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汇报

合集下载

综合实验报告范文

综合实验报告范文

综合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综合实验,并进一步提升实验者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一些电子设备的维修为主题,具体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1.故障现象观察和记录:对电子设备进行初步检查,观察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并按顺序记录下来。

2.故障分析:根据故障现象的记录,对可能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

3.故障修复:通过对故障原因进行实验验证,确认具体故障点,并进行修复。

三、实验步骤1.故障现象观察和记录:经过初步观察,电子设备无法开机,电源指示灯未亮起。

将该现象记录下来。

2.故障分析:根据故障现象的记录,初步判断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故障原因:a.电源问题:电源线连接不良或损坏,电源开关故障等。

b.电路板问题:主板或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损坏等。

3.故障修复:a.检查电源线连接情况,发现电源线连接良好。

b.使用万用表对电源开关进行测试,发现电源开关无故障。

c.拆卸电子设备,对主板进行仔细观察,发现一个电容器破裂。

推测该电容器故障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无法开机。

d.更换故障电容器,重新组装电子设备。

e.进行开机测试,电子设备正常开机,故障修复成功。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经过实验,成功修复了电子设备的故障,使其能够正常开机。

故障原因是电容器损坏,导致电子设备无法正常供电。

五、实验心得通过本次综合实验,我深刻体会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和记录现象,以便确定故障原因和进行有效的修复。

通过这样的综合实验,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增强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本次综合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并为进一步提升实验者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打下基础。

这次实验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电子设备故障检修的过程和方法,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实验进度情况汇报怎么写

实验进度情况汇报怎么写

实验进度情况汇报怎么写
尊敬的领导:
我通过此次实验进度情况汇报,向您详细介绍我们实验组最近
的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果。

首先,我们实验组在上个月成功完成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
条件的准备工作。

我们对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进行了全面的采购
和检验,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接着,我们按照实验方案的要求,对实验操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规划,确保每一个步骤都能够
准确无误地进行。

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方案的要求,进行了
实验操作。

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认真的记录和分析,确保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及
时的处理和解决,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实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现象和规律。

这些发现为我们进一步的实验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也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继续深入分析这些
数据,探索其中的内在规律,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证据。

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我们也积极与其他实验组进行了交流和合作。

我们向他们介绍了我们的实验方案和初步的实验结果,也向他们请教了一些实验操作中的技术问题。

这些交流和合作为我们的实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发,也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可能性。

总的来说,我们实验组在这段时间里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和成果。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我们的实验工作,为我们的研究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此致。

敬礼。

防水蓄水实验情况汇报

防水蓄水实验情况汇报

防水蓄水实验情况汇报实验情况汇报:防水蓄水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种防水蓄水系统,测试其在降雨过程中的蓄水效果,验证该系统是否能有效防止水源的浪费和土壤的水分流失,为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提供参考。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了一种防水蓄水系统,该系统由高密度聚乙烯防水薄膜和排水管道组成。

在实验中,我们将在模拟雨水下降的条件下,观察该系统的蓄水效果。

实验装置:1. 实验装置:模拟雨水的喷洒装置、防水蓄水系统、水位计、水泵、水槽等。

2. 实验材料:高密度聚乙烯防水薄膜、排水管道、水源等。

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装置:将实验材料按照设计要求搭建起来,确保装置稳定可靠。

2. 进行实验准备:将水源接入实验装置,调试喷洒装置和水泵,确认能够模拟雨水下降的条件。

3. 喷洒雨水:调节喷洒装置,水泵开始循环注水,控制喷洒强度和时间,模拟降雨过程。

4. 观察蓄水效果:通过水位计观察防水蓄水系统中的水位变化,记录下每个时间节点时的水位数据。

5. 实验结束:停止喷洒雨水,关闭水源和水泵,拆除实验装置。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分别记录了5个时间节点的水位数据,并绘制了水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结果显示,在20分钟内,防水蓄水系统成功蓄集了大量的水。

经过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防水蓄水系统在降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蓄集雨水,避免水源的浪费和土壤的水分流失。

2. 防水薄膜具有很好的阻挡性能,几乎没有水分透漏出来。

3. 排水管道能够快速将蓄集的雨水引导出去,避免系统过载。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防水蓄水系统的有效性。

该系统可以应用于天然水源的蓄水和储存,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和优化的地方:1. 提高防水薄膜的阻挡性能,避免雨水渗漏。

2. 调整排水管道的位置和数量,确保蓄水效果最大化。

结论:本实验成功验证了防水蓄水系统的蓄水效果。

该系统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和排水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家具制作的实验报告

家具制作的实验报告

家具制作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作家具来研究家具制作的工艺和技巧,并探索不同材料和工具对家具制作质量的影响。

实验器材和材料- 实验器材:手工工具(如锤子、钉子、手锯、刨子)、电动工具(如电钻、电锯)、刷子、钢尺等。

- 实验材料:木板、木胶、螺丝钉等。

实验步骤1. 设计家具首先,我们需要设计一件家具,例如一张木质书桌。

通过绘制草图并且测量所需尺寸,确定家具的设计图纸。

2. 准备材料和工具根据设计图纸,准备所需的木板和其他材料。

选取木板需要考虑材料的质量和外观,以及所需尺寸和厚度。

3. 分割和打磨木板根据设计图纸,使用电动锯和手工锯将木板按照所需尺寸分割成不同的部分。

然后,使用锉刀、砂纸等工具打磨木板的边缘和表面,使其光滑且无毛刺。

4. 组装家具根据设计图纸将分割好的木板进行组装。

使用木胶粘合木板的接缝,并使用钉子或螺丝钉将各个部分连接起来。

确保每个接缝都牢固可靠。

5. 微调和涂装完成组装后,进行微调和涂装。

检查家具的稳固性,并进行必要的修整。

然后,使用刷子将漆或油涂在家具的表面,提高其外观和耐久性。

6. 完成和评估所有工艺完成后,检查家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评估其制作质量和外观效果。

检查是否有瑕疵或不平整的地方,并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修复。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一张木质书桌。

通过设计图纸和选择合适的木板,我们确保了家具的尺寸和外观符合我们的预期。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使用电动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需要特别注意安全操作。

而手工工具则能够更精细地处理一些细节和调整。

在组装家具时,使用木胶和螺丝钉结合可以更好地保证家具的稳固性和耐久性。

而在微调和涂装过程中,我们发现仔细的修整和涂装能够提高家具的外观效果,使其看起来更加精美。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只能制作一件简单的家具,无法涵盖更多种类和工艺。

其次,由于实验的局限性,我们并不能完全模拟真实的家具制作过程,现实情况下会有更多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可供选择。

科学实验报告(集合15篇)

科学实验报告(集合15篇)

科学实验报告(集合15篇)科学实验报告1实验内容 1种子发芽对比实验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 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入洞中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实验人实验时间仪器管理员签字科学实验报告2x班x组组长:__实验时间:x年x月x日实验名称:吹纸片(奇怪的纸片)实验目的:空气是否有压力。

所用器材:2张条形纸片(约30cm----40cm)。

(装置)实验步骤:1、准备2张纸片。

2、用两手分别捏住纸片的一端,让它自然下垂,使两纸片间的距离约2厘米。

3、用力向纸片中间吹气。

4、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只听“哧”的一声,那两张纸合起来了。

认识结论:空气中有压力,当我们吹气时,就把纸中间的空气吹跑了,两与旁的空气向内挤压,两张纸就合起来了。

科学实验报告3“记录”是小学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在整个科学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学课程标准》所给出的“具体内容标准中”有众多的内容直接与研究记录有关,如“用简单的材料,设计科学实验,并做实验记录”,“用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观察,并用文字和图来表达”等等。

纵观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科学记录越来越得到了我们老师的重视,大部分课中都要求学生做科学记录,但许多仅仅是做一下记录方便汇报而已,大多流于形式。

许多科学实验探究课的记录都与我们科学课记录的目标背道而驰,记录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进行有效的记录?对此,我根据自己近几年的实践与研究,说说自己对科学课记录的一些思考与做法。

实验进展情况汇报模板

实验进展情况汇报模板

实验进展情况汇报模板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我是XXX实验室的XXX,现就实验进展情况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实验背景。

本实验旨在研究XXX领域的XXX问题,通过XXX方法,探索XXX的XXX
机制,为XXX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实验设计。

我们采用了XXX设计,具体包括XXX步骤,1. XXX;2. XXX;3. XXX。

三、实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操作,克服了XXX困难,取得了
以下进展:
1. 实验步骤一的XXX。

我们成功完成了XXX步骤,获得了XXX数据。

经过分析,发现了XXX现象,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XXX。

2. 实验步骤二的XXX。

在XXX步骤中,我们遇到了XXX问题,经过反复尝试,终于解决了XXX困难,取得了XXX进展。

3. 实验步骤三的XXX。

XXX步骤中,我们进行了XXX实验,得到了XXX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XXX。

这些结果对于我们理解XXX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XXX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五、存在问题与展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XXX。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XXX措施,力求解决。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深入研究,探索XXX的XXX机制,力争取得更加丰富的研究成果。

六、感谢。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得到了XXX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上就是XXX实验室XXX的实验进展情况汇报,谢谢大家!。

实验教学工作汇报(3篇)

实验教学工作汇报(3篇)

实验教学工作汇报(3篇)实验教学工作汇报(精选3篇)实验教学工作汇报篇1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

掌握这项技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因此,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活动。

学校把实验教学工作做为重点工作之一,下面把中学实验教学工作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占地面积35350平方米,校是一所市级一类农村初级中学。

校舍面积2710.96平方米。

有主教学楼一栋,教学平房两栋,标准化食堂宿舍一栋。

标准化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各一个。

全校藏书7951册,教学仪器设备配齐率达92%以上。

学校不但拥有农村初中堪称一流的硬件设备,更有一支敬业爱岗、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现有教职工48名,校生388人,三个学年12个教学班。

其中高级教师6名,中学一级教师18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县级骨干教师18名。

专任教师100%拥有大专及本科学历。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继续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科研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现代实验技能,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中考成绩连续6年名列全县18个农村中学前茅。

__年,翻盖了一座将近600平方米的d级教学平房。

年安装了全县最先进的标准化物理和化学实验室各一个。

中学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稳步推进着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实验教学地位:1、校把实验教学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

并有实施方案。

实验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认真落实。

制订了实验室建设发展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并有具体落实措施。

2、能把实验教学纳入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日程。

每年召开实验教学专题会议。

有总结。

对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时进行研讨并认真加以解决。

3、明确实验教学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了实验教学领导小组和实验教学研究小组。

由胡春桥同志兼职负责实验员。

三、实验教学经费:经费落实到位,学校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工作。

全加器和全减器的设计实验报告

全加器和全减器的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全加器和全减器的设计实验报告姓名:刘梦梦学号:15336113一.预习报告:<手写版>二.实验报告:1.设计过程全加器:1)通过真值表分析得到Sum = (A⊕B)⊕C(N)C(N+1) = AB + C(N)(A⊕B)由于实验过程中没有或门可以供使用,所以对C(N+1)的形式做变更。

C(N+1) =A,B,C(N)的产生使用74LS197,即sum可使用两个74LS86实现,C(N+1)可使用三个74LS00与非门和一个74LS86异或门实现。

用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测试:2)使用74LS138译码器实现,可以实现三个变量的逻辑函数。

Y0-Y7代表着输入变量的全部最小项。

通过真值表可以得到Sum = =C(N+1) = =即使用两个四输入与非门74LS20即可实现用proteus软件进行电路仿真测试:全减器:1)通过真值表分析得到Sum = (A⊕B)⊕C(N)C(N+1) = BC(N) + (B⊕C(N))由于实验过程中没有或门可以供使用,所以对C(N+1)的形式做变更。

C(N+1) =A,B,C(N)的产生使用74LS197,即sum可使用两个74LS86实现,C(N+1)可使用三个74LS00与非门和一个74LS86异或门实现,其中的实现可以将A接入一个与非门,达到取反。

用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测试:2)使用74LS138译码器实现,可以实现三个变量的逻辑函数。

Y0-Y7代表着输入变量的全部最小项。

通过真值表可以得到Sum = =C(N+1) ==即使用两个四输入与非门74LS20即可实现用proteus软件进行电路仿真测试:2.实验过程全加器:1)利用门电路实现。

使用74ls197构成十六进制计数器产生8421码作为A,B,C(N)的信号输入,将CP0接连续脉冲10kHz,Q0和CP1,连接,Q2,Q1,Q0分别作为A,B,C(N),将A,B接入74ls86,其输出和C(N)再一起接入74ls86,输出即为su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解剖图
家兔气管插管过程示意图
颈总动脉插管过程示意图
方法与实验步骤
4
行一侧颈总动脉插管,结扎固定备用。再于股动脉内插入带有 三通针头的细塑料管结扎固定备放血用。
将颈总动脉插管通过压力换能器及桥式放大器与PowerLab相
5
连,描记一段正常血压曲线。通过呼吸换能器与PowerLab相连 ,描记呼吸曲线。 描记正常血压与呼吸后,用未插管侧颈总动脉行夹闭反射(用
中枢兴奋(反射弧的构成:窦神经为传入神经);
第六部分:预期实验结果及机制分析
结果
机制:(2)缺氧导致酸性产物增多,也可以刺激外周和中枢
化学感受器, 兴奋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 快,增加肺通气量,这是一种代偿性反应。随着缺氧程度的加 重和时间的延长,缺氧直接抑制呼吸中枢,造成呼吸抑制,使 呼吸减弱、减慢,甚至于停止。
方法与实验步骤
8
准备好缺氧瓶一个,用吸管吸取20%氢氧化钠10ml加入瓶内, 塞紧瓶塞。
9
将缺氧瓶塞上与瓶内相通的玻璃管与呼吸换能器的侧管相连,
立即记录开始缺氧的时间。缺氧的过程中,不断摇动缺氧瓶,使家 兔呼出的CO2充分被氢氧化钠吸收。
方法与实验步骤
10
观察家兔血压及呼吸的变化,当血压降至正常水平的1/2时,立
第六部分:预期实验结果及机制分析
结果
4
当血压下降至1/2时,行颈总动脉夹闭反射,血压
和心率无改变。机理:神经系统耗氧量最高,对缺氧 的耐受性也最差。缺氧严重,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障碍,对刺激的反应性降低甚至小时,所以夹闭反射 减弱或消失。
第六部分:预期实验结果及机制分析
结果
停止缺氧后,呼吸和血压的改变。
送的主要形式[3]。本实验主要是复制低张性
缺氧动物模型,并观察缺氧过程中机体的机 能和代谢变化。
实验目的
第二部分:实验目的
复制急性低张性缺氧动物模型 并了解其原理,观察缺氧过程中循 环、呼吸、神经和血液各个系统的
代偿适应性变化并探讨其机制。
实验原理
第三部分:实验原理
由于氧进入血液不足,致使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引起
方法与实验步骤
家兔称重后,背部固定于兔台上,颈部及一侧腹股沟部剪毛。
1
用1%普鲁卡因3ml皮下注射后局麻后,沿着颈部正中皮肤做6~8cm 切口,分离气管,剪开气管软骨环,做气管内插管。再沿着气管分
离两侧颈总动脉插管,结扎固定备用。
2
用1%普鲁卡因3ml皮下注射局麻后,切开一侧腹股沟部皮肤, 分离股动脉,穿线备用。 自耳缘静脉注入3%肝素(1ml/kg),行全身肝素化抗凝血。
氧性缺氧[1]。既往研究表明,低张性缺氧、CO中毒、亚
硝酸钠中毒虽然引起缺氧的原因不同,但其实质均可导致 组织缺氧,使动物心、脑组织出现病理形态学变化[2]。
第一部分:立题依据
本实验结果监测指标为:血红蛋白含量 及家兔生命体征。血红蛋白是血液中运输氧 选题的背景 的重要物质,氧与血红蛋白的化学结合生成 了氧合血红蛋白,这是氧在血液中存在和运
结果
2
缺氧过程中循环的改变:最初可以观察到:血压↑、心率↑。 机制:导致血压↑的原因有:
(1)缺氧作为一种应激原,可以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肌收
缩力增强;
(2)胸廓呼吸运动及心脏活动增强,导致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和
心输出量增多; (3)缺氧使皮肤、腹腔器官血管收缩,总外周阻力↑。
第六部分:预期实验结果及机制分析
即由股动脉放血于另一表面皿上(弃去头几滴血),测定血红蛋白 含量,并行颈总动脉夹闭反射。经三通活塞取血,利用血气分析仪 检测上述各项指标。 当血压降至4.0kPa(30mmHg)时,撤去缺氧瓶,停止缺氧, 观察血压和呼吸的变化及家兔的恢复情况。
11
观察项目
血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 压(PaO2)、氧饱和度(SO2)、实际 碳酸氢盐(AB)和碱剩余(BE)、血压、 呼吸、血红蛋白含量、家兔的恢复情况。
结果
2
导致心率↑的原因有: (1)过去认为心率加快是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受刺激
后 反射性引起的。但实验证明,在控制呼吸不变的情况下,缺
氧刺激化学感受器引起心率变慢。所以缺氧时心率加快可能是
通气增加、肺膨胀对肺牵张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地抑制迷走
神经,使心率加快。 (2)中枢神经系统缺氧引起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引起心率加快。
窦和脾窦的血液进入血循环,这部分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重 高,而血浆成分相对较少,所以进入血循环后,导致红细胞的 比例有所升高,或者不明显,所以血红蛋白的量略有升高或不 升高。
3
第六部分:预期实验结果及机制分析
结果
4
缺氧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缺氧前行夹闭颈总动脉反 射,观察到血压↑,心率↑。
机制:夹闭颈总动脉影响的反射是减压反射。在减压反射中反射
第六部分:预期实验结果及机制分析
结果
2
当缺氧进一步加重以后,可以出现心律失常和
BP↓。 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心肌细胞代谢障碍, 功能受损,心肌兴奋性、自律性增高,传导性降低, 可以发生心律失常。
第六部分:预期实验结果及机制分析
缺氧过程中血液系统的变化:慢性缺氧,血红蛋白会显著
结果
3
增高;急性缺氧血红蛋白略升高或者不升高。
5、血压降至快死亡。
预期实验结果 及机制分析
第六部分:预期实验结果及机制分析
结果
缺氧过程中呼吸的改变:最初可以见到呼吸加深加快 机制:(1)缺氧导致PaO2的降低,可以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1
(包括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
感谢聆听!
2019-3-13
病理生理学
1
第六部分:预期实验结果及机制分析
结果
除了缺氧以外,呼吸加快后CO2排出增多,也在一定程度
上抑制呼吸。缺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所导致的呼吸兴奋作用 和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随着 缺氧的加重,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已不足以克服低氧对中枢的 抑制作用,最终导致呼吸障碍。
1
第六部分:预期实验结果及机制分析
弧的组成:血压↑→动脉管壁所受的机械牵张↑→刺激颈动脉窦和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经窦神经和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延髓腹
外侧血管运动中枢(+)→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 神经↓→心率↓,动脉血压↓。
第六部分:预期实验结果及机制分析
结果
4
用线阻断颈总动脉血流后,动脉管壁所受的机械牵
张↓→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刺激↓→经窦神经 和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延髓腹外侧血管运动中枢(-)→心 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心率↑,动 脉血压↑。
低张性缺氧过程中各系 统的代偿适应性变化
2019-3-13
病理生理学
1
立题依据
4
实验内容
2
实验目的
目录
CONTENTS
5
注意事项
3
实验原理
6
预期实验结果 及机制分析
立题依据
第一部分:立题依据
当供应组织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 机体的技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病 选题的背景 理过程称为缺氧。根据缺氧的原因可分为乏 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
织性缺氧四种类型。低张性缺氧是指由于进
入血液循环的氧分压不足而导致的缺氧。
第一部分:立题依据
产生原因有三种,一是吸入气体中的氧分压过低,二 是呼吸类疾病导致的正常量氧气弥散入肺静脉血的含量不
选题的背景 够,三是心脏病导致的静脉血分流,以致进入动脉的氧分
压过低。在这三种原因中,最常见的是第一种,高原氧气 稀薄、密闭环境通风不良、吸入惰性气体等都可以造成乏
的缺氧称为乏氧性缺氧,又称低张性缺氧。缺氧瓶内的空气
是与外界大气不通的,家兔在呼吸的过程中,不断的吸入瓶 内的氧气,呼出CO2,呼出的CO2被NaOH吸收,瓶内气体 的氧分压不断下降,而不伴有CO2的增高,家兔吸入气体的 氧分压不断下降,造成了动脉血氧分压的下降,供应组织的
氧不足,导致缺氧,这是一个单纯的急性乏氧性缺氧的动物
6
动脉夹夹住该侧颈总动脉10秒,观察血压和呼吸变化,然后放松动 脉夹)。
股动脉插管过程示意图
方法与实验步骤
7
自股动脉放血数滴于表面皿上(弃去头几滴血),测定正常血 红蛋白含量。用1ml注射器吸取少量肝素,将管壁湿润后推出,使
注射器死腔和针头内部都充满肝素,然后将针头刺入小软木塞以隔
绝空气。打开三通活塞,取血0.3-0.5ml(注意勿进入气泡)。关闭 三通活塞,拔出注射器并立即套上原针头,转动注射器30秒,使血 液与肝素混合。利用血气分析仪测定血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O2)、实际碳酸氢盐(AB)和 碱剩余(BE),作为实验前的正常对照值。
慢性缺氧导致红细胞增多主要是骨髓造血增强所致。当低 氧血流流经肾脏时,可刺激肾小管旁间质细胞,使生成并释放 促红细胞生成素,后者促使干细胞分化成原红细胞,并促进其 分化、增殖和成熟,加速血红蛋白的合成,使骨髓内网织红细
胞和红细胞释放入血液。
第六部分:预期实验结果及机制分析
结果
急性缺氧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肝和脾的储血库收缩,肝
模型。
实验内容
第四部分:实验内容
实验药品和器材
观察项目
实验对象
方法与实验步骤
实验对象
实验药品和器材
家兔急性手术器械一套,PowerIab 一台,血气分析仪一台,缺氧瓶1个,三通 针头附细塑料插管1个,血色素计一套,表
面皿2块,动脉夹2个,1ml注射器2支,
10ml吸管1支,10g/L(1%)普鲁卡因, 3g/L(0.3%)肝素。200g/L(20%)乌拉坦 溶液,10g/L(1%)盐酸,200g/L(20%)氢 氧化钠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