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考试重点
军事理论课考试重点

1两岸关系中最大威胁是什么?台独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3国防的要素p7(一)国防的主体。
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二)国防的目的。
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三)国防的手段。
国防的手段是指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主要有:1、军事。
国防的主要手段是军事手段。
对付武装入侵和武装暴乱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采取军事手段。
这是因为:⑴军事手段是最具有威慑作用的手段;⑵军事手段是唯一能够有效对付武装侵略的手段;⑶军事手段是解决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最后手段。
2、政治。
政治手段作为国防手段之一,指的是“与军事有关的”政治活动,而不是政治本身的全部涵义。
3、经济。
经济是国防的基础。
社会经济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国防建设的水平。
现代条件下,无论是国防建设还是国防斗争,都要广泛采用经济手段,这些手段主要有国防经济活动、经济动员、经济战、经济制裁等。
4、外交。
国防外交活动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国防目的而开展的外交活动。
由于这种外交主要涉及军事领域,所以又称为军事外交。
它既有通常意义上外交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区别于其它外交工作的特殊规律,是寓外交与军事于一体的活动。
它的范围很广,领域很多,活动的内容也十分丰富。
除上述诸因素外,与军事有关的科技、教育等,也是国防的重要手段。
4什么叫军事思想p565军队指挥信息系统指挥信息系统,是在军队指挥机构中,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收集与处理军事指挥、控制所需信息,并能为各级指挥员提供战场军事情报的应用系统。
6精确制导技术p1217印度、俄罗斯、欧盟、美国安全战略8中国国家安全观是什么9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了那几部代表性的军事著作p5810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p7411什么叫信息化战争p15412国防动员包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4813中国的二位一体战略核打击力量是指什么所谓"三位一体"是指从空战战略远程核轰炸,核打击。
军事理论考试重点

一、中国国防复习题1、国防的含义:国家为防备和抵制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方面的活动,使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
目的: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
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我国上下几千年的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①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力量做后盾;②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③巩固国防必须建设质量高、数量足的军队;④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⑤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防;⑥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
3、武装力量的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
4、国防的基本目标:①巩固国防,防备和抵制侵略②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③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④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⑤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5、全民国防教育日是每年的九月第三个星期六。
6、我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大国土面积:约1260万平方公里。
7、我国的陆地边界线长达22000多千米;海岸线18000万多千米;大陆岛屿海岸线32000千米。
8、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构成: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各种兵种部队。
9、建国后三次大裁军的概况:答:1985年-100万,1997年-50万,2003年-20万,现规模保持230万人。
10、《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产生时间:中国春秋末期。
11、毛泽东人民军队思想的内容: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军的根本原则②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④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12、我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原则。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重点提纲

军理重点第一章中国国防1.国防: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要素:国防的主体:国家;国防的对象:侵略和武装颠覆;国防的目的:①捍卫国家主权②保卫国家领土完整③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④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国防的手段: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军事活动为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现代国防的类型:扩张型(美国)、联盟型、中立型(瑞典、瑞士)、自卫型(中国)。
2.国防历史的启示:①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3.国防法规: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一般特征: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用性、相对的稳定性。
特殊性: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于1997年3月14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八十四号主席令公布施行。
《国防法》是根据《宪法》而制定的一部综合性的调整和规范我国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部门法,亦称基本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三种形式:①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②按军官待遇入伍③作为士官应征入伍公民履行兵役义务主要有三种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和参加军事训练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五十二号主席令公布施行。
2001年8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9月第3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规定高等学校应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实行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
军事理论考试重点

复习要点:P7 军事思想的特点(阶级性、时代性、继承性)P8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代表著作(《希腊波斯战争史》、《伯罗奔尼散战争史》、《军政》、《军制》和《周易》等)P15 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1.军事思想的发展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关系为前提。
2.军事思想的发展依赖于军事实践特别是战争实践。
3.军事思想在激烈尖锐的相互对抗竞争中发展。
4.军事思想在继承和借鉴优秀成果中发展。
5.军事思想在与哲学思想的相互促进中发展。
)P20、P29 “三湾改编”提出的原则;我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原则:1.“支部建在连上”的党指挥枪的原则2.成立了“士兵委员会”我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P21 “遵义会议”;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1935年1月“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思想,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作战原则。
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战争时期写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为题》;1938年相继发表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论持久战》等,分析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及规律,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丰富发展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理论。
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作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
同年,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作出《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P22 战争胜负的因素(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武器是重要因素,战略战术和技术原则与行动的依据,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P30 政治工作三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P37 建军原则(以军队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为核心)P49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精髓(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P50 江泽民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体要求(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P77 战略的含义(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P79 战略的分类(按社会历史时期划分:古代战略、近代战略、现代战略。
军事理论考试重点题目

军事理论复习题之一、名词解释:1、国防:指为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的武装侵略和颠覆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S2、国防法规:国防法规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用于调整国防体制、武装力量建设、国防科技建设、战争动员体制、国防生产、全民防御和国防教育等方面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国家国防政策的法律体现,是指导国防活动的行为准则,又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S3、国防动员:又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的所采取的措施,通常包括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交通战备动员等。
S4、国防精神:国防精神是公民对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观念、意志、精神状态及心理活动的综合。
国防精神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抵御外侮,反抗侵略,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的强烈意识。
5、国防政策: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国防政策是国家进行国防建设、军事斗争和使用武装力量,以及进行与国防建设有关的活动的准则。
S6、后备力量:国防后备力量,是指平时进行必要的准备,战时经过动员可直接参加和支援战争的人力,包括民兵、预备役部队和没有组建民兵的单位中经过登记服预备役的人员。
S7、积极防御:又称攻势防御、决战防御,是指为了反攻或进攻采取积极的攻势行动,挫败进攻之敌的防御。
积极防御既可以是战略指导思想,又可以是战役、战斗的作战原则。
8、爱国主义精神:是人们对祖国忠诚和热爱的思想,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精神集中表现在对自己祖国山河和文明的热爱,无论祖国的发展处于顺境或逆境、光荣或屈辱,都坚定的与祖国共命运。
S9、国防意识(观念):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抵御外侮,捍卫祖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主观认识。
包括三点,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居安思危的观念和爱军习武的观念。
10、民族尚武精神:指人类在武力冲突中战胜敌人所需要的种种精神品质。
军事理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军事科学概论名词解释:军事科学, 亦称为军事学, 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 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P2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P4 军事学术是关于战争指导和武装力量建设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各学科的总称, 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等等P4简答题1、军事科学的任务p3军事科学的根本任务, 是从客观实际出发, 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现象, 探索战争的性质和规律, 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 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战争的性质+战争的规律+简要说明2、军事科学的性质p3(1)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综合性科学。
(2)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3、军事科学的主要功能p6(1)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2)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3)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设备进行科学论证。
(4)为国家准备和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4、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意义p7(1)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
(2) ~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
(3) ~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4) ~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5、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基本方法p9(1)拓展思维领域,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
(2)研究战例,借鉴历史。
(3)善于“合成” ,融会贯通。
第三章毛泽东军事思想名词解释毛泽东军事思想, 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P17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的解放, 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
P37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本质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它主要回答战争是什么, 即战争的基本性质和人们对战争所应采取的态度等一系列关于战争的根本问题。
大一军事理论考试知识点归纳

大一军事理论考试知识点归纳大一军事理论考试是大学军事理论课程的一项重要评估方式,它不仅考察学生对军事理论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军事思维和军事素养。
下面将对大一军事理论考试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供备考参考。
一、军事理论基础知识在大一军事理论考试中,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这包括军事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分类及相关术语等。
学生需要了解军事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任务和内容,同时要熟悉军事理论的历史演进和重要的理论派别。
此外,军事学的分类也是大一军事理论考试的重点,例如战争学、军事战略学、军事组织学等。
二、战争的本质和特征战争是军事理论的核心概念,大一军事理论考试中必然会涉及。
学生需要了解战争的本质和特征,包括战争的定义、目的和发生的基本条件等。
此外,学生还需了解战争的规律和特征,例如战争的普遍性、不规则性和动态性等。
对于战争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对于后续的战略思维和军事实践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军事思想家和理论家了解军事思想家和理论家是大一军事理论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熟悉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和理论家,如克劳塞维茨、孙子、马克思、恩格斯等。
对于他们的思想和理论的把握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军事发展的历史,更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军事思维。
四、军事战略和战术军事战略和战术是大学军事理论课程的重点,大一军事理论考试中自然会涉及。
学生需要了解军事战略和战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包括战略目标、战略原则、战术作战方法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理解军事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和区别,明确两者在战争中的作用和职责。
五、军事力量和军事装备军事力量和军事装备是大一军事理论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军事力量的构成、作用和运用,明确军力构成的要素和关系。
此外,学生还需了解常见的军事装备和武器系统,掌握其基本特点、作战功能和使用方法。
六、军队建设和军事训练军队建设和军事训练是军事理论的实践部分,也是大一军事理论考试的重点内容。
军事理论期末考试

军事理论期末考试重点一、题型1.名词解释(5X4)2.简答题(5X6)3.论述题(2X15):每题不少于400字(1)毛泽东军事思想战争观与方法论(第三章第二节)(2)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判断安全环境面临威胁的理论分析(第十三章第二节)①概念②具体内容③结合现实分析4.学习小结(20):不少于500字二、考试范围第三章(第二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章、第七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七章三、考点➢第三章第二节1.战争观(论述★):(1)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毛泽东对战争的定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势。
首先,毛泽东指明了战争的起源是私有财产和阶级,说明战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其次,毛泽东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即解决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势。
最后,毛泽东明确了战争消亡的条件。
(2)战争是流血的政治(★)首先,毛泽东阐明了战争与政治的一致性。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本身是政治性质的行动。
其次,毛泽东阐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差别性。
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
基于战争的特殊性,就必须有一套特殊的组织,即军队及随附的一切东西;一套特殊方法,即指导战略的战术;一种特殊过程,即敌对的军队互相使用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战略战术从事攻击或防御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形态。
最后,毛泽东对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作了一个结论: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3)战争是经济的竞赛(★)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
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增加经济力量,在经济的竞赛中力争主动。
(4)用正义战争消灭非正义战争战争的性质就是战争的政治属性,取决于战争的政治目的、阶级本质和历史作用。
对待不同性质的战争采取不同态度,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最终目的是消灭一切战争,实现永久和平。
2.方法论(1)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认识战争规律战争规律与其他事物的规律相比较有其特殊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军事科学概论重点概念1.军事科学: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2.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3.军事学术:军事学术是关于战争指导和武装力量建设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各学科的总称,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军队指挥学、军队运筹学、军制学、战争动员学、军事教育训练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队后勤学,以及军事历史学、军事地理学等学科。
(窃以为后面这些XX学的应该不用背)简答出题1.军事科学的任务:军事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负责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星级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史诗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战争的性质主要指它的社会政治性质,此外,战争还有它的规模、持续时间和武器装备、作战方法等方面的性质。
战争规律是战争的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敌对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关系等客观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战争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
战争闺女,包括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都是客观存在并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而实现的,是可以认识的。
2.军事科学的功能(1)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2)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3)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
(4)为国家准备与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5)军事科学的许多重要原理原则对社会其他领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3.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意义(1)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
(2)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
(3)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4)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4.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基本方法(1)拓展思维领域,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
(2)研究站立,借鉴历史。
(3)善于“合成”,融会贯通。
第三章毛泽东军事思想重点概念1.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2.战争观: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本质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它主要回答战争是什么,即战争的基本性质和人民对战争所应该采取的态度等一系列关于战争的根本问题。
3.方法论:战争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要解决如何认识和运用战争规律,正确指导战争,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的问题。
它同战争观是统一的,并受一定的战争观的指导。
简答出题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寄去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本质特征(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毛泽东军事思想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沃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
(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略的结晶,是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5)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战争观的基本观点(1)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2)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3)战争是经济的竞赛。
(4)用正义战争消灭非正义战争。
4.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四个方法论(1)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认识战争规律。
(2)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
(3)研究和指导战争,要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4)研究和指导战争,要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
第六章侦察监视技术重点概念1.侦察监视技术:线代侦察监视技术是指为发现、识别、监视、跟踪木匾,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技术。
2.伪装技术:伪装技术是为欺骗或迷惑对方所采取的各种隐真示假措施,是军队战斗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
3.隐身技术: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综合性技术。
简答出题1.侦察监视技术的主要种类(1)无线电侦察技术。
(2)照相侦察技术。
(可见光照相侦察,红外线照相侦察,紫外线照相侦察,多光谱照相侦察,微波照相侦察,激光照相侦察)(3)雷达侦察技术。
(预警雷达,中、近程对空侦察雷达,跑位侦察雷达,战场侦察雷达,海岸侦察雷达)(4)传感器侦查技术。
(地面传感器侦查,包括声响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磁性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水下传感器侦查)(5)其他侦查技术。
(战场窃听侦查,战场电视侦查,跑位声测侦查等)第七章精确制导武器重点概念1.精确制导武器:精确制导武器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如各类导弹以及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鱼雷等。
2.制导技术:制导技术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含导弹)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武器系统战斗部准确(通常单发命中概率在50%以上)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又称精确制导技术。
3.导弹: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
4.制导炸弹:制导炸弹是指投放后能对其弹道进行控制并导向目标的航空炸弹。
5.制导炮弹:制导炮弹是指弹丸上装有末段制导系统和空气动力装置,发射后能自动捕获目标并自动导向攻击目标的炮弹。
6.制导地雷:制导地雷是指具有自动辨认目标能力,能主动攻击一定范围内活动装甲目标的新型地雷。
是集自锻破片技术、遥感技术和微处理技术等高技术于一身的智能武器。
7.制导鱼雷:制导鱼雷是进攻性水中兵器,通常由潜艇或水面舰艇发射,执行反潜和反舰任务。
简答出题1.制导技术的主要种类(1)自主式制导。
自主式制导是根据导弹内部或外部固定参考基准,导引和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的技术。
惯性、星光、多普勒、程序和图像匹配制导等都属于自主式制导。
(2)寻的制导。
寻的制导是由弹上的导引头(或称目标跟踪器)感受来自目标的辐射或反射能量,自动跟踪目标并形成知道指令、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的技术。
(主动寻的制导,半主动寻的制导和被动寻的制导)(3)遥控制导。
遥控制导是由设在导弹以外的指导站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的技术。
(有线指令制导,无线指令制导和波束制导)(4)复合制导。
复合制导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导方式,活、或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制导方式。
第十二章国际战略格局重点概念1.国际战略格局: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
2.国际战略力量:国际战略力量,是指在国际关系中能够独立地发挥作用,并对国际形势及国际战略的运用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3.国际行为主体:国际行为主体,亦称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能独立行使国际权利。
承担国际责任与义务的实体。
简答出题1.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动因(1)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从根本上说,是决定这种格局的国际战略力量及其相互关系的重大改变。
(2)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室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因素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内部,国家内部的经济、政治、文化传统决定的各主要国家间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实力的差别,各主要国家质检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差别,有上述两点所决定的各主要战略力量之间的政治斗争和综合实力对比的不平衡,有这种斗争和不平衡所导致的国家和集团利益的冲突,以及因这种冲突的扩大而导致各战略力量之间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原有状态被打破。
(3)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过程,反映了国际战略力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发展过程。
2.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规律性特点(1)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
(2)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量变到质变过程。
(3)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简便和突变方式。
第十三章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点概念1.周边安全环境: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外部和内部条件的总和。
2.威胁分析:所谓威胁分析,主要是对周边国际或地区客观存在的以军事行动为还笨管安全的状态进行判定。
简答出题1.中国地缘环境的主要特点(1)中国是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
(2)中国周边地区人口众多,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
(3)中国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负责。
(4)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缘战略区的交界处,既受其他大国关系的影响,又影响其他大国关系。
2.中国周边环境的主要问题(1)祖国统一面临复杂形势。
台湾问题你懂得。
一是“台独“势力虽然受到多重因素的有利约束,但并未放弃”台独“图谋,”法理台独“危险依旧存在。
二是台湾当局防范大陆的军事准备不断加强。
三十国际敌对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2)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关于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的争议,以及关于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
(3)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中印边境争端。
(4)影响边疆地区安全的其他不稳定因素。
疆独藏独。
第十五章国防概述重点概念1.国防: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同意、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简答出题1.国防的基本要素(1)主体,国防行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2)目的(3)手段(4)对象,国防要防备和抵抗的是“侵略”,应该把”武装颠覆“作为制止的对象。
2.国防的目的(1)捍卫国家的主权。
(2)保卫国家的统一。
(3)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4)维护国家的安全。
3.国防的手段(1)军事。
国防的主要手段是军事手段,现代国防的根本职能是捍卫国家利益,防备和抵御外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侵犯,防备和平息内部和外部的敌对势力相互勾结所发动的武装暴乱。
(2)政治。
政治手段作为国防手段之一,指的是“与军事有关”政治活动,而不是政治本身的全部含义。
(3)经济。
经济是国防的基础,社会经济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国防建设的水平。
(4)外交。
国防外交活动指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国防目的而开展的外交活动,由于这种外交主要涉及军事领域,所以又称军事外交。
4.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防的概念内涵更丰富。