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完整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背知识点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清单一、物质的分类1. 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分别是什么?游离态(单质)、化合态(化合物)2.从熔沸点角度看,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何差别?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混合物没有3.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不一定;如氧气与臭氧、石墨与金刚石组成的都是混合物4.从与酸或碱反应的情况看,氧化物是如何分类的。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SO3、P2O5)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2O、CaO)不成盐氧化物: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的氧化物(如CO、NO)5.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吗?不一定,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吗?不一定,如CO、NO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吗?是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吗?不一定,如Al2O3、Mn2O76.酸碱盐是如何定义和再分类的?酸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H+的化合物。
酸可以分为强酸与弱酸;或含氧酸与无氧酸;或一元酸与多元酸;或氧化性酸与非氧化性酸等;碱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OH-的化合物。
碱可以分为强碱与弱碱;或一元碱与多元碱等。
盐的定义: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盐可以分为正盐与酸式盐;或可溶性盐与难容性盐等盐的溶解性:钾钠硝铵全都溶,盐酸不溶银亚汞;硫酸难容钡和铅,碳酸只溶钾钠铵;钙银硫酸盐微溶;亚硫酸盐似碳酸。
7. 常见物质俗名和化学式生石灰:CaO 熟石灰:Ca(OH)2 石灰石:CaCO3碱石灰:CaO+NaOH烧碱(苛性钠):NaOH 纯碱(苏打):Na2CO3小苏打:NaHCO38.分散系如何分类的?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类的标准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其中小于1-100nm属于溶液,1-100nm之间的属于胶体,大于100nm的属于浊液。
9.常见的胶体有哪些?云、烟、雾、牛奶、豆浆、河水、血液、有色玻璃等10.胶体有哪些性质?丁达尔效应、聚沉、电泳、渗析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哪些?加热、搅拌、加入电解质溶液、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高考化学(人教)总复习课件: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4节

A.F-、CO2、Na C.Fe3+、SO42-、NO- 3
B.Na、I-、Zn D.Fe3+、O2、H2O2
解析:选 B。 Na、Zn 是金属单质,只具有还原性,I-处于碘
元素的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
3 . 已 知 下 列 反 应 : Co2O3 + 6HCl( 浓 )===2CoCl2 + Cl2 ↑ + 3H2O(Ⅰ);5Cl2+I2+6H2O===10HCl+2HIO3(Ⅱ)。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还原性:CoCl2>HCl>I2 B.氧化性:Co2O3>Cl2>HIO3 C.反应Ⅰ中 HCl 是氧化剂 D.反应Ⅱ中 Cl2 发生氧化反应
Ce4++Fe2+===Fe3++Ce3+
Sn2++2Fe3+===2Fe2++Sn4+
由此可以确定 Fe2+、Ce3+、Sn2+三种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
顺序是( )
A.Sn2+>Fe2+>Ce3+ C.Ce3+>Fe2+>Sn2+
B.Sn2+>Ce3+>Fe2+ D.Fe2+>Sn2+>Ce3+
解析:选 C。该题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分析各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难点是确定碳元素在 HCN 和 CaCN2 中的化合价,从反应物 CaCO3 到生成物 CO2,碳的化合价均为+4 价,没有改变,再 从生成物 H2分析发现氢的化合价降低,显然 HCN 中 H 得电子, HCN 是氧化剂,而 CaCO3 中的各元素化合价均无变化,则还 原剂也必是 HCN,其中的碳元素一定被氧化,在 HCN 中碳为 +2 价,CO 中的碳也为 +2 价,则 CaCN2 中的碳为+4 价, 故 CaCN2 为氧化产物。
解析:选 B。A.由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 反应Ⅰ中还原性为 HCl>CoCl2,反应Ⅱ中还原性为 I2>HCl, 故 A 错误;B.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 反应Ⅰ中氧化性为 Co2O3>Cl2,反应Ⅱ中氧化性为 Cl2>HIO3, 则氧化性为 Co2O3>Cl2>HIO3,故 B 正确;C.反应Ⅰ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 HCl 为还原剂,故 C 错误;D.反应Ⅱ 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氯气发生还原反应,故 D 错误。
高考化学 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节 离子反 考点离子反和离子方程式试题

冠夺市安全阳光实验学校考点二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李仕才1.离子反应(1)概念:离子反应通常是指在溶液中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
(2)本质:使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浓度减小。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复分解反应类型a.生成难溶性的物质,如Al(OH)3、BaSO4等。
b.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c.生成易挥发性的物质,如CO2、SO2、NH3等。
②氧化还原反应类型强氧化性物质+强还原性物质―→弱氧化性物质+弱还原性物质。
如FeCl3溶液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③络合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或络合离子。
如向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④盐类的水解反应:在溶液中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如NH4Cl水解离子方程式为NH+4+H2O NH3·H2O+H+。
⑤电化学反应: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但需要添加电解或通电条件。
2.离子方程式(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H++OH-===H2O可以表示可溶于水的强酸与可溶于水的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的反应。
(3)书写步骤(以CaCO3与盐酸的反应为例)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Na2O2固体与水反应:2O2-2+2H2O===4OH-+O2↑。
( ×)2.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CaCO3+2H+===Ca2++H2O+CO2↑。
( ×)3.Fe(OH)3和稀硫酸的反应:OH-+H+===H2O。
( ×)4.硫酸铜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2-4===BaSO4↓。
( ×)5.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H++OH-===H2O。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6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课件

2.电离方程式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___=_=_=___”表示。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H2SO4:___H__2S__O_4_=_=_=_2_H__+_+__S_O_24_-_______________; (NH4)2SO4:______(_N__H_4_)2_S_O__4=_=__=_2_N_H__+ 4 _+__S_O_42_-_______; BaSO4:______B__a_S_O_4_=_=_=_B__a_2+_+__S_O__24_-___________; KAl(SO4)2:___K_A__l(_S_O__4)_2_=_=_=_K__+_+__A_l_3+_+__2_S_O__24_-______。
2.弱电解质 弱酸:CH3COOH、HClO、HF、HCN、H2SO3、H2S、H2SiO3、H2CO3、 H3PO4 等; 弱碱:NH3·H2O 以及 Cu(OH)2、Mg(OH)2、Al(OH)3、Fe(OH)3、Fe(OH)2 等难溶于水的碱; 水及少数盐,如(CH3COO)2Pb。
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电解质的电离
(6)Cl2 溶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过氧化钠溶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明矾溶于水产生 Al(OH)3 胶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NaHSO4:_N__a_H_S_O__4_=_=_=_N_a_+_+__H__+_+__S_O__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HCO3:___N_a_H__C_O__3=_=_=_N__a_+_+__H_C__O__- 3 _、__H_C__O_- 3____H__+_+__C_O__23-______。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2)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2.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3.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绝密★启用前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 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 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5. 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B. 100 mL 1mol I-1 FeCb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C. 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6.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 CO二次电池。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知识点一:物质分类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⑴物质分类的方法⑵化学反应分类的方法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反应类型举例表示式化合反应C+O2CO2A+B==AB分解反应CaCO3CaO+CO2↑AB==A+B置换反应C+CuO Cu+CO↑A+BC==AC+B复分解反应AgNO3+NaCl==AgCl↓+NaNO3AB+CD==AD+CB②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离子反应和分子反应二、分散系及其分类分散系分散系粒子大小主要特征举例溶液分散质<1nm 透明、稳定、均一NaCl溶液、H2O浊液分散质>100nm 不透明、不稳定、不均一泥水、石灰水胶体1n m<分散质<100nm 较透明、较稳定、均一豆浆、牛奶、墨水(一)、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当光束照射胶体时出现一个光亮的“通路”。
而溶液没有这样的一个现象,所以可以利用此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2、电泳现象①、胶体稳定的原因:a、主要原因:胶体粒子带电,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它们之间相互排斥阻碍了胶体粒子变大,使它们不易聚沉。
注:胶体本身不带电,胶粒带电。
b、次要原因:胶体粒子作布朗运动。
②、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面作定向移动。
③胶体粒子所带电荷分类:a、正电荷: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例Fe(OH) 3、Fe2O3、卤化银(AgCl、AgBr、AgI)胶体等。
b、负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例SiO2、Ag2S、H2SiO3等。
(二)、胶体的聚沉————中和胶体粒子的电荷1、加电解质溶液2、加相反电荷的胶体二、离子反应(一)、电解质1、电解质:(酸、碱、盐、水)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包括CO2、SO2)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注:电解质实际上是指不与水反应通过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
例:①、NaCl=Na++Cl-KOH=K++OH-H2SO4=2H++SO42-②、CO2溶于H2O的溶液能导电,那么CO2是电解质吗?回答:CO2+H2O=H2CO3H2CO3=2H++CO32-CO2本身不能电离故CO2不是电解质。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苏教版必修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苏教版必修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 )授课班级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情感。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成功喜悦。
重点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难点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Na2CO3 钠盐Na2SO4 钾盐 K2SO4 硫酸盐 K2CO3 碳酸盐2、树状分类法二、分散系 (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1、分散系 (1)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3)、分类: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等。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 的为胶体。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
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
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比。
投影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导入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与详细解析(2021年整理)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与详细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与详细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与详细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与详细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与详细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绝密★启用前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 射线造影检查【答案】 D【解析】分析: 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C.氢氧化铝能与酸反应;D.碳酸钡可溶于酸。
详解: A. 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 正确;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B 正确;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检测卷(二)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B. 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弱电解质C. 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D. 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2. 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错误的是()A. 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属于物理变化B. 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1 nm=10-9 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C. 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会产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D. 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粒子带电荷3. 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②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③“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④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氯,两者都含有极性键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⑥C. ①②⑤⑥D. ③④⑤⑥4. 如图所示,两圆圈相交部分表示圆圈内物质相互发生的反应,其中既放出气体,又产生沉淀,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5.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Na2SO3溶于水后所得溶液显碱性:SO2-3+2H2O===H2SO3+2OH-B. 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BaCO3+2H+===Ba2++H2O+CO2↑C. 向NaH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H++OH-===H2OD. 向NaHSO3溶液中滴入足量的Ba(OH)2溶液:2H++SO2-3+Ba2++2OH-===BaSO3↓+2H2O6. 氧化还原反应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3+4H++3e-===NO↑+2H2O,KMnO4、Na2CO3、Cu2O、FeSO4四种物质中有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质甲可能是KMnO4B. 反应中只体现了硝酸的强氧化性C. 氧化过程的反应式一定为Cu2O-2e-+2H+===2Cu2++H2OD. 反应中若产生3. 0 g气体,则转移电子数约为0. 3×6. 02×10237. 将0. 03 mol Cl2缓缓通入含0. 02 mol H2SO3和0. 02 mol HBr的混合溶液中,则溶液中H+的浓度与通入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是下列图中的(纵坐标都表示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8. Fe3+、SO2-4、Mg2+和X四种离子以物质的量之比1∶2∶1∶1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X可能是()A. NH+4B. OH-C. CO2-3D. Cl-9. 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
下列各项为通入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A. x=0. 4a,2Fe2++Cl2===2Fe3++2Cl-B. x=0. 6a,2Br-+Cl2===Br2+2Cl-C. x=a,2Fe2++2Br-+2Cl2===Br2+2Fe3++4Cl-D. x=1. 5a,2Fe2++4Br-+3Cl2===2Br2+2Fe3++6Cl-10.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2HCO-3+Ba2++2OH-===BaCO3↓+2H2O +CO2-3B. 氢氧化铜沉淀溶解在浓氨水中:Cu2++4NH3·H2O===[Cu(NH3)4]2++4H2OC. 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D. Fe(NO3)3溶液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11. 某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不考虑溶液中含的较少的H+和OH-):Na +、NH+、SO2-4、CO2-3、NO-3。
取200 mL该溶液,分为等体积的两份分别做下列实验。
实4验1: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烧碱并加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mL。
实验2: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盐酸,无现象,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得固体2. 33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溶液中可能含有Na+B. 该溶液中肯定含有NH+4、SO2-4、CO2-3、NO-3C. 该溶液中一定不含NO-3D.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且c(Na+)≥0. 1 mol·L-112. 类推思维是化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有关反应方程式的类推正确的332233+===2As+3SnCl2-+6M。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6①氧化剂是H3AsO3②还原性:Cl->As③每生成7. 5 g As,还原剂失去的电子为0. 3mol④M为OH-⑤SnCl2-6是氧化产物A. ①③⑤B. ①②④⑤C. ①②③④D. ①③14. 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CuSO4是氧化剂,FeS2是还原剂B. 产物中的SO2-4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C. 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 5 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 mol e-转移15. 向A. 混合前,BaCl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10 mol·L-1B. 混合前,Na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15 mol·L-1C. 3号实验中沉淀的质量x为1. 398 gD. 完全沉淀60 mL Na2SO4溶液消耗BaCl2溶液的体积为80 mL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16. (9分)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
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
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1)A、B、C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③⑤。
①氢化物②酸③碱④盐⑤氧化物(2)A、B、C三种元素中有一种是金属,则这种元素是A、B、C中的A,理由是A 金属单质在室温下不是气态物质。
(3)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则E的化学式为HCl。
17. (16分)从氧元素的价态看,H2O2是一种特殊氧化剂;从产物看,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剂。
(1)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H2O2+2Fe2++2H+===2Fe3++2H2OH2O2+2Fe3+===2Fe2++O2↑+2H+在以上反应中Fe2+实际上起着催化剂(或催化)作用,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2与Fe2+一样发生上述类似反应,类比(1)在下面填入配平的合适的化学方程式:H2O2+I2===2HI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H2SO4和KI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H2O2,放出大量的无色气体,溶液呈棕色,并可以使淀粉变蓝,有学生认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I-===I2+O2↑+2H+,这个方程式正确吗?不正确?①若正确,理由是(若认为不正确,该步不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不正确,原因是(若认为正确,该步不必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若是离子反应,写出离子方程式;没有离子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12分)已知氧化还原方程式:5C2O2-4+2MnO-4+16H+===10CO2↑+2Mn2++8H2O称取6. 0 g含H2C2O4·2H2O、KHC2O4和K2SO4的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 mL溶液。
量取两份此溶液各25 mL,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中。
(1)第一份溶液中加入2滴酚酞试液,滴加0. 25 mol·L-1 NaOH溶液至20 mL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该溶液被中和的H+的物质的量为0. 005mol。
(2)第二份溶液中滴加0. 10 mol·L-1酸性KMnO4溶液至16 mL时反应完全,此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
该溶液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0. 004mol。
(3)原试样中H2C2O4·2H2O的质量分数为21%,KHC2O4的质量分数为64%。
19. (6分)):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 04 mol。
③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 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 33 g。
请回答下列问题:(1)100 mL溶液中c(SO2-4)=0. 1 mol·L-1。
(2)第③个实验中沉淀减少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