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检测方法
现场测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图" "
预埋件及预留竖向钢筋
绑扎隔墙钢筋 隔墙钢筋为双向单层 " $"@ !""。 ($) 在楼板及墙体表面弹出隔墙
室内 !室外平均气温 !98 以下, 外最 小 温 差 为 $"8 ; 相对湿度 :"; 以下 被测部位外表面 #无风或微风, 避免雨雪和阳光直射 围护结构两侧 室内外 空 气 温度 差、 传热量 $"""22 3 $"""22 左右 标准差为 "<"": 传热系数
!!!!!!!!!!!!!!!!!!!!!!!!!!!!!!!!!!!!!!!!!!!!!!
绑挂铅丝网、 单面支模 在隔墙钢筋上绑挂铅丝网, 然后根
据隔墙边线单面支模 (留出抹灰 量) 。 此单面支模受力很小, 因此支搭比较简 单 (见图 !) , 门口处单独用木方支设木
#
灰完毕 *+ 内 (一般抹灰后 *+ 达到足够 强度) , 应避免碰撞隔墙。 & 应严格按 设计要求控制隔墙厚度。 颐源 小 区 单 幢 住 宅 楼 平 面 面 积 现制隔墙施工组织 " 班 &((($" 左右, 工人, 一班自下而上, 一班自上而下, 平 均 %+ 可完成 & 层。 现制隔墙成本与一般预制隔墙比 较稍高。但其整体性好, 线盒、 线槽敷 设方便, 管线卡子容易固定, 不易开裂。 (刘锡洁 王广利, 中国建筑一局 三公司, 北京西四环南路 #" 号中建一 局大厦 &&(, 号 &(((*%)
"
住宅用单层钢筋网 现制隔墙施工做法
中国建筑一局三公司承建的北京 颐源小区近 !" 万 2! 的工程采用了现 制隔墙, 效果良好。 现制隔墙分为厨房、 卫生间用隔 墙 (地面做防水) 和普通隔墙。其厚度 有 ! 种: ( 用 于 标 准 层,层 高 6"22 、 (用于设备层, 高 #<92) 。 !<62) $""22 现制隔墙构造如图 $ 所示。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标准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标准一、检测方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应采用稳态法或非稳态法进行。
稳态法适用于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精确测定,非稳态法则适用于工程初步评估或现场快速检测。
具体选用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测试需求。
二、检测仪器检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所需的仪器应满足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
主要仪器包括:热流计、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必要的辅助设备。
所有仪器都应在有效期内,并定期进行校准。
三、检测步骤1. 准备工作:确定测试对象,清理围护结构表面,安装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
2. 开始测试:启动数据采集器,记录测试过程中的热流量和温度数据。
3. 结束测试:测试结束后,关闭数据采集器,并记录所有数据。
4. 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四、检测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应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计算等步骤。
应根据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和仪器,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得出准确的传热系数值。
五、检测报告编写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测试对象描述、测试环境、测试方法、仪器校准、测试步骤、数据处理方法、测试结果及判定等。
报告的编写应清晰、准确,易于理解。
六、检测精度要求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精度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测试条件确定。
通常情况下,精度要求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七、检测人员资质进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资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熟悉测试方法和仪器操作。
八、检测安全要求在进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时,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测试现场的安全。
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例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等。
九、检测结果判定根据所测得的传热系数值,与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对比,判定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对于不满足要求的围护结构,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十、检测周期与频次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周期与频次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进行确定。
对于新建工程,应在工程竣工验收时进行一次检测;对于既有建筑,应根据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以评估其热工性能状况。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研究总结。
1. 引⾔随着能源和环境形势⽇益严峻,建筑节能将是我国的⼀项长期国策。
传热系数是建筑热⼯节能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建筑构件(如门、窗等)的传热系数,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进⾏测试。
⽽建筑围护结构是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其传热系数需要现场检测才能确定。
通过检测建筑的实际传热性能,来判定建筑保温隔热系统的产品、技术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以此来鉴定新系统的产品、技术的优缺点等,同时对分析建筑物实际运⾏中的能耗状况和施⼯过程的偏差也起着⾮常重要的作⽤。
本⽂对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进⾏综述,注重对热流计法研究总结。
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前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的⽅法主要有四种,即热流计法、热箱法、控温箱热流计法和常功率平⾯热源法。
2.1热流计法。
(1)热流计法原理[1]。
热流计法是利⽤温差和热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传热系数的测定。
通常的做法是⽤热流计、热电偶在现场检测出被测围护结构的热流密度以及内、外表⾯温度,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得出建筑物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如图1)。
计算公式如下:(2)热流计法特点。
热流计法的核⼼是测量通过被测对象的热流,并假定传热为⼀维。
否则,热流有分量,计算出的被测物的热阻偏⼩,传热系数就偏⼤。
该⽅法是国家检测标准⾸选的⽅法,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法,但是这种⽅法⽤在现场测试有严重的局限性。
因为使⽤该⽅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在采暖期才能进⾏测试,我国的现实情况是有些地区基本不采暖、采暖地区的有些⼯程⼜在⾮采暖期竣⼯等,这样就限制了它的使⽤。
在计算时所⽤到的内外墙表⾯换热系数受环境(温度、风速、辐射等)的影响显著。
如⽂献[2]对实验⽤房进⾏了不同风速的情况下,外墙表⾯换热系数A 的研究,结果表明外环境(风速)对外墙表⾯换热系数的影响很⼤(如表1)。
⽂献[3][4]就其它环境(如⾬⽔和太阳辐射等)条件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影响也作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也有较⼤的影响。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研究总结。
1. 引言随着能源和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建筑节能将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国策。
传热系数是建筑热工节能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建筑构件(如门、窗等)的传热系数,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进行测试。
而建筑围护结构是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其传热系数需要现场检测才能确定。
通过检测建筑的实际传热性能,来判定建筑保温隔热系统的产品、技术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以此来鉴定新系统的产品、技术的优缺点等,同时对分析建筑物实际运行中的能耗状况和施工过程的偏差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注重对热流计法研究总结。
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目前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热流计法、热箱法、控温箱热流计法和常功率平面热源法。
2.1热流计法。
(1)热流计法原理[1]。
热流计法是利用温差和热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传热系数的测定。
通常的做法是用热流计、热电偶在现场检测出被测围护结构的热流密度以及内、外表面温度,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得出建筑物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如图1)。
计算公式如下:(2)热流计法特点。
热流计法的核心是测量通过被测对象的热流,并假定传热为一维。
否则,热流有分量,计算出的被测物的热阻偏小,传热系数就偏大。
该方法是国家检测标准首选的方法,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用在现场测试有严重的局限性。
因为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在采暖期才能进行测试,我国的现实情况是有些地区基本不采暖、采暖地区的有些工程又在非采暖期竣工等,这样就限制了它的使用。
在计算时所用到的内外墙表面换热系数受环境(温度、风速、辐射等)的影响显著。
如文献[2]对实验用房进行了不同风速的情况下,外墙表面换热系数A 的研究,结果表明外环境(风速)对外墙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很大(如表1)。
文献[3][4]就其它环境(如雨水和太阳辐射等)条件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影响也作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也有较大的影响。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1、适用范围适用于现场采用热流计法检测建筑不透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2、检测依据2.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57-2015)2.2《建筑物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GB/T23483-2016)3、技术指标热流计的物理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4、主要仪器设备4.1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仪5、检验人员检验人员须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持证上岗人员,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应认真负责。
6、试验方法6.1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测定6.1.1建筑物围护结构主体传热系数宜采用热流计法进行测定。
6.1.2 测点位置:宜用红外热像技术协助确定,测点应避免靠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分,不要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风扇的直接影响。
被测区域的外表面要避免雨雪侵袭和阳光直射。
6.1.3将热流计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要与表面完全接触;热流计不应受阳光直射。
6.1.4在被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温度传感器。
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位置安装。
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应受到太阳辐射或室内热源的直接影响。
温度传感器连同其引线应与被测表面接触紧密,引线长度不应少于0.1m。
6.1.5检测期间室内空气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测试时室内空气温度的波动范围在±3K之内,围护结构高温侧表面温度与低温侧表面温度以满足下表的要求。
在检测过程中的任何时刻不应高于低温侧表面温度。
温差要求6.1.6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应同步记录,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30mm,可以取多次采样数据的平均值,采样间隔短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1/2。
6.2建筑物室内外平均温度的测定6.2.1采用温度自记仪进行连续检测,检测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60min,测试持续时间不应少于72h。
6.2.2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的检测部位应为底层、顶层和中间层的代表性房间,且每层的测点数不应少于3个。
热箱-热流计法用于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

测 标 准》, 并于 2 0 1 0年 7月 1实 施 。 目前 围护 结 构 传 热 系数 现场 检测 方法 包 括热 流计 法 、 热箱 法 , 但 这 两 种方 法存 在 一 定 局 限 性 。 因此 , 研 制 一 种 不 受 环 境 条件 限制 , 且 检 测 时 间 短 的 检测 方 法 具 有 现 实 意
设 置 采暖 系统 的地 区 , 冬 季 检 测 应 在 采 暖 系统 正 常 运行后 进 行 ; 对 未设 置采 暖 系统 的地 区 , 应在 人 为适
2 热 箱 一热 流 计 法 及检 测 系统 设 计
2 . 1 热 箱 一热流计 法
笔者 基于 热流 计法 , 并借 鉴 热箱 法 的优点 , 提 出
・
不 受季 节 限制 。但 局 限性 也 是 显 而 易 见 的 : 热 箱 体 积较 大 , 不便 于 携带 和安 装 , 不适合现场作业 , 冷
( 热) 桥 和一 些 不规则 的部位无 法 检测 。
K/W
J G J / T 1 3 2 -2 0 0 9第 7 . 1 . 7条 规 定 : “ 检 测 时 间 宜选在 最冷 月 , 且 应 避 开气 温 剧 烈 变 化 的 天气 。对
式 中 —— 被测 围护结构 的实 测热 阻 , m ・ K / W t h — — 被测 围护结 构 热端表 面温 度 , ℃
— —
被测 围护结构 冷端 表面 温度 , ℃
热 电势 , V
c —— 热流 传感 器测 头系数 , W/ ( m ・ V)
被测 围护 结构传 热 系数 K的计 算式 为 :
重点 实验 室 .重庆 4 0 0 0 4 5 )
摘
要: 分析 热 流计 法 、 热 箱法 用 于围护 结构 传 热 系数现 场 检 测 的局 限性 , 据 此提 出热 箱 一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方法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方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表征围护结构传热量大小的一个物理量,是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评价指标,也是隔热性能的指标之一。
热流计法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现场测试方法,国际标准和美国ASTM 标准都对热流计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国家行业标准《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中明确指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宜采用热流计法或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定的其他方法。
1. 检测原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可定义为:在稳态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热流计法其本质是要求通过热流计的热流即为通过被测对象的热流,并且该热流平行于温度梯度方向,即通过热流计的热流为一维传导,并且不考虑向四周的扩散,此时只要同时测得冷热两端的温度,即可根据公式计算出被测对象的热阻和传热系数。
2.热流计传感器介绍热流计是一种用于测定建筑围护结构热流密度的传感,输出的电信号是通过热流计热流密度的函数。
它由芯、热电堆、骨架、表面板及引线柱组成,如图 1 所示。
图 1 热流计构造图3.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方法(1)刚刚完工的外围护结构含水率特别高,检测时热流值不稳定,对现场热工性能检测的数据会有异议。
所以检测房间的选择现场检测宜在受检墙体已干透或主体结构施工完成至少3个月后进行。
使墙体基本干燥后对墙体进行热工性能检测,当测试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时,为了使传热过程接近一维传热,检测墙面长度和宽度越大越好,一定程度上检测房间越大越好。
热流计的测点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大面积墙面的中央。
如果建筑结构复杂,需按不同部位设置测点,求加权平均值。
另外考虑到房间的内外空气流动所选房间要易于封闭。
温度测点应选择在热流计测点边沿15 cm处,室外对应位置也应布置温度测点,在被测部位的内表面布置至少3块热流计,在热流计的周围布置不少于3个铜-康铜热电偶,在对应的外表面也同样地布置相应的热电偶,将这些热流计和热电偶用导线与温度、热流巡回自动检测仪连接之后,在内侧用加热器加热、或用空调控温,将温度设定为内外相差10℃以上,每30 min记录1次数据,开始一段时间的数据只能作为参考。
现场维护结构热工检测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检测一、检测仪器简介现场检测宜采用热流计法。
R70B建筑墙体热工性能检测设备,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主要由R70B液晶巡检仪、R70B液晶巡检仪采集软件一套、4块热流计片、12支温度传感器、专用线120米组成组成。
该仪器可以同时测试同一房间或相邻房间内的两面墙体。
技术参数:测温范围:-100.00 ~+100.00℃,热流范围:0.3 ~200.00 mV采集速度:200ms / 每通道,与参数相关采集精度:Pt1000基本误差小于±0.1℃,热流:±0.1 mV工作环境:温度:-20℃~50℃,湿度:小于90%R·H输出继电器触点容量:250V AC,2A(阻性负载)电源:160V AC~260V AC,50Hz二、检测依据JGJ/T 132-2009《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和JGJ/T177-2009《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三、检测方法热流计法检测应在受检墙体或屋面施工完成至少12个月后进行,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进行,对设置采暖系统的地区,冬季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后进行检测;对未设置采暖系统的地区,应在认为适当提高室内气温后进行,检测期间建筑室内外温差不小于15℃。
检测持续时间不少96小时,检测期间室内空气温度温度应保持稳定。
四、结果处理数据分析宜采用动态分析法,借助于R70B液晶巡检仪采集软件可以快速进行。
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可采用算数平均法:1、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热阻的末次计算值与24h之前的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2、检测期间内第一个INT(2×DT/3)天内与最后一个同样长的天数内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热阻的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注:DT为检测持续天数,INT表示取整数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检测方法
1 仪器设备
热流计及其标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热流计》(JC/T 3016)的规定。
热流和温度应采用自动检测仪检测,数据存储方式应适用于计算机分析。
温度测量不确定
度应小于0.5℃。
2 检测程序
1 检测环境要求
检测应在采暖供热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且应避开气温剧烈变化的天
气,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96h 。
检测期间室内空气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热流计不得受阳
光直射,围护结构被测区域的外表面宜避免雨雪侵袭和阳光直射。
2检测仪器安装
1) 热流计应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且应与表面完全接触;
2) 温度传感器应在被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
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
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位置安装。
温度传感器连同0.1m 长引线应与被测
表面紧密接触,传感器表面的辐射系数应与被测表面基本相同。
3 检测程序
1)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且应避开气温剧烈变化的天气。
对设置采暖系统的地区,
冬季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对未设置采暖系统的地区,应在人为适当地提高室
内温度后进行检测。
在其它季节,可采取人工加热或制冷的方式建立室内外温差。
围护结构
高温侧表面温度应高于低温侧10℃以上;当传热系数小于1 W/(m 2·K )时,宜高于低温侧
10/U ℃以上,且在检测过程中的任何时刻均不得等于或低于低温侧表面温度。
检测持续时间
不应少于96h 。
检测期间,室内空气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受检区域外表面宜避免雨雪侵袭
和阳光直射。
注:U 为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单位:[W/(m 2·K )]。
2)检测期间,应定时记录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60min 。
可记录多次采样数据的平均值,采样间隔宜短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1/2。
3 检测结果计算与表示
1 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数据分析
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可采用算术平均法:
1)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热阻的末次计算值与24h 之前的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2)检测期间内第一个INT(2×DT/3)天内与最后一个同样长的天数内围护结构主体部位
热阻的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注: DT 为检测持续天数,INT 表示取整数部分。
当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数据分析时,应按下式计算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热阻,并应使用全
天数据(24h 的整数倍)进行计算:按公式1计算围护结构的热阻,并符合下列规定:
∑∑==-=
n j j n j Ej Ij q
R 11)(θθ
(1)
式中:R ——围护结构的热阻 m 2·K/W ;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第j 次测量值(℃);
——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的第j 次测量值(℃);
Ij θEj θ
——热流密度的第j 次测量值(W/m 2)。
2 采用动态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
1)当采用动态分析方法时,宜使用与本标准配套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计算。
2)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U =1/(Ri +R +Re ) (2)
式中 U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 [W/(m 2·K )];
Ri —内表面换热阻,应按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中附录二附表2.2的规定采用;
Re —外表面换热阻,应按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中附录二附表2.3的规定采用。
4 检测结果评价
受检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应满足设计图纸的规定;当设计图纸未作具体规定时,应符
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j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