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四、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学生思考并交流
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学生试着说出运算顺序在计算出结果,然后同桌间相互检查并交流问题。
课后反思:
科目
数学
(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
二、巩固练习
直接写出得数
678÷0= 0÷764= 18-18=0×987=100+0= 0+568= 128-128= 0÷23= 0×78= 154-0=
三、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试着说一说0为什么不能当除数。
同学之间交流
小组间相互讨论,讨论后选出代表具体描述这些运算
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学生互相交流后
学生直接写出结果,同桌间互相核对。
课后反思: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四年级
课题
与0有关的运算
教学时数
1
本册课时数
总课时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0为什么不能为除数,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2.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的相关性质。
教材分析
重点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加还是减的选择要根据已知的什么条件?你在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用到过加、减法?大家总结一下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作业
1.游乐场昨天总共卖了1521张票,其中下午卖了865张,昨天上午卖出去多少张?
2.列式计算
(1)已知被减数是8747,减数是367,它们的差是多少?
新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新版完整)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八单元统计营养午餐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十单元总复习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加法和减法,图形运动(二),统计,营养午餐,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总复习等。
全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表: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0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1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3、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教学过程:一、承前启后1、出示主题图。
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
(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 和2℃ 各代表什么意思?)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二、学习引领1、教学例1 。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
(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2℃表示零下2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2℃表示零上2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2℃,读作:三摄氏度。
(2)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在本学期,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力为重点,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四则运算、观察物体、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减法、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总复习。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研究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息,初步研究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研究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研究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研究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研究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研究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在空间和图形方面,本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三角形和图形的运动三个单元,是本教材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有更好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获得探究研究的体验。
在统计知识方面,这本教材安排了均值和复合条形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目录及单元教学计划(课时安排)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目录及单元教学计划(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4)第3课时有关0的运算 (7)第4课时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9)第5课时解决问题 (11)第6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14)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 (16)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1课时观察物体(1) (21)第2课时观察物体(2) (23)第3课时观察物体练习课 (26)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 (30)第2课时加法结合律 (32)第3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5)第4课时连减的简便运算 (37)第5课时乘法交换律 (40)第6课时乘法结合律 (42)第7课时乘法分配律 (45)第8课时乘、除法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48)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 (50)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 (54)第2课时小数的读法 (56)第3课时小数的写法…第4课时第4课时小数的性质(1) (62)第5课时小数的性质(2) (65)第6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68)第7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71)第8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74)第9课时外币兑换 (77)第10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1) (79)第11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2) (82)第12课时小数单位换算练习课 (85)第13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87)第14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 (90)第15课时整理和复习 (94)第五单元三角形第1课时三角形的认识 (99)第2课时三角形的特性 (102)第3课时三角形的分类 (104)第4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 (107)第5课时四边形内角和 (109)第6课时练习课 (111)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 (114)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119)第2课时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121)第3课时小数加减法练习课 (124)第4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126)第5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28)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 (130)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1课时轴对称(1) (133)第2课时轴对称(2) (135)第3课时平移 (138)第4课时平移解决问题 (140)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平均数的含义与求法 (145)第2课时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147)第3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150)第4课时营养午餐 (15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鸡兔同笼问题 (156)第2课时鸡兔同笼练习课 (160)第十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65)第2课时复习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 (168)第3课时复习空间与图形 (170)第4课时复习统计 (173)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课时计划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法第七单元图形单位运动(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十单元总复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情势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1学情分析:乘法分配律这个知识点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有一些潜移默化的知道,在实际运算中也有运用,如: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卫星运行时间》乘数是两位的乘法中,“114×21=”不论是第一种“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 ”还是第四种用竖式运算,其实质都是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这一理论根据,行将21个114,分成20个114和1个114的和,只是表达情势不同罢了。
因此,基于这些基础,我教学时特别重视与旧知的联系和在乎义上的沟通。
教学目标:1.知道并掌控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在乘法分配律的发觉进程中训练学生视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4.感受“由特别到一样,再由一样到特别”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增强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并掌控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进程:一、情形激趣,提出料想1.情形暑假中,我们谕小娃娃表演的《阳光羌娃》在比赛中获得了庞大的成功,而且,他们立刻还要到香港参加演出。
(出示照片)出示资料:他们每天都在辛劳地训练着,有时会练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昨天晚上,就给参加训练的18个男生和23个女生每人准备了一份8元的快餐,你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吗?(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中的大事作为问题背景,可以让学生切实的感遭到数学的广泛运用性,也利于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①整理条件、问题从这段资料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遇到了哪些问题?②学生列式,抽生回答: (18+23)×8, 18×8+23×8③交换算式的意义第一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个算式呢?④运算:(发觉两个算式结果相等)⑤视察、分析算式特点咦,我发觉这两个算式非常成心思。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我班现有学生44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本班学生两级分化较为严重,优秀生学得轻松,还是老师的好帮手,中等生能积极学习,后进生总给人感觉是扶不起的阿斗!总而言之,我应该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材的编写特点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人教版四年级(下)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教学总述单元内容导引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有关0的运算;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及解决问题。
四则运算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是整数四则运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加减法、乘除法计算的巩固和扩展,又是对整数四则运算的归纳和总结,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四则运算的意义,进而在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代数运算及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单元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对四则运算的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4.经历解决租船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优化思想。
单元重难剖析重点: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2.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1.理解减法、除法的意义。
2.正确地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结构导图课时教学设计2.看图写算式。
493+418=911(人)的意义,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作加法)(5)介绍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2.减法算式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1)结合例1(1),引导学生根据814+1142=1956中的三个数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课件出示例1第(2)、(3)题)(2)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3)引导学生对比观察:第(1)、(2)和(3)题的三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4)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作减法)(5)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以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对于这些内容,新版教材在本册分为“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两个单元。
本单元的《四则运算》结合现实问题,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的顺序,这样的编排既让学生有较长的时间通过丰富的现实素材逐步体会、理解混合运算以及运算顺序,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由于有了现实的背景,也使得原来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同时,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四年级出现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并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运算顺序。
4.解决问题。
二、重、难点设置:
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个部分间的关系,通过线段图的展示、算式的比较,直接、明了地揭示了加、减法之间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其中“逆运算”概念是教学的难点,要让学生清楚,“逆”是相反的意思,“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感悟、体会和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时,要体会假设法的优越性,形成基本的解决租船问题的解题思路。
本单元是学生在能初步计算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个部分间的关系进行概括和归纳的,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整理。
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采用根据线段图列算式,观察算式之间的关系,概括加、减、乘、除的意义等手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
同时,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1.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以及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与0有关的运算,知道一个数加0还得这个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
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还是0。
3.认识中括号,知道四则运算的含义,会计算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4.解答租船问题时,学会先进行假设,然后根据实际人数进行选择和确定最佳的方案。
1.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四则运算的意义、整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整理含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等。
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2.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
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通过学生的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悟出知识的真谛,以求得其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3.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习题内容时,尽量与生活贴近,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然后从中互相提出问题,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互问互答的好习惯,而且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效果。
4.运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把旧知与新知联系在一起,再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教学。
5.注意概念的归纳与概括。
在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时,可以通过与整除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从发现中归纳总结出什么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
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
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课时
3 括号1课时
4 租船问题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