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监护自己总结
胎心监护室个人工作总结

胎心监护室个人工作总结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我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和法规,对医疗的积极参与医院组织学习活动,以丰富的法律知识,增强安全法规自我保护意识。
在积极和护士长严格的指导下,我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改善,以下是我今年的工作总结。
一、脚踏实地,从护理基础工作做起首先,科室人员偏年轻化,工作经验不足,专科知识欠缺,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从基础护理工作入手,严格执行查房程序和交班制度,将晨间护理与交接班作为交流平台,深入细致的开展专科健康知识教育,和人性化沟通,有效的提高病人满意度,取得良好效果。
同时,将核心制度落实作为本年度考核重点,每周考核一项,逐步规范工作流程。
另外,提高服务质量,从改进工作细节入手。
二、抓制度落实,明确工作分工将工作细化,进行分工,文书书写由责任护士和质检员三人负责,开成管床护士责任下完成病历,责任护士把管,质检员质控的三级质控模式,有效的控制书写错误和不规范书写,提高书写质量。
工休座谈、抢救药品、实习生讲课、业务学习分别责任到人,形成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负责,大家共同参与科室管理,有效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
三、严格产房管理,完成布局改造加强产房管理,印制产科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张贴在产房内墙,强化操作流程化,落实腕带识别制度,严格执行新生儿腕带配戴工作,建立产房交接流程并督导实施,有效加强产妇及新生儿安全管,同时完善疫苗.上报及查对程序,加强疫苗管理。
另外,根据管理年验收标准,再次进行产房改进,配置消毒用品,调整待产室、隔离产房、及隔离待产室位置,以达到标准要求。
在一年的工作,可总是爱和奉献精神,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和应急能力的质量。
当然,我发现还有- -些不足之处应予改善。
在工作中,有时存在着标准不高的现象,虽然基本_上能够履行其职责和义务,但在行动方面也得到进一步改善,这是需要改进和加强我的未来发生。
胎心监护科室个人工作总结

胎心监护科室个人工作总结在胎心监护科室工作一段时间以来,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我对胎心监护科室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以下是我在这段时间内的个人工作总结:首先,我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掌握了胎心监护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能够熟练地进行监护仪器的设置和监测。
同时,我也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最新的医学进展和胎儿监护技术,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在工作中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
胎心监护科室的工作需要团队协作,我和同事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在工作中,我积极与同事交流,共同商讨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同时,我也能够很好地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尽力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最后,我在工作中注重细节和责任心。
胎心监护工作需要高度的细心和责任感,我时刻保持警惕,确保监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同时,我也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和处理,并与医生一起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服务。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技能。
我会更加努力地团队合作,共同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同时,我会更加注重细节和责任心,时刻把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胎心监护科室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胎心监护科室是医院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关系到母婴安全,也是医院整体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工作使命和责任,以及不断提升自己的必要性。
同时,我也渐渐发现了自身在这个岗位上的突出特点。
首先,积极主动,关注患者。
在胎心监护科室工作,我们时常会遇到孕妇和胎儿的监护工作。
时刻保持警惕和关注患者的监护情况,成为了我的一大特色。
我不仅仅是在执行监护任务时简单地坐在监护设备旁边,而是会主动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告知患者关于胎心监护的重要性和监护的注意事项。
胎心监护实训报告反思总结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胎心监护技术已成为孕妇孕期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提高我们临床实习生的专业技能,我院妇产科组织了一次胎心监护实训活动。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胎心监护的操作流程、监测指标及临床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实训过程及反思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1. 胎心监护的基本原理胎心监护是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监测胎儿在宫内的心率,以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健康状况。
本次实训主要讲解了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基本原理、胎心监护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2. 胎心监护的操作流程(1)仪器准备:将胎心监护仪连接好电源,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孕妇准备:孕妇排空膀胱,取仰卧位,暴露腹部。
(3)放置探头:将胎心监护探头置于孕妇腹部,选择合适的位置,调整探头角度,确保探头与皮肤接触良好。
(4)监测胎心率:启动胎心监护仪,调整探头与胎儿心脏的距离,观察胎心率曲线。
(5)监测宫缩:观察宫缩曲线,记录宫缩持续时间、间隔及强度。
(6)结束监测:监测结束后,关闭胎心监护仪,整理仪器。
3. 胎心监护的监测指标(1)胎心率基线:胎心率基线是指孕妇在安静状态下,没有宫缩时的胎心率。
正常范围是110-160次/分。
(2)胎心率振幅:胎心率振幅是指胎心率曲线的波动幅度。
正常范围是6-25次/分。
(3)胎心率加速:胎心率加速是指胎心率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通常在宫缩后出现。
正常情况下,连续20分钟的胎心监护中应有3次以上的加速。
(4)胎心率减速:胎心率减速是指胎心率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可分为早期减速、变异减速和晚期减速。
4. 胎心监护的临床意义胎心监护可以监测胎儿在宫内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宫内窘迫等异常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三、实训反思1. 提高操作技能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胎心监护的操作流程,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调整探头角度、选择合适的监测位置,以及如何观察胎心率曲线和宫缩曲线。
胎心监护知识点总结

胎心监护知识点总结
一、胎心监护的目的和意义
1. 监测胎儿的健康状况:通过监测胎心率,可以判断胎儿的健康状况,包括心脏功能、血
液循环和氧气供应情况等。
2. 及时发现问题:胎心监护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胎位异常、
胎盘功能不良、宫内发育迟缓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指导产程管理:在分娩过程中,胎心监护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胎儿的耐受能力,指导产程
管理,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二、胎心监护的方法和流程
1. 产前胎心监护:通常在产检时,医生会使用胎心听诊器或胎心监护仪对宝宝的心跳进行
观测。
正常情况下,胎心率在每分钟120-160次之间,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孕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 产程中的胎心监护:在分娩过程中,医生会使用胎心监护仪对胎儿的心跳进行持续监测,以确保宝宝的健康和安全。
三、胎心监护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
1. 安全性:胎心监护是一项安全无害的检查项目,但需要注意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避免受到不正规操作的影响。
2. 胎心率异常:如果胎心率低于120次/分钟或高于160次/分钟,需要及时就诊,以排
除可能存在的问题。
四、产后胎心监护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1. 产后胎心监护的意义:产后胎心监护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可
能存在的问题。
2. 注意事项:产后胎心监护应该在新生儿出生后尽快进行,确保宝宝的健康和安全。
以上就是关于胎心监护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
时向我咨询。
胎儿超声个人总结范文

一、前言胎儿超声检查是孕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孕妇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异常,为优生优育提供依据。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有幸担任胎儿超声检查工作,现将个人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在工作中,我始终严格遵守胎儿超声检查的操作规范,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在操作过程中,我注重细节,认真核对各项数据,力求为孕妇提供最精确的检查结果。
2.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了更好地为孕妇服务,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新的超声检查技术和设备操作方法。
通过不断学习,我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孕妇提供了更优质的检查服务。
3. 耐心解答孕妇疑问在胎儿超声检查过程中,孕妇常常会有各种疑问。
我始终保持耐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她们的疑惑,让她们安心、放心。
4. 注重医患沟通我深知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因此在工作中注重与孕妇的沟通。
在检查过程中,我关心孕妇的感受,了解她们的需求,为她们提供温馨、舒适的检查环境。
5. 积极参与义诊活动为了提高孕期保健意识,我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义诊活动,为孕妇提供免费的胎儿超声检查。
通过义诊活动,我不仅帮助了孕妇,也锻炼了自己的业务能力。
三、工作体会1. 责任重大作为一名胎儿超声检查人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保护母婴健康的重任。
在工作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严谨认真,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 业务能力的重要性胎儿超声检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我深知自身业务能力的重要性,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3. 医患沟通的必要性医患沟通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注重医患沟通,为孕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四、展望未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孕妇提供更精准、更优质的胎儿超声检查服务。
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各类活动,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胎儿超声检查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
胎心监测实训报告总结范文

一、实训背景胎心监测是孕期产检的重要环节,对于评估胎儿在宫内的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胎心监测技能,我们开展了胎心监测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员掌握胎心监测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胎心监护图形的解读方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二、实训目的1. 掌握胎心监测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2. 熟悉胎心监护图形的解读方法。
3. 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胎心监测技能。
4. 为孕产妇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三、实训内容1. 胎心监测的理论知识(1)胎心监测的原理:利用超声波原理,通过监测胎儿心率、胎动、宫缩等指标,评估胎儿在宫内的状况。
(2)胎心监测的适应症:孕20周后,尤其是孕晚期,定期进行胎心监测。
(3)胎心监测的禁忌症:有严重心肺疾病、严重出血倾向、胎儿畸形等。
2. 胎心监测的操作流程(1)备好胎心监护仪、监护带、记录纸等。
(2)协助孕妇取舒适体位,暴露腹部。
(3)将监护带固定在孕妇腹部,调整位置,确保胎心监护仪正确接触胎儿。
(4)打开胎心监护仪,开始监测。
(5)观察胎心监护图形,记录胎心率、胎动、宫缩等指标。
(6)监测结束后,整理设备,填写记录单。
3. 胎心监护图形的解读(1)胎心率基线:正常范围为110-160次/分。
(2)胎心率变异幅度:正常范围为6-25次/分。
(3)胎心率增速:正常情况下,每20分钟内应有3次以上加速,持续15秒。
(4)胎心率减速:无减速或偶发减速,持续<30秒。
四、实训总结1. 学员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胎心监测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2. 学员能够熟练解读胎心监护图形,了解胎儿在宫内的状况。
3. 学员在实训过程中,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临床护理意识。
4. 学员对胎心监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奠定了基础。
五、实训体会1. 胎心监测是孕期产检的重要环节,临床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2. 胎心监护图形的解读需要细心观察,对异常情况要及时发现、处理。
妇产科胎心音听诊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胎心音听诊是妇产科临床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通过听诊胎心音,可以了解胎儿的心跳情况,为孕妇提供健康指导,对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我参加了妇产科胎心音听诊实训。
二、实训目的1. 掌握胎心音听诊的基本方法;2. 熟悉胎心音的正常范围和异常表现;3. 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三、实训内容1. 胎心音听诊的基本方法(1)准备:将听诊器消毒,检查听诊器是否完好,备好耦合剂。
(2)听诊部位:根据胎儿的位置,选择合适的听诊部位。
通常,胎儿背侧是听诊胎心音的最佳部位。
(3)听诊方法:将听诊器放在孕妇腹壁上,调整角度和压力,以获得最佳的胎心音。
(4)记录:听到胎心音后,记录心跳次数,持续1分钟。
2. 胎心音的正常范围和异常表现(1)正常胎心音:妊娠18-20周,用听诊器在腹壁上可以听到胎心音,正常值为120-160次/分。
(2)异常胎心音:胎心音过快或过慢,可能提示胎儿宫内缺氧、胎儿发育异常等情况。
3. 胎心音听诊的注意事项(1)保持室内环境安静,避免外界干扰;(2)孕妇应积极配合,放松腹部肌肉;(3)注意与腹主动脉音、子宫杂音、脐带杂音相鉴别;(4)若胎心音异常,应立即进行触诊。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认真学习胎心音听诊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胎心音的正常范围和异常表现。
2. 实训过程中,跟随带教老师,观察并学习胎心音听诊的操作方法。
3.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亲自进行胎心音听诊,记录心跳次数,并进行分析。
4. 实训结束后,总结实训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
五、实训总结通过本次胎心音听诊实训,我掌握了胎心音听诊的基本方法,熟悉了胎心音的正常范围和异常表现,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诊断能力。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1. 胎心音听诊是一项基本技能,对于妇产科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2. 胎心音听诊需要耐心和细致,要善于观察和总结。
3.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与腹主动脉音、子宫杂音、脐带杂音相鉴别。
胎心监护护理实训总结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胎心监护已成为孕期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手段。
胎心监护通过监测胎儿的心跳、宫缩等情况,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对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我们于XX年XX月进行了胎心监护护理实训。
二、实训目的1. 熟悉胎心监护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掌握胎心监护数据的解读和分析;3. 提高护理人员在胎心监护过程中的沟通和护理能力;4. 培养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实训内容1. 胎心监护原理及设备介绍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胎心监护的原理和设备。
胎心监护是通过监测胎儿的心跳和宫缩情况,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健康状况。
胎心监护设备主要包括胎儿多普勒超声仪、胎儿监护仪、胎心监护带等。
2. 胎心监护操作方法实训中,我们学习了胎心监护的操作方法。
首先,为孕妇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包括体温、血压、脉搏等。
然后,协助孕妇取舒适体位,将胎心监护带固定在孕妇腹部,确保胎儿心跳信号能够清晰传递到监护仪。
接着,连接胎心监护仪,调整参数,开始监测。
3. 胎心监护数据解读与分析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胎心监护数据的解读与分析。
胎心监护图上有两条曲线,一条记录胎心率的变化,另一条记录宫缩情况。
正常情况下,胎心率保持在120~160次/分钟。
胎儿活动时,胎心率会加快,每分钟至少快15次,持续至少15秒。
4. 胎心监护护理注意事项实训中,我们了解了胎心监护护理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确保孕妇在舒适的环境下进行监护;其次,密切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和胎儿宫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最后,加强与其他医护人员的沟通,确保母婴安全。
四、实训总结1. 提高了专业技能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胎心监护的原理、操作方法、数据解读与分析,提高了护理人员在胎心监护过程中的专业技能。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与其他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胎心监护工作,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心监护
细变异机理
细变异是由上位中枢管理
对于心脏,不仅有植物神经中枢,还有其他上位中枢,共同管理着心率调节。
植物神经中枢主要调节窦房结,直接影响胎心率,主要规定胎心率基线。
植物神经中枢保持胎心率数值,无变异而呈平滑形态。
通常细变异不是植物神经中枢引起,是由其他上位中枢(如大脑皮层)引起。
植物神经中枢规定胎心率基线水平,但植物神经本身不影响其变异或加速,变异及加速是由植物神经中枢以外的上位中枢影响,而于基线上发生的重叠变化。
低氧时先加速消失再细变异消失
植物神经中枢及上位中枢在低氧症时,不是同时同程度地发生抑制的,即各中枢对低氧的耐受性是由差别的。
在上位中枢上面,缺氧时最上位的大脑皮质首先机能低落,表现为对外界或体内刺激失去反应,因而胎心率加速反应消失,形成NST无反应型。
此时变异还保存着。
若大脑皮质全抑制了,则细变异就消失了。
细变异增加的意义(突变型细变异)
健康胎儿发生较强大胎动压迫脐带,造成脐带血循环暂时性障碍,而引起反复的轻度缺氧状态时,可出现振幅在25bpm以上的突变型细变异。
细变异减少及消失的意义
细变异减少或消失一般说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受到缺氧的抑制。
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胎儿窘迫②胎儿未成熟或胎儿部分无脑③胎儿睡眠状态④母体应用了各麻醉、镇静安眠药、硫酸镁、阿托品等⑤胎儿心脏房室传导阻滞。
其中,细变异消失是指振幅变异<5bpm,并非绝对直线。
怎样通过细变异诊断胎儿窘迫
1、胎儿睡眠时间长短(除母体用药外)。
胎儿睡眠状态较少持续1小时以上(达2小时者
仅为个别)。
睡眠状态过久(即无胎动,变异<4-6bpm)应引起注意。
2、在子宫胎盘机能不全的发展过程中,胎动及加速的减少在先,然后才是细变异减少。
如
有宫缩,在胎动加速减少或消失之前,还可出现迟发减速。
(慢性胎儿宫内窘迫)
3、细变异减少或消失比迟发减速出现的时间晚。
即变异消失说明胎儿缺氧已相当严重。
4、细变异自减少到消失时间过程不一致。
这与当时胎儿的基础条件及造成低氧的因素有关。
少数病例发展快,可迅速恶化。
5、一般报道,细变异消失24-48h,若无有效治疗措施胎儿将死亡。
加速
A.散发性加速、非周期性加速(伴胎动)——胎儿好标志
B.周期性加速——伴随子宫收缩反复出现的周期性加速,即同步加速,多半说明脐带有轻
度受压。
特别在宫缩过强,脐带壁薄、弹性差时已出现这种加速,这是由于脐静脉暂时受阻,回心血量突然减少,血压下降的交感神经反应。
C.长时间缺乏加速的胎心率是胎儿缺氧的征兆。
对于缺乏加速的病例,可施于一定刺激,
观察是否出现加速,如果出现加速,仍属较好的情况。
当在较强的刺激下(阴道检查)也不出现加速时,则说明胎儿缺氧较重。
反之,若胎儿情况良好,给于较强较持久刺激,加速有可能横跨几个宫缩周期,这成为稽留加速。
减速
妊娠期减速主要原因是母体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对此减速的判断及处理,应结合孕妇及胎儿的其他具体情况综合分析,行彩超或改变体位密切观察,应警惕。
产时减速
早期减速
早期减速主要发生于胎儿进入骨盆或固定于骨盆入口的第一产程,尤当宫口开大5-7cm时多见,胎儿进入骨盆而受压引起的,是由于颅内压一时性增大,大脑血流量减少,交感神经被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
因而早发减速在未成熟儿、高龄初产及头盆不称时多见。
仅是用胎头受压来解释时不够的。
因为在产程早期也可发现这种减速。
这可能是由于脐带(如缠绕、受压及过度屈曲等)引起,即脐带被一过性压迫,脐带血流受阻,血压一时上升,压力感受器受刺激,反射性引起心率下降。
早减偶发与第一产程的中后期,一般持续1-2h消失,越过中骨盆后减速消失,无特别临床意义。
如产程早期,抬头高浮者;早减如连续出现,逐渐加重,曲线下降幅度超过50-80bpm 或降至100bpm以下,均考虑脐带受压的可能。
迟发减速
迟发减速发生于子宫收缩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经过化学感受器及压力感受器调节及生理变化,多于宫缩高峰过后出现,故称为迟发减速。
迟发减速一般出现在胎动消失和变异减少之前,故如监护及时,于晚减出现之初便被发现,处理恰当及时的新生儿是良好的。
重要的问题是,迟发减速对缺氧的反应非常敏感,它是缺氧的早期表现,即没有胎儿酸中毒也能出现晚减。
因此,对散发性晚减,如果经过补液增加血循环量或改变低血压,或没有变
异消失,或者存在加速,则不必急于结论,应继续观察。
一般情况下,只有当晚减连续发生时才重要,若忽视此点,可能会误判。
若晚减反复出现,胎儿低氧过程反复发生,使胎儿组织细胞的代谢障碍,形成伴有酸中毒的低氧血症,心肌受到抑制,心率减慢逐渐加重。
这是已经不仅仅是缺氧的植物神经懂得反射作用,而是心肌自身受到了损害(窦房结抑制)。
因此在临床中,应该判断晚减出现在哪一阶段,是仅仅是植物神经反射机制阶段,还是已经发展为代谢障碍的胎儿低氧血症。
对此,只依靠晚减已经无法区分,一般应从临床经过及细变异情况两方面进行分析。
如果存在胎儿缺氧某种原因,且迟发晚减反复发生,基线细变异减少或消失,这可能已经进入组织细胞的代谢障碍之低氧血压症。
需要尽快终止妊娠。
综上所述:散发性晚减:无需紧急处理。
经翻身、补液、停用缩宫素多能好转。
频繁晚减是情况对待①产程晚期促其分娩②产程早期,吸氧、补液的同时长时间无加速、变异消失是重症,急行剖宫产。
晚减的演变与胎儿窘迫的关系
1)散发晚减
2)连续晚减
3)加速消失
4)心动过速
5)细变异消失
6)恢复持缓的晚减
7)基线不稳定
8)联合减速或终末心动过缓
变化减速
发生在产程的任何阶段,和宫缩无固定关系,减速发生突然,恢复迅速。
主要是由脐带受压引起还应考虑羊水过少。
脐带受压有程度不同,胎心率下降有轻重之分,如脐带轻度受压,压迫解除后胎心率可立即恢复。
如压迫程度重,或者时间长,或反复压迫时,胎儿便发生中毒低氧血症,同时陷于代谢性酸中毒,与晚减同样引起心肌的直接损害,心率下降。
轻度变化减速胎心率下降持续时间少于60秒,振幅下降水平未低于60bpm,重度变化减速持续时间大于60秒,下降振幅低于60bpm。
重度变化减速机制包含有晚减的因素,重度变化减速连续发生心肌可短时间受损。
变化减速多发生于第二产程的宫缩时,故常被错判为早减而延误处理。
如第二产程末,进展顺利,应急促分娩。
不典型变化减速图形(30%合并晚减,常合并1-2种不规则图形):只要变化减速显示了不典型征象均提示胎儿缺氧,持续时间越长缺氧程度越重。
同时也要结合加速剂细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