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11月)月考试题(A卷,扫描版,无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上学期化学11月月考试卷A卷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上学期化学11月月考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6高二下·宁夏月考) 用高能核轰击核,发生核合成反应,得到新原子,该原子中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A . 161B . 108C . 84D . 532. (2分) (2019高三上·牡丹江开学考)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常见古诗文记载化学知识A 《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强水为氢氟酸C《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硫指的是硫黄.硝指的是硝酸钾D《泉州府志》中记载:安南人黄姓者为宅煮糖,墙塌压糖,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糖白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A . AB . BC . CD . D3. (2分) (2018高二上·常州期末) 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析出沉淀B . 明矾净水C . 从海带中提取碘D . 煤的液化4. (2分) (2018高三上·宝坻期末) 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A . 不能将Fe(NO3)2溶液和稀硫酸同时倒入废液缸中B . 用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渍,其理论依据是萃取原理C . 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至少需使用3次D . 实验中用到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一般用盐酸酸化5. (2分)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 食品袋中常放有硅胶和铁粉,都能起到干燥的作用B . 大力实施矿物燃料脱硫脱硝技术,能减少硫、氮氧化物的排放C . 明矾净水时发生了化学及物理变化,能起到净水作用,而没有杀菌、消毒的作用D . 洗涤脱排油烟机表面的油脂污物时,热的纯碱溶液比冷的去污效果好6. (2分)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B . 发酵粉中含有的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C . Na2O2既可作呼吸面具中O2的来源,又可漂白织物、麦杆、羽毛等D . 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常用作生活用水的消毒剂7. (2分) (2017高一上·河北期中) 下列物质分类合理的是()A . 氧化物:COB . 酸:NaHSO4C . 碱:纯碱D . 铵盐:NH3•H2O8. (2分) (2017高二上·广州期中) 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B C D 实验方案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平衡的影响2NO2→N2O4比较HCl、H2CO2和H2SiO3的酸性强弱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A . AB . BC . CD . D9. (2分) (2019高一上·东辽期中)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 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Cl-、K+、SO42-、CO32-B . 含有大量OH-的溶液中:Mg2+、Na+、Cl-、SO42-C . 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Mg2+、Na+、NO3、SO42D . 含有大量CO32-的溶液中:H+、K+、SO42-、NO3-10. (2分) (2019高一上·公主岭期末) 光纤通信是以光作为信息的载体,让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制造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是()A . 氧化钙B . 铜C . 二氧化硅D . 硅11. (2分) (2018高三上·盐城期中)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A . 明矾溶液具有丁达尔效应B . Mg可在CO2气体中燃烧C . Cu与浓硫酸共热可生成SO2D . Al与Fe2O3混合高温可生成Fe12. (2分) (2016高二上·邯郸开学考) 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 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B . 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C . 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 . 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13. (2分) (2016高一上·湖州期中) 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常温常压下,16g O2与16g O3所含的原子数均是NAB . 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 NAC . 标准状况下,2.24LCCl4所含原子数为0.5NAD . 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所含有的质子数目约为4×6.02×102314. (2分) (2018高一上·正定期中) 已知反应:①Cl2+2KBr=2KCl+Br2 ,②KClO3+6HCl=KCl+3Cl2↑+3H2O,③2KBrO3+Cl2=Br2+2KClO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B . 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KBrO3>KClO3>Cl2>Br2C . 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D . 反应③中lmol还原剂反应则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15. (2分) (2018高二下·辽宁期末) 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 食品袋中常放有硅胶和铁粉,都能起到干燥的作用B .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 .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碘的食物D . 某新型航天服材料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16. (2分) (2017高一上·荆门期末) 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 . FeSO4 (CuSO4):加足量铁粉后,过滤B . CO (CO2):用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C . CO2 (HCl):用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D . MnO2 (KCl):加水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17. (2分) (2018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高一上学期化学11月月考试卷真题

高一上学期化学11月月考试卷一、单选题1. 食用低钠高钾盐能够预防高血压,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
这里的钠钾指的是()A . 原子B . 离子C . 元素D . 单质2. 下列诗句描述的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 . 宝剑锋从磨砺出B . 蜡烛对烧红泪乾C . 风吹柳花满店香D . 玉碗冰寒滴露华3. 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 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B . 夜幕降临,珠江两岸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C . 漂白的草帽久置空气中变黄D . 湿衣晾干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有的复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 . 物质燃烧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 生石灰、熟石灰都属于碱D . 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纯碱可用于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B . 用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碘水和溴水C . 植物秸秆可用于制造酒精D . 二氧化硫可用于漂白纸浆6.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几乎能被完全消耗的是()A . 大量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密封,置于阳光下B . 向100mL18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64g铜C . 标准状况下,将lg铝片投入20mLl8mol·L-1的硫酸中D . 用50mL8mol·L-1浓盐酸与10g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7. 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 银、二氧化硫、硫酸、纯碱、食盐B . 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C . 氢气、干冰、硝酸、烧碱、硝酸钾D . 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8. 下列选用的除杂方法错误的是(括号内为杂质)()A . CO2(HCl)通过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干燥B . SiO2(H2SiO3)加热,使H2SiO3分解C . Cl2(HCl)通过足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干燥D . FeCl2溶液(FeCl3)加过量的Fe粉、过滤9.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 Na+、Fe3+、、I-B . H+、Fe2+、、C . K+、、、OH-D . Ca2+、Al3+、、Cl-10. 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陈述Ⅰ陈述ⅡANa2O2能与水反应Na2O2可用来作呼吸面具B铝比铁活泼铝比铁更容易被腐蚀C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与水反应时,钠熔化为小球D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A . AB . BC . CD . D1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明矾既可用作净水剂,也可用作消毒剂B . 小苏打、氢氧化铝都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 .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属于化学变化D . 已知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1微米=1000纳米)的颗粒物,则PM2.5在空气中能形成胶体。
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卷

重庆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碳酸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它属于A.酸B.碱C.盐D.氧化物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铜B.氯化钠C.一氧化氮D.乙醇3.将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食盐晶体超细粒子分散到酒精中,激光笔照射能看到丁达尔效应,所形成的分散系是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4.下列说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有强还原性,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析出金属铜B.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C.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D.绚丽缤纷的烟花中添加了含钾、钙、钠、铜等金属元素化合物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Mg2+的结构示意图:B.明矾的化学式:Al2(SO4)3C.过氧化钠的化学式:Na2O2D.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NaHCO3 =Na+ + H+ + CO32−6.在含有大量H+、Ba2+、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Ag+B.Ca2+C.CO32-D.SO42-7.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NH4+、SO42-、CO32-、K+B.Na+、Ba2+、Ca2+、HCO3-C.Mg2+、SO42-、K+、Cl-D.K+、Cl-、Na+、SO4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2 的摩尔质量是32 g B.1 mol Na2O 的质量是62 gC.18 g H2O 含有氢原子数目为1 mol D.22.4 L SO2 的物质的量是1 mol 9.相同物质的量的H2O和H2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②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3∶4④它们所含的H原子数目之比为1∶1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5∶9A.①②③④B.②和③C.④和⑤D.①②③④⑤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钠与水反应:Na + H2O =Na+ + OH-+ H2↑B.铁与盐酸反应:Fe +2H+=Fe2+ + H2↑C.用醋酸除水垢:CaCO3 + 2H+= Ca2+ + H2O + CO2↑D.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HCO3-+Ca2++2OH-=CaCO3↓+CO32-+2H2O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少量AlCl3溶液滴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Al3++4OH-=AlO2-+2H2O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Cu + Ag+ = Cu2+ + Ag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O32-+2H+=CO2+H2OD.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12.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证明:ρ(煤油)<ρ(钠)<ρ(水)B.用装置读数C.用所示装置稀释浓H2SO4D.用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13.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 反应,又能跟NaOH 溶液反应的有① Mg ② Al2O3③ Al(OH)3④ CuCl2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4.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反应为:2Al + Fe2O3高温2Fe + Al2O3,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Al 是还原剂B.Fe2O3 发生氧化反应C.Fe 是氧化产物D.当生成1 mol Fe 时,转移6 mol 电子15.下列溶液中Cl-浓度最小的是A.25 mL 1 mol·L−1 AlCl3 溶液B.30 mL 3 mol·L−1 KCl 溶液C.20 mL 2 mol·L−1 MgCl2 溶液D.30 mL 2 mol·L−1 NaCl 溶液16.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括号内为杂质)A.A B.B C.C D.D17.下列关于离子检验叙述正确的是A.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可能存在Na+,一定无K+B.某溶液中加入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C.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则原溶液可能存在Al3+ D.某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l-18.下列各组物质中,存在X→Y或Y→Z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转化的一组是A.A B.B C.C D.D19.下列各项操作中符合“先出现沉淀后沉淀完全溶解”现象的是A.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稀H2SO4至过量B.向BaCl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C.向Al2(SO4)3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2至过量D.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AlCl3至过量20.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7.8 g Na2O2与足量CO2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1N AB.一定条件下,1.0 mol Cl2与足量铁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 AC.2.3 g Na与O2完全反应生成3.6 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D.25℃时,0.1 mol·L-1 Na2S溶液中含有Na+的数目为0.2N A二、实验题21.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下述方法的哪一种?(填字母)A.萃取B.加热C.结晶D.分液 E. 过滤 F. 蒸馏(1)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_____。
高一上学期十一月份月考化学试题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苏州市第九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十一月份月考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在常温下,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C.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D.在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是还原剂2.把铝粉和Fe3O4粉末配成铝热剂并分成两等份,第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然后将生成物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第二份直接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之充分反应,前后两种情况下生成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的体积比是A.3∶8 B.8∶3C.3∶4 D.4∶33.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铁易生锈,而铝在空气中较稳定,所以铁比铝活泼B.可用铝壶烧开水,不可用其长期存放食醋、碱水C.氧化铝是一种较好的耐火材料,但不可用氧化铝坩埚熔化NaOHD.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可用于制胃药4.准确称取6.0 g铝土矿样品(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加入100 mL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向滤液中加入10 mol·L-1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和加入NaOH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所用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A.3.50 mol·L-1B.1.75 mol·L-1C.0.85 mol·L-1D.无法确定5.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时代,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
如图表示了三种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
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A.金属的化合价高低B.金属的活动性大小C.金属的导电性强弱D.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6.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及足量的CuO制单质铜,有人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①Fe H2Cu ②CuO CuSO4Cu若按实验原则进行操作,则两者制得单质铜的量为A.一样多B.①多C.②多D.无法判断7.在高温下用一氧化碳还原m g四氧化三铁得到n g铁。
2021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11月份)含解析

2021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11月份)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9分)1.1996年2月,德国达姆斯特重离子研究所合成出当时最重要的人造元素,它是由Zn撞入一个Pb的原子核,并立即释放出一个中子而产生的一种新元素的原子.该元素的原子核内所含有的质子数是()A.111 B.112 C.113 D.1142.鉴别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最简便的方法是()A.萃取B.蒸馏C.过滤D.用激光笔照射3.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C.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D.用淘洗的方法从沙里淘金4.将下列四种溶液,滴加KSCN溶液呈血红色的是()A.NaOH B.FeCl2C.AlC13D.Fe2(SO)35.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期待着人们的开发和利用.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A.单质溴B.单质镁C.烧碱D.食盐6.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A.3:1 B.2:1 C.1:1 D.1:3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氯化铝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Al3++3OH﹣=Al(OH)3↓B.Al(OH)3溶于NaOH溶液中:Al(OH)3+OH﹣=AlO2﹣+2H2OC.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2AlO2﹣+CO2+3H2O=2Al(OH)3↓+CO32﹣D.Al2O3粉末溶于NaOH溶液中:Al2O3+2OH﹣=2AlO2﹣+H2O8.在H2SO4酸化过的Al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W(g)与所加NaOH 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9.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A.稀硝酸B.稀盐酸C.硝酸铜D.氢氧化钠10.下列变化一定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KMnO4→MnO2B.Cl﹣→Cl2C.H2S→SO2D.Fe2+→Fe11.下列反应属氧化还原反应,而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的是()A.Mg3N2+6H2O═3Mg(OH)2↓+2NH3↑B.2Na+2H2O═2NaOH+H2↑C.2NO2+H2O═2HNO3+NO D.2F2+2H2O═4HF+O212.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 (方程式中H为+1价,O 为﹣2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ClO3在反应中失电子B.ClO2是氧化产物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D.1 mol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13.可用于判断NaHCO3粉末中混有Na2CO3的实验方法是()A.加热时有气体放出B.滴加盐酸时有无气泡生成C.溶于水后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14.加热NaHCO3和Na2CO3混合物20g,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冷却后称量其固体质量是13.8g,则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A.84% B.8.4% C.1.6% D.16%15.市场上销售的“84”消毒液,其商品标识上注明;①本品为无色液体呈碱性;②使用时应加水稀释;③可对餐具、衣物进行消毒,可漂白浅色衣物.其有效成分可能是()A.Cl2B.H2SO4C.NaClO D.KMnO416.下列物质既能由金属和酸反应获得,也能通过金属和氯气反应获得的是()A.CuCl2B.FeCl2C.FeCl3D.AlCl3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气是黄绿色的,C1﹣是无色的B.H2在C12中能安静燃烧,火焰呈苍白色,瓶口有白色烟雾生成C.Cl2和H2的混合气一定会发生爆炸D.燃烧时一定要有氧气参加1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CO2↑+H2OB.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Ag+Cu2+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Fe+3Cu2+═2Fe3++3Cu1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大理石和硝酸:CO32﹣+2H+═H2O+CO2↑B.铁和稀盐酸:2Fe+6H+═2Fe3++3H2↑C.稀硫酸和氨水:H++NH3•H2O═NH4++H2OD.碳酸氢钙溶液和盐酸:HCO3﹣+H+═H2O+CO2↑20.下列无色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Cu2+、SO42﹣、Fe3+、Cl﹣B.Ba2+、Na+、NO3﹣、CO32﹣C.MnO4﹣、Fe2+、Na+、.SO42﹣D.Na+、NO3﹣、K+、SO42﹣21.下列酸性条件下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Na+、K+、CO32﹣、SO42﹣B.Cu2+、SO42﹣、HCO3﹣、Na+C.Cu2+、SO42﹣、NO3﹣、Fe3+ D.OH﹣、Na+、Mg2+、SO42﹣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存在NH4+B.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含CO32﹣C.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只含有Na+,不含有K+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存在SO42﹣23.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mL 1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A.150 mL 1 mol•L﹣1的MgCl2B.75 mL 2 mol•L﹣1的NH4ClC.150 mL 3 mol•L﹣1的KCl D.75 mL 2 mol•L﹣1的CaCl2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第三次月考化学答卷24.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3)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5.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时,应用的化学试剂是,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的碳酸钠时,应用的化学试剂是,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26.为了供学生课外活动,要求把SO42﹣、CO32﹣、H+、OH﹣、NH4+、Fe3+、Na+七种离子根据共存原理分为两组混合溶液,两组的离子数目要接近.分配结果是:第一组:.第二组:.27.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1)氧化剂是,还原剂是(2)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3)当有68克氨气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物质为克.三、推断题(共5分)28.如图是一些常见的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有些反应中的部分物质被略去.常温常压下,A为无色有毒气体,B为红棕色粉末,C、E为金属单质.反应①②均为工业上的重要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K的化学式为.(2)写出B与C高温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D与J的稀溶液反应生成G的离子方程式:.xx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一(上)月考化学试卷(11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9分)1.1996年2月,德国达姆斯特重离子研究所合成出当时最重要的人造元素,它是由Zn撞入一个Pb的原子核,并立即释放出一个中子而产生的一种新元素的原子.该元素的原子核内所含有的质子数是()A.111 B.112 C.113 D.114【考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根据人造元素,它是由Zn撞入一个Pb的原子核,并立即释放一个中子而产生的一种新元素的原子,并利用质子数和质量数的关系来解答.【解答】解:Zn撞入一个Pb的原子核,并立即释放一个中子,形成新的原子质子数为30+82=112,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的组成,注意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题目难度不大.2.鉴别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最简便的方法是()A.萃取 B.蒸馏 C.过滤 D.用激光笔照射【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氯化铁溶液不具备该性质.【解答】解:胶体和溶液的区别是:氯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氯化铁溶液不具备,可以据此来鉴别二者.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胶体的特性以及溶液和胶体的鉴别知识,是对课本知识的考查,较简单.3.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C.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D.用淘洗的方法从沙里淘金【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泥沙不溶于水,而食盐可以;B.自来水中水的沸点较低;C.酒精与水互溶,不分层;D.金与沙的密度不同.【解答】解:A.泥沙不溶于水,而食盐可以,则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故A 正确;B.自来水中水的沸点较低,可选择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故B正确;C.酒精与水互溶,不分层,不能萃取碘水的中碘,应选苯或四氯化碳作萃取剂,故C错误;D.金与沙的密度不同,可用淘洗的方法从沙里淘金,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分离方法及分离原理,题目难度不大.4.将下列四种溶液,滴加KSCN溶液呈血红色的是()A.NaOH B.FeCl2C.AlC13D.Fe2(SO)3【考点】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三价铁离子遇到硫氰酸钾会发生络合反应,使溶液显血红色;加入适量KSCN溶液后,变成血红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铁离子,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血红色,故A错误;B.氯化亚铁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血红色,故B错误;C.氯化铝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血红色,故C错误;D.亚硫酸铁溶液中存在铁离子,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铁离子的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不大,试题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熟练掌握铁离子的检验方法;明确检验铁离子常用的试剂:硫氰化钾、苯酚等.5.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期待着人们的开发和利用.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A.单质溴B.单质镁C.烧碱 D.食盐【考点】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根据从海水制备物质的原理可知,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需要利用化学反应来制取,而食盐可利用蒸发原理,淡水利用蒸馏原理来得到.【解答】解:A.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得到钠和氯气,是化学变化,通过氯气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B.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得到镁,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C.把从海水中获得的氯化钠配制成饱和食盐水,然后电解,即得烧碱、氢气和氯气,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D.把海水经太阳暴晒,蒸发水分后即得食盐,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故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海水的成分,需要注意的是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需要利用化学反应来制取,掌握原理是解题的关键.6.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A.3:1 B.2:1 C.1:1 D.1:3【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根据反应方程式①2Al+6H+=2Al3++3H2↑,②2Al+2OH﹣+2H2O=2AlO2﹣+3H2↑进行计算.【解答】解:根据反应方程式①2Al+6H+=2Al3++3H2↑,②2Al+2OH﹣+2H2O=2AlO2﹣+3H2↑可知: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 物质的量之比为3: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依据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正确书写反应的方程式是解题关键.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氯化铝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Al3++3OH﹣=Al(OH)3↓B.Al(OH)3溶于NaOH溶液中:Al(OH)3+OH﹣=AlO2﹣+2H2OC.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2AlO2﹣+CO2+3H2O=2Al(OH)3↓+CO32﹣D.Al2O3粉末溶于NaOH溶液中:Al2O3+2OH﹣=2AlO2﹣+H2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氢氧化钠少量,铝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B.氢氧化铝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C.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D.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解答】解:A.氯化铝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故A正确;B.Al(OH)3溶于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故B正确;C.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3H2O=Al(OH)3↓+HCO3﹣,故C错误;D.氧化铝粉末溶于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如: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8.在H2SO4酸化过的Al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W(g)与所加NaOH 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专题】图像图表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向H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首先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不产生沉淀,然后是硫酸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沉淀最后全部溶解.【解答】解:向H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首先发生:H++OH﹣=H2O,则开始时没有沉淀生成;当H+全部中和之后,继续加入氢氧化钠,先发生反应:AlCl3+3NaOH=Al(OH)3↓+3NaCl,再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所用NaOH溶液体积为3:1;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图象的关系,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氢氧化铝能溶于碱的性质,难度不大.9.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A.稀硝酸B.稀盐酸C.硝酸铜D.氢氧化钠【考点】铝的化学性质.【分析】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表明生成氧化铝,结合氧化铝与酸、碱的反应来解答.【解答】解: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表明生成氧化铝,氧化铝具有两性,与硝酸、盐酸、NaOH均反应,但氧化铝与硝酸铜不反应,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Al及氧化铝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完全钝化表面为氧化铝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铝两性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0.下列变化一定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KMnO4→MnO2B.Cl﹣→Cl2C.H2S→SO2D.Fe2+→Fe【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则选项中为氧化剂的变化,氧化剂中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KMnO4→MnO2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但不需要加还原剂,自身受热分解即可实现,故A不选;B.Cl﹣→Cl2中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需加氧化剂才能实现,故B不选;C.H2S→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需加氧化剂才能实现,故C不选;D.Fe2+→Fe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需加还原剂才能实现,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的化合价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熟悉氧化剂、还原剂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来解答,题目难度不大.11.下列反应属氧化还原反应,而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的是()A.Mg3N2+6H2O═3Mg(OH)2↓+2NH3↑B.2Na+2H2O═2NaOH+H2↑C.2NO2+H2O═2HNO3+NO D.2F2+2H2O═4HF+O2【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且水中H、O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则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不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水为氧化剂,故B不选;C.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而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C 选;D.水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水为还原剂,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2.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 (方程式中H为+1价,O 为﹣2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ClO3在反应中失电子B.ClO2是氧化产物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D.1 mol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根据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O均为﹣2价)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C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4价,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则KClO3在反应中得电子,故A 错误;B.该反应中KClO3是氧化剂,在反应中被还原,ClO2是还原产物,故B错误;C.该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4价,所以H2C2O4是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故C正确;D.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1个氯原子转移1个电子,所以1mol KClO3参加反应,转移1mol电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明确元素化合价变化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13.可用于判断NaHCO3粉末中混有Na2CO3的实验方法是()A.加热时有气体放出B.滴加盐酸时有无气泡生成C.溶于水后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分析】A.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B.二者均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C.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而碳酸氢钠与氯化钡不反应;D.均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解答】解:A.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不能判断NaHCO3粉末中混有Na2CO3,故A错误;B.二者均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不能判断NaHCO3粉末中混有Na2CO3,故B错误;C.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而碳酸氢钠与氯化钡不反应,则溶于水后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判断NaHCO3粉末中混有Na2CO3,故C正确;D.均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判断NaHCO3粉末中混有Na2CO3,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碳酸氢钠、碳酸钠的鉴别方法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14.加热NaHCO3和Na2CO3混合物20g,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冷却后称量其固体质量是13.8g,则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A.84% B.8.4% C.1.6% D.16%【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专题】差量法;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由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导致固体质量减少,利用差量法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解答】解:设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则:2NaHCO3Na2CO3+CO2↑+H2O 质量减少168 62x 20g﹣13.8g=6.2g则:=,解得:x=16.8g,所以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20g﹣16.8g=3.2g,则原混合物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100%=16%,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试题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明确发生反应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利用差量法进行计算.15.市场上销售的“84”消毒液,其商品标识上注明;①本品为无色液体呈碱性;②使用时应加水稀释;③可对餐具、衣物进行消毒,可漂白浅色衣物.其有效成分可能是()A.Cl2B.H2SO4C.NaClO D.KMnO4【考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专题】卤族元素.【分析】“84”消毒液为无色液体呈碱性,主要成分为NaClO,具有漂白性和强氧化性.【解答】解:氯水和硫酸都为酸性溶液,不符合,KMnO4呈紫色,与题中无色不符,主要成分为NaClO,溶液显碱性,且具有漂白性和强氧化性.故选C.【点评】本体靠擦汗84消毒液的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题中信息解答,学习中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16.下列物质既能由金属和酸反应获得,也能通过金属和氯气反应获得的是()A.CuCl2B.FeCl2C.FeCl3D.AlCl3【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专题】卤族元素.【分析】A、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B、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C、铁排在氢的前面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D、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铝.【解答】解:A、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故A错误;B、铁排在氢的前面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而不是氯化铁,而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故B错误;C、铁排在氢的前面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而不是氯化铁,故C错误;D、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铝,所以既能由金属和酸反应获得,也能通过金属和氯气反应获得,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熟悉和应用的能力,解答类似题目只需,抓住金属活动性的顺序表的特征即可.该题易错选B和C,铁与酸反应生成的是+2价的铁.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气是黄绿色的,C1﹣是无色的B.H2在C12中能安静燃烧,火焰呈苍白色,瓶口有白色烟雾生成C.Cl2和H2的混合气一定会发生爆炸D.燃烧时一定要有氧气参加【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专题】卤族元素.【分析】A、氯气是黄绿色的气体,C1﹣是无色的;B、在点燃条件下,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苍白色火焰,生成的HCl遇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C、要在爆炸极限范围内;D、狭义燃烧的定义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广义燃烧的定义是可燃物跟助燃物(氧化剂)发生的剧烈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即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氯气是黄绿色的气体,C1﹣是无色的,故A正确;B、在点燃条件下,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苍白色火焰,生成的HCl遇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会看到白雾产生,故B错误;C、要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所以Cl2和H2的混合气不一定会发生爆炸,故C错误;D、燃烧是可燃物跟助燃物(氧化剂)发生的剧烈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燃烧的广义定义: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氯气的性质和燃烧的定义,燃烧一定是发光放热的剧烈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比如氢气在氯气中也是燃烧,难度不大.1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CO2↑+H2OB.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Ag+Cu2+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Fe+3Cu2+═2Fe3++3Cu【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碳酸钙是难溶于水的盐,不能拆成离子形式;B、钡离子和硫酸根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离子反应遵循电荷守恒;D、铁能将金属铜从其盐中置换出来.【解答】解:A、碳酸钙是难溶于水的盐,不能拆成离子形式,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CaCO3+2H+═CO2↑+H2O+Ca2+,故A错误;B、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和硫酸根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即Ba2++SO42﹣═BaSO4↓,故B正确;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Cu+2Ag+═2Ag+Cu2+,该离子反应不遵循电荷守恒,故C错误;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能将金属铜从其盐中置换出来,即Fe+Cu2+═Fe2++Cu,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是现在考试的热点.1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大理石和硝酸:CO32﹣+2H+═H2O+CO2↑B.铁和稀盐酸:2Fe+6H+═2Fe3++3H2↑C.稀硫酸和氨水:H++NH3•H2O═NH4++H2OD.碳酸氢钙溶液和盐酸:HCO3﹣+H+═H2O+CO2↑【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碳酸钙为沉淀,应保留化学式;B.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C.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铵与水;D.碳酸氢钙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解答】解:A.大理石和硝酸,离子方程式:CaCO3+2H+═H2O+CO2↑+Ca2+,故A错误;B.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Fe+2H+═Fe2++H2↑,故B错误;C.稀硫酸和氨水,离子方程式:H++NH3•H2O═NH4++H2O,故C正确;D.碳酸氢钙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HCO3﹣+H+═H2O+CO2↑,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离子方程式应遵循客观事实、遵循原子个数、电荷数守恒规律,题目难度不大.20.下列无色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Cu2+、SO42﹣、Fe3+、Cl﹣B.Ba2+、Na+、NO3﹣、CO32﹣C.MnO4﹣、Fe2+、Na+、.SO42﹣D.Na+、NO3﹣、K+、SO42﹣【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溶液无色,则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Cu2+、Fe3+有颜色,不能大量存在,故A错误;B.Ba2+与CO32﹣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MnO4﹣、Fe2+有颜色,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溶液无色,且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
化学高一上册11月份月考检测试题

化学高一上册11月份月考检测试题化学高一上册11月份月考检测试题2019高中是重要的一年,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查字典化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化学高一上册11月份月考检测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1至10题每小题2分,11至20题每小题3分;合计共50分。
)1.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
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C.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D.未来化学的方向是经验化2.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
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A B C D3.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4.下列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C.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D.用淘洗的方法从沙倒出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D.称量时,药品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右盘10.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 NAB.通常状况下, 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C.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 个数为 NA11.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 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12.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200mL 2mol/L MgCl2溶液B.1000mL 2.5mol/L NaCl溶液C.250mL 1mol/L AlCl3溶液D.300mL 5mol/L KClO3溶液13.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O2 和O3 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它们的分子数目之比是1∶1B.它们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2∶3C.它们的密度之比为2∶3D.它们的体积之比是1∶114.实验室里需用480mL0.10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高一上11月月考化学卷(答案解析)

【精品】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一上11月月考化学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而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C.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D.液氨溶于水能导电,所用是电解质2.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
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A.胶体发生电泳B.血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D.胶体发生聚沉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A.Cl2+2KBr=Br2+2KClB.2NaHCO3Na2CO3+H2O+CO2↑C.3Mg+N2Mg3N2D.2Na2O2+2CO2=2Na2CO3+O24.亚硝酸盐中毒,又名乌鸦病、紫绀病、肠源性青紫病。
亚硝酸盐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失去携氧能力,使组织出现缺氧现象。
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解毒剂。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中毒时亚硝酸盐发生氧化反应B.在中毒过程中血红蛋白被氧化C.药品美蓝应具有还原性D.解毒时血红蛋白被还原5.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某溶液中加稀硫酸生成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32-B.某溶液中先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含有SO42-C.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有Cl-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做还原剂,非金属单质只能做氧化剂B.某元素从化合态到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C.失电子多的金属还原性强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7.下列溶液中Cl-浓度与50mL1mol﹒L-1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A.150mL1mol﹒L-1NaCl溶液B.75mL2 mol﹒L-1NH4Cl 溶液C.150mL3 mol﹒L-1KCl 溶液D.75mL3mol﹒L-1FeCl3溶液8.常温常压下,等质量的CH4、CO2、O2、SO2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CH4的是()A.B.C.D.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30mL0.5mol/LNaOH溶液加水稀释500mL,所得溶液的NaOH的浓度为0.3mol/L B.配制250mL1.0mol/LH2SO4溶液,需要18mol/L的浓硫酸的体积为13.9mLC.0.270Kg质量分数为10%的Cu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2molD.80gNaOH溶于1L水中所得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0.阿伏伽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1.01×105Pa、25℃时,2.24LCl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2N A②0.1L3mol﹒L-1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原子数目为0.3N A③5.6g铁粉和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铜原子数为N A④常温常压下,46g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 A⑤1molNH3所含有的电子数为17N A⑥1mol/LNaCl溶液中所含的Na+数为N A⑦常温常压下,28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2N A⑧标准状况下,22.4L水所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 AA.①④⑤B.②③⑥⑦C.④⑦D.⑤⑥11.已知: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还原剂是HCl,氧化剂是KMnO4B.生成1 mol Cl2转移电子数均为2 mol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12.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Cu(OH)2与盐酸,Cu(OH)2与醋酸B.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C.NaHCO3溶液与盐酸,Na2CO3溶液与盐酸D.石灰石与稀硝酸,石灰石与盐酸1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在小苏打溶液中加入盐酸:HCO3-+H+=CO2↑+H2OB.把金属铁放入稀H2SO4中:2Fe+6H+=2Fe3++3H2↑C.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D.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14.关于0.1mol/LNa2CO3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0.5L该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B.1L该溶液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10.6gC.从1L该溶液中取出100mL,则取出溶液中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 D.取该溶液10mL,滴加稀硫酸,开始无现象15.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反应:H2O2→H2O;IO3-→I2;MnO4-→Mn2+;HNO2→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A.H2O2B.IO3- C.MnO4-D.HNO216.在反应H2S+H2SO4(浓)=S↓+SO2↑+2H2O中,若有32g硫生成则转移电子为( ) A.6 mol B.2 mol C.3 mol D.4 mol17.下列反应中氯元素全部被还原的是A.5Cl2+I2+6H2O=10HCl+2HIO3B.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C.MnO2+4HCl(浓) MnCl2+2H2O+Cl2↑D.2NaCl+2H2O2NaOH+Cl2↑+H2↑18.已知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顺序为SO32->I->Fe2+>Br->Cl-,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2Fe3++SO32-+H2O→2Fe2++SO42-+2H+B.I2+SO32-+H2O→SO42-+2I-+2H+C.2Fe2++I2 →2Fe3++2I-D.Br2+SO32-+H2O→SO42-+2Br-+2H+19.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与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则Cl 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5 B.11∶3 C.3∶1 D.4∶120.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含有大量Al3+的无色溶液中:Ca2+、Na+、Cl-、HCO3-B.在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Na+、K+、CO32-、NO3-C.在强酸的溶液中:K+、Fe2+、Cl-、NO3-D.在滴加石蕊显蓝色的溶液中:K+、Ca2+、Cl-、NO3-21.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氧酸能起氧化反应,无氧酸则不能B.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C.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D.由X变为X2+的反应是氧化反应22.有以下四种物质:①标况下11.2LCO2②常温常压下1g H2③1.204×1024个N2④4℃时18mL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个数:③>④>①=②B.原子个数:③>④>①>②C.体积:③>④>①=②D.质量:③>①>④>②23.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u2+、Na+、H+、SO42-、CO32-、OH-等6种离子。
湖北省武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武汉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2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在最后)命题教师:审题教师:考试时长: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沉着冷静规范答题端正考风严禁舞弊★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科学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发现都极大地推进了科学的发展。
下列对化学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阿伦尼乌斯提出了电离模型B.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C.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烧碱D.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2.化学与生产、生活、科研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氯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B.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C.五氧化二磷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碳酸氢钠可用作抗酸药3.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2.4LH O 含有的分子数为A1N B.1100mL1mol L -⋅的NaOH 溶液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A 0.1N C.11mol L -⋅氨水中,含有的32NH H O ⋅分子数等于A N D.22322N 6H O4NH 3O ++催化剂通电,每消耗21molNN ,理论上电子转移的数目为A6N 4.类比推理是化学上研究物质的重要思想。
下列类比结果合理的是()A.2CO 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则2SiO 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硅酸B.已知少量2CO 通入()2Ca OH 溶液中溶液变浑浊,少量2CO 通入NaOH 溶液中溶液也会变浑浊C.2CO 、2SO 是酸性氧化物,可类推2NO 是酸性氧化物D.CuO 是碱性氧化物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推测23Fe O 也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5.化学上常用标准电极电势ΘE (氧化型/还原型)比较物质的氧化能力。
ΘE 值越高,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越强;ΘE 值越低,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强。
ΘE 值与体系的pH 有关。
根据表格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氧化型/还原型物质24PbO PbSO 24MnO Mn-+32Fe Fe ++2Cl Cl -22VO VO ++3BrO Br --ΘE (酸性条件中)1.685V 1.51V 0.77V 1.36V 0.991V 1.423VA.实验室可用3KBrO 与浓盐酸反应制备2Cl B.酸性条件中,氧化性强弱顺序为3422MnO Cl VO Fe-++>>>C.已知()()Θ32Fe OH Fe OH 0.77V E ⎡⎤<⎣⎦,则()2Fe OH 的还原性弱于2Fe +的还原性D.已知3Fe +遇到KSCN 溶液后会变红,则向硫酸酸化的4FeSO 溶液中加入()242VO SO ,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 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红6.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