德品质正是我们需要的。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最美乡村医生观后感,希望您喜欢!最美乡村医生观后感篇一不管行医道路多么艰巨,行医条件多么困难,在不同环境、不同不同地区及不同职称的医生,都怀着一颗金子般的心,一种对生命不离不弃的执着情怀,宏扬医生“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勾画出“白衣天使”的大爱形象,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生动内涵。
“最美医生”谱写了一曲最美的生命赞歌。
我们要感谢以张金哲、贾永青、次仁班觉等“最美医生”及宋成元、吴朝晖、周晨燕等“特别关注医生”为代表的广大医生,是他们让我们得以重新发现人性的真善美,重新审阅生命的意义。
本次“寻找最美医生”活动中,组委会除评选出十名“最美医生”及“特别关注医生”个人外,还评选出了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队伍、北京协和医院巡回医疗队两个贡献突出的集体,授予他们“最美医生”团队的称号;授予云南防盲医疗队、“和平方舟”号海上医院两个医疗团队“特别关注医生”的称号,宣传他们为实现“人人病有所医”的目标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引导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偏远山区、基层社区、国际救援区,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风雨不变的坚持是难得的,那些点点滴滴的岁月,能将一切绚丽的虚华都对比的毫无色彩。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价值。
强大的责任感和伟大的奉献精神让这些平凡的医生变得不平凡。
把自己生命最后的宝贵时光献给自己最挚爱的医学事业的贾永青,她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她的奉献精神诠释了“最美医生”的一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感悟,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对美好的向往,向往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生命。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大富大贵,虽然那也是一种成功,但“最美医生”带给我们的却是另一种精神上的震撼。
聂荣草原上“最最温暖的太阳”次仁班觉、“1800张欠条”的仁爱村医刘庆民为我们谱写了他们在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这种平凡却伟大的生命带给我们的震撼是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的,好似看见了水滴滴在石头上,久而久之便穿石而过,那种激动是让人无法安静坐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最美乡村医生》观后感
大爱,不只是无私,更是怀寄天下黎民苍生的守护;生命,不只是珍贵,更是衡量人心良知的标准。
第一篇
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是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
“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系列活动一方面深入生动地展现“最美乡村医生”扎根乡村、医者仁心、执着奉献的“最美”品格,另一方面展现包括主流新闻媒体等在内的社会各界为弘扬崇高用心寻找的价值追求。
包扎墩牧区医生,居马泰,1992年7月毕业于伊宁卫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包扎墩牧区卫生院,一干就是20年。
包扎墩是特克斯县三个乡镇、两个牧场以及尼勒克县一个牧场的牧民过冬的冬牧场,总面积2200余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共1500户4000余人。
进包扎墩冬牧场路途十分艰险,身边是悬崖峭壁,脚下是万丈深渊,路是由牧民凿出来的,所以仅能容一匹马或一只羊通过。
每年冬季牧民赶着牛羊转场,只要稍一不慎,人和马就会坠崖,连尸首都无法找回。
就在去年秋天,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年幼的婴儿骑着马转场时,马失蹄,结果连人带马摔下悬崖,母女和马都没能找回来。
所以,包扎墩也被当地的人成为“天堑之地”。
居马泰在这样的地方一干就是20年,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身患心脏病,
不能在高原山区工作,随时有生命危险。
加之他妻子动了5次手术,3个孩子还年幼。
当地卫生局领导签于他的实际情况,准备把他调至农业村,但是他婉言谢绝。
中央电视台转播了居马泰同志的种种先进事迹,看到他能够二十年如一日,不求索取,只求奉献的坚毅精神,在最艰苦的地方扎根工作,让我感觉到他的伟大,他用自己的艰辛付出和无私奉献,为自己赢得了崇高的荣誉。
他那种扎根艰苦环境,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一心为民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像他那样工作,我们的卫生事业一定会在老百姓的心里留下白衣天使的印象。
结合中共中央十八大会议精神,我们要把学习居马泰同志的先进事迹联系起来,不仅自己要学习,还要带动身边其他人一起学习,要把学习这种先进事迹形成一种风气,让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形成立足岗位争贡献,爱岗敬业争奉献的良好作风,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之后要互相对比,寻找个人不足之处,把学习这种典型先进事迹长期贯彻下去,执行下去。
第二篇
他们长年扎根农村,弘扬乡村医生“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勾勒出“白衣天使”
的大爱形象,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生动内涵。
80后乡村医生钟晶,一句“百姓的需要,就是对我的要求。
”多么朴实的话语,让人回味无穷;内蒙古医生王布和行医近30年,始终坚持“有钱没钱咱都看病”的行医原则,最后欠债50多万元,更是令人敬佩。
而现实中,有多少人都报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有机会就向组织伸手,向人民伸手,希望得到提拔,希望调到更好的单位。
难道片中的“乡村医生”就没想过吗?不。
他们有的是坚韧不拔毅力和执着的职业操守。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组工干部。
我们要向“最美乡村医生”那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要始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为基层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准则。
一是要学会淡泊明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是要学会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是要想着时时刻刻为人民服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树立正确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第三篇
没有人要求乡村医生们承诺什么,乡村医生们也不是非要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很多人因为免费为病人看病,债台高筑。
就算不乱收费,仅仅收取一定的医药费,又何至于如此欠债累累?
是什么支撑乡村医生们这样十几二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农
村,以苦为乐,为千家万户送去健康、送去温暖?我想,是乡村医生们善良的本性,是可贵的爱心,是沉重的责任心,是高尚的医德。
乡村医生们用自己默默无闻的行动,用长年累月的坚持,诠释了什么是人世间最美的心灵?什么是人世间最宝贵的真情?什么是人世间最动人的大爱?
这次“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是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新华社中国图片社、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一次大型公益摄影活动,是又一次感动中国的盛举。
长期以来,“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突出问题。
正是有了广大乡村医生们的甘于奉献精神,保障了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乡村医生们做出的重要贡献,值得全社会的尊重和关心,值得我们去发现和讴歌。
乡村医生们的感人事迹,说明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艰苦的环境,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意志,磨练一个人的情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攀比职位的大小,薪酬的高低,工作的轻重,但我们是否对比过贡献的大小?即使我们的付出比别人多,所得比别人少,我们又何必耿耿于怀呢?想想乡村医生们,我们不感到羞愧吗?
但愿我们的广阔农村,能更多一些最美乡村医生,更多一些生命的守护神,更多一些白衣天使,让美好和真情永远传承!
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温暖和感动!
第四篇
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虽然中国人的整体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虽然人们的医疗保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的广大农村,仍然存在大量农民就医难的现实问题。
通过央视发起的这个公益活动,不仅让我们了解到这些乡村医生的可贵品质,他们长年扎根农村,弘扬乡村医生“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勾勒出“白衣天使”的大爱形象,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生动内涵,而且通过这项公益活动,也让全社会能够引起对乡村医生群体的关注,对农村卫生医疗事业的关注,对亿万农民的健康的关注。
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要感谢央视,感谢央视发起的这项公益活动,更感谢以周月华、邓前堆、洛松江村等最美乡村医生为代表的广大农村医生,是他们让我们得以重新发现人性的真善美,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