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第一章城市设计概论

适用:为市民而设计,而非特殊阶层。
……具有社会生活意义 安全:防卫空间;人行空间。
……人的基本需求 可达:交通顺畅;方便参与各种活动。
……可接近、可亲近 小巧玲珑
优
美
亲切美
符合人的尺度:以人为依据考虑空间尺度、界 面和空间比例将使空间变得亲 切。如高层建筑围合的空间中, 用低层的裙房作为缓冲,可避 免高层建筑的尺度产生对人的 畏迫感。 “人是万物的尺度。”
⑸、70年代纽约市乔纳森·巴奈特发表了《城市设计 概论》,提出了 城市设计是“设计城市而非设计建筑” 的观点。强调城市设计不仅是空间设计,也是塑造城市 的过程。
⑹、80年代以来,美建筑师韦恩·奥图和唐·洛出版 《美国的城市建筑》一书,该书认为一个独立的建筑 物,城市设计项目,一个计划或一项政策,都会带来 相关影响,进而影响城市开发的导向和城市 形成的改
⑸.城市设计不够深度不够,规划师和建筑师对“城市 设计”这一中间环节不够重视。
二、城市设计的含义、目的、对象、内容
1. 城市设计的含义----相关定义
关于城市设计概念的表述多种多样,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 见解。
(1)“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 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 《城市规划基本法》98GB
变。这一理论促使人们把城市设计与城市开发、城市 管理整体联系起来。把开发建设与对城市结构和经济 的影响联系起来。
以上近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看出,城市 设计的研究 越来越重视综合效益,已经从二维的平面形 式规划发展到由社会规划、经济规划和形体环境规划三 方面内容组成的综合规划,那么对规划师的要求也就越 来越高,要求我们不仅要有规划学科的知识,还要有社 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知识。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城市:是一定生产生活方式把一定区域组织起来的居民点,是人类为生产发展需要,经创造性劳动加以利用和改造的物质环境,是地域或更大幅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城市形成的两种形态:①自上而下---人造城市指按人主观作用、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或某一统治阶级的理想模式建设的城市。
特点:ⅰ由法定准则严格控制和要求建设。
ⅱ城市形态上,用地规则、构图严谨、等级鲜明、计划全面、几何形式强。
ⅲ统治机构和宗教机构位于核心地段,成为全城的重点ⅳ政治和宗教是设计的主导因素,经济是次要的。
ⅴ规模超出一般城镇,倾全国之力建设,设计思想实现几率大②自下而上---自然城市(因袭设计或实用主义设计)按自然或客观规律作用,按发展实际需要,多年叠合积累形成的城市。
特点:ⅰ以群落为基础,从不自觉设计的自然村落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城市ⅱ整体上没有或很少有人为影响,以发展需求、功能合理、使用经济及地域条件为准绳。
是一种渐进的设计。
ⅲ建设形式表现为灵活用地、自由构图、有机联系、随机应变ⅳ社会成员用共同的语言和传统维系在一起,较为排外,生存方式自给自足,对外界依赖较小。
城市设计:对城市外部空间以及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目的为了确定一个城市活动与目标的总体空间布局,使其具有吸引力并令人赏心悦目雅典卫城圣地建筑群布局特点:①建筑物安排顺应地势②建筑布局没有采用简单刻板的轴线关系。
③考虑到了空间环境美及空间与山峦的结合,以及从周围仰望卫城的效果。
④建筑形式是通过人们长期观察思考并在实践后所得到的结果。
⑤体现了城市为民服务的思想。
罗马城布局原则:1.以选址,分区布局,街道建筑方位定向,神学思想作为城市布局四要素2.城市建设遵循米利都城---封闭广场及广场四周连续的建筑,宽敞大街及两侧成排建筑,剧场的建设。
体现华丽雄伟建筑风格。
欧洲中世纪城市建设特点:①规模较小②城市选址在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地形高爽地区③城市大多自发形成,以环状,放射状居多④充分利用城市制高点,河湖水面及自然景色成为城市特点⑤以小教堂,小井台结合城市公共活动场地⑥街道蜿蜒,视觉效果丰富⑦城市广场多属于综合型广场,位于市中心,各具特色⑧城市形态自下而上⑨运用色彩形成自己的环境特色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土地使用过程的步骤:1.建立土地开发特定目标2.建立土地使用特定标准,注意政策的可实施性,实用性3.依据目标和标准确定土地使用格局土地使用内容四方面:1.开发强度和土地使用经济性2.保护自然与生态环境3.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4.交通及人口密度控制建筑体量和体块的控制:1.保证城市公共空间绿化有良好的日照条件2.保证历史建筑良好景观条件,并与周围协调3.保证街道广场等人流聚集和停留场所有良好的日照和视觉4.保证建筑物之间的文脉关系,历史延续性就相协调的空间比例关系5.保证城市的天际线有自己的特色交通与停车:对城市交通的组织,通过对主次干路,高速公路,停车场所等布局与设计来构成城市的空间骨架步行区特点及作用:在城市一定区域内实现人车分离1.提供步行休憩社交的场所,增进人际交流和地域认同感,促进使劲市民维护心市容。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第⼀章】1、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的⽣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平为⽬标,以城市⽂化特⾊展⽰为特征的规划设计⼯作。
2、【古罗马的城市设计特点】:①在城市设计艺术上,古罗马城市更强调以直接实⽤为⽬的,⽽⾮是为了纯粹审美的艺术追求。
城市设计的最⼤贡献是城市开敞空间的创造与城市秩序的建⽴。
他们将古希腊⼴场⾃由、不规则、多少有些零散的空间塑造为城市中最整齐、典雅、规模巨⼤的开敞空间,并娴熟的运⽤轴线系统和透视⼿法建⽴起整体壮观的城市空间秩序;②古罗马城市设计的最成功之处是不再强调和突出单体建筑的个体形象,⽽是使建筑实体从属于⼴场空间,扩展到照顾其与其四邻建筑的相互关系;③古罗马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体现政治⼒量和组织性,利⽤⼀组⽐例关系,使建筑本⾝的各组成部分达到相互协调,⽽不需要⼈的尺度。
3、【巴洛克时期的城市设计】:①巴洛克城市设计有着明确的设计⽬标和完整的规划体系,是当时⼏何美学的集中反映;②在城市设计中,巴洛克的典型做法是彻底打破西欧中世纪城市⾃然、随机的格局,代之以整齐的,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③宽阔笔直的⼤街穿起若⼲个豪华壮阔的⼴场,⼏条放射性⼤道通向巨⼤的交通节点,形成城市景观的戏剧性⾼潮。
4、【霍华德的“⽥园城市”与赖特的“⼴亩城市”的区别】:从社会组织⽅式上看,霍华德是⼀种“公司城”的思想,在花园城内试图建⽴劳资双⽅的和谐关系,⽽赖特则是“个⼈”的城市,每家每户占地⼀英亩,相互独⽴;从城市特性上看,“⽥园城”是⼀种既想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有相结合乡村⾃然优雅的环境,是⼀种折中⽅案,⽽赖特则抛弃城市的所有结构,真正融⼊⾃然乡⼟之中,从后市的影响上看,“⽥园城市”模式导致后来的新城运动,⽽赖特的“⼴亩城市”则成为后来欧美中资产阶级的居住梦想和郊区化运动的根源。
5、明北京中轴线:从外城南门永定门直⾄钟⿎楼构成长达8km的中轴线,经过笔直的街道,九重门阙,直达三⼤殿,并延伸到景⼭和钟⿎楼。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第⼀章1.城市设计的概念、定义、研究内容,可以分为理论性概念和⼯程实践性概念两种。
2.城市设计的概论总结: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的,运⽤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的研究和设计。
3.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城市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
2.城市设计为城市规划创造空间和形象。
3.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
4.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1.)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局部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设计,但城市设计⽐较偏重空间形态,⽽详细规划则⽐较偏重操作,关注定位和定线。
2.)从重点上讲,详细规划更偏重于⽤地性质,建筑道路等两边的平⾯安排,⽽城市设计更侧重于建筑群体的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建筑⼩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等。
3.)从内容上讲,详细规划更多涉及⼯程技术问题,体现的是规划实施的步骤和建设项⽬的安排,考虑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筑与市政设施⼯程的配套,投资与建设量的配合,⽽城市设计更多涉及感性认识及其在⼈们⾏为,⼼理上的影响,表现为在法规控制下的具体空间环境设计。
4.)从⼯作深度上讲,详细规划常以表现⼆维内容为主,成果偏重于法律性的条款,政策,⽅案和图纸则居于次要地位。
⽽城市设计多图⽂并茂,图纸,⽂本,导则均在其中起重要作⽤,且具有⼀定的实施操作弹性和前瞻性,并附有充分的具体三维直观效果的表现图纸,成果较详细规划更细致。
5.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以多重委托⼈和公众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反映社会公正和环境共享的准则,超出了⼀般建筑功能,造价,美观等内容。
建筑设计基本上取决于设计者本⼈和项⽬业主的⽬标价值取向。
6. 1999年国际建协⼤会通过《北京宪章》。
以及具有中国特⾊的旧城。
“有机更新”论,“⼭⽔城市”论,绿⾊城市设计概念以及⼀批成功实施案例等已经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第⼆章城市的定义:形成固定的商品交换居民点。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第一章基本概念1.什么是城市?城市的本质: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空间环境为基础、以经济活动为支撑、以历史文化为认同、以社会关系为维系、以科学技术为动力的聚集体,是一个开放、复杂、动态的巨系统。
2.城市空间所具有的属性:物质属性、社会属性、生态属性、认知与感知属性3.城市空间结构: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也可以解释为城市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要素,在城市成长过程中,在城市地域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和营运过程中的形态。
4.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特性:①可辨识性②持续性(系统性)③动态性(变化性)④阶层性(不对称性)5城市空间结构分类:①星形结构----华盛顿、莫斯科②带状城市----香港、常州、江南水乡城镇③卫星城④格网城市----北京⑤其他结构城市6.城市空间形态:是各种空间理念及其各种活动所形成的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社会合法结构的外在表现。
7.城市形态的影响因素:①城市物质要素的空间布置形式②城市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所形成的城市精神文明面貌③社会体、政治形式和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城市社会生态结构8.什么是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师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也称综合环境设计。
任务是为你们各种活动出具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方面。
9.城市设计概念的释义:①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②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三维物质空间形态所做的综合的形体环境设计③城市设计不仅要运用一定得是设计理念和手法,还要注重设计与实践的的衔接实践中的操作方式10.城市设计概念的发展:①就城市设计的定位而言,从最初的偏重景观——视觉艺术布局;经过强调重视感情——文化的理念;进而又经过关注环境——行为的相互作用②就城市设计的目标而言,从最初的单一目标,发展到现在追求多重综合的目标③就城市设计的范畴而言,从最初的单纯的物质空间到人类活动,到空间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④就城市设计的实践活动而言,从最初强调固定空间结果到强调发展建设的组织全过程第二章发展历程1.巴洛克风格的城市设计:采用整齐的、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几条放射性大道涌向巨大的交通节点,形成城市景观的戏剧性高潮。
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

城市设计概论第一章含义、目的、范围与内容一、城市设计的含义(1)、形体环境论:从三维角度对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或对公共环境的设计。
(2)、建筑论:是对空间秩序的创造,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大规模的建筑设计或是建筑学的扩展。
(3)、规划论: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阶段或一个分支,是城市规划的深化或具体化。
(4)、管理论: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是运用法律手段对城市的综合控制。
(5)、全过程论:应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是解决经济、社会和物质形式问题的手段。
城市设计各种概念:a、近代城市设计的倡导者E.沙里宁论述“城市设计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广义建筑学问题。
城市三维空间是城市设计的主要对象,对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一直是城市设计关注的焦点。
b、C.Sitte 《城市建设艺术》指出近代城市设计与传统建筑学和形态艺术之间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c、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1975年提出“城市设计是当建筑进一步城市化,城市空间更加丰富多样化时,对人类新的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
“城市设计赋予城市更加丰富空间概念,创造出新的、更加有人情的空间秩序”。
日本的土肥博至也认为“城市设计是指城市社会的空间设计”。
d、《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的定义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安排和艺术处理”。
“城市设计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型体,城市设计师通常有三种不同的工作对象:A.工程项目设计;B.系统设计;C.城市或区域的设计e、E.DBocan在《城市设计》书中写到“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包括相关的要素如风景或地形所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布置和设计”。
“好的城市设计能在城市的自然形态方面产生一种逻辑和内聚力,一种赋予城市及其地区以性格的突出特征的尊重”。
f、英国皇家城市协会1998年主席F.Tibbalds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为了人民的工作、生活、游憩而随之受到大家关心和爱护的那些场所的三维空间设计”。
g、B.Goodey1987年指出“城市设计是在城市环境中创造三维的空间形式。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城市设计概论主要内容●城市设计概述城市设计的概念及其内涵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的历程城市设计的主要发展阶段对各阶段城市设计的理解●城市设计历程中城市设计的主要理论及思潮传统城市设计近代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理想模式城市设计的英雄时代现代城市设计从设计城市到城市设计当代城市设计的主要走向●城市设计研究的对象层次、类型构成及其价值判断城市设计的对象层次和内容范围城市设计的目标和评价标准●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城市街道空间城市广场空间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轴线城市滨水区的设计历史地段城市建筑综合体城市光环境●城市设计实践及方法探讨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实践一城市设计概述(一)城市设计的概念及其内涵一般而言,城市设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环境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一般,对城市设计的看法可分为理论形态和应用形态理论形态的城市设计专家和学者比较注重城市设计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反复推敲提出设想,审慎概念的定义域和内容,并旁征博引。
有时还是时常转换视角和研究方法,建立理论模型,力求从本质上揭示城市设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较多的反映个人的价值理想和信仰,不依附社会潮流、观念、看法,不受政治经济等现实因素制约。
应用形态的城市设计——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从自己的实践和案例研究来理解城市设计的定义,更加关注内容的现实性、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常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有关,具有显见的政策取向和工程取向。
总之,不论是从理论形态还是应用形态来理解城市设计,以及随着在历史长河中城市设计日趋成为一门正在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的学科专业概念来看,我们尝试给城市设计做出如下定义:城市设计是与其他城镇环境建设学科密切相关,关于城市建设活动的一个综合性学科方向和专业。
它以阐明城镇建筑环境中日趋复杂的空间组织和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空间对象进行设计研究工作。
城市设计PPT课件 第一章 城市设计概述

1.王建国 《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3.徐思淑 周文华 《城市设计概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4.E.N.培根《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5.张 斌 杨北帆 《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0 6.齐 康 《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7.金广君 《国外城市设计精选》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8.陈雪明翻译《美国的城市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年1 9.梁雪 肖连望编著《城市空间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0年 10.夏健龚编著《小城镇中心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 11. 吉伯德(英国)《市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3 12.芦原义信 ( 日本 ) 《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13. 麦克哈格(美国)《设计结合自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天人合一的思想: 《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进 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才,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 道路不必中准绳。”认为城市规划建设应当顺应自然条件。 近现代城市设计:对西方思想及方法的学习借鉴及引用。
传统城市设计:从城市领域涉及三维形体的意义上讲, 应该认为工业革命以前的城市建设都是以城市设计为 途径的。因为古代人们都是以物质形态的城市为对象 来规划的。以及后来的理论:西特倡导的“视觉秩序” 观点、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主张、沙里宁的“有 机城市”思想等等。 实际上是一种用城市三维形体环境设计的途径来取代 城市规划的一种尝试,是不现实的。
城市或区域设计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设计的含义相关定义从理论形态理解城市设计2从社会结构人的活动和空间形体环境结合的角度分析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项活动的交织一种好的城市形态理论林奇klynch城市设计的含义相关定义从理论形态理解城市设计3城市设计涉及空间的环境个性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城市社会中存在人类结合的不同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的形体;
•三是城市或区域设计,包括了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区更新改造保护等设计。”
1.1城市设计的概念——理论性概念
2.关注行为和环境的城市设计——小组10(Team 10):
►提出的“门阶哲学”强调城市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微观层次。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直到专项规划中都包含城市设计的内容,城市设计始终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贯穿在城市规划的每个阶段
►城市设计关注的是人与城市形体环境的关系和城市生活空间的营造,内容具体而细致。环境效益是城市设计追求的主要目标。
1.4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的关系
1.3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
•定性标准
►纵观世界城市建设发展历史,成功的街道、空间、村落、市镇和城市往往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如宜人的空间尺度、视觉愉悦、使用方便、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就属于人所公认的环境优点。
1.3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
•定量标准
•定量的城市设计标准通常以条例法规形式表达。
►如1969年,美国城市土地研究所与联邦住宅局合作推出了一套控制土地使用强度的体系(LUI:land use intensity)
►定性标准
►(1)可识别性
►指应具有明显的感性特征,便于识别,易于记忆,生动而引人注意。
►建筑上的国际式破坏了许多地方传统,曾经与众不同的建筑也因为照搬抄袭而湮没,所有的城市和城市建设看起来都差不多。因此,人们认为设计师应尽量设计出反映不同区域的差异或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形式,例如居住建筑、商业建筑或市政建筑的不同语汇。
•定性标准
不列颠百科全书把城市设计标准定为环境容量、活动方便、环境特性、多样性、格局清晰、涵义清晰、感知的保愉悦,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等项,就属定性的标准。
罗·托马斯在《设计城市》一书中提出了城市设计评价的6条准则,即:历史保护扣城市更新、人的适居性,空间特征,土地综合使用、环境与文化联系、建筑艺术与美学准则。
1.1城市设计的概念——理论性概念
5.英国学者吉伯德(F.Giberd):
►认为“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
6.斯滕伯格(E.Stemberg):
►认为城市设计是在建成环境中关于人们对于私人或是公共领域中环境体验的一门学科。——一种城市设计的整合性理论
章节编号
章节名称
第一章城市设计概论
知识点
本章重点与难点
本章学习目标和指南
本章课前思考
章节具体内容
第一章城市设计概论
1.1城市设计的概念——理论性概念
•1.不列颠百科全书:
►“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的在形体方面所作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
►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第五,要保护城市的历史遗存,使城市的历史文脉得以继承、延续和发展;
•第六,要与城市的总体规划框架和各种专项规划相衔接。
同时,邹先生还提出了“发展型”、”保护型”和“研究型”三类城市设计工作类型。
1.1城市设计的概念——工程实践性概念
•总结:
►来自实际的工作和案例研究。
►注重内容的现实性、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4.我国学者齐康院士:
►城市设计不是某一元素设计的优化,而是经过分析比较之后优化的设计。
►城市设计包含着这样几个意义:
一是离不开‘城市‘(Urban).凡是城市建造过程中的各项形体关系都有一个环境,不过层次不同,但均属于城市,在组成城市不同层次的环境之中,不同层次的系统中都由各自的要素组成,都有自己的特定关系形成的结构关系。
•第一,以城市空间为对象,通过城市设计创造高质量的,三维的物质形体环境;
•第二,重视研究使用者(人民大众)的需要和愿望,研究人们的行为规律和爱好,为人民提供舒适、方便、安全、清洁、悦目的城市空间;
•第三,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为各种经济活动提供空间和场所,有利于增强城市的活动和竞争力;
•第四,要创造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人工环境,设计要不破坏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好自然生态;
•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局部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行设计,但城市设计比较偏重空间形态,而详细规划则比较偏重操作,关注定位和定线。
1.4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的关系
►(1)从评价标准方面看,详细规划较多地涉及各类技术经济指标,适用经济,与上一层次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的匹配是其评价的基本标准;它是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而制定的,较少考虑与人活动相关的环境和场所意义问题。而城市设计却更多地与具体的城市生活环境和人对实际空间体验的评价,如艺术性、可识别性、舒适性、心理满意程度等难以用定量形式表达的标准相关。
希尔瓦尼(美国)在总结他人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综合的标准:可达性、和谐一致、视景、可识别性、感觉、适居性。
如1970年制定的旧金山城市设计计划,确定了10项原则作为“基础概念:舒适、视觉趣味、活动、清晰和便利、独特性、空间的确定性、视景标准、多样性/对比、协调、尺度和格局。
1.3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
•两者的共同点:
►认为城市设计与人的认知体验和城镇建筑环境有关。
1.1城市设计的概念
•王建国:
►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段汉明:
►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
1.1城市设计的概念——理论性概念
•4.重视关系的城市设计——美国学者拉波波特(A.Rapoport):
►“从文化人类学和信息论的视角,认为城市设计作为空间、时间、含义和交往的组织,城市的形态塑造应该依据心理的、行为的、社会文化及其他类似的准则,强调有形的、经验的城市设计,而不是二度的理性规划。”
►“城市设计是建立联系的艺术,联系建筑物与其他建筑物,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以此服务于现代生活”。
•朱自煊先生曾经将城市设计的目标任务总结为:
(1)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宜人、方便高效、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和社会环境。
(2)要为城市社区建设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空间秩序和社会秩序。
(3)一项综合规划设计工作,要求综合各个专业的需要,做到合理安排、协调发展。
(4)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合理设计,主要立足于现实,又要有理想和丰富的想像力。
1.3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
定性标准
►(5)丰富性
►建筑环境应该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许多方面提供不同的感受,尤其是步行区应该特别注意细部处理,建筑形式细部才能体现丰富。
►鼓励人们在其拥有的物业或空间上标注其个人的口味和价值观是实现丰富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6)多样性
►首先意味着土地的“混合使用”,然后意味着建筑类型和形式的多样,以及使用者的多样。
7.《中国大百科全书》:
►“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称为综合环境设计”。
1.1城市设计的概念——理论性概念
•总结:
•重视城市设计的学术性和综合性
•拥有各自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定量标准包括两建筑后退.人防、日照通风、减噪、六线控制要求等
►其他设计要点:纪念性建筑和空间观赏的视角设计控制;建筑高度和街道、广场空间宽度的高宽比;相对于特殊的地标、背景建筑、重要的视景的高度等
城市设计概念
•1.1城市设计的概念
•1.2城市设计的目标
►认为城市社会中存在不同层次的人类关系,城市的形态必须从社会本身的结构中发展起来,因此,城市设计因当以人为主体,注重文脉,强调空间的环境个性,场所感和可识别性,体现人类的行为方式。
1.1城市设计的概念——理论性概念
3.美国学者林奇(K.Lynch):
►1981年在《城市形态》(A Theory of Good City Form)中,从城市的社会文化结构、人的活动和空间形体环境结合的角度提出“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
►指出城市设计不仅仅与所谓的城市美容设计相联系,而且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现行的城市设计领域发展可以视为一种用新途径在广泛的城市政策文脉中,灌输传统的形体或土地使用规划的尝试。
1.1城市设计的概念——工程实践性概念
•3.埃德蒙.培根(E.Bacon) ——曾主持费城和旧金山城市设计工作:
美好的城市应是市民共有的城市,城市设计的目的就是满足市民官能(感性)的“城市体验”。
•1.3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
•1.4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关系
•1.5城市设计的内容
•1.6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
•1.7中国城市设计的发展
1.4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拥有比城市设计更为宽广的对象和领域范围
►城市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城市设计可以起到深化城市规划并指导具体实施的作用
►考虑建筑形式变化以帮助人们确定其方位。强调色彩、建筑材料以及使其更具个性以使城市在视觉上能够被认识。
►(2)活动方便——塑造一种真正为人们活动服务的空间。
►(3)格局清晰——意指一个环境内的元素布置的逻辑性能使人们理解环境在空间与时间中所形成的格式。
►(4)可达性——人们认为只有具有可达性的场所才可供选择,因此应该理解与分析贯穿某一区域各种运动形式的路径,同时亦考虑不同交通方式间适当的联系。并从入口、路径、结构的清晰、安全、目标的方位和标识、指示等要素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