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的音乐特性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

浅谈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

浅谈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摘要:客家山歌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歌之一,客家山歌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经》的良好传统风格,进行的现代化艺术风格的创新唱法。

客家山歌由于鲜明的主题以及地方特色的体现,在语言上较为通俗易懂,歌曲的含义上引人深思,在演唱的特点上也具有鲜明的个性,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宝贵财富。

在客家山歌的演唱上可分为真声、假声等不同的唱法。

本文主要针对客家山歌在演唱特点上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客家山歌;演唱方式;演唱特点客家山歌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千百年来一直被传唱,并经久不衰。

客家山歌目前流行于我国闽西、粤东、赣南以及台湾北部等客家人居住的地方。

山歌主要的形成方式是来源于客家人的生活劳作之中,具有浓厚的地域风情,歌词结构部分采用押韵的形式,曲调较为丰富。

想要演唱好客家山歌,要针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并不断对演唱技巧进行创新,来确保客家山歌的演唱更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

1.客家山歌的主要音乐特征客家山歌是根据不同的客家人生活习惯、地方特色、语言运用、民俗风情等方面进行的民歌,在歌曲特征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共通性。

鲜明的音乐特征主要表现在歌曲演唱方言、节奏节拍、音节调式、曲式结构等方面,以下针对几个方面进行逐一分析。

1.1客家山歌歌唱语言特征学习客家山歌的必备条件是熟悉掌握客家方言的运用。

而学习客家方言是一个逐渐养成的漫长过程,客家方言由于受多方因素的融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想要演唱好客家山歌就要熟悉掌握客家人的文化传统以及语言特色,掌握好客家语言规律是演唱的前提要求。

首先要掌握唇齿音,在发音过程中,要将翘舌音变成平舌音,比如在普通话中的“chi”在客家话的发音为“ci”等;第二在送气方面,客家话相较于普通话在送气音的保留比较多。

例如“b”在普通话中不发送气音,而在客家话中要发送气音“p”,简单来讲就是将普通话中的“播”“拜”“被”等发音改变,念成“坡”“排”“配”;第三,客家话在调值标准上比普通话的调值降低,不同于普通话的上扬,客家话属于平缓的语调,比如在“情”“离”“来”等普通话上升调的发音上,客家话都会念成降调的发音;第四,客家话将撮口呼韵读作唇齿呼韵,比如普通话中的“全”,客家话读音是“前”;第五,客家话对于前鼻音与后鼻音不做区分,比如客家话会将普通话中的“政治”读成“真挚”。

闽西客家山歌课程实践方法探研

闽西客家山歌课程实践方法探研

闽西客家山歌课程实践方法探研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视,闽西客家山歌文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闽西客家山歌文化,许多学校和机构开始开展相关课程的实践探索。

本文将从闽西客家山歌课程的实践方法探索角度进行讨论和探究。

一、闽西客家山歌的特点闽西客家山歌作为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特有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字简单易学:闽西客家山歌的歌词往往简单易学,用词质朴、富有口语特色,易于民间传唱。

2.曲调婉转动听:闽西客家山歌的曲调优美、婉转动听,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朴实的情感表达。

3.内容质朴真实:闽西客家山歌所反映的内容多为当地生活、情感、劳动等方面,具有极强的文化渗透力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1.采取“走出课堂”方式闽西客家山歌的特点决定了其更适合在田间地头、民间活动中进行学习和传唱。

闽西客家山歌课程的实践方法可以采取“走出课堂”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当地山区、村庄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与当地老人、农民亲身交流,感受山歌文化的魅力。

2.结合实际教学在课程实践中,可以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编排相关的山歌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当地山歌文化的魅力。

比如通过采访当地老人、学习相关历史文献等方式,挖掘和整理当地独有的山歌资源,进行实地录音、拍摄,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山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

3.注重情感体验在闽西客家山歌课程的实践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演唱、创作山歌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和感受闽西客家山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山歌文化的浓厚兴趣。

4.开展比赛和表演在课程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型山歌比赛和表演活动,让学生在比赛和表演中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对闽西客家山歌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山歌的爱好和积极参与性。

5.开设专题研究课程为了更好地促进闽西客家山歌课程的实践探索,可以开设相关的专题研究课程,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进行讲座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山歌文化学习资源,拓展学生对闽西客家山歌的认知层面。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方法研究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方法研究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方法研究黄宇(惠港中学广东·惠州516000)摘要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文化瑰宝,客家山歌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属于我国重要的历史民族文化,地方特色非常突出,且极具艺术气息,一直流传至今,并依旧广受客家群体欢迎与喜爱。

客家山歌具有其特有的节奏特征、语言特征、结构特征以及音调特征,在演唱客家山歌的时候,也需要着重把握其独特的演唱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方法,以推进客家山歌的有效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客家山歌音乐特征演唱方法中图分类号:J642.2文献标识码:A0前言客家山歌在客家文化当中占据重要位置,生动、真实的体现了客家文化,对客家优良的文化传统实现了全面表达与继承,也是客家人民在生活劳动过程中喜闻乐见的歌唱抒情形式。

客家山歌这种较为独特且极具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具有自身独特的音乐特征,在衬字、风格以及唱腔等多方面都具有属于自己的系列要求。

同时,客家山歌在演唱方法上也有属于自己的规律,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

1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客家山歌属于我国较为出名且广受喜爱的一种民歌形式,目前以及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形式。

客家山歌具有自身独特的音乐特征,且相关音乐特征当中充分展现了客家群体的地方特色,且各个不同的相应客家地区其自身客家山歌以及客家文化都存在一定差异性,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客家地区在语言以及生活、风俗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而客家山歌又来自于客家地区实际生活,导致不同地区的客家山歌也存在一定不同。

但是综合整个客家山歌来看,所有地区的客家山歌其又有着明显的相同特征,而客家山歌具有一致性的音乐特征主要体现在节奏特征、语言特征、结构特征以及音调特征当中。

1.1节奏特征客家山歌具有较为突出的节奏特征,在音乐的情感表达当中,节奏属于重要的影响元素。

在不同音乐表达当中,其节奏在力量上以及速度上出现的重要变化,相应传递出来的情感内涵也是具有很大差别的。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方法研究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方法研究
音乐研究
徐怀伟 :客家 山歌 的音 乐特征及 演唱方法研究
客家 山歌 的音乐特征及演 唱方法研 究
徐 怀伟
( 梅 州市梅 县 区客 家 山歌 传承 保 护 中心 广 东 梅 州 5 1 4 0 0 0 )
【 摘 要 】 客家山歌作为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其在发音、节拍、韵律等方面的特点,受到客家人

客 家 人 将 其 独 特 的方 言 发 音 融 人 了音 乐 。 在歌唱时 , 多用舌 、 ( 三 )理 解 客 家 山歌 的情 感 。客 家 山歌 与 客 家 人 的生 活 齿 、唇 发 力 ;在 气 音 方 面 ,普 通 话 中一 些 不 带 送 气 音 的爆 破 情 感 息 息 相 关 , 因此 我 们 在 演 唱之 前 ,应 该 先 对 山歌 的情 感 发 音 ,在 客 家 方 言 中几 乎 都 发 成 了气 音 ,如 b变 成 了 P ;d 内涵 进 行 深 入 理 解 ,如 《 客 家 山歌 特 出名 》 中包 含 着 客 家人 变成 了 t 。此 外 还 有 一 些 前 后 鼻 音 上 的 不 同 。我 们 在 学 习 中 对 山 歌 的 热 爱 ,以 及 由此 产 生 的一 种 自豪 之 情 , 因此 我 们 在 演 唱 过 程 中 ,要 通 过 对 方 言 的学 习 、腔 调 的把 握 ,融 人 到 客 ( 二 )节奏 特 征 。节 奏 是 体 现 音 乐 情 感 的 主要 元 素 。不 家 山 歌 的 情 感 中来 ,将 自身 情 感 与 客 家 山歌 产 生 共 鸣 ,达 到 同 的 音 乐 , 由于 节 奏 的 速 度 与 力 量 的不 同 ,而 传 递 出不 同 的 “ 歌 里含情” “ 以歌传情” 的目的。 情感 内涵。 在 客 家 山歌 中 , 其 主 要 音 乐 特 点 为节 奏 变化 性 强 , ( 四 )掌 握 基 本 的 演 唱 技 巧 。在 传 统 演 唱 中 ,我 们 通 常 这 种 自 由流 畅 的 节 奏 变 化 也 体 现 了客 家 山歌 的 即兴 性 。人 们 认 为 山 歌 的 唱 法 朴 素 、豪 放 ,多 以情 动 人 ,并 不 需 要 演 唱 技 在 创 作 客 家 山 歌 的过 程 中 ,会 根 据 情 感 的 自然 起 伏 而 改 变 节 巧。 然 而这 种 想 法 是 片 面 的 , 客 家 山歌 要 想 实 现 传 承 与发 展 , 拍 ,这 种 节 拍 交 替 变 化 的 情 况 ,也 为 客 家 山 歌 增 添 了无 尽 的 就 必 须 利 用 一 定 的 演 唱 技 巧 对 其 进 行 加 工 ,如 演 唱 者 利 用 正 艺术魅力 。 确 的 发音 、吐 字 以 及气 息 运 用 等 技 巧 提 高 演 唱 效 果 ,进 而 推 ( 三) 音 调 特 征 。从 音 阶 上 看 , 客 家 山歌 多 为 四声 音 阶 、 动客 家 山 歌 的 不 断 发 展 。 五 声 音 阶 、六 声 音 阶 ,比 较 少 见 的 是七 声 音 阶 和 二 声 音 阶 ;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方法分析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方法分析

2021-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间奇葩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方法分析李秋(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广东梅州514700)摘要:客家山歌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璀璨内容,客家山歌传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对于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重要意义。

传承与发扬客家山歌首先要了解客家山歌,音乐特征及演唱方法是客家山歌的基础,了解两者,透析客家山歌的本质,以更好在当代社会中寻找其独特的传承方式。

经过岁月的沉淀,客家山歌有着其独特的音乐特征以及演唱方法,文中从当下的客家山歌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其音乐特征以及演唱方法,为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扬提供参考。

关键词:客家山歌;音乐特征;演唱方法中图分类号:J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1-0130-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1.065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生活的一部分,随着客家人的生活开展不断的完善,已经形成其独特的音乐艺术风格。

近年来我国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力度,随着客家山歌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以及我国对于民俗文化的重视,将客家山歌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之一,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客家山歌的魅力以及其呈现出的客家人传统优良文化与精神。

一、客家山歌概述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用客家话传唱的歌曲,客家人将客家文化内容与当地的乡土气息紧密结合,目前客家山歌主要分布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等地,客家人将客家文化、当地文化、生活气息融合为一体形成了客家山歌独特的音乐特点。

客家山歌在客家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客家人要重视客家山歌的应用,其对于客家人如同衣食住行一般不可或缺,从客家人对待客家山歌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为什么客家山歌能够传承千年依然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客家人通过客家山歌描述人们勤劳的生活以及表达生活中的情感,通过山歌抒情叙事,为客家山歌的情感埋下基调,也丰富了客家山歌的内容。

客家山歌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有效性分析

客家山歌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有效性分析

客家山歌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有效性分析引言客家山歌是中国古老的音乐形式之一,它源自客家人的生活和劳动,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的中学音乐课堂中,教师们开始引入客家山歌的教学,希望借此让学生了解和体味客家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从客家山歌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有效性入手,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客家山歌的特点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民长期实践经验和创造性工作的反映,它以其淳朴的旋律、质朴的歌词、丰富的表情和真挚的情感,吸引了广大的听众群体。

在内容上,客家山歌主要以客家人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为题材,歌词中多是关于农事、家庭、情感等方面的描写,因此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情感,这也是客家山歌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

在音乐形式方面,客家山歌的旋律优美动听,具有很强的民间特色,其节奏多变,富有变化,节奏鲜明而富有韵律感,给人以非常独特的感受。

客家山歌的演唱方式也非常独特,它注重音乐与诗歌的结合,要求演唱者用情感去诠释歌曲,因此客家山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表现方式与传达情感的载体。

二、在中学音乐课堂中教学客家山歌的意义在中学音乐课堂中教学客家山歌,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一种音乐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客家山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客家山歌文化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客家山歌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客家山歌在音乐形式、表现方式上都与学生平时所熟悉的音乐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通过学习客家山歌,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宽音乐领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由于客家山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教学客家山歌还可以帮助学生内化文化自觉,培养学生的地方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

这无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1. 了解客家山歌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点在教学客家山歌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客家山歌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点,比如客家山歌的来源、形成背景、传承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客家山歌除了在语言上的特点外

客家山歌除了在语言上的特点外

客家山歌除了在语言上的特点外,在音列、音阶,调式,节拍、节奏,起音、落音,旋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1、音列、音阶客家山歌多为四音列(1):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福建卷》中收录的14首上杭客家山歌中,这种四音列的山歌占10首。

其他有五音列的山歌2首。

然而,在客家山歌中经常存在一些下滑音,这些下滑音,特别是羽(la)音的下滑往往落在角(mi)音上,这样在四音列歌曲中就还存在一个角(mi)音。

在客家山歌,乃至所有的山歌中,音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在这些四音列的山歌中,所有的旋律均有这四个音构成。

这些音构成一个旋律的走向后,加以不同的节奏又形成不同的旋律,这些建构方法在旋律写作中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2、调式客家山歌有徴调式、羽调式和宫调式三种。

以徴调式居多,羽调式少数,宫调式最少。

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福建卷》中收录的14首客家山歌中,徴调式的山歌达到11首之多,羽调式2首,宫调式1首。

这些徴调式的山歌中又以强调羽(la)、商(re)两音的徴调式山歌居多,这些歌曲往往在强拍、强位上或者以句末延长的方式来强调突出羽(la)、商(re)两音。

徴调式山歌,商(re)音出现在除第三小节之外的其他小节的强拍强位,以突出的位置强调该音。

全曲33个音符(含倚音)中商(re)音占了14个,将近一半。

羽(la)占了11个,次于商(re)音,并在第3小节和第5小节的次强拍给予强调。

宫(do)音只在第2小节当作前倚音出现,徴(sol)音也只出现了7次,在第2小节和歌曲末尾起到决定调性的作用。

也有同时强调上四度宫(do)音的。

例如:《郎是山中千年树》,此例中,宫(do)音分别出现在第1、3、5、6、7小节的强拍位置,强调该音。

在一些客家山歌的一些羽调式歌曲中,加入了变宫(si)音,例如:《歌本唱出合时辰》此例中,在第3和第5小节加入了变宫(si)音,这也许是借鉴了土著畲族山歌或者闽西汉剧中一些皮黄腔唱腔的特点,这个变宫(si)音仍带有鲜明的五声音阶性格,因而起了旋宫转调的作用,有了调式交替的的特点。

浅析赣南客家山歌演唱特点

浅析赣南客家山歌演唱特点
用 到 山 歌 中来 。 假 嗓、 本 嗓 和 细 嗓 是 山歌 唱法的三种 分类。 假嗓 , 现 大 多 指 真 假 音 结合的演唱 , 常 见 于 高 腔 山歌 , 抒 情 性 较
强, 具 有 浓 烈 的生 活 气 息 是 山 野 田 间最

赣 南 客 家 山歌 起 源
效 果脆 亮坚 实 , 形成 了脆 、 直、 甜、 润、 水 的 音 色 特 点 ,其 音 调 根 据 方言 的语 气 语
式 变 化 而 形 成 一 种 特 有 的 声 腔 艺 术 这 就 要 求 发 声 位 置 的集 中于 ; 隹确 性 。 有 些
乐 句 较 长 要 一 口气 唱 完 有 一 定 的 难 度 ,
这就要 求演 唱时要调 节好 呼 吸状态 , 充
分 利 用 腹 肌 与 横 膈 肌 的 控 制 力 量 。均 匀 平 稳 的 ~ 句 一 口气 的 完 整 演 绎 ,切 忌 在
全 曲 的 发 挥 。 这 就 要 求演 唱 者 声 门 积 极
闭拢, 同时 软 腭 与 小 舌 头 抬 起 贴 紧 咽 壁 , 向 下 叹着 唱 , 使 气 流 转 变 为声 波 , 在 高 位 置 的 头腔 得 到 共 鸣 , 唱 出有 弹 性 有 张 力 、 集 中明亮的声音 。 三、 结 语 赣 南 客 家 山歌 因语 言 、 地 域环境 、 风
山 歌 来 表 达 如 : “ 高岭埂上打 呼咒 , 细 妹 屋 家 吃 晏昼 : 细妹听到 呼咒响 , 筷 子 一 扔 碗 一丢 。 ” 表 现 了细 妹 听 到 情 郎 哥 唱 山 歌 的 哟 嗬 声 ,就 再 也 无 心 吃 饭 的 天 真 活 泼
调 幽静音量小且 婉转动人 ,多用于室 内 演唱, 运用 得 不 是 很 多 。 假 嗓 与 本 嗓 在 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性研究摘要:客家山歌产生在客家地区,为广大客家人所喜闻乐唱,千百年来,客家人用它来歌唱劳动生活、抒发情思、交流感情、娱乐身心、鼓舞斗志,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富有浓郁乡土气息,其具有独特的音乐特性,生动传神,流畅自然,世代相传。

本文将从客家山歌的历史渊源、种类、艺术特色等进行研究,以期对客家山歌有更全面和深入的把握,从而更好地认识、理解客家山歌的音乐特性。

关键词:客家;山歌;音乐特性;研究绪论: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歌种之一,是客家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已被列为广东省申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文主要是研究客家山歌的音乐特性,要对客家山歌的音乐特性做全面的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客家山歌的历史渊源;其次对客家山歌的种类、特点进行研究;最后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对客家山歌的音乐特性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说明其客家山歌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客家山歌的内容丰富多彩、语言表达质朴、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优美,从古至今牵魂动魄,歌声不绝,其唱腔艺术和表现风格具有鲜明的客家地域特色。

可以说,客家山歌是广大客家人们智慧的结晶和艺术审美情趣的具体体现,是客家文化的一大瑰宝,它作为客家人的口头文学,代代相传,所展示的文学价值、魅力和作用,是其他艺术所不能代替的。

本论: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

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主要流传于梅州、紫金、博罗、惠州、赣州、汀州各市、县和台湾的苗栗、紫竹、桃园等地及国内外客家人聚居地。

经过不断发展,客家山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一、客家山歌的历史渊源关于客家的来源,经过多年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学术界形成基本一致的看法,将客家看作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一个种族概念。

客家不是简单而纯粹意义上的中原汉族,而是长期以来中原南迁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在种族、文化上相互交融而形成的独特民系。

这种移民过程中产生的中原文化与南方少数民族土著文化的交融,同样明显地体现在客家山歌方面。

客家音乐研究者认为,客家山歌源于古代民歌,但也受《诗经》、楚辞、竹枝词、西曲、吴歌及畲、瑶等少数民族情歌的影响。

[1]冯光钰对客家音乐的多重交融性有深入的论述,认为客家音乐既是从移民文化传播所派生,又是与原住民土著音乐融合而成。

当中原移民到达闽、粤、赣三省边区,与当地的畲、瑶等少数民族杂居共处,从语言、生活习俗到音乐都自然有许多接触和交流,畲、瑶等少数民族也有爱唱山歌的传统。

所以,在客家山歌中常常蕴含着土著民族山歌的因素,在土著民族山歌中也可以看到客家山歌的影子。

[2]从客家山歌中既能看到中原山歌的影子,又能寻觅到原住民土著畲族山歌的因子,客家山歌吸收了南北山歌的营养。

也就是说,在南方少数民族土著居民中原本具有丰富的山歌演唱传统,地方志材料也证明了这一传统。

因此,无论是从客家的迁徒史,或从客家族群的历史记忆,还是从客家山歌与畲族、瑶族山歌的比较中,都可以发现,客家民歌独特的历史形成过程,决定了客家山歌的独特性。

客家人在一次又一次的迁徙过程中,形成了“爱国爱乡,崇文重教,诚恳弘毅,团结包容,勤劳俭朴,开拓创新和刚柔相济”的文化心理和人文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优秀传统的精华所在。

客家人的这些人文精神,在客家山歌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客家先民在长期的迁徙和奔波中,锻造形成了勤劳俭朴、敢于冒险、开拓创新的坚韧个性,以及务实乐观的精神特质。

这在客家山歌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如“藤断自有篾来驳,船到滩头水路开”,就表现了客家人的乐观与理性。

“劝你唔使苦在心,愁切一多会伤身;莫舁别人来见贱,萦起毛辫做赢人”等,劝人宽心消愁,道出他们在逆境中的从容心态和乐观精神。

而一首“人道风吹花落地,侬要风吹花上枝,亲将黄蜡粘花去,到老终无花落时”,则把客家人乐观、积极、坚韧、执着的精神心理表现无余。

客家山歌之于客家人的族群心理和精神传统,是一种深刻而优美的艺术体现。

了解和体会客家人及其文化风貌,欣赏客家山歌是一种最为便捷和有效的手段。

客家山歌是[1]温萍编著<客家音乐文化概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2007年版[2]冯光钰<客家音乐传播>,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引言部分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被创造和传播的一种文学艺术。

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民俗性和包容性是它的两个明显的社会性特点;而它最为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它的唱腔、创作手法和演唱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客家山歌作为一种古老、土著的艺术,也面临着继承和创新的问题。

只有在吸收传统的艺术精华的基础上的创新,才能继承,并使其发扬光大。

二、客家山歌的种类客家山歌是客家民歌中影响最大也最为重要的一种,它用客家方言吟唱,上承《诗经》的传统风格,继受唐诗律绝及后世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自成体系,风格卓特。

客家山歌形式丰富,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四大类别:1、劳动之余形成的山歌。

最有代表性的是“号子系列”,如船工、木工、打夯、纤夫等号子;又如《赣州调排》,它将唐代诗人李白的绝句改唱成“庐山嘿竹影哇几千秋呦,云锁高峰嗨呦水自流喂。

万里长啊江嘿漂玉带呦,一轮的明啊月嘿呦似金球嘿呦。

”2、表达男女爱慕之情的山歌。

爱幕、追求、热恋、相思等均可用客家山歌来表达。

如兴国山歌《生死缠》:“人山看到藤缠树:出山看到树缠藤:树死藤生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

”表现了生死不渝的爱情。

3、表达对家庭情感寄托的山歌。

客家人生活清苦,儿女众多,所以教育子女问题在山歌中也有表现,如叹息儿女众多反被拖累的山歌:“苦瓜呦苦啾啾哦,天旱旱死‘过水丘’。

乌桕多籽遭籽劫,杨柳哎子多风流。

”这首歌艺术化地表现了父母一生照料儿女而无暇自顾的现象。

4、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山歌。

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之际、电视连续剧《长征》中的这首堪称红色经典的主题歌:《十送红军》以其优美的旋律、带着赣南客家浓浓方言的歌词,再一次让人们在歌声中重温了70年前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离开苏区客家赣南时,军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由赣南传统客家方言《劝郎调》改编而成的《十送红军》,曲调非常口语化,歌词中夹杂着不少俚语、方言,旋律婉转优美,歌中的“里格”与“介支个”均是客家方言中的衬词与语气助词,并始终贯穿全曲,带有浓厚客家情感,召唤了三十三万热血客家子弟参加红军走上革命道路。

当时,兴国、瑞金和于都等地妻送郎、母送子、弟送兄参加红军的感人场面处处可见。

三、客家山歌的特点1、语言丰富,讲究修饰,文学艺术性强(1)注重押韵。

在声韵方面,客家山歌很讲究语言流畅,歌曲多以七言四旬为基本句式,且都十分押韵,在演唱时,按客家语言押韵。

如:劝妹积肥莫偷懒(福建)有心拉船船上滩,有心积肥堆成山。

增产全靠肥粪足,劝妹积肥莫偷懒。

在这首山歌中,“滩”“山”“懒”的韵母是“a n”,押“an”音,韵律明显,唱时琅琅上口。

(2)对仗工整。

客家山歌随口搭,但为了歌唱时顺口,也讲究平仄,有“平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仄起平收式,仄起仄收式”。

如:山歌晤唱唔风流,猪肉唔煎唔出油。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梧桐落叶心晤死,无同妹料心晤休。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此山歌流传赣南石城一带,是典型的客家对仗式语言在山歌上的运用,假如按照现在的普通话发音来读,根本就不合平仄,但按客家语音读,则自然成韵。

在客家山歌中,绝大多数的发音都是客家方言,很少有与普通话相同的,因此,独特的客家方言对仗成韵,是客家山歌有别于其他民歌的最为鲜明的语言特色之一。

(3)唱腔悠长。

各地方言歌谣均有自己的特点,陕北信天游音调高昂,江南民歌柔美婉转,而客家山歌则刚柔悠长。

如:哥是白糖妹是水(福建永定)白糖好食潮州来,白水好食石缝来。

哥是白糖妹是水,若是有情结缘来。

月光弯弯在半天,船子弯弯在河边。

船要下滩赶大水,妹要恋郎赶少年。

这首山歌是复合式结构,是四旬式为基本句型的两段式,演唱时每一段的前两旬音调要唱得短促,用说白的语调,与后两句形成一个对比的层次,而第三旬则要提高音调,拖长音,唱到第四句时声调要逐渐下降,逐渐减弱直到消失,给人以绕梁三日之感。

2、调式、调性多样,音乐个性鲜明由于客家山歌的形成具有复杂的历史、地理、人文等因素,这就决定了客家山歌的复杂性、多样性。

除语言、音调上的差异外,更为本质艺术特点是调式、调性上的特色。

(1)调式调性朴实无华。

客家山歌的调式及其音乐内涵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从现在大量的客家民歌来看,无论是赣南、闽西、粤西北还是更远一点的西南、台湾等地的客家山歌,其音乐基因是相同的,都是中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土著音乐文化的交融。

它的旋律走向、旋法大同小异,多以宫、徵、羽调式为主,这三大调式构架了客家山歌的主题结构。

(2)曲式结构清晰明了。

由于低水平的耕作方式,流落四方的生活,长期的与自然的斗争,决定了客家山歌的淳朴、简单、易学易唱,不可能含有丝毫奢华。

客家一直崇“简”亲“掘”,贬“奢”抑“侈”。

在数量宏大的各类客家民歌中无论是曲调还是语言,都是质朴无华的。

大量的客家山歌正是通过简单易唱的旋律,琅琅上口的歌词,反映客家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石城山歌《情哥出门走归化》采自武夷山西麓的石城县罗家乡,这是一首描写男女之间爱恋之情的情歌,旋律简单、平稳、语言贴切,它的节奏和落音都有明显的规律,唱腔细腻、抒情、缠绵,旋律材料为音域仅为纯四度的三音习列561三个音风格质朴单纯,除此之外并无技法、技艺上的特色。

事实上,客家人在很多时候是即兴演唱山歌,根本不去考虑曲式布局,如一对男女初次相识,互相有了好感,男方就用山歌试探对方的心意,即编即唱:“十八老妹嘀嘀亲/浑水过河不知深/丢个石子试深浅/唱支山歌试妹心。

”因此,总的来说,客家山歌的曲式结构是比较单一的,虽然它无法体现更为复杂的东西,但这为它上千年来能广泛流传奠定了基础,也是客家山歌美纯朴而美丽的一种体现。

3、歌曲内涵丰富,善于表达情感客家山歌由于种类繁多,技法灵巧,艺术形式较完善,因此,它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善于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喜爱。

客家山歌的情感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感情奔放,想象丰富在客家山歌中,有很多是通过想象来表达一种情感的,如用多姿多彩的喻体鲜明形象地表现主题,使人有如亲临其境的感觉。

如《兴国山歌》:哎呀勒唱歌才能乐呵呵唱得山歌流成河河水漫过山脚脚漂洋过海全是歌盘古开天干百载心肝妹唯有快活才唱歌这首歌是凭着歌者当时的兴致而进行自由的二度创作,自由想象,思想奔放,充分体现出民间山野之曲的那种豪放和自如,无拘无束,是最能体现歌曲内涵和意义的原生态艺术形式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